多卿灵惠庙春秋祭祀行礼仪式与春 秋 祝 文 式简介

合集下载

强烈推荐冠昏丧祭释奠等汉族基本礼仪

强烈推荐冠昏丧祭释奠等汉族基本礼仪

强烈推荐:冠昏丧祭释奠等汉族基本礼仪转自华夏复兴论坛,作者ufe3简目:●汉服基本礼仪●出生礼●释奠礼●乡饮酒●燕礼(即宴礼)●婚礼(古称昏礼)●冠(笄)礼●丧礼●祭礼●汉服基本礼仪【抛砖引玉,不免讹谬,欢迎指正!】一、立容:贾子曰:固颐正视,平肩正背,臂如抱鼓。

足闲二寸,端面摄缨。

端股整足,体不摇肘,曰经立;因以微磬曰共立;因以磬折曰肃立;因以垂佩曰卑立。

参考文物,经立时正身、平视,两手相合,掩在袖子里。

手从胸口到下腹,放在任何位置都行,甚至持着、拄着东西也行(古人是很通融的^_^)。

注意:中国人注重自然,而不是笔挺,所以手臂要柔软,切忌僵直——这样汉服才会顺势铺成柔和的曲线,展示出华夏之美。

我们常见夫子行叉手礼的像——但这个动作应当是配合磬折来表达敬意的——也就是说,腰应当同时弯曲大概三十度。

当然,处于艺术上的考虑,画家还是画成了直身。

应用:窃以为经立是汉服同道必须注意的,对师长应当共立。

鉴于现在人不行大礼,我们可以根据情况增减躬身的程度——但至少,低头示敬是必须的。

二、坐容:贾子曰:坐以经立之容,胻不差而足不跌,视平衡曰经坐,微俯视尊者之膝曰共坐,仰首视不出寻常之内曰肃坐,废首低肘曰卑坐。

参考文物,汉代的经坐(这在古人就叫坐,现在为了区分,专称雅坐)是膝盖并紧,臀部坐在脚跟上,脚背贴地,双手放在膝盖上,目视前方。

对于胡坐,道理一样,端正,两腿不得叉开,双手放在膝盖上。

双手可以握拳,冲前方;也可收拢抱在腹部。

应用:随着汉文化的复兴,会有越来越多的场合需要雅坐。

若在这种正规场合,您只能通过稍稍上下膝盖的方式解除一下疲劳。

当然,对于友人聚会等生活场景,大家箕距(臀部着地,两腿叉开)或者趺坐(佛教式的盘腿)都行。

三、行礼:1、正规揖礼:左手压右手(女子右手压左手),手藏在袖子里,举手加额,鞠躬九十度,然后起身,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手放下。

2、一般揖礼:直立,两臂合拢向前伸直,右手微曲,左手附其上,两臂自额头下移至胸,同时上身鞠躬四十五度。

春秋时期祭祀制度的变化.doc

春秋时期祭祀制度的变化.doc

春秋时期祭祀制度的变化
2020年4月
春秋时期祭祀制度的变化本文关键词:祭祀,变化,春秋时期,制度
春秋时期祭祀制度的变化本文简介:第4章《左传》祭祀所反映的几个问题春秋时期诸侯国及卿大夫的祭祀活动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一方面有的国君和卿大夫继续遵守维护西周以来天子的命祀制度,包括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祭祀原则、祭不越望原则、或遵守祭品以及乐舞等祭祀等级规格等;另一方面,也有些国君和卿大夫出于现
春秋时期祭祀制度的变化本文内容:
第 4 章《左传》祭祀所反映的几个问题春秋时期诸侯国及卿大夫的祭祀活动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一方面有的国君和卿大夫继续遵守维护西周以来天子的命祀制度,包括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祭祀原则、祭不越望原则、或遵守祭品以及乐舞等祭祀等级规格等;另一方面,也有些国君和卿大夫出于现实政治需要而改变传统的祭祀制度擅自增加、改变祭祀对象或祭祀程序,僭越不属于本阶层的祭祀权力。

种种迹象表明,春秋时期作为国之大事之一的祭祀活动,其神权崇拜的内容越来越淡化[1].大多数祭祀的国君和卿大夫多把它作为一种政治手段或工具。

这些祭
1。

古代皇家礼仪

古代皇家礼仪

古代有五礼之说:
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喜礼;宾客之事为宾礼;
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
民俗界认为礼仪:生、冠、婚、丧4种人生礼仪
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
政治类: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祭先师先圣、尊师乡饮酒礼、相见礼 、军礼等
生活类:五祀 、高禖之祀 、傩仪、诞生礼、冠礼、饮食礼仪、馈赠礼仪等
【古代政治礼仪】
行三年一郊之礼:第一年祭天、第二年祭地、第三年祭五畤(五方帝),每三年轮一遍
①祭天:始于周代的祭天也叫郊祭,冬至之日在国都南郊圜丘举行
最高统治者为天子,君权神授,祭天是为最高统治者服务的
②祭地:夏至是祭地之日,礼仪与祭天大致相同
祭祀时还要卜筮选尸,尸一般由孙辈小儿充当
庙中的神主是木制的长方体 ,祭祀时才摆放,祭品不能直呼其名。
祭祀时行九拜礼,“稽首”、“顿首”、“空首”、“振动”、“ 吉拜 ”、“ 凶拜 ”、“ 奇拜 ”、“褒拜”、“肃拜”
宗庙祭祀还有对先代帝王的祭祀,据《礼记·曲礼》记述 ,凡于民有功的先帝如帝喾 、尧 、舜、禹、黄帝、文王、武王等都要祭祀。
⑥军礼。包括征伐、征税、狩猎、营建等。
【古代生活礼仪】
①高禖之祭:
即乞子礼仪,设坛于南郊,建木制方台,台下设高禖神位,后妃九嫔都参加
诞生礼:
“三朝”、“满月”、“百日”、“周岁”等
三朝
是婴儿降生三日时接受各方面的贺礼;
自汉代起始修陵园立祠祭祀先代帝王。明太祖则始创在京都总立历代帝王庙。嘉靖时在北京阜成门内建立历代帝王庙,祭祀先王三十六帝。
④对先师先圣的祭祀:“释奠”礼(设荐俎馔酌而祭,有音乐没有尸),作为学礼,也作为祭孔礼。曲阜的庙制、祭器、乐器及礼仪以北京太学为准式。乡饮酒礼是祭祀先师先圣的产物。

传统“拜揖礼”说略】

传统“拜揖礼”说略】

【传统“拜揖礼”说略】坐古无桌椅,器皿置于地,凡祭祀、饮食诸事,皆坐于地。

礼经上所谓“坐”,即如今日之“跪”。

古人席地而坐,其姿势是:两膝着地,两脚背朝下。

臀部落在脚踵上。

坐姿如跪,但有不同,主要是跪时身体要耸直,臀部不得落在脚踵上。

在《仪礼·乡射礼》中,“主人坐取爵于篚降洗”,“主人坐奠爵,遂拜,降盥”,“兴,席末坐,啐酒,降席”,等等如是文字描述,亦见诸《燕礼》、《大射礼》等礼经他篇之中。

古人在接待宾客中,每当“坐”着向客人致谢时,为了表示尊敬,往往伸直上半身,即所谓“引身而起”,使坐变成了跪,然后俯身向下,完成致意。

这样就逐渐形成了日常生活中的跪拜礼。

而由跪(或坐)至起立,则谓之“兴”,故“兴者,起也。

” 跪、跽(长跪)亭林先生《日知录》云:“古人之坐,皆以两膝着席,有所敬,引身而起,则为长跪矣。

”在文献中,合乎礼义之“跪”有二:一是臀部与脚跟接触的跪姿,此即“坐”;一是身体与大腿小腿约成90度、臀部不与脚跟接触的跪姿,此较前者尤为敬意,古人谓之曰“跪”。

但由于前者古人亦有称为“跪”者,故后者又称“跽”或“长跪”。

盖此跪之时挺身直腰。

此时身体加长。

故名之。

由于“跽(长跪)”的姿势殊为恭敬,所以恳请别人之时往往行跽礼。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云秦昭王诚恳求教范雎曰: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秦王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

”有闲,秦王复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

”若是者三。

秦王跽曰:“先生卒不幸教寡人邪?” 秦王原来坐(跪)着,要请教时即跽(长跪),以示恳切之情。

《史记·项羽本纪》云: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此处项王按剑而跽则明显是一种戒备之举。

蹲踞这是古代一种较为省力的坐法,即蹲踞。

姿势是脚板着地,两膝耸起,臀部向下而不贴地,和今天所谓的蹲相类,所以《说文》说:“居,蹲也。

”《论语.乡党》:“寝不尸,居不客。

”意思是睡觉不象死尸一样直躺着,平日坐的姿势,也不用象接见客人或者自己做客人一样,把两膝跪在席上。

中国古代礼制的分类

中国古代礼制的分类

中国古代礼制的分类在古代中国,礼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层面,因而礼的名目极为繁冗,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中国古代礼制的分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中国古代礼制一、吉礼吉礼是指祭祀之礼。

古人祭祀为求吉祥,故称吉礼。

《周礼·春官·大宗伯》说'以吉礼祀邦国之鬼、神、示',将祭祀对象分为人鬼、天神、地示等三类,每类之下再细分为若干等。

国家最重大的典礼。

每年冬至,天子在国都南郊的圜丘,用'禋祀'祭昊天上帝。

祭天的仪式经过精心设计,一名一物,无不含有深意。

例如天为阳,而南方为阳位,所以祭天的地点要在南郊;天圆地方,所以祭天之坛要建成圜形;冬至是阴尽阳生之日,所以祭天必须在冬至,等等。

第二等是日月星辰。

日月星辰附丽于天,垂象著明莫过于日月,日月之明就是天之明,所以必须祭祀;'星辰'是指'五纬'(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十二辰和二十八宿,是与民生关系最为密切的天体。

祭日月星辰用'实柴'之祀。

第三等是除五纬、十二辰、二十八宿之外,凡是职有所司、有功于民的列星,如司中、司命、风师、雨师等。

司中主宗室;司命(文昌宫的第五、第四星)主寿;风师是指箕星,雨师是指毕星,主兴风降雨。

祭这一类星用'槱燎'之祀。

后世祭典中,星辰入祀的范围不断扩大,司民、司禄、分野星、房星、灵星、农星、太岁等也都成为致祭的对象。

对上述三类天神的祭祀方式,同中有异。

相同之处是,禋祀、实柴、槱燎之祀都是燃烧堆积柴薪,使烟气上闻于天神。

但陈放在柴薪之上的祭品,依神的尊卑而有差别:禋祀用玉、帛、全牲;实柴之祀只有帛没有玉,牲体是经过节解的;槱燎之祀只有节解的牲体。

这里还要提到雩祭。

农业时代危害人民最多的是旱灾,古人希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因而有祈谷于天的雩祭。

雩祭分为'常雩'和'因旱而雩'两种。

常雩是固定的祭祀,即使没有水旱之灾,届时必祭。

君子六艺【详解】

君子六艺【详解】

礼乐:是指音乐、诗歌、舞蹈等。

六乐: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等古乐。

“舞”属于乐的教育,学生十三岁舞勺,十五岁舞象,二十岁舞大夏,勺、象、大夏都是舞的名称。

勺是文舞,是徒手或持羽等轻物的舞蹈。

象、大厦、大武等都是个武舞,指手持盾、剑等武器,作击刺等动作、象征作战情节的舞蹈。

射:射箭技术五射: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

御:驾驭马车的技术五御: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

《周礼〃地官〃保氏》:"乃教之六艺……四曰五驭。

"郑玄注:"五驭: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

"谓行车时和鸾之声相应;车随曲岸疾驰而不坠水;经过天子的表位有礼仪;过通道而驱驰自如;行猎时追逐禽兽从左面射获。

书:书法(书写,识字,文字)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注:转注、假借是识字方法,而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方法,其中形声字约占百分之九十。

)数:算法(计数)数艺九科:方田、栗布、差分、少广、商功、均输、盈朒、方程、勾股;九数即九九乘法表,古代学校的数学教材。

白矢,箭穿靶子而箭头发白,表明发矢准确而有力;参连,前放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矢矢相属,若连珠之相衔;剡注,谓矢行之疾;襄尺,臣与君射,臣与君并立,让君一尺而退;井仪,四矢连贯,皆正中目标。

礼吉礼古代五礼之一。

即祭祀天神、地祗、人鬼等的礼仪活动。

如郊天、大雩、大享明堂、祭日月、大蜡、祭社稷、祭山川、籍田、先蚕、祭天子宗庙、袼禘、功臣配享、上陵、释奠、祀先代帝王、祀孔子、巡狩封禅、祭高禖等。

历代兴革不一,但极为统治阶级所重视。

《周礼.春官.大宗伯》:“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祗之礼,以佐王建保邦国,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祗。

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以貍沉祭山林川泽......以祠春享先生,以尝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

”《通典.礼六六》:“大唐开元年之制五礼,其仪百五十有二。

周礼中的九种跪拜礼仪

周礼中的九种跪拜礼仪

周礼中的九种跪拜礼仪说起中国古代的跪拜礼,很多读者朋友可能都会表示:这谁不知道啊?两膝着地为跪,跪而躬腰为拜。

跪拜不就是双/单膝着地,身体俯伏,叩头至地的跪姿吗?在现在拍摄播映的古代的影视剧中,大臣、民众见到皇上,不都是这样跪下行礼,然后口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吗?这种说法,虽然不能说完全错误,但没有表现出古代中国人,因身份、场合、事宜的不同,跪拜礼仪也应有所不同的史实。

作为古代中国礼仪渊薮的周代,因人因事差异,导致跪拜礼有九种不同的姿势,即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被后世称为“九拜”的礼仪。

今天,文史君就来说说,周代的“九拜”礼,各种跪拜礼究竟是怎样行礼的?每种跪拜礼的适用对象和场合,又有怎样的具体礼仪规定?一、稽首、顿首礼《周礼·春官·大祝》记载“九拜”的名称分别是:“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

”郑玄画像稽首是怎样行礼的呢?汉代儒者郑玄解释说:“拜头至地。

”意思是说,稽首就是跪拜时,头触地,停留片刻。

不过,考古发现的周代青铜器铭文中,常常见到“拜手稽首”的记载,表明稽首礼应是跪而拱手,头俯至手,与心平,谓之“拜手”。

然后拱手下触地,头亦下垂触地,两手不分开,这就是“稽首”礼。

很多文献之所以不说“拜手”,大概是省略的缘故。

《琅琊榜》剧照静嫔向太皇太后行稽首礼在周代“九拜”礼中,稽首礼最重,一般用于帝王举行祭祀天、地的郊祀礼、臣(包括各国卿、大夫、士等,及卿、大夫的家臣)拜国君、子拜父等重要礼仪场合。

例如,春秋时,晋国大夫士季向晋灵公进谏时,即行稽首仪。

如果是诸侯国国君之间相见,通常不行稽首礼,而是行躬腰拜手礼。

鲁哀公与齐侯会盟时,齐侯向鲁哀公行稽首礼,鲁哀公却只是简单地行回拜礼,而没有向齐侯同样行稽首礼。

参盟的齐国人很愤怒,鲁国大臣孟武伯却只用“非天子,寡君无所稽首”一句话,就让齐国君臣哑口无言。

礼乐华章:历代王朝这样祭祀孔子

礼乐华章:历代王朝这样祭祀孔子

2017年09⽉21⽇ 15:29:45来源:央视新闻礼乐华章:历代王朝这样祭祀孔⼦礼乐华章:历代王朝这样祭祀孔⼦“祭孔⼤典”是专门⽤以祭祀孔⼦的⼤型庙堂祭祀乐舞,亦称丁祭乐舞或⼤成乐舞,是集礼、乐、歌、舞为⼀体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有“闻乐知德,观舞澄⼼,识礼明仁,礼正乐垂,中和位育”之谓,⾃古以来具有巨⼤的⽂化和艺术价值。

“祭孔⼤典”的神奇魅⼒,充分表现在礼、乐、歌、舞四种艺术形式上。

乐、歌、舞都是紧紧围绕“礼”⽽进⾏的,所有礼仪要求“必丰、必洁、必诚、必敬”。

⽤艺术的形式集中表现了儒家思想⽂化中的精华篇章,体现了艺术形式与政治内容的⾼度统⼀,形象地阐释了孔⼦学说中的“礼”的涵义,表达了“仁者爱⼈”、“以礼⽴⼈”的思想,具有较强的思想亲和⼒、精神凝聚⼒和艺术感染⼒。

资料图祭孔⼤典——礼乐、歌、舞都是紧紧围绕礼仪⽽进⾏的,所有礼仪要求“必丰、必洁、必诚、必敬”。

⼤典⽤⾳乐、舞蹈等集中表现了儒家思想⽂化,体现了艺术形式与政治内容的⾼度统⼀,形象地阐释了孔⼦学说中“礼”的涵义,表达了“仁者爱⼈”、“以礼⽴⼈”的思想。

祭孔的最重要议程是三献礼,主祭⼈要先整⾐冠、洗⼿后才能到孔⼦⾹案前上⾹鞠躬,鞠躬作揖时男的要左⼿在前右⼿在后,⼥的要右⼿在前左⼿在后。

所谓三献,分初献、亚献和终献。

初献帛爵,帛是黄⾊的丝绸,爵指仿古的酒杯,由正献官将帛爵供奉到⾹案后,主祭⼈宣读并供奉祭⽂,⽽后全体参祭⼈员对孔⼦像五鞠躬,齐诵《孔⼦赞》。

亚献和终献都是献⾹献酒,分别由亚献官和终献官将⾹和酒供奉在⾹案上,程序和初献相当。

祭孔⼤典——乐 祭孔乐舞是孔庙祭祀⼤典的专⽤乐舞,以乐、歌、舞配合于礼,是孔庙释奠礼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乐舞仅限于如“国祭”、“丁祭”(春夏秋冬四季仲⽉即农历⼆、五、⼋、⼗⼀⽉的上丁⽇)等重⼤祭孔⼤典时使⽤。

古代祭孔乐舞所⽤⾳乐的曲谱、宫调和舞蹈的舞谱图⽰均有皇帝审定钦颁,其他任何⼈不得擅⾃更改。

然⽽,⾃古礼不相沿、乐不相袭,⼤凡改朝换代,必有制礼作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卿灵惠庙春秋祭祀行礼仪式与春秋祝文式简介多卿灵惠庙春秋祭祀行礼仪式与春秋祝文式简介古寨村2017-01-31 20:15 ↑点击上方“古寨村”免费订阅同安2016年12月26日上陵祭祖航拍视频.多卿灵惠庙春秋祭祀行礼仪式主祭者及诸礼生提前1—2日到灵惠庙习礼,不可怠慢。

祭之日用礼生及主祭七人(均礼帽礼服),依序两边班立。

1、通者(立香案前之东)遂唱:序立。

主祭孙就位,陪祭孙各就位。

〔主祭、引、赞先序立阶下,得通者令后各就位〕引唱:就位。

跪。

参神鞠躬。

跪。

叩首。

再叩首。

三叩首。

赞唱:兴(站起)。

引唱:跪。

叩首。

〔主祭都跪,首俯至地〕再叩首。

三叩首。

赞唱:兴。

引唱:平身(站立身子)。

2、通唱:行盥(音冠,意同洗)洗礼。

引:诣(到)于盥洗所。

盥洗。

〔俟(等待)洗毕〕引:复位。

3、通:行焚香、酬酒礼。

引:诣于香案前,跪。

上香。

再上香。

三上香。

酬酒,降神。

〔执事捧酒授主祭者。

拱献后,酒悉沃(浇)茅沙中〕引:叩首。

赞:兴。

引:跪。

叩首。

赞:兴。

引:平身。

复位。

[十五日祭牲加祭牲礼,祭牲祭毛血]4、通:行箸(筷)爵(酒具)礼。

引:诣于中尊始祖神位前。

跪。

进箸爵。

叩首。

赞:兴。

引:跪。

叩首。

赞:兴。

引:平身。

复位。

〔凡诣于各处皆如是式〕5、通:行祭酒礼。

引:诣于香案前。

跪。

〔授酒与主祭者〕祭酒。

奠酒三奠酒。

〔主祭者捧酒拱上遂半沃茅沙中,第三次免〕引:叩首。

赞:兴。

引:平身。

复位。

6、通:行初献礼。

引:诣于中尊始祖神位前。

跪。

〔引者面向上请神。

毕。

遂唱:〕〔馔酒各宜供上〕授酒。

奠酒。

进馔。

引:叩首。

赞:兴(要二跪二叩)。

引:平身。

〔堂上各处均如是式〕复位。

7、通:行分献礼。

引:诣于东分献所神位前。

跪。

〔引者请诸神。

毕。

唱:〕献酒。

再献酒。

三献酒。

进馔。

叩首。

赞:兴。

引:平身。

〔诣于西分献所及福德祠皆如东之式〕复位。

8、通:行读祝礼。

引:诣于香案前。

跪。

读祝官就位。

跪。

宣祝文。

〔祝文见《祭福德文》〕〔俟读毕。

〕引:叩首。

再叩首。

三叩首。

赞:兴。

引:叩首。

再叩首。

三叩首。

赞:兴。

引:平身。

复位。

9、通:行亚献礼。

引:诣于中尊神位前。

〔并各处皆如初献之式〕平身。

复位。

10、通:行三献礼。

〔凡堂上三献皆如亚献式三献。

毕〕引:平身。

复位。

11、通:行侑食礼。

〔主祭者诣中尊并各处,以手搔动盏箸。

毕。

〕复位。

12、通:行进粿礼。

引:诣于中尊神位前。

跪。

进粿。

叩首。

[二跪二叩]赞:兴。

〔各神位前皆如是式〕引:平身。

复位。

13、通:行进羹饭礼。

诣于中尊神位前。

跪。

进羹。

进饭。

叩首。

赞:兴。

〔各神位皆如是式〕引:平身。

复位。

14、通:行献茶礼。

引:诣于香案前。

跪。

献茶。

叩首。

赞:兴。

引:平身。

复位。

15、通:行进库财礼。

〔古用帛〕引:诣于香案前。

跪。

献库财。

叩首。

赞:兴。

引:平身。

复位。

16、通:行饮福受胙礼。

引:诣于香案前饮福位。

跪。

酬酒。

〔斟满酒杯,供上〕宣嘏(福)词。

〔择生员老成者立香案后之西面,向出,主唱:〕词曰:祖考命工,祝承致多福无疆。

于汝孝孙,来汝孝孙,使汝受禄于天,宜稼于田,眉寿永年,子子孙孙,勿替引之。

引:啐酒。

饮福。

受胙。

叩首。

再叩首。

三叩首。

赞:兴。

引:跪。

叩首。

再叩首。

三叩首。

赞:兴。

引:平身。

复位。

17、通:行告利成礼。

〔读祝者侧跪香案前,面向出。

〕引:告利成。

〔一声〕18、通:行焚文化钞礼。

(文化钞俗称盆金,天金)引:焚文化钞。

〔主祭者暂退一边,诸礼生依次诣香案前。

行二跪六叩礼。

毕。

〕主祭孙、陪祭孙就位。

叩首。

再叩首。

三叩首。

赞:兴。

引:礼毕。

升堂。

作揖。

辞神。

撤馔。

〔诸礼生、主祭者皆相向作揖而退。

此春秋大祭之礼也。

其余约略用小三献可也。

〕[以上为全七献礼。

三献礼减少通者,通者所唱由引者替代;并且,11侑食礼、16饮福受胙礼、17告利成礼谱项免去。

读祝文、宣嘏词首末均二跪六叩,余二跪二叩亦可。

]——摘自《清溪詹氏族谱》卷二十二第14—16页,詹文尚敬注。

春秋祝文式正月十五祝文(一)维公元某年,岁次某(春王正,仲秋桂)月朔某某(甲子)越十有五日(某某甲子)值祭裔孙某某派众孙子等谨以刚鬣柔毛牲、粢酒醴、香楮、庶馐、金帛库财之仪,敢昭告于:敕封靖惠侯(号)清隐公主考祖,敕封安惠一品夫人林氏始祖妣之前曰:惟凤历之新颁兮,熙化日于光天。

值太交之胜会兮,睹万汇之鲜妍。

思祖德之广大,抚景物以流连。

自昔入闽而居莆,旋乃迁乔而抵泉。

首改溪场以作邑,遂托清隐以高眠。

甘乃泉石,悦兹林峦。

鹪鹩一枝,乐且忘返。

为采而西山之薇蕨,啸傲巢父之云烟。

声灵显被于阖邑,姓名遂达乎区寰。

重膺有宋之侯爵,特敕俎豆于万年。

庙貌不改,绍闻依然。

祠修,牲告虔。

涧有苹,沼有藻。

用佐黍稷于豆笾,忾乎闻,乎见。

恍怫陟降于庭前。

介景福于无既,俾孙子以象贤,垂诗书于勿替,冀奕之绵延。

追祀:金紫光禄大夫行营兵马使上柱国公上祖考诰命夫人上祖妣尚书省校书郎兵曹录事参军公高祖考诰命夫人高祖妣从祀:处士(讳)公二世祖考宜人林氏二世祖妣敕封靖贞侯(号)年德居士公二世祖考敕封慈顺夫人李氏二世祖妣配祀:赐进士出身刑部尚书忠谏大夫(号)咫亭公二十一世祖考诰命夫人黄氏二十一世祖妣赐进士出身布政司带管辰州参政(号)明庵公二十二世祖考诰命夫人陈氏二十二世祖妣恭请:芹桥二宫人主尊王龙门堂伽南大王青龙白马二位将军碧岩佛耳二山尊神本庙福德正神多卿境内山神后土左右文武官班合庙真宰同鉴尚享正月十五始祖祝文(二)宝历新颁,三阳开泰运之首;玉管初调,一元肇履端之祥。

兹值芳辰,启乃叔景。

恭惟始祖。

德协天人,功懋今右。

生乎唐之季,出处审乎时。

来自宋之初,行藏安所遇。

首开邑宰。

蓝溪传十八里之弦歌;两世封侯,清隐衍千余祀之昌炽。

国朝重春秋之荐,孙子蒸尝之修。

惟设席以铺筵,行牵牲而赞采。

溪毛沼止,用昭陟降之灵;霓裳羽衣,爰妥如在之享。

伏愿文物聿兴。

光生碧岩之顶,簪缨冈替;彩结佛耳之巅,跻堂称觥。

用介景福。

尚享正月十六日祭丁文(一)惟祖之灵,盖代名英,布德施惠,循牧清卿。

传记千余,苗裔簪缨。

无有远迩,咸属云礽。

左昭右穆,齿序分明。

仁干义橹,时靡有争。

跄趋在庙,陟降在庭。

不腆仪物,于豆于登。

某某派孙子,祭祀敬诚。

愿锡昌炽,以莫不增。

芹香骤掇,鹿燕驰名。

富贵道德,万世流馨。

正月十六日祭丁文(二)祖德无疆,蒸尝永绍。

兹值孟春,爰修丁献。

或舂或揄,展黍稷之馨;为豆为登.洁牲拴之奉。

祀事孔明,来格来享;公尸嘉告,曰炽曰昌。

正月十六祭丁文(三)殉忠死孝,勇登明堂。

圣人所取,志士不忘。

维尔诸神,千古有光。

孝思义愤,为祖身亡。

虽云其逝,精爽显扬。

神所凭依,在祖之傍。

兹逢吉日,昭祀皇皇。

清洁其酌,有铋其香。

灵其来只,来歆来尝。

正月十六祭丁文(四)敢昭告于二十三世秉机公二十三世魁凤公二十四世腾烛公二十四世日震公二十五世天森公二十五世考英公暨阵中有功二十六位英灵之前,曰:卓哉列将,一代奇英。

浩然正气,塞乎苍溟。

捐躯急难,虽死犹生。

流芳百世,庙食千龄。

时循祀典,敬献豆登。

肴核惟洁,明德惟馨。

灵威显赫,俯鉴精诚,佑我孙曾。

奕世筅缨。

尚享正月十七日始祖祝文(一)恭惟我祖,县令开先。

建城设置,造龙凤之名区;诚意反身,揭大中之妙蕴。

劝王氏以纳贡,自矢精忠;封靖惠而为侯,用旌遗爱。

惟能名利胥忘,辞袍笏于五季,所以声灵有赫,享俎豆于四朝。

时维端月,序属孟春,奉酒醴以告虔,我将我享,蠲牲粢以荐食。

来格来尝,伏祈洋洋如在,鉴不匮孝思,世世其昌,受无疆之笃祜。

庆遍七友,和气共春风而同扇;喜绵百代,祥光偕旭日以俱升。

正月十七日祝文(二)伏以百祧,礼原功德,初生有自,诗美瓞瓜。

恭惟我祖,固始宦裔,唐季哲人,学问渊醇,解经俟宋儒不惑。

胞与恺挚,任重希伊相为心。

才备文武,道兼潜见。

虽隐处名高,非放逸自豪,洁身忘君臣大义。

即牛刀小试,岂宠禄为重。

殷怀策民社治安。

节义才学,当时所不多见。

厚德嘉勋,古人差堪匹等。

乃生逢国步多艰数十年,姓祚八易,又躬限藩镇分据五六国,土宇瓜分。

所以师尊万世。

阙从祀空祝,圣君父子一家仰大明;切规穴蚁,因生平未容施其经济,使天下仅称绝诗文。

改场为县,意在辟地抚民,孜孜劝农兴学为根本。

卜居佛耳,犹是耕莘乐道。

慨然遁世,无闷以完真。

插柳侯洋,步靖节识时归隐,手植犹志甘棠。

遗爱采芹山亭,追清圣履,洁高风行。

吟当传首阳高节。

劝纳土以保我邦之无虞,闽海生灵悉受其福。

吟剑佩而颂明君之在。

是华山先见,若契神明。

若惠利功德施民,捍患灵迈于朱邑。

桐乡文翁,蜀郡崇报。

当不仅一十八之民庶。

颂召父杜母,矧(音审,况且义)春霜雨露,抚时凄怆。

深维水木本源,衣服冠冕,孝感又生。

于三十五传之子孙,事之如生如存。

兹值阳复,虔致明禋,为泉为漳。

为龙皆一脉之绵衍。

中孚格萃,俾炽俾昌俾臧。

俨当年之笑盼,笃庆无疆。

则靖惠灵长蓝溪,举盛典于春秋二仲。

忠清祚永,赤与荐馨,尸(受祭者)祝万年。

正月十八日承公祭文(一)惟公元某某年岁次某某端月某某(甲子),朔某某(甲子)越十有八日某某值祭裔孙某某派惠某某公派下众孙子等,谨以刚鬣柔毛牲、粢酒醴、香楮、庶馐、金帛之仪敢昭告于:敕封靖惠侯(号)清隐公始祖考敕封安惠一品夫人林氏始祖妣之前,曰:百世不祧,礼原功德,初生有自,诗美瓞瓜。

恭惟我祖,固始宦裔,南泉兴基,学问渊醇。

解经俟宋儒不惑,胞与恺挚,任重希伊相为心。

因生平莫尽展其经济,使天下仅称绝于诗文。

建邑清溪,犹是劝王纳土作贡;卜居佛耳,慨然信黄卷传家。

崇德报功,久从春秋两祀之典;水源木本,讵忘馨香苦虔之忱。

某某派等,明年值祭,今岁恭迎,孝思永言,竭致明禋,精脉孚萃,昭格在天,勿替旧德,于万斯年。

配祀(值祭派私祖妣)恭请(值祭派私祖厝原福德正神)同鉴,尚享正月十八日承公文(二)恭维我祖,忠孝悉尽。

两世封侯,邑主隆春秋之祀典,孙子荐上元之(音同“必”)芬。

明春岁禋,值举今年,香火早迎,愧乏五鼎之奉。

衣冠整肃,惟竭方寸之衷。

仰在天者,旋而在几;冀来燕者,于以来宗。

佑我孙子,启我后人。

芝兰偕佛耳以挺秀,申甫由碧岩而降生。

承公宣嘏词:春暖荣和满乾坤,今朝喜气真斯文。

祖公摆炉诚承接,富贵荣华万年春。

福德祝文(一)威灵赫涤,秉乎坤贞。

我祖栋宇,实赖神英,四时庇佑,万事咸享。

兹逢某月,敬献香馨。

伏祈如在,鉴比豆登,斯文永锡,奕世簪缨。

福德祝文(二)皇矣福德,创始莫京。

历代山河虽改,千秋俎豆不更。

德泽如昨,报答未能,时际某月,明德馨香。

伏愿庇佑,克振家声。

寝昌寝炽,科甲聊登。

尚享祭福德文(三)我祖启宇,福神实司。

三阳开泰,永念孝思。

灵威有赫,隆鉴在兹。

介福未艾,于万年斯。

尚享祭福德文(四)惟公之德,镇兹有灵。

惠我云乃,济济盈庭。

和气致祥,式好斯馨。

俾昌俾炽,振厥家声。

功崇宜振,献此微诚。

不腆菲仪,伏冀来宁。

祭福德文(五)祭福三阳,云物皆新。

追念源本,孝思惟寅。

中孚涣萃,在天格人。

于昭陟降,一脉精神。

曾孙有庆,介福如春。

多士济济,麟趾振振。

祭福德文(六)洪惟厚德,祖赖有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