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人史纲》有感

合集下载

《中国人史纲》的读后感2

《中国人史纲》的读后感2

《中国人史纲》的读后感2《中国人史纲》的读后感2提要:每每闲暇时,翻开《中国人史纲》,目随笔走、易随页转、思绪纵横,每读到有见地处就会频濒点头,读到幽默、轻快处就会呵呵出笑地产e网《中国人史纲》的读后感2中国的历史很久前就在历史课上学习过了,努力回想曾经背诵过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更多的片段竟然是于曾经红极一时的电视连续剧,以史为鉴这四个字让我时时感到很羞愧,为此,我曾多次去图书馆捧起了《资治通鉴》努力钻研,可是每次没看几页,疲倦的感觉就笼罩了过来,我不得不承认:我读不懂历史,无法感悟历史。

直到我遇到了引人入胜而又线索明晰的史书《中国人史纲》,我才从心底深处感受到读历史的那种激动人心的感觉。

就像一个孩子去了解母亲的人生经历,就像一个孤儿突然找了了兄弟姐妹,找到了亲人,大家亲密地聚在一起共同话家常、说心里话,更像一个长辈讲述族人的历史,教育我成长一般。

心内是温暖的、感激的、宽容的,不论那段历史是屈辱的还是黑暗的,无论那里的人是丑陋的还是阴险的,无论山河是分裂还是被侵略。

柏杨老先生采用快意恩仇的笔调,从我国的神话时代说起,直至20世纪结束,其历经了十年监狱的艰辛,并以自己深刻的人生经历来写作此书,自有很多深刻和独到之处。

一、有感于成书的经历。

七十年代,柏杨负责《中华日报》家庭版《大力水手漫画》专栏,因其刊出的一张漫画讽刺蒋介石父子独裁统治台湾,触怒了当局,柏杨被以“侮辱元首”、“通匪”等罪名被捕入狱,判处死刑,后改判为有期徒刑。

在狱中,柏杨为驱赶绝望,让心思有所寄托,努力把握住任何一点能读书的时间开始读书,读二十五史。

七、八个月后,他的前妻又提出离婚。

这些对柏杨无疑是双重致命打击。

绝望之余,他绝食二十余日。

之后,一个彻底的领悟,让他重新振作。

他在阅读、思考之余,开始写《中国人史纲》。

狱中随时检查,文稿随时可能被抄出来充公、烧毁,而且同囚室的人抗议他书写,有人根本就觉得他无聊、可笑……冷嘲热讽、瞠目怒视、龇牙咧嘴,不一而足。

中国人史纲

中国人史纲

谢谢! 谢谢!
洒脱自在、游刃有余的表述。作者常常开 洒脱自在、游刃有余的表述。 门见山又一针见血地进入历史中最重要的事件 和最关键的人物,分析勾勒,寥寥数笔, 和最关键的人物,分析勾勒,寥寥数笔,便使 历史中那些老朽的事件和人物神采顿生, 历史中那些老朽的事件和人物神采顿生,也使 隐藏在历史积尘下的规则与真相昭然若揭。 隐藏在历史积尘下的规则与真相昭然若揭。 每章最后的“东西方世界”一节, 每章最后的“东西方世界”一节,别具匠 心和视野。宋明之后,尤其是十六世纪开始, 心和视野。宋明之后,尤其是十六世纪开始, 西方政治文明突破性地发展起来, 西方政治文明突破性地发展起来,科技之光兴 中西方的发展遂于此分道扬镳, 起,中西方的发展遂于此分道扬镳,并终于导 致十九世纪以后中国社会的不堪收拾。 中国社会的不堪收拾 致十九世纪以后中国社会的不堪收拾。今天的 人在扼腕叹息之余,更应该明白到, 人在扼腕叹息之余,更应该明白到,不仅仅从 中国历史, 中国来看中国历史 中国来看中国历史,和不仅仅从中国历史来看 中国未来的发展,是多么必要和意义非凡。 中国未来的发展,是多么必要和意义非凡。
这是柏杨先生在前言中令我最感动的一句话。 这是柏杨先生在前言中令我最感动的一句话。
在这里, 在这里,我主要讲的是在看 中国人史纲》 完《中国人史纲》后我的个人观 点及各方的评价。 点及各方的评价。因为我并不知 道大家对历史及相关的内容是否 感兴趣。 感兴趣。
中国人共同的家族史、 中国人共同的家族史、最好读的中 国通史 柏杨名著《中国人史纲》 柏杨名著《中国人史纲》,代表的 是作家写史的一个高度, 是作家写史的一个高度,是平民治史的 一个高度。 一个高度。在将历史写得精彩好看又不 乏深刻洞见方面,至今无人可以逾越, 乏深刻洞见方面,至今无人可以逾越, 甚至可以说,连个堪称及格的竞争者都 甚至可以说, 没有。 没有。

《中国人史纲》读后感

《中国人史纲》读后感

《中国人史纲》读后感--以前,我总是洋洋得意的对人说,如果我家财万贯的话,我一定会报考历史专业的这样说的原因是一方面表明自己其实是有理想的,另一方面表明自己其实很酷历史是酷的,我却是浅薄的历史并非全是鲜衣怒马繁华似锦,它事实上如此残酷,战争和暴政将它涂抹得血迹斑斑这斑斑血迹又迷惘了众生的眼睛,在穿越历史重重迷雾之后却对狰狞的暴徒流露出顶礼膜拜的眼神原来颠倒众生的,并非只有倾国倾城的美女我一直无法理解为何明孝陵甬道上的牌匾会将朱元璋这个热爱杀人的混蛋描述成恩泽天下的圣主,就像我一直无法理解为何人们会赋予项羽这个徒有武力的莽夫以英雄的地位并崇拜了幽幽数千年项羽一把大火烧掉了咸阳,不但给后世的暴徒们开了一个以焚烧故都来章显自己盖世武功的恶劣先例,而且烧尽了保存在咸阳的记录着春秋战国以来璀璨学术思想的珍贵典籍而同样是因焚烧罗马城而闻名的尼罗,却遗臭千古相形之下的差别和痛心,我不知怎样才能言语不要说造成黄金时代学术典籍遗失的罪魁应是焚书坑儒的始皇赢政,那本是另一片迷茫的眼神焚书的原因上儒生建议赢政崇古分封子弟和功臣,这本是儒家阿谀奉承的的手段,但不幸碰上始皇这个一切都向前看的人政治硬汉法家的李斯作出细致分析之后建议"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是为焚书可见焚书焚的多是民间非科学方面的书籍,而秦朝所设为数众多的博士官,仍然存有大量诸子百家的典籍事实上,按当时的条件,民间就真的能存有很多的书么?藏书在很大程度上还只是政府行为而坑儒的原因则是两个道士为赢政寻仙药不得,怕上面怪罪,便毁谤赢政后逃之夭夭始皇勃然大怒,坑杀相关四百六十于人这其中大抵是些方术之士,不过因为赢政也提到了儒生在咸阳言论蛊惑人心,大概也有一些儒家人士混迹于被坑杀之列因为这两个原因,儒者们穷尽所有能够想到的恶毒词汇加诸于始皇赢政的身上古人说三人成虎儒者们一代接一代孜孜不倦的毁谤始皇,毁了两千年,终是迷惘住了后人的眼睛,把赢政变成集天下恶毒为一身的大妖怪暴政是有的,但暴政是每个朝代都有,而赢政所做的开创性的事业却只在于秦朝不用螯述从小学课本就介绍的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光算赢政所建立的政治体制这一项,其后两千年的中国帝王便从未有能超越,统统因袭下来"始皇帝"这一称谓,真的是名副其实我到是觉得,相对于项羽,赢政到是更能担当英雄这一称号,更应该获得国人的尊敬戏剧中的霸王,演义中的关羽赵云,都只能当作文艺形象来欣赏,万不该将其与历史真实人物混为一谈只可惜大多数人眼中的世界只是建立在别人的臆想之上怎能冀望用迷茫的眼睛看见一个真实的世界?和科学一样,读史让我们接近世界本来的样子而我呢,喜欢事物本来的面貌不论它是好是丑因为啊,我总坚信,真正的完美,总是包含了残缺于其中:,柏杨著。

中国人史纲读书报告

中国人史纲读书报告

《中国人史纲》读后感闲谈时,同事推荐了台湾作家柏杨的《中国人史纲》(以下简称《史纲》)一书,说可以一读。

借来同事的书,虽不是正版,错字、别字不少,阅读不便,但每每于工作闲暇择页开卷,却也能静下心来,目随笔走、意随页转、思绪纵横。

每读到有见地处就会频濒点头,读到幽默、轻快处就会呵呵出笑,读到悲愤处就不忍继看,推书叹息。

一路下来,看得时断时续,却也一以贯之,积少成多,终于篇末。

看完回想,记不起、搞混杂的地方不少,于是重读,觉得确也有益愉快。

一、有感于叙史脉络清晰。

《史纲》全书近80万字,从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时代一直讲到清朝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的中国历史。

《史纲》以世纪分章和以问题分节,不以帝王年号而以公历纪年,每一个世纪又以十年为一个年代,避免了时间的分割和跳跃,使历史有一个整体、清晰的脉络。

作者将国家(王国)的兴衰更替,民族的分化融合,文化宗教的发展、重大历史事件的起承转合,历史人物的生平功过,前后贯串在时间的主线上,使历史流畅,让读者对未知和已知的历史有一个新的了解和整体把握,让读者知始知终,使阅读流畅。

我对达赖喇嘛怎么有如此大的影响感到不解。

读了《史纲》后,我才知道原因。

喇嘛教产生于公元7世纪。

喇嘛是西藏语,喇意思是“上”,嘛意思是“人”,喇嘛就是“上人”,就是高僧。

十三世纪时,喇嘛教主八思巴,被蒙古帝国加封为蒙古国师,喇嘛教与政治结合。

十四世纪五十年代,喇嘛教出现了马丁·路德一样的宗教改革家宗喀巴。

他有达赖和班禅两位徒弟。

他宣称达赖和班禅可以转世再生。

宗喀巴逝世后达赖以大徒弟的身份继承为喇嘛教教主,班禅以第二徒弟的身份充当副教主。

后来一个汗王将后藏土地献给达赖喇嘛,达赖则要班禅到后藏传播黄教。

达赖主持喇嘛教,成为西藏政治三巨头之一。

从喇嘛教立教时间、传播地域、达赖的教主地位和主教时间上,我知道达赖喇嘛影响大是有原因的。

二、有感于作者的敏锐。

作者在叙史的同时,对历史分析不乏精到之处,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中国人史纲读后感

中国人史纲读后感

中国人史纲读后感《中国人史纲》是一本关于中国人民的历史著作,对于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读完这本书,我对中国人民的历史和传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人民的奋斗和智慧充满了敬意。

首先,这本书通过梳理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人物,向读者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坚韧和勇气。

从古代的夏、商、周三代,到近代的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

而这些变革常常伴随着战乱、困苦和牺牲,但中国人民从来没有放弃过,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与时代搏斗,努力寻找自己的出路。

例如辛亥革命时期,中国人民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解放,进行了血战一年多。

不管是在壮烈的战场上,还是在艰苦的生活中,中国人民都表现出了坚毅的勇气和不屈的精神。

其次,这本书也向读者展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创造力。

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思想家、文化名人和科学家,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孔子到墨子,从陆王心学到现代的科学家,他们代表了中国人民所追求的智慧和思想。

这些人的思想和努力,对中国人民的文化传统和社会进步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中国人民建设独立、民主、富强的现代化社会提供了理论基础。

最后,这本书还强调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和谐精神的重要性。

中国是一个众多民族和文化的大国,而中国人民始终注重团结和合作。

无论是在夏朝的兼并过程中,还是在近代的民族独立斗争中,中国人民一直保持着团结和和谐的精神。

这种团结和和谐不仅体现在各族人民之间,也体现在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中。

中国人民一直强调和谐共处,尊重个体差异,追求社会公平和正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总之,读完《中国人史纲》这本书,我对中国人民的历史和传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本书向我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坚韧和勇气,伟大的智慧和创造力,以及团结和和谐的精神。

这些特质让我对中国人民充满了敬意,也激励着我要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

读中国人史纲有感

读中国人史纲有感

读《中国人史纲》有感——袁浩杰自参加工作以来,没完整看过几本书,但还是洗洗品读了柏杨老先生长达八十万字的《中国人史纲》。

当偶然的机会从舍友书桌上瞥见这本书时,我就决定好好细读它。

或许自幼对历史比较感兴趣,对通史之类的著作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以前也读过柏杨当时也是轰动一时的《丑陋的中国人》,深受感慨,受此影响,也从心底喜欢柏杨老先生。

《中国人史纲》是一本引人入胜而又线索明晰的史书,从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时代一直讲到清朝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的中国历史。

柏杨先生在狱中完成此著作,历经了十年监狱的艰辛,他以自己深刻的人生经历来写作此书,于是此书又有“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赞誉。

自有深刻和独到之处。

柏杨老先生素有“不为帝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著作风格,他一贯以批判的精神写历史,站在人性的角度评论历史。

《中国人史纲》就以“人”为中心,重点在“人”.这本书的特殊性还表现在它是狱中成书,因此更能透过文字感受作者对于人性的独特视角的剖析,历史是人的历史,故人类历史就是一部人性的发展史。

通读此书,给我最多的思考就是人性的问题。

何谓人性?孔子、孟子、老子、老子、荀子等皆有不同的看法,而释迦牟尼与西方的柏拉图等亦有各自的理解。

人类社会的发展由低级而高级,于是善恶观念逐渐产生出来,但是无论善还是恶,无非都带着人的烙印,善、恶只是维护人类自身利益的工具罢了。

孔子满口的仁义道德,然而他刚刚出任了鲁国的司寇,就把他的学术上的死对头、名扬天下的大学者少正卯给杀了,看来在政治斗争中,孔子所谓的“仁”乃是具有针对性的,并非一视同仁的。

战国时期,长平之战结束,赵军40万人投降秦军,秦江白起名者40万疲惫不堪的俘虏进入长平附近一个名叫“杀谷”的深谷,秦军从高山上抛下土石,40时万人全被活埋。

秦朝末年,巨鹿大战后,20万投降的秦军被项羽全部坑杀。

南梁开国皇帝萧衍先后四次舍身同泰寺,几乎每次都要国家拿出一亿万钱来赎身,而这些巨大的舍身钱莫不是来源于对百姓的盘剥。

中国人史纲的读书心得

中国人史纲的读书心得

中国人史纲的读书心得中国人史纲的读书心得汇总5篇不同的书带给我不同的感受,书让我领略风云变化,让我看透人间的喜怒哀乐,让我领悟人生的哲理,徜徉书海中,书中也有一个“我”,品味书墨幽香。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中国人史纲的读书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人史纲的读书心得(篇1)之前一直很好奇为什么书名叫做《中国人史纲》,不知是被断句为《中国人史纲》好还是《中国人史纲》。

看了两章后觉得还是理解为《中国人史纲》的好,因为发现柏老先生的史笔和别人不同,他注重的是强调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历史其实是人的历史。

从来都觉得书写历史和做新闻对事实的态度是一样的,要客观的记录事实,轻易不能表露自己的态度,而柏老先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都持有鲜明的态度,对前朝的史学家和儒家鸿儒们的错误不留情面的一一批判。

书的开篇题目为“历史的舞台”,介绍了中国的版图和山脉河流。

不要以为这篇只是单纯的介绍自然环境,他介绍的是中华文明兴起、繁盛所发生的地点以及环境与文化的关系。

自然环境影响文化,每个民族都是如此。

柏老说,在中华文明体系中,建筑文明是最贫乏的一环。

除了万里长城纯军事工程外,古中国缺少雄伟的城市,雄伟的宫殿,更缺少雄伟的民间房舍。

原因有二,一是绝对君权思想的统治,统治者绝不允许别人的房舍建造的比他的好,哪怕接近也不行。

二是中国历史上的新兴政权对与焚烧就政权的建筑物怀有浓烈的兴趣。

比如项羽火烧阿房宫,所以至今我们也无缘再见“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的阿房宫是如何的壮观,也无缘站在吕后运筹谋杀韩信的未央宫中嗅那满是阴谋味道的空气。

柏老讲了开天辟地的故事。

这里我发现了一个问题。

在中国是盘古创造了世界,但主宰世界的却是一个叫玉皇大帝的神祉;在犹太人那里,人们认为是耶和华创造了世界,那主宰世界的也是耶和华。

以前我曾经写文章论述过中华民族并不是真正信奉神祉的民族,信神只不过是处于绝望环境中的一种无望挣扎。

我们信奉神祉的心理远没有西方世界信奉神明那样单纯。

读《中国人史纲》有感

读《中国人史纲》有感

读《中国人史纲》有感内容简介:本书共19章。

前五章分别是:历史舞台、神话时代、传说时代、半信史时代和信史时代。

后十四章以一世纪为界。

主要写的是从盘古开天辟地到20世纪初的历史。

本书是平民写诗的代表作,语言犀利,文字生动,结构紧凑。

读后感:第一阶段:前88页我目前感觉是简单粗暴啊。

以一种极其犀利的语言,讲述了从盘古开天辟地到20世纪初的历史。

初读之下十分震撼,无论是古人的史记、资治通鉴,还是现代人编写的一些史学著作,大都较为正式。

又因为很多史学家的阶级立场问题,使得一些历史观点官方化。

而此书的最大特点就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看历史,言大众所想,书大众所观。

该书最开始描述了一些地理方面的问题,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驿马日程的图,从来没深入想过古代的交通,一看到便觉得第一次对古代交通有了直观的了解。

而且文中的语言极其的平民化,比如皇帝的名字。

文中少了对皇帝的过分尊崇和褒贬,显得更加直白。

再来就是关于本书的语言十分的吸引人,具有极强的可读性。

作者直言其所想,他认为是什么样就写成什么样,毫无矫揉造作之感。

书中的东西方世界让人耳目一新,因为大多数我们都是单独的阅读中国史,而作者却把中西方时期联系在一起,有一种全球观的感觉,不再感觉中国是孤零零一个国家在发展。

第二阶段:88---150页现在又读了一些后,有了一些新的领悟。

首先是对孔子的看法。

从前对孔子的了解,只是觉得那应该是个慈祥严厉的老师,或拿着小棍敲着懒惰的同学,或带着弟子四处游学。

可是在柏杨的描绘中,我看到了另一样的孔子。

柏杨这样写道:本世纪(前五)第一年,鲁国国君姬宋和齐国国君姜杵臼在夹谷会面,孔丘以礼仪专家身份被任命为姬宋的傧相。

于是儒家学派最津津乐道的一件事发生了,会见之后举行的娱乐节目中,齐国演出莱部落的土风舞,孔丘根据儒书,指责齐国不该使用野蛮人表演,而应使用传统的宫廷舞。

齐国再表演宫廷舞时又把男女演员都驱到台阶之下,砍断手足。

还有一段:在孔子担任代理宰相时把一位很有名望的文化人少正卯逮捕,立即处死,然后宣布了少正卯的五大罪状:居心阴险,处处迎合人的意思;行为邪恶,不肯接受劝告;说出的都是谎话,却坚持全是实话;记忆力很强,学问也很渊博,但知道的全都是丑陋的事情;自己错误却把错误润饰成一件好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中国人史纲》有感
宁德核电项目部--黄亚平正如法国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历史学家的技艺》中所说:“历史学以人类的活动为特定对象,它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千恣百态,令人销魂,因此它比其也学科更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

”柏杨先生的《中国人史纲》,便是一部以“中国人”的活动为特定对象的“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之作。

有人在评价这部书时说:史学界大多推崇这部书的文学价值,而文学界则对这部书的历史观很是称赞。

的确,相对于传统的史学著作来说,《中国人史纲》观点新颖个性,语言活泼幽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很多方面,柏杨的突破和创新让我们对于历史有了一个新的角度的看法,这相对传统史书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通过《中国人史纲》,我开始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历史。

历史是残酷的,却是浅薄的。

历史并非是鲜衣怒马繁华似锦,它事实上如此残酷。

战争和暴政将它涂抹得血迹斑斑。

这斑斑血迹又迷惘了众生的眼睛,众生在历史重重迷雾之中对狰狞的暴徒流露出顶礼膜拜的眼神。

我惊觉,原来颠倒众生的,并非只有倾国倾城的美女。

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赞歌,也许我们看到的,却未必是真实的。

明孝陵甬道上的牌匾上所描述的朱元璋是恩泽天下的圣主,其实也许他只是个热爱杀人的混蛋。

就像人们赋予项羽英雄的地位并崇拜了幽幽数千年,但也许他只是个徒有武力的莽夫:项羽一把大火烧掉了咸阳,不但给后世的暴徒们开了一个以焚烧故都来章显自己盖世武功的恶劣先例,而且烧尽了保存在咸阳的记录着春秋战国以来璀璨学术思想的珍贵典籍。

而同样是因焚烧罗马城而闻名的尼罗,却遗臭千古。

相形之下的差别和痛心,不知怎样才能言语。

都说造成黄金时代学术典籍遗失的罪魁是焚书坑儒的始皇赢政,其实也许那只是另一片迷茫的眼神。

柏杨说,焚书的原因是儒生建议赢政崇古分封子弟和功臣,这本是儒家阿谀奉承的的手段,但不幸碰上始皇这个一切都向前看的人政治硬汉。

法家的李斯作出细致分析之后建议“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是为焚书。

可见焚书焚的多是民间非科学方面的书籍,而秦朝所设为数众多的博士官,仍然存有大量诸子百家的典籍。

事实上,按当时的条件,民间就真的能存有很多的书么?藏书在很大程度上还只是政府行为。

而坑儒的原因则是两个道士为赢政寻仙药不得,怕上面怪罪,便毁谤赢政后逃之夭夭。

始皇勃然大怒,坑杀相关四百六十于人。

这其中大抵是些方术之士,不过因为赢政也提到了儒生在咸阳言论蛊惑人心,大概也有一些儒家人士混迹于被坑杀之列。

因为这两个原因,儒者们穷尽所有能够想到的恶毒词汇加诸于始皇赢政的身上。

古人说三人成虎。

儒者们一代接一代孜孜不倦的毁谤始皇,毁了两千年,终是迷惘住了后人的眼睛,把赢政变成集天下恶毒为一身的大妖怪.。

暴政是有的,但暴政是每个朝代都有,而赢政所做的开创性的事业却只在于秦朝。

不用螯述从小学课本就介绍的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光算赢政所建立的政治体制这一项,其后两千年的中国帝王便从未有能超越,统统因袭下来。

“始皇帝”这一称谓,真的是名副其实。

因而有觉,相对于项羽,赢政倒是更能担当英雄这一称号,更应该获得国人的尊敬。

戏剧中的霸王,演义中的关羽赵云,都只能当作文艺形象来欣赏,万不该将其与历史真实人物混为一谈。

只可惜大多数人眼中的世界只是建立在别人的臆想之上,怎能冀望用迷茫的眼睛看见一个真实的世界?
但柏杨在评判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似乎也不那么客观和公正正。

例如对中国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都作出巨大贡献创造出“乾隆盛世”的清代皇帝弘历,在柏杨看来,却是按下按钮让打黑暗时期重新来临的人物。

柏杨甚至将他与杨广、朱厚照相提并论,提出“中国历史上有三个因下江南而闻名于世的酒肉皇帝,那就是7世纪的杨广,十六世纪的朱厚照跟本世纪的弘历。

”“弘历跟和珅两个满洲肥佬密切合作,倾所有的力量把清王朝的根基凿空把打黑暗召回。

”这种看法显然是过于偏激和不公正的,柏杨只看到了乾隆皇帝时期造成的文字狱以及下江南时的奢侈就以偏概全只字不提他在其他方面的巨大贡献,这显然是缺乏历史公正性的判断。

和科学一样,读史让我们接近世界本来的样子,还原事物本来的面貌。

不论它是好是丑。

因此,总坚信,真正的完美,总是包含了残缺于其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