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杆菌科ppt课件(最新)

合集下载

兽医微生物学课件- 肠杆菌科

兽医微生物学课件-  肠杆菌科

抗原及血清型
大肠杆菌抗原主要有O、K和H三种,它们是 本菌血清型鉴定的物质基础。迄今,已确定的 大肠杆菌O抗原有174种(1-181中除了31、47、 67、72、93、94、122),K抗原有80种,H抗 原有53种(1-56中除了13、22、50)。自然界 中可能存在的大肠杆菌血清型可高达数万种, 但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数量是有限的。
培养及生化特性
本菌为兼性厌氧菌,在普通培养基上 生长良好,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 适生长pH为7.2~7.4。S型菌株在肉 汤中培养18~24h,呈均匀浑浊,管 底后,形成圆形凸起、光滑、 湿润、半透明、灰白色菌落,直径约2~3nm, 麦康凯琼脂上形成红色菌落;在伊红美蓝琼脂上 产生黑色带金属闪光的菌落; 在SS琼脂上一般 不生长或生长较差,生长者呈红色。一些致病 性菌株在绵羊血平板上呈β溶血。
禽大肠杆菌病 头部皮下结缔组织肉芽肿
禽大肠杆菌病 肠系膜肉芽肿 (日.崛内贞治)
禽大肠杆菌病
6 肠炎
禽大肠杆菌病 鸽直肠黏膜充血、出血,充满绿色粪便
禽大肠杆菌病
7 禽蜂窝织炎
禽大肠杆菌病
是肉鸡腹部的一种慢性皮肤病,病变见 于腹中线和大腿之间,皮肤发红、破损
禽大肠杆菌病 皮下有黄白色干酪样坏死物
1 气囊炎、肝周炎、心包炎 本病多见于5~12周龄的幼 鸡,6~9周龄为发病高峰。
禽大肠杆菌病
剖检可见气囊壁增厚
禽大肠杆菌病 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
禽大肠杆菌病 纤维素性心包炎
禽大肠杆菌病 严重的纤维素性心包炎
禽大肠杆菌病
2 幼雏脐带炎
禽大肠杆菌病 脐孔周围皮肤红肿(鸭)
禽大肠杆菌病
3 卵巢炎及卵黄性腹膜炎
厌氧;
4) 绝大多数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一 般都能在麦康凯培养基上生长;

第9 10 11章肠杆菌科、沙门菌属、变形杆菌属

第9 10 11章肠杆菌科、沙门菌属、变形杆菌属
❖ 1、传染源:人 ❖ 2、传播途径:粪-口途径 ❖ 3、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密切相关
大肠菌群:在37℃24小时内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肠道 杆菌,包括埃希菌属、枸橼酸杆菌属、克雷伯菌属 及肠杆菌属等。 1ml饮用水:细菌总数<100个 1L饮用水:大肠菌群数<3个 100ml饮料:大肠菌群数<5个
第二节 志贺菌属
(Shigella)
所致疾病为细菌性痢疾,故又统称为 痢疾杆菌(dysentery bacterium)。
肠杆菌科
(Enterobacteriaceae)
肠杆菌科——是一大群生物学性状相 似的革兰阴性杆菌,常寄居在人和动物的肠 道内。亦存在于土壤、水和腐物中。
一、种类
1、致病菌 2、机会致病菌 3、由正常菌群转变而来的致病菌
二、共性
1、形态与结构 ❖ 都是形态相类似的G—杆菌 ❖ 大多都有鞭毛(除痢疾杆菌外),大多都有菌
❖ 在胃粘膜粘液层中常呈鱼群样排列
❖ 微需氧菌,需5%~10%的CO2和5%O2,营养要求 高,还需一定湿度,培养3—6天可见细小、 针尖状、无色半透明的菌落
生化反应 ❖ 不活泼,不分解糖类 ❖ 触酶试验、氧化酶试验(+) ❖ 尿素酶丰富,可迅速分解尿素产氨,是鉴定
该细菌的主要依据之一
致病性
(Escherichia)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结构
G—杆菌,多数有周鞭毛
有普通菌毛和性菌毛
2、培养
普通平板培养 基上形成圆形, 凸起,灰白色的 S型菌落
SS琼脂平板、 麦康凯琼脂平板 中形成红色菌落
3、生化反应
❖ 可分解多种糖,并且产酸产气
(注:只有肠道的非致病菌才能分解乳糖且产酸 产气)
霍乱肠毒素(外毒素) 口腔

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

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

•伤寒副伤寒----肠热症 •败血症 •胃肠炎(食物中毒) •(无症状带菌者)
伤寒和副伤寒的致病过程
伤寒沙门和甲型副伤寒杆菌、肖氏沙门菌、希氏沙门菌 胆囊-----肠道-------粪排菌 皮肤----血栓出血--玫瑰疹 肾-----尿 肝脾-----肿大 骨髓
小肠上部粘膜
固有层淋巴结
肠系膜淋巴结
内毒素
局部
(肠壁)
肠粘膜通透性升高→毒素吸收→发热、神志障碍、休克 破坏肠粘膜→炎症、溃疡、脓血粘液便 肠壁植物神经→肠蠕动失调、痉挛→腹痛、里急后重 内毒素血症
外毒素(A群Ⅰ、Ⅱ型) 志贺毒素 ST(VT) 有3种毒性,与内毒素协同作用,加重局部和全身症状
全身
所致疾病
急性细菌性痢疾 •急性典型:发热、腹痛、脓血粘液便、里急后重 •急性非典型:易误诊,导致带菌和慢性 •中毒性痢疾:小儿 慢性细菌性痢疾:病程迁移两个月以上
EIEC EPEC EHEC
大肠 小肠 大肠
EAggEC
小肠
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 (enterotoxigenic E.coli, ETEC)
• 婴幼儿和旅游者腹泻 • 致病物质
– 肠毒素enterotoxin
• heat labile enterotoxin(LT) • heat stable enterotoxin(ST)
大肠杆菌 痢疾杆菌 伤寒杆菌 副伤寒杆菌 变形杆菌 + +
+ + + +
+/+ +
+
微生物学检查
血清学诊断 1、肥达试验 原理:用已知伤寒沙门菌O、H抗原,以及引
起副伤寒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和 希氏沙门菌H抗原的诊断菌液与受检血清作定 量凝集试验,测定受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 其效价的试验。

肠杆菌科伤寒沙门菌课件

肠杆菌科伤寒沙门菌课件

新疫苗研究
科研机构正在研究新型伤寒疫苗 ,以提高疫苗的保护效果和适用
范围。
疫苗接种策略
根据疫情和人群特点,制定合理 的疫苗接种策略,提高人群免疫
水平。
05
肠杆菌科伤寒沙门菌的治疗
治疗原则
及时诊断
一旦怀疑患者感染肠杆菌科伤 寒沙门菌,应立即进行诊断,
以便尽早开始治疗。
足量足疗程
治疗肠杆菌科伤寒沙门菌需要 足够的药物剂量和足够的治疗 周期,以确保完全清除病菌。
对于肠出血、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
06
肠杆菌科伤寒沙门菌的耐药性研究
耐药机制研究
耐药基因的发现与鉴定
研究肠杆菌科伤寒沙门菌的基因组,寻找与耐药性相关的基因, 并确定其功能。
耐药基因的传播机制பைடு நூலகம்
分析耐药基因如何在肠杆菌科伤寒沙门菌中传播,包括水平基因转 移和垂直基因传递。
耐药性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研究耐药基因的表达及其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揭示其分子生物学 机制。
耐药性监测与控制
耐药性监测方法
01
介绍用于监测肠杆菌科伤寒沙门菌耐药性的常用方法,如药敏
试验、基因检测等。
耐药性流行病学分析
02
分析肠杆菌科伤寒沙门菌耐药性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地区分
布、时间趋势等。
耐药性控制策略
03
提出针对肠杆菌科伤寒沙门菌耐药性的控制策略,如抗菌药物
由于肠道炎症导致肠道黏 膜出血,可能出现呕血、 黑便等症状。
肠穿孔
严重时可能导致肠道穿孔 ,引发弥漫性腹膜炎、感 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肝肾损害
肠杆菌科伤寒沙门菌感染 可能引起肝肾等器官功能 损害,导致相应症状。

肠杆菌科-精品医学课件

肠杆菌科-精品医学课件
机会致病菌
正常菌群致病菌
4
①致病菌: 伤寒沙门菌,志贺菌; ②机会致病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变 形杆菌等; ③由正常菌群转为致病菌:如引起胃肠炎的 大肠埃希菌,因获得质粒,噬菌体的毒力因子基 因成为致病菌。
5
肠杆菌目 肠杆菌科 埃希菌属 变形菌属 沙门菌属 志贺菌属 … …
6
Overview
35
大肠杆菌黏附在肠道表面 36
LT-I
STa
鸟苷环
A1
化酶
+
G
cGMP
S肠黏膜细cc胞GGMMPP
腺苷环 化酶
cAMP cAMP cAMP
37
EIEC
致病所物致质疾、病机理
类无E似动n菌t力e痢r不o,i产n较v肠a少s毒i见v素e E. coli 主细要菌侵侵犯入较结大E肠儿IE上童C皮和细成胞人,并在
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shared by all members of family Enterobacteriaceae ?
(肠杆菌科)
7
Overview
Common Characteristics 1. Shape, structure and stain(染色)
刷状缘被破坏、微绒毛萎 缩,上皮细胞功能受损,
造成严重水样腹泻。
41
宿主细胞形态变化
黏附/抹平损伤
42
EHEC
溶溶出传菌志血血E血染毛贺性性n性t尿源:毒尿e结毒r致毒:粘素o肠综h综病污附炎S合e所合h染作m物征(5致iE征g,o的用岁质Ha疾r出:以食Er、th现病o约C下物ax机溶1gi儿0n血理i%,c童性发SE易贫t展x.血感-成cⅠ,o) lⅡi

大肠杆菌PPT课件

大肠杆菌PPT课件
14
• (3)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nteroinvasive E.coli,EIEC):EIEC的多数菌株无动力,生 化反应和抗原结构均近似痢疾杆菌,应予注 意。
• (4)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Enterohemorrhagic E.coli,EHEC):引起 散发性或暴发性出血性结肠炎,可产生志贺 氏毒素样细胞毒素。EHCO的主要菌型是 O157:H7,还可有O26、OⅢ等
• 耐低温,能在冰箱内长期生存;在自然 界的水中可存活数周至数月;
• 不耐热,75℃ 1分钟即被灭活;对氯敏 感,被1mg/L的余氯浓度杀灭。
• EHEC 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3-42℃,37℃ 繁殖迅速,44-45℃生长不良,45.5℃停止生 长。
17
• EHEC O157:H7除不发酵或迟缓发酵山梨醇 外,其他常见的生化特征与大肠埃希氏菌 基本相似,但也有某些生化反应不完全一致, 具有鉴别意义。EHEC O157:H7虽然有uidA 基因,但其编码的β-葡萄糖醛酸酶无活性, 不能分解4-甲基伞形酮-β-D-葡萄糖醛酸苷 (MUG)产生荧光,即MUG阴性。
13
• (2)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 E.coli,EPEC):是婴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 有高度传染性,严重者可致死;成人少见。 细菌侵入肠道后,主要在十二指肠、空肠和 回肠上段大量繁殖。切片标本中可见细菌粘 附于绒毛,导致刷状缘破坏、绒毛萎缩、上 皮细胞排列紊乱和功能受损,造成严重腹泻。 EPEC不产生LT或ST。有人报道,EPEC可产 生一种由噬菌体编码的肠毒素,因对Vero细 胞(绿猴肾传代细胞)有毒性,故称VT毒 素。VT毒素的结构、作用与志贺氏毒素相 似,具有神经毒素、细胞毒素和肠毒素性。 鉴定EPEC可根据临床表现与血清型

肠杆菌科PPT课件

肠杆菌科PPT课件
• 治疗
• 以氯霉素效果较好
2024-06-28
49
小结
• 伤寒杆菌的致病物质(菌毛,Vi抗 原,内毒素,肠毒素)
• 肠热症(发病机理、病程与标本采 集的关系、带菌者)
• 肥达试验的原理及结果判断。
2024-06-28
50
6
5.抵抗力 • 不强 • 60℃ 30min 即可灭活
6.变异性 • 易出现各种变异
2024-06-28
7
肠杆菌科
• 埃希菌属——大肠杆菌
• 志贺菌属——痢疾杆菌
• 沙门菌属——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
2024-06-28
8
埃希菌属
1.生物学性状
• 形态染色 G-,有鞭毛、菌毛 • 培养特性 普通培养基 • 生化反应 IMViC(+ + - -) • 抵抗力 对热的抵抗力较其它肠道杆菌强
• 炎症 • 肠毒素
• 某些沙门菌如鼠伤寒沙门菌
2024-06-28
30
所致疾病
• 肠热症:伤寒、副伤寒
人是唯一宿主 经消化道感染 发病与否取决于感染菌量和机体的免疫状况
• 胃肠炎(食物中毒)
潜伏期短,感染后18h出现发热、恶心、呕吐、 腹痛、腹泻
• 败血症
多见于儿童和免疫力低下者
2024-06-28
• 卫生部门很快在这家医院的厨房里找到 了玛丽,她已经改名为“布朗夫人”。
2024-06-28
41
• 据说玛丽因为认定自己不是传染源才重 新去做厨师的,毕竟做厨师挣的钱要多 得多。但无论如何,公众对玛丽的同情 心这次却消失了。
• 玛丽自觉理亏,老老实实地回到了小岛 上。医生对隔离中的玛丽使用了可以治 疗伤寒病的所有药物,但伤寒病菌仍一 直顽强地存在于她的体内。

肠杆菌科细菌课件

肠杆菌科细菌课件

•肠杆菌科细菌
•30
第七节 克雷伯菌属
一、分类 二、细菌特性 三、临床意义 四、微生物学检验
•肠杆菌科细菌
•31
肺炎克雷伯菌(K.pneumoniae)
产酸(催娩)克雷伯菌(K.axytoca)
解鸟氨酸克雷伯菌(K.ornithinolytica)
植生克雷伯菌(K.planticola)
土生克雷伯菌(K.terrigena)
•肠杆菌科细菌
•16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一)细菌特性 (二)临床意义 (三)微生物学检验
•肠杆菌科细菌
•17
细菌特性
▪ 形态特征 ▪ 培养特性 ▪ 生化反应
•肠杆菌科细菌
•18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革兰染色
•肠杆菌科细菌
•19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菌落特征(MAC)
•肠杆菌科细菌
•20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菌落特征(CIN琼脂平板) :粉红色
肺炎克雷伯菌检验程序
•肠杆菌科细菌
•45
检验方法
1.显微镜检查 2.分离培养 3.鉴定
•肠杆菌科细菌
•46
肺炎克雷伯菌荚膜肿胀试验
•肠杆菌科细菌
•47
第八节 肠杆菌属
一、分类 二、细菌特性 三、临床意义 四、微生物学检验
•肠杆菌科细菌
返回 •48
产气肠杆菌(E.aerogenes) 阴沟肠杆菌 (E.cloacea) 日勾维肠杆菌(E.gergoviae) 阪崎肠杆菌(E.sakazakii) 中间型肠杆菌(E.intermedium) 泰洛肠杆菌(E.taylorac) 河生肠杆菌(E.amnigenus) 阿氏肠杆菌(E.asburiac) 致癌肠杆菌(E.cancerogenus) 溶解肠杆菌(E.dissolvens) 超压肠杆菌(E.nimipressuali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