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100铂电阻测温特性实验.
实验二 Pt100和Cu50金属电阻的温度传感器特性

实验二Pt100和Cu50金属电阻的温度传感器特性
【实验目的】
1、研究Pt100铂电阻、Cu50铜电阻的温度特性及其测温原理。
2、研究比较不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特性及其测温原理。
3、掌握单臂电桥及非平衡电桥的原理,及其应用。
4.研究热电偶的温差电动势。
5.、学习热电偶测温的原理及其方法。
【实验仪器】
九孔板,DH-VC1直流恒压源恒流源,DH-SJ5型温度传感器实验装置,数字万用表,电阻箱。
【实验原理】
1、Pt100铂电阻的测温原理
金属铂(Pt)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并且具有很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利用铂的此种物理特性制成的传感器称为铂电阻温度传感器,通常使用的铂电阻温度传感器零度阻值为100Ω,电阻变化率为0.3851Ω/℃。
铂电阻温度传感器精度高,稳定性好,应用温度范围广,是中低温区(-200~650℃)最常用的一种温度检测器,不仅广泛应用于工业测温,而且被制成各种标准温度计(涵盖国家和世界基准温度)供计量和校准使用。
2、Cu50铜电阻温度特性原理
铜电阻是利用物质在温度变化时本身电阻也随着发生变化的特性来测量温度的。
铜电阻的受热部分(感温元件)是用细金属丝均匀地双绕在绝缘材料制成的骨架上,当被测介质中有温度梯度存在时,所测得的温度是感温元件所在范围内介质层中的平均温度。
3.热电偶测温原理
热电偶亦称温差电偶,是由A、B两种不同材料的金属丝的端点彼此紧密接触而组成的(图2-1)。
当两个接点处于不同温度时,在回路中就有直流电动势产生,该电动势称为温差电动势或热电动势。
当组成热电。
PT100温度测量试验

内燃机测试技术试验实验PT100热电阻温度测量试验实验学时:2实验类型:基础型实验对象:本科生一.实验目的:1.了解热电阻温度测量基本原理。
2.了解PT100热电阻温度特性。
3.掌握PT100热电阻恒流温度测量电路实现和关键参数计算。
二.实验原理及设备说明1.热电阻温度测量基本原理热电阻是中低温区最常用的一种温度检测器。
它的主要特点是测量精度高,性能稳定。
其中铂热电阻的测量精确度是最高的,它不仅广泛应用于工业测温,而且被制成标准的基准仪。
金属热电阻的感温元件有石英套管十字骨架结构,麻花骨架结构得杆式结构等。
金属热电阻常用的感温材料种类较多,最常用的是铂丝。
工业测量用金属热电阻材料除铂丝外,还有铜、镍、铁、铁—镍、钨、银等。
薄膜热电阻是利用电子阴极溅射的方法制造,可实现工业化大批量生产。
其中骨架用陶瓷,引线采用铂钯合金。
热电阻材料热电阻测温是基于金属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这一特性来进行温度测量的。
热电阻大都由纯金属材料制成,目前应用最多的是铂和铜,此外,现在已开始采用镍、锰和铑等材料制造热电阻。
金属热电阻的电阻值和温度一般可以用以下的近似关系式表示,即Rt=Rt0[1+α(t-t0)]式中,Rt为温度t时的阻值;Rt0为温度t0(通常t0=0℃)时对应电阻值;α为温度系数。
半导体热敏电阻的阻值和温度关系为Rt=AeB/t式中Rt为温度为t时的阻值;A、B取决于半导体材料的结构的常数。
相比较而言,热敏电阻的温度系数更大,常温下的电阻值更高(通常在数千欧以上),但互换性较差,非线性严重,测温范围只有-50~300℃左右,大量用于家电和汽车用温度检测和控制。
金属热电阻一般适用于-200~500℃范围内的温度测量,其特点是测量准确、稳定性好、性能可靠,在程控制中的应用极其广泛。
工业上常用金属热电阻从电阻随温度的变化来看,大部分金属导体都有这个性质,但并不是都能用作测温热电阻,作为热电阻的金属材料一般要求:尽可能大而且稳定的温度系数、电阻率要大(在同样灵敏度下减小传感器的尺寸)、在使用的温度范围内具有稳定的化学物理性能、材料的复制性好、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要有间值函数关系(最好呈线性关系)。
Pt100铂电阻测温特性实验.

实验三十Pt100铂电阻测温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在实验二十九的基础上了解P t100热电阻—电压转换方法及P t100热电阻测温特性与应用。
二、基本原理:利用导体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特性,可以制成热电阻,要求其材料电阻温度系数大,稳定性好,电阻率高,电阻与温度之间最好有线性关系。
常用的热电阻有铂电阻(500℃以内)和铜电阻(150℃以内)。
铂电阻是将0.05~0.07mm的铂丝绕在线圈骨架上封装在玻璃或陶瓷内构成,图30—1是铂热电阻的结构。
在0~500℃以内,它的电阻R t与温度t的关系为:R t=R o(1+At+Bt2),式中: R o系温度为0℃时的电阻图30—1铂热电阻的结构值(本实验的铂电阻R o=100Ω)。
A=3.9684×10-3/℃,B=-5.847×10-7/℃2。
铂电阻一般是三线制,其中一端接一根引线另一端接二根引线,主要为远距离测量消除引线电阻对桥臂的影响(近距离可用二线制,导线电阻忽略不计)。
实际测量时将铂电阻随温度变化的阻值通过电桥转换成电压的变化量输出,再经放大器放大后直接用电压表显示,如图30—2所示。
图30—2热电阻信号转换原理图图中△V=V1-V2;V1=[R3/(R3+R t)]V c;V2=[R4/(R4+R1+R W1)]V c;-V2={[R3/(R3+R t)]-[R4/(R4+R1+R W1)]}V c;△V=V1所以Vo=K△V= K{[R3/(R3+R t)]-[R4/(R4+R1+R W1)]}V c。
式中R t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其它参数都是常量,所以放大器的输出Vo与温度(R t)有一一对应关系,通过测量Vo可计算出R t:Rt=R3[K(R1+R W1)V c-(R4+R1+R W1)V o]/[KV c R4+(R4+R1+R W1)V o]。
P t100热电阻一般应用在冶金、化工行业及需要温度测量控制的设备上,适用于测量、控制<600℃的温度。
PT100铂热电阻测温实验

PT100铂热电阻测温实验PT100铂热电阻测温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PT100铂热电阻的测温原理;2.掌握PT100铂热电阻的测温方法;3.学会使用数据采集仪进行温度测量。
二、实验原理PT100铂热电阻是一种利用铂金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特性来测量温度的传感器。
其基本原理是:在0℃时,PT100铂热电阻的阻值为100Ω,随着温度的升高,其阻值按一定规律增加。
通过测量PT100铂热电阻的阻值,可以推算出相应的温度值。
PT100铂热电阻的阻值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斯特曼方程表示:R(T) = R0(1 + AT + BT^2 + CT^3(1 - T0))其中,R(T)为温度T时的阻值,R0为0℃时的阻值,A、B、C为斯特曼系数,T0为参考温度(通常为0℃)。
在本实验中,我们只需要知道R0和A的值即可进行温度测量。
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PT100铂热电阻的R0为100Ω,A 为3.9083×10^-3℃。
三、实验步骤1.将PT100铂热电阻接入数据采集仪的输入通道;2.打开数据采集仪软件,设置采样率和采样时间;3.将数据采集仪与计算机连接,启动数据采集软件;4.将PT100铂热电阻放入恒温槽中,设置恒温槽的温度;5.等待恒温槽温度稳定后,记录数据采集仪显示的温度值;6.重复步骤4和5,改变恒温槽的温度,记录多个温度值;7.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进行分析和处理。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PT100铂热电阻的测温精度较高,相对误差在±0.5%以内;2.随着温度的升高,PT100铂热电阻的阻值逐渐增大,与斯特曼方程的描述相符;3.数据采集仪能够准确地采集PT100铂热电阻的温度信号,并将其转换为数字量输出。
五、实验总结与体会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PT100铂热电阻的测温原理和方法,并掌握了使用数据采集仪进行温度测量的技能。
温度检测试验试验指导

实验1 铂热电阻温度特性测试一、实验目的:了解铂热电阻的特性与应用。
二、实验仪器:智能调节仪、PT100(2只)、温度源、温度传感器实验模块。
三、实验原理:利用导体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特性,热电阻用于测量时,要求其材料电阻温度系数大,稳定性好,电阻率高,电阻与温度之间最好有线性关系。
当温度变化时,感温元件的电阻值随温度而变化,这样就可将变化的电阻值通过测量电路转换电信号,即可得到被测温度。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学会用智能调节仪来控制温度:1)在控制台上的“智能调节仪”单元中“输入”选择“Pt100”,并按图1-1接线。
将“+24V输出”经智能调节仪“继电器输出”,接加热器风扇电源,打开调节仪电源。
图1-1 智能调节仪温度控制接线图2)按键,进入智能调节仪设置菜单,仪表靠上的窗口显示“”,靠下窗口显示待设置的设定值。
按“”可改变小数点位置,按或键可修改靠下窗口的设定值。
再按回到初始状态。
2.调节智能调节仪,将温度控制在500C,在另一个温度传感器插孔中插入另一只铂热电阻温度传感器PT100。
3.将±15V直流稳压电源接至温度传感器实验模块。
温度传感器实验模块的输出Uo2接实验台直流电压表。
4.将温度传感器模块上差动放大器的输入端Ui短接,调节电位器Rw4使直流电压表显示为零。
5按图2-2并将PT100的3根引线插入温度传感器实验模块中Rt两端(其中颜色相同的两个接线端是短路的)。
图2-2 铂热电阻测试5.拿掉短路线,将R6两端接到差动放大器的输入Ui,记下模块输出Uo2的电压值。
6.改变温度源的温度每隔50C记下Uo2的输出值。
直到温度升至1200C。
并将实验结果填入下表。
三、实验报告根据表1实验数据,作出U O2-T曲线,分析PT100的温度特性曲线,计算其非线性误差。
实验2 K型热电偶测温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K型热电偶的特性与应用二、实验仪器:智能调节仪、PT100、K型热电偶、温度源、温度传感器实验模块。
温度技术测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常用温度传感器的性能特点及适用范围;3. 学会使用温度传感器进行实际测量;4. 分析实验数据,提高对温度测量技术的理解。
二、实验仪器与材料1. 温度传感器:热电偶、热敏电阻、PT100等;2. 温度测量仪器:数字温度计、温度测试仪等;3. 实验装置:电加热炉、万用表、连接电缆等;4. 待测物体:不同材质、不同形状的物体。
三、实验原理1. 热电偶测温原理:利用两种不同金属导体的热电效应,即当两种导体在两端接触时,若两端温度不同,则会在回路中产生电动势。
通过测量电动势的大小,可以计算出温度。
2. 热敏电阻测温原理:热敏电阻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根据电阻值的变化,可以计算出温度。
3. PT100测温原理:PT100是一种铂电阻温度传感器,其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线性变化,通过测量电阻值,可以计算出温度。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热电偶测温实验(1)将热电偶插入电加热炉中,调整加热炉温度;(2)使用数字温度计测量热电偶冷端温度;(3)根据热电偶分度表,计算热电偶热端温度;(4)比较实验数据与实际温度,分析误差。
2. 实验二:热敏电阻测温实验(1)将热敏电阻插入电加热炉中,调整加热炉温度;(2)使用数字温度计测量热敏电阻温度;(3)根据热敏电阻温度-电阻关系曲线,计算热敏电阻温度;(4)比较实验数据与实际温度,分析误差。
3. 实验三:PT100测温实验(1)将PT100插入电加热炉中,调整加热炉温度;(2)使用数字温度计测量PT100温度;(3)根据PT100温度-电阻关系曲线,计算PT100温度;(4)比较实验数据与实际温度,分析误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热电偶测温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热电偶测温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误差在±0.5℃以内。
分析误差原因,可能包括热电偶冷端补偿不准确、热电偶分度表误差等。
2. 实验二:热敏电阻测温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热敏电阻测温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误差在±1℃以内。
温度敏感性实验报告

温度敏感性实验报告摘要:温度是表征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一般只能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的某些特征来间接测量。
温度传感器就是将温度信号转换成易于传递和处理的电信号的器件。
本实验通过对热电阻特性、对热电阻温差电动势以及对PN结正向降压与温度关系的测量和研究,探究了部分温度传感器的温度特性及其测温原理,从而得出不同温度传感器的特点和使用条件。
关键词:温度;传感器;热电阻;电动势;降压温度是表征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一般只能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的某些特性来间接测量。
温度传感器就是将温度信息转换成易于传递和处理的电信号的器件,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以及研究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温度传感器的种类很多,包括电阻式传感器、半导体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光纤温度传感器等。
本课题要求同学设计实验研究部分温度传感器的温度特性,了解其测温原理,并比较不同温度传感器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1.热电阻特性实验1.1实验原理1.1.1Pt100铂电阻的测温原理金属铂的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并且具有很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利用铂的此种物理特性制成的传感器称为铂电阻温度传感器。
铂电阻温度传感器精度高,应用范围广,是中低温度(-200~650℃)最常用的一种温度检测器,被制成各种标准温度计供计量和校准使用,本实验即采用这种铂电阻作为标准测温器件来定标其他温度传感器的温度特性曲线。
Pt100铂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计算公式如下:Rt=R0[1+At+Bt2+C(t-100)t3](-200℃<t<0℃)<p=""></t<0℃)<>Rt=R0(1+At+Bt2)(0℃<t<850℃)<p=""></t<850℃)<>式中Rt为Pt100铂电阻在t℃时的电阻值,系数A、B、C为:A=3.908×10-3℃-1;B=-5.802×10-7℃-2;C=-4.274×10-12℃-4.比较可知,B、C的数量级比A的小了许多倍,因此Pt100铂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可以近似看成是线性的。
实验3 温度传感器特性实验

实验3 温度传感器特性实验【实验目的】1、研究Pt100铂电阻、Cu50铜电阻的温度特性及其测温原理。
2、研究比较不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特性及其测温原理。
3、掌握单臂电桥及非平衡电桥的原理,及其应用。
4.研究热电偶的温差电动势。
5.、学习热电偶测温的原理及其方法。
【实验仪器】九孔板,DH-VC1直流恒压源恒流源,DH-SJ5型温度传感器实验装置,数字万用表,电阻箱。
【实验原理】1、Pt100铂电阻的测温原理金属铂(Pt)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并且具有很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利用铂的此种物理特性制成的传感器称为铂电阻温度传感器,通常使用的铂电阻温度传感器零度阻值为100Ω,电阻变化率为0.3851Ω/℃。
铂电阻温度传感器精度高,稳定性好,应用温度范围广,是中低温区(-200~650℃)最常用的一种温度检测器,不仅广泛应用于工业测温,而且被制成各种标准温度计(涵盖国家和世界基准温度)供计量和校准使用。
2、Cu50铜电阻温度特性原理铜电阻是利用物质在温度变化时本身电阻也随着发生变化的特性来测量温度的。
铜电阻的受热部分(感温元件)是用细金属丝均匀地双绕在绝缘材料制成的骨架上,当被测介质中有温度梯度存在时,所测得的温度是感温元件所在范围内介质层中的平均温度。
3.热电偶测温原理热电偶亦称温差电偶,是由A、B两种不同材料的金属丝的端点彼此紧密接触而组成的。
当两个接点处于不同温度时,在回路中就有直流电动势产生,该电动势称为温差电动势或热电动势。
当组成热电偶的材料一定时,温差电动势Ex仅与两接点处的温度有关,并且两接点的温差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有如下近似关系式:EX ≈α( t-t) (1)式中α称为温差电系数,对于不同金属组成的热电偶,α是不同的,其数值上等于两接点温度差为1℃时所产生的电动势。
t为工作端的温度,t为冷端的温度。
为了测量温差电动势,就需要在图中的回路中接入电位差计,但测量仪器的引入不能影响热电偶原来的性质,例如不影响它在一定的温差t-t0下应有的电动势EX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十Pt100铂电阻测温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在实验二十九的基础上了解P t100热电阻—电压转换方法及P t100热电阻测温特性与应用。
二、基本原理:利用导体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特性,可以制成热电阻,要求其材料电阻温度系数大,稳定性好,电阻率高,电阻与温度之间最好有线性关系。
常用的热电阻有铂电阻(500℃以内)和铜电阻(150℃以内)。
铂电阻是将0.05~0.07mm的铂丝绕在线圈骨架上封装在玻璃或陶瓷内构成,图30—1是铂热电阻的结构。
在0~500℃以内,它的电阻R t与温度t的关系为:R t=R o(1+At+Bt2),式中: R o系温度为0℃时的电阻图30—1铂热电阻的结构值(本实验的铂电阻R o=100Ω)。
A=3.9684×10-3/℃,B=-5.847×10-7/℃2。
铂电阻一般是三线制,其中一端接一根引线另一端接二根引线,主要为远距离测量消除引线电阻对桥臂的影响(近距离可用二线制,导线电阻忽略不计)。
实际测量时将铂电阻随温度变化的阻值通过电桥转换成电压的变化量输出,再经放大器放大后直接用电压表显示,如图30—2所示。
图30—2热电阻信号转换原理图图中△V=V1-V2;V1=[R3/(R3+R t)]V c;V2=[R4/(R4+R1+R W1)]V c;-V2={[R3/(R3+R t)]-[R4/(R4+R1+R W1)]}V c;△V=V1所以Vo=K△V= K{[R3/(R3+R t)]-[R4/(R4+R1+R W1)]}V c。
式中R t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其它参数都是常量,所以放大器的输出Vo与温度(R t)有一一对应关系,通过测量Vo可计算出R t:Rt=R3[K(R1+R W1)V c-(R4+R1+R W1)V o]/[KV c R4+(R4+R1+R W1)V o]。
P t100热电阻一般应用在冶金、化工行业及需要温度测量控制的设备上,适用于测量、控制<600℃的温度。
本实验由于受到温度源及安全上的限制,所做的实验温度值<160℃。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主机箱中的智能调节器单元、电压表、转速调节0~24V电源、±15V直流稳压电源、±2V~±10V(步进可调)直流稳压电源;温度源、P t100热电阻二支(一支温度源控制用、另外一支温度特性实验)、温度传感器实验模板;压力传感器实验模板1位数显万用表(自备)。
(作为直流mV信号发生器)、42温度传感器实验模板简介:图30—3中的温度传感器实验模板是由三运放组成的测量放大电路、ab传感器符号、传感器信号转换电路(电桥)及放大器工作电源引入插孔构成;其中RW1实验模板内部已调试好(RW1+R1=100Ω),面板上的R W1已无效不起作用;R W2为放大器的增益电位器;R W3为放大器电平移动(调零)电位器;ab传感器符号:< 接热电偶(K热电偶或E热电偶);双圈符号接AD590集成温度传感器;R t接热电阻(P t100铂电阻或Cu50铜电阻)。
具体接线参照具体实验。
四、实验步骤1、温度传感器实验模板放大器调零:按图30—3示意接线。
将主机箱上的电压表量程切换开关打到2V档,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机箱电源开关,调节温度传感器实验模板中的R W2(增益电位器)顺时针转到底,再调节R W3(调零电位器)使主机箱的电压表显示为0(零位调好后R W3电位器旋钮位置不要改动)。
关闭主机箱电源。
图30—3温度传感器实验模板放大器调零接线示意图2、调节温度传感器实验模板放大器的增益K为10倍:利用压力传感器实验模板的零位偏移电压作为温度实验模板放大器的输入信号来确定温度实验模板放大器的增益K。
按图30—4示意接线,检查接线无误后(尤其要注意实验模板的工作电源±15V),合上主机箱电源开关,调节压力传感器实验模板上的R W2(调零电位器),使压力传感器实验模板中的放大器输出电压为0.020V(用主机箱电压表测量);再将0.020V电压输入到温度传感器实验模板的放大器中,再调节温度传感器实验模板中的增益电位器R W2(小心:不要误碰调零电位器R W3),使温度传感器实验模板放大器的输出电压为0.200V(增益调好后R W2电位器旋钮位置不要改动)。
关闭电源。
图30—4 调节温度实验模板放大器增益K接线示意图3、用万用表200欧姆档测量并记录P t100热电阻在室温时的电阻值(不要用手抓捏传感器测温端,放在桌面上),三根引线中同色线为热电阻的一端,异色线为热电阻的另一端(用万用表油量估计误差较大,按理应该用惠斯顿电桥测量,实验是为了理解掌握原理,误差稍大点无所谓,不影响实验)。
4、P t100热电阻测量室温时的输出:撤去压力传感器实验模板。
将主机箱中的±2V~±10V(步进可调)直流稳压电源调节到±2V档;电压表量程切换开关打到2V档。
再按图30—5示意接线,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机箱电源开关,待电压表显示不再上升处于稳定值时记录室温时温度传感器实验模板放大器的输出电压V o(电压表显示值)。
关闭电源。
图30—5 P t100热电阻测量室温时接线示意图5、保留图30—5的接线同时将实验传感器P t100铂热电阻插入温度源中,温度源的温度控制接线按图30—6示意接线。
将主机箱上的转速调节旋钮(0~24V)顺时针转到底(24V),将调节器控制对象开关拨到R t.V i位置。
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机箱电源,再合上调节器电源开关和温度源电源开关,将温度源调节控制在40℃(调节器参数的设置及使用和温度源的使用实验方法参阅实验二十九),待电压表显示上升到平衡点时记录数据。
6、温度源的温度在40℃的基础上,可按Δt=10℃(温度源在40℃~160℃范围内)增加温度设定温度源温度值,待温度源温度动态平衡时读取主机箱电压表的显示值并填入表30。
图30—6 P t100铂电阻测温特性实验接线示意图表30 P t100热电阻测温实验数据t(℃) 室温 40 45 (160)V o(V) ……R t(Ω) ……7、表30中的R t数据值根据V o、V c值计算:Rt=R3[K(R1+R W1)V c-(R4+R1+R W1)V o]/[KV c R4+(R4+R1+R W1)V o]。
式中:K=10;R3=5000Ω;R4=5000Ω;R1+R W1=100Ω;V c =4V;V o为测量值。
将计算值填入表30中,画出t(℃)—R t(Ω)实验曲线并计算其非线性误差。
8、再根据以下附表1 的P t100热电阻与温度t的对应表(P t100—t国际标准分度值表)对照实验结果。
最后将调节器实验温度设置到40℃,待温度源回到40℃左右后实验结束。
关闭所有电源。
附表1:Pt100 铂电阻分度表(t—Rt对应值)o温度(℃)0 1 2 3 4 5 6 7 8 9电阻值(Ω)0 100.00 100.40 100.79 101.19 101.59 101.98 102.38 102.78 103.17 103.5710 103.96 104.36 104.75 105.15 105.54 105.94 106.33 106.73 107.12 107.5220 107.91 108.31 108.70 109.10 109.49 109.88 110.28 110.67 111.07 111.4630 111.85 112.25 112.64 113.03 113.43 113.82 114.21 114.60 115.00 115.3940 115.78 116.17 116.57 116.96 117.35 117.74 118.13 118.52 118.91 119.3150 119.70 120.09 120.48 120.87 121.26 121.65 122.04 122.43 122.82 123.2160 123.60 123.99 124.38 124.77 125.16 125.55 125.94 126.33 126.72 127.1070 127.49 127.88 128.27 128.66 129.05 129.44 129.82 130.21 130.60 130.9980 131.37 131.76 132.15 132.54 132.92 133.31 133.70 134.08 134.47 134.8690 135.24 135.63 136.02 136.40 136.79 137.17 137.56 137.94 138.33 138.72 100 139.10 139.49 139.87 140.26 140.64 141.02 141.41 141.79 142.18 142.66 110 142.95 143.33 143.71 144.10 144.48 144.86 145.25 145.63 146.10 146.40 120 146.78 147.16 147.55 147.93 148.31 148.69 149.07 149.46 149.84 150.22 130 150.60 150.98 151.37 151.75 152.13 152.51 152.89 153.27 153.65 154.03 140 154.41 154.79 155.17 155.55 155.93 156.31 156.69 157.07 157.45 157.83 150 158.21 158.59 158.97 159.35 159.73 160.11 160.49 160.86 161.24 161.62 160 162.00 162.38 162.76 163.13 163.51 163.89五、思考题:实验误差有哪些因素造成?请验证一下:Rt计算公式中的R3、R4、R1+R W1(它们的阻值在不接线的情况下用421位数显万用表测量)、V c用实际测量值代入计算是否会减小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