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一副名扬中外的画

合集下载

2020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阅读理解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阅读理解练习题含答案

类文阅读-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捏面人面塑,俗称“捏面人”。

它以糯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

虽然面人的制作方式比较简单,但是却是一种艺术性很高的民间工艺品。

面塑体积小、便于携带,又经久不霉、不裂、不变形、不褪色,因此被旅游者喜爱,是馈赠亲友的纪念佳品。

外国旅游者在参观面人制作时,都为艺人娴熟的技艺、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所倾倒,交口称赞。

而旧社会的面塑艺人“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挑担提盒,走乡串镇,做于街头,成于瞬间,深受群众喜爱,但他们的作品却被视为一种小玩意儿,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

如今,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小玩意儿也走入了艺术殿堂。

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

把婀娜多姿、衣裙飘逸的美女、天真烂漫的儿童,以及各种神话故事、戏剧、历史人物放在精致的玻璃框内,就成为人们喜爱的工艺美术品。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大雅之堂:栩栩如生:2.短文每个自然段都集中写了一个内容,请你按照段落顺序排序。

①面塑艺术现在的地位。

②面塑的特点。

④面塑的制作。

④面塑在旧社会的地位。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面塑,以为主要原料,具有、、、、、的特点,其形象多种多样,有、、、、等。

4.你觉得孩子们学习捏面人好吗?为什么?1.形容某些被人看重的、不“粗俗”的事物,高雅的事物。

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2.③②④①3.糯米体积小便于携带经久不霉不裂不变形不褪色美女儿童神话故事戏剧历史人物4.例:我觉得孩子们学习捏面人很好,因为可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有机会将它传承下去。

民艺一绝——南阳烙画河南南阳是历史文化名城,底蕴深厚。

南阳有“三宝”——烙画、玉雕、《出师表》,“烙画”位居其首,蜚声海内外。

烙画,亦称烙花、烫花、火笔画、“火针刺绣”。

屏山县一小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张择端的身世之谜相关阅读新人教版

屏山县一小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张择端的身世之谜相关阅读新人教版

张择端的身世之谜对于张择端的身世史书上没有任何史料记载,千百年来一直是一个难解之谜。

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张择端是北宋人;也有专家学者认为张择端是南宋人;还有专家学者认为张择端是金代人。

认为张择端为南宋人的专家,主要是根据明晚期书画家董其昌在《容台集》中对《清明上河图》的推测:“南宋时追摹汴京景物,有西方美人之思."清代孙承泽在《庚子消夏记》中记载:“《清明上河图》乃南宋人追忆故京繁盛也。

”认为张择端是金代人观点的专家,是根据《清明上河图》最早的题跋出自金代人之手,并且两宋画院均不见张择端著录。

然而,更多专家学者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研究考证,认为张择端是北宋人.现存于故宫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图》“石渠宝笈三编本",后面最早的金代张著题跋中注明了张择端的身份为“翰林”,并且进一步指出,张择端游学于京师,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

张著的题跋是关于张择端身世最早的记载,也是惟一的记载。

他所提到的向氏究竟是何人,已经无法考证,向氏所著《评论图画记》一书也不曾见于著录,这给专家学者的研究和考证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但是根据最早的金代张著题跋,张择端是北宋人的观点最具说服力。

至今,开封民间还流传着张择端与《清明上河图》的故事。

开封的相国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的天保六年,到北宋太宗时期,相国寺发展到鼎盛时期,占地540亩,僧院64座,殿阁雄伟、花木葱茏,因此被誉为“金碧辉映、云霞失容"。

偌大的相国寺雕梁画栋需要大量的画师为之服务。

传说当年在北宋东京的相国寺里,住着一些靠给寺院绘画谋生的民间画师,其中有一个青年画师,他说可以把首都东京城的繁华盛景搬到画上来,这个青年就是来自山东诸城的张择端。

张择端住在相国寺的香积厨里,潜心作画。

一天宋徽宗赵佶在皇家卫队的护卫下,声势浩荡地驾临相国寺降香,宋徽宗赵佶听说相国寺里住着一位才华横溢的年轻画师,便命宰相蔡京去了解情况。

宋徽宗赵佶和宰相蔡京不但喜欢绘画,并且都是绘画的高手。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成品)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成品)

20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教案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粗知课文描写的画面的大概内容。

2.学习用略读的方法快速获取信息,通过制作资料卡学习处理信息。

3.了解传统文化,激起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与热爱。

二教案重点: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三教案难点:体会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四教案准备:课件古画资料五教案课时: 1课时六教案流程:第一课时一、单元导入,揭题解题。

师:这一单元我们已轻轻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走进它,我们已领略了很多。

今天,我们要来欣赏一幅古画,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谁来读课题?(指二生读)什么叫“名扬中外”?生:名扬中外就是不但中国知道,连外国也知道。

二、自读课文,获取信息。

师:课文将向我们展示一幅怎样的古画呢?请同学们认真反复地读读课文,你能从课文中了解到什么?等会儿大家交流交流。

(生自由地反复地读课文,大约读上2-3遍。

)三、交流、梳理信息,了解课文大意。

师:同学们读得很投入,谁愿意向大家交流你的读书收获?生:我知道这幅图是一个叫张择端的人画的,他是北宋时候的人。

师:你了解了画的作者和朝代,真好。

生:我知道了这幅画叫《清明上河图》,长528厘M,高24.8厘M,画的是当时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

师:你了解了画的名字、大小以及内容,也不错。

生:我知道这幅画离现在已有八百多年了,至今还完整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

师:以上这些你是通过读课文的哪一节知道的呢?请同学来读一读(指名读课文第一节,齐读第一节)。

以上是对这幅画的总体介绍(板书:总体介绍),你还能从课文的其它地方了解些什么呢?生:我还读懂了这幅画上面画了五百多个人物,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三百六十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师:你说了画上人物的行业(板书:行业),谁再来把这个内容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生:我读懂了画上的街市很热闹,街上行走着各种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师:(板书:街市)对,还介绍了街市上人物的各种形态,谁也想读一读这些内容?(再指名读)生:我还知道桥北头发生的一件有趣的情景……师:(板书:情景)对,课文还写了桥北头有趣的情景。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第二课时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第二课时




1.自读课文,提取信息
2.交流、梳理信息,了解课文大意。
[随机板书:总体介绍:
行业人多
具体介绍:街市热闹
情景传神
艺术价值
研究问题,合作探究
课文将向我们展示一幅怎样的古画呢?请同学们认真、反复地读读课文,等会儿大家交流交流各自从课文中了解到的的情况。(反复地读课文,遇到自认为重要的信息多读几遍或是画下来,准备读后交流)
碧口小学教学导学案
科目
语文
班级
执教人
课题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课时安排
第2课时
学习内容
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感受《清明上河图》的生动传神,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3、培养运用“图文对照读懂课文”等学习方法自学课文的能力。
(时间:10分钟)
巩固练习
拓展延伸
1、看板书小结:短短的5个自然段的叙述,让我们了解了这幅名扬中外的画——清明上河图的——生:作者,朝代„„仔细去看课文具体写这幅图上的人物众多、街市热闹和画面传神的三个语段,你会发现,每一段都有一个总起句,整段话围绕这个总起句来写。写人物众多的第二自然段的总起句是——
资料卡
画名
年代作者
大小
画面内容
历史价值
同桌合作,填写资料卡。
默读课文,学做资料卡
(时间:8分钟)
盘点收获
总结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今天我们又认识了这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同学们在通过书籍、报纸、电视、网络等渠道还能了解到更多的传统文化,请继续去了解它们,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下次我们将作专题交流和展示。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习题课件1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习题课件1
20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又高又壮 又红又大
清明上河图
北宋
张择端
八百年以前的古都风 当时普通百貌姓
•1、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2、一个人的知识如果只限于学校学习到的那一些,这个人的知识必然是十分贫乏的2021/10/132021/10/132021/10/1310/13/2021 1:24:00 AM •3、意志教育不是发扬个人盲目的意志,而是培养合于社会历史发展的意志。 •4、智力教育就是要扩大人的求知范围 •5、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6、我们要提出两条教育的诫律,一、“不要教过多的学科”;二、“凡是你所教的东西,要教得透彻”2021年10月2021/10/132021/10/132021/10/1310/13/2021 •7、能培养独创性和唤起对知识愉悦的,是教师的最高本领2021/10/132021/10/13October 13, 2021 •8、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2021/10/132021/10/132021/10/132021/10/13
Hale Waihona Puke 挑赶骑 推
店铺

形态各异
下课了,同学们有的跳绳,有的打篮球,有的踢毽子, 有的拔河……大家玩得可高兴啦!

20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20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教师业务素质提升
教师“四课型”教案
课型
新授
年级
三年级
授课人
张长青
课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闭目想象仿佛听到了什么,进而体会“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通过想象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体会到体会张择端花了很大工夫,画出来的画了不起。张择端的画技如此高超。
四、
抒发情感,运用语言
1.学生已有一定的情感基础上,朗读课文第5小节。引导学生:欣赏了这样一幅画技精湛的神奇的画,读懂了这么有趣生动的课文,现在想说什么?
2.出示小诗。
历经风雨八百年,
繁华古都在眼前。
千姿百态众生相,
尽在绵绵画中间。
扬名海外震国威,
惊世绝技人人赞。
中华文化真叫绝!
学生说说自己的读懂了课文后的体会。
读诗悟情。
五、课后扩展。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我想课下大家也阅读过了相关内容,老师请大家继续收集,相互交流。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4.肯定学生的预习成果:同学们真会学习,你们已经预习中把课文第一小节的内容学懂了。能读好它吗?
学生交流,读题。
用自己的话说说“名扬中外”的意思,知道这幅名扬中外的画就是指《清明上河图》。
结合预习时查找的资料,交流对《清明上河图》的了解。
齐读第一小节。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文原文阅读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文原文阅读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文原文阅读
[人教版课标本第五册课文]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北宋时候,有位画家叫张择端。

他画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清明上河图》。

这幅画长528厘米,高24.8厘米,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

这幅画已经有八百年多年的历史了,现在还完整地保存在北京的故宫博物院里。

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

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五百多个: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人……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在这上面了。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

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

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一个人骑着马,正往桥下走。

因为人太多,眼看就要碰上对面来的一乘轿子。

就在这个紧急时刻,那个骑马人一下字拽住了马笼头,这才没碰上那乘轿子。

不过,这么一来,倒把马右边的两头小毛驴吓得又踢又跳。

站在桥栏杆边欣赏风景的人,被小毛驴惊扰了,连忙回过头来赶小毛驴……你看,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八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场景。

20.一副名扬中外的画(一课时)

20.一副名扬中外的画(一课时)
3.运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认识“搞、稿、编”等9个字。
学习任务分解
对应学习目标
学习过程的导学要点
快乐学习单设计
紧扣课题、谈话引入
1.了解张择端。
2.质疑课题。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中华民族曾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华文化,出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画家、思想家。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北宋时期的大画家张择端。(简介张择端)
(2)你又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传神?(引导学生看、听、闻)
(3)小结,回读重点句子:你看,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学习仿写,走进古都
能根据画面内容,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个片段。
1.这幅画的传神之处还多着呢,请你再读读2、3自然段,感受一下。
2.简单交流,课件出示图片。
3.学生仿写。
4.交流反馈。
2.板书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3.齐读课题,紧扣课题质疑
自主阅读,理解内容
1.按要求自学课文。
2.会读生字词。
1.学生选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按照阅读要求自学课文。
2.同桌互相交流看到的内容以及感受。
3.自学情况检查(我会读)
我会学:
1.根据提示学。
2.读通课文,读准字音。同桌互指读。
我会读:
汴梁撑船摊贩官吏作坊保存
内容
20*一副名扬中外的画
课时
第一课时
设计
费顺国
时间
11.9




1.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都喜欢新鲜的东西,喜欢探索发现。因此,我抓住他们的这个特点进行教学安排。课前建议学生了解一些宋代的时代背景,搜集一些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资料,运用一些相关的课件、图片,能帮助学生理解这篇略读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这幅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结激励: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我想请同学课下阅读更多的书 籍,也为自己的阅读做一些卡片收集。
教学反思: 301班杨坚平: 302班王晓峰:
303班马作为: 304班孙娜: 305班俞杭英: 307班洪成娣:
2、第二节 画上的各行各业的五百多人,为什么喜欢? 那你愿意大声 把这五百多个人物向大家做个介绍吗?你还想说点什么?我发现一个能 让我们也来说说的标点,你还可以怎么来介绍一下?我们一起拿起书本 来合作着读一读,老师来给你们读前面。教师读第一句后学生接读。对 介绍的方法有所理解。
3、第三节 街市上的各种店铺、街上的各种行人 什么最值得你来赞一 赞?指导读一读最后两句。用纸片表示一下画上人物的大小,你想发表 点什么? 哦,你能说说这些形态各异的人吗? 从画上能够看到形态各 异的人,你们找到了吗?都来划一划介绍这些人物的句子,把你划的轻 轻地读给同桌的小朋友听一听,开始吧!
刚才大家看看图,读读课文欣赏到了一幅了不起的画,清明上河 图,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让更多的人知道这幅了不起的画?请学生做个画 的讲解员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讲解给大家听。建议回家讲给家人听。 大家还可以学习做一张资料卡把它保存下来。 出示: 资料卡 画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面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史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大家快速读一读这篇课文,把资料卡填好。 交流填法,进一步了解画的内容和价值,鼓励不同的思维方式。
1、 熟练朗读课文:字音读准,词语读好,理解意思,不懂的打上 问号,课文读流利;
2、 标段划词; 3、 想想说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清明上河图》上有些什么内
容? 4、 思考:为什么这幅图能名扬中外,并被保存在北京历史博物
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揭题设疑,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已经轻轻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走进 它,我们已经领略了很多。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幅特别的画,板书《一幅 名扬中外的画》,读题。 1、你知道什么叫名扬中外吗?给它找找意思相近的词吧。 2、你觉得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课题,再读题。 3、预习课文后,你了解到了哪些关于这幅图的信息? 图的名字,图的大小、作者、年代、价值等等。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检测预习题1,读词读课文情况。(详见课件) 重点矫正“作、溜、乘”三个多音字的读音 2、检测读课文情况。 3、提出不理解的词和课文内容。 4、检测预习题3:读了课文,你知道了《清明上河图》上有些什么内 容? 三、剖析课文,深入理解 为什么这幅图能名扬中外,并被保存在北京历史博物馆? 随机安排以下内容: 1、第一节 画的作者、年代、尺寸、现况 从哪儿可以体会到?用事先 准备好的卷纸体会画的长度。来,你打算怎样读出你表达的意思?指导 朗读
20.一副名扬中外的画(主备:俞杭英)
教材解析: 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
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这篇略读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 介绍了这幅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作者先对清明上 河图做了简单的介绍:图画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目前保存 的情况。短短的几句话,所含信息量却很大。后面的几段,介绍了清明 上河图画面上的内容。先是概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主要是从人物所从 事的行业之多来表现的;然后讲画上的街市热闹非凡,介绍了画面上各 种人物的形态;之后,选择了一个小的场景加以具体生动的描绘;最 后,简单写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 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 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体会语言表达的 美,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体会祖国文化的博大,培养 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感受画家的高超技艺 及背后付出的劳动。 3.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1.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预习要求:
4、第四节 桥北头的交通意外 桥头的生活情景是瞬间发生的,但也搬 到了画上能让你感到什么?(有意思,观察地仔细,画得传神)看看桥 底下,你看发生了什么故事?像这样的故事在画中还有许多处呢,你愿 意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读呢?
5、第五节 《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看到画你知道了什么?通过画 还能看到八百年前的古都风貌,看到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也 就是说这幅画不仅是绘画上的杰出作品,透过这幅画我们还能了解到八 百年前古都的历史情况,比如,当时人们的生活情况是如何的,这就是 告诉我们这幅画的历史价值。来再读读吧!
教师简介《清明上河图》全图的几个段落,让学生对画的历史价值有一 个更为深刻的理解。
四、欣赏画卷,激发感情 1、这是多么有意思的画卷呀,老师请你细细地欣赏这幅画,看看不 能从画中找到你读到的内容,看到的时候可以指指点点,可以和你旁边 的小朋友轻轻地交流。老师适时介绍有关画中内容的介绍。 2、欣赏完了,面对这样的一卷画你想说点什么。 3、再把文中你感兴趣的句子认真读读。 4、汇报读一读 五、总结制表 拓展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