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2020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阅读理解练习题含答案

类文阅读-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捏面人面塑,俗称“捏面人”。
它以糯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
虽然面人的制作方式比较简单,但是却是一种艺术性很高的民间工艺品。
面塑体积小、便于携带,又经久不霉、不裂、不变形、不褪色,因此被旅游者喜爱,是馈赠亲友的纪念佳品。
外国旅游者在参观面人制作时,都为艺人娴熟的技艺、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所倾倒,交口称赞。
而旧社会的面塑艺人“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挑担提盒,走乡串镇,做于街头,成于瞬间,深受群众喜爱,但他们的作品却被视为一种小玩意儿,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
如今,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小玩意儿也走入了艺术殿堂。
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
把婀娜多姿、衣裙飘逸的美女、天真烂漫的儿童,以及各种神话故事、戏剧、历史人物放在精致的玻璃框内,就成为人们喜爱的工艺美术品。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大雅之堂:栩栩如生:2.短文每个自然段都集中写了一个内容,请你按照段落顺序排序。
①面塑艺术现在的地位。
②面塑的特点。
④面塑的制作。
④面塑在旧社会的地位。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面塑,以为主要原料,具有、、、、、的特点,其形象多种多样,有、、、、等。
4.你觉得孩子们学习捏面人好吗?为什么?1.形容某些被人看重的、不“粗俗”的事物,高雅的事物。
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2.③②④①3.糯米体积小便于携带经久不霉不裂不变形不褪色美女儿童神话故事戏剧历史人物4.例:我觉得孩子们学习捏面人很好,因为可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有机会将它传承下去。
民艺一绝——南阳烙画河南南阳是历史文化名城,底蕴深厚。
南阳有“三宝”——烙画、玉雕、《出师表》,“烙画”位居其首,蜚声海内外。
烙画,亦称烙花、烫花、火笔画、“火针刺绣”。
三年级上册导学案《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导学案小组姓名编写任课教师叶锦良【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 我能图文对照读懂课文【学习重点、难点】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知识链接】张择端相关资料:今山东诸城人,北宋末年画家。
他自幼好学,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
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
《清明上河图》相关资料:本是进献给宋徽宗的贡品,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其主题主要是描写北宋都城东京市民的生活状况和汴河上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描绘了运载东南粮米财货的漕船通过汴河桥涵紧张繁忙的景象。
作品气势恢弘,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
画有587个不同身份的人物,个个形神兼备,并画有13种动物、9种植物,其态无不惟妙惟肖,各种牲畜共56匹,不同车轿二十余辆,大小船只二十余艘。
这件现实主义的杰作,是研究北宋东京城市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宝贵历史资料。
据齐藤谦所撰《拙堂文话》统计,《清明上河图》上共有各色人物1643人,动物208头(只),比古典小说《三国演义》(1191人)、《红楼梦》(975人)、《水浒传》(787人)中任何一部描绘的人物都要多。
《清明上河图》全图可分为三个段落,展开图,首先看到的是汴京郊外的景物。
中段主要描绘的是上土桥及大汴河两岸的繁忙景象。
后段则描绘了汴京市区的街景。
人物大不足3厘米,小者如豆粒,仔细品察,个个形神毕备,毫纤俱现,极富情趣。
【自主学习】1、初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词,给课本的生字注音,读一读,写一写。
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想想每段讲什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细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积累好词好句,圈一圈,画一画,读一读。
4、巩固(1)我会读词语名扬中外撑船官吏形态各异毛驴悠闲溜达甚至拽住了惊扰作坊店铺摊贩摆小摊都城(2)我会给下面的生字注音并组词。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件(2023春)

12 *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世界上的画有很多,但是能称 得上“名扬中外”的作品是很少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欣赏 一幅真正名扬中外的画!
张择端:北宋画家,字正道,东武 (今山东诸城)人。宋徽宗时供职翰 林图画院。专工界画宫室,尤擅绘舟 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存世 作品《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此画为绢本 长卷,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
初读课文
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 句子,想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学认字
拼音开关
zé
ɡōnɡ tān fàn
lì
张择端 故宫 摊贩 官吏
lǘ shènɡ
lónɡ lán
为什么《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
这幅画画了各种 人物、各种职业, 使我们看到了八九 百年前的古都风貌。
这篇课文和《赵州桥》在内容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开头和结尾介绍基本情 况,中间部分展开具体介绍。
中间部分每一自然段都 围绕一个意思展开描写。
中心句
③
招牌多
排比
人多 内容丰富,画技高超
小练笔 请用“有的……有的……有的……”造句。
街市 热闹 清楚
外
古都风貌 生活情景
的 画
情景 传神
主题概括
本文介绍了 北宋 画家 张择端 的《清明 上河图》画面内容的描绘,展现了北宋时期的普 通百姓的生活画卷,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表达了作者 热爱祖国传统文化 的思想感情。
课堂演练
一、说说下面省略号表示什么。
1.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 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 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的摊贩,有官吏和 读书人……( 列举的省略 )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习题课件1

又高又壮 又红又大
清明上河图
北宋
张择端
八百年以前的古都风 当时普通百貌姓
•1、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2、一个人的知识如果只限于学校学习到的那一些,这个人的知识必然是十分贫乏的2021/10/132021/10/132021/10/1310/13/2021 1:24:00 AM •3、意志教育不是发扬个人盲目的意志,而是培养合于社会历史发展的意志。 •4、智力教育就是要扩大人的求知范围 •5、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6、我们要提出两条教育的诫律,一、“不要教过多的学科”;二、“凡是你所教的东西,要教得透彻”2021年10月2021/10/132021/10/132021/10/1310/13/2021 •7、能培养独创性和唤起对知识愉悦的,是教师的最高本领2021/10/132021/10/13October 13, 2021 •8、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2021/10/132021/10/132021/10/132021/10/13
Hale Waihona Puke 挑赶骑 推
店铺
人
形态各异
下课了,同学们有的跳绳,有的打篮球,有的踢毽子, 有的拔河……大家玩得可高兴啦!
20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教师“四课型”教案
课型
新授
年级
三年级
授课人
张长青
课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闭目想象仿佛听到了什么,进而体会“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通过想象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体会到体会张择端花了很大工夫,画出来的画了不起。张择端的画技如此高超。
四、
抒发情感,运用语言
1.学生已有一定的情感基础上,朗读课文第5小节。引导学生:欣赏了这样一幅画技精湛的神奇的画,读懂了这么有趣生动的课文,现在想说什么?
2.出示小诗。
历经风雨八百年,
繁华古都在眼前。
千姿百态众生相,
尽在绵绵画中间。
扬名海外震国威,
惊世绝技人人赞。
中华文化真叫绝!
学生说说自己的读懂了课文后的体会。
读诗悟情。
五、课后扩展。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我想课下大家也阅读过了相关内容,老师请大家继续收集,相互交流。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4.肯定学生的预习成果:同学们真会学习,你们已经预习中把课文第一小节的内容学懂了。能读好它吗?
学生交流,读题。
用自己的话说说“名扬中外”的意思,知道这幅名扬中外的画就是指《清明上河图》。
结合预习时查找的资料,交流对《清明上河图》的了解。
齐读第一小节。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文原文阅读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文原文阅读
[人教版课标本第五册课文]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北宋时候,有位画家叫张择端。
他画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清明上河图》。
这幅画长528厘米,高24.8厘米,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
这幅画已经有八百年多年的历史了,现在还完整地保存在北京的故宫博物院里。
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
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五百多个: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人……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在这上面了。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
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
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一个人骑着马,正往桥下走。
因为人太多,眼看就要碰上对面来的一乘轿子。
就在这个紧急时刻,那个骑马人一下字拽住了马笼头,这才没碰上那乘轿子。
不过,这么一来,倒把马右边的两头小毛驴吓得又踢又跳。
站在桥栏杆边欣赏风景的人,被小毛驴惊扰了,连忙回过头来赶小毛驴……你看,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八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场景。
20.一副名扬中外的画(一课时)

学习任务分解
对应学习目标
学习过程的导学要点
快乐学习单设计
紧扣课题、谈话引入
1.了解张择端。
2.质疑课题。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中华民族曾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华文化,出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画家、思想家。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北宋时期的大画家张择端。(简介张择端)
(2)你又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传神?(引导学生看、听、闻)
(3)小结,回读重点句子:你看,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学习仿写,走进古都
能根据画面内容,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个片段。
1.这幅画的传神之处还多着呢,请你再读读2、3自然段,感受一下。
2.简单交流,课件出示图片。
3.学生仿写。
4.交流反馈。
2.板书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3.齐读课题,紧扣课题质疑
自主阅读,理解内容
1.按要求自学课文。
2.会读生字词。
1.学生选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按照阅读要求自学课文。
2.同桌互相交流看到的内容以及感受。
3.自学情况检查(我会读)
我会学:
1.根据提示学。
2.读通课文,读准字音。同桌互指读。
我会读:
汴梁撑船摊贩官吏作坊保存
内容
20*一副名扬中外的画
课时
第一课时
设计
费顺国
时间
11.9
学
情
分
析
1.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都喜欢新鲜的东西,喜欢探索发现。因此,我抓住他们的这个特点进行教学安排。课前建议学生了解一些宋代的时代背景,搜集一些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资料,运用一些相关的课件、图片,能帮助学生理解这篇略读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这幅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通用5篇)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闭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倍哉栈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迸嘌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难点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单元导入,揭题解题。
1、师:这一单元我们已轻轻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走进它,我们已经认识了一座了不起的古代建筑。
今天,我们要来欣赏一幅名扬中外的古画。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什么叫“名扬中外”?2、(课件欣赏)说说自己的感受。
3、这幅画叫什么名字?你对他有多少了解?(生自由交流与习资料)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师:课文将怎样向我们介绍这幅古画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生自由地读课文,指名交流。
2、指名分段读文,重点正音三个多音字“作”“溜”“乘”。
3、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可以怎样划分段落?三、精读课文。
1、现在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让我们一起再欣赏一下这幅画吧。
2、从刚才同学们惊奇的眼神、赞叹的话语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对这幅图的喜爱。
这幅图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们的课文对它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写。
读懂了课文,你一定会更喜欢它。
想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课文呢?引导学生读读课前的阅读提示,明白学这一课可以用“图文对照法”。
3、自由读文,对照图画,看看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那些内容?简单地标注在文字旁边。
4、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方面,细细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自己的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哪些内容,感受《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3、初步培养“图文对照读懂课文”等自学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哪些内容,感受《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欣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那颗明珠就是《清明上河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板书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生齐读课题)
你能用另外一个词代替“名扬中外”吗?(在中国和外国都很有名;名声大,世界闻名)
二、检查本课新词
谁能读准它们?(指名两生读)(齐读一遍)
三、自读课文,完成名片。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对这幅名扬中外的画有了哪些了解?(梳理出《清明上河图》的基本情况:画名、作者、尺寸、内容、画的历史、保存情况、历史价值)
四、赏读结合
《清明上河图》究竟是怎样一幅画,为什么它有这样历史意义?为什么说它名扬中外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
自由读第2、3、4自然段,想想这幅画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谁能告诉大家,想想这幅画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人多街市热闹传神)
(一)预设一:欣赏众多人物
1、张择端在这幅画里,都画了哪些人呢?谁能用朗读告诉大家?(指名读第二节)
2、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什么是“行”?(就是行业,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职业)文章里说画了哪几行的人呢?我们动笔画一下。
3、有八种人,倒也不是很多哇,是吗?(还有许多没写出来,但都画出来了,课文里说:“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
4、那么还会有哪些行业的人呢?(生想象说话)
5、所以文中说:光是这些人物,就有五百多个。
真是“人物众多”哇。
这么多各行各业的人全被张择端画进了清明上河图,他可真......(了不起,画技高超)难怪《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了)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
(生齐读)
过渡:《清明上河图》能名扬中外不可能仅仅因为人物众多啊!你们还有什么看法?
(二)预设二:感受街市热闹,人物形态各异,小而清楚。
1、从哪里看出街市很热闹呢?读出有关的句子。
A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
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
B街上的人来来往往,形态各异,有的......有的......
2、张择端不仅画出那么多的人,还画出了这些人的各种形态,来,我们一起读读。
(生读句子)
3、我们也来看看,你还看到画上的人在干什么?(出示图片,欣赏,说话)
4、你看得真仔细,画面这么小,你都看出来了,难怪作者说(出示句子: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
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一起读。
黄豆那么大是多大?(生做动作。
)这么点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来,我们一起来自豪地读一读。
(生齐读。
)
小结过渡:那么多形态各异的人,全搬进了画里,的确能名扬中外。
张择端的画技真是精湛。
不但如此,如果你细细观察,还能读出一个个八百年前的生活小故事呢?请你一边看插图,一边读第四自然段,看看桥北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三)预设三:品读传神的细节
谁能用朗读告诉大家桥北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指名一生读)
这个场景,真有点像我们生活中的差点儿的发生的交通事故呢!这些都是一瞬间的事啊。
画家也把它搬进了画里,而且画得......?(那么逼真,那么传神)(板书“细节传神”)所以,人们这样赞叹(出示: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看到这里,读到这里,你想说什么?
五.结课延伸、升华情感
《清明上河图》中,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时期,都城汴梁热闹繁华的场面,难怪课文最后说:(出示最后一节,学生齐读)甚至后来,有许多专家就是通过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来研究北宋时期的许多风俗民情、建筑风格以及当时社会政治的特点,这可是《清明上河图》宝贵的历史价值呀。
所以有这样一首诗赞美《清明上河图》(出示诗歌,学生齐读)就是因为这样,所以它成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这幅画的名字,它叫——《清明上河图》。
(生齐说)
六、实践拓展:如果你是北京故宫博物馆里的一名小小讲解员,你会怎样给参观的游客介绍《清明上河图》呢!
板书设计: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人多街市热闹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