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优秀课件

新知讲解
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 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1寸=3.33厘米
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的 细致、精致
啊!
第四自然段
新知讲解
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思考: 这一自然段是写得是哪里的场景? 为什么要写这个场景呢?有什么作用呢?
新知讲解
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一个人骑着马,正往桥下 走。因为人太多,眼看就要撞上对面来的一乘轿子。就在这 个紧急时刻,那个骑马人一下子拽住了马笼头,这才没撞上 那乘轿子。不过,这么一来,倒把马右边的两头小毛驴吓得 又踢又跳。站在桥栏杆边欣赏风景的人,被小毛驴惊扰了, 连忙回过头来赶小毛驴……你看,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 神啊!
名
人多、行业多
扬 中 画面内容
生动传神 传世杰作 艺术瑰宝
外
街市热闹非凡
的 画
历史价值:古都风貌
百姓生活
本文通过对《清明上河图》中人物、场 景等细节的介绍,诠释了其能够名扬中外的 原因,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 感情。
我国其他传世名画
顾恺之《洛神赋图》 阎立本《步辇图》
《唐宫仕女图》
韩滉《五牛图》
名称 作者 内容 画的历史 存放地点 价值
新知讲解
北宋时候,有位画家叫张择端。他画了一幅著名的画——《清明上 河图》,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这幅画有八九百年的历史, 早已名扬中外,现在完整的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
名称 作者 内容 画的历史 存放地点 价值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 八九百年的历史 北京故宫博物院 名扬中外
新知讲解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 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 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 闲地在街上溜达。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 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 清楚楚。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文章,讲述了国画大师齐白石所创作的《白菊图》的故事。
文章中提到,齐白石在创作《白菊图》时,花了很长时间观察菊花、描绘菊花,还在完成后反复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有付出了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创作出真正优秀的作品。
这幅画也因其精湛的技艺和深刻的内涵,被誉为“名扬中外”。
文章中提到,这幅画曾经在1947年的美国纽约市展出,观众们对它的赞叹之声不绝于耳。
《白菊图》所传达的意境,也是文章中所强调的,即“大千世界,何处安放心境”。
作者希望我们能够像齐白石一样,通过细心观察和不断努力,发现世界的美好和深刻,从而提高我们的艺术修养和生活品质。
总的来说,《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篇文章不仅让我们了解了这幅名画的故事,更是通过这幅画所传达的艺术价值和生活经验,教育我们追求真正的美好和内涵,提高我们的艺术修养和生活品质。
- 1 -。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文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文
北宋时候,有位画家叫张择端。
他画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清明上河图》。
这幅画长528厘米,高4.8厘米,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
这幅画已经有八百年多年的历史了,现在保存在北京的故宫博物院里。
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的功夫。
光画上的人物,就有五百多个:有从乡下来得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人……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在这上面了。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
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走在街上溜达。
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
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一个人骑着马,正往桥下走。
因为人太多,眼看就要碰上对面来的一乘轿子。
就在这个紧急时刻,那个牧马人一下字拽住了马笼头,这才没碰上那乘轿子。
不过,这么一来,倒把马右边的两头小毛驴吓得又惊又跳。
站在桥栏杆边欣赏风景的人,被小毛驴惊扰了,连忙回过头来赶小毛驴……你看张择端的这幅画是多么传神啊!
《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八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场景。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文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文中国有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它的名字叫《清明上河图》。
这幅画是由北宋时期的著名画家张择端所绘制。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长卷,全卷长达5.28米,高度仅为24.8厘米,而卷子上却描绘了许多繁华景象。
这幅画的主要内容是描绘了一个生活在北宋汴京的市井繁华。
画面中有街道、城墙、楼阁、桥梁、运河、河船、商贩、行人、牛马、鸟兽、静物等等无所不包。
整幅画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上、中、下卷。
上卷是描绘了清明节当天的民间习俗,人物在上清明节供奉祖先用的纸扎、放鞭炮、撒花、品尝清明粥、洗衣、儿童游戏等等。
中卷是描绘了市区的繁华景象,商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楼房宏伟,人们既忙碌又充满生活情趣。
下卷则是描绘了郊外田园的景象,有牧羊人悠闲地放羊,有农民在田地里劳作,景象宁静而自然。
长卷中的建筑有数十处,其中的东京故宫城墙、永乐大钟、城隍庙、绮春园、两位卧佛寺、戏台、金线胡同等都是真实存在的。
除了上述因为《清明上河图》留存至今,而能被证明是真实存在的建筑,还有很多建筑无法考证或因战火而毁损。
但是,即使是这些建筑,都能从画面中十分清楚地看到它们的形象,这充满了《清明上河图》在史学、民俗学、文化学等领域的价值。
《清明上河图》的后世影响也是深远的。
在其诸多影响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它所创造的画卷手法。
张择端通过长卷的形式,使观者在画面中游走,领略市井繁华、田园宁静之美。
这种手法的开创,不仅成为中国绘画发展史上的一笔重要创举,而且被全球范围内的绘画师所借鉴。
总之,作为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幅稀世珍品,《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值得深入研究、描述和欣赏的画作。
它综合了人物、建筑、自然生活、民俗融合在一起的画面,成为了无数年来人们有关中国古代社会、历史文化、生活状况等不可或缺的史料和文献,也成为了世人赞叹的艺术经典。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3篇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第一篇:《蒙娜丽莎》《蒙娜丽莎》是世界著名的名画之一,同时也是莱昂纳多·达·芬奇的代表作品之一。
这幅画相信大家都见过,它被誉为是世界上最具神秘色彩的艺术品之一。
《蒙娜丽莎》的真实身份始终是个谜,甚至连画中女子的身份都不能确定。
但是,正是这种未知性和神秘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艺术爱好者。
画中女子被描绘为一个微笑着的姿态,她的双眼望向前方,但看上去并不在看向观众,这为观众留下了充分的想像空间。
她身着的黑色衣服,头戴的华丽发饰和优雅的饰品,让她看起来既高贵又优雅。
加之达芬奇细腻的笔法,画面流畅自然,更加展现出了现代人感觉不到的历史感和神秘色彩。
尽管这幅画并没有明确的主题,但其优雅和神秘的气质足以让人们产生深沉的共鸣。
在过去五个世纪中,《蒙娜丽莎》一直被认为是最伟大、最神秘、最注目的艺术品之一。
对艺术来说,真正值得钦佩的是这幅画的细节、阴影和光线处理。
每一笔都呼之欲出,达芬奇对细节的极度关注让画中人物栩栩如生,仿佛在向人们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
总的来说,《蒙娜丽莎》是一幅具有无比价值的艺术珍品。
它的气势和神秘感让观众不可避免地沉浸其中。
它永远不会失去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总能引发我们热爱艺术的思考和兴趣,同时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
第二篇:《星夜》《星夜》是一幅由荷兰后印象派大师文森特·梵高所创作的绝美油画。
这幅画以大卫·库恩特茨霍普夫的教堂为背景,全景呈现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星空,吸引了全世界艺术爱好者的眼球。
这幅作品具有强烈的个性和情感,深入人心。
梵高对于色彩的运用非常巧妙,他的色彩分布非常简单,但又非常鲜明。
粉蓝色的天空、黄色的星星和月亮,都在夜空中形成了一幅幅美丽而梦幻的景象,令人叹为观止。
此外,梵高的构图也很独特,原本在教堂旁边的树在这幅画中却变得更加夸张,它们的形式和颜色非常强烈,与天空、星星一起表现出了非常独特的整体效果。
小学三年级语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原文及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原文及教案【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原文北宋时候,有位画家叫张择端。
他画了一幅的画——《清明上河图》。
画的是北宋都城汴京热闹的场面。
这幅画有八九百年的历史,早已名扬中外,现在完整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
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
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五百多个: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人……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在这上面了。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
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
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
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一个人骑着马,正往桥下走。
因为人太多,眼看就要撞上对面来的一乘轿子。
就在这个紧急时刻,马笼头被一下子拽住了,这才没让马撞上那乘轿子。
旁边两头运货的小毛驴正在下坡,脚下不稳。
站在桥栏杆边欣赏风景的人被惊扰了,连忙回过头来……你看,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八九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场景。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难点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单元导入,揭题解题。
1、师:这一单元我们已轻轻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走进它,我们已经认识了一座了不起的古代建筑。
今天,我们要来欣赏一幅名扬中外的古画。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12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材分析《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一篇介绍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的略读课文。
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做了简单的介绍:图画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目前保存的情况。
短短的几句话,所含信息量却很大。
后面的几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内容。
先是概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然后讲画上的街市热闹非凡;之后,选择了一个小的场景加以具体生动的描绘;最后,简单写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教学目标1.会认14个字,并注意“都、作、乘、笼”字是多音字。
2.默读课文,说一说为什么《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
3.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4.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教学重点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说一说为什么《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画作导入。
师:世界上的画有很多,但是能称得上“名扬中外”的作品是很少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欣赏一幅真正名扬中外的画!(板书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生齐读课题)理解“名扬中外”。
(在中国和外国都很有名;名声大,世界闻名)2.背景介绍。
(1)张择端简介。
张择端,北宋画家,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
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
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
专工界画宫室,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
存世作品《清明上河图》。
(2)《清明上河图》简介。
闻名中外的《清明上河图》,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不朽珍品。
此画为绢本长卷,高24.8厘米,长528.7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
二、朗读课文、扫清障碍1.我会认。
zé dū gōng tān fàn lì zuōtài张择端都城故宫摊贩官吏作坊形态各异lǘ cùn shèng lóng lán mào毛驴一寸一乘轿子马笼头栏杆风貌2.多音字。
三年级语文下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文原文及赏析

三年级语文下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文原文及赏析《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文原文清明上河图北宋时候,有位画家叫张择端。
他画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清明上河图》。
这幅画长528厘米,高4.8厘米,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
这幅画已经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现在还完整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
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
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好几百个: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人……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
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
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一个人骑着马,正往桥下走。
因为人太多,眼看就要碰上对面来的一乘轿子。
就在这个紧急时刻,马笼头被一下子拽住了,这才没让马撞上那乘轿子。
旁边两头运货的小毛驴正在下坡,脚下不稳。
站在桥栏杆边欣赏风景的人被惊扰了,连忙回过头来……你看,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文赏析《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一篇介绍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的略读课文。
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这幅画的作者张择端以及这幅画的内容、特点及其历史价值。
课文开头点明了《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接着具体介绍了这幅画画面的内容。
先介绍画的长和高,强调这幅画内容丰富,然后具体介绍画面上的人物和街市的热闹情景。
最后介绍这幅画的历史价值。
课文图文并茂,语言生动,描写细腻,让人仿佛置身于繁华的街市之中,感受到了古代生活的气息。
同时,课文也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辉煌成就,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20、一副名扬中外的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
的历史价值。
3、培养运用“图文对照读懂课文”等学习方法自学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难点:培养运用“图文对照读懂课文”等学习方法自学课文的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导入新课
1、激趣导入师:走进第五单元,我们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宝库,认识了古代的大思想家,欣赏了美丽的古代神话,走进了雄伟独特的赵州桥,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幅古画,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板书课题)
2、揭题师:那你知道“名扬中外”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自己理解回答)
师:说的真好,“名扬中外”就是在中国和国外都很有名气。
你能换
个词来说吗(
举世闻名、世界着名、闻名于世、闻名中外、名扬四海等)
学生齐读课题。
3、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可能回答:这是一幅怎样的画?这画是谁画的?画上都有些什
么为什么说它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等等)
二、图文共赏,了解大意,展开想象
1、通读课文:同学们有那么多问题想问的呀,老师先不回答这些问题,让同学们自己到书中寻找答案。
好,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教师巡视学生朗读情况)
2、师: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有没有发现文中有三个多音字,是哪三个呢(生:作、溜、乘)那你们知道这三个字的其他读音及什么时候该读那个音(学生回答)
3、师: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自读提示(出示阅读提示:让我们对照图画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再交流一下读后的感受。
)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句话,读了自读提示你知道了什么(
阅读方法:看图读文;阅读要求:知道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
4、自由阅读:请同学们认真反复地读读课文,如果遇到你认为特别重要的信息,请用笔画一画,等一会我们交流一下你从课文中了解到的信息。
(生自由地反复地读课文)
5、交流:同学们读得很投入,现在谁愿意跟大家交流你的读后收获?
(知道了这幅画是北宋张择端画的)
你了解了画的朝代和作者,真好。
(这幅画叫《清明上河图》,长528厘米,高24.8厘米,画的是当时北宋汴梁热闹的场面。
)
你了解了画的名字、大小以及内容,也不错,值得表扬。
还有谁了解到不同的信息。
(我知道这幅画已经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现在还完整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
)
这些你是通过读课文的哪一节知道的呢你能把它读出来吗(齐读第一节)这一节是对这幅画的总体介绍(板书:总体介绍)
6、课文的二、三、四节则是具体介绍这幅画(板书:具体介绍),都具体介绍了什么呢?有谁愿意说一说。
①(这幅画上面画了五百多个人物,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
你说的是画上人物的行业(板书:行业)那你愿意大声给大家介绍这五百多个人物吗?(指名读,齐读)光是人物就五百多个了,真了不起(板书:人多)
②(我读到了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
街上……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
这里介绍了热闹的街市(板书:街市热闹),还介绍了画面上各种人物的形态,谁来说说有哪些形态的人(
指名读)“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布道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
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体会画的内容是如此丰富,张择端的画技是如此高超。
③(桥北头发生了有意思的情景……)
课文还写了桥北头有趣的情景。
看到这个情景,我们体会画画得生动,精彩。
体会“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④(我们看到了八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
)你讲了这幅画的历史价值。
(板书:历史价值)
7、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了吗(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小结:难怪有人说《清明上河图》是宋代的一个小百科全书,我们可以从画卷中看到宋代各种各样的行业,还能看到热闹的街市、有趣的场景,仿佛置身于八百年前的的古都,了解到当时的民俗、民风和人民的生活场景,真是画中瑰宝,《清明上河图》不愧为(齐读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三、再赏美图,抒发情感
1、师:(课件播放《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图美,文也美,课文生动地表达了《清明上河图》画面的内容,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一边读课文,一边看图画,并随着课文展开想象,尽情地欣赏《清明上河图》中的美丽风光。
2、师: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
3、欣赏了这样一幅画技精湛的名画,读了这么生动有趣的课文,现在你最想说什么?或者有什么感受(
你会怎样赞美它)(学生自由表达)
4、(出示小诗)让我们再次走进这幅名扬中外的画,记住这幅名扬中外的画。
(齐读下面这首小诗)
历经风雨八百年,繁华古都在眼前。
千姿百态众生相,尽在绵绵画中间。
名扬中外震国威,惊世之作传万年。
四、课外作业:
1、把《清明上河图》介绍给家长朋友,与大家共享。
2、搜集更多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为下节课的《口语交际》作好准备。
板书设计: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总体介绍:画名、作者、年代、大小、画面内容、保存地行业——人多
具体介绍:街市——热闹
情景——传神
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