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缺乏病消除评价内容及判定标准

合集下载

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

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

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了解乐山市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的进程,为进一步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在所辖的11个县(市、区)分别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分区后抽取对象,共调查4400名8~10岁儿童的甲状腺肿大率(触诊法)、1100份尿碘、3180份盐碘。

结果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2.21%,尿碘中位数为206.4µg/L,小于50µg/L仅占1.45%,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7.23%。

结论乐山市在2009年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为了解乐山市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的进程,根据卫生部等5部门《关于下发<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评估方案>的通知》(卫疾控发〔1999〕第58号),2009年对所辖11县(市、区)进行了碘缺乏病现况调查,现将主要结果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8~10岁学生及家庭主妇。

1.2 抽样方法按分层抽样方法对所辖11个县(市、区)各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抽取1个乡(镇、街道),然后按单纯随机抽样方法从上述的乡(镇、街道)中各抽取1所村小学(无村小学时,抽取乡中心小学),在被抽到的小学中随机抽取80名8~10岁学生(人数不足时从临近的村小学补充)。

1.3 调查内容8~10岁学生的甲状腺大小、家中碘盐情况、尿碘水平、健康教育问卷。

1.4 监测指标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尿碘水平、居民户盐碘水平和合格碘盐食用率。

判断标准参照我国《碘缺乏病消除标准》(GB16006-2008)[1]、食用盐标准(GB5461-2000)[2]、甲状腺肿大判定标准(GB16398-1996)[3]1.5 监测方法1.5.1 甲状腺检查采用“触诊法”(WS 276-2007)[4]。

1.5.2 尿碘采用“尿中碘的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107-2006)[5]测定。

1.5.3 盐碘采用仲裁法(GB/T 13025.7-1999)[6]测定。

碘缺乏地区判断标准

碘缺乏地区判断标准

碘缺乏地区判断标准摘要:一、碘缺乏地区的定义和影响1.碘缺乏地区的概念2.碘缺乏对人体的影响二、碘缺乏地区的判断标准1.碘摄入量标准2.尿碘排泄量标准3.甲状腺肿大率标准三、我国碘缺乏地区的现状1.碘缺乏病高发地区2.我国政府采取的措施四、应对碘缺乏的措施1.食用碘盐2.增加碘摄入的食物3.健康教育和宣传正文:碘缺乏地区是指碘摄入量低于人体正常需要量的地区,这种情况容易导致碘缺乏病的发生。

碘缺乏病主要包括甲状腺肿大、克汀病等,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准确判断碘缺乏地区对于预防和控制碘缺乏病具有重要意义。

判断碘缺乏地区的标准主要有三个方面:碘摄入量、尿碘排泄量和甲状腺肿大率。

碘摄入量标准是指每人每天摄入碘的量,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是200 微克/天。

尿碘排泄量标准是指尿液中碘的含量,正常值应在100-200 微克/升。

甲状腺肿大率标准是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甲状腺肿大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国际上通常将5% 作为判定标准。

我国曾是碘缺乏病高发地区,特别是在一些山区、半山区和内陆地区。

针对这一状况,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在缺碘地区强制推广加碘食盐,鼓励种植富含碘的食物,提高人们的碘营养水平。

此外,还通过健康教育和宣传,提高人们对碘缺乏病的认识,引导他们科学合理地摄取碘。

为了应对碘缺乏,我们应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食用加碘食盐是预防碘缺乏病的有效途径。

加碘食盐中的碘可以满足人体日常需要,有助于预防碘缺乏病。

其次,增加碘摄入的食物,如海产品、牛奶、鸡蛋等,也有助于提高碘摄入量。

最后,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让人们了解碘缺乏病的危害和预防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总之,判断碘缺乏地区并采取相应措施是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

碘缺乏病消除标准PPT课件

碘缺乏病消除标准PPT课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16004 地方性甲状腺肿的诊断及分度标准 GB16398 儿童少年甲状腺容积的正常值 WS/T 107 尿中碘的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
碘缺乏病消除指标
碘盐 碘盐覆盖率≧95% 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90% 甲状腺肿 8岁~10岁儿童触诊或超声诊断甲状腺肿大率<5%
尿碘 的比率 <20%
碘缺乏病消除标准
Criteria for elimination of 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
GB16006—2008代替GB16006—1995
2008.6.11发布 2008.12.1实施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碘缺乏病的消除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碘缺乏病消除的评估、监测及其防制效果评价
谢谢
谢 谢!
诊断和检测方法
甲状腺肿大诊断标准件GB16004和GB16398 尿碘检测方法按WS/T 107操作
保障措施
按照附录A执行
实现2010年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行动方案
1、强化政府职责,确保目标实现。 2、坚持依法防治,完善法律法规。
3、政府分级投入,安排防治经费。 4、履行部门职责,落实食盐加碘。 5、完善监测体系,突出防治重点。 6、强化健康教育,密切部门配合。 7、加强科学研究,提高防治水平。

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核评估方案

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核评估方案

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核评估方案根据《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国办发…2004‟75号,以下简称《规划》)的有关要求,卫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决定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县(市、区、旗)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情况进行考核、评估。

为切实做好此项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考评目的考核、评估各县(市、区、旗)落实《规划》工作的进展及达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达标)情况。

二、考评内容(一)管理指标。

1.组织领导。

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贯彻落实《规划》目标,认真履行职责,在组织领导、部门配合、经费保障和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等方面巩固和完善持续消除碘缺乏病工作机制情况。

2.碘盐管理。

在碘盐生产、流通、销售和监管等环节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情况,确保供应合格碘盐的相关措施等。

3.监测与防治。

按照《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试行)》要求开展监测,参加国家级或省级实验室质量控制考核,结合本省(区、市)实际,适时开展应急补碘工作等情况。

4.健康教育。

按要求开展经常性、针对性健康教育和“防治碘缺乏病日”宣传活动及目标人群的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

(二)技术指标。

1.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

2.8-10岁儿童尿碘水平。

三、考评标准经过对管理和技术指标考评,达到以下条件者为达标县:(一)管理指标。

在组织领导、碘盐管理、监测与防治、健康教育宣传4方面的考评总分达到80分及以上;(二)技术指标。

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大于90%;8-10岁儿童尿碘含量中位数大于或等于100µg/L,且尿碘含量低于50µg/L 的比例不超过20%。

四、考评程序(一)县级达标考评。

地市级人民政府或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地市级卫生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经委(经贸委、工业主管部门、盐务局)等有关部门、单位领导和专业人员组成考评组,开展对辖区内县(市、区、旗)的达标考评,完成达标考评报告,并向省级申报对达标县(市、区、旗)的考评抽查。

碘缺乏病监测方案(2012版)

碘缺乏病监测方案(2012版)

附件1碘缺乏病监测方案我国是世界上碘缺乏病流行最广泛的国家之一,坚持普及碘盐是持续纠正人群碘营养缺乏的唯一有效途径。

10多年来,我国通过实施以全民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使人群碘营养状况总体得到较好改善。

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消除碘缺乏病的长效工作机制,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切实做好科学补碘工作,强化碘缺乏病监测与防治干预措施的有机结合,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及时掌握缺碘地区居民户碘盐普及情况,动态评价人群碘营养状况及病情的消长趋势,为适时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和科学调整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二、内容与方法(一)碘盐监测。

1.监测范围和内容。

所有非高碘县(市、区、旗)居民户食用盐。

2.监测方法。

按东、西、南、北、中划分5个抽样片区,在每个片区各随机抽取1个乡(镇、街道办事处)。

辖有5个或不足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县(市、区、旗),抽取所有乡(镇、街道办事处);在每个乡(镇、街道办事处),随机抽取4个行政村(居委会),填写表1;在每个行政村(居委会),随机抽检15户居民食用盐,填写表2。

辖区内有部分高碘乡的县(市、区、旗),先将该县划分为高碘和非高碘两个抽样片区,再按照上述抽样方法抽检非高碘片区的非高碘村居民户食用盐。

3.检测方法。

在居民户采集食盐后,即在现场进行半定量检测(若在检测中发现有非碘盐,应查找并登记非碘盐的来源渠道);随后将盐样送到县(市、区、旗)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实验室,按照GB/T 13025.7直接滴定法(川盐及其它强化食用盐采用仲裁法)测定盐中碘含量,填写表3。

4.判定标准。

(1)合格碘盐:加碘食盐中碘含量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盐碘含量》(GB26878)。

(2)不合格碘盐:加碘食盐中碘含量低于或超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盐碘含量》(GB26878)。

(3)非碘盐:碘含量低于5mg/kg的食用盐。

5.监测时限。

每年6月15日前,完成抽样监测及数据传报。

(二)碘缺乏病高危地区监测。

消除碘缺乏病评估方案

消除碘缺乏病评估方案

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考核评估方案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除碘缺乏病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29号)和《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的通知》(国办发[2004]75号)的有关要求,到2010年底,全国95%的县(市、区、旗)要达到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为保障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在我市考核评估工作顺利进行,特制定《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考核与评估方案》。

一、目的(一)考评我市落实《规划》目标的进展情况。

(二)促进碘缺乏病防治工作,确保按期完成《规划》目标。

二、内容与要求(一)考评的综合指标。

1.组织领导。

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除碘缺乏病工作意见的通知》和《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的组织领导、部门配合、经费保证、防治机构和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等情况,要求基本建立了保障可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的工作机制。

2.碘盐管理。

盐业管理部门在碘盐的生产、加工、经营管理上落实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的情况。

要求碘盐质量合格并确保足量供应。

3.健康教育。

坚持开展经常性健康教育的情况,基层领导干部、中小学生、育龄妇女对碘缺乏病防治工作的认知情况。

4.监测和调查评估。

能开展常规碘盐监测,协助开展调查评估和其它碘缺乏病专项调查,参加实验室质量控制考核并按时上报碘缺乏病年报数据等情况。

(二)考评的技术指标。

1.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

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大于90%。

2.8~10岁儿童尿碘水平。

8~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大于100μg/L,且低于50μg/L的比例不超过20%和/或低于20μg/L 的比例不超过10%。

三、考核评估方法1. 收集有关材料(1)地方病主管部门的文件资料,掌握经费投入、部门协作和依法行政等工作情况。

(2)盐业主管部门及有关行政执法部门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等情况;碘盐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和质量检验等情况的文件资料。

(3)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历年的监测和调查报告等资料。

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的评估

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的评估

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的评估评价青神县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达标)情况,为继续作好碘缺乏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2009年,按照《四川省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核评估方案》,对青神县消除碘缺乏病工作进行考核,采用听取汇报、现场考评,查阅资料的方法。

结果监测居民288份盐样,无非碘盐,无不格碘盐,中位数为34.9mg/kg,样本检测范围21.9mg/kg-45.1mg/kg,碘盐合格率100%,碘盐覆盖率100%,合格碘盐食用率100%;调查8-10岁儿童400名,Ⅰ度肿大14名,肿大率为3.5%,尿碘水平监测100名儿童,尿碘中位数为182.1ug/l,小于50 ug/l为0;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及格率,150名五年级小学生为92.7%,50名家庭主妇为94.0%。

结论青神县已达到消除碘缺乏病的标准,但应继续坚持全民食盐加碘的策略及持续深入的全民健康宣传教育,巩固防治成效。

[关健词] 碘缺乏病;消除;评估青神县2005年达到基本消除碘缺乏病的阶段性目标。

2009-04按照《四川省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核评估方案》要求进行自查工作,2009-11经“眉山市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核评估达标考评组”考核,达到县级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考核标准,为“达标县”。

现将2009年青神县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考核情况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以县城为中心,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抽取1个乡镇共5个乡镇(南城镇、青城镇、西龙镇、黑龙镇、河坝子镇);在所抽取的每个乡镇抽取1所中心小学,检查400名8~10岁儿童的甲状腺和100名儿童的尿碘;在抽取的每所小学抽取30名5年级学生和学校附近抽取10名家庭主妇进行健康教育问卷调查1.2 碘盐按照《2008年度中央补助四川省碘缺乏病防治项目技术方案-碘盐监测》要求,在青神县按东、西、南、北4个方位各随机抽取2个乡镇,中部分别随机抽取1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4个行政村,每村随机抽取8户居民食用盐共288份,检测碘含量。

碘缺乏病消除评价内容及判定标准2019

碘缺乏病消除评价内容及判定标准2019

附件1碘缺乏病消除评价内容及判定标准一、评价内容(一)自评1.资料准备整理防治工作相关文件和资料,收集组织领导、监测和防治措施、碘盐管理、健康教育等相关资料。

2.现场评价每个县按东、西、南、北、中划分5个抽样片区,在每个片区各随机抽取1个乡镇/街道(至少包括1个街道、不足5个时全部抽取),每个乡镇/街道各抽取1所小学,每所小学抽取8-l0周岁非寄宿学生40人(不足40人可在邻近的学校补齐,要求年龄均衡、男女各半),采集尿样和学生经常食用的食用盐样,检测尿碘和盐碘含量。

采用B超法测量甲状腺容积,计算甲状腺肿大率。

每个监测县在所抽取的5个乡中各抽取20名孕妇(早、中、晚孕期尽量均衡),采集孕妇尿样,检测尿碘含量,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孕妇补碘率情况,填写附表1。

(二)复查/抽查1.资料审核(1)自评报告。

内容包括碘缺乏病防治的基本情况、防治历程、主要防治策略、自评方法、自评结果、主要经验、存在问题、自评结论、今后工作计划等。

(2)工作资料。

查阅防治规划或计划、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工作记录、工作总结、病情调查资料和数据、疾病监测报告等防治工作相关文件和资料原件,重点了解、核对近3年组织领导(包括目标管理、能力建设和经费保障等)、监测和防治措施、碘盐管理、健康教育等情况。

2.现场评价在每个县随机抽取2个乡(镇、街道),从每个乡(镇、街道)随机抽取2个村(居委会),在每个抽取村(居委会)的小学(无村小学时,抽取乡中心小学)各随机抽检20名8-10周岁儿童(男、女均衡),并在所抽取的每个乡(镇)各随机抽检20名孕妇。

用触诊或B超法检查儿童甲状腺肿大情况;根据县级自评结果,选择复核儿童尿碘、孕妇尿碘以及儿童和孕妇经常食用的食用盐碘含量三项指标中的两项。

二、评价判定标准(一)消除标准1.管理指标组织领导、监测和防治措施、碘盐管理、健康教育4方面评价得分合计达到85分及以上,填入附表2。

2.技术指标(1)基本指标①无新发地方性克汀病病人;②儿童甲肿率<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碘缺乏病消除评价内容及判定标准
一、评价内容
(一)自评。

1.资料准备。

整理防治工作相关文件和资料,收集组织管理、碘盐生产供应、市场监管等相关资料。

2.现场评价。

在每个县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随机抽取1个病区乡(镇)(不足5个时全部抽取),调查、检测以下指标。

(1)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

在所抽取的每个乡(镇)随机抽取4个行政村(居委会),在每个行政村(居委会)随机抽检15户居民家中食盐样品,定量检测盐碘含量,计算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

如评价当年已开展碘盐监测,可直接采用碘盐监测数据计算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

(2)8-10岁儿童尿碘水平和甲状腺肿大率。

在所抽取的每个乡(镇)各随机抽取1所村小学(无村小学时,抽取乡中心小学);在所抽取小学各随机抽检40名8-10周岁儿童(男、女各半)的尿样(每个县尿样不低于200份,对于不足5个乡镇的县,每所小学适当增加样本量),并用触诊法检查儿童甲状腺肿大情况。

计算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尿碘中位数和尿碘低于50µg/L的比例。

(3)孕妇尿碘水平及其家中盐碘含量。

在所抽取的每个乡(镇)各随机抽检20名孕妇的尿样(每个县尿样不低于100份),计算尿碘中位数。

同时采集孕妇家中食盐样品,定量检测盐碘含量。

(4)健康教育状况。

在所抽取的每个乡(镇)开展尿碘含量检测的孕妇中,各随机抽取10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孕妇健康教育知晓情况。

(二)复查/抽查。

1.资料审核。

(1)自评报告。

内容包括碘缺乏病防治的基本情况、防治历程、主要防治策略、自评方法、自评结果、主要经验、存在问题、自评结论、今后工作计划等。

(2)工作资料。

查阅防治规划或计划、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工作记录、工作总结、病情调查资料和数据、疾病监测报告等防治工作相关文件和资料原件,重点了解、核对近3年组织管理(包括组织领导、部门履行职责、经费保障和专业队伍建设等)、碘盐生产供应、市场监管,碘缺乏病监测与实验室质量控制、健康教育等情况。

2.现场评价。

在每个县随机抽取2个乡(镇);从每个乡(镇)随机抽取2个村(居委会),调查、检测以下指标。

(1)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

在每个抽取村(居委会)随机抽取25户居民,采集每户食盐样品,定量检测盐碘含量,计算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

(2)8-10岁儿童尿碘水平和甲状腺肿大率。

在每个抽取村(居委会)的小学(无村小学时,抽取乡中心小学)各随机抽检25名8-10周岁儿童(男、女均衡)的尿样检测尿碘含量,并用触诊或B超法检查甲状腺肿大情况,计算甲状腺肿大率、尿碘中位数和尿碘低于50µg/L的比例。

(3)孕妇尿碘水平及其家中盐碘含量。

在所抽取的每个乡(镇)各随机抽检20名孕妇的尿样,计算尿碘中位数。

同时采集孕妇家中食盐样品,定量检测盐碘含量。

(4)健康教育状况。

评价内容和方法同县级自评。

二、评价判定标准
(一)消除标准。

1.管理指标。

组织领导、碘盐管理、监测与防治、健康教育4方面评价得分合计达到85分及以上。

2.技术指标。

(1)8-10周岁儿童尿碘中位数大于或等于100µg/L,且尿碘水平低于50µg/L的比例不超过20%;孕妇尿碘中位数大于或等于150µg/L。

(2)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小于5%。

(3)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大于90%。

(二)评价结果判定。

被评价县各项管理、技术指标均达到消除标准要求,可判定为实现消除目标。

如其中1项指标不符合要求,则判定为未实现消除目标。

注:如被评价地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不具备尿碘含量检测能
力,可由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协助完成尿碘含量检测工作。

附表: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评价表
附表
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评价表
教育(26
分)
缺乏病防治
知识
5分。

()
孕妇健康教育问卷平均分,满分为5分,平
均分少1分扣1分。

()
记录;按健教
问卷评分标准
评分
中小学校开
展健康教育
每所学校有教学计划且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得1分。

5所学校满分为5分。

()
查阅相关资料5有固定的宣
传内容
每个乡有2处及以上固定宣传内容(不包括
宣传画)得1分,5个乡满分为5分。

()
现场查看5个

5
组织开展
5.15宣传
日活动
近3年,每年由多部门共同组织开展宣传活
动得6分,每年2分;仅由卫生计生、盐业
部门组织开展宣传活动得3分,每年1
分。

()
查阅总结、照
片等资料
6
合计100
填表单位(签章):填表人:填表时间:年月日
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