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1
城南旧事第一章读后感200字10篇

城南旧事第一章读后感200字10篇《城南旧事》由五个小故事组成,笔者试图从《惠安馆传奇》,《我们看海去》,《驴打滚儿》三个故事入手,以历史叙事为切入点带读者进入“城南旧事”的历史纵深处。
下面是本店铺收集整理的城南旧事第一章读后感200字,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城南旧事第一章读后感200字1《城南旧事》这本书的作者是林海音,它是以年少的心态来叙述自己在北京城南的幸福童年生活。
里面的人物也十分丰富,有惠安馆的疯子——秀贞,有爸爸、妈妈、宋妈、有小英子的好朋友——妞儿、有藏在草堆里的小偷、有不理小孩子的德先叔、还有斜着嘴笑的兰姨娘……这部作品由五个篇章组成: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及爸爸的花儿落了,全文由一个人——英子贯穿始终,以她孩子般纯洁的眼睛来看在北京生活的点滴,记录着英子七岁到十三岁的成长经历,旁观着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凭着她微妙的记忆,将年幼时围绕她发生的生活旧事记录下来。
英子的世界是单纯的,充满疑问的,她从不在自己的世界里上锁,总是任由人们进进出出。
所以她和被人们认为是疯子的秀贞结下了友情,三天两头的往惠安馆里钻;她和“小偷”写下,甚而认真地听着“小偷”讲自己的故事;她爱着自己的奶妈,望着她离去,伤心难过。
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我们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虽然很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
虽然《城南旧事》看后叫人心酸落泪,可是它的每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都洋溢着温馨的亲情和友爱。
虽然每个故事的结尾,里面的主角都是离作者而去,可是作者透过正面的描写和反面的烘托,把每个人物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性格表露无遗,即使闭上眼睛,他们的影子还盈盈浮现眼前:井边的小伙伴,椿树胡同的疯女人,藏在草堆里的小偷儿,斜着嘴笑的兰姨娘,不理小孩子的德先叔,骑着小驴回老家的宋妈,加上聪明伶俐的英子,构成了作者十分精彩的童年。
这不仅是一本散发着芬芳的书,更是一本开卷有益的书,它能使人从中领到很多人生道理。
城南旧事第一章读后感200字2人真的很奇怪,小的时候总希望长大成人,可长大了,又回忆起童年的美好,童年也许并不美好,可是比起大人们的世界,童年却多了一份天真、快乐……最近我正在看一本叫《城南旧事》的书。
城南旧事第1章读后感

城南旧事第1章读后感《〈城南旧事〉第一章读后感》读《城南旧事》的第一章时,就像是跟着作者走进了一段久远的回忆。
这一章里主要是关于惠安馆的故事,让我感触颇深。
读到这里我感觉小英子的世界是那么纯真又充满好奇。
她住在老北京的胡同里,周围是形形色色的人和各种各样的事儿。
她对惠安馆里那个被大家称为“疯子”的秀贞产生了兴趣。
这在我们看来是有些危险的事情,毕竟大人都说秀贞是疯子,可小英子不怕,她觉得秀贞只是一个长相好看却有些特别的大姐姐。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也总会对那些与众不同的人和事充满好奇,越是大人不让靠近的,就越想弄清楚怎么回事。
比如说小时候村子里有一个独居的老人,大家都说他脾气古怪,可我就老是想去他家院子里看看。
特别触动我的是小英子和秀贞的互动。
秀贞对小英子说起自己的故事,她的爱人一去不返,孩子也不知道去向,她就一直这样浑浑噩噩地思念着。
小英子虽然不能完全理解,但是她会静静地听着,这种纯真无邪的陪伴让人觉得很温暖。
这就像是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那些需要倾诉的人一样,其实有时候不需要太多的言语去开导,只是安静地听就好。
还有小英子的父母,他们对于小英子接近秀贞这件事有担心,但是并没有完全阻止她。
我觉得作者想表达的是那个时候家庭虽然传统,但是对于孩子探索世界还是有着一定的宽容。
不过我也有不确定的地方,比如说小英子这么小,就这么大胆地去接触秀贞,我在想会不会有些太过天真,如果是在现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可能就是非常危险的情况。
但后来我明白了,当时老北京的胡同有着一种浓郁的人情味儿,大家虽然贫穷,但是心地大多是善良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不像现在这样复杂。
对了还想说,这一章里对于老北京的描写也特别生动。
什么胡同口的槐树,还有惠安馆的样子,都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就好像我自己也走在那个胡同里,闻得到槐树花的香味,听得到小英子的小脚步哒哒哒地走在石板路上。
这让我感受到故事的背景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地点,更是故事中人物的一个温暖而坚固的外壳。
《城南旧事》_1

《城南旧事》暑期来临之际,我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城南旧事》这本书。
内心充满着急切和渴望。
相信这本书的作者,大家一定都听说过了—海音,小英子。
这本自传体小说,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的故事,在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英子一家的故事,充满着童真乐趣,勾起对儿时童年的美好回忆。
以纯美清新的文字风格讲述了一段令人难忘的悲欢故事,温暖着我们的童年。
静静的靠在椅子上,喝着泡好的一杯茶,品尝起这本《城南旧事》。
那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仔细阅读着每一个句子,感受作者的内心感受,仿佛身临其境,置身于这本书的海洋之中。
作者小英子难过的时候,自己也会感到难过,当她为一件小事开心时,自己也会感到无比的快乐。
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五章节爸爸的花儿落了,由于小英子的爸爸病倒了不能参加她的毕业典礼,他感到很失望。
院子里有大盆的是石榴和夹竹桃。
爸爸非常喜欢花,他会把这些花照料的很好,给它浇水、施肥,当小英子拿着毕业文凭——红丝带系着的白纸筒。
赶回家时,弟弟妹妹在院子里玩。
爸爸的夹竹桃垂下了枝条,散落不成样子。
石榴树下几粒没长大的小石榴。
厨子老高告诉她赶紧去医院,你爸爸已经去世了。
走过院子时,看到垂落的夹竹桃,心里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
说明小英子已经长大了,在办的庇护下茁壮成长,大盆底下的小石榴也探出了脑袋,爸爸栽的夹竹桃也垂落下来。
小英子要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不再是小孩子一个了。
是一个小大人了。
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放弃,是一个坚强的小姑娘家了。
“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门前“它是节选自冬阳·童年·骆驼队里的一段话。
爸爸在和别人讲价钱,人在卸煤,骆驼在吃草。
小英子站在骆驼面前,看骆驼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上牙和下牙交错的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
小英子惊呆了,也跟着学起来,自己的牙齿也跟着动起来。
小英子的天真可爱着实让人发笑,笑她的天真可爱拥有一颗童心。
在别人看起来很愚蠢的一件事,回望自己的童年时光,也干了不少的蠢事,至今想起来也是十分可笑的。
城南旧事第一章惠安馆好词摘抄

城南旧事第一章惠安馆好词摘抄
1.捉弄:逗弄,玩弄。
2.嘀咕:低声地议论,心里猜疑或犹疑。
3.营生:谋生,谋求生计。
4.癔症:一种精神病,症状为感觉、运动、意识、行为等方面的紊乱。
5.廊子:有顶棚的走道或房间。
6.乖觉:机警,聪明。
7.旮旯:角落。
8.熹微:微弱的光线。
9.琉璃瓦:用琉璃材料制成的瓦片,多为黄色或绿色,用来覆盖屋顶或装
饰建筑物的顶部。
10.念叨:惦念,不断地谈起。
11.鸡毛掸子:用鸡毛扎成的清洁工具,用来清理灰尘或蜘蛛网等杂物。
12.混沌:形容模糊、混乱的状态。
13.皎洁:明亮,洁白。
14.喧嚣:吵闹,喧哗。
15.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劳,没有一点力气。
16.喜出望外:形容非常高兴,超出预料。
17.魂飞魄散:形容非常惊恐,失魂落魄。
18.横眉怒视:形容愤怒地看着某人或某事,非常生气。
19.局促不安:形容拘谨不安,紧张又害怕。
20.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
城南旧事的情节概括

城南旧事的情节概括
《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通过主人公英子童稚的双眼,对童年往事进行回忆,讲述了一段关于英子童年时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城南的思念。
小说以一个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生活为背景,展现了她童年的各种经历。
英子的第一个朋友是秀贞,一个被大家称为“疯子”的女人,因为她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来大学生回了老家,再也没回来,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也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
英子对她非常同情,并帮助秀贞寻找离散多年的女儿。
在英子的帮助下,秀贞终于找到了女儿,但母女二人在赶火车时却不幸遭遇车祸,一同丧命于火车下。
此外,英子还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
这个年轻人为了供弟弟上学,不得不偷东西。
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后来,这个年轻人在一次偷窃中被警察发现,被带走了,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
在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告知宋妈他们的儿子已经死去,女儿也被丈夫卖掉。
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
《城南旧事》通过描绘英子的童年生活,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命运变迁,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故乡的思念。
城南旧事第一章阅读心得体会

城南旧事第一章阅读心得体会城南旧事第一章阅读心得体会1《城南旧事》是著名作家林海音的一部自传体小说.是以小英子七岁到十三岁的故事为背景的一部长篇小说.主人公小英子以孩子的幼稚的眼睛看大人的世界、大人的悲欢离合,却更令人深思.在《城南旧事》第一章——惠安馆里,我无疑从中体会到了一个孩子眼中大人们的喜怒哀乐,从中感受到了真正的真善美.第一章《惠安馆》主要讲述了惠安馆中的“疯”女人——秀贞和好朋友妞儿的故事.秀贞喜欢的人因为某些原因,被人抓走了.而她的孩子也被丢弃在齐化门,生死不明.小英子对她充满同情,和她成了很好的朋友.小英子发现好朋友颈项后有一块胎记,和秀贞说的一样,便急急忙忙找到了秀贞,母女俩相认以后,准备去找爸爸,母女俩却纷纷惨死在车轮下.小英子仅仅是个懵懂好奇的旁观者,观看着大人身边的悲欢离合,直到父亲病故,她的童年也结束了.她在父亲病故后便承担了她不应该承担的东西,她的童年如此仓促,更衬托出了无忧无虑的童年短暂可贵.它透过小英子幼稚的双眼,向我们展示了大人们的喜怒哀乐,有一种说不出的天真,却道尽了人世间复杂的情感.她并不刻意表达什么,仅仅是一个小女孩眼中的老北京.字里行间都蕴藏着人间的真善美,和童年的可贵.正是因为北京城南的事,小英子才有了超越了悲观的童年.如此美好的童年,却在渐渐逝去的岁月里消失了,消失的无影无踪,了无声息.那段丢失的岁月就是童年.珍惜昨天,今天和明天.城南旧事第一章阅读心得体会2今天,我读了《城南旧事》第一章——惠安馆。
这一篇主要讲了:作者林海音认识了“疯子”——秀贞和妞儿,秀贞告诉了林海音她的女儿失踪,并说妞儿的脖子底下有一块青记,林海音最终帮她找到了自己的女儿。
林海音还把自己妈妈留给他的金镯子和手表给了秀贞作为盘缠。
让她去找自己的丈夫,然后一家人团聚。
这种牺牲自我,乐于助人的精神使我深受感动。
读完之后,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由此也是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比如:有些时候,我们只要友好待人,真心付出,就可能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真正的友谊是纯真无私,需要用心去呵护的,只有彼此信任,友谊之树才会长青;在面对利益诱惑时,不妨用智慧去明辨是非,用理____欲望,不要故伎重演,造成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悲剧;有时,一件看似简单的事情,要做到又何其容易呢?一诺千金,是对我们品格的一种考验与磨练;人生最痛苦的莫过于生死离别,随着时间的流逝,痛苦会慢慢变淡,而那逝去的一切将变得更加美好。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第一章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第一章的第一章,就像一扇陈旧却充满故事的大门,缓缓向我敞开,将我引入了一个遥远而又亲切的世界。
这一章的主角是小英子,一个充满好奇和童真的小女孩。
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把小英子眼中的世界描绘得栩栩如生,让我仿佛也跟着她一起,走进了那个充满烟火气的北京城。
故事开篇,小英子跟着父母从台湾搬到了北京城南的一个胡同里。
她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新鲜好奇,特别是胡同口的惠安馆。
惠安馆在别人眼里是个有些阴森可怕的地方,大人们总是告诫孩子们不要靠近。
可小英子才不管这些,她的好奇心就像春天里刚冒头的小草,怎么压也压不住。
有一天,小英子在胡同里玩耍,无意间认识了一个叫妞儿的小女孩。
妞儿瘦瘦小小的,脸上总是带着伤。
小英子和妞儿很快就成了好朋友,妞儿会跟小英子倾诉自己的心事。
她说她的父母对她不好,总是打她骂她。
小英子听了,心里特别心疼妞儿。
小英子还碰到了一个疯女人,大家都叫她秀贞。
秀贞总是穿着一身脏兮兮的衣服,站在惠安馆门口,嘴里念叨着一些别人听不懂的话。
一开始,小英子也被秀贞吓到了,可后来她发现秀贞其实并不像大家说的那么可怕。
秀贞会拉着小英子的手,给她讲自己的故事。
原来秀贞曾经有过一个相好,还有了孩子,可孩子一生下来就被抱走了,秀贞受不了这个打击,就疯了。
小英子听着秀贞的故事,心里充满了同情。
她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觉得秀贞很可怜,想要帮助她。
小英子经常偷偷地去找秀贞玩,听她讲过去的事情。
秀贞会给小英子看她给孩子做的衣服,那些衣服都做得特别漂亮,针脚细密,一看就是花了很多心思。
有一次,小英子发现妞儿的脖子后面有一块青色的胎记,这让她突然想起秀贞曾经说过她的孩子也有这样一块胎记。
小英子心里隐隐觉得,妞儿可能就是秀贞的孩子。
于是,她开始在秀贞和妞儿之间牵线搭桥。
记得那天,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形成一片片光斑。
小英子拉着妞儿的手,小心翼翼地走进惠安馆。
秀贞看到妞儿的那一刻,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她冲过去抱住妞儿,嘴里不停地喊着:“小桂子,我的小桂子。
城南旧事的第一章的主要内容

城南旧事的第一章的主要内容
嘿,咱就来说说《城南旧事》的第一章呀!英子小时候可不就像咱小时候一样嘛,对啥都好奇着呢!她住的胡同里呀,那故事可多了去了。
就说那惠安馆吧,多神秘呀!里面据说还有个疯子,疯子哎,吓人不?可英子不怕,她还老去惠安馆玩儿呢!有一次,她在惠安馆门口碰到了一个妞儿,那妞儿和英子很快就玩到一块儿了。
“妞儿,你咋总哭呀?”英子问。
“我爹打我呗。
”妞儿抽抽搭搭地说。
英子就纳了闷了,咋老挨打呢。
这妞儿身上还有好多淤青呢,看得英子直心疼。
后来呀,英子发现这妞儿和惠安馆的疯子好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哎呀,这可真是怪了!难不成疯子就是妞儿她妈?
我觉得呀,第一章就这么有意思,那后面肯定更精彩,让人忍不住想接着读下去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南旧事》测试题(一)
一、填空题
1. 《城南旧事》的作者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这是一部自传体小说
2.秀贞和妞儿是母女关系,她们外貌上的共同点是眼睛下都有泪坑,她们的死因是被火车撞死
3.《我们看海去》中的男青年是因为需要钱供弟弟上学才做了小偷,他最后的下场是被经常抓走
4.作者小时候玩过的玩具有小脚儿娘、丝线缠粽子、珠子等。
5.番薯人是对在北京的台湾人的代称。
6.琉璃厂的特点是古色古香、充满文化气息是文人雅士爱去的地方;厂甸一年只能逛两次,是家庭妇女和儿童爱去的地方。
二、问答题
1.在《惠安馆》中,英子家为什么后来搬走了,搬到了哪里?
答:秀贞和妞儿死后英子大病了一场为了让英子忘掉过去,重新开始新生活,他的爸爸妈妈决定搬走。
他们搬到了新帘子胡同。
2.在《兰姨娘》这篇文章中,英子一开始为什么讨厌德先叔,后来又撮合他和兰姨娘?答:英子开始讨厌德先叔是他一来就和爸爸喝酒、聊天,影响他们的生活。
她撮合德先叔和兰姨娘,是为了挽救父亲和母亲的婚姻。
3.在《驴打滚儿》中,宋妈的两个孩子叫什么名字?他们各自有什么样的命运?为什么宋妈最后离开了英子家?
答:小栓子和丫头子。
小栓子被淹死了;丫头子被卖了,下落不明。
宋妈离开是想回去再生孩子。
《城南旧事》测试题(二)
一、填空题
1《城南旧事》是作者林海音写的,原名林含英。
2.秀贞的孩子是小桂子。
3.兰姨娘最后跟德先叔走了。
4.英子参加毕业典礼是佩戴了爸爸种的夹竹桃。
5.英子读的小学有六年,在毕业典礼上,是由英子代表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
6.《初恋》一文中,校长喜欢的人最后和小妹在一起了。
7.《堕胎记》一文中的“我”有三儿子,二个女儿。
二、根据下面的提示写出主要的主人公或是故事名称
《惠安馆》——(秀贞)宋妈——(《驴打滚儿》)《我们看海去》——(小偷)《兰姨娘》——(兰姨娘)英子爸爸——(《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三、判断题
1.秀贞住在灰娃馆。
(×)
2.英子指的“四眼狗”是德先叔。
(√)
3.宋妈的儿子小栓子,上小学一年级。
(×)
4.《爱情的散步》一文中,丈夫最终答应了刘的要求。
(×)
5.《一件旗袍》一文中,“我”将一百五十块全都输出去。
(√)
6.《金鲤鱼的百裥裙》一文中,金鲤鱼最终穿上了百裥裙。
(×)
四、选择题
1.秀贞口中的“小桂子”是(B )A小英子B妞儿C小栓子
2.主人公小英子最喜欢吃( A )A八珍梅B驴打滚儿C糖葫芦
3.德先叔是( C )A国民党B贼C大学生
《城南旧事》测试题(三)
一、填空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鸡毛掸(dan )子咻咻xiu )玉簪( zan )花b 骊(li )歌花圃(pu )
2.《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选自《城南旧事》,作者是林海音。
3.于是,我唱了五年的骊歌,现在轮到同学们唱给我们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欢聚,唯有别离多。
4.“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另一方面象
征爸爸离开人世。
5.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冬天的清晨站在校门前,戴着露出五个手指头的那种手套,举了一块;热乎乎的烤白薯在吃着。
夏天的早晨站在校门前,手里举着从花池里摘下的玉簪花,送给亲爱的韩老师,她教我唱歌跳舞。
6.《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的记叙顺序是插叙,文中两条叙事线索是爸爸爱我,我的毕业典礼。
7.《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中“硬着头皮”这一词语出现了四次:
①“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
②“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晚了,爸!”我硬着头皮说。
③那么爸爸不也可以硬着头皮从床上起来,到我们学校去吗?
④我虽然很害怕,但是也得硬着头皮去。
“硬着头皮”是口头语,根据文中的语境,换成四个四字格的书面语,依次可以是:顽强勇敢,大着胆子,振作精神,鼓足勇气。
8.解释以下词语。
①骊歌:毕业时告别的歌。
②徘徊:原意是指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
二、简答题
1.在《我们看海去》这一章节中,“小偷”被押走了,英子心里是怎么想的?
答:“小偷”的经历和命运,发生在善良的英子寻找友谊的际遇里,是在英子生活的时光中出现的一幕悲剧。
所以,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
2.“宋妈”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试着分析宋妈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宋妈为了生计,把自己一双可怜的儿女扔给了她本以为可以信赖的人。
她用四年的时光悉心照料着英子的弟弟妹妹们。
但是当她真的等到可以回去看她自己儿女的那一天,却发现,什么都没了,儿子早早夭折,女儿被狠心的丈夫卖了。
她所有的思念、寄托,乃至精神支柱顷刻间倒塌了。
宋妈有着骨子里的隐忍与坚强,有着对于英子一家的真挚的爱,也有着底层人民的质朴与善良。
她是那个时代下命运的悲剧者。
3.朗读《我们看海去》,分析其语言特色和写作技巧。
答:语言特色:浅白晓畅,充满童趣。
写作技巧:采用第一人称,使人觉得亲切可信。
注重
心理描写。
4.英子面对兰姨娘的离开,心里是怎么想的?试着说说其内心感受。
答:一方面她为兰姨娘的离去感到庆幸,这样就不用担心爸做对不起妈妈的事儿了;另一方面,英子是个很善良的孩子,她想起跟兰姨娘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想起兰姨娘带给她的快乐,面对离别她也觉得伤感;同时,她看见爸爸的不舍和伤心的神情感到对不起爸爸。
几种感情纠缠在一起。
5.“我听到这儿,鼻子抽搭了一下,幸好我的眼睛是闭着的,泪水不至于流出来”,句中“抽搭了一下”改为“一酸”,哪个更好?说说理由。
答:“抽搭”是外在动作,比“一酸”内在感受要生动形象得多,所以“抽搭”好。
6.阅读“我哭了,我们毕业了……”至文章末尾,回答问题。
①“爸爸也不拿我当孩子了”中的“也”照应了上文的哪些内容?
答:照应前文宋妈、兰姨娘及蹲在草里的人都曾说过“我”长大了。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英子的爸爸让英子单独寄钱的用意是什么?
答:磨炼英子的胆识,让英子早日成熟起来。
(意思相近即可)
③在拿到小学毕业文凭时,文章反复写了“快回家去,快回家去”,试分析“我”此时的心理活动。
答:“我”急于回家见到爸爸,告诉他这一天的情况及自己的收获。
④我进入家门之后见到了怎样的情景?这些情景预示着什么?
答:见到下垂、散落的夹竹桃和从枝头落下的未成熟的青石榴。
暗示着爸爸的生命之树已经凋谢。
⑤“爸爸的花儿落了”与“我已长大了”有什么内在联系?
答:二者之间有因果关系,即爸爸的花儿虽然落了,但所结的果实是硕大的;爸爸虽然去世了,但爸爸精心培育的“我”却已经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