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桂林山水歌》教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桂林山水歌

九年级语文上桂林山水歌

桂林山水歌一、导入课文,学习首节(一)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甲”是什么意思?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

(二)为什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呢?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下面我们就一同去桂林游览一下,让我们一起走近桂林的山和水,相信你会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

二、初步感知桂林山水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开始我们的桂林之游吧,请先来欣赏一组精彩的桂林山水图片。

□演示:配乐欣赏。

这部分内容有傍晚捕鱼、高田风光、黄布倒影、黄布滩、草坪风光等20幅图片组成,配有音乐,目的是让学生先对桂林山水有一个初步的感知。

欣赏图片的同时教师做以下文字说明:桂林的山美,水也美。

瞧!青山浮水,绿水映山。

这山,这水是那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桂林甲天下的美景。

这是螺蛳山,它多像是一只倒扣着的大海螺啊!看!象山的夜景多美丽啊!这是苹果山,像不像一只又大又圆的苹果。

烟雨朦胧的漓江,又是另一番景象。

这是雪狮岭,一只多么威武的大狮子啊,仔细看它的眉眼都依稀可辨呢!绿山绿水,让人觉得好像走进了仙境。

嗬!一只多么逼真的大骆驼!美丽的象山,它可是桂林的象征哟!三、加深对山水特点的理解(一)让我们从桂林的美景中回来,回到课文中,先来了解美丽的漓江。

1.介绍漓江:如诗如画的漓江是桂林山水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发源于桂林市东北兴安县的猫儿山,它如同一条秀丽的玉带般一路流经桂林、阳朔,一直到桂林东南部的平乐县,全长有170多千米。

如诗如画的漓江之所以这么美丽,是因为它有三个特点,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出吗?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静、清、绿。

2.学生齐读描写三个特点的句子。

3.理解水的三个特点:(1)静。

①请同学们来看插图:看,漓江的水是那么静,水面上几乎没有一丝波纹,简直就像是……你能不能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一下漓江水的静?□演示:桂林的水。

让同学们体会漓江水的静。

(漓江的水多静啊,像不像一面镜子?山的影子是那么清晰地投在水中。

)②朗读指导:漓江的水多静啊,你能把有关句子读一读吗?朗读指导。

九年级语文《桂林山水歌》教案

九年级语文《桂林山水歌》教案

九年级语文?桂林山水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文中的生字、词。

情感目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从而培养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情操 ,陶冶爱美情趣。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培养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情操。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三、教法、学法的设想:1.诵读法:体会诗歌优美、深情的语言 ,精彩的语句和段落可作背诵要求 ,从而感受祖国的壮丽山河。

2.研讨探究法:对文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可鼓励学生结合以往经验 ,研讨交流。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的山 ,桂林的水 ,桂林的迷蒙云雾 ,桂林的绿树红花优美如画 ,山水如歌 ,让我们共同欣赏、聆听2、整体感知:这既是一篇优美的山水诗 ,又是一曲深情的祖国颂。

作者紧扣桂林山水的特点 ,表达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

〔1〕初读诗歌 ,体会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说说自己的感受。

〔学生各抒已见 ,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评价。

〕提示:桂林山水如诗如画、美不胜收;山水相依 ,自然和谐;山环水绕 ,令人陶醉 ,富有浪漫主义的传奇色彩〔2〕梳理诗歌结构:〔学生小组讨论完成 ,教师给予指正评价。

〕明确:第一局部:从开头至歌中歌--山山应我响回声 ,是对桂林山水和城市特点的概括。

第二局部:从招手相问老人山至使我青春永不老 ,联系个人感受以抒发对桂林山水的挚情。

第三局部:从七星岩去赴神仙会至最后 ,概括了桂林山水从历史到现实的巨大变化 ,表达了对祖国美好河山的歌颂。

3.探究赏析:〔1〕欣赏桂林的山: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 ,有哪些显著的特点?学生自读课文 ,找出表达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 ,想想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些特点的。

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 ,各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 ,形态万千;特点之二秀 ,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 ,像新生的竹笋 ,写出秀的表现;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 ,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 ,并用好似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 ,突出了桂林山的险。

桂林山水教案 《桂林山水》优秀教案(优秀3篇)

桂林山水教案 《桂林山水》优秀教案(优秀3篇)

桂林山水教案《桂林山水》优秀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这里是小编给家人们找到的《桂林山水》优秀教案(优秀3篇)。

桂林山水教案篇一教学要求:⒈通过朗读、背诵课文,了解桂林美丽的山水,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啊的音变,读好比喻句及排比句。

⒈学习通过对看到的、感到的、想到的进行描写的方法,把句子写具体。

⒈学会本课10个生字,积累词语。

重点理解拔地而起、连绵不断、波澜壮阔、形态万千、危峰兀立等词。

⒈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朗读,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体会课文是如何把它们写具体的。

根据句子结构及句式的特点把握语调及语速。

掌握啊的读音。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课时一、导入新课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出示),因此,我们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⒈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一)⒈下面,我们要随着作者的视线,一起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在山和水下作重点记号··)二、自学课文,理清文章思路⒈出示表格:前字韵母啊的发音举例a、o、e、i、ü ya 真绿啊、真奇啊u、ao、ou wa 真秀啊n na 真险啊ng nga 真静啊、真清啊⒈出示自学要求:⒈读通课文,读准字音;⒈你觉得课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思考怎样给课文分段;⒈桂林的山水有哪些特点?请用小圈圈出。

⒈检查自学⒈指名四人朗读⒈你觉得课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给文章分成四段。

板书:总起分述总结⒈桂林的山水有哪些特点?板书:水:静清绿山:奇秀险请你用文中引用的一句古诗来总结文章。

板书: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完成板书提纲:总起:甲天下静水清桂林山水分述:绿奇山秀险总结: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三、导学第二节⒈分小组自学课文第二节,从以下几个方面把课文读懂:词义,结构(分层),修辞手法,语言文字,朗读语气等等,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谈谈学习的体会,也可以提出不懂的地方,在大组交流时提出。

桂林山水歌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桂林山水歌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桂林山水歌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桂林山水歌》是当代诗人贺敬之于1959年7月创作的一首现代诗,该诗首先以虚拟实,含蓄而深刻地写出桂林山水诱人的美,抒发了热爱桂林山水的真挚感情。

以下是整理的桂林山水歌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桂林山水歌》教案一、教自读课文的要求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初审稿)的要求,自读课文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阅读,培养自学能力。

课文的自读提示,作学生的自读指导,所提及的问题不要求学生回答。

课文后面的练习,要求学生在自读过程中独立完成。

有些生字词,由学生借助工具书自查解决。

本课教学时间为一课时。

二、《桂林山水歌》的教学重点这首诗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在自读中理解作者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含蓄地概括了桂林从历史到现代的巨大变化,对沐浴在社会主义阳光下祖国新貌的赞扬。

这首诗是以“信天游”民歌形式写的,句式匀称,音调锵铿,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可以使学生有较深的感受。

要求学生体会想象的作用和诗句中词语的深刻含义。

三、《桂林山水歌》的分析要点这首诗的内容可分成四个层次。

第一层,开头4节,传神而又含蓄地道出了桂林山水的美。

在写法上,诗人避开了前人对桂林山水以实写实的手法,采取了独特的以虚喻实的方法,在前人没有涉及的领域内发掘出新的美。

让我们看到的不是桂林山的具体形象,也不是漓江水的具体样子,因为桂林山漓江水给人们的印象是难以具体描绘的。

如“神姿仙态,如情似梦”都不是如实描写真山真水,只是让学生进行想象,神和仙都是我们没有见过的,但云雾中绰绰出现了仙女的形象,由此而引起想象,神仙有多么美的姿态,桂林山水就有多么美的姿态;情爱和梦境有多么深沉多么美好,桂林山水就有多么深沉多么美好。

第二层,5—10节,由写景转入抒情,联系个人的感受抒发热爱桂林山水的真挚感情。

浪涛、风沙、马鞍、沙盘,是具体景物的描写,再现了诗人和千千万万的革命战士迎着黄河的浪涛、塞外的风沙,走向马鞍上梦见、沙盘上画过的锦绣河山之中,并为之而浴血奋战的悲壮情景。

《桂林山水歌》语文教案

《桂林山水歌》语文教案

《桂林山水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桂林山水歌》。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诗歌的意境。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增长地理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美丽。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体验诗歌的韵律美。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诗歌中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诗歌意境的体会。

四、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桂林山水的图片。

2. 教学课件:诗歌的文本和注释。

3. 参考资料:关于桂林山水的介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桂林山水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引入诗歌《桂林山水歌》,让学生猜测诗歌的内容。

2. 诗歌学习:(1)让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解释诗歌中的生僻词语,帮助学生理解。

(3)讨论诗歌中描绘的桂林山水美景,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3. 诗歌背诵:(1)引导学生背诵诗歌,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语解释诗歌的意境。

(2)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保护自然景观,提高环保意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朗读、讨论和提问。

2. 诗歌理解: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3. 诗歌背诵: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地背诵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4. 课堂作业:布置相关的写作或绘画作业,让学生表达对桂林山水的感受。

七、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观点。

2.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体验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3. 利用多媒体展示桂林山水的美丽,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受。

4.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5《桂林山水歌》教案鲁教版五四制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5《桂林山水歌》教案鲁教版五四制

桂林山水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三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过程与方法:学习通过比较,概括事物特点的方法,并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是:引导学生感受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独特的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析题引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叫《桂林山水》,(板书:桂林山水)一看到这个“林”字,你就会想到什么多?(树多)。

那么,顾名思义,“桂林”是什么树多呢? (桂树多)桂林位于我国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那里山青水秀洞奇石美,今天我们就去了解桂林的山水。

二、初读课文,理清结构1、检查预习:词语掌握得怎么样?2.理解词语:“波澜壮阔”你能读出它的气势吗?同法理解“峰峦雄伟”3、出示: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教师指导读好“啊”字的变音。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理清楚了课文的结构。

(边引领学生小结边板书)三、细读课文,品味文字,积累语言1、整体把握特点:文章的重点部分就是第二大段——分述这部分,、概括: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分别有哪些特点?过渡: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大概是有意而为之,分别用三个字来概括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用得那么精当,让我们读起来清晰、明了,甚至可以说过目不忘。

2、品读漓江的水我们先来读读第二自然段,作者是怎样具体漓江的水的静、清、绿的? (指名一人读) (1)、找依据理解“静”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2)、找依据理解“清”作者在谈到漓江水清的时候,说“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说话训练:假设是你站在这漓江的游船上,你还可以看见什么呢?你能不能也用作者这样的表达句式来说?(出示: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现在把我们看到的这些事物用一个排比句表达出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3)、读表现漓江“绿”的句子。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鲁教初中语文九上《桂林山水歌》 (三)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鲁教初中语文九上《桂林山水歌》 (三)

桂林山水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三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过程与方法:学习通过比较,概括事物特点的方法,并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是:引导学生感受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独特的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析题引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叫《桂林山水》,(板书:桂林山水)一看到这个“林”字,你就会想到什么多?(树多)。

那么,顾名思义,“桂林”是什么树多呢? (桂树多)桂林位于我国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那里山青水秀洞奇石美,今天我们就去了解桂林的山水。

二、初读课文,理清结构1、检查预习:词语掌握得怎么样?2.理解词语:“波澜壮阔”你能读出它的气势吗?同法理解“峰峦雄伟”3、出示: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教师指导读好“啊”字的变音。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理清楚了课文的结构。

(边引领学生小结边板书)三、细读课文,品味文字,积累语言1、整体把握特点:文章的重点部分就是第二大段——分述这部分,、概括: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分别有哪些特点?过渡: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大概是有意而为之,分别用三个字来概括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用得那么精当,让我们读起来清晰、明了,甚至可以说过目不忘。

2、品读漓江的水我们先来读读第二自然段,作者是怎样具体漓江的水的静、清、绿的? (指名一人读) (1)、找依据理解“静”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2)、找依据理解“清”作者在谈到漓江水清的时候,说“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说话训练:假设是你站在这漓江的游船上,你还可以看见什么呢?你能不能也用作者这样的表达句式来说?(出示: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现在把我们看到的这些事物用一个排比句表达出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3)、读表现漓江“绿”的句子。

《桂林山水》的优秀教案4篇

《桂林山水》的优秀教案4篇

《桂林山水》的优秀教案4篇《桂林山水》的优秀教案篇1教学要求:⒈通过朗读、背诵课文,了解桂林美丽的山水,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啊”的音变,读好比喻句及排比句。

⒊学习通过对看到的、感到的、想到的进行描写的方法,把句子写具体。

⒋学会本课10个生字,积累词语。

重点理解“拔地而起”、“连绵不断”、“波澜壮阔”、“形态万千”、“危峰兀立”等词。

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朗读,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体会课文是如何把它们写具体的。

根据句子结构及句式的特点把握语调及语速。

掌握“啊”的读音。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出示),因此,我们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⒉“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⒊下面,我们要随着作者的视线,一起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在“山”和“水”下作重点记号··)二、自学课文,理清__思路⒈出示表格:前字韵母“啊”的发音举例a、o、e、i、ü ya 真绿啊、真奇啊u、ao、ou wa 真秀啊n na 真险啊ng nga 真静啊、真清啊⒉出示自学要求:⑴读通课文,读准字音;⑵你觉得课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思考怎样给课文分段;⑶桂林的山水有哪些特点?请用小圈圈出。

⒊检查自学⑴指名四人朗读⑵你觉得课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给__分成四段。

板书:总起分述总结⑶桂林的山水有哪些特点?板书:水:静清绿山:奇秀险请你用文中引用的一句古诗来总结__。

板书: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完成板书提纲:总起:甲天下静水清桂林山水分述:绿奇山秀险总结: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三、导学第二节⒈分小组自学课文第二节,从以下几个方面把课文读懂:词义,结构(分层),修辞手法,语言文字,朗读语气等等,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谈谈学习的体会,也可以提出不懂的地方,在大组交流时提出。

目的:读出感情,理解语言文字,作者是怎样把漓江水的特点写具体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桂林山水歌》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文中的生字、词。

情感目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培养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情操,陶冶爱美情趣。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培养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情操。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三、教法、学法的设想:
1.诵读法:体会诗歌优美、深情的语言,精彩的语句和段落可作背诵要求,从而感受祖国的壮丽山河。

2.研讨探究法:对文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可鼓励学生结合以往经验,研讨交流。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的山,桂林的水,桂林的迷蒙云雾,桂林的绿树红花优美如画,山水如歌,让我们共同欣赏、聆听
2、整体感知:这既是一篇优美的山水诗,又是一曲深
情的祖国颂。

作者紧扣桂林山水的特点,叙述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

(1)初读诗歌,体会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说说自己的感受。

(学生各抒已见,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评价。

)提示:桂林山水如诗如画、美不胜收;山水相依,自然和谐;山环水绕,令人陶醉,富有浪漫主义的传奇色彩(2)梳理诗歌结构:(学生小组讨论完成,教师给予指正评价。


明确:第一部分:从开头至歌中歌--山山应我响回声,是对桂林山水和城市特点的概括。

第二部分:从招手相问老人山至使我青春永不老,联系个人感受以抒发对桂林山水的挚情。

第三部分:从七星岩去赴神仙会至最后,概括了桂林山水从历史到现实的巨大变化,表达了对祖国美好河山的歌颂。

3.探究赏析:
(1)观赏桂林的山: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些特点的。

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
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

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观赏漓江的水:
(2)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特点之一静,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特点之二清,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特点之三绿,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

练习朗读,读出桂林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桂林水的喜爱之情。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教师进行相应的指导。

4.积累迁移:默读诗歌,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提示: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阅读下文。

后三段讲作者荡舟漓江看到的景色。

第二、三两段分别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
使读者对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

第四段则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使我们读了在头脑中形成连绵不断的活动画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确是天下第一。

(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布置作业:
(1)这首诗从桂林山水甲天下写起,结束于桂林山水--满天下。

两句诗虽然仅有一字之差,但意境却大不相同。

作者为什么用满字替换甲字呢?谈谈你的理解?
(2)积累诗歌中的优美句子,并加以背诵。

六、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歌
贺敬之
山:奇、秀、险
甲天下
水:静、清、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