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学学业考试科学探究试题的命题.doc

合集下载

初二生物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试题

初二生物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试题

初二生物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试题1.下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五种生物。

请结合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从分类角度上看,属于种子植物的有,属于脊椎动物的有。

(2)从生殖和发育类型上看,与E比较,C和D的共同特点是发育。

(3)从形态结构上看,A与B相比,A植株矮小,需要生活在阴湿的地方,其主要原因是茎、叶内没有,根为假根。

(4)从进化角度上看,通过A与B、D与E的比较,可说明生物进化是、的过程。

【答案】(1) DE(2)变态(3)导管(或输导组织)叶脉(或输导组织)假(4)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解析】(1)如图,从分类角度看,A是苔藓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B向日葵,是被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属于种子植物;C蜜蜂的体内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DE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2)从生殖和发育类型看,C节肢动物和D两栖动物在发育的过程中,其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以及生活习性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属于变态发育。

E哺乳类的发育过程中,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以及生活习性上有很大的相似性,不属于变态发育。

(3)A 是苔藓植物,无根,只有假根,但有了茎、叶的分化,且茎叶内无输导组织,即茎内无导管,叶内无叶脉,不能为植株输送营养物质,因此,一般植株比较矮小,且受精离不开水,适于生活在阴湿处;而B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其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都长的比较高大。

(4)从进化的角度看,通过A与B、D与E的比较,可以看出,A生活在阴湿处,较低等,B生活在陆地上,较高等。

D水陆两栖,低等。

E生活在陆地上,高等。

可见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考点】生物的分类。

2.青蛙用肺呼吸,但由于肺的结构简单,肺泡的数目少,不能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要,还需要湿润的皮肤来辅助呼吸。

请你利用下列材料和用具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青蛙的皮肤具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材料用具:5只生活状态良好的活青蛙、装有适量水的水缸、凡士林、秒表、笔、纸等。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的命题设问技术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的命题设问技术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的命题设问技术作者:蔡呈腾来源:《中学生物学》2018年第09期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作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四大题型之一,在重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的同时,注重考查学生提出科学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制订探究方案,获取事实与证据,解释、检验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科学探究能力,考查观察、比较、分类、应用数学、测量、预测、推论、形成操作性定义、解释数据、控制变量、实验等科学探究的过程技能。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正是考查科学探究能力和探究过程技能最好的测量工具之一。

一道试题都要包含测量目标、刺激情境及设问(应答)3个维度,此即试题的三要素。

命题的设问科学与否,是能否精准达成测量目标的最重要的外在载体,设问就是为达成测量目标服务的。

为了达成考查诸多实验探究能力与探究过程技能的测量目标,命题者应立足于生物实验的刺激情境特征,挖掘出符合考查学生探究能力和过探究程技能的设问。

下面以植物蒸腾作用的探究实验为试题的刺激情境,以科学探究能力和探究过程技能为测量目标,略谈命题设问的技术。

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教材中关于蒸腾作用的教学配置了如下的“活动”:1.选取一盆正处于生长旺盛期的阔叶植物(如天竺葵等)2.用一透明塑料袋把几片邻近的叶片包扎起来。

3.对该植物浇水后,置于阳光下照射。

4.观察塑料袋内有没有水珠产生。

如果没有水珠产生,请把植物搬到室内使用快速冷却,再观察塑料袋上有没有水珠:______。

这说明______。

基于教材中的“活动”,选择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作为刺激情境,命制一道实验探究题。

试题情境如下:为研究植物的蒸腾作用,小明做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①取长势、叶片大小、数量相同的3条同种植物的枝条,分别编号A、B、C。

②将B枝条每片叶子的下表皮涂上凡士林,将c枝条每片叶子的上、下表皮都涂上凡士林(凡士林能封闭气孔,阻止植物与外界之间的HO、O2、CO2等气体的交换),A枝条不作处理。

初二生物生物实验探究综合题(Word版 含解析)

初二生物生物实验探究综合题(Word版 含解析)

初二生物生物实验探究综合题(Word版含解析)一、实验探究综合题1.某生物小组同学在一次实地考察中,观察到了以下几种动物。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帮助他们解决问题:(1)A用_______呼吸,E特有的______可以辅助呼吸。

(2)A、B与C、D、E、F的主要区别是身体背部没有_____。

(3)F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是_________;它与植食性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①_______②_______。

(4)E的身体结构和生理适于飞行生活,其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体壁气囊脊柱胎生、哺乳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消化道上有发达的盲肠如骨骼轻而坚固,有龙骨突体温高而恒定【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的解析:体壁气囊脊柱胎生、哺乳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消化道上有发达的盲肠如骨骼轻而坚固,有龙骨突体温高而恒定【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的分类,识图可知,A是蚯蚓,属于环节动物;B是螃蟹,属于节肢动物;C是青蛙,属于两栖动物;D是蜥蜴,属于爬行动物;E是家鸽,属于鸟类;F 是家兔,属于哺乳动物。

可以从动物不同的特征方面来解答。

【详解】(1) A是蚯蚓,属于环节动物,无专门的呼吸系统,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 E是家鸽,属于鸟类,体内有气囊,与肺相通,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

(2)A蚯蚓的体内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B是螃蟹,属于节肢动物,体内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C是青蛙,D是蜥蜴,E是家鸽,F是家兔,它们的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3)F是家兔,属于哺乳动物,其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家兔是草食性动物,与其食性相适应,家兔的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无犬齿,门齿长在上下颌的中央部分,形状像凿子,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长在上下颌的两侧,有宽阔的咀嚼面,适于磨碎食物;家兔的消化管很长,并且有特别发达的盲肠,消化食物的面积很大,适于消化植物纤维。

(4)E是家鸽,属于鸟类,多数鸟类会飞行,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

完整版初中生物探究实验题含答案

完整版初中生物探究实验题含答案

初中生物研究实验题精选1.(5 分)下面是某合作小组的同学研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的实验过程。

①取两个玻璃缸,分别标记 A、 B②在 A 缸中加入500ml 池塘水, B 缸中加入500ml 自来水③在 A、 B 两缸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蝌蚪资料④在 A、 B 两缸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蝌蚪各一只⑤在 A 缸中加入少量甲状腺激素制剂, B 缸不加入⑥保持 A、 B 两缸水温20℃—— 25℃⑦每天记录蝌蚪生长发育的情况。

请回答:(1)在这个实验过程中,有两个环节不够谨慎,请你指出来,并加以补充圆满。

(2)第⑤步中,设置 B 缸的目的是什么?。

(3)若是实验如能依照你所更正的方案进行(若是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不清楚)实验结果展望及结论:①。

②。

③。

2(7分)为研究某些生态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人设计了以下实验:①在四个大小形状同样的锥型瓶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其他向C、D瓶中加入等量的河泥;②向B、C、D中放入等量的水藻;③向四个瓶中放入大小形状和生长情况周边的小鱼各两条;④把A、C、B瓶置于阳光下,D瓶放在黑暗的环境中。

实验装置以以以下列图所示:(3)D装置中,小鱼存活的时间比A装置中的存活时间短,最可能的原因是(3)D装置中,小鱼存活的时间比A装置中的存活时间短,最可能的原因是;(4)比较C、D的实验结果可说明,水藻在有的条件下,才能释放氧气;(5)若将以上四个锥型瓶全部置于阳光下,存活时间最短的金鱼应是中的金鱼,原因是。

3( 5 分)甲、乙两同学对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分别进行了以下研究:(1)甲同学将盆栽的天竺葵进行24 小时暗办理(即放到黑暗处一昼夜);乙同学对盆栽的带银边的天竺葵不进行暗办理。

(2)甲、乙两同学将各自盆栽的天竺葵移到阳光下照射。

(3)几小时后,甲、乙两同学各自从自己盆栽的天竺葵上摘下叶片。

( 4)甲、乙两同学把各自摘下的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两个小烧杯里隔水加热10—— 15分钟(甲摘的叶片放入 A 烧杯,乙摘取的叶片放入 B 烧杯)( 5)二者都用清水漂洗叶片,今后再把各自摘取的叶片放到两个培养皿里(甲摘取的叶片放入A 养皿,乙摘取的叶片放入 B 培养皿),向叶片滴加碘液。

初二生物生物实验探究综合题(Word版 含解析)

初二生物生物实验探究综合题(Word版 含解析)

初二生物生物实验探究综合题(Word版含解析)一、实验探究综合题1.同学们根据下列一组鸟的形态结构图,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通过观察得出以下结论:(1)鸟的身体呈________型,能减少飞行时空气的___________。

(2)鸟的前肢变成__________,是鸟飞行的重要器官。

(3)鸟的__________肌发达,可以牵动两翼。

(4)鸟类的呼吸系统发达:有__________辅助肺呼吸,可提供充足的_________。

答案:(1)流线阻力(2)翼(3)胸(4)气囊氧气【分析】鸟类适于空中飞翔的形态结构特点:鸟类的体形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体表被覆羽解析:(1)流线阻力(2)翼(3)胸(4)气囊氧气【分析】鸟类适于空中飞翔的形态结构特点:鸟类的体形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翼是鸟的飞行器官;鸟的骨有的薄,有的愈合在一起,比较长的骨大都是中空的,内充气体,这样的骨骼既可以减轻身体的重量,又能加强坚固性;胸骨具有高耸的龙骨突,龙骨突的两侧有发达的肌肉——胸肌,牵动两翼可完成飞行动作;鸟的食量非常大,有喙没有牙齿;鸟类有气囊,与肺相通,呼吸为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

(1)由分析结合图可知:鸟的身体呈流线型,能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

(2)鸟的前肢变成翼,翼是鸟的飞行器官,使鸟能振翅高飞或平稳滑翔。

(3)鸟的胸骨有高耸的龙骨突,可附着发达的胸肌,为飞行提供强大的动力,能够牵动两翼可完成飞行动作。

所以,鸟的胸肌发达,可以牵动两翼。

(4)鸟类的气囊与肺相通,主要功能是储存空气,辅助呼吸,即吸入的空气两次通过肺,保证肺充分地进行气体交换,协助肺完成双重呼吸,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

同时,气囊还有减轻身体比重和散发热量、调节体温、减轻器官间的摩擦等的作用。

所以,鸟类的呼吸系统发达:有气囊辅助肺呼吸,可提供充足的氧气。

2.家鸽飞行速度快、耐力强,并且具有良好的导航能力,自古以来常被用于通信传书。

生物中考试题汇编—科学探究.docx

生物中考试题汇编—科学探究.docx

生物中考试题汇编一科学探究—•、选择题1.(义乌)9.下列实验器材(试剂)的选择正确的是A.使用其微镇观察蜗牛B.选用碘液来检验滓羚的存在C.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裁本D.在植物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将叶片直接放入涉本中进行脱色处理答案:B2.(衢州)6.下列实验操作或调查活动中,属于控制变量方法的是A.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B.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时,应该用大光圈将视野调亮C.调查流感的发病率与季节的关系时,男女的发病率要分开统计D.研究导体电阻与粗细的关系时,保持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温度不变答案:D3.(宁波)15.下表为科学家通过研究获得的一些信息(“J”表示能够存活,“一”表示不能4.A.该实验研究的是水体pH变化对部分生物的影响B.水体pH为3. 0-4. 5时,最适合这些生物生存C.上述生物中,牛蛙胚胎在水体pH变化时存活范围最大D.水体pH发生变化可能是由酸雨造成的答案:B答案:B6.(苏州)5.取甲、乙、丙、丁四组大小、发育程度相似,质量相同的新鲜菠菜叶,作如下处理:再将上述四组叶片置于通风处,则出现萎焉现象的先后顺序是A.甲一乙一丙一丁B.甲一•丙一乙一丁C. 丁一乙一丙一甲D. 丁一丙一乙一甲答案:A7.(济宁)2、为研究阳光对花生发芽的影响,李明同学设计了一组对照实验,在甲和乙两个花盆中种了花生,并对阳光、温度和水加以控制,下表中一、二两处应是A.20°C不充足B. 20°C充足C. 30°C不充足D. 30°C充足答案:B8.(南安)10.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置了“有光”和“无光”两种环境条件,探究“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

这种研究方法属于A.观察法B.分类法C.调查法D.实验法答案:D9.(怀化)2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A、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B、水量过多C、水温太高D、水中没有水草答案:A10.(潍坊)1.为探究温度与蟋蟀呜叫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某同学将蟋蟀放在以温度为变量的环境中饲喂,并在同一时间段内统计蟋蟀的呜叫次数,该研究过程主要采用了A.观察法B.实验法C.测量法D.调查法答案:B11.(泉港区)19、下列对动物行为研究的案例中,纯粹属于观察法的是()A训练蚯蚓走迷宫B探究蚂蚁通讯及喜食何种食物C探究环境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D珍妮长期观察研究黑猩猩行为答案:D12.(孝感)13.李明同学为了探究鲫鱼“浮头”的原因,取来两只相同的鱼缸甲、乙,并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试选出最合理的一种()A.取大小、活力相当的两条鲫鱼,分别放入盛有等量河水的鱼缸甲、乙中,甲中泵入空气,乙中不作处理,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八年级生物会考探究题类(复习题)

八年级生物会考探究题类(复习题)

生物实验分析与探究专题一、实验法研究的步骤:①、②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③、④、⑤实施实验并记录、⑥分析实验现象、⑦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A、将馒头置于塑料袋中,结扎袋口,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环境里。

B、将馒头置于塑料袋中,结扎袋口,将实验装置放在低温环境里。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2、提出问题:?3、作出假设:霉菌生活受温度的影响4、科学探究往往只探究可变因素,该实验的变量是。

5、一般情况下,该实验的实验组是,对照组是组6、该实验中,将馒头置于塑料袋中,结扎袋口的目的是:让馒头都有相同的潮湿环境。

7、该实验的结论是:。

8、如何设计湿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A、将馒头置于塑料袋中,结扎袋口,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环境里B、将烘干的馒头置于塑料袋中,结扎袋口,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环境里三、有一个小组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时,提出“鼠妇怕光,它们喜欢黑暗的环境”的假设。

这个小组创造了一半有光,一半黑暗的实验环境,鼠妇可以在这两种环境中自由无障碍的通过。

实验中共有10只鼠妇,每隔5分钟,记录鼠妇分布在亮处和暗处的数目,共记录了三次。

实验数据统计表明,在亮处分布的鼠妇共23次,在暗处分布的鼠妇共7次。

问:1、该实验的变量是:。

2、实验中用10只鼠妇,而不用1、2只的原因是:。

3、创造一半有光的环境是与一半黑暗的环境作。

4、以上的实验的结果与他们的假设不相符,可能原因是:①记录数据次数太少,导致记录的数据无普遍性,使实验结论与真实情况差距很大。

②在记录数据时,周围环境不安静影响了数据的记录。

四、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实验步骤:(1)实验前2-3天,把盆栽的天竺葵放于暗处;(2)在经过黑暗处理的实验材料上选2片生长健壮的叶片,用不透光纸从上下两面遮住叶片的一部分;(3)将上述实验材料置于阳光下,使部分遮光的叶片接受光照2-3小时;(4)摘下一片部分遮光的叶片,进行隔水加热;再滴加碘酒,观察叶色的变化。

八年级生物上册生物期末实验探究综合题(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生物上册生物期末实验探究综合题(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生物上册生物期末实验探究综合题(Word版含解析)一、实验探究综合题1.如图是部分动物的分类图解,请分析回答(1)从体型来看,绝大多数动物身体呈__对称,这种体形使其运动更加准确,迅速而有效,能更好的捕食和御敌.(2)从体表来看,与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A类动物的体表具有__,B类动物的体表具有__,D类动物的体表覆盖着__.(3)从呼吸方式来看,鱼生活在水中,用__呼吸;D类动物用__呼吸,鸟具有__辅助呼吸.(4)从生殖和发育来看,D类动物摆脱了对外界水环境的依赖,与此相适应的特点有:体内受精,陆上产卵,卵表面有__.与D类动物相比,E类动物最重要的繁殖特征是__.(5)从分类等级来看,脊椎动物的五个类群所处的分类等级都是__.(6)从进化过程来看,在我国发现的孔子鸟化石具有鸟类和D类动物的一些特征:被覆羽毛,具有和鸟翼一样的前肢,但前肢上长着3个爪;上下颚没有牙齿,有角质喙,据此可以推断,鸟类可能是由__类动物进化而来,E类动物由__类动物进化而来,并且E类动物的牙齿有__齿、犬齿和__齿的分化.(7)动物在自然界中具有重要作用,各种各样的动物在维持__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能促进生态系统的__循环;能帮助植物传粉等.答案:左右角质层外骨骼鳞片鳃肺气囊坚硬的外壳胎生哺乳纲爬行爬行门臼生态物质解析:左右角质层外骨骼鳞片鳃肺气囊坚硬的外壳胎生哺乳纲爬行爬行门臼生态物质【解析】【分析】从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去分析解答。

【详解】(1)从体型来看,绝大多数动物身体呈左右对称,这种体形使其运动更加准确,迅速而有效,能更好的捕食于御敌;(2)A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细长、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B节肢动物,体表具有外骨骼,外骨骼具有保护和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适应陆地生活;D爬行动物的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3)从呼吸方式来看,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D类属于爬行动物,用肺呼吸;鸟具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4)从生殖和发育来看,D爬行动物摆脱了对外界水环境的依赖,与此相适应的特点有:体内受精,陆上产卵,卵内养料较多并含有一定的水分,卵表面有坚硬的外壳.与D类动物相比,E哺乳动物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5)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从分类等级来看,脊椎动物的五个类群所处的分类等级都是纲;(6)从进化过程来看,在我国发现的孔子鸟化石具有鸟类和D类动物的一些特征:被覆羽毛,具有和鸟翼一样的前肢,但前肢上长着3个爪;上下颚没有牙齿,有角质喙,据此可以推断,鸟类可能是由爬行类动物进化而来,E类动物由爬行类动物进化而来,并且E 类动物的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7)动物在自然界中具有重要作用,各种各样的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帮助植物传粉等.【点睛】掌握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物学学业考试科学探究试题的命题
朱晓燕(c福建省南平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353000)
摘要本文介绍了编制符合初屮学生实际情况,且能够客观反映学生探究能力水平的初屮学业考试试题的要点。

关键词科学探究命题方法能力情境。

科学探究题因其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往往成为一份试卷的“压轴题”,命题者旨在通过试题情境的创设,结合相关知识内容,考查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各主要指标,通过学生对科学探究能力试题的答题情况,来判断考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高低,测量与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木文结合具体题例,谈谈科学探究试题命制的实践体会。

1科学探究题的命题方法
介绍科学探究题的命题稈序:①确定题目能力立意:愦得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根据观察结果,得出结论,进行分析。

②试题情境取材:选白北师大版教材第89页的“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的演示实验。

(3材料信息整理:首先对文字材料进行精简。

使文字的表述简洁明确,符合学生认知水准。

并将科普文章屮类似材料进行整合,以表格的形式, 使文字表述更为简洁明了。

④知识迁移: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探究昼夜温差对玉米苗生长的影响要如何设置实验;高浓度的化肥溶液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⑤嚴终成题。

例1以下是有关植物栽培的科学探究活动。

请补充完整:
I. 实验步骤:①选取长势和重量基木相同的-60株玉米苗,随机分成甲、乙、丙三组, 每组20株。

②将三纽•玉米苗放置在温室内无土栽培,培养条件如下表所示(光照、温度等其他条件都完全相同),一段时间后,观察三组玉米苗的长势。


玉米苗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培养液
甲组0.06%土壤浸出液(含无机盐)
乙组0.03%
丙组0.06%蒸镭水(不含无机盐)II. 实验结果预测:①若甲组的平均长势比乙组的平均长势一,说明在一定范围内,二氧化作用效率越强。

②若丙组的平均长势明显比甲组弱,说明玉米苗的生长还需要——。

III. 请分析并冋答:①该实验屮,每组随机选取玉米苗20株,目的是——。

②为了探究昼夜温差对玉米苗生长的影响,要增设丁纽.,中组与丁组除一个条件不同外,包括片天温度30°C等其他条件都应相同。

不同的条件是——o
A. 甲组始终光照,丁组始终黑暗
B. 甲组用土壤浸出液,丁组用蒸锢水
C. 甲组夜间温度12°C, 丁组夜间温度22°C
D. 甲组与丁组用不同品种的玉米苗
③为了增强丙纟R的长势,有同学提出使用高浓度的化肥溶液,你认为可行吗?一一一。

原因是一。

试题评价:木题涉及知识点与目标能力如下表:
题号涉及的知识点科学探究能力基本要求福建省考试大纲要求
II O实验结果预测:⑴一•氧化碳是光合作用
的原料及H在农业生
产实践的丿应用
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的能力
实验与探究能力
II.实验结果预测:(2)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的能力
实验与探究能力
III.分析并回
答:⑴
评价数据可靠性减少实验的谋差实验与探究能力III•请分析并
回答:⑵
如何设置实验变量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实验与探究能力
III.分析并回答:(3)植物生长需要无机对他人的探究过程或
结论进11行评价
对他人的探究过程或结论进
行评价,并能对不正确的探
究方案或结论进行修正
理解与应用能力
木题对能力H标的具体落实:①考杳学兰数据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学生必须根据题干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才能得出应有的结论;②考杳学生设计和实施科学探究实验的能力。

要能掌握设计实验的关键性步骤,知道如何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③ 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能对由试题展开的延伸知识的讨论发表意见;④考查学生反思和评价能力,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

2科学探究题的背景材料选取
科学探究题离不开一个具体的情境,合适的背景材料将会使试题增色许多。

背景材料要保证科学性,又要新颖,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却不能过于学术化,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

题干表述要简洁,尽可能减少文字阅读量,减轻学生负担。

同时,要清晰准确,避免在理解上产生歧义。

因此,背景材料的选取与加工整理津命题很见功力的一个环节。

2.1选材于教材教材屮许多活动、实验、图表等均可以改造成试题背景,这些素材是学生熟悉的,基于这些背景上的进一步探究与思考,对所所有的学生来说都是公平的。

如2010年福建省南平市初屮毕业升学考试屮,科学探究题就取材于课木的“腐肉生蛆”实验。

例2 “腐肉生蚯”是I I常生活屮常见的现彖。

甲乙两同学对这个问题有“竝是腐肉变成的”和“蛆是苍蝇的幼虫”两种不同的看法,
.到底谁的观点是对的呢?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I. 请补充完整探究方案:①把一块鲜肉切成一(填写“相同”或“不同”)大小的两块,分别放在完全相同的两只广口玻璃瓶里,编号为:A、Bo②在A玻璃瓶口覆盖纱布,B玻璃瓶口敞开,并把A、B两瓶同时侧放在(填“有”或“无”)苍蝇出没的适宜条件下。

③每天观察并记录两个玻璃瓶屮肉的生蛆情况。

II. 实验结果:数口后,A、B两瓶屮的鲜肉均腐败,并在B玻璃瓶的腐肉上发现了蛆,A移罗瓶内则没有蛆。

III. 实验结论:实验的结果支持了一一同学的观点。

IV・请分析冋答:①该实验中的变量是——o导致A、B两个瓶屮鲜肉腐败的原因是鲜肉水分充足,有机物丰富,一一大量繁殖。

③根据所学知识,可采用的防止鲜肉腐败的方法有——(请举出一例)。

试题分析:木题选材于教材中的小实验,以活泼有趣的呈现形式,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方案的设计讨论屮,对实验结果讲行分析、总结。

考杏了观察、提岀问题,做出假设,控制变量,制定实验计划,结果分析与表述等能力,涵盖了科学探究活动屮想象、比较、分析、总结、推理与演绎等多种科学思维方法,达成了生物学教学能力培养的基木要求,落实了对探究能力的真正考查。

2.2选材于生活生物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巧妙选取生活中与生物学有关的背景材料编制试题,不仅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锻炼了学以致用的能力。

同时,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对学生价值取向定位均有积极影响。

例3 201 1年5月1 口国家一卫生部颁布实施“禁烟令”,公共场所禁上吸烟。

为了探究吸烟与健康的关系,某兴趣小组开展了“二手烟是否有害健康”的探究实验,请帮助补充完整并冋答有关问题:
(1) 提出问题:二手烟有害健康吗?
(2) 作出假设:二手烟有害健康1
(3) 制定、实施实验计划并记录:①将30只小亡白鼠随机分成甲、乙两组,各15只。

②甲组不做任何处处理,乙纽放人染毒箱内,每o・5h燃烧——1今?气每,<1,燃烧30 支,持续3个月,其他饲养条件一一o③镜检两纟R鼠的肺组织切片,结果如下:甲组鼠正常,乙鼠支气管扩张,明显肺气肿,黏膜组织坏死,杯状细胞增生。

(4) 分析实验结果,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5) 表达交流:步骤①设计不合理,请指正一一o为了避免实验偶然性,减少谋误差,
本实验采取的措施是------- 。

请结合题屮所给信息,写岀一条禁烟宣传标语---------- c 试题分析:木题背景材料来自于新出台的禁烟令,试题不仅考杏了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的能力,对他人的探究过程或结论各进行评价,说明是否符合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稈和方法,并能对不正确的探究方案或结论进行修正的能力。

同时,还渗透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冇,对学生形成健周漾的生活方式,增加社会责任感均行良好导向作用。

2.3选材于学术文献或科普读物节选学术文献或科普读物屮的片段,利用于探究题的编制。

由于学术文献能保证科学性,因此是命题屮常常采用的一类素材,但是学术文献篇幅较长,需要对与答题无关的信息进行大幅度的删减,突出与题目设问有关的信息,共为后面问题的设计及学生答题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的简洁,是学生正确理解题意的保证。

,因此,文字应在科学性前提下尽量通俗易懂,不会导致学生在理解题意上产生疑惑。

例4以下是科学家为检测鼠疫疫苗的效能进行的动物实验,请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①将生理状态基木相同的健康小白鼠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只。

② 对照组的处理:不做处理,20d后注射鼠疫杆菌;实验组的处理:--------------------- ,20d后注射鼠
疫杆菌。

③统计实验和对照组小白鼠的发病率。

实验结果预测:若实验组比对照组发病率一一,说明该疫苗具有免疫效能。

请分析并冋答:
①为了避免实验偶然性,减少误差,该实验采取的方法是:。

②接种疫苗属于预防传染病流行三个措施屮的——o③疫苗是毒性弱化或灭毒的病原体,从免疫学角度讲,它能引起机体产生——,属于——免廖。

,苗的最有效浓度,对此实验的改进是:增加实验组数,不同实验组的动物需接种——的疫苗。

试题分析:木题的选材来源于一篇有关鼠疫疫苗的研究文献,全文篇幅较长,且表述上比较专业晦涩,在试题编制时,选取符合初中学生认知水准的表述,摒弃大篇幅的实验分析表述,只选择能体现科学探究环节的内容进行设题,考查了控制变量,结果预测,误差控制、拟定探究计划等环节,并结合传染病与免疫相关内容,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