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哲学试卷试卷韦性吕
中国哲学史考核试题标准答案及评分细则

中国哲学史考核试题标准答案及评分细则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时量:120分钟试卷类型:D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1、全盘西化论胡适根本西化论2、容闳《西学东渐记》3、科学哲学4、哥伦比亚杜威《先秦名学史》5、中国哲学的史在中国的哲学史6、艺术化宗教化哲学化7、张君劢人生观8、性体中国哲学牟宗三二、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少选、多选不给分。
每题1分,共10分)1、①②④2、①③④3、①4、④5、①②③6、①7、②③8、③9、②③10、①三、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1、西学东渐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广义上泛指自上古以来一直到当代的各种西方事物传入中国。
(2分)但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
(3分)2、充分西化“充分西化”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化思潮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主张,其代表人物是胡适。
(1分)胡适曾主张全盘西化,但这只是他的出发点,或手段。
其目的其实是通过中西文化的碰撞来打磨改造确立“中国本位文化”。
所以其所主张的“全盘西化”并非百分百的西化,而是“充分西化”。
(3分)其立论的基础是“文化惰性论”。
(1分)3、觉解觉解,是冯友兰人生哲学核心概念之一(1分)。
解是指了解,觉是指自觉,觉比解更进一步。
(2分)了解是一种活动,自觉是一种心理状态。
(1分)我们对人生意义的了解,有赖于我们觉解程度的深浅。
(1分)4、两层存有论是牟宗三“道德的形上学”哲学体系的基本内容。
(1分)在存有论的领域,牟氏从现象与物自身的区别出发,提出了两层存有论:无执的存有论与执的存有论。
(2分)牟宗三将佛家消极意义的“执”转为积极意义的“执”,认为在无执的存有境界,执是不存在的,而在执的存有论中,执是绝对需要的。
两层存有并非隔绝的,而是可以通过“坎陷”来沟通。
(2分)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新文化运动的意义何在?(1)政治意义:五四运动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
中国哲学试题及答案

中国哲学试题及答案尊敬的读者:以下是中国哲学试题及答案的详细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思考试题1. 什么是中国哲学?2. 中国哲学的核心思想有哪些?3.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有何区别和联系?4. 孔子和老子是中国哲学的两位重要思想家,请简要介绍他们的主要思想。
5. 如何理解中国哲学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二、试题答案1. 中国哲学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实践和思考中形成的关于宇宙、人生、人际关系等问题的哲学思维和理论。
2. 中国哲学的核心思想包括“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治国平天下”等概念。
其中,“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道法自然”主张顺应自然,追求内心的真实和谐;“治国平天下”强调国家的治理应以天下众生的利益为出发点。
3.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在思考问题的角度、方法论和文化背景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哲学注重整体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强调和谐、平衡,对思考问题的方式也较为包容和灵活。
而西方哲学则注重分析、理性和实证,强调个体、竞争,更加注重推理和逻辑。
4. 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他的主要思想包括仁爱、孝道、中庸以及礼制等。
孔子强调个体修养和社会责任,认为通过人伦关系的和谐可以实现社会的和平与安定。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强调无为而治、自然法则以及反思社会规范等。
老子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的规律,通过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平和,达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5. 中国哲学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中国哲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提供了思考如何保护环境、建立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重要借鉴。
其次,中国哲学注重人的内外修养,倡导正直、勇敢、宽容、谦虚等美德,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培养有道德意识的公民具有积极作用。
最后,中国哲学强调集体价值观和个体价值观的统一,提供了一种与当代多元文化相适应的精神追求和认同。
三、总结通过对中国哲学试题的解答,我们了解了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核心思想以及与西方哲学的异同。
考研中国哲学试题及答案

考研中国哲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位思想家不属于儒家学派?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荀子答案:C2. “道法自然”这一思想出自哪位哲学家?A. 孔子B. 老子C. 庄子D. 墨子答案:B3. “兼爱”是哪位思想家提出的?A. 孔子B. 墨子C. 孟子D. 荀子答案:B4. “性恶论”是哪位思想家的观点?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老子5. 下列哪部著作不是儒家经典?A. 《论语》B. 《孟子》C. 《道德经》D. 《大学》答案:C6. “天人合一”思想主要体现在哪位思想家的哲学体系中?A. 孔子B. 孟子C. 庄子D. 荀子答案:B7. “无为而治”是哪位思想家的政治主张?A. 孔子B. 老子C. 庄子D. 荀子答案:B8. “民贵君轻”是哪位思想家提出的?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老子答案:B9. “名教”是哪位思想家提出的?B. 墨子C. 荀子D. 老子答案:C10. “格物致知”是哪位思想家提出的?A. 孔子B. 孟子C. 朱熹D. 王阳明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思想家属于儒家学派?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荀子答案:ACD2. 下列哪些是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A. 道B. 德C. 名D. 利答案:AB3. 下列哪些是墨家的主要思想?A. 兼爱B. 非攻D. 明鬼答案:ABD4. 下列哪些是法家的主要思想?A. 法治B. 无为C. 重农抑商D. 集权答案:AD5. 下列哪些是儒家思想中关于个人修养的主张?A. 修身B. 齐家C. 治国D. 平天下答案:AB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孔子的“仁”思想。
答案:孔子的“仁”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它包含了对他人的爱、同情和尊重。
孔子认为,仁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基础,是实现个人和社会和谐的关键。
仁的具体表现包括孝、悌、忠、信等美德。
中 国哲学史考试试题

中国哲学史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以下哪一位思想家主张“性善论”?()A 荀子B 墨子C 孟子D 韩非子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句话出自()A 《论语》B 《孟子》C 《老子》D 《庄子》3、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家是()A 董仲舒B 朱熹C 王阳明D 陆九渊4、以下哪一项不是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A 理在事先B 格物致知C 心外无物D 存天理,灭人欲5、主张“知行合一”的思想家是()A 王夫之B 顾炎武C 黄宗羲D 王阳明6、以下哪一位思想家被称为“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阐述人性论的思想家”?()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董仲舒7、“天地之化日新”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A 王夫之B 顾炎武C 黄宗羲D 王阳明8、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大致在()A 西汉末年B 东汉末年C 魏晋南北朝D 隋唐时期9、以下哪一部著作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述宇宙生成论的著作?()A 《周易》B 《老子》C 《庄子》D 《淮南子》10、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是()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韩非子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中国哲学的萌芽时期是______时期。
2、孔子的核心思想是“______”和“______”。
3、《庄子》一书分内篇、外篇和______篇。
4、法家的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5、玄学的主要论题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6、宋明理学分为______和______两大派别。
7、明清之际的三大思想家是______、______、______。
8、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气”概念,最早见于______。
9、佛教的基本教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10、道教的经典著作是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1、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哲学试题

《中国哲学研究》试题(A卷)(2011-12学年)一、基本知识题(每题4分,共20分)1、列举3种中国哲学研究方面的重要期刊。
答:第一、《哲学研究》是全国性的哲学专业刊物,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对现实问题的研究带动基础理论研究的原则,认真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
本刊发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外哲学史、现代外国哲学、自然辩证法、逻辑学、伦理学、美学、教和无神论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反映国内外哲学动态,对重要的哲学问题开展讨论。
第二、《中国哲学史》杂志主要刊登中国哲学最新研究成果,它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与中国哲学一起共同成长发展,见证了中国哲学由偏重儒学研究转向密切关注多种哲学派别、现实社会领域、中西文化交流等的发展态势。
中国哲学发展既受外在社会条件的影响又有其内在自身演化的独特逻辑进程。
第三、《中国哲学年鉴》(1992年)作为一本中型的哲学专业工具书,自创刊始,它已连续出版了10期,本期为第11期。
本期年鉴内容丰富,简介如下。
“研究状况和进展”栏中,按照哲学原理、哲学史和各分支学科的顺序,刊出87个条目,全面地回顾了一年来哲学研究的进展情况。
2、列举与中国哲学有直接关系的3大考古发掘。
答:一是西周时代的有字甲骨的出土;二是青铜器铭文的发掘;三是简牍的发现。
3、列举近代以来比较有影响的3种中国哲学史教材。
答:《中国哲学史》张岂之《中国哲学史》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教程》:彭自强4、轴心时代。
答:从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大概是在北纬30度上下,就是北纬25度至35度区间。
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
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而在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哲学:中国哲学史考试试题

哲学:中国哲学史考试试题1、名词解释合同异正确答案:惠施学派的基本观点,强调事物之间的统一性,与离坚白相对。
《庄子•秋水》:“合同异,离坚白。
”《庄子•天下》所列惠施历物十事的第五事:“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江南博哥)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揭示事物同异关系的相对性,从而否认同和异概念的确定性,把同和异合二为一,引伸出“泛爱万物,天地一体”的结论。
合同异的著名论题有“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南方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等。
2、名词解释本性即佛正确答案:慧能认为人人都有成佛的本性,或称本心。
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是因为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
慧能强调的是,佛性是人的唯一本性,人性就是佛性,佛不是别的,就是自己的本性,所以他说“佛向性中坐,莫向身外求”。
佛和众生的区别就在于觉与不觉,佛并不在遥远的彼岸世界,而在个人的心中。
3、名词解释合二而一正确答案:语出方以智《东西均•三征》:“交也者,合二而一也;轮也者,首尾相衔也。
凡有动静往来,无不交轮,则真常贯合,于幾可征也。
”用其概括事物矛盾运动的规律,以强调“有一必有二,二本于一”,“两间无不交,无不二而一。
”4、问答题简述墨子的认识论正确答案:墨子认识论是朴素唯物主义认识论,基本倾向是经验论,但对于理性的作用也有一定的认识。
1墨子肯定了人们的认识只能来源于人们的感官所能感觉到的客观实际;2在中国哲学史上,墨子首先把“名”“实”问题提到了认识范围,并做了唯物主义论证。
墨子认为,“实”是第一性的,“名”是反应实的,是第二性的,只知其名不知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知;3墨子从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立场出发,进一步提出了判断是非真伪的标准问题。
判断利害必须有一定的标准。
墨子认为这个标准有三个:第一个标准即“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
第二个标准即“下元察百姓耳目之实”。
第三个即“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4与认识论相联系,墨子在逻辑思想上首先提出了“类”、“故”的概念,作为明辨是非,审察异同的方法。
中国古代哲学与艺术思想考核试卷

E.历法学
17.以下哪些是唐代诗歌的著名流派?()
A.初唐四杰
B.盛唐气象
C.中唐古文运动
D.晚唐小品
E.唐宋八大家
18.以下哪些是古代中国哲学中关于“德”的论述?()
A.德治
B.德行
C.德性
D.德育
E.德才兼备
19.以下哪些是古代中国艺术中的“剪纸”流派?()
A.山东剪纸
B.江南剪纸
C.广东剪纸
4.宋代瓷器的代表品种之一是_______瓷。
5.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出自《_______》。
6.古代中国的“五行”学说中,与“金”相对应的季节是_______。
7.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_______》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之作。
8.古代中国书法中,王羲之被誉为“_______”。
9.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_______。
16.()17.()18.()19.()20.()
三、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到题目空白处)
1.《道德经》中提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哲学家是_______。
2.儒家经典《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和_______。
3.中国古代绘画理论中,唐代张彦远的“_______”提出了“书画同源”的观点。
B.戏曲
C.诗歌
D.散文
E.笔记
14.以下哪些是古代中国哲学中关于“心”的论述?()
A.心即理
B.心外无物
C.心外无理
D.心学
E.心理
15.以下哪些是古代中国艺术中的“戏曲”种类?()
A.京剧
B.越剧
中国哲学试题及答案

中国哲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孔子是哪个时期的人物?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秦朝D. 汉朝2. “道可道,非常道”出自哪部著作?A. 《论语》B. 《道德经》C. 《庄子》D. 《孟子》3. “仁者爱人”是哪个思想家的核心思想?A. 孔子B. 老子C. 墨子D. 荀子4. 孟子提出“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这一观点与以下哪位思想家的观点相对立?A. 荀子B. 孔子C. 老子D. 墨子5. 以下哪部著作不属于儒家经典?A. 《诗经》B. 《尚书》C. 《易经》D. 《黄帝内经》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以下哪些是儒家的“四书”?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E. 《易经》7. 道家思想中,以下哪些是老子的主要观点?A. 无为而治B. 顺应自然C. 重农抑商D. 以德治国E. 道法自然8. 墨子的主要思想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兼爱B. 非攻C. 尚同D. 重农抑商E. 节用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9. 简述孔子的“仁”思想。
10. 阐述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
11. 描述墨子的“兼爱”与“非攻”思想。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2. 论述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13. 分析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在治国理念上的异同。
五、案例分析题(15分)14. 请结合具体历史事件,分析儒家思想如何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答案:一、1. A2. B3. A4. A5. D二、6. A B C D7. A B E8. A B E三、9. 孔子的“仁”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主张以仁爱之心待人,体现在对他人的尊重、关心和帮助上。
10. 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主张统治者应该顺应自然规律,减少干预,让万物自然发展。
11. 墨子的“兼爱”思想主张无差别地爱所有人,而“非攻”则主张反对无谓的战争和暴力。
四、12. 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核心地位,强调道德修养、社会秩序和家族伦理,对后世的政治、教育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题:填空题(共计20分,每空1分)。
1、中国古代哲学诞生的标志主要有如下两个观点的提出:一是,一是:。
2、先秦哲学争论的中心问题是和。
3、孔子哲学思想的精髓是,要思想这一思想精髓的方法与路径是。
4、墨子认为要做到“取实予名”,衡量与判别的标准是:;;。
5、儒家哲学思想中所追求的理想人格是。
6、道家哲学思想的核心是,其对“名实之辩”所持的态度是。
7、孟子提出“仁政”学说的理论依据是。
8、华严宗的中心教义是,它主要分为“四法界”:即是:事法界,理法界,和。
9、宋明理学的核心思想是。
10、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先生的历史进化论的中心命题是,它一自然科学为基础,把宇宙进化分为:、和“人类进化时期”。
第二题:选择题:(共计10题,每题2分,共计20分)1、1、庄子认识论的基础是()A. 相对主义和怀疑论B.先验主义C. 经验主义D.实践2、“名实之辩”是先秦哲学争论的一个重要的中心命题,不同哲学家对这一问题持有不同的态度,一下哪个观点是老子的提出的?()A. “制名以指实”B.重视“参验”,反对“前识”C. 无名D.静因之道3、对于人性问题的讨论,一直是中国哲学讨论的特点问题,其中提出“性三品”的哲学家是()。
A.孟子B. 告子C.董仲舒D.韩愈4、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路径,西汉著名哲学家董仲舒提出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历史观。
是分析是它属于什么样的认识论()。
A.主观唯心主义B. 客观唯心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5、在“天人之辩”的关系问题上,荀子所持的观点是()。
A.天道远,人道迩 B.“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C.“明于天人之分”D.“缘道理以从事”与“因人情”。
6、道家所追求的理想的人格为()。
A.仙人B.圣人C.逍遥游D.成佛7、在宋明理学时期,“理气(道器)之辩”是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对此问题,王阳明所持的观点是()。
A “心即理” B. 理在气中 C.理一分殊 D. 气在理先8、孔子提出“仁”学的核心内容是爱人,对这一的哲学观点说法正确的是()A.是在“亲亲”原则下的“爱有差等”,既有较强的阶级性。
B.是一种“爱无差等”的泛爱论,无阶级性。
C.该观点体现了孔子博大的仁爱的人道主义关怀精神。
D.要实现这一观点,就必须方法和路径是“孝悌”原则。
9、孟子的“良知,良能”学说是一种()的人认识论。
A.经验主义B.先验主义C.超验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10.禅宗得道成佛的方法是()。
A.渐修式的成佛B.顿悟成佛C.内心体悟成佛D.高僧教化成佛。
第三题:名词解释(共计5题,每题4分,共计20分)1.反正道之动:2.天人感应3.化性起伪4.童心说:5.越名教而任自然:第四题:简答题(共计4题,每题7分,总计28分)1、孔子“仁”学思想与墨子“兼爱”思想的区别与联系。
2、简答儒家理想人格,以及如何培养,并对他们所构建的理想人格进行评价。
3、隋唐时期儒、释、道得以合流的原因,以及合流后有什么样的积极意义?4、简答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不能成为官方意识形态的原因。
第五题:分析题(共计1题,共计12分)1、分析荀子“制天命而用之”哲学命题的含义,产生的背景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中国哲学史参考答案要点和评分标准一、填空题:(共计20分,每空1分)。
1、阴阳学说的提出,五行学说的提出。
2、天人之辩,名实之辩。
3、仁学,忠恕之道4、由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
5、圣人6、道,无名7、性善论8、法界缘起,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
9、存天理,灭人欲。
10、突驾说,物质进化时期,物种进化时期。
二、选择题。
(共计10题,每题2分,共计20分)1、A2、C3、C4、B5、C6、C7、A8、A9、B 10、B 三.名词解释。
(共计5题,每题4分,共计20分)1、一物两体:该观点是北宋时期的著名哲学家张载的哲学观点(1分),该观点认为万事万物都是有气所生成,气是一元的,气组成物质,物质在运动变化过程中是一个对立统一的过程。
其包含有对立面与统一面,对立面与统一面相互作用,推动着事物运动变化发展。
(3分)2、天人感应:该观点是西汉大儒董仲舒提出的(1分),他认为人是天的一个缩小了副本,即“人副天数”,既然人是一个缩小了天,所以人所有的情感、意志、行为都是天的基本反映。
人的行为受到天的束缚,如果人背天行事,将会遭到天谴,顺天行事,将得到天的奖赏。
(3分)3、化性起伪:这是荀况提出的礼、法起源的一个前提。
(1分)因为人性的放纵会造成不可收拾的恶果,所以必须对它进行改造,即“化性起伪”。
“伪”,指后天的人为作用。
圣人极其礼、法就是为了改造人类的恶性而产生的。
(3分)4、童心说:“童心”就是真心,“一念之本心”,实际上只是表达个体之真实感受与真实愿望的“私心”,是真心与真人得以成立的依据。
(2分)李贽将认知的是非标准归结为童心。
他认为文学都必须真实坦率四表露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
在李贽看来,要保持“童心”,使文学存真去假,就必须割断与道学的联系;将那些儒学经典大胆斥为与“童心之言”相对立的伪道学的根据,这在当时的环境中自有它的进步性与深刻性。
(2分)5、越名教而任自然:这是嵇康的哲学观,(1分),所谓名教就是名分教化,指封建社会的礼乐制度和道德规范;(1分)自然的意思是自然而然、自然无为,它是道的特性和法则。
(1分)从道家的观点来说,名教属于有为的范畴,自然属于无为的范畴,二者是相对的。
嵇康认为名教扼杀了人性,人不应该受到这些封建社会的礼乐制度和道德规范,应该回到自然无为中去(1分)四、简答题(共计4题,每题7分,总计28分)1、孔子“仁”学思想与墨子“兼爱”思想的区别与联系。
(1)"兼爱"是墨家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
其它非攻、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也都是由此而派生出来的。
墨子的"兼爱",是对孔子思想体系的基本观念的"仁"的改造。
墨子提倡"兼相爱" ,就是说无差别地爱社会上一切人。
(2分)(2)仁学是儒家的核心内容。
仁是是伦理道德的总纲。
仁就是爱人,君主要体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
若要实践仁德,需要忠恕。
提倡以礼、乐约束人的行为,陶冶人的性情。
(2分)(3)两者时间都充满了一种人道主义的关怀精神。
但是儒家仁的思想是在亲亲原则下的爱人,有一定的差别性,而墨家的"兼相爱"是一种无差别的爱的原则。
儒家有阶级性,而墨家无阶级性。
(3分)2、简答儒家理想人格,以及如何培养,并对他们所构建的理想人格进行评价。
(1)(2)儒家追求的是“内圣外王”的圣人人格。
(1分)(3)一为向内用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感和精神修养,一为向外用力,培育敢于承担社会责任的精神,积极为社会建功立业。
(2分)(4)有利于全面拓宽人的道德境界,构建健康的人格精神。
有利于推动人们积极入世的承担社会责任,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4分)3、隋唐时期儒、释、道得以合流的原因,以及合流后有什么样的积极意义?(1)(2)中国南北朝以来、儒、释、道鼎立。
为了适应统一的封建王朝需要,隋代的哲学家王通提出了儒、释、道三教归一的理论,企图以儒学为主,调合释、道二教。
(1分)(3)魏晋以来,三教的相互融通,彼此用自己的视角解释对方的哲学命题。
(2分)(4)国家实现了大一统,统治者为了统一思想,掌握舆论导向的需要。
(1分)(5)有利于文化的宽容与普及,繁荣不同文化,实现了意识形态的包容性,达到百花齐放之目的。
(3分)4、简答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不能成为官方意识形态的原因。
(1)在群雄逐鹿的炫耀武力下背景下儒家理论学说不适宜。
过于注重内在的道德因素。
(3分)(2)国家的分离,难以形成统一的理论。
(1分)(3)学说的适用价值在当时不能很好彰显出来。
(3分)第五题:分析题(共计1题,共计12分)1、分析荀子“制天命而用之”哲学命题的含义,产生的背景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1)制天命而用之就是说人们只要掌握了自然规律就可以利用它为己身服务。
都是反映了荀子唯物主义观念(4分)(2)当时人们对天与神的恐惧,使人的尊严密封在神的意旨之下。
是为了解放人而提出的。
(2分)(3)其思想把人从天的迷雾中解放了出来,肯定了人的价值与尊严。
(2分)(4)对人征服自然,了解自然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分)(5)但过于重视了人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人性的贪婪,会导致人与环境的对立,使环境遭受到人为破坏。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