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
七下古代诗歌5首

七下古代诗歌5首
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分别是《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和《己亥杂诗》。
- 《登幽州台歌》: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
抒发了作者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全诗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结构紧凑连贯,又留有充分的空间。
- 《望岳》: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
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 《登飞来峰》:此诗是王安石初涉宦海之作。
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
正好借登飞来峰发抒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之前奏。
- 《游山西村》:此诗生动地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对淳朴的农
村生活习俗,流溢着喜悦、挚爱的感情。
诗人陶醉在山西村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中,有感于这样的民风民俗及太平景象,反映了他乡居闲散的思想感情。
诗人陶醉于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里,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情感。
- 《己亥杂诗》:全诗以一种热情洋溢、慷慨豪迈的笔调,描写出诗人兼具爱国与忧民的情怀,因而激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与感奋。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帮助,建议您亲自阅读这些古代诗歌,以更好地感受其中的韵味和意境。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

译 读 明 诗 意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泰山到底怎么样啊?在齐鲁大地上,那 清翠的山色没有尽头。 • 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聚集在泰山, 山南山北的天色被分割成一明一暗两部 分。 • 看着层出不穷的云雾不禁心胸激荡,我 睁大眼睛目送归鸟入巢。 • 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到那时在 上面俯视众山,众山都会显得矮小。
• • • •
1.B 2.D 3.D 4.B
宋 王 安 石
王安石(1021-1086),北宋 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 家、改革家。 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 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王安石是文学家, 诗和散文都写得很好。他十分注重修辞,据 说,他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经过几十 次修改才选定“绿”字,千百年来传为美谈。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 听说鸡鸣时分就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作品鉴赏:
这首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 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 自己的立足点之高。 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 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胸怀 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
1、 浮云:悬浮在半空中的云彩, 暗喻奸佞的小人。 2、眼:视线。 3、缘 :因为。
• 3.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 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 •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造 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会当 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4.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 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下面分析 错误的一项是( ) • 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 气势磅礴。 • 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 物,桀骜不驯(jié ào bú xùn,比喻傲慢,性情强 暴)的性格特点。 • 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 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 神兼备。 • 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1山中杂诗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约客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论诗赵翼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21.登岳阳楼【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石壕吏【唐】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辞:“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4.放言五首(其三)【唐】白居易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课古代诗歌五首

写作·背景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镇守东北的松藩总督李尽 忠背叛朝廷,企图割据,契丹人便乘机举兵南侵,连陷幽、 冀、营三州。通天元年,武则天选派了一个中国历史上少有 的草包军事统帅武攸宜领兵北伐,陈子昂也随军北上,任参 知军事。但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才一接敌,便大败亏 输,先锋王孝杰全军覆灭。陈子昂屡献破敌策,武攸宜概不 理睬。而敌人来势汹汹,不容坐视;陈子昂便请分军万人为 前锋,以阻敌势。武攸宜这次不但不采纳他的意见,还将他 降职处分。在这样的背景下,陈子昂偶尔登上了幽州台,放 眼河山,极目苍莽,便有了纵临千载、旷视四海的无穷感慨。
知识·链接
知识·链接
写作·背景
这首诗歌写于736年,属于杜甫创作历程 中的漫游时期。20岁后,诗人开始了他的漫游 生活。他南游吴越,北越齐赵,饱览了祖国壮 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 与李白等同时代的著名诗人结为肝胆相照的的 朋友,这个时期的生活和创作。具有浓厚的浪 漫主义色彩和情调。
作者·简介
20-35岁:读书、壮游 35-44岁:长安求职 44-48岁:陷贼与为官
48-59岁:漂泊西南
知识·链接
泰山(Mount Tai),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
游景区。 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中部,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 伟磅礴,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的之称。在汉族传 统文化中,泰山一直有“五岳独尊”的美誉。自秦始皇封禅泰 山后,历朝历代帝王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并且在泰山上下 建庙塑神,刻石题字。 泰山风景以壮丽著称,重叠的山势,厚重的形体,苍松巨石的 烘托,云烟的变化,使它在雄浑中兼有明丽,静穆中透着神奇。 最为有名的是“泰山四大奇观”。
人教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五首》课件PPT

二、新课讲解
写作背景
杜甫的《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别咏东岳(泰山)、南岳 (衡山)、西岳(华山)。这是第一首。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 (736),24岁的杜甫离开了长安,到兖州(今属山东省)去省 亲——他的父亲杜闲当时任兖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杜甫 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山东、 河北一带)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较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 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
唐宋八大家: 苏洵、苏轼、苏辙、柳宗元、
王安石、韩愈、欧阳修、曾巩。
二、新课讲解
写作背景 1050年夏,王安石在浙江鄞县(今宁波)任知县,任职期 满后回江西临川老家时,路过杭州,登上飞来峰塔顶,面对眼 前广阔的视野,想到鸡鸣见日升的情景,心中不免感慨万千, 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这一年他正好三十岁。
二、新课讲解
三、归纳小结
写作特色
借景抒情,层次清晰全诗紧扣“望”字, 从诗人的角度远眺、近望泰山的雄浑景象, 既宏观概括,又细致入微,最后落笔于诗人 的主观心理活动,抒发了自己登临绝顶的决 心和壮志,表现出一种高瞻远瞩的雄伟气魄。
登飞来峰
王安石
二、新课讲解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在神宗皇帝支 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作“王安石变法”。
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
21 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一、新课引入
商汤得伊尹,开五百年基业;武丁得傅 说,有武丁中兴;文王得姜太公,开八百年 基业;齐桓公得管仲,成其五霸之首;三顾 茅庐更是历来传颂。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 但是真正能够为后世所称道的君臣佳话,确 屈指可数。君主往往有求贤若渴之感,贤才 则往往有知己难求之憾。因此,留下了许多 千古名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

• 1.B • 2.D • 3.D • 4.B
2021/8/14
34
宋 王 安 石
2021/8/14
35
王安石(1021-1086),北宋 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 家、改革家。
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
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王安石是文学家,
诗和散文都写得很好。他十分注重修辞,据
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 出?
3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思想感情? 2021/8/14
19
精
读
诗题为《望岳》,
悟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
诗 句句写向岳而望,而且
情 角度有别,试做分析。
2021/8/14
20
远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近望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望 细望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说,他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经过几十
次修改才选定“绿”字,千百年来传为美谈。
2021/8/14
36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2021/8/14
37
《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 皇祐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yín) 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 杭州,写下此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 此时诗人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 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 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用 • 当我们登上长白山顶,极目远眺,周围美景尽 收眼底,我们不禁会回想起杜甫的那句诗__ _会当_凌_绝_顶_,_一_览众山小
2021/8/14
29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教案

举例:《夜雨寄北》中“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教师需指导学生分析诗人如何运用景物描绘抒发情感。
(3)诗歌表达方式的掌握:古代诗歌的表达方式与现代文有所不同,学生需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表达方式,如对仗、用典等。
2.注重诗歌意境的引导。在讲授新课过程中,我特别强调了对诗歌意境的解读,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通过对比分析、举例说明,我发现同学们对诗歌意境的理解有所提高,但仍有个别同学存在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同学,采用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帮助他们理解。
3.实践活动的设计要具有针对性。在实践活动环节,我安排了分组讨论、诗词创作等活动,旨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从成果展示来看,大部分同学能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但也有部分同学在创作过程中遇到困难,这提示我在活动设计时,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需求,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任务,使每个同学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
4.小组讨论的有效性。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同学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但在引导与启发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同学在思考问题时存在局限性。为了提高讨论效果,我今后需要更加注重引导技巧,鼓励同学们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思考。
5.关注学生的疑问。在总结回顾环节,我鼓励同学们提问,解答他们的疑惑。通过这个环节,我发现同学们在诗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为我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方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关注学生的疑问,及时解答,帮助他们扫清学习障碍。
举例:教师可举例说明五首诗中的对仗手法,如《夜泊牛渚怀古》中“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的对仗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种表达方式。
七下古代诗歌五首赏析

七下古代诗歌五首赏析古代诗歌五首(一)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然而涕下!译文:追忆历史,我无缘拜会那些求贤若渴的古代君主;向往未来,我更为不能生逢旷世明君而万分担忧。
一想到天地的广阔无边与永恒不息,就浩叹人生的短暂与渺小。
吊古伤今,我怎能不忧从中来、潸然泪下呢!赏析:《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由于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
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却不为武则天采纳,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
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的心情非常苦闷。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
武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
《蓟丘览古》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
但是,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诗之取胜,途径非一。
有以词藻胜的,有以神韵胜的,有以意境胜的,有以气势胜的,……取胜之途不同,欣赏的角度也就不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
1.写诗人生不逢时时,怀才不遇的句子是:
2.写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之间,孤寂悲凉之情油然而生的句子是:
3.(1)请从“古人”和“悠悠”中选择一个进行解释。
(1分)
(2).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2分)
4.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诗人通过书写的感慨,抒发了的思想感情。
5.“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
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3分)
6.
6.“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么人
7.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8.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什么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不减它动人的力量。
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9.这首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史事而作。
诗中,作者通过抚今追昔的感慨,深刻表达了诗人_________ 的思想感情。
同时由于它是在平定契丹叛乱时所写,其中肯定也包含____________? 的爱国情感。
?
10.“古人”“来者”指的是_____________ 。
“独”字表现了作者_________ 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采用? _______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的感情基调。
?
《望岳》
1、《望岳》远望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果然名不虚传:
2、《望岳》写诗人凝神细望,蕴藏着对祖国山河的热爱的句子:
3、诗中有象征意义,表明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群山的气概和雄心的句子(被后人誉为“绝唱”的诗句,它将与泰山同垂不朽):
4、杜甫的《望岳》中写出作者襟怀之浩荡,眼界之空阔的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是:?。
5、《望岳》中,“”两句用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
6、《望岳》中“”,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7、《望岳》中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点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的诗句
是:。
8、诗中的“岱宗”指的是“五岳之首”的泰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
9、“阴阳割昏晓”中“阴阳”是指山北和山南。
“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的特点。
10、“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
11、“决眦入归鸟”一句蕴藏了
12、“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使用精当,请简要赏析。
13、下面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齐鲁青未了”句是说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泰山的青色,用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
B、“造化钟神秀”中“钟”字写出泰山将天地间一切秀丽的景色聚集在一起的神奇作用。
C、“会当凌绝顶”中,“会当”的意思是“一定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D、作者用“岱宗夫”把泰山比拟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14、本诗运用对偶表现出五律诗工整的特点的诗句是
15.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所展现的画面。
(3分)
1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登飞来峰》(宋)王安石
1.词语积累:
千寻:缘:眼:最高层:
2.这首诗处处写景,又另有所指,如“泘云”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比喻,指。
现在一般用来比喻。
诗中的“最高层”,字面是指,实则指。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人生哲理。
4.这首诗中正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侧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
5.这是一首哲理诗,其表达特点是。
第一二句作者用突出塔之高,暗写自己之高,为下文。
6.本诗选自,作者,字,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
宋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之一。
推行新法失败后罢官隐居,病死于江宁钟山,赠太傅,谥号“文”,又称。
被列宁誉为“”。
7.“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句诗,与王之涣的诗句“,
”相似:前者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后者表现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励之意。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这句,与苏轼诗“,”也是一脉相承,王安石是从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而苏轼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
”两者都极具哲理性,常被用着座右铭。
《游山西村》
1、陆游的《游山西村》历经“山重水复”让人怀疑无路可走,却又意外地呈现出光明前景的诗句:
2、《游山西村》中不仅写出山村山环水绕的美景,而且让人从中悟到:锲而不舍就会产生希望,出现新的境界,且表达积极乐观的诗句:
3、《游山西村》中两句意在说明农家酒味虽薄,而好客情意却十分浓厚:
4、请赏析首联中“丰年留客足鸡豚”中的“足”在诗句中的妙用。
(2分)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富含哲理的千古名句。
请你把这个句子中蕴含的哲理写在下面横线上。
(1分)
6、古诗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7、请找出诗中赞赏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
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哲理,耐人咀嚼。
请简要分析。
10、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1、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12、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13、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1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为什么?
15、
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陶醉,对的喜爱之情。
16、找出诗中有哲理的两句诗,并说说其蕴涵了什么哲理。
??
17、诗人游山西村有哪些亲切感受?
18、这首诗的尾联意蕴丰富,余味无穷。
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1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诗歌朗读的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例:“衣冠/简朴/古风/存”。
B “丰年留客足鸡豚”一句写出了农民热情好客、淳朴厚道的性格。
C 全诗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农村风光,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D 全诗都是写实,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
《己亥杂诗》
1、自珍的《己亥杂诗》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
2、表达离愁的诗句:
3、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诗中表达奉献的句子:
4、这首诗的作者是清末着名思想家、文学家??????(人名)。
(1分)
5、这首诗加线句子是怎样写“离愁”的(2分)
6、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3分)
7、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和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8、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