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与断句训练答案
文言文断句和翻译

文言文翻译及断句练习1、将下面一段文字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1)今不问王而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
苟无岁,何以有民?(2)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邪?”(1)今不问王而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_____________________(2)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邪?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言断句: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辞之不可以已也如是夫子产有辞诸侯赖之若之何其释辞也诗曰辞之辑矣民之协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注]“辞”,辞令、口才。
“怿”,喜悦。
“莫”,安定。
3、祥符中禁中火时丁晋公主营复宫室患取远土乃令凿通衢不日皆成巨堑。
4、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5、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6、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母恒使守之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之值祥私起空斫得被既还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7.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8、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9、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既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10、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给下列语段断句并加上恰当的标点。
文言文断句翻译练习三

• 《孟子•弈秋》 孟子•弈秋》
• 孟子说:“我们的大王不明智不要疑惑了。天下虽然 孟子说: 我们的大王不明智不要疑惑了。 有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冻它十天, 有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冻它十天,没有能够 生长的了。我见王的机会太少了。 生长的了。我见王的机会太少了。我走后使王受冻的 人就来了, 人就来了,我对于大王头脑里的那些思想萌芽能怎么 样呢?现在,下围棋是一种技艺,是一种小的技艺, 样呢?现在,下围棋是一种技艺,是一种小的技艺, 不专心致志也是学不会的。弈秋, 不专心致志也是学不会的。弈秋,是全国下围棋最好 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 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 只听弈秋的;另一个人虽然也听弈秋的, 只听弈秋的;另一个人虽然也听弈秋的,但一心以为 有一只大天鹅将要飞来,老想着拿起弓箭去射它。 有一只大天鹅将要飞来,老想着拿起弓箭去射它。他 虽然与那个人一起学习下围棋,他不如那个人。 虽然与那个人一起学习下围棋,他不如那个人。是因 为这个人的智慧不如那个人吗?我们说: 为这个人的智慧不如那个人吗?我们说:‘不是这样 的。’”
•
《孟子•弈秋》 孟子•弈秋》
• 给下面划线部分断句 •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唯 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以 射之。 射之。 •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 唯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志\唯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 援弓缴以射之。 援弓缴以射之。 •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 致志,唯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 致志,唯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 至,思援弓缴以射之。 思援弓缴以射之。 • 弈秋,是全国下围棋最好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围棋: 弈秋,是全国下围棋最好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围棋: 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 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另一个人虽然也听 弈秋的,但一心以为有一只大天鹅将要飞来, 弈秋的,但一心以为有一只大天鹅将要飞来,老想着拿 起弓箭去射它。 起弓箭去射它。
文言文断句训练含答案

文言文断句及翻译专项训练1、管宁华欲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2、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与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上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
3、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口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森所沾卜-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4、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5、曹公少时见乔玄玄谓之曰天卜方乱群雄虎争拨而理之非君乎然君实是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臣恨吾老矣不见君富资当以子孙相累。
6、曹公何装潜曰卿皆日与刘备共在荆州卿以备才如何潜曰使居中国能乱人不能为治若乘边守险足为一方之主。
7、王或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务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8、阮宣子伐社树有人止之宣子曰社而为树伐树则社亡树而为社伐树则社移矣•9、刘公荣与人饮酒杂秽非类人或讥之答口胜公荣者不可不与饮不如公荣者亦不可不与饮是公荣辈者又不可不与饮故终日而醉。
10、魏文帝受禅陈群有戚容帝问曰朕应天受命卿何以不乐群曰臣与华歆服膺前朝今虽欣逢圣化犹义形于色。
11、卜望之云都公体中有三反方于事上好下佞己所一反治身清贞大修计较二反自好读书憎人学问三反。
12、时人道阮思旷什气不如右军简秀不如苴长韶润不如仲祖思致不如渊源而兼有诸人之美.13、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患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君家果也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4、魏武常云我眠中不可妄近近便斫人亦不自觉左右宜深慎此后PH眠所幸人窃以被覆之因便斫杀自后安眠人莫敢近者。
15、石崇每要客燕集常令美人行酒客饮酒不尽者使黄门交斩美人。
王丞相与大将军尝共诣崇丞相素不能饮辄门勉强至于沈每至大将军固不饮以观其变己斩三人颜色如故尚不肯饮丞相让之。
中考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文言翻译与断句

中考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文言翻译与断句今天查字典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中考语文练习题,来帮助大家复习语文知识点,希望各位考生在的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一)(·武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4题。
萧颖士风节萧颖士为唐名人,后之学者但称其才华而已。
予反复考之,盖有风节识量之士也。
为集贤校理,宰相李林甫欲见之,颖士不诣,林甫怒其不下己。
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安禄山宠恣,颖士阴语柳并曰:“胡人负宠而骄,乱不久矣。
东京其先陷乎!”即托疾去。
禄山反,往见郭纳,言御守计,纳不用。
叹曰:“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闻封常清陈兵东京,往观之,不宿而还。
身走山南,节度使源洧欲退保江陵,颖士说曰:“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
公何遽轻土地,取天下笑乎?”洧乃按甲不出。
洧卒,往客金陵,永王璘召之,不见。
李太白,天下士也,特以堕永王乱中,为终身累。
颖士,永王召而不见,则过之焉。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改)1.下列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颖士阴语柳并曰阴:暗中B.胡人负宠而骄负:依仗C.往客金陵客:旅居D.则过之焉过:责备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A.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B.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C.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D.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萧颖士对宰相李林甫、永王李璘的召见均辞而不去。
B.萧颖士预言了安禄山即将叛乱且东京将会陷落。
C.郭纳、封常清没有采纳萧颖士的守城计策。
D.节度使源洧听从了萧颖士坚守襄阳的劝说。
4.将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当官的以儿童的游戏方式来抵御厉害的叛军,(想取胜)太难了!(二)(·宁波)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2020高三语文文言文断句练习经典10题附译文答案

2020高三语文文言文断句练习经典10题附译文答案1.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2.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3.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4. 西番有二仙弈于山中树下一老猴于树上日窥其运子置思之法因得其玄秘国人闻而往观仙者遁去猴即下与人弈遍国中莫能胜国王以为奇进于中国诏举朝能弈者与较又求四方有高手名者敌之皆败。
或言杨靖善弈;时靖以事系狱③,诏释出之。
靖请以盘满贮桃实于前而弈,猴心牵于桃,遂连败。
诏椎杀之。
5.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拾而掷去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管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6.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因而误书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近世学者多似此类7.宋顾宪之元徽中为建康令时有盗牛者被主人所认盗者亦称己牛二家辞理等前后令莫能决宪之至覆其状谓二家曰无为多言吾得之矣乃令解牛任其所去牛径还本主宅盗者始伏其辜发奸擿(tī)伏多如此类时人号曰神明8.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9.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为通儒10.齐国好厚葬布帛尽于衣裘材木尽于棺椁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是乃下令曰棺椁阝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夫戮尸无名罪当丧者无利人何故为之也未几厚葬之风休矣【参考答案和译文】1.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断句和翻译

断句和翻译一、断句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解析:本题考查断句能力。
断句时要注意标志词,如本题当中的“也”“而”。
还要从内容上加以区分,相对完整的内容可作为断句的重要依据。
答案: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取材于《韩非子·说林上》) 解析:断句时应整体理解句意,把握句子结构,了解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如句中的“曰”“也”。
答案: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3、用斜线“/”给下列短文画直线部分断句。
太宗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
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取材于《资治通鉴·唐纪八》) 解析:本文段通过唐太宗向太子少师萧瑀叙述自己以弓矢定四方,但不完全了解弓的故事,说明一个人的能力有限,并不能尽识天下之务的道理。
给文言小段断句:第一要悟大意,这是基础。
第二要抓标志,有对话的文段要先抓住标志“曰”字,有语气词要考虑在它的前后断开(因为既有句末语气词又有句首语气词)。
第三要抓关联词,如“则脉理皆邪”。
第四要抓动词,动词的主要功能是作谓语,文句多是围绕谓语组合而成。
如“朕少好弓矢”的“好”。
“近以示弓工”的“示”。
翻译及断句()

名为翻译句子, 名为翻译句子,实则考查关键词语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2、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3、发图,图穷而匕见 野芳发 4、野芳发而幽香 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 5、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 无论弟不能樵 纵或能之, 6、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 项伯杀人, 7、项伯杀人,臣活之 旦日不可不蚤 8、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 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 9、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 10、若夫霪雨霏霏 霪雨霏霏, 10、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11、便可白公姥 11、便可白公姥 12、昼夜勤作息 12、昼夜勤作息
句子翻译
①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讳饰)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讳饰) ——孙权起身上厕所 孙权起身上厕所 秦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②秦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秦国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秦国有并吞天下, 秦国有并吞天下 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互文) ③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互文) ——在兵败危急艰难的时候接受了重任 在兵败危急艰难的时候接受了重任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借代) ④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借代) ——做官的人 做官的人 郡将下车则切齿(借代) ⑤郡将下车则切齿(借代) ——官吏到任 官吏到任 振长策而御宇内(借喻) ⑥振长策而御宇内(借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用武力来统治各国 用武力来统治各国 运用辞格的句子,不能照搬不动或生硬直译, 运用辞格的句子,不能照搬不动或生硬直译,而要用符合现代汉语 习惯的词语来表达
通晓文意
例2、给下列文言语段加上标点符号 、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常在于险 远而人 之所罕至 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文言文断句和翻译》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文言文断句和翻译专题训练一、文言文断句方法及训练(一)断句原则:1.通读全文,把握大意。
(断句必先得关注语境)2.先易后难,寻找标志。
3.读后检查,通顺合理。
(二)断句技巧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
名词或代词一般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再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第二人称: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⑵疑问代词:问人--“谁”“孰”/问事--“奚”“胡“曷”“恶”“安”“焉”/“何”可问人也可问事1⑶指示代词:“此”“是”“斯”“兹”“夫”“之”“其”“彼”〖训练1〗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答案: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
”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
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选自唐·刘觫《隋唐嘉话》)2.找动词,定句读。
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常省略,关键是抓住动词(形容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训练2〗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羡答案: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 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 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阳子 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
阳子到宋国去,住在旅店里。旅店主人有两个妾,其中一个美 丽,一个丑陋。但是主人却看中丑陋的,轻视美丽的。阳朱问 他缘故,旅店主人回答说:“那个美丽的自以为美丽而骄傲, 所以我不认为她美;那个丑的自认为丑陋而恭顺,所以我不认 为她丑。”阳子说:“弟子们记住!品德高尚而又不自以为贤 明的人,到哪里去不受尊重呢?”
6.使者与元褒一起到了京师,元褒就因这事犯罪被免去官职。 (采分点:“诣”“坐”及语意通顺各1分,共3分)
7.管仲回答说:“地位低的人不能统治地位高的人。”桓公任 命管仲为上卿,可是齐国还没有治理好。 (采分点:“临”“以为”“治”及语意通顺各1分,共4分)
8.管仲回答说:“贫穷的人不能驱使富有的人。”桓公赐给他 齐国一年的市场税收,可是齐国还是没有治理好。 (采分点:“使”“租”及语意通顺各1分,共3分)
9.管仲回答说:“跟君主关系疏远的人不能控制跟君主关系亲 近的人。”桓公立即尊称他为仲父,于是齐国就治理得很好了, 终于称霸天下。 (采分点:“制”“霸”及语意通顺各1分,共3分)
10.从前,魏武侯谋划事情很恰当,大臣们没有谁能赶得上他 的,(魏武侯)退朝后(露出)喜悦的神色。 (采分点:“当”“逮”及语意通顺各1分,共3分)
14.他的心思和我疏远了,他又怎能遵守我的意见哪怕满一个月 (时间)呢? (采分点:“外”“期”及语意通顺各1分,共3分)
15.假如您遭遇灾祸而我躲避,并认为很明智,(您认为)可以吗? (采分点:“遘”“明哲”、省略句式及语意通顺各1分,共4分)
六、 ⑴夫子患病,没有人在地下伺候他,请让我们用活人(为他)殉 葬。 (提示:本题重点考查“莫”“请”的翻译、介宾短语后置和省 略句式)
1.逮捕大盗没有抓获,因此获罪被免职。盗贼被擒获后,他才 得以官复原职。 (采分点:“坐”“执”及语意通顺各1分,共3分)
2.按照洪武年间的旧制,派使者去慰劳和赏赐,这样清官和贪 官就会被区分开来,守法而有治绩的官员也受到勉励。 (采分点:“故事”“赉”“劝”及语意通顺各1分,共4分)
3.金濂刚毅果断,有才干,所到之处以办事认真严厉著称,但 对待属下多脾气暴躁。 (采分点:“至”“接下”及语意通顺各1分,共3分)
⑵尽管如此,但他患病应当去伺候的人,哪一个比得上他的妻 子和家臣呢? (提示:本题重点考查"虽然"的古今异义和固定结构“孰若”的 翻译)
(3)如果要这样做,那我就想用你们两个人来殉葬。
1、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 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 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宋国有个人得到一块玉,把它献给子罕。子罕不接受,献玉的 人说:"(我)把(这块玉)给琢玉的人看,琢玉的人认为是块宝, 因此才敢献给你。"子罕说:"我认为不贪(这种品质)是宝,你认 为玉石是宝,假若把玉给我,(咱俩)都失去了宝。不如各人拥 有自己的宝。"
2、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 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 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 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 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 妾与马。”文子以告孟献子,献子囚之七日。自是,子服之妾 衣不过七升之布,马饩不过稂莠。
11.最近有人把楚庄王的话说给您听吗? (采分点:“语”“闻”及语意通顺各1分,共3分)
12.我听人说过,能自己找到老师的诸侯可以称王,能自己找 到朋友切磋的诸侯可以称霸,自我满足而群臣没有赶得上的就 会亡国。 (采分点:“王”“霸”“足己”及语意通顺各1分,共4分)
13.(古塘)成为生员后,得到当时人们的称誉,学使常常用重金 来招请他。 (采分点:“既”“延”及语意通顺各1分,共3分)
4.有个商人被盗贼抢劫,他怀疑是同住的人所为,便抓住他送到 官府,元褒观察这人神色显得冤屈,而且言语上也显得理直气壮, 就放了他。 (采分点:“为……所”“正”“舍”及语意通顺各1分,共4分)
5.使者依据条例责问元褒说:“为什么贪图金钱而放走强盗呢?” (采分点:“簿”人之声闻亦何如焉?”对曰:“臣 闻王之慈惠也。”王欣然喜曰:“然则功且安至?” 对曰:“王 之功至于亡。”王曰:“慈惠,行善也。行之而亡,何也?”卜 皮对曰:“夫慈者不忍,而惠者好与也。不忍则不诛有过,好予 则不待有功而赏。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乎?”
魏惠王对卜皮说:“你听说我的名声怎么样啊?”回答说: “我听说大王慈祥仁爱。”魏惠王很高兴地说:“既然这样, 那么效果将会到什么地步?”回答说:“大王的功效会到亡国 的地步。”魏惠王说:“慈祥仁爱,是做好事,做好事而灭亡, 为什么呢?”卜皮回答说:“慈祥的人不狠心,仁爱的好施舍。 不狠心就不惩罚有过的人,好施舍就不等有功而奖赏。有过错 不被治罪,没功劳却得到奖赏,即使灭亡,不也应当吗?”
季文子担任宣公、成公的国相,婢女不穿丝绸的衣服,马不吃精饲料。仲孙 它进谏说:"你是鲁国的上卿,做了两代君王的国相。你的婢女不穿丝绸的衣 服,马不吃精饲料,人们都认为你是一个吝啬的人,并且不能替国家增添光 彩吧。"季文子说:"我也很愿意那样做,然而我看见我们国人,父老乡亲们 吃粗粮、穿破衣服的还有很多,因此我不敢这样做。父老乡亲吃粗粮、穿破 衣服,而我却把我的婢女和马打扮得美丽的,恐怕不像辅佐国君的人了。况 且我只听说以高尚的德行及光荣作为国家的光彩,没有听说过以婢女和马的 华丽来为国增光的。"季文子把这一切告诉孟献子,献子把他(仲孙它)禁闭 了七天,从这以后,仲孙它的婢女也只穿粗布衣服,他的马饲料也只用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