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鸿雁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语文阅读答案
古诗词中的鸿雁形象及其意蕴

古诗词中的鸿雁形象及其意蕴第一篇:古诗词中的鸿雁形象及其意蕴·古诗词中的鸿雁形象及其意蕴中国古代的诗歌,真可谓是汪洋恣肆,仪态万方。
其中,有许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
阅读鉴赏诗歌时,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的诗歌意象为突破点,去领悟诗中意象的意蕴,进入诗歌的意境,深入品味诗中蕴涵的情感。
在这方面,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有所积累。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作者心境的不同,同一个物象在不同诗词中表现出的意蕴往往不尽相同,因而体现出意象的丰富性,我们在阅读鉴赏古诗词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否则,就容易犯囫囵吞枣、生搬硬套的错误。
下面,笔者仅就古诗词中鸿雁形象的意蕴加以阐述。
一、以鸿雁来指代书信,或托鸿雁传书,抒思乡怀亲之情“鸿雁传书”的典故语出《汉书·苏武传》,从这个著名的典故开始,鸿雁就成了书信的象征,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这一点在古诗词中的运用比较普遍了。
如杜甫《天末怀李白》中有:“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挚友遇赦,急盼音讯,故问“鸿雁几时到”,希望远道而来的鸿雁能够带来友人的消息,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溢于言表,真是情真意切。
以鸿雁来指代书信,或托鸿雁传书,抒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之情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
无由见颜色,还自托微波。
”(李商隐《离思》);“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晏殊《清平乐》);“云中谁寄锦书来,实可行,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等。
二、以鸿雁为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之情的触发点鸿雁是候鸟,春秋迁徙。
秋天,大雁乘着长风,奋力飞往南方越冬。
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在古诗词中,文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如刘禹锡《秋风引》:“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精选10首写鸿雁的古诗词

精选10首写鸿雁的古诗词(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精选10首写鸿雁的古诗词中国好诗词,风雅颂古今!中国好诗词打造最纯粹的诗词分享平台!品读、鉴赏经典诗词歌赋,分享、交流精美原创文学。
徐州市王杰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徐州市王杰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命题人:王瑞一、基础知识(4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狭隘.(ài)粗糙.(cāo)鹰隼.(sǔn)悄.无声息(qiǎo)B.龟.裂(jūn)疱.疹(bāo)蘸.水(zhàn)过蒙拔擢.(zhuó)C.掐.丝(qiā)脚踵.(zhǒng)祚.薄(zuò)呱.呱而泣(guā)D.盘桓.(huán)蹙.眉(cù)筵.席(yàn)杯盘狼藉.(jí)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斑斓沧桑暮霭谈笑风声B.斯守挣揣陨首珊珊可爱C.胚胎桓墙妊娠实事求是D.精湛琐屑钳制劳民伤财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要学好语文并取得较好成绩,必须立足于课本,那种脱离课本漫无边际的语文学习是一种舍本逐末....的方法。
B.北京奥运圣火在国内薪尽火传....,已经过了许多城市。
据安排,7月25日下午,将由临沂传至曲阜,曲阜也将成为此次圣火传递过程中所经过的唯一一个县级市。
C.北大校长许智宏演唱流行歌曲《隐形的翅膀》引发了网友的激烈讨论,有的网友认为许校长这一行为宣扬了北大不墨守成规....,敢于打破传统,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D.电影《风云2》即将于7月上旬在泰国杀青..。
昨日下午在摄影棚内,郭富城、郑伊健、任达华、谢霆锋、阿Sa、唐嫣、何家劲等7位主演着戏装接受了媒体采访。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美国研究人员最近报告说:电击以醋和废水为养分的细菌,可以制造出清洁的氢燃料能够替代汽油给车辆提供动力。
B.从现在至2015年这段时间内,国际能源机构认为,世界经济将无法避免石油供应紧缺并由此引发油价飙升情况的出现。
C.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资料显示,朝鲜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在苏联的帮助下,创建了宁边原子能研究基地,培训了大批核技术人员。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新课标讲堂第二单元单元测试新课标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单元学业水平检测题(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巨擘.(bò)殷.红(yān)标识.(shí) 身陷囹圄.(yǔ)B.纰.漏(pī) 惩.罚(chénɡ) 恫吓.(hè) 应.运而生(yīnɡ)C.粗犷.(ɡuǎnɡ) 角.色(jué) 铜臭.(xiù) 酩酊.大醉(dǐnɡ)D.木讷.(nè) 内疚.(jiù) 胴.体(tónɡ) 万马齐喑.(yīn)解析:A项中“标识(zhì)”;B项中“应(yìnɡ)运而生”;D项中“胴(dònɡ)体”。
答案: C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蛾眉甘败下风凭心而论口慧而实不至B.妨碍轻歌曼舞命途多桀敏于事而纳于言C.脉膊绿草如茵杀人越货无所不用其极D.竣工和言悦色安马劳顿防民之口,胜于防川解析:A.败—拜,凭—平,慧—惠;B.桀—舛,纳—讷;C.膊—搏;D.言—颜,安—鞍,胜—甚。
答案: B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新颁布的《物权法》指出,物权界线之外,属于公共场所,是公________活动的范围;物权界线之内,是私________的活动空间。
②华佗不但擅长内科,还善于做开刀手术。
他________了一种麻醉剂叫麻沸散,要在做手术时减轻病人的痛苦。
③办理网上银行对外支付业务时,使用________密码和支付密码的客户,需要保护自己的卡号和密码,以确保网上银行的安全。
A.权利权力配置登录B.权力权利配制登录C.权力权利配置登陆D.权利权力配制登陆解析:“权利”指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与“义务”相对,所以第二处应选“权利”;而“权力”指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用在第一处。
“配置”指配备布置,多指物品排列或组合;“配制”是指把两种以上的原料按一定的比例和方法合在一起制作,或为配合主体而制作。
江西省南昌外国语学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江西省南昌外国语学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高三2011-11-30 21:31江西省南昌外国语学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2011.11(测试时间150分钟,共15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8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是多音字,其中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 拗断/执拗裨益/裨将混沌/混淆骠骑/黄骠马B. 复辟/辟邪解数/解元重创/创伤囤积/粮食囤C. 间或/间距东莞/莞尔稽查/稽首拖沓/一沓儿D. 靡丽/靡然夹道/夹袄数说/数落倔强/倔脾气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脉络里程碑顶顶大名盛名之下,其实难副B.矫健百叶窗戳力同心疾风知劲草C.词藻实名制仗义直言多行不义必自毙D.融洽众生相融会贯通口惠而实不至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因为加缪也把人看成是古希腊神话中______服苦役的西西弗斯,他命中注定要永远推一块巨石上山。
②这种风格既是美的,同时又能表现生活的真实,演员能用一两个极______而又极典型的姿势,把时间、地点和特定情景表现出来。
③随着未来的科学进步,我相信,宗教______教条____迷信,必将让位于科学;可是人的对于超越人世的渴望,必将由未来的哲学来满足。
A.终身精练以及/或 B.终生精练及其/或C.终生洗练及其/和 D.终身洗练以及/和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辉煌六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成就展"上,那些平时耳熟能详的大科学家的成果、事迹,都在这里以最贴近普通人的方式系统地展现。
B.毛泽东的文献点评中寓含褒贬,抒发感慨,以史为鉴,论古讽今,注重文献的社会效益和经世致用,值得我们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C.博尔特刚到体校的时候,训练并不刻苦,常常偷懒,别人跑十圈,他只跑三四圈,只要教练不注意,他就会躲在一边和其他人打闹,是体校有名的“害群之马”。
08年高三语文模拟试卷[最新版]
![08年高三语文模拟试卷[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eb97735ddd3383c4ba4cd2ec.png)
注:尊敬的各位读者,本文是笔者教育资料系列文章的一篇,由于时间关系,如有相关问题,望各位雅正。
希望本文能对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
如果您需要其它类型的教育资料,可以关注笔者知识店铺。
由于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部分内容侵权请联系笔者。
高三语文模拟试卷语文本试卷分为必考内容、选考内容。
必考内容、选考内容满分共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共20分)干渴的村庄肖建新①村庄的干渴是近几年的事。
那些年,雨和童年一样率性,杂草一样茂密,无拘无束,犹如一个无人看管、喜欢疯跑的孩子,把一年四季和村庄穿了个透。
对于村庄,雨是一个熟人,用多种不同的步伐量过村庄的大小高矮,量过无数的牛蹄踏在村庄横截面上的深度。
②从村庄到田野,一场雨的距离既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它可能会耗费一个人一生的时光,也可能是瞬息的景致。
村里许多人的时光都是消耗在这段路上,按说这并不是一条十分艰难的道路,可他们的鞋烂了一双又一双,身体矮了一截又一截。
它先是一点一点下在他们最外在的身体上,再下在他们有些皱褶的生活里,最后就完全打湿了他们的生命。
③在我的记忆里,雨总是等不及我走到一棵树下,或附近的一个檐下,就唰唰地落下来。
有时候在树下等久了,还不见停,就只好冒雨往回跑,在路过藕地时,顺手析一枝藕叶顶在头上,这样,雨不至于完全打湿一个人的童年,总有一些地方和时光可以躲避。
下雨时,我常把书藏在怀里,双臂抱紧,即使雨弄湿了胸衣和手臂,可怀里的书总是干干的,这多少会让我有一些小小的慰藉:梦想总是在一个温暖处。
④春天的雨是村庄最欣喜的事,干了一冬的村子会因一场春雨的到来而含情脉脉,油菜像小姑娘一样,水盈盈地在春风里摇曳,胡豆花幽灵般的小眼睛在滴溜滴溜地转,那些小动物们和人一样,跑到小雨里,让雨水落在身上和脸上,享受着第一场春雨的温润。
乡村父亲们的脸,在这时开始变得柔和,也许春雨洗净了他们内心的忧郁。
⑤在我离开的这些年,村庄的水分越来越少了,我看到一位母亲失去了往日丰润的表情。
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审美意蕴,社科文答案

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审美意蕴,社科文答案范文大全> 好词> :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审美意蕴,社科文答案是由小编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审美意蕴,社科文答案的正文:第一篇:《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审美意蕴》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审美意蕴作者:邓乐群字体:【大中小】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鸿雁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
鸿雁是随阳之鸟,它虽然在季节和环境的渲染下带有“秋”的意象,但它与蟋蟀、鸣蝉等秋虫之美仍有所不同。
秋虫潜鸣,是对寒冷的畏惧和哀叹;鸿雁南翔,则是对寒冷的抗争,对光明与温暖的追求和向往。
听秋虫之浅吟低唱,不免产生物华将尽的寂寥之感;看鸿雁之布阵南征,则令人心境开阔,精神振奋。
故秋虫的审美基调表现为凄清低婉,鸿雁的审美基调则主要表现为辽阔高远。
扬抡《伯牙心法·飞鸣吟》:“秋色萧条,秋容有红蓼;秋风拂地,万籁也寥寥。
惟见宾鸿,冲入在秋空里,任逍遥。
一举万里兮,天下何小小!”便是对鸿雁这一美学特征的生动把握。
在中国古代词汇中,“鸿志”喻指大志,“鸿程”喻指远程,“鸿业”喻指大业,“鸿风”喻指高风亮节……西晋奇士嵇康临刑前“手挥五弦,目送归鸿”,其生死达观和胸襟气度被传为千古佳谈。
鸿雁是大型水鸟,体重可达四至五公斤。
鸿雁因个体庞大,起飞时常用双翅击打水面向前俯冲,然后借助惯力徐徐离水起飞,飞翔时引颈向前,脚紧贴腹部,一只接一只,蔚为壮观。
鸿雁是健飞之鸟,翅膀拍动时频率适中,沉雄有力,不似鹰鹞之猛悍桀骜,也不似鹤鹭之轻灵飘忽,而是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
在风频雨骤的春日或霜寒月冷的秋夜,当鸿雁结阵翱翔,引吭嘹唳,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人们的这种审美感受就更加明显、强烈。
“水落江空天气清,西风萧飒雁南征”;“辍耕垅上鸿鹄志,长啸山中鸾凤音。
”中国古代对联常以“飞鸿”对“奔马”、“冥鸿”对“隐豹”、“闹海蛟”对“摩天鸿”……《五代史·朱汉宾传》:“朱瑾募其军中骁勇者,黥双雁于其颊,号雁子都。
江西省南昌三中2015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江西省南昌三中2015届高三第二次月考高三2013-01-26 20:56江西省南昌三中2015届高三第二次月考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都正确的一组是()A、尽(jìnɡ)量皈(ɡuī) 依稗(bài)官野史以飨(xiǎnɡ)读者B、胴(dînɡ)体辘(lù)轳前倨(jù)后恭辑(jī)录C、焙(peì)干掮(qián)客呼天抢(qiānɡ)地宵衣旰(ɡàn)食D、悭(qiān)吝荏(rěn)弱畏葸(xǐ)不啻(ch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坐标端祥韦编三绝荼毒生灵B、炫目杜撰欢呼雀跃灯火阑姗C、荟萃文身一曝十寒婷婷玉立D、厮杀猫腻动则得咎唉声叹气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由于这次调整是在清醒地认识国情和全面地估量当前形势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预见潜在危机还未爆发以前进行的,因此有充分的主动权,能够瞻前顾后、有条不紊、从容不迫地进行,能够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混乱和损失B、姚萤的眼睛水灵灵的,一定是个聪明之至的女子,玲珑剔透,和刘嘉惠一样。
因为从来没有一桩木头是美丽的,世间最蛊惑人心的美丽应该属于眼睛,若不是灵气逼人,再完美的五官也不会有那样倾城的美丽。
C、听了如此无耻谰言,科比诺气冲斗牛般的挥舞着前肢,愤然道:“你个该死的混蛋,不仅污蔑我,禁锢了我的不灭魔体,还把我的灵魂束缚在那个恶心的癞蛤蟆身上。
”D、只从生活上无所不至地体贴对方,却不从思想上和工作上帮助对方进步,这是不对的;只注意对方的思想和工作,生活上却一点也不体贴对方,也是不对的。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文章,题目为“梅花岭记”,其实是在赞颂明末抗清殉国的史可法。
B、“到底去不去?我的小姑奶奶。
”爸爸对着眼睛看着电视、嘴里嗑着瓜子、双手玩着手机的女儿吼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鸿雁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
鸿雁是随阳之鸟,它虽然在季节和环境的渲染下带有“秋”的意象,但它与蟋蟀、鸣蝉等秋虫之美仍有所不同。
听秋虫之浅吟低唱,不免产生物华将尽的寂寥之感,看鸿雁之布阵南征,则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
“秋色萧条,秋容有红蓼;秋风拂地,万籁也寥寥。
惟见宾鸿,冲入在秋空里,任逍遥”,便是对鸿雁这一美学特征的生动把握。
鸿雁是健飞之鸟,翅膀拍动时频率适中,沉雄有力,不似鹰鹞猛悍桀骜,也不似鹤鹭之轻灵飘忽,而是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
在风频雨骤的春日或霜寒月冷的秋夜,当鸿雁结阵翱翔,引吭嘹唳、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人们的这种审美感受就更加明显、强烈。
鸿雁迁徙时常汇集成数十只、上百只的大群,在天空中列队飞翔。
“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绛霄”;“白犬吠风惊雁起,犹能一一旋成行。
”鸿雁这种行序整齐的飞行特征,使中国古代文人们赞叹不已。
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南征北返时,中途很少停歇,人们能看到竦峙树端的鹰、栖息房梁的燕、兀立江滩的鹤鹭,却很难看到静态的鸿雁。
在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鸿雁大都以动态出现,鸿雁翔姿优美,亦刚亦柔,曹植的《洛神赋》中就有“翩若惊鸿,矫若游龙”之语。
鸿雁南迁阵容非常壮观,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亦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强烈。
“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
”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两者不可截然分割,而对“雁”意象群的发掘,即能较好的说明这一问题。
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言志”的诗词,也有侧重抒情的诗词,但数量最多的还是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诗词。
中国美学中的“景中情”与“情中景”互相联系又各具特征。
巧于诗者或“景中情”,或“情中景”;神于诗者则情不虚情,景非滞景,情景互生,妙合无垠。
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
6.下面对鸿雁习性特征所体现的相应的审美意蕴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A.鸿雁身大体重,起飞以及飞行时,翅膀拍动,沉雄有力,给人以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
B.鸿雁迁徙时行序整齐,符合中国人喜欢整齐划一的审美情趣,能激发人们团结奋进的热忱。
C.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迁徙中很少停歇,使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对光明与温暖的追求。
D.鸿雁飞翔时,常汇集数十只、上百只,其阵容相当壮观,秋冬之际,雁阵往往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
7.下列古代咏雁诗(词),属于“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一项是()A.列序横空,身世在云中,舞影动西风。
云淡淡,月蒙蒙,身点破苍穹。
B.“鸿志不汝较,奋翼起高飞”,“但当养羽翮,鸿举必有期”。
C.“洞庭波起兮鸿雁翔,风瑟瑟兮野苍苍”,“雁飞高兮远难寻,空断肠兮思愔愔”。
D.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8.下列各项判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鸿雁”意象很好地体现了我国古典诗词“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的原则。
B.鸿雁虽是随阳之鸟,但它带有浓厚的秋意,所以往往表达哀伤凄冷之情。
C.在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鸿雁都是以动态出现,看不到静态的鸿雁。
D.原文最后一段中的“三种审美移情层次”指的是“①景中情②情中景③情景互生。
”参考答案:6. C 解析:C项“对光明与温暖的追求”应是“鸿雁随阳”的审美感受。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句子的能力。
关键在于要把雁的特点与它们审美感受对应起来,不能张冠李戴。
7.D 解析:范仲淹的《渔家傲)》一词,既有因秋临塞下雁阳而引起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无穷感慨,又有因岁月流逝而坚定诗人建功立业、时不我待的报国信念。
“雁”意象在此词中不再单纯是主体悲苦情感的抒发载体,更为重要的是起着警钟长鸣、催人奋进的积极作用。
A、C、侧重写景;B侧重言志。
8.D.注意两点:第一,陈述对象是“审美移情层次”,弄清“这”的指代内容;第二,“情不虚情,景非滞景”与“情景互生”是一个层次而非两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