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慢阻肺及继发症的中医治疗_张景隆

合集下载

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研究进展中医药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主要以中药为主,常用的中药有肺经药、祛痰药、化痰止咳药等。

肺经药主要是指能够滋养肺脏、调节呼吸道肌肉张力的药物,如麦冬、百合、沙参等。

祛痰药可通过增加气道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促进痰液排出,如海蛎、桔梗、半夏等。

化痰止咳药则可以缓解咳嗽、降低痰液黏度,如川贝、莲子心、南京红豆等。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医药在改善肺功能、减轻呼吸困难方面的研究。

一些研究表明,中药能够通过调节免疫功能、抗氧化作用等途径,减轻气道炎症,缓解气流受限,改善呼吸困难。

某些中药可以通过抑制炎症细胞激活、减轻肺泡破坏等方式,减轻患者的呼吸困难。

中医药在缓解炎症反应、减少病情恶化方面的研究。

炎症反应是COPD急性加重期的主要表现之一,中医药在调节炎症反应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些中药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减少肺组织受损,减缓病情的进展。

中医药在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复发率方面的研究。

COPD急性加重期的患者常常存在睡眠质量差、体力活动受限等问题。

中医药在调节身心状态、改善生活质量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一些中药可以通过调节神经系统、改善睡眠质量,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药在预防COPD急性加重期方面的研究。

COPD急性加重期的复发率较高,中医药在预防复发方面有一定的研究进展。

一些中药可以通过改善肺功能、增强免疫力等途径,降低复发率,并且在长期使用中没有明显的药物耐受性和副作用。

中医药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研究进展较为丰富,主要集中在改善肺功能、减轻呼吸困难、缓解炎症反应、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等方面。

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如研究设计不完善、样本量较小等,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中医药在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中的疗效。

希望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中医药能够为COPD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提供更多的有效方案。

肺胀(慢阻肺)中医诊疗方案

肺胀(慢阻肺)中医诊疗方案

肺病科优势病种诊断规范肺胀(慢性堵塞性肺疾病)【诊断】一、疾病诊断(一)中医诊断:1.有慢性肺系疾生病史多年,频频发生,持久难愈。

常见于老年人。

2.常因外感而引发,其余如劳倦过分、情志刺激等也可引发。

3.临床表现为咳逆上气,痰多,胸部膨满,胀闷如塞,喘气,动则加剧,甚则鼻煽气促,张口抬肩,浮躁,心慌等。

胸部隆起呈桶状,叩之呈过清音。

听诊有痰鸣音及湿罗音,心音遥远。

其病程缠绵,时轻时重,日久则会面色昏暗,唇甲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甚或喘脱等危重症候。

4.日久可见心慌动悸,面唇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严重者可出现喘脱,或并发悬饮、鼓胀、痉厥、出血等。

(二)西医诊断1.症状慢性咳嗽:常为首发症状,初为中断性咳嗽,清晨较重,此后早晚或整天均可有咳嗽,夜间咳嗽常不明显,少量患者无咳嗽症状,但肺功能显示某些气流受限。

咳痰:咳少许黏液性痰,清早许多。

归并感染时痰量增加,可有脓性痰。

少数患者咳嗽不伴咳痰。

气短或呼吸困难:是COPD 的典型表现,初期仅于活动后出现,后渐渐加重,严重时平时活动甚至歇息时也感气短。

喘气: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可出现喘气症状。

浑身性症状:体重降落、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阻碍、精神抑郁和(或)忧虑等。

2.体征一般状况:粘膜及皮肤紫绀,严重时呈前倾坐位,球粘膜水肿,颈静脉充盈或怒张。

呼吸系统:呼吸浅快,协助呼吸肌参加呼吸运动,严重时可呈胸腹矛盾呼吸;桶状胸,胸廓前后径增大,肋空隙增宽,剑突下胸骨下角增宽,两侧语颤减弱,肺叩诊可呈过清音,肺肝界下移,两肺呼吸音减低,呼气相延伸,有时可闻及干性啰音和(或)湿性啰音。

心脏:可见剑突下心尖搏动,心脏浊音界减小,心音遥远,剑突部心音较清晰响亮,出现肺动脉高压和肺芥蒂时P2>A2 ,三尖瓣可闻缩短期杂音。

腹部:肝界下移,右心功能不全时干颈反流征阳性,出现腹水挪动性浊音阳性。

其余:长久低氧病例可见杵状指/趾,高碳酸血症或右心衰竭病例可出现双下肢可凹形水肿。

慢阻肺中医治疗方法

慢阻肺中医治疗方法

慢阻肺中医治疗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

目前,西医治疗慢阻肺的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和呼吸康复,但是随着中医治疗的逐渐被重视,越来越多的慢阻肺患者开始尝试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慢阻肺有着独特的优势,可以缓解症状、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慢阻肺中医治疗方法。

首先,中药治疗是慢阻肺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

中医认为慢阻肺属于肺气虚、肾气虚、痰湿阻肺等病证,因此在治疗上以益气健脾、祛痰化湿、滋阴清肺为主要原则。

常用的中药有人参、黄芪、百合、川贝母等,这些药物能够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增强免疫力,从而减轻慢阻肺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其次,针灸疗法也是慢阻肺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针灸治疗可以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器官功能,缓解疼痛,增强抵抗力,对慢阻肺患者的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常用的穴位有肺俞、肾俞、关元等,针灸治疗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针灸操作,因此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中医医院或者诊所。

另外,中医推拿治疗也是慢阻肺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推拿治疗可以通过调理气血、舒筋活络,改善肺部的气血循环,缓解慢阻肺患者的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

常用的推拿手法有拨、捏、推、拉等,患者可以在专业的中医师指导下进行推拿治疗,也可以在家中进行简单的自我推拿。

最后,气功养生也是慢阻肺中医治疗的重要内容之一。

气功养生通过调整呼吸、运动身体,调和气血,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对慢阻肺患者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常用的气功包括太极拳、气功五禽戏等,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气功进行练习,以达到调理身体、缓解症状的目的。

总之,慢阻肺中医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在接受中医治疗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中医医院或者诊所,由专业的中医师进行诊断和治疗。

同时,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的过程中,也要配合医生的指导,注意饮食、作息等方面的调理,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由于长期吸烟、空气污染等原因引起的,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肺部疾病。

常规治疗包括长效支气管扩张剂、吸入糖皮质激素、氧疗等方法,但是COPD急性加重期的病情控制仍然是一个难题。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

中医药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具体方法包括针刺、中药内服、中药外用等。

以下是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研究:
1. 针刺疗法
2019年,一篇对COPD急性加重期采用针刺治疗的研究发表在《针灸临床杂志》中。

该研究选择了10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观察,其中50例接受了针刺治疗,50例采用常规治疗。

结果显示,针刺组的氧饱和度和肺功能得到了较好的改善,较常规组有显著差异。

2. 中药内服
2018年,一篇研究探讨了COPD急性加重期中药内服治疗的临床效果。

该研究选择了8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常规组。

中药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了中成药复方制剂,如清肺抗炎口服液、板蓝根口服液等。

结果显示,中药组的病情改善程度较常规组明显,机体炎症反应水平也有所下降。

3. 中药外用
总的来说,中医药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方法较为多样化,且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中医药治疗仍需进一步开展系统性的、高质量的随机对照实验,以期更详细地了解中医药对COPD急性加重期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慢性肺心病急性期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慢性肺心病急性期临床观察
[3 ]学,2009,18( 7) : 20-24. [4 ] 范医东,刘照旭,杨忠广. 男性不育症的诊断与治疗[M]. 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193-193. [5 ] BUVAT J,ARDAENS K,LEMAIRE A,et al. Increased sperm count
( 本文校对: 丘勇超 收稿日期: 2019 - 04 - 24)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慢性 肺心病急性期临床观察
扈丽娟1 张 昱2
摘要: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慢性肺心病急性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 病急性加重合并慢性肺心病急性期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用“电脑随机法”将 200 例患者分为 2 组,其中观察组实施中西医 结合治疗; 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治疗,将 2 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心功能指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2 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EDV( 63. 22 ± 1. 32) ml、ESV( 38. 16 ± 1. 21) ml 更低,RVEF( 45. 65 ± 1. 02) % 、AT( 0. 19 ± 0. 01) s 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观察组患者 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 < 0. 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慢性肺心病急性期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 性高,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研究。
光明中医 2019 年 9 月第 34 卷第 17 期 CJGMCM September 2019. Vol 34. 17
·2709·
补肾生精汤是在《黄帝内经》“肾主生殖”理论指导 下组方而成,方中杜仲、淫羊藿、肉苁蓉补肾阳。明代张 景岳提出“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 无穷”,所以通过熟地黄、山萸肉滋养肾阴,达到阴阳双 补,黄精“补诸虚、填精髓”,何首乌能养血益肝,固精益 肾,有生精种子之效。人参补气,丹参活血通经,另外方 中五味子、车前子、覆盆子、枸杞子、菟丝子为传统经典 方剂五子衍宗丸的成分,诸药合用,达到阴阳双补,益气 活血,填精益髓的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枸杞子中 的主要功能成分枸杞多糖对大鼠生殖系统具有保护作 用,可降低高温引起的生精细胞损伤,促进睾丸生殖细 胞正常发育[11]。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五子衍宗丸能够 增强睾丸的生精功能,提高患者精子浓度和活力,提高 患者性激素水平[12,13]。补肾生精汤联合克罗米芬治疗 特发性少精子症,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精子浓度、精子 总数及血清 INHB 水平,优于单独应用克罗米芬治疗 ( P < 0. 05) ,这也进一步说明了中医中药在治疗特发性 少精子症方面有独特优势,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文声:中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案例)

文声:中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案例)

文声:中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案例)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

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0.7。

气短或呼吸困难是COPD的标志性症状。

COPD的5个发展阶段
1、初期:易外感,反复感冒
2、第二阶段:慢性支气管炎
3、第三阶段:肺气肿
4、第四阶段:肺动脉高压
5、第五阶段:肺心病
中医角度讲慢阻肺
属于中医学肺胀范畴。

多认为其根本原因是由于脏腑虚损,功能失调,感受外邪所致。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

《类证治裁》认为“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

脾虚是COPD病机传变的核心。

肺脾互伤,虚损加剧,肺脾两虚,日久母不生子,由肺及肾,脾肾为先后天互生的关系,脾伤则后天失养,后天无以养先天,则肾伤而咳喘并作。

痰瘀是COPD的重要病理因素。

肺脾肾亏虚,肺虚津液不布,脾虚水谷不化,肾虚膀胱气化失司,导致津液代谢失常,痰浊内蕴;正气亏虚,无力推动血行,血停成瘀。

血瘀日久,瘀阻脉络,气机不畅,可致津液输布代谢障碍,水液停蓄,形成痰饮;反之,若津液代谢受阻,痰湿内生,水饮停滞,则气机不畅,气滞血瘀。

课程中文声老师还有具体的案例分享及讲解!。

治疗慢阻肺、支气管炎、肺心病的中医名方

治疗慢阻肺、支气管炎、肺心病的中医名方

治疗慢阻肺、支气管炎、肺心病的中医名方治疗慢阻肺、支气管炎、肺心病的中医名方--小陷胸汤
小陷胸汤具有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之功效。

主治痰热互结之结胸证。

胸脘痞闷,按之则痛,或心胸闷痛,或咳痰黄稠,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临床常用于治疗慢阻肺、急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冠心病、急性胃炎、胆囊炎、肝炎、胸膜炎、胸膜粘连等属痰热互结心下或胸膈者。

处方:黄连、半夏、瓜蒌。

主治:痰热互结之结胸证。

胸脘痞闷,按之则痛,或心胸闷痛,或咳痰黄稠,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方解方义:全瓜蒌甘寒,清热涤痰,宽胸散结,用时先煮,意在“以缓治上”;而通胸膈之痹。

臣以黄连苦寒泄热除痞,半夏辛温化痰散结。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药治疗新方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药治疗新方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药治疗新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疾病,其特征为持续存在的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慢阻肺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尽管现代医学在慢阻肺的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在慢阻肺的治疗中发挥着独特的优势,近年来也不断涌现出一些新的治疗方法。

一、中医药对慢阻肺的认识中医认为,慢阻肺属于“肺胀”“喘证”“咳嗽”等范畴,其发病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肺气虚弱,卫外不固,易受外邪侵袭;脾失健运,痰湿内生;肾不纳气,气不归元,均可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从而引发咳喘、呼吸困难等症状。

此外,久病入络,瘀血内阻也是慢阻肺病情加重和缠绵难愈的重要因素。

二、中医药治疗慢阻肺的基本原则中医药治疗慢阻肺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其证型,然后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一般来说,治疗慢阻肺的基本原则包括扶正祛邪、宣肺平喘、化痰止咳、健脾益肾、活血化瘀等。

三、中医药治疗慢阻肺的新方法1、中药复方治疗中药复方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形式之一。

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一些经典的中药复方在慢阻肺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例如,补肺汤合参蛤散可用于肺肾两虚型慢阻肺患者,具有补肺益肾、纳气平喘的作用;苏子降气汤加减适用于痰浊阻肺型患者,能够化痰降气、止咳平喘;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则常用于肺热壅盛型患者,具有清热宣肺、化痰平喘的功效。

2、中药穴位贴敷穴位贴敷是将中药制成膏剂或散剂,贴敷于特定的穴位上,通过药物的刺激和穴位的调节作用来治疗疾病。

对于慢阻肺患者,常用的穴位有肺俞、定喘、膻中、天突等。

贴敷的药物多选用具有温阳散寒、止咳平喘、化痰通络作用的中药,如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等。

穴位贴敷可以激发人体的正气,调节脏腑功能,改善呼吸道症状,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卷第22期·总第150期2 0 1 2年1 1月·下半月刊133颤,拟补阳还五汤加减。

方如下:黄芪30g,赤芍、地龙、全蝎、僵蚕各10g,当归、红花、桃仁、川芎各6g,蜈蚣2条,夜交藤、益母草、车前子各8g,石斛15g,钩藤20g。

上药服15剂,震颤大减,已能步履,上肢持物也渐正常。

按语:麻痹性震颤也属中医“中风”范围。

《证治准绳》谓:“筋脉约束不住,而莫能任持,风之象也。

”本病其本气虚血瘀,其标在肝。

气虚血阻,肝阴失养,脑海失养,颤振作矣。

故用益气活血平肝熄风而获效。

5 水肿辛某,女,38岁。

患者素体亏虚,有慢性肾炎史,双下肢水肿反复难愈,进而转中医治疗。

就诊时见下肢浮肿,眩晕,神倦,气短乏力,口淡,腰膝酸软,小便少,舌淡苔薄边微紫,脉细数,证属气血亏虚,精气不足,气血运化失职,治当补气活血,行气利水,拟补阳还五汤加减,见方:黄芪30g,地龙、红花、桃仁各10g,猪苓、茯苓、车前子各15g,当归、川芎各6g,白茅根20g,薏苁仁30g。

上药加减进治一个月,水肿尽消。

终以金匮肾气丸固本,随访一年未复发。

按语:慢性肾炎是久病入络,肾气衰微,瘀血阻滞,运用补阳还五汤大量补气,行气利水而消水肿。

(本文校对:张文娟 收稿日期:2012-09-15)论慢阻肺及继发症的中医治疗张景隆(吉林省辽源市华山医院,辽源126200)关键词:慢阻肺;肺大泡破裂;自发性血气胸;中医药治疗doi:10.3969/j.issn.1672-2779.2012.22.095 文章编号:1672-2779(2012)-22-0133-02 2011年6月9日应约为通化铁路退休工人、诊治,张某某,男,72岁,于2002年患中风后遗症,生活尚能自理,原发病肺心症、哮、喘、咳、饮胀,呼吸困难。

每遇外感、节气刺激会发作,每年都要住几次院维持。

2008年5月初病发严重,喘急虽吸氧不能缓解,急住医治疗,初诊慢阻肺,渐进性损伤肺组织,气胸合并肺气肿,经胸透、拍片、断层分析等发现该患右肺几乎全感染溃腐,左肺亦溃腐50%以上。

经该院和外请专家教授共同研究认为,该患病损如朽布不堪指,点之可穿孔,若手术需在近肺门处切除,该部多血管交错,恐血难止,更怕缝合时难以挂线。

为此确定不可手术,只能胸穿排气引流解危。

于是做了第一次胸穿引液。

随后2009年、2010年、2011年均在4~5月间复发,亦做胸穿缓急。

但在2011年5月初刚做完第4次穿孔后,不到半月,还未出院,又骤现肺胸气胀饮满,急性发作危象,甚至神昏窒息,被迫又做了第5次打洞救生(仅在1月内即2次胸穿)。

院方束手,提示患者双肺严腐极重,肺大泡连续丛生,难测吉凶,建议转上级医院。

此刻有人建议请中医帮救,于是,来人约请。

望患者头面四肢浮肿、苍暗无华、胸腹膨满、喘息耸肩,虽吸氧难解顽痰壅咽,靠枕依息,不得平卧,生活已难自理,舌紫绛,瘀点,舌体肥边痕,舌下络脉迂曲,口唇亦紫,舌苔灰厚黄腻,逆气上冲,呃噎频作,饮食难下。

小便频,不畅,大便粘腻不爽,无力畅排,血压96/64mmHg。

脉象沉迟濡微,不足指数,三五不调(早搏),神识时昏。

问诊难说清自觉症状,声音低微,甚语无伦次,已现心力衰竭危象,实属西医不可逆状态。

右前胸满布五处胸穿瘢痕,若再做胸穿恐难选下椎支点。

然中医无西医所列病名。

按此当属咳、哮、痰饮结胸、肺胀痨伤等范畴。

分析痰壅肺失肃降,息不归根,脾衰不能胜运,水泛凌心,穷累及肾,气失顺接,将喘脱命危,病情错综,病机复杂,气(阳)阴两虚,标本俱重,十分棘手。

治则:扶正祛病,标本同治,据症给药,合力奏效。

2011年6月15日处方:黄芪150g,当归25g,红参15g,黄精20g,升麻20g,薤白20g,桂枝15g,石菖蒲25g,丹参20g,苏合香15g,茯苓25g,柏枣仁各15g,制附片15g,川贝母20g,瓜蒌25g,胆南星15g,清半夏25g,白果15g,百部15g,功劳叶25g,金荞麦50g,鱼腥草90g,皂角15g,葶苈子20g,猪苓15g,泽漆15g,苏木15g,杜仲20g,续断15g,鸡内金15g,谷芽15g,山药20g,大黄3g,甘草15g。

上药五副以煎药机高压浓缩打汁15袋,日3服5日量,每服另兑人参蛤蚧汁2支、竹苈汁2支,羚羊粉、熊胆粉、三七粉各0.3g,忌辛辣酸涩。

方解:重用黄芪、升麻为升举大气;合当归、红参、黄精以修复肺伤、补精血之源;用薤白、桂枝、制附片以振胸阳、提脾能、消痰凝、水饮之阴翳;用石菖蒲、苏合香、丹参、柏枣仁本为心经要药,今合力复神,固脱养血护君的前提下,用大队化、豁、滚、排痰之药宽胸;又以葶苈子、泽漆,合苏木、皂角、清半夏化瘀、破痰巢、开饮囊、逐痰饮下行不上逆;以杜仲、续断、焦三仙助肾醒脾,以人参蛤蚧汁、竹沥汁衔环任督,羚羊熊胆三七粉抑木型金、祛瘀不伤新。

服药5剂后,有进食要求,自觉身体有点力气,效缓,喘不耸肩,撤氧134 第10卷第22期·总第150期2 0 1 2年1 1月·下半月刊可平卧,排尿量每日1500~2000ml,大便日2次,能爽解。

吐灰黄黑稠浊老痰,日吐量500ml左右。

望舌苔薄白稍腻,唇色转粉,血压98/66mmHg,神识转清,自觉来复,面肢浮肿均消,活动基本自如。

此佳兆也,喜得生机!后以上方连服30剂,能下床轻微活动,咳痰量少,食量有增,尿量每日1500ml左右,大便1~2次,能畅排,血压100/70mmHg,呼吸均匀,面得愉容,神采转新,大见好转之势。

后又合补肺阿胶汤、涤痰汤、百合固金汤、清肺化痰汤、真人养脏汤等分别加减巩固。

到2011年8月25日,调制100多天,疗效倍增,病情基本稳定,面色有华,神情清醒,脉平和(已无早搏、不调现象),唇、舌、苔均正常,饮食规律,尿便顺畅,睡眠良好,血压116/78mmHg,心律65~70次/分,呼吸均匀。

唯觉足步蹒跚无根,不能出室运动。

深思之,此乃气血未能全复,前中风后遗症、脑络阻支配运动神经失常,行动难以自控。

为此,在前方基础上,另加天麻、钩藤、石菖蒲、天竺黄、金银花炭、丝瓜络炭、生地黄炭、侧柏炭、连翘炭、紫草、水蛭等连服15剂,行动有准,能出室外慢步活动,体能逐日增强。

后变汤剂为散剂,日2服,每次约9~12g左右,每月调整1次加减。

至今各项良好,从接受中医药治疗到现在,已经11个月,未再穿胸引液排气。

总顾全过程,初诊转危缓急,继则培土生金,强先天提中气,斡旋五脏六腑,养生机,活经络,醒脑。

为此,获得良效;实受医圣经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振元阳,破痰结,得先贤张景岳提示“善治痰者,惟能使祛之不生,方为补天圣手”,更得当今医学博导、中医大师朱良春大师的“金荞麦(铁脚观音)、鱼腥草药对”。

得周仲英大师经验启发“泽漆汤智合苏木,一则活血化瘀,一则祛痰散结以行水”。

最后治脑梗后遗症,特别得中科院首席研究员王永炎大师“毒损脑络”的新论识指导下,加用了清血中病毒的金银花、侧柏叶、生地黄炭类药合紫草,除血中毒损,获得奇效,使患者全面好转,为此笔者向对此案起经典指导和借鉴并提供有效经验的当今医导大师们表示衷心感谢。

(本文校对:张文娟 收稿日期:2012-09-11)邹燕勤教授治疗滑精验案2则朱晓雷(江苏省中医院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南京210029)关键词:滑精;验案;邹燕勤;名医经验doi:10.3969/j.issn.1672-2779.2012.22.096 文章编号:1672-2779(2012)-22-0134-02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邹燕勤教授,师承其父全国著名中医肾病学家邹云翔教授,乃孟河医家费伯雄之第四代传人,是全国名老中医师承指导老师,不仅擅长中医肾系疾病的诊治,对各种内科杂病也颇有经验。

本人有幸成为其学术继承人,在跟师学习中,获益良多,择其医案2则,以飨同道。

1 益肾和络清利法治疗滑精秦某某,男,54岁。

2012年7月3日初诊,患者有前列腺增生伴炎症病史多年,4年前开始滑精频作,转诊各地医院疗效不佳。

自服“补肾”药物后有短暂疗效,但夫妻性生活后滑精再作。

就诊时感腰酸腰痛,尿频涩,活动后有低热感,口咽干燥,舌质红,苔薄黄,脉略弦。

处方:续断15g,桑寄生15g,制狗脊15g,金樱子15g,覆盆子15g,菟丝子15g,生黄芪30g,生地黄10g,山萸肉10g,五味子6g,虎杖15g,怀牛膝15g,桃仁10g,红花10g,蒲公英20g,紫花地丁20g,知母10g,黄柏10g,车前草15g,白茅根15g,芦根15g。

每日1剂,14剂。

2012年7月18二诊:服药后滑精症状明显好转,无腰痛乏力,无低热咽痛,纳谷可,二便调,舌质红,边有齿痕,苔薄黄,脉细。

原方去怀牛膝,加制黄精20g。

继服14剂。

2012年8月1日三诊:滑精症状消失,腰酸痛好转,口干不著,舌质红,边有齿痕,脉细。

宗补肾固涩,补气养阴,和络清利法续进。

原方去怀牛膝、虎杖,加制黄精20g,川石斛20g。

30剂巩固疗效。

按:滑精为无梦而遗精,甚至清醒时精液流出,多属遗精重症。

本例患者病机属肾气阴两虚,精关不固;下焦湿热,相火妄动,扰动精室。

故以益肾固涩,补气养阴,和络清利法治疗。

邹燕勤教授善用和络之法,是其学术思想特点之一。

方中桃仁、红花活血和络,续断、桑寄生、制狗脊、虎杖祛风湿而和络,蒲公英、紫花地丁、知母、黄柏除湿热阻络,车前草、白茅根利尿而通络。

脉络通则气机畅,肾藏精则精关固。

因气阴两虚为本,恐清利湿热之苦寒药伤阴,故加入制黄精、川石斛补肾益气,养阴清热。

《名医别录》云“黄精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

”《药性切用》曰“石斛平胃气而除虚热,益肾阴而安神志”。

2 补气益肾固涩法治疗滑精朱某,男,34岁。

2012年7月11日初诊,患者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