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考试知识点总括
(完整版)传感器期末复习重点知识点总结必过

第一章传感器概述人的体力和脑力劳动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界信号,将这些信号传送给大脑,大脑把这些信号分析处理传递给肌体。
如果用机器完成这一过程,计算机相当人的大脑,执行机构相当人的肌体,传感器相当于人的五官和皮肤。
1.1.1传感器的定义广义:传感器是一种能把特定的信息(物理、化学、生物)按一定规律转换成某种可用信号的输出器件和装置。
狭义:能把外界非电信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的器件。
国家标准对传感器定义是: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和装置以上定义表明传感器有以下含义:1、它是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构成的检测装置;2、能按一定规律将被测量转换成电信号输出;3、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之间存在确定的关系;按使用的场合不同又称为: 变换器、换能器、探测器1.1.2传感器的组成传感器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基本电路三部分组成:图示:被测量---敏感原件-----转换原件----基本电路-------电量输出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电位器式压力传感器1.1.3传感器的分类1)按传感器检测的范畴分类:生物量传感器、化学量传感器、物理量传感器、2)按输入量分类:速度、位移、角速度、力、力矩、压力、流速、液面、温度、湿度3)按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分类:模拟传感器数字传感器4)按传感器的结构分类:结构型传感器、物性型传感器、复合型传感器5)按传感器的功能分类:智能传感器、多功能传感器、单功能传感器6)按传感器的转换原理分类:机—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热—电电传感器、磁—电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
7)按传感器的能源分类:有源传感器、无源传感器国标制定的传感器分类体系表将传感器分为:物理量、化学量、生物类传感器三大门类;1.2 传感器的地位与作用在基础学科研究中,传感器更有突出的地位。
宏观上的茫茫宇宙、微观上的粒子世界、长时间的天体演化、短的瞬间反应。
传感器考试必考知识点

传感器考试
一.考试时间:十六周(具体哪天等通知)
二.考试内容:1.简答题
(1)几种误差,概念,计算公式,例如给一个电阻求精度等等
(2)电感传感器残余电压,为什么会有,怎么消除。
(3)两种应变片特点,温度补偿。
(4)光电效应有几种方式并简述。
(5)热电偶,冷端补偿方法,为什么,怎么做。
(6)光电传感器控制电路分析,工作分析,三极管器件作用。
2.判断题
(1)静态指标,动态指标有哪些?哪些是静态,哪些是动态。
(2)电感传感器接触式,非接触式怎么判断。
(3)热电偶冷端补偿修正系数。
(4)提高电容灵敏度方法。
(5)相频整流的作用。
(6)传感器的标定。
(7)光电池开路电压,短路电流。
3.计算题
看课件例题
(1)二阶传感器系统分析,动态参数,频率选择。
(2)传感器静态参数,给一个表格,分几次测量,用最小二乘法拟合。
(3)热电偶冷端补偿,查分表。
4.分析题
脉冲调宽电路分析,画图,触发器。
注:这些知识点全是考题,老师按照考题顺序给我们划的重点,计算题题型一样,希望大家认真准备,考试都能通过。
高一物理传感器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传感器知识点总结一、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1. 传感器的基本组成传感器通常由感测元件、信号处理电路、输出电路和外壳等部分组成。
感测元件是传感器的核心部分,它根据测量的物理量不同而有所不同,如温度传感器可采用热电偶、电阻温度计、半导体热敏电阻等感测元件;压力传感器可采用压阻式、电容式、压电式等感测元件。
感测元件感知到的物理量会通过信号处理电路进行放大、滤波和线性化处理,最终输出给用户。
2.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主要遵循以下两种基本原理:(1)传感器的感测元件受到外界物理量的作用,产生相应的物理量,如电阻、电压、电流等发生变化;(2)感测元件感测到的物理量被转换为电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和线性化处理,最终输出为可观测的信号。
3. 传感器的分类根据测量的不同物理量,传感器可以分为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光敏传感器、声音传感器等。
根据感测元件的不同,温度传感器有热电偶、电阻温度计、热电阻、热敏电阻等;压力传感器有电容式、压阻式、压电式等;光敏传感器有光电二极管、光敏电阻等。
二、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1. 温度传感器(1)工作原理:温度传感器是一种测量温度的传感器,它们可以使用热电偶、电阻温度计、半导体热敏电阻等感测元件。
其中,热电偶是利用两种不同金属在不同温度下产生的电动势来测量温度的;电阻温度计则是根据材料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特性来测量温度的;半导体热敏电阻利用半导体的导电性随温度的变化来测量温度。
(2)应用:温度传感器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工业领域,温度传感器通常用于监测各种设备和工艺的温度,以确保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
在生活中,温度传感器也被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空调、汽车等领域。
2. 湿度传感器(1)工作原理:湿度传感器是一种测量空气湿度的传感器,它们通常使用湿度敏感材料(如聚合物、电介质等)或电容式传感元件来感知空气中的湿度。
当湿度传感器暴露在潮湿的环境中时,敏感材料的导电性会发生变化,从而测量出空气的湿度。
传感器简易背诵知识点总结 传感器知识点

传感器简易背诵知识点总结传感器知识点1 。
传感器定义: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2 。
传感器组成: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基本转换电路3 。
传感器分类:A .按工作原理:物理型、化学型、生物型B .按构成原理:结构型、物性型C .按能量转换原理:能量控制型,能量转换型D .按转换过程可逆与否:可逆传感器和单向传感器E .按输出信号:模拟传感器和数字传感器4 。
传感技术领域的发展1. 扩展检测范围2. 提高检测性能3. 传感器的集成化、功能化4. 新领域、新原理的传感 5 。
传感器的集成化含义:其一是将传感器与其后级的放大电路、运算电路、温度补偿电路等制成一个组件、实现一体化其二是同一类传感器集成于同一芯片或器件上构成二维或三维式传感器6 。
传感器的研究与开发可以分成两大方面:一是传感器本身的研究开发,另一个是与计算机相连接的传感器系统(或智能传感器)的研究开发7 。
传感器本身的研究开发分为两大方面:一个是面对生产和生活的需要,研制大批新颖传感器、开辟和扩大传感器市场。
另一个则是开发新领域,应用新原理新技术的基础研究。
8 。
改善传感器的性能采用的技术途径:1. 差动技术 2. 平均技术 3. 补偿与修正技术 4. 屏蔽、隔离与干扰抑制 5. 稳定性处理9 。
智能传感器定义:是电五官和微电脑的统一体,对外界具有控测、数据处理、逻辑判断、自诊断和自适应能力的集成一体化多功能的传感器。
还具有与主机互相对话的功能,也可以自行选择最佳方案。
还能将已获得的大量数据进行分割处理,实现远距离高速度、高精度传输第一章传感器的一般特性1 。
传感器的特性:主要是指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2 。
静特性:当输入量为常量,或变化极慢时,这一关系称为静特性动特性:当输入量随时间较快地变化时,这一关系称为动特性3 。
误差因素是衡量传感器特性的主要技术指标。
4 。
线性化方法:a. 直线拟合 b. 硬件实现 c. 软件实现5 。
(完整版)传感器期末复习重点知识点总结必过.doc

国家标准对传感器定义是:
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和装置
以上定义表明传感器有以下含义:
1、它是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构成的检测装置;
2、能按一定规律将被测量转换成电信号输出;
3、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之间存在确定的关系;
按使用的场合不同又称为:变换器、换能器、探测器
1.1.2传感器的组成
传感器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基本电路三部分组成:
图示 :被测量---敏感原件-----转换原件----基本电路-------电量输出
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电位器式压力传感器
1.1.3传感器的分类
第一章传感器概述
人的体力和脑力劳动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界信号, 将这些信号传送给大脑, 大脑把这些信号分析处理传递给肌体。
如果用机器完成这一过程, 计算机相当人的大脑, 执行机构相当人的肌体, 传感器相当于人的五官和皮肤。
1.1.1传感器的定义
广义: 传感器是一种能把特定的信息(物理、化学、生物)按一定规律转换成某种可用信号的输出器件和装置。
1) 按传感器检测的范畴分类:生物量传感器、化学量传感器、物理量传感器、
2)按输入量分类:速度、位移、角速度、力、力矩、压力、流速、液面、温度、湿度
3)按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分类:模拟传感器数字传感器
4)按传感器的结构分类:结构型传感器、物性型传感器、复合型传感器
5)按传感器的功能分类:智能传感器、多功能传感器、单功能传感器
差!
入信号按正弦 化 ,分析 特性的相位、振幅、
率, 称 率响 ;
传感器考试复习资料.doc

(2)开发新材料;(3)提高传感器性*表示转换原理。
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电位器式压力传感器④端点连线平移拟合;⑤最小二1、目前传感器总的发展趋势(1) 发展、利用新效应;能和检测范围;(4 )微型化与微功耗;(5 )集成化与多功能化;(6 )传感器的智能化;(7 )传感器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2、传感器的定义: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3、传感器图用图形符号表示方法:正方形表示转换元件,. ----------三角形表示敏感元件;7X表示被测量符号,* *J g g4、传感器的组成: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基本转换电路5、静态特性技术指标:线性度、灵敏度、重复性、分辨率、退滞、稳定性、漂移(需了解含义)6、直线拟合线性化拟合方法:①理论拟合;②过零旋转拟合;③端点连线拟合;(了解) 乘拟合;7、压电效应:当沿着一定方向施加力变形时,内部产生极化现象,同时在它表面会产生符号相反的电荷;当外力去掉后,又重新灰复不带电状态;当作用力方向改变后,电荷的极性也随之改变;这种现象称压电效应。
8、压电材料有哪些?压电晶体、压电陶瓷、聚偏氯乙烯9、电偶极矩分析a当晶体不受力时F=0 ,正负离子分布在六边形顶角,电偶极矩,晶体呈中性;b. 当晶体受沿X轴方向的应力时,X方向压缩形变,电偶极矩在X轴的正方向出现正电荷;c. 当晶体受沿丫轴方向的应力时,丫方向压缩形变,电偶极矩在X轴的正方向出现负电荷;(a) F^=Q。
)安)(c) E10、压电元件结构形式电路并联:C并=2C , U并=U , Q并=2Q电路串联:C串=。
2, U串=2U,Q『Q& = * = _!11、压电传感器适合测量高频交变力:灵敏度与电缆电容无关q c12、压磁效应:在外力作用下,引起铁磁材料内部发生应变,则产生应力或应力的变化,是各磁畴之间的界限发生移动,从而使磁畴化强度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由于应力使磁铁材料磁化强度变化的现象称之为压磁效应。
高二传感器知识点总结

高二传感器知识点总结一、传感器的基本概念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周围环境并将感知到的信息转化为电信号或其他形式信号的器件。
传感器在工业自动化、智能家居、医疗设备、汽车工业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对于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传感器的分类1. 按照测量物理量分类传感器根据其测量的物理量不同可以分为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敏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多种类型。
2. 按照传感原理分类传感器还可以按照其传感原理不同进行分类,常见的传感原理包括电阻传感器、电容传感器、电感传感器、霍尔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激光传感器等。
3. 按照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分类按照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接触式传感器和非接触式传感器两种。
接触式传感器需要直接接触被测物体,而非接触式传感器可以通过无线、光学或者声波等方式进行测量。
三、传感器的特点1. 灵敏度高传感器能够感知到微小的变化,具有高的灵敏度。
2. 可靠性高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能够长时间稳定工作。
3. 多功能性强传感器可以感知多种物理量,具有多功能性。
4. 体积小、重量轻传感器通常体积小、重量轻,便于安装和携带。
5. 自动化程度高传感器可以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
四、传感器的应用1. 工业自动化传感器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测量温度、压力、液位、流量等参数,实现设备的自动化控制。
2. 智能家居在智能家居领域,传感器可以应用于智能灯光控制、温湿度监测、门窗开关检测等方面,提高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3. 医疗设备在医疗设备领域,传感器可以用于心率监测、血压监测、血糖监测等,为医疗人员提供重要的生理参数。
4. 汽车工业在汽车工业中,传感器可以用于车速测量、车重检测、发动机温度检测等,提高车辆的性能和安全性。
五、传感器的未来发展趋势1. 多功能集成传感器未来发展趋势是实现多功能集成,将多种传感功能整合在一个器件中,提高传感器的智能化和多功能性。
传感器考试简答题总结

1.什么是压电效应?压电效应有哪些种类?某些电介质在沿一定的方向受到外力的作用变形时,由于内部电极化现象同时在两个表面上产生符号相反的电荷,当外力去掉后,恢复到不带电的状态;而当作用力方向改变时,电荷的极性随着改变。
晶体受力所产生的电荷量与外力的大小成正比。
这种现象称为正压电效应。
反之,如对晶体施加一定变电场,晶体本身将产生机械变形,外电场撤离,变形也随之消失,称为逆压电效应。
压电材料有:石英晶体、一系列单晶硅、多晶陶瓷、有机高分子聚合材料2.霍尔元件的不等位电势的概念是什么?温度补偿的方法有哪几种?霍尔元件的不等位电势是霍尔组件在额定控制电流作用下,在无外加磁场时,两输出电极之间的空载电势,可用输出的电压表示温度补偿方法:a分流电阻法:适用于恒流源供给控制电流的情况。
b电桥补偿法3.光电效应有哪几种类型?并给出相应的光电器件什么是光电效应?内光电效应和外光电效应的特性及对应的应用器件有哪些?(15) 1、光电效应:物质在光的作用下,不经升温而直接引起物质中电子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因而产生物质的光电导效应、光生伏特效应和光电子发射等现象。
2、内光电效应与外光电效应的特性:内光电效应: 受光照而激发的电子在物质内部参与导电,电子并不逸出光敏物质表面,这种效应多发生于半导体内。
内光电效应具有光电导效应、光生伏特效应、丹倍效应和光磁电效应等特性,同时具有对光波频率的选择性,响应速度一般比较快。
外光电效应: 物质受光照后而激发的电子逸出物质的表面,在外电场作用下形成真空中的光电子流,这种效应多发生于金属和金属氧化物。
外光电效应光电子发射的特性,具有同时具有对光波频率的选择性,响应速度一般比较快。
3、内光电效应与外光电效应的应用:内光电效应:光敏电阻、光电池、光电二极管、光电三极管等。
外光电效应:光电管、光电倍增管、像增强管等光生伏特效应:光电池,光电仪表4.简述热电偶测温的基本原理热电偶测温原理基于物理的“电偶效应”,热电偶是两种不同导体或半导体构成的闭合回路,两接触点处于不同的温度下产生热电势,两端点温差越大,产生的热电动势越大,可根据这一原理并由转换电路测温度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感器知识要点要点回顾第二章常用传感器基本概念:1--有关传感器的定义、基本组成涵盖框图;2--传感器的基本特性(灵敏度、线性度、重复性、精确度、稳定性、动态特性、环境参数)3--传感器的分类方法和种类,何谓能量控制型传感器(电阻、电容、电感)也称无源型传感器、何谓能量转换型传感器(压电、磁电、热电、光电)也称有源传感器。
4—电阻型传感器要求掌握公式,见书第6页,三个相关参数,对于电阻应变式:电阻应变片的电阻相对变化率是与应变成正比的。
掌握应变选择原则:当测量较小应变时,应选用压阻效应工作的应变片,而测量大应变时,应选用应变效应工作的应变片。
5---对于金属丝应变片在测量被测物体的应变时,电阻的相对变化主要由哪个参数决定的(丝的几何尺寸)来决定的。
6—对于电容式传感器,请掌握其测量原理,相关公式,对应的三个参数的含义,要求掌握变极距有关灵敏度的计算公式:见书第14页2.27,其灵敏度显然是非线性的,其使用时有条件的。
7—对于电感式传感器要掌握测量原理,计算公式,掌握自感式、互感式、差动式结构的特点,请注意实际工程应用的接法。
见书第21页。
图2.23b.反向串联。
掌握电涡流基本原理。
利用涡电流传感器测量物体位移时,如果被测物体是塑料材料,此时可否进行位移测量,如果不能,应采取什么措施才能测量。
8--- 有关压电传感器,要掌握压电效应,何谓正压电效应,何谓逆压电效应,压电效应的等效电路,压电传感器对测量电路的要求,见书第26-27。
压电式传感器可以采用多片压电晶片串联或并联,一般并联接法适宜于测量缓变信号,串联接法适宜于测量高频信号。
为了使输出电压几乎不受电缆长度变化的影响,其前置放大器应采用电荷放大器。
为什么说压电式传感器一般适合动态测量而不适合静态测量?9---对于磁电式传感器,要求掌握测量原理,基本公式,请看书第28页,恒磁通动圈式传感器,输出感应电势与线圈运动的速度成正比,如在测量电路中接入积分电路和微分电路,则可用来测量位移和加速度。
10-对于热电式传感器,要求掌握热电偶的测量原理,尤其是热电偶的相关定律,为什么要做冷端补偿?关于热电阻和热敏电阻的说法中,可比性的说法是:A、热电阻一般采用纯金属材料,而热敏电阻采用半导体材料;B、热电阻的温度-电阻系数一般是近似线性的,而热敏电阻的温度-电阻系数是非线性的;C、热敏电阻结构简单、体积小,因此可测点温度;而在测温范围内,热电阻的电阻温度系数相对较为稳定;11—对于磁敏传感器,要求掌握霍尔元件的工作原理,等效电路,应用。
适用的检测领域尤其是适合测量哪些物理量。
12—对于光电传感器,要求掌握光电传感器的原理,内光电、外光电效应,光生伏特福效应。
13--压磁式传感器是利用铁磁材料的压磁效应将被测量引起磁导率的变化转换为电信号。
其适合较大的力值测量。
第三章测试系统的特性1—掌握测试系统的基本要求;请看书第56页。
理想的测试的系统应该具有单值的确定的输入输出关系,并且输入输出关系呈线性为最佳。
2—线性系统的主要性质(叠加、比例、微分、积分、频率保持)。
3—有关误差的概念、分类,有关相对误差的定义,计算公式;在选用测试系统时,应在合理选用量程的条件下在选择合适的精度等级,一般应尽量避免在全量程的1/3以下范围内工作,以免产生较大的什么误差?4 ---有关测试系统的精度;5---有关系统静态特性参数,线性度,灵敏度、滞后量;6—有关动态特性描述方法:系统的动态特性可采用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和频率特性来描述,在工程测试技术中,常采用频率响应来描述,在控制工程中,常采用传递函数来描述。
第四章测量电路1---有关直流电桥的工作原理,电桥电阻的规定,1、2、3、4号位置的约定;单臂桥、半桥、全桥的基本电路;电桥的加减性;请注意如何提高电桥的灵敏度,可以采取的方法有提高电源电压。
2---有关交流电桥的特点;请注意交流电桥的二个推论,请查看讲义PPT.即相邻桥臂是电阻,另外二臂应当是?如果相对桥臂是电阻,则另外相对二臂一个是电感,则另一臂一定是电容。
3—有关调制与解调的基本概念,请掌握图解过程,并会文字描述。
4—滤波器的分类,四种滤波器的幅频特性请仔细看横带宽滤波器,见书108页。
恒带宽滤波器在所有频带都具有同样良好的分辨力,恒带宽比滤波器在高频段的频率分辨力如何?5—滤波器因数的定义,见书105,公式4,30。
因数越小,说明选择性越好。
第五章信号分析与处理1---信号的基本概念,信号的分类,信号的时域分析与频域分析。
2—周期性信号的特点,请注意看讲义,红笔重点,频谱的三个特性,离散型、谐波性、收敛性;3---非周期性信号的特点,频谱特性,连续性和密度性;请注意非周期性信号的特例,准周期信号。
它的频谱具有离散型。
第六章测试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1---抗干扰技术的种类,以及选择原则;请注意工程实例,要求设计一个应用,包括测量原理,测量电路,传感器的选择;第二章常用传感器1、传感器的定义广义上说:能感知某一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等的信息,并能按一定规律将其转化为可以加以利用的信息的装置。
狭义上说:传感器就是能感知被测量,并能按一定规律将其转化为电量的装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7665.87)《传感器通用术语》,传感器(Transducer/Sensor)的定义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通常传感器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其中敏感元件(Sensing element)是指传感器中能直接感受被测量的部分;转换元件(Transition element)是指传感器中能将敏感元件输出量转换为适于传输和测量的电信号部分。
2、传感器的基本特性灵敏度: 是指传感器输出量的变化量与输入量的变化量之比。
一般情况下,灵敏度越高越好。
线性度: 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间成比例关系,即线性度好。
这样才能避免或减小线性度误差。
重复性: 是衡量在同一工作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连续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不一致程度的指标。
所得结果分散范围越小,重复性越好精确度:表示传感器的输出结果与被测量的实际值之间的符合程度,是测量值的精密程度与准确程度的综合反映.稳定性: 是指在相同条件且相当长时间内,其输入特性和输出特性不发生变化的能力。
影响传感器稳定性的因素是时间和环境。
动态特性: 反映传感器对于随时间变化的动态量的响应特性。
当被测量是一随时间而变化的动态信号时,就必须考虑其输出能否跟得上输入信号的变化,它会产生多大的动态误差。
因此要求传感器能够迅速地、精确地跟踪输入信号,并具有相应的输出。
环境参数:主要是指传感器允许使用的工作温度范围及湿度环境压力、环境振动和冲击等引起环境压力误差、环境振动误差和冲击误差等。
3、传感器的分类方法和种类1)按被测物理量分类机械量: 长度、厚度、位移、速度、加速度、旋转角、转数、质量、重量、力、压力、真空度、力矩、风速、流速、流量化学量:湿度、PH值声: 声压、噪声磁: 磁通、磁场强度温度: 温度、热量、比热光:亮度、色彩2)按传感器工作原理分类应变式、压电式、光电式、红外式、光纤式、电阻式、电容式、电感式等3)按能量关系分类能量转换型(无源型):直接由被测对象输入能量使其工作。
例如:热电偶温度计,压电式加速度计.能量控制型(有源型):从外部供给能量并由被测量控制外部供给能量的变化.例如:电阻应变片.4)敏感元件与被测对象之间关系物性型:依靠敏感元件材料本身物理性质的变化来实现信号变换.如:水银温度计。
结构型:依靠传感器结构参数的变化实现信号转变。
例如:电容式和电感式传感器5)输出信号性质分传感器可分为: 开关型(二值型)传感器;数字型传感器;模拟型传感器等4、电阻型传感器(P45)把被测量对象的变化量转换为电阻变化的传感器应变效应:导体或半导体材料在外界力的作用下产生机械变形时(伸长或缩短),其电阻值相应发生变化。
压阻效应:指某些半导体材料在沿某一轴向受到外力作用时,其电阻率发生变化的现象。
K0=1+2μ+λE 为电阻应变片的灵敏度系数,该值对于特定的材料恒定为常数,说明:电阻值的相对变化与应变成正比,因此通过测量应变ε,便可测量电阻变化,这就是应变片原理。
(1+2μ)ε项是由几何尺寸变化引起的,λE ε项是由于电阻率变化引起的。
对于金属丝应变片来说,(1+2μ)ε项远大于λE ε项。
而对于半导体而言,λE ε项远大于(1+2μ)ε项,因此公式可简化为:K0≈λE 。
应变选择原则:当测量较小应变时,应选用压阻效应工作的应变片,而测量大应变时,应选用应变效应工作的应变片。
5、电容式传感器(P54)δεεAC 0=采用电容器作为传感元件,将不同物理量的变化转换为电容量的变化。
电容器传感器的灵敏度由上式可见:灵敏度与间隙的平方成反比,间隙大,灵敏度低;需要注意,灵敏度高带来的问题,就是非线性会增大。
因此,变极距型电容式传感器常工作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0.01~数百微米),而且∆δ最大应小于极板间距δ的1/5~1/10。
减小δ可以提高灵敏度。
为了改善非线性、提高灵敏度和减小外界因素(如电源电压、环境温度)的影响,常常作成差动式结构或采用适当的测量电路来改善其非线性。
6、电感式传感器(P66)AL R ρ=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被测非电量如位移、压力、流量、振动等转换成线圈自感系数L或互感系数M的变化,再由测量电路转换为电压或电流的变化量输出,这种装置称为电感式传感器。
其分类为自感式(变间隙型、变面积、螺管型和涡流型)与互感式。
(1)线圈的电感可用下式表示:在铁芯和衔铁之间有气隙,传感器的运动部分与衔铁相连。
当衔铁移动时,气隙厚度δ发生改变,引起磁路中磁阻变化,从而导致电感线圈的电感值变化,因此只要能测出这种电感量的变化,就能确定衔铁位移量的大小和方向。
一般情况下,导磁体的磁阻与空气隙磁阻相比是很小的,因此线圈的电感值可近似地表示为:变间隙式自感式电感传感器灵敏度:于δ不是常数,会产生非线性误差,因此这种传感器常规定在较小气隙变化范围内工作。
设气隙变化为(δ0,δ0+Δδ),气隙变化甚小。
即Δδ远小于δ0时(一般要求小与10倍以上),S进一步近似为变面积式。
变面积型自感传感器的自感与面积成线性关系,但这种传感器的灵敏度较低。
螺管型电感传感器的衔铁随被测对象移动,线圈磁力线路径上的磁阻发生变化,线圈电感量也因此而变化。
线圈电感量的大小与衔铁插入线圈的深度有关。
设线圈长度为l、线圈的平均半径为r、线圈的匝数为N、衔铁进入线圈的长度la、衔铁的半径为ra、铁心的有效磁导率为µm,则线圈的电感量L与衔铁进入线圈的长度la的关系可表示为:电涡流传感器当通过金属导体的磁通变化时,会在导体中产生感生电流,这种电流在导体中是自行闭合的,这就是所谓电涡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