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语用学
语言学概论:第七章__修辞学

识活动,而且具有美学价值。
2、从实用上看: 这有两个方面: (1)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即运用于
说和写。 (2)可以帮助我们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即运用
于听和读。
三、言语环境
言语环境指使用语言的环境,简称语境 (一)构成言语环境的因素 1、主观因素 2、客观因素 ①时间: ②地点、场合 ③民族习惯: ④对象:
(二)语境学是现代修辞学的基础
1、语境的主要作用有两点,解释功能和过滤功 能。
①解释功能: a 帮助听者推断出存在句子意义之外的信息,
(言外之意) b帮助听者从系统的意义推出具体的信息。 c 语境可以排除歧义,帮助听者获得准确信息。 d 语境可以补足省略 e 帮助听者从“不正常”逐步推断出正常的信息。
文艺
2、美国语言学家马丁·裘斯分为
语体
亲昵(intimate ) 随便 (casual) 商讨(consultative) 正式(formal) 冷淡(frozen)
3、英国伦敦学派
从语言使用者在使用语言过程中的目 的、方式及交际双方的关系和交际功能 等角度,把影响语体分类的情境分为三 种。
专业性:如科技、广告、新闻等
四、修辞手段和修辞方式
①词语选择 ②句式选择
五、语体 (一)修辞学与语体学的关系 目前有两种观点,一是语体学是修辞学的一门从
属学科。一是主张语体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从属于语言学下,与修辞学并列。 (二)语体的特点
(三)语体类型
1、苏联学者对功能语体的分类
口语体
科学体 语体 事务公文
书卷语体
政治
② 过滤功能
a 若一个句子只能表达语境已经提供的信息,一 般不宜说出。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它探讨语言的结构、功能、历史和社会背景。
语言是人类交流和思维的基本工具,通过语言我们能够表达想法、情感和信息。
语言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涉及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等多个领域。
语音学
语音学是研究语音的学科,探讨语音的发音、音素、音位等内容。
语音学研究不同语言的语音系统,比较其异同,探讨语音的共性规律。
语法学
语法学是研究语言的句法结构和组织规律的学科。
语法研究语言中词语之间的组合方式、句子的结构、语法规则等内容。
不同语言有着不同的语法特点,语法结构反映了人类思维和认知方式。
语义学
语义学是研究语言意义和符号关系的学科。
语义学关注词语、句子、篇章等级别的意义和交际意图。
语义学讨论语言中词汇的意义、句子的真值条件、逻辑关系等内容。
语用学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情境、交际行为和言语行为的学科。
语用学关注言语行为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效果,研究言语参与者之间的交际规则和互动方式。
语言与社会
语言学也关注语言和社会的关系,研究语言在社会文化背景中的功能和影响。
语言反映了社会关系、身份认同、权力结构等方面,语言使用可以揭示社会结构和社会意识形态。
综上所述,语言学是一门涉及广泛的学科,它不仅关注语言的形式和结构,还关注语言的功能、意义和社会意义。
通过语言学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人类言语交流和沟通的规律。
语言学概论第七章语言的使用.

关于量的准则 ——信息不足 例如: 妈妈:暑假作业完成了吗? 儿子:算术做完了。 作者:我这篇小说写得怎么样? 编辑:我觉得字迹挺工整。 ——信息过量 甲:刚才给你打电话的是谁? 乙:是我的女朋友。她又漂亮、又能干、 又活跃,她们单位的人都叫她做“演员出身的 女强人”。
描写语用学的基本观点是:
⑴随着对音位学、句法学、语义学等学科知识 研究的加深,人们了解到语言中的有些现象 只能从语用角度入手才能得到满意的解释。 ⑵用语用学去解释语言现象比用语义学去解决 显得更充分、更简便。 ⑶句子意义与说话人使用这个句子表示的实际 含义有时是有距离的,语用学却帮助听话人 接上这段距离。 ⑷语境因素能决定人们对话语作出不同反应和 使句子结构的功能产生变化。
1977年荷兰正式出版发行了《语用学杂志》, 标志着语用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得到了确认。此后, 1983 年莱文森的《语用学》和利奇的《语用学原 则》出版,1985年9月在意大利召开了国际语用学 研讨会, 1986 年初成立了国际语用学学会。并确 定把《语用学杂志》和《语用学和其他学科》作为 它的学术刊物。
判别以相关准则为基础,进而考察其他准则:
完全相关——遵循“质”(不需语用推理)
——违反“质” 合作 不愿
提供答案……
部分相关——违反“量”(过量或不足)
——违反“质”
——违反“方式” 不提供答案
施为性行为可分为五大类—— 1.表态性的施为性行为 如许诺、警告、恫吓、威胁等,即发话 人表示自己的态度,将要做什么或采取什么 样的行动。例如: “我保证一定把教室打扫干净。” “明天你要是迟到,以后我就不让你参 加了。” 前一句是许诺,后一句是警告。
《语言学概论》复习知识点——汇总

《语言学概论》复习知识点——汇总一、语言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1.语言学的定义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语言的定义与特点3.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符号、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用等二、语音学1.音素与音素的分类2.语音的基本概念:发音器官、发音过程、音素与音位等3.语音的分类与描述方式:音库、国际音标等4.语音变体:音位变体、变体规律等三、词汇学1.词的定义及词的层次结构:词汇、形态、语素等2.词的分类:实词与虚词、实词的分类等3.词的构成过程:派生、复合、转化等4.词义与词义关系:同义、反义、上下位、隐喻、类比等5.词的语法功能:词类、语法关系等四、语法学1.句子的定义与分类:从句、疑问句、陈述句等2.句法的基本概念:短语、成分、汉语的基本句型等3.句法关系与句法结构:并列、从属、修饰等4.句法规则与句法分析:形式语法、语义角度的句法分析等5.语法现象的分析与解释:形式语法与功能语法的对比、语法规则、语法的普遍性、语法的可及性等五、语义学1.语义的定义与特点2.词义的构成与分类:词汇意义、语法意义、逻辑意义、上下文意义等3.语义关系与语义角色:同义、反义、上下位、隐喻、类比、关联等4.语义现象的分析与解释:语义成分的划分与关系、语义的可及性、语义的派生与转化等六、语用学1.语用学的定义与研究领域2.语言交际与语言交际行为:意图、目的、合作原则等3.言外之意与言外之行:言外之意的表示方式、言外之行的示例等4.语用现象的分析与解释:语言行为、语用规则、语用的多样性等七、语言学研究方法与分支学科1.语言学研究的方法论:描述性研究、实证研究等2.语言学的分支学科:应用语言学、对比语言学、历史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3.参考书目和领域动态:《现代语言学导论》、《实用语义学》、《语法学》等这些都是《语言学概论》中的重要知识点,希望以上内容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
邢福义《语言学概论》(第2版)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语用学)【圣才出品】

第6章语用学
6.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
【考点归纳】
考点一:语用和语用学
1.语言运用(语用)
语言运用是指交际双方在一定场合,为着一定目的,以某种方式进行的话语表达和话语理解的活动。
表6-1 语言运用(语用)
2.语用学
(1)语用学的兴起
表6-2 语用学的兴起
(2)语用学的任务
表6-3 语用学的任务
(3)语用学与相关学科
表6-4 语用学与相关学科
考点二:语言环境
1.含义
语言环境(context)简称语境。
语境是语用研究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语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表6-5 语言环境的含义
2.语境的构成
语境是由影响言语交际的各种相关因素构成的,主要包括语言内部的上下文语境和语言外部的情景语境、背景语境。
表6-6 语境的构成
3.语境的功能
语境的功能指语境对意义的表达和理解所产生的影响,语境并不是独立地发挥功能,而是参与、协助话语的表达和理解。
可以分别从话语的表达和话语的理解两个角度考察语境的功能。
表6-7 语境的功能
考点三:语用原则
1.合作原则
表6-8 合作原则。
语言学概论第五章语义和语用

男人:男性的成年人。 女人:女性的成年人。
(1)用来对比的应该是指称同一种类 对象的词语
(2)语义特征分析应该先从指称事物 最小类别成员的一组词语开始,如有需 要,再进一步扩大对比分析的范围。
最小语义场的确定可参考有关对象 的分类,在许多情况下,最小语义场与 某一对象的最小类别相应。例如:
1、词语搭配受语法规则的制约 2、词语搭配受语义条件限制 3、词语搭配受每个语言的词义系统限
制 4、词语搭配考虑社会的使用习惯 5、词语搭配涉及词义的各种附加色彩
和修辞效果
李老师看到了王老师,王老师也看到了 李老师。
李老师看到了一头猪,这头猪也看到李 老师。
李老师看到了一块石头。
她姐姐是一个单身汉。(×) 她:[第三人称][女性] 单身汉: [-女性]……
语调形式等来表达的意义。 1、词所指称的事物及其结成的关系
(1)词汇意义 (2)关系意义 语法关系意义
语义关系意义 (3)句式意义 2、说话人对这些事物及其关系的总态度。 (语气意义)
(二)语用意义
句义一方面取决于该句子的语言 意义,一方面又取决于语境等句子的外 部因素。
二、词语的搭配
正确的词语搭配是使句子有意义的基本 条件。
请把门关上!
预设:门是开着的。
说话者具有支使听话者的条件。
说话者知道听话者有能力做这件
事。
(2)预设的语用特征 1. 预设的合适性 预设的真实性是包含该预设的语
句合适(真实有效)的前提条件。 2.其次,预设具有已知性,是已知
信息。 3.预设具有可取消性。
我绝不会让我的妻子伤心。 预设:我有妻子。 如果我有妻子,我绝不会让我的妻子伤心。
[上圆下平、用发酵的面粉蒸成、无馅] [上圆下平、用发酵的面粉蒸成、有馅]
语言学概论 语用概述

语言学概论语用概述语言学概论-语用概述一、语用概述一、语用与语用分析的意义1.语用:是指人在一定语境中对语言的运用。
2.语用学:研究语言运用规律的科学。
3.语用分析的意义:能够进一步介绍用现代汉语交流信息的通常规律,能够深刻理解在存有特定内容和特定语境的前提下,如何调动汉语的各种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并使骂人者能够精确地传情言之有物、拨号者能够以获取话语原意,以达至交际的目的。
二、语用分析的有关要素(一)发话者:语言信息的发出者。
1.重点分析发话者的语用意图在通常情况下,应承者(包含说者和作者)都就是必须通过讲出某些话以同时实现一定的语言外的目的,即为语用意图。
例如:想让别人关上门(语用意图)a.请你关上门。
(请求)b.我命令你关上门!(命令)c.你若不关门我就不跑了!(威胁)2.分析应承者同时实现意图的语用策略语用策略:就是应承者用什么方式非政府话语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K568话者认知其语用意图并在拨号者身上产生最理想的效果。
(1)从未知信息至未明信息的策略(2)语境信息优于话语信息的策略比如:一部小说中存有这样一个情节:主人公至澳门狂打赌,赢得一干二净。
有人不知情,想要恳请他冠名慈善事业,知情者便说道:他刚从澳门回去,缺钱了!(3)语面意义和言外之意的表达选择策略(二)受话者:听话人或信息接受者。
对于拨号者而言,最关键的就是所云应承者的语用意图。
比如:a:面条里Though辣油吗?b:我就是地道的四川人。
(三)话语内容:应承者用语言符号抒发的具体内容。
比如:1.这种药对高血压存有好处。
2.你好!(问候语)(四)语境:语言使用的环境,也就是言语行为发生的环境。
语境由以下两方面构成:1.言内语境:即上下文语境2.言外语境:即为言语抒发时的具体内容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比如说时代、社会、民族、交际个体等因素。
这两大语境,实际上只是一个潜在的语境。
当我们理解某一话语时,往往只是其中一部分语境因素起主导作用。
语言学概论自考重点笔记

语言学概论自考重点笔记
以下是语言学概论自考重点笔记,包括语言和语言学、语言的性质和类型、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汇、语言的表达内容——语义、语言的运用特点——语用等方面的内容。
一、语言和语言学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由语音和语义构成。
语言是人类进行社会交际和思维认知的工具。
只有人类才有语言,语言能力是人跟其他动物区别的最重要的标志。
二、语言的性质和类型
语言的性质:人类语言具有创造性、结构性、双向性、社会性和个体性等特征。
语言的类型:语言可以分为口语和书面语两种类型。
口语是人们在口头交际中使用的语言,书面语是人们在书面交际中使用的语言。
三、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汇
语汇是语言中所有的词和词组,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语汇的特点是具有系统性、稳固性和能产性。
语汇的变化和发展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方
面。
四、语言的表达内容——语义
语义是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语境意义等。
语义具有客观性、主观性和文化性等特点。
五、语言的运用特点——语用
语用是指人们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和特点。
语用具有变异性、合适性和得体性等特点。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运用的学科,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以上是语言学概论自考重点笔记的主要内容,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语用学第一节语用和语用学一语用语用就是语言运用,是指交际双方在一定的语境中话语表达和话语理解的活动。
只是掌握一种语言的语音、语汇和语法等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则,并不等于就能很好地运用语言。
要使言语交际达到理想的效果,要求交际者能根据特定的语境进行准确、得体的表达。
鲁迅的《立论》中,老师向请教立论方法的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
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点好兆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
’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
’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死的。
’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
“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许谎。
但说谎的得到好报,说必然的遭毒打。
你……”“我愿意既不谎人,也不遭打,那么,老师,我得怎么说呢?”“那么,你得说:‘啊呀!这孩子呵!您瞧!多么……阿唷!哈哈!Hehe!he,hehehehe!’”言语交际不仅要求说话人对话语进行恰当的表达,还要求听话人对说话人的话语进行准确理解,唐代诗人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臭”字到底是什么意思?。
二语用学与相关学科语用学(pragmatics)研究在不同语境话语意义的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寻找并确立使话语意义得以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基本规则和基本规律。
语用学源于哲学家对语言的探索。
语用学的概念首先是美国哲学家莫里斯(Charles Morris)提出。
他在1938念出版的《符号理论基础》一书中,提出符号学包括三个部分: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
1977年在荷兰正式出版发行了《语用学杂志》(Journal of Pragmatics)之后,语用学才真正作为语言学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而得到确认。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引进语用学的理论,将西方的语用学理论方法和汉语的实际结合起来,将语用学和修辞学结合起来,对语言交际现象及其规律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语用学作为语言学领域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跟语义学、修辞学都有相当密切的关联或交叉,但也有它自身的特征。
从语用学与语义学来看,语义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科学,主要研究语义的性质、类型、语义关系、语义结构和功能,以及语义的形成和演变等。
语用学和语义学都研究语言的意义。
语义学研究的是不受语境影响的语言中词语、句子本身的意义;语用学则是研究语言使用上的意义,即在特定语境中表现出来的意义。
也就是说语义学主要研究语言意义,而语用学研究的言语意义。
它们是互相联系而又互不相同的。
语用学与修辞学。
三语用要素语用要素主要由语用主体、语用环境、话语内容三个要素构成。
第二节言语交际的原则一、合作原则合作原则是美国哲学家格赖斯(P.H.Grice)提出来的。
格赖斯指出:在言语交际中,双方都希望所说的话语互相理解,彼此总是需要互相合作的,因此都遵循合作原则来达到预期的目的。
但是实际上有时说话人故意或者被迫违反某些合作原则,这使听话人可能会上当受骗,可能知道对方不愿意合作,也可能透过话语的字面意思领会说话人的言外之意,即会话含意。
(二)合作原则的内容格赖斯提出的合作原则包括四条准则:1.真实准则(1) 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2) 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2.适量准则(1) 所说的话应包含当前交谈的目的所需要的信息;(2) 所说的话不应少于或者超出对方所需要的信息。
3.关联准则关联准则要求所说的话要与话题相关,即要切题。
4.方式准则方式准则要求表达方式要清楚明白。
1)要显豁,避免晦涩;2)要明确,避免歧义;3)要简洁,避免罗嗦;4)有条理,避免杂乱。
在实际的言语交际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并不都严格地遵守合作原则的相关准则。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说话人宣布不遵守合作原则及其有关准则。
如当记者采访某些新闻当事人时或新闻发言人时,当事人或发言说:“无可奉告”,或说“我不想谈这件事”。
“我说的已经够多了”等。
2.说话人悄悄地违反某一准则,不让受话人觉察。
结果就是使听话人产生误解或受骗。
说谎就是说话人悄悄地违反“质”的准则。
例如:……蓦地那手又在她胸前摸了一把,六宝直叫起来,出惊地喊了一声:“嗳哟!”“什么事?”同在那筐子边捋叶的四大娘问了,抬起头来。
六宝觉得自己脸上热烘烘的,她偷偷地瞪了阿多一眼,就赶快低下头,很快地捋叶,一边回答:“没有什么。
想来是毛毛虫剌了我一下。
”(茅盾《春蚕》)六宝不敢向四大娘说明是阿多在她胸前摸了一把,而撒谎说是毛毛虫剌了一下,违反了质的准则。
3.说话人在遵守合作原则时可能面临一种“冲突”,即为了维护某一准则而不得不违反另一准则。
例如:甲:老张家住哪里?我找他有点事。
乙;杭州东湖区。
乙的回答符合“质”的原则,因为他确实知道老张住杭州东湖区,而甲显然是想知道老张的准确地址,但是乙的回答没有满足甲所需要的信息量,违背了“量”的准则。
但是乙的回答不故意违反“量”准则。
而是在遵循准则时面临冲突。
4.说话人意故意违反合作原则的某一或某些准则来传递会话含义(二)合作原则与会话含义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中的任何一条准则(或次准则),都有可能产生会话含义。
二、礼貌原则(一)礼貌原则的提出在格赖斯提出合作原则之后,引起了不少人对于会话原则的研究。
英国语言学家杰弗里·利奇(Geoffrey Leech)就提出了"礼貌原则"。
他认为:"Grice在解释会话含义时和Searle解释间接言语行为时都提到礼貌是他们分析中省去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所以我认为研究间接言语行为最有希望的途径就是扩大Grice对会话含义所作出的概括,使它除了合作原则之外,还包括其他的原则,特别要包括礼貌原则。
(二)礼貌原则的内容礼貌原则不等同于礼貌语言,如"你(您)好"、"谢谢"、"对不起"和"再见"等,这些只是最常用的表达最普遍的人际关系的惯用语,从总体上看,礼貌原则是以"利他"作为特征的。
具体而言,礼貌原则可分为以下六条准则。
1.得体准则减少表达有损于他人的观点,使别人少吃亏多受益。
例如:甲:这场比赛我们能够取胜,全亏了你的超水平发挥。
乙:应该说是大家的功劳。
如果没有大家的积极配合,我就是有再高的水平,也无从发挥。
方珍珠孟先生,从前您欺负过我的父亲!帮助过妈妈往外卖我!您也说过:共产党一到!我们都玩完。
我要是爱记仇的话,我满可以去告你,告你陷害我!可是,我看您这么大岁数了,不愿意那么办。
(老舍《方珍珠》)2.慷慨准则减少表达利己的观点,使自己多吃亏少受益。
例如:A:都十二点了,天真热,可以下班么?B:你回去休息吧,我来干。
3.赞誉准则减少表达对他人的贬损,对别人少贬低多赞誉。
例如:北静王见他(宝玉)语言清朗,谈吐有致,一面又向贾政笑道:“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
”贾政陪笑道:“犬子岂敢谬承金奖,赖藩郡余恩,果如所言,亦荫生辈之幸矣。
”(曹雪芹《红楼梦》第15回)4.谦逊准则减少对自己的表扬,对自己多贬低少赞誉。
例如:著名导演张艺谋是一个极其谦虚的人。
有一次,他出席一次颁奖活动,主持人称赞他“是中国电影界大腕,其执导的片子在世界上获得奖项多达百余种,是亚洲获奖最多的电影艺术家”,张艺谋道:“我不敢说自己是一个‘大腕’。
我不就是一个电影导演吗?我看,跟木匠也没什么区别,人家做家具,我拍电影罢了。
”面对主持人的称赞,张艺谋认为自己和木匠无异,他遵循了谦虚准则,故意贬低自己,显示了一个成功导演平易近人,毫不夸耀的品格。
5.一致准则减少自己与别人在观点上的不一致,尽量减少分歧增加一致。
例如:我说:“你不要打她歪主意。
”李准很快的说:“不会不会,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
”我大声吼道:“你说什么啊?”李准急忙改口说:“不是不是,说错了,我这人一见到美女就紧张,一紧张就容易说错话。
我是说,兄弟如手足,女人也是手足。
”(詹炯明《爱上单身妈妈》)李准不经意的一句话使得“我”极其愤慨,于是他急忙改口进行补救,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我”的是一致的。
因此李准后面的话语修订遵循了一致原则。
6.同情准则减少自己与他人在感情上的对立,尽量增加同情减少反感。
例如:“这些问题中最大的,当然还是男人!”“没错。
坏男人虽然可恨,却是可以让女性间感情更紧密的媒介!”“坏男人我懂,特别是两个女人如果经历过同一个坏男人,她们之间的同仇敌忾可以让她们生死相许。
”“没错,你会看到她们坐在派对的角落,热络得像一盆火锅。
眼神之间暗送秋波,我同情你你也同情我。
‘资深’的那个表情像一个活佛,一切的痛苦已经随风飘过。
‘资浅’的那个心里还很火,他对不起她的地方重复地说。
‘资深’的不断安慰‘资浅’的这不是你的错,‘资浅’的哭说我有点不想活。
‘资深’的说他不值得你为他寻死,你死了他一点都不会觉得损失。
报复他最好的方法,是想办法认识F4。
‘资浅’的破涕为笑,说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我当初把他从你手中抢来,难道你不会希望我恶有恶报?‘资深’的说我们都是女人,我们要站在同一阵线。
这世上坏男人很多,女人对女人要好一点。
”佳佳感动得说不出话,和宝琳娜相拥而泣。
这世上坏男人很多,所有的女人要团结一致,保家卫国。
(王文华《吃玻璃的男孩》)宝琳娜的一番话使得佳佳感动得说不出话,使得本是情敌的两个女人彼此之间相互同情,站在了一条线上。
(三)礼貌原则与合作原则的关系在言语交际中,交际双方的合作非常重要。
交际双方必须有着良好的交际愿望,这样才能彼此默契,言语交际才能顺利进行。
同时言语交际也遵循礼貌原则。
礼貌原则的核心是对交际方的尊重。
所谓“一句好话三冬暖,一句恶语伤人心。
”维护对方的面子也是保证言语交际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但是在多数场合,合作原则跟礼貌原则并不能完全兼顾。
常常会发生维护礼貌原则而违背合作原则的情况。
例如:大夫将口罩往下一拉,这下露出她整个笑脸来。
“孩子没有受伤,一切都正常。
”她边说边从办公椅上站起身。
小环不知怎么又在地上了,这回是跪倒在女大夫脚前,抱住她带一截白大褂的腿,呜呜呜地哭起来。
“大夫啊!谢谢你呀!”她呜呜呜地说。
女大夫给她弄糊涂了,又有点害怕和难为情:“我有什么可谢谢的!你的孩子本来也没事啊!”小环可不理会,只管抱着她的腿大哭:“观世音再世……我们孩子起死回生……大恩大德……”(严歌苓《小姨多鹤》)小环的话明显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质的准则,因为女大夫不可能是观世音,也没有使她的孩子起死回生,但她这么做是为了表达自己无尽的感激之情,这恰恰是遵循了礼貌原则中的赞誉准则。
又如:甲:小张和小梅长得很漂亮是不是?乙:小张是长得漂亮。
乙的回答违背合作原则中的量的准则,遵循了礼貌原则中的一致、赞誉准则。
也会发生维护合作原则而违背礼貌原则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