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用的含义
现代汉语,章节测试第六章 语用

第六章语用一、单项选择题1.“善者不来,来者不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运用的修辞格是()A.借喻B.回环C.比拟D.借代【解析】B 本题考查回环,回环就是把前后语句组织成穿梭一样的循环往复的形式,以表达不同事物间的有机联系的一种修辞格式。
“善者不来,来者不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所运用的就是这种修辞格。
2.以下各例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格的是()A.这孩子像他爸爸。
B.这孩子像个猴子。
C.这孩子好像感冒了。
D.这孩子好像活过来了。
【解析】B 本题考查比喻,比喻是利用本质上不同的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来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一种修辞方式。
本题唯有B答案比喻的是不同事物间的相似点的描绘,故选B。
3.下面的句子里使用了拈连辞格的是()A.人老心却不老。
B.舍不得孩子打不住狼。
C.酒好不怕巷子深。
D.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解析】A 本题考查拈连辞格,拈连就是利用上下文的联系,把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用于乙事物,又叫顺拈。
“人老心却不老。
”句中把“人”的“老”,用到了“心”上。
4.下面的句子使用了比喻修辞格的是()A.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B.浇树浇根,交人交心。
C.天寒地冻冻不坏我们的决心。
D.高山低头,河水让路。
【解析】B 本题考查比喻,比喻是利用本质上不同的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来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一种修辞方式。
“浇树浇根,交人交心。
”“浇”、“交”谐音拈连。
前句比喻。
比喻与人相交要真心实意相处。
也说“交人交心”。
5.“瞧人家两口子,‘郎财女貌’,多般配!”这句话用了()。
A.仿词B.夸张C.双关D.反语【解析】A 本题考查仿词,仿词即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个语素或词,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
“瞧人家两口子,‘郎财女貌’,多般配!”“郎才女貌”是从“两口子”防拟出来的。
6.关于修辞,下列最准确的说法是()。
A.修辞是指运用各种修辞格进行语言艺术的创新。
B.修辞是指有关修辞格运用的著作。
C.修辞是人们在运用语言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过程中,追求最佳表达效果的言语实践。
现代汉语的语用特点:理解汉语语用学的理论和实践

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语言在交际中的使用和理解方式。
在现代汉语中,语用学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将探讨现代汉语的语用特点,并解释语用学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首先,现代汉语的语用特点之一是多义性。
汉语中的词语具有多种解释,尤其是一些虚词和意思模糊的词语。
例如,动词“吃”可以表示进食的动作,也可以表示享受或感受的意义。
这种多义性给语言的理解和使用带来了一定的困惑和挑战。
通过语用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探讨不同语境下的词语含义和使用方式,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
其次,现代汉语的语用特点还包括言外之意和留白。
汉语的交际方式通常比较含蓄和间接,往往需要通过上下文和非语言因素来推断对方的意图和含义。
一句话的真正含义可能并不完全体现在表面上的字面意义中。
在这种情况下,语用学通过分析语言和交际的关系,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现代汉语。
另外,现代汉语还存在一些礼貌用语和谦逊方式。
汉语中有很多用于表示礼貌和尊重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例如,在称呼他人时会使用敬语,表达感谢时会使用客气的措辞。
这种语言特点反映了汉语文化中人们对待他人的尊重和关怀,也体现了社会和谐的价值观。
语用学的研究帮助我们理解并运用这些礼貌用语和谦逊方式,以提高交际的准确性和亲和力。
最后,现代汉语的语用特点还包括情感和语境的重要性。
汉语中的情感和语境对于语言的使用和理解具有重要的影响。
人们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而语境可以改变词语的含义和使用方式。
通过语用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汉语中的情感表达和语境变化,从而提高交际的效果和准确性。
总之,现代汉语的语用特点体现在多义性、言外之意和留白、礼貌用语和谦逊方式以及情感和语境的重要性等方面。
通过理解和运用语用学的理论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现代汉语的语言规则和交际方式,提高语言交流的效果和准确性。
因此,对现代汉语的语用特点进行研究和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语言运用中的语音成分选用

语言运用中的语音成分选用【摘要】语用即语言的实际应用。
语用学研究在一定语境中如何理解和运用语言。
语用学同句法学、语义学有密切的关系,同话语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也结下不解之缘。
此外,语言的实际运用跟语言的语音成分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语用;语音;表达语用即语言的实际应用。
语用学研究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和运用语言。
语用,通俗的来讲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如聊天,写信,发电子邮件等。
语用从语言诞生开始就一直存在,并伴随着语言的发展而发展。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语用已经不仅是语言刚诞生时的人与人的交流,而且已发展成为科教文等各个领域的基础。
语言的实际运用比起语言本身要丰富灵活得多,它会随着语音语调的改变而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语用含义。
语言含义的表达跟语言的语音成分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文从音韵和语调两个方面来探讨语言运用中的语音成分对增强表达效果的作用。
一、语用中利用音韵成分音韵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就是平仄,其实平仄只是音韵中的声调部分,而音韵本身是个比平仄更为宽大的概念。
简单地说,音韵就是汉字字音的声韵调,跟现代汉语中的语音有着基本相同的元素。
在语用学的范畴,音韵的合理巧妙运用常常能用来增强表情达意的效果。
(一)选择平仄相间的表达方式古代诗词讲究“平仄”。
“平”就是古代四声“平上去入”中的平声,音高不升不降。
“仄”就是其中上、去、入三声的总称,是不平的意思,可能因上、去、入三类声调的调值都有些升降变化,不像平声那样既平且长。
在古代诗词中有规律地交替使用这两大类声调,可使诗词音调抑扬顿挫,悦耳动听,使人有音乐旋律的美感。
在普通话里,古入声已经消失了,但还有曲折的上声和高降的去声,它们属于仄声;阴平、阳平属于平声。
读古代诗词要知道古代的平仄。
在古代诗词与戏曲唱词中,除了开头两句一般是上句句末用仄声,下句句末用平声,中间注意平仄相间,上句下句相对的地方也尽量平仄相对。
现代汉语 第一章 绪论

•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基础上形 成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在形成的过程中, 北京话占有特殊的地位。早在唐代,北京 已是北方军事重镇。北京是辽、金、元、 明、清各代的都城。近千年来,北京一直 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京话 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方面,它作为历代官 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了全国各地,发展成 为“官话”;另一方面,白话文学作品更 多地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现代汉语概述
• 一、现代汉语 • 世界上的语言数以千计,各民族大都有自 己的语言。汉语是汉族的语言,是我国的 主要语言,分布在全国各地,同时也是中 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之间交际用语。我国 境内除了汉语之外,还有藏语、蒙语、维 吾尔语、壮语、苗语、彝语、布衣语等。
• 汉语的来源十分久远,从有文字算起已有 三千多年的历史。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记 录汉语的最古老的文字是殷商时期的甲骨 文,距今已有3500年的历史。汉语各方言 语音分歧严重,但书面语一直没有分化, 汉字有不可磨灭的功绩。它虽然没有古埃 及文字和巴比伦文字那么久远,但却一直 沿用至今。
• •
• •
2、方言差异的形成 人口的迁徙、自然地理的阻隔、语言发展的不 平衡、民族的融合、语言的接触。 3、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布和特点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言有很大差别,其中语 音差别最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有无浊声母;有无塞音韵尾;有无 鼻音韵尾;有无塞擦音、擦音声母;声调的数 目。
• 书面语形成于口语的基础上,而具有与口 语不同的语体风格。书面语趋于周密、严 实、结构完整,因而长句较多。这种风格 的形成,往往是由于书面语缺少不同语境 下当面会话所具备的种种辅助性信息,不 得不要求语句自身表达上的严谨与完备。 写出来的话,既允许有斟酌、加工,乃至 反复修改的余地。这就使书面语得以规范 化、标准化,进而成为文学语言,即标准 语的基础。
现代汉语(5.1.2)--第五章现代汉语语用习题集

(一)名词解释1、语用2、语言背景3、长句4、短句5、排比6、层递7、顶真8、回环9、比喻10、比拟11、借代12、夸张13、对偶14、反复15、舛互16、通感(移觉)17、拈连18、仿词19、反语20、飞白21、双关22、别解23、对比24、映衬(衬托)25、示现26、错综27、婉曲28、警策29、设问30、反问31、词语的移用32、词语的代用33、词语的仿用34、言内意义35、言外意义36、指示语37、语体38、语言风格(二)判断改错1、“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中所用的辞格是对偶中的正对。
2、“一切的希望又重新发芽了” 所用辞格是比喻。
3、“大家都为他捏着一把汗”所用辞格是借喻。
4、“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所用辞格是对偶。
5、借代是不直接说出事物的本名,而借用同它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
6、“这小家伙人小心不小,竟这样神态自若。
”所用辞格是对比。
7、“他这个人什么都好,就是脾气急点。
”所用辞格是警策。
8、“南昆仑山上的水……绿得那么鲜艳,带着一股子甜意。
”所用辞格是“移觉”。
9、移觉是将描写甲事物性状的修饰语移用来描写乙事物的性状。
10、“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大伙儿都很佩服他。
”所用辞格是比喻。
11、“暮色来得很快,只一忽儿,原来七彩缤纷的天幕便像错放了染料一样,幽幽地黑了下来,像我那颗出其不意地黯淡下来的心……”所用辞格是对比。
12、“阿里山瓜子 —— 一嗑就开心(阿里山瓜子的广告词)”所用辞格是双关。
13、“见到阔别已久的亲人,她的眼泪像瀑布般直泻下来。
”是“比喻兼夸张”的套用。
14、口头语体就是口头语言。
15、诗广告、书信体小说等形式属于事务语体的范畴。
16、“他身残志不残” 所用辞格是拈连。
(三)单项选择1、修辞这一术语的含义有( )A、1个B、2个C、3个D、4个2、“我们应该学点语法和修辞。
”中“修辞” 的含义是( )A、修辞规律B、修辞活动C、修辞学D、修辞格3、……蓦地那手又在她胸前摸了一把,六宝直叫起来,出惊地喊了一声:“嗳哟!“什么事? ”同在那筐子边捋叶的四大娘问了,抬起头来。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语 用【圣才出品】

第5章 语 用一、名词解释1.修辞(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研)答:修辞一词有三个含义:一是指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二是指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即修辞活动;三是指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或修辞著作。
通常情况下,总是把修辞理解为对语言的修饰和调整,即对语言进行综合的艺术加工。
在内容和语境确定的情况下,修辞着力探讨选用什么样的语言材料,采取什么样的修辞方式,追求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2.借代(浙江大学2010年研)答:借代是一种曲婉表达意思的修辞方法,又称代称、代用。
它是指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是借用有关系的人或事物的名称来取代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
借代的方式主要有五类:①特征、标志代本体,如“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②专名代泛称,如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上万的诸葛亮;③具体代抽象,即用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代替抽象概括的事物,如“你该记得从前那些烂袄袄、皮裤裤的年月吧”;④部分代整体,如“二孔明抬脚动手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看一看黄道黑道”;⑤材料、工具代本体,如“我把这心思去跟一位擅长丹青的同志去商量”。
3.双关(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双关是一种修辞手法。
它是指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
其基本类型包括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
谐音双关,又称谐声双关、字音双关,是指利用词语的同音、近音、音似的条件构成双关;语义双关,又称意义双关、借义双关,是指利用词语的多义性构成表里两层意思。
4.对偶(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研)答:对偶是指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起来进行修辞的一种方法。
对偶的基本种类有正对、反对、串对。
从形式上看,其音节整齐匀称,节律感强;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对偶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特有的表现力,便于记诵,因而在抒情、叙事、议论等文章中广泛使用。
5.语体(厦门大学2011年研)答:语体是指由于使用语言的社会场合或交际内容的不同,在同一语言或方言中产生的语言变体。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语 用【圣才出品】

第5章语用5.1复习笔记一、现代汉语语用概述(一)语用分析的意义语用分析能使人们了解现代汉语交流、传达语言信息的一般规律,能深刻理解在有表达内容和特定语境的前提下,如何调动汉语的各种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说话者能准确地传情达意、受话者能获取话语原意,以达到交际的目的。
(二)语用的基本要素语用是一个交际行为过程,由以下基本要素构成:1.发话者(1)发话者的含义发话者是语言信息的发出者。
在正常的情况下,大都是发话者有某些事情、某种感受想要告诉受话者,或者想跟受话者建立某种联系,或者向受话者发出某种请求、指令等,对受话者实施言语行为。
(2)发话者的语用意图发话者多数是言语行为、信息传递的主体。
在一般的情况下,发话者都是要通过说出某些话以实现一定的语言外的目的,人们称为语用意图。
语用意图指的是打算通过完成一定的言语行为来实现某些语言外目的的意图。
(3)发话者的语用策略发话者为了实现语用意图,就要有一定的语用策略。
语用意图提出的是“为什么说”的问题,而紧接着的就是“怎么说”的问题。
①从已知信息到未知信息的策略。
②语境信息优于话语信息的策略。
③语面意义和言外之意的表达选择策略。
2.受话者受话者是指听话人或信息接受者。
对于受话者而言,最关键的就是推求发话者的语用意图。
为了推求发话者的语用意图,受话人往往会依靠语境来寻找知识关联性的依据。
关联性越强,就越符合发话者的语用意图。
3.话语内容话语内容是指发话者用语言符号表达具体内容。
4.语境语境就是语言使用的环境,就是言语行为发生的环境。
语境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1)上下文语境从静态的角度看,上下文语境由语言符号链条的上下文(书面语)或前后语(口语)组成;从动态的角度看,则由一个言语行为之前及之后的其他言语行为组成。
(2)现场语境现场语境指的是一个言语行为发生的具体时空环境。
(3)交际语境交际语境也是一种现场,但不是具体的物质环境,而是与这一次言语行为相关的各种交际要素组成的抽象环境。
《现代汉语》Ⅱ练习(4)答案

《现代汉语》Ⅱ练习(四)[语用与修辞]年级专业班级姓名学号一、名词解释1.修辞-在表达内容和语言环境确定的前提下,如何积极调动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以加工后的最恰当的语言形式来取得最理想的表达效果,这种语言加工的实践活动,就是修辞。
[2分]2.语用-语用是指人们在一定的语境中对于语言的实际运用活动,特别是话语表达和话语理解等活动。
3.合作原则-话语交际的各方为了相互合作的,以保证谈话顺利进行而共同遵守某些原则,这些原则称为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主要包括关联准则、信息适量准则、信息真实准则和信息明白准则。
4.得体原则适合于不同语境的需要,采用拐弯抹角的间接方式,以达到最佳的话语交际效果,这就是所谓得体。
得体原则包括礼貌准则、幽默准则、克制准则三个准则。
[2分]5.前提触发语-前提往往跟某些特定的词语相联系,人们可以通过这些特定的词语把握话语的前提。
跟话语前提有联系的特定词语叫做前提触发语。
6.预设-预设是用话语焦点的上位概念来替代焦点以后得出的一个命题。
如果A真则B真,A假则B真,B真则A 或真或假,B假则A非真非假,那么,A预设B。
[2分]二、简述题1.运用话语交际基本原则的有关原理,分析下面两段对话,说明违约话语行为产生的言外之意及其产生的过程。
(1)甲:小李和小王表现怎么样?乙:小李表现很好,是有名的三好学生。
语言使用应遵循合作原则、礼貌原则、接话原则等话语交际原则。
违背以上原则的话语行为,就是违约话语行为。
合作原则从“量”“质”“关系”“方式”四个方面提出了信息适量准则、信息真实准则、关联准则和信息明白准则等四条准则。
遵守这些准则就是遵守合作原则。
如果违背了其中一个准则,就违背了合作原则。
对话中甲询问的是小李和小王两人的表现情况,而乙只讲小李表现好,只字不提小王,没有提供甲所希望得到的足够的信息,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信息适量准则。
对话中,乙认为小王在校表现并不怎么样,甚至很糟糕,但是,为了使话语表达得体,乙遵循得体原则中的礼貌准则,没有正面评价小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语用的含义
现代汉语语用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领域,研究的是语言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使用规范、意图表达和交际效果。
它关注的是语言与社会交往、交流和理解之间的关系,探讨语言的意义是如何通过交际来实现的。
现代汉语语用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语言交际行为:研究语言使用者在实际交际中的言语行为,如请求、命令、询问、劝说等,以及这些行为背后的意图和目的。
语用意义:研究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含义,即词句的使用情景和指称对象对其意义的影响。
语用规范:研究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语言使用所应遵循的规范和准则,包括礼貌用语、交际策略等。
言语行为准则:研究在语境中合适的言语行为,以及不同言语行为所产生的交际效果。
言语行为的歧义和推理:研究言语行为中可能出现的歧义现象以及言语推理的过程。
社会文化因素:研究社会文化因素对语言使用的影响,如语境、社会角色、身份地位等。
现代汉语语用的研究对于理解语言交际的规律、有效地进行沟通和交流、避免交际失误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它在教育、翻译、广告、媒体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