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用含义
第4节 语用意义

(7)出于谦虚的需要
(8)出于拒绝的需要
4、违反方式准则:
(1)故意晦涩难懂。
(2)故意制造歧义。
1、违反量的准则:提Fra bibliotek适量的信息(1)有意减少信息量。
(2)有意增加信息量。
2、违反质的准则:
(1)有意说自知是虚假的话。
(2)有意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3、违反关系准则:
(1)出于应对的需要
(2)出于讽刺的需要
(3)出于提醒的需要
(4)出于幽默的需要
(5)出于逃避的需要
(6)出于文艺的需要
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 朝学士秦少游写的一副对联云:
第四节 语用意义
语用意义是指话语在具体语言环境 中所表现的意义。 语用意义有两种存在形式:
一是语面意义,包括语境意义和意 图意义。 二是语用含义,包括言外之意和预
设。
言外之意,又称句子的语用含义或 会话含意。从接受的角度说,它是受话 者根据发话者的话语推导出的语用意图。 有意违反合作原则所产生的言外之 意。
(3)故意重复罗嗦。
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二”“两”“双”辨析

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二”“两”“双”辨析段怡璞(湖南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湖南长沙410081)[摘要]汉语词义丰富、用法灵活,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与教学中,词义的辨析及应用非常重要,而“二”“两”“双”的辨析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与学习中,是一大重难点,三者常因词义过于相近而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混淆。
通过对“二”“两”“双”三字词性及词义在历时及共时层面的对比,说明三字在语用方面的异同,并分析出适合不同阶段留学生的教学内容,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对外汉语;对比研究;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H1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14-0166-02关于“二”“两”“双”的辨析问题很早就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当前学界关于这三个字的研究主要有三种:一是针对单个汉字的研究,主要从历时和共时角度对汉字的词义及用法进行相关探讨;二是针对几个汉字之间的异同进行比较研究,这部分主要以“二”与“两”的对比分析居多,不论是吕叔湘先生还是朱德熙先生都对此进行过相关的说明;三是在对外汉语学习与教学的视角下,对“二”“两”“双”进行辨析,其中有针对留学生的偏误分析,也有汉外对比的相关研究。
“二”“两”“双”的辨析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与学习中是一大重难点,三者常因词义过于相近而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混淆。
本文通过对“二”“两”“双”三字词性及词义在历时及共时层面的对比,说明三字在语用方面的异同,以期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中起到良好的效果。
一、“二”类字的比较研究笔者主要从“二”“两”“双”三字的特征入手,首先从历时角度分析三者的区别,接着从共时角度分析现代汉语中三者的词性及词义差异,最后对这三字进行语用对比,以期为对外汉语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一)“二”“两”“双”历时研究“二”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地之数也,从偶一”。
其形态与今“二”字基本相同,由此可知,“二”字表平行二物。
词的语用意义

一、Imitative meaning 仿义型
对原义依附紧密,往往是对原词词义的引申 或抽象,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词性正常的相仿 2、词性变通的相仿 3、夸饰性相仿 4、移就性相仿
1、词性的正常相仿 在语言表达过程中正常使用相应的词类。 The country not agreeing with her, she returned to England. (水土不服) 2、词性变通的相仿 在语言表达过程中根据需要临时将一个词改变词性使用。 His accent is very Harvard.(哈佛味) 3、夸饰性相仿 在语言表达过程中虽然两者性质相通,但词汇意义已作不同程度的夸张、 扩大或缩小。
We felt ashamed for your bravery in the fight with your classmate. 我们都为你和同学打架的“勇敢”行为感到羞愧。
在第二句中bravery本来具有的褒义色彩已被带有讽刺的贬义 感情色彩取代了。
3、词义不确定性(Meaning uncertainty)
Unit 5 词的语用意义
词的语用意义
• 一、语用意义的定义 • 二、语用意义的特点 • 三、语用意义的分类 • 四、语用意义的交际功能
一、语用意义的定义
1、语言意义和语用意义
英语词汇可以表示语言意义和语用意义,它们的关系是:
传递出语言意义
词汇意义(lexical meaning) /概念意义(conceptual meaning) /认知意义(cognitive meaning)
依托词形
最常见的是以英文字母来寓意,即以英文字母的形状指示某些物品的外 形,如:
H-beam(工字梁)
O-ring( (槽钢) V-belt(三角皮带)
词的语用意义

每个人的生活都有酸甜苦辣; 4 移就性相仿 在语言表达过程中;把适用于说明某事物性状的词语用于另一事物; The room was easily traced by the noise that was coming from it It didn’t sound studious noise
由于red和read过去分词谐音;本句实际上说从来没有人读它
2 主观体验性Subjective experientiality
1个人的主观理解
南瓜pumpkin
中国人尤其是老一辈的人;看到南瓜可能会想起苦日子;南瓜 与艰难的岁月联系在一起; 而美国人会想到Thanksgiving Day Halloween;南瓜与幸福生活紧密相连;
2词的感情色彩意义 a 一组意义相同 而语音形式和感情色彩各异的词
意义 人群;群众
身体超重 体重过轻
中性 crowd
overweight underweight
褒义
gathering; assembly portly slim
贬义 mob
tubby skinny
b 词的本义在具体语境中发生感情色彩意义的变化
尽管如此;我们还不清楚说话人的真正用意是什么;然而一旦 有具体的语境介入;hand在各句中的语用意义就明确了: 假设在画廊里;a句的语用意义是画只能眼看;不可手触; 假设在某修理部;b句的语用意义是未经培训;缺乏技术; 假设在教室里;c句的语用意义是请你用手将我要用的笔递给 我; 假设在教师办公室里;d句的语用意义是学生已经交上了自己 的课外作业;
二 语用意义的特点
1 原词附属性Etymological subsidiarity 2 主观体验性Subjective experientiality 3 词义不确定性Meaning uncertainty 4 概念临时性Conceptual temporality 5 语境共生性Contextual interdependency
第四章 语用和修辞(语用)

下列对话符不符合言语交际的原则?
1、县官有一天乘船去拜见新上任的州官,州 官见了他, 便问道:“你的船停在什么地方?” “船停在河里。”县官拘谨地回答 州官大怒,厉声喝道:“你还想把船抬到州 府衙门吗?” 县官回答道:“带的随从少,恐怕抬不动。”
县官的话不符合合作原则。 “船停在河 里。”低于适量; “带的随从少,恐怕抬 不动。”表面上有关联,其实没有关联。 州官的话不符合礼貌原则。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语言行为,不同的语境,对话语 所含信息量的要求会有所不同;信息量的适量与否,要根 据实际情况来确定,这不仅取决于发话人提供的信息,也 取决于受话人的信息期待和需要。
D.方式准则 方式准则要求表达方式要清楚明白。具体而言 就是:要显豁,避免晦涩;要明确,避免歧义;要 简洁,避免罗嗦;有条理,避免杂乱。例如: ④我(吴士宏)被指定加考RPG,是比较新的计算机语言,
违反质的准则产生的会话含义
有时说话者故意违背质的准则,转弯抹角,让听话者 自己去做出判断。 比如 恋爱中的姑娘如果满脸庄重地对男朋友说 “你是个好人”时,多半意味着事情快要“黄” 了,她是在委婉地向小伙子表示,要与之分手; 如果她灿烂地笑着对男朋友说“你是个大坏 蛋”时,小伙子则要心中暗喜了,因为他明白姑娘 说这话的真正意思,就是“我喜欢你”。 姑娘违反质的准则,前者是在努力避免伤害对方,后 者则是出于少女的羞涩。
违反关联准则产生的会话含义 交际活动中,有时参与交际的一方会故意违 背关联准则,偏离话题、答非所问,使话语之 间看上去缺乏相关联系,从而形成会话寓意。
例如 妈妈:你到那里去? 儿子:妈妈,我已经25岁了。 妈妈:谢谢你告诉我这点。 分析:妈妈问儿子去哪儿,儿子却回答他已经25岁了,似乎答 非所问,违背相关准则,实际上却是在委婉地表示,我已经 这么大了,该有行动自由了,不要总管我的事;母亲表面客 气的回话则暗含讽刺,话外之意是“用不着你告诉我,作为 你的母亲,我非常清楚你有多大了,但你的事我还是要管”。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语 用【圣才出品】

第5章语用5.1复习笔记一、现代汉语语用概述(一)语用分析的意义语用分析能使人们了解现代汉语交流、传达语言信息的一般规律,能深刻理解在有表达内容和特定语境的前提下,如何调动汉语的各种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说话者能准确地传情达意、受话者能获取话语原意,以达到交际的目的。
(二)语用的基本要素语用是一个交际行为过程,由以下基本要素构成:1.发话者(1)发话者的含义发话者是语言信息的发出者。
在正常的情况下,大都是发话者有某些事情、某种感受想要告诉受话者,或者想跟受话者建立某种联系,或者向受话者发出某种请求、指令等,对受话者实施言语行为。
(2)发话者的语用意图发话者多数是言语行为、信息传递的主体。
在一般的情况下,发话者都是要通过说出某些话以实现一定的语言外的目的,人们称为语用意图。
语用意图指的是打算通过完成一定的言语行为来实现某些语言外目的的意图。
(3)发话者的语用策略发话者为了实现语用意图,就要有一定的语用策略。
语用意图提出的是“为什么说”的问题,而紧接着的就是“怎么说”的问题。
①从已知信息到未知信息的策略。
②语境信息优于话语信息的策略。
③语面意义和言外之意的表达选择策略。
2.受话者受话者是指听话人或信息接受者。
对于受话者而言,最关键的就是推求发话者的语用意图。
为了推求发话者的语用意图,受话人往往会依靠语境来寻找知识关联性的依据。
关联性越强,就越符合发话者的语用意图。
3.话语内容话语内容是指发话者用语言符号表达具体内容。
4.语境语境就是语言使用的环境,就是言语行为发生的环境。
语境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1)上下文语境从静态的角度看,上下文语境由语言符号链条的上下文(书面语)或前后语(口语)组成;从动态的角度看,则由一个言语行为之前及之后的其他言语行为组成。
(2)现场语境现场语境指的是一个言语行为发生的具体时空环境。
(3)交际语境交际语境也是一种现场,但不是具体的物质环境,而是与这一次言语行为相关的各种交际要素组成的抽象环境。
教学中语言的要素

教学中语言的要素内容摘要:语言教学是有一定的语言学原则,本文从语言知识、技能和语言交际能力几个方面探讨了语言和言语的用法及社会交流作用的研究。
关键词:教学语言要素分析语言是人类用来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语音、语调、语气、语法是使用语言的不同形式。
人与人之间在使用语言交流过程中往往会因语气和语法上的不当,产生一些矛盾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与交流。
然而在教学中流畅的语言、标准的语音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率。
在语言教学理论里应区分“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这两概念,目的在于人们认清各种因素和关系,在教学中处理好语言知识,言语技能和语言交际能力之间的关系,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语言教学的成功率。
一、课堂语言知识的构成因素广义的语言知识包括语言、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和语用学知识。
语言教学若只认识到语言要素的重要性是不够的,还应当在恰当的语境中使用语言。
“语用学研究的以对象是交际情景中的话语,即在人们的交际过程中,言语意义的理解和产生”。
(一)语言要素语言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是组成语言的要素。
索绪尔把“语言”区别为“语言”和“言语”,把“语言”看成是一种抽象的系统,而把“言语”看作这种抽象系统的具体表现形式。
“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它本身是看不见听不着的,我们所听到和看到的只能是其表现形式——“言语”。
因为“言语”是“语言”的表现形式,我们只有通过言语掌握语言。
虽然我们常用“语言教学”这一术语,实际上语言教学要从言语着手,以言语为教学的对象和内容。
这就涉及到了“言语要素”,言语要素指在于言语之中的语音、词汇、语法。
在语音方面,体现为一个个具体音节的发音、声调、一个个的词、词组、句子的重音和语调等;在词汇方面,就是词的语音、词的意义、词的用法;在语法方面,就是词与词怎样组合,靠什么组合,其先后顺序如何,句子与句子怎样联结,段落之间怎样联结等等。
由此可知语言要素和言语要素有许多差别,在语言教学中以语言要素为教学内容,还是以言语要素为教学内容,这对语言教学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现代汉语通论 常见考试简答

动词与形容词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形容词和动词有许多共同之处。
二者都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都受“不”、“都”、“也”等副词修饰,都能进入“X不X”的格式,因此动词和形容词(包括代替它们的代词)合称为“谓词”。
但动词和形容词的语法特征又有显著区别。
1、句法功能不同:动词能带宾语,形容词一般不能带宾语。
形容词能够直接作定语,动词一般不能。
2、动词一般不受程度副词“很”等的修饰,而形容词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
3、重叠方式不同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方式是AABB或ABAB,表示程度加深或程度适中。
双音节动词的重叠方式是ABAB,表示短暂的含义。
区别词为什么又叫“非谓形容词”?区别词与名词有何不同?1、形容词可以充当谓语、定语、状语或补语等句法成分,区别词只作定语修饰名词,不能作其他句法成分,只有加上“的”组成“的”字短语后才能作主语和宾语,所以区别词也称作“非谓语形容词”。
2、区别词在句中作定语,名词也可作定语,但二者是有区别的:①区别词不能作主语和宾语,名词最显著的语法特点是充当主语和宾语。
②区别词不受数词和量词的修饰,而名词前面可加数词和量词。
动词和形容词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单独作谓语?1、动词和形容词单独作谓语时常含有对照或比较的意思,经常出现在复句中。
2、动词和形容词在对话中也常常单独作谓语。
短语中的歧义有哪些类型?如何分化歧义?1、根据导致歧义产生的原因,歧义分为词汇歧义和语法两种类型。
①词汇歧义是指由词汇上的原因造成的歧义。
词汇歧义包括同音异义和一词多义。
②语法歧义包括由词类不同造成的歧义、语法组合歧义(结构关系不同、结构层次不同)、语义组合歧义(语义关系不同、语义指向不同)2、歧义的消除消除歧义的主要方法有:利用语境排除歧义、利用语音消除歧义(停顿、轻声、重音)、换用或添加适当的词语、调整词语之间的顺序“把”字句中的谓语动词有什么特点?单个动词能否进入“把”字句?1、“把”字句中的动词应具有处置性意义,对受事有积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持人:“难道这是整场战争中唯一的失 算?那后来伊拉克发生的动乱、到处蜂起 的游击突袭,加上美军遭受的重大伤亡, 难道都不是失算?难道都是原本计算之内 的?”
布什:“不,那都是同一个失算造成的结 果。”
合作原则的基本内容: A、量的准则: 所说的话应包括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 所说的话不应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
B、不可分离性:指某一命题信息在相同的语境下可 以产生相同的含义。 比如交际双方都知道“小王是一个吝啬鬼”。 小王把自己的钱袋看很紧。小王很大方。
C、可推导性:含义产生不是随意的,而是根据一 定的语境因素推导出来的。
练习:请利用“合作原则”推导语用含义。
1、 背景:《新闻调查》栏目记者对山西矿难的采 访,矿主殷三接受采访,不愿承认某一矿井事故与自 己有关。
语用含义不是解释同一词语有多少种含义, 而是说明一个词语同时具有几个可能的“说 话人意义”。
语用含义的推导有助于组成广义的同义句群。
2、格赖斯的“会话含意”学说— —合作原则。
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于1976年 在哈佛大学作了三次演讲。在演讲中格 赖斯提出,为了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
谈话双方必须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则,
B、质的准则:努力使你所说的话是真实的。 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 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C、关系准则:要有关联。
D、方式准则:要清楚明白。 避免晦涩, 避免歧义, 避免啰嗦, 井井有条。
欣赏电影片段《打死我也不说》
合作原则的遵守和违反
双方违反合作原则有几类: A、说话的一方悄悄地,不让听话人发觉 地违反合作原则,从而将听话人引入歧途,上 当受骗。 B、说话人宣布不愿合作,不遵守准则。 C、说话人可能有意地不去遵守某一准则, 但他相信听话人会觉察出这一点,并会认为他 们仍然是合作的,而听话人也知道,说话人并 不是存心让他受蒙蔽。
将军:你放心吧,我会照顾好南西(部属的妻 子)和三个孩子。
部属:我为将军作过贡献,我为将军做过贡 献......
3、利奇,礼貌原则
既然要遵守合作原则,为什么又要故意 违反合作原则?布朗、列文森和利奇等人, 从修辞学、语体学的角度提出了与格赖斯的 合作原则相益补的礼貌原则。
A、得体准则:减少表达有损于他人的观点。 尽量少让别人吃亏; 尽量多使别人得益。
特别是“合作原则”:谈话双方都怀着 一个共同的愿望,双方话语都能互相理 解,共同配合。
2004年美国大选辩论会上,主持人以伊 拉克战争及伊拉克现状质问寻求连任的布什 总统。
布什:在战争与后来的处理中有“计算错 误的地方。”
主持人:“究竟是什么地方计算错了?”
布什:“当时没有算到胜利这么快就到来。”
导演:“很好,可下一场还有吃砒霜 的戏,又该怎么办呢?”。
【练习】利用合作原则、礼貌原则的具体 应用。 1、小张常常说:“幸好他听从我的指点, 否则他不会有今天的成就。”“瞧,我这 事做得多漂亮,你能和我比吗?”,这样 说好不好。
练习:如果你是求职者,如何回答面试官 的下列问题?
1、面试官:你经历太单纯,而我们需要 的是社会经验丰富的人!
不谐调性 情趣性 适切性
欣赏小品:赵本山《卖拐》
三、预 设
什么是预设。 预设的逻辑、语义特征。 预设与语法。 预设的语用效果。
1、什么是预设?
预设表现为双方都可理解、都可接 受的那种背景知识。这种共同的背景知 识也就是一种“无争议的信息”,这一 点正是预设的最本质的特征。就其表现 形式来说,预设是没有明确、直接地表达 出来的语句,它总是蕴藏在现存的语句内 层。
例如: (1)把车借给我用两天。 (2)把铅笔递一下。 (3)把房间打扫一下,好吗? (4)我想知道你是否有时间打扫一下房间。 (5)我不知道你以后有没有时间到我家吃饭。 (6)中午到我家吃饭去。 (7)到我家吃饭。
B、慷慨准则:减少表达利己的观点。 尽量少使自己得益; 尽量多让自己吃亏。
(1)我想知道是不是我来打扫卫生。 (2)我可以打扫卫生吗? (3)我来打扫卫生。
答:
2、面试官:你的专业怎么与所申请的职 位不对口?
答:
3、面试官:你原单位这么好,你却要走, 是不是在原单位混不下去,只好挪个窝儿 。
答:
4、面试官:你认为金钱、名誉和事业哪个 重要?
答:
5、面试官:你作为财务经理,如果总经理 要求你在1年之内逃税100万元,那你会怎 么做?
答:
4、幽默准则
幽默的主要特征:
“会话含意”的推导:
利用“量”的准则推导的语用含义:
例一: 记者:社会上到处在议论,你们公司
的一个保安把顾客打成重伤。你能否谈一 谈,这个保安因什么事情与顾客发生争执? 他与顾客是否以前有过什么过节?这一事 件对贵公司的声誉是否造成不良影响?
经理:我们已经把这个保安开除了。
利用“质”的准则推导的语用含义:
例一: 甲:听人家讲,你昨天的臭豆腐生意特 别好,一天下来赚了不少啵? 乙:那是的,我昨天赚了一个亿!
例二: A:你可不要乱来啊,我爸可是城关派出 所的所长。 B:嘿,我爸还是公安部长哪。
利用“关系”准则推导的语用含义:
例一: 员工A和员工B在聊天。 员工A:王总真不是个东西,就为
这么点小事,天天跟我过不去,心胸只 有针眼大******
C、赞美准则:减少表达对他人的贬损。 尽量少贬低他人; 尽量多赞美别人。
(1)王:我的西装怎么样? 胡:难看死了。 钱:怎么说呢,不过我觉得颜色深了点。
(2)王:感谢你了,今天做的菜很一般。 胡:感谢你了,今天做的菜真好吃。
欣赏《见谁夸谁》
D、谦逊准则:减少对自己的表扬。
尽量少赞誉自己;
尽量多贬低自己。
礼貌原则产生言外之意
(1)慷慨准则产生言外之意 一位女明星问摄影师:“为什么我现在的照片比 十五年前差多了?”
摄影师回答:“是的,夫人,因为我那时比 现在年轻十五岁。”
(2)谦虚准则产生言外之意 ———你觉得我这首曲子弹得怎么样?
———我不懂音乐,缺乏艺术细胞。
(3)一致准则产生言外之意。
一位嗜酒如命的演员在拍摄“喝酒”的 场面时向导演提出:“戏里面喝的是茅台,如 果拍摄时把酒换成真茅台,我就更容易找到 感觉。”
记者:比如说出事的这个矿,王全全探矿,这个矿跟 你是什么关系? 殷三:他们自己的矿。 记者:跟你有什么关系吗? 殷三:没有。 记者:他们不需要向你们交什么承包费吗? 殷三:就是承包费,就是有110万承包费。
2、在《患者住院67天花掉140万,高昂药费未能 挽回生命中,《新闻调查》栏目记者采访医院工 作人员。 记者:130多万还有漏收的? 于范玲:对。 记者:为什么会有这么高呢? 于范玲:就是因为他这个病太重了,他要求我们 医护人员全力抢救,全力抢救的代价就是高额医 疗费。 记者:那 这个一天之内在这个帐单中输血费收了 94次是不是意味着输了94袋血?
B 鲁迅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 而且是伟大的文学家。
练习:造句并分析其预设。 1、宁可……也不……
4、预设的语用效果
简洁 有趣 诱导性
(1)王:画很真好! 胡:可不是吗? 胡:哪里哪里,很一般。
(2)王:你的衣服真漂亮。 胡:我买的东西没有不好的。 张:没有吧,都穿了好几年了。
E、一致准则:减少自己与别人观点上的不 一致。 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 尽量增加双方的一致。
(1)王:我提议大家明天到江边烧烤。 胡:这个主意好。 张:我不想去,觉得没什么意思。
预设与语序
汉语语序受到句子的预设等因素的限制。
A我们要改进服务态度,对新顾客与老顾客 要一样热情。 B我们要改进服务态度,对老顾客与新顾客 要一样热情。
预设与复句 从预设的角度讲,一定的关联词体现着一定的 预设。有时分句之间的关系是发话人主观的 看法,体现着说话人的预设。
A 鲁迅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 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
这时王总正朝员工A和B走来。 员工B马上大声说:要说泰国政局 也太不稳定了,红衫军居然敢跟政府对 抗……
利用“方式”准则推导的语用含义 :
例一:
小王是某公司的电梯看管员,朋友给 他介绍对象小李,第一次见面,小他问小 王:“你在单位负责哪方面的工作?”
小王回答:“我分管全公司上上下下 的工作。”
例二:
二、语用含义
语用含义
语用含义的定义和价值 合作原则 礼貌原则 幽默原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什么是语用含义?
句子本身的意义与说话人使用这 个句子表达的实际意义有时是不同的, 我们如何真正理解说话人要表达的真 正意思。
语用含义的重要价值
语用含义不是揭示人们说了些什么,而是告诉 人们说这句话可能意味着什么。
♠“老赵不再在背后说同事的坏话。”
2、预设关系会受语句中某些词语影响而触 发出来,这些触发前提的词语为前提触发语。
常见的前提触发语包括:
A、各类动词,含蓄动词:想,试图,本 应该;状态变化动词:停止,开始,继续;评 价动词:批评,指责,指控;
B、限定性或修饰性词语:也
练习: 分析并指出下列语句的预设。
于范玲:94次,这个我跟你说句实话,那 我不好回答你,我不太清楚这个问题,这 也可能不是什么,你说问题也可能不是什 么问题,但是我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你 一会儿找输血科和护士长,你可能一下子 就说清楚了,就是一目了然的东西,就是 我不太清楚这个东西。
练习三:分析将军与失职部属的对话,利用合 作原则推导会话含义。
同学A:你爸对你可真好! 同学B:他对我好,什么事都关心,天凉了要 加衣服啦,晚上要注意休息啦,上街要小心车子啦, 有时间要锻炼身体啦******
练习一:请给下列对话填补上不同的话语,以使话语产 生不同的含义。
1、王:下午踢球去吧! 胡:
2、甲: 乙:他连假期都没有回去。
会话含义的特征:
A、语境依赖性:不同的语境有不同的会话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