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意义的特点

合集下载

网络语言的类型,特点及其语用学意义

网络语言的类型,特点及其语用学意义

网络语言的类型,特点及其语用学意义
1 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是一种以文字、表情和各种特殊字符为媒介的网络沟通方式,它采用文字、语音、图像、表情等交际工具,是我们当前时代崭新的交流手段,广受年轻人欢迎。

2 网络语言的特点
网络语言的表达方式简单明了,语音式组成、新式表达,更加易读,更加方便。

例如,表示笑容或调侃等用表情符号来表达,一句话可以简言之,表达更加精准、显著。

另外,网络语言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所以能够实现两地远距离的聊天。

3 网络语言的语用学意义
网络语言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交流方式,它凝练活泼的特点成为传播有关信息的有力武器。

而随着网络语言发展,传播工具和传播对象也发生着变化,取代原来的字句表达更精简而快速。

因此,网络语言不仅改变了信息表达,也影响了语音学、社会部门等多方面研究工作。

它提出了新的语言表示法,改变了以往的表达方式,促成了一种新的语言生活方式及新的文化体验。

网络语言的发展对形成一种全新的交流方式起到积极的作用,是随着当下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它不仅能够便利快捷的沟通和交流,还能构成另一种新的语言从而丰富网络沟通的内涵。

(邢福义、汪国胜主编)《现代汉语》纲要

(邢福义、汪国胜主编)《现代汉语》纲要

现代汉语笔记(邢福义、汪国胜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第五章现代汉语语用第一节语用概说一语用和语用学(一)语用(二)语用学(三)语用学与相关学科二语用意义(一)语用意义的特点(二)语用意义的获得三话语交际的过程和原则(一)话语交际的过程(二)话语交际的原则四语用交际的制约因素(一)交际目的(二)交际主体(三)交际话题(四)交际方式(五)交际场景(六)社会文化背景第二节话语表达一话语及其表现形式(一)什么是话语(二)口语表达(三)书面语表达二词语的选择(一)求准确(二)求生动(三)求特效三句子的配置(一)语序的安排(二)结构的整散(三)句形的长短(四)句式的变换四节律的调整(一)音节匀称(二)平仄相间(三)韵脚和谐(四)叠音传神五辞格的运用(一)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二)对偶、排比、反复、顶真、回环(三)引用、仿拟、飞白、镶嵌(四)双关、反语、拈连(五)辞格的综合运用第三节话语理解一语境的利用(一)上下文(二)交际情景(三)民族文化和社会习俗二指示语的把握(一)人称指示(二)时间指示(三)空间指示三前提的推知(一)前提(二)前提触发语(三) 前提与话语理解四语用意义的推导(一)语用意义(二)语用意义的推导第四节语体风格一语体(一)什么是语体(二)语体类型(三)语体渗透(四)新兴语体二风格(一)什么是风格(二)风格类型。

现代汉语的语用特点:理解汉语语用学的理论和实践

现代汉语的语用特点:理解汉语语用学的理论和实践

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语言在交际中的使用和理解方式。

在现代汉语中,语用学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将探讨现代汉语的语用特点,并解释语用学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首先,现代汉语的语用特点之一是多义性。

汉语中的词语具有多种解释,尤其是一些虚词和意思模糊的词语。

例如,动词“吃”可以表示进食的动作,也可以表示享受或感受的意义。

这种多义性给语言的理解和使用带来了一定的困惑和挑战。

通过语用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探讨不同语境下的词语含义和使用方式,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

其次,现代汉语的语用特点还包括言外之意和留白。

汉语的交际方式通常比较含蓄和间接,往往需要通过上下文和非语言因素来推断对方的意图和含义。

一句话的真正含义可能并不完全体现在表面上的字面意义中。

在这种情况下,语用学通过分析语言和交际的关系,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现代汉语。

另外,现代汉语还存在一些礼貌用语和谦逊方式。

汉语中有很多用于表示礼貌和尊重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例如,在称呼他人时会使用敬语,表达感谢时会使用客气的措辞。

这种语言特点反映了汉语文化中人们对待他人的尊重和关怀,也体现了社会和谐的价值观。

语用学的研究帮助我们理解并运用这些礼貌用语和谦逊方式,以提高交际的准确性和亲和力。

最后,现代汉语的语用特点还包括情感和语境的重要性。

汉语中的情感和语境对于语言的使用和理解具有重要的影响。

人们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而语境可以改变词语的含义和使用方式。

通过语用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汉语中的情感表达和语境变化,从而提高交际的效果和准确性。

总之,现代汉语的语用特点体现在多义性、言外之意和留白、礼貌用语和谦逊方式以及情感和语境的重要性等方面。

通过理解和运用语用学的理论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现代汉语的语言规则和交际方式,提高语言交流的效果和准确性。

因此,对现代汉语的语用特点进行研究和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语法意义的基本特征

语法意义的基本特征

语法意义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抽象性:语法意义是抽象的,它不直接对应现实世界中的具体事物或概念,而是反映语言结构中词与词之间的组合关系和功能。

相对稳定性:语法意义通常不会因为语境或使用场合的变化而发生大的变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附着性:语法意义通常与具体的词汇意义相联系,不能脱离词汇意义而独立存在。

层级性:语法意义具有一定的层级性,一些基本的语法意义可以组合起来形成更复杂的语法意义。

系统性:语法意义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于一个复杂的语言系统之中,各种语法意义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可传承性:语法意义可以通过语言传承的方式从一代人传递到另一代人,使得语言的使用者可以理解和运用语法结构。

词的语用意义

词的语用意义

一、Imitative meaning 仿义型
对原义依附紧密,往往是对原词词义的引申 或抽象,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词性正常的相仿 2、词性变通的相仿 3、夸饰性相仿 4、移就性相仿
1、词性的正常相仿 在语言表达过程中正常使用相应的词类。 The country not agreeing with her, she returned to England. (水土不服) 2、词性变通的相仿 在语言表达过程中根据需要临时将一个词改变词性使用。 His accent is very Harvard.(哈佛味) 3、夸饰性相仿 在语言表达过程中虽然两者性质相通,但词汇意义已作不同程度的夸张、 扩大或缩小。
We felt ashamed for your bravery in the fight with your classmate. 我们都为你和同学打架的“勇敢”行为感到羞愧。
在第二句中bravery本来具有的褒义色彩已被带有讽刺的贬义 感情色彩取代了。
3、词义不确定性(Meaning uncertainty)
Unit 5 词的语用意义
词的语用意义
• 一、语用意义的定义 • 二、语用意义的特点 • 三、语用意义的分类 • 四、语用意义的交际功能
一、语用意义的定义
1、语言意义和语用意义
英语词汇可以表示语言意义和语用意义,它们的关系是:
传递出语言意义
词汇意义(lexical meaning) /概念意义(conceptual meaning) /认知意义(cognitive meaning)
依托词形
最常见的是以英文字母来寓意,即以英文字母的形状指示某些物品的外 形,如:
H-beam(工字梁)
O-ring( (槽钢) V-belt(三角皮带)

语义和语用的区别举例

语义和语用的区别举例

语义和语用的区别举例现代汉语中的语义,可从词义的范围来理解。

语义是指意义,就是字面的意义,对人和事物有意义的话或者表达一定意义的话。

语用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下,为了表达特定的目的,根据具体的情况而采取的话语行为或者是交际策略。

我们一般称为语用。

根据语义可以区分不同的语言系统。

例如汉语、英语、阿拉伯语等,因为它们的使用环境不同,所以语义也不相同。

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语义来划分不同的语言系统。

又比如,根据语义还可以分出一些复句,根据语义还可以判断是否为合成词,等等。

而语用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1。

语义有两种基本形式:语法意义和语用意义。

所谓语法意义,是指语言单位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意义,即语言的语法功能。

比如:高,表示高度的意义。

所谓语用意义,是指语言单位在表达过程中所显示的语言社会作用的意义。

例如:明天刮风,后天下雨。

你干吗去?表达了语用意义。

2。

语法意义和语用意义互相依存、互相渗透。

在不同的语言中,语法意义和语用意义的差异常常很大。

例如:他刚从美国回来,身体健康,很年轻。

表达了语法意义。

但是语用意义却与它大不相同。

他年轻,是什么年龄呢?还有哪些信息呢?还可以怎么说?是不是应该加个修辞手法呢? 3。

语法意义和语用意义是并存的,不是完全独立的。

所以,通过语法分析而找到的意义未必都是语用意义,而通过语用分析而得到的意义也未必都是语法意义。

二者之间有时难以截然分开。

关于这点,请看《修辞学发凡》一文的第九章和第十章。

对此,我不再赘述。

4。

正确地理解语法意义和语用意义,需要运用语言材料加以说明。

要理解一个语法项目,必须知道其具体的语法结构。

因此,了解语义的另一种基本形式——语用意义,才能进一步弄清楚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5。

语法意义和语用意义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不存在语义层次问题。

这里所说的“修辞格”主要是指借助辞格把抽象意思具体化、形象化的方法。

辞格作为一种修辞现象,历来被许多学者所重视。

其中,有一些辞格已经进入了语法规则,只是还没有成为一种单独的修辞手段。

语言学概论,讲义第六章 语言的运用特点——语用

语言学概论,讲义第六章 语言的运用特点——语用

第六章语言的运用特点──语用教学要求与目的:了解语境的类型、语境和语句意义的关系、语境和词语所指的关系;了解会话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违反会话准则产生的会话含义,区分蕴含义和预设义;了解“言有所为”、直接和间接的言语行为第一节语用概说一、什么是语用语用就是语言运用,指人们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对语言的实际运用。

语用主要包括以下一些性质。

1、情境性:语言的实际运用是要讲求交际效果,正式场合和非正式场合话语的表现风格不同,要切合语境,表达得体2、社会性:语言运用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与他人密切相关的社会行为3、规约性:语言运用过程必须遵从语言使用的社会习惯和表达规则,按照社会的行为规范行事二、语用研究的范围语用学是一门对立的语言学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句法学、语义学、语言的发出者和理解者;使用语言的环境,语言在语境中产生的临时意义和附加意义第二节语境和语句的意义一、语境的类型语境指言语交际活动的环境,语境大致分为两类:言内语境和言外语境(1)言内语境:又称上下文语境,指语言表达中的前言后语或上下文,是狭义语境(2)言外语境:指言语交际活动相关的时间、空间、场景等交际情景和社会情境,是广义语境二、语境和语句意义1、言内语境的作用:对语言的表达和理解有着明显的制约作用2、言外语境的作用:主要是用来解释词语的非义项和句子的非命题,解释特殊词义和句子,解释不但超过了词语的义项义和句子的命题义三、语境和词语所指1、指示词语和指示意义(1)指示词语:主要是指示词语的所指问题,是随着语境变化而变化的(2)指示意义:包括“人称指示”“时间指示”“地点指示”,指示意义都要借助语境来确定2、一般名词的指称意义区分名词指称中的“有指”和“无指”。

“有指”就是名词有指称性,“无指”就是名词没有指称性第三节会话准则和会话含义一、“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1、合作原则:在言语交际中,为确保交谈双方相互配合而遵守的语用规则,包括“质量准则”“数量准则”“相关准则“方式准则”2、礼貌原则:是人类交际的普遍现象,也是人与人会话必须遵守的准则;要做到“得体和慷慨”“赞誉和谦逊”“一致和同情”二、违反会话准则产生的会话含义1、被迫违反或放弃会话准则:说话人在某些场合或条件下只能迁就一种会话原则放弃另一种会话原则2、故意违反会话准则产生的会话含义:说话人故意违反会话原则来表达某种特殊的意义,或者说是在语句背后还暗含其他意义甲:我这副山水图怎么样/乙:嗯:装裱的不错三、蕴含义和预设义1、蕴含义:句子的基本信息中包含的上位义或整体义,具体分为“衍推义”和“隐含义”两种2、预设义:不在句子断言的范围之内,指句子包含的某个背景信息如:他哥哥在北京上大学第四节言语行为一、言有所为用语句做事,说话本身就是在做“建议、劝告、请求、命令”这一些事,通过语言形式来完成交际的行为就是言语行为二、言内、言外、言后1、言内:言内行为是一种述事行为,指的是“说话”这一行为本身,即通过语音、语汇、语法的等语言形式和手段来传递信息2、言外:言外行为是说话人用某种语言的语音形式说出了这句话,就完成了述事这一行为3、言后:言后是指说话带来的效果三、直接与间接的言语行为1、直接言语行为:用字面意义来实现交际如:我们把空调关了好吗?2、间接言语行为:委婉暗示自己的交际信息如:今天有点冷。

07第七章 语用意义与语用推理

07第七章 语用意义与语用推理

第七章语用意义与语用推理引言在语言交际中,语言意义的解析和理解与语境密切相关。

语境包括话语发生的物理语境和上下文,更重要的是语言交际中相关知识的表征。

本章首先讨论语言表达的几个重要特征,然后介绍几种有影响的语用意义和语用推理理论,同时,针对语言表达的若干重要特点,对语义理解和语用推理的特点进行分析。

第一节语言表达的几个重要特征(一)意义先于语言表达所谓意义先于语言表达,就是说语言的产生是为了表达人类的心理感受和交际需求。

人类首先有了需要表达的内容,然后才有了用来表达这些内容的形式。

在语言产生之前,人类已经具备了认识世界的初步能力,甚至具备了有限地表达这种对世界认知结果的方式,如手势语、表情、符号等。

当然,在语言产生以前,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可以用语言之外的手段进行表达的内容也是极其有限的。

语言的产生使人类思维能力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飞跃。

从此,语言和认知互相交织在一起,互相促进,互相影响。

但总体来说,意义的产生先于语言。

因为在人类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人类的其他认知器官,特别是感觉器官,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言的产生,一方面通过语言信息在大脑的表征和进一步加工促进了人类认知能力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使人类表达自己的认知结果的方式和工具更加有效、更加精密。

在谈到意义是否必然依靠语言的问题时,吕叔湘在《语文常谈》中举了一个例子。

他说,“只要看几个月的婴儿,不会说话,可是‘懂事儿’,也就是说,外界的某些事物在他脑子里是有意义的。

”(吕叔湘,1980:62)相同的意义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或者是同一种语言中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也说明了意义先于语言表达这一事实。

(二)意义大于语言表达所谓的意义大于语言表达,意思就是说,人类的经验世界或意义世界丰富多彩,气象万千,复杂多变,语言其实只能表达其中的一部分,或者说只能对我们理解某些方面的意义起到一个触发或者向导的作用。

首先,任何词语都已经是对客观世界中具体事物的抽象:‚语言不可避免地要有概括作用或抽象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hanghai will be the New York in China.
4.概念临时性
a. 指示现象(deixis) 使用指示性词汇时,常常伴有概念意义的临时调 整。
eg. I will ask her about this. Please wait for me in that place tomorrow.
eg. The fish is very nutritive. So we had better eat more.
鱼非常有营养,我们应该多吃一点。
fish
3.词义不确定性
由于词语的语用意义可以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一个词所附加的语用意义就可以逐渐地、无限地增加、 变化,因此是很不稳定的。
a.语用收缩(pragmatic narrowing)
在特定语境中,某一词语编码意义的所指范围或其含义缩小。 eg. Tom is very tall.
Tom is very tall, 190 cm.
b.语用扩充 (pragmatic broadening)
原型意义或常规意义的语用弱化,延伸。 eg. They are thirsty to death.
语用意义的特点
1.原词附属性
语 2.主观体验性

a.语用收缩 (pragmatic narrowing)

3.词义不确定性

b.语用扩充 (pragmatic broadening)


4.临时概念性
a.指示现象(deixis)

b.共轭搭配(zeugma)
5.语境共生性
1.原词附属性
一个词的语用意义不可能脱离原来的词而存在, 语用意义的产生和理解都要依托原词的词义、词音 和词形。这种依附性是一切词的语用意义所共有的, 虽然对原词依附的性质、类型、特点、程度可能会 有所不同。因此,附属性是次的语用意义的根本属 性。
他是议会对王室的发言人。
b.非语言语境中 eg. He was so fond of talking that his friends
nicknamed him “magpie”.
magpie --- 鹊,喜鹊 ---- 唠叨,饶舌 他太喜欢聊天了,所以他的朋友给他起了个“麻雀”的外号。
b.共轭搭配(zeugma) 主要由一个词语和两个分属不同语义范畴的词
语搭配而成,如一个动词支配两个不同范畴的宾 语。 eg. She opened the door and her heart to the homeless boy.
5.语境共生性
词的语用意义是语言在运用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 来的,因而必定同语境共生共灭。 a.在语言语境中 eg. He is the mouth of the House in its relations with the Crown.
eg. Ambition is the mother of destruction as well as of evil.
野心既是毁灭的境下带有强烈个人色彩 的临时意义。语言使用者在说话时渗透了具有个人 特色的观察能力、思考方式和身心感受。因此,词 的语用意义也就含有了语言使用者个人的主观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