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技术操作规范

合集下载

小针刀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小针刀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小针刀治疗技术操作规范一、适应症1、头颈部:颈椎病、颈椎术后综合症等。

2、腰背部: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骨性关节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臀上皮神经损伤、腰椎棘上韧带损伤等。

3、上肢:肩周炎、冈上肌腱炎、肱骨外上髁炎、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滑囊炎等。

4、下肢:膝关节骨关节病、跟痛症(跟骨骨刺、滑囊炎)等。

二、禁忌症1、患有严重内科疾病者,如中风早期,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感染性疾病。

2、血液病,如血友病等。

3、严重糖尿病。

4、施术部位有皮肤病或局部感染者。

5、怀孕患者。

6、肿瘤、结核、骨髓炎等。

7、精神疾病患者,不能配合治疗。

三、操作方法1、体位:根据不同疾病采用相应的体位。

原则上是以患者舒适,局部软组织自然放松,施术部位便于消毒,术者便于操作为宜。

2、寻找痛点: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X 线片、MRI 片等检查,在局部寻找最敏感的穴位或痛点,并做好标记。

3、术者戴口罩、帽子和无菌手套。

4、术区常规碘酒、酒精消毒,铺无菌洞巾。

5、麻醉:用0.5-1%的利多卡因对病变部位进行局部麻醉,局部麻醉药可加复方倍他米松5mg或曲安耐得20mg~40mg或强的松龙1ml~2ml,利用激素非特异性消炎作用减轻因针刀切割刺激引起的局部组织炎性反应,并减少局部瘢痕组织的形成。

6、针刀治疗:取长短合适的小针刀,在标记好的进针点处垂直于皮面刺入,刀口线与肌肉、肌腱、神经和血管走向平行。

针刀刺入皮肤、皮下组织后到达要切割的组织表面,根据组织对针刀的阻力不同及针刀刺入的深度判断确认拟切割的组织,然后从拟切割组织的远侧向近侧作邮票边孔样切割,即切割一针后将针拔到要切割的组织表面,向近端移一个针位进行第二针的切割,如此反复进行切割,形成一条邮票边孔样的切割线,直至将要切割的组织切开为止。

达到了松解的目的后,出针,压迫针眼止血后,用创可贴或敷料覆盖包扎。

术毕。

四、注意事项1、在行针刀治疗前,必须诊断明确,符合针刀治疗的适应症。

小针刀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小针刀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小针刀治疗技术把持规范之迟辟智美创作一、适应症1、头颈部:颈椎病、颈椎术后综合症等.2、腰背部: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骨性关节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臀上皮神经损伤、腰椎棘上韧带损伤等.3、上肢:肩周炎、冈上肌腱炎、肱骨外上髁炎、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滑囊炎等.4、下肢:膝关节骨关节病、跟痛症(跟骨骨刺、滑囊炎)等.二、禁忌症1、患有严重内科疾病者,如中风早期,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感染性疾病.2、血液病,如血友病等.3、严重糖尿病.4、施术部位有皮肤病或局部感染者.5、怀孕患者.6、肿瘤、结核、骨髓炎等.7、精神疾病患者,不能配合治疗.三、把持方法1、体位:根据分歧疾病采纳相应的体位.原则上是以患者舒适,局部软组织自然放松,施术部位便于消毒,术者便于把持为宜.2、寻找痛点: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X 线片、MRI 片等检查,在局部寻找最敏感的穴位或痛点,并做好标识表记标帜.3、术者戴口罩、帽子和无菌手套.4、术区惯例碘酒、酒精消毒,铺无菌洞巾.5、麻醉:用0.5-1%的利多卡因对病变部位进行局部麻醉,局部麻醉药可加复方倍他米松5mg或曲安耐得20mg~40mg或强的松龙1ml~2ml,利用激素非特异性消炎作用减轻因针刀切割安慰引起的局部组织炎性反应,并减少局部瘢痕组织的形成.6、针刀治疗:取长短合适的小针刀,在标识表记标帜好的进针点处垂直于皮面刺入,刀口线与肌肉、肌腱、神经和血管走向平行.针刀刺入皮肤、皮下组织后达到要切割的组织概况,根据组织对针刀的阻力分歧及针刀刺入的深度判断确认拟切割的组织,然后从拟切割组织的远侧向近侧作邮票边孔样切割,即切割一针后将针拔到要切割的组织概况,向近端移一个针位进行第二针的切割,如此反复进行切割,形成一条邮票边孔样的切割线,直至将要切割的组织切开为止.达到了松解的目的后,出针,压迫针眼止血后,用创可贴或敷料覆盖包扎.术毕.四、注意事项1、在行针刀治疗前,必需诊断明确,符合针刀治疗的适应症.2、应询问有关病史,了解是否有针刀治疗的禁忌症.3、术者应严格遵守无菌把持技术,要戴口罩、帽子和无菌手套,术区应惯例消毒、铺无菌洞巾.把持应在消毒的治疗室内进行.4、针刀应用前,要仔细检查、核对药品是否正确,特别是针刀的针柄和针体连接处是否牢固,防止折刀.使用一次性针刀应检查有效期、外包装有无破损.5、术后针眼应用无菌敷料或创可贴覆盖呵护至少3--5天以上,期间勿着水和污染,以免感染.6、术后3-7天内可能病变处疼痛加重,多属正常反应,应向患者交代清楚,疼痛难忍者,可口服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需要时瞩患者及时复诊,发现情况应及时处置.五、晕针的预防和处置1、预防:小针刀手术时,也有象针刺治疗时的晕针现象.这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患者怕针,情绪紧张,二是由于饥饿或体弱.因此小针刀手术时,医生必需对病人做需要的思想工作,使其解除思想顾虑,消除恐惧心理.另一方面做得手术轻、巧、快.再一方面,病人体弱情绪欠好时,不要做手术,待情绪正常稳按时再做.就可年夜年夜减少晕针的发生.万一有晕针也不要害怕,但须及时处置.晕针的暗示:头晕、心慌、面色苍白、欲吐、心跳加快、血压下降.2、处置:立即让病人躺在治疗床上.注意保暖,一般2、3分钟后,血压即回升,面色转正常,头晕减轻,心中平静,不再呕吐,15分钟左右即恢复正常.极个别经上述方法处置无效时,医生立即掐人中穴,双内关、外关穴.一般很快均可恢复.万一经上述处置无效者,立即应用中西药进行惯例急救处置.。

小针刀治疗技术操作规范课件-新版.doc

小针刀治疗技术操作规范课件-新版.doc

小针刀治疗技术操作规范一、适应症1、头颈部:颈椎病、颈椎术后综合症等。

2、腰背部: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骨性关节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臀上皮神经损伤、腰椎棘上韧带损伤等。

3、上肢:肩周炎、冈上肌腱炎、肱骨外上髁炎、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滑囊炎等。

4、下肢:膝关节骨关节病、跟痛症(跟骨骨刺、滑囊炎)等。

二、禁忌症1、患有严重内科疾病者,如中风早期,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感染性疾病。

2、血液病,如血友病等。

3、严重糖尿病。

4、施术部位有皮肤病或局部感染者。

5、怀孕患者。

6、肿瘤、结核、骨髓炎等。

7、精神疾病患者,不能配合治疗。

三、操作方法1、体位:根据不同疾病采用相应的体位。

原则上是以患者舒适,局部软组织自然放松,施术部位便于消毒,术者便于操作为宜。

2、寻找痛点: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X 线片、MRI 片等检查,在局部寻找最敏感的穴位或痛点,并做好标记。

3、术者戴口罩、帽子和无菌手套。

4、术区常规碘酒、酒精消毒,铺无菌洞巾。

5、麻醉:用0.5-1%的利多卡因对病变部位进行局部麻醉,局部麻醉药可加复方倍他米松5mg或曲安耐得20mg~40mg或强的松龙1ml~2ml,利用激素非特异性消炎作用减轻因针刀切割刺激引起的局部组织炎性反应,并减少局部瘢痕组织的形成。

6、针刀治疗:取长短合适的小针刀,在标记好的进针点处垂直于皮面刺入,刀口线与肌肉、肌腱、神经和血管走向平行。

针刀刺入皮肤、皮下组织后到达要切割的组织表面,根据组织对针刀的阻力不同及针刀刺入的深度判断确认拟切割的组织,然后从拟切割组织的远侧向近侧作邮票边孔样切割,即切割一针后将针拔到要切割的组织表面,向近端移一个针位进行第二针的切割,如此反复进行切割,形成一条邮票边孔样的切割线,直至将要切割的组织切开为止。

达到了松解的目的后,出针,压迫针眼止血后,用创可贴或敷料覆盖包扎。

术毕。

四、注意事项1、在行针刀治疗前,必须诊断明确,符合针刀治疗的适应症。

针刀操作规程

针刀操作规程

针刀操作规程针刀操作是医生在进行手术或其他医疗操作时使用的一种工具,它的使用需要严格遵守规程,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以下是针刀操作的规程,共1200字。

一、准备工作1. 确认手术类型和手术部位,准备相应的针刀和其他手术所需的器械。

2. 检查针刀是否完整无损,是否已经清洁消毒,并保持其锋利度。

3. 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包括穿戴手术衣、手术帽、口罩和手套等。

二、操作前准备1. 检查手术床或手术台是否符合手术要求,是否已经做好防护措施。

2. 与手术室人员进行核对,确认手术室环境、灯光、仪器设备等是否正常工作。

3. 清洗和消毒手术部位,使用无菌物质进行覆盖和包扎,以保持手术区清洁。

三、手术操作1. 在操作前检查所有手术器械的编号和名称,确保其与手术操作相符。

2. 使用无菌手套和钳子将针刀递交给医生,医生应将其视为珍贵而小心翼翼地操作。

3. 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医生应保持良好的姿势和手法,尽量减少二次碰撞和错位。

4. 在切割组织或器官时,需要注意力度的掌握,以防止过于强烈的力量导致受损或出血。

5. 每次使用针刀时,需要进行夹取、切割、插入等操作后,应立即将其放到无菌台上,避免放在手术区造成交叉污染。

6. 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医生需要与护士和其他手术室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确保操作的顺利进行。

四、手术后处理1. 手术结束后,将使用过的针刀进行分类整理,并进行正确的处置,包括清洁、消毒或回收等。

2. 清洗和消毒手术区,将手术台及周围区域恢复到清洁无菌状态。

3. 对手术器械和针刀进行记录和编号,并进行消毒或回收处理。

4. 手术室及相关区域的保洁工作,包括地面、工作台、手术灯等的清洁和消毒。

5. 针刀等医疗废弃物的处理,根据医院相关的规定进行分类处理和处置。

五、安全注意事项1. 使用针刀时,必须确保操作区域清洁、无菌,以减少手术感染的风险。

2. 始终保持良好的手术姿势和操作技巧,避免手术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伤害或破坏。

小针刀操作规范

小针刀操作规范

小针刀操作规范篇一:小针刀治疗技术操作规范小针刀治疗技术操作规范一、适应症1、头颈部:颈椎病、颈椎术后综合症等。

2、腰背部: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骨性关节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臀上皮神经损伤、腰椎棘上韧带损伤等。

3、上肢:肩周炎、冈上肌腱炎、肱骨外上髁炎、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滑囊炎等。

4、下肢:膝关节骨关节病、跟痛症(跟骨骨刺、滑囊炎)等。

二、禁忌症1、患有严重内科疾病者,如中风早期,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感染性疾病。

2、血液病,如血友病等。

3、严重糖尿病。

4、施术部位有皮肤病或局部感染者。

5、怀孕患者。

6、肿瘤、结核、骨髓炎等。

7、精神疾病患者,不能配合治疗。

三、操作方法1、体位:根据不同疾病采用相应的体位。

原则上是以患者舒适,局部软组织自然放松,施术部位便于消毒,术者便于操作为宜。

2、寻找痛点: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X 线片、MRI 片等检查,在局部寻找最敏感的穴位或痛点,并做好标记。

3、术者戴口罩、帽子和无菌手套。

4、术区常规碘酒、酒精消毒,铺无菌洞巾。

5、麻醉:用0.5-1%的利多卡(来自: 小龙文档网:小针刀操作规范)因对病变部位进行局部麻醉,局部麻醉药可加复方倍他米松5mg或曲安耐得20mg~40mg 或强的松龙1ml~2ml,利用激素非特异性消炎作用减轻因针刀切割刺激引起的局部组织炎性反应,并减少局部瘢痕组织的形成。

6、针刀治疗:取长短合适的小针刀,在标记好的进针点处垂直于皮面刺入,刀口线与肌肉、肌腱、神经和血管走向平行。

针刀刺入皮肤、皮下组织后到达要切割的组织表面,根据组织对针刀的阻力不同及针刀刺入的深度判断确认拟切割的组织,然后从拟切割组织的远侧向近侧作邮票边孔样切割,即切割一针后将针拔到要切割的组织表面,向近端移一个针位进行第二针的切割,如此反复进行切割,形成一条邮票边孔样的切割线,直至将要切割的组织切开为止。

达到了松解的目的后,出针,压迫针眼止血后,用创可贴或敷料覆盖包扎。

2020年小针刀治疗技术操作规范(课件)

2020年小针刀治疗技术操作规范(课件)

2020年小针刀治疗技术操作规范(课件)小针刀治疗技术操作规范一、适应症1、头颈部:颈椎病、颈椎术后综合症等。

2、腰背部: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骨性关节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臀上皮神经损伤、腰椎棘上韧带损伤等。

3、上肢:肩周炎、冈上肌腱炎、肱骨外上髁炎、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滑囊炎等.4、下肢:膝关节骨关节病、跟痛症(跟骨骨刺、滑囊炎)等。

二、禁忌症1、患有严重内科疾病者,如中风早期,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感染性疾病。

2、血液病,如血友病等。

3、严重糖尿病。

4、施术部位有皮肤病或局部感染者.5、怀孕患者。

6、肿瘤、结核、骨髓炎等。

7、精神疾病患者,不能配合治疗。

三、操作方法1、体位:根据不同疾病采用相应的体位.原则上是以患者舒适,局部软组织自然放松,施术部位便于消毒,术者便于操作为宜。

2、寻找痛点: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X 线片、MRI 片等检查,在局部寻找最敏感的穴位或痛点,并做好标记。

3、术者戴口罩、帽子和无菌手套。

4、术区常规碘酒、酒精消毒,铺无菌洞巾。

5、麻醉:用0.5—1%的利多卡因对病变部位进行局部麻醉,局部麻醉药可加复方倍他米松5mg或曲安耐得20mg~40mg或强的松龙1ml~2ml,利用激素非特异性消炎作用减轻因针刀切割刺激引起的局部组织炎性反应,并减少局部瘢痕组织的形成。

6、针刀治疗:取长短合适的小针刀,在标记好的进针点处垂直于皮面刺入,刀口线与肌肉、肌腱、神经和血管走向平行.针刀刺入皮肤、皮下组织后到达要切割的组织表面,根据组织对针刀的阻力不同及针刀刺入的深度判断确认拟切割的组织,然后从拟切割组织的远侧向近侧作邮票边孔样切割,即切割一针后将针拔到要切割的组织表面,向近端移一个针位进行第二针的切割,如此反复进行切割,形成一条邮票边孔样的切割线,直至将要切割的组织切开为止。

达到了松解的目的后,出针,压迫针眼止血后,用创可贴或敷料覆盖包扎.术毕。

小针刀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小针刀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小针刀治疗技术操纵规范之袁州冬雪创作一、适应症1、头颈部:颈椎病、颈椎术后综合症等.2、腰背部: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骨性关节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臀上皮神经损伤、腰椎棘上韧带损伤等.3、上肢:肩周炎、冈上肌腱炎、肱骨外上髁炎、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滑囊炎等.4、下肢:膝关节骨关节病、跟痛症(跟骨骨刺、滑囊炎)等.二、忌讳症1、患有严重外科疾病者,如中风早期,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感染性疾病.2、血液病,如血友病等.3、严重糖尿病.4、施术部位有皮肤病或部分感染者.5、怀孕患者.6、肿瘤、结核、骨髓炎等.7、精力疾病患者,不克不及配合治疗.三、操纵方法1、体位:根据分歧疾病采取相应的体位.原则上是以患者舒适,部分软组织自然放松,施术部位便于消毒,术者便于操纵为宜.2、寻找痛点:连系临床症状、体征及X 线片、MRI 片等检查,在部分寻找最敏感的穴位或痛点,并做好标识表记标帜.3、术者戴口罩、帽子和无菌手套.4、术区惯例碘酒、酒精消毒,铺无菌洞巾.5、麻醉:用0.5-1%的利多卡因对病变部位停止部分麻醉,部分麻醉药可加复方倍他米松5mg或曲安耐得20mg~40mg或强的松龙1ml~2ml,操纵激素非特异性消炎作用减轻因针刀切割刺激引起的部分组织炎性反应,并减少部分瘢痕组织的形成.6、针刀治疗:取长短合适的小针刀,在标识表记标帜好的进针点处垂直于皮面刺入,刀口线与肌肉、肌腱、神经和血管走向平行.针刀刺入皮肤、皮下组织后到达要切割的组织概况,根据组织对针刀的阻力分歧及针刀刺入的深度断定确认拟切割的组织,然后从拟切割组织的远侧向近侧作邮票边孔样切割,即切割一针后将针拔到要切割的组织概况,向近端移一个针位停止第二针的切割,如此反复停止切割,形成一条邮票边孔样的切割线,直至将要切割的组织切开为止.达到了松解的目标后,出针,压迫针眼止血后,用创可贴或敷料覆盖包扎.术毕.四、注意事项1、在行针刀治疗前,必须诊断明白,符合针刀治疗的适应症.2、应询问有关病史,懂得是否有针刀治疗的忌讳症.3、术者应严格遵守无菌操纵技术,要戴口罩、帽子和无菌手套,术区应惯例消毒、铺无菌洞巾.操纵应在消毒的治疗室内停止.4、针刀应用前,要仔细检查、核对药品是否正确,特别是针刀的针柄和针体毗连处是否安稳,防止折刀.使用一次性针刀应检查有效期、外包装有无破损.5、术后针眼应用无菌敷料或创可贴覆盖呵护至少3--5天以上,期间勿着水和污染,以免感染.6、术后3-7天内能够病变处疼痛加重,多属正常反应,应向患者交代清楚,疼痛难忍者,可口服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需要时瞩患者及时复诊,发现情况应及时处理.五、晕针的预防和处理1、预防:小针刀手术时,也有象针刺治疗时的晕针现象.这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患者怕针,情绪严重,二是由于饥饿或体弱.因此小针刀手术时,医生必须对病人做需要的思想工作,使其消除思想顾虑,消除惊骇心理.另外一方面做到手术轻、巧、快.再一方面,病人体弱情绪欠好时,不要做手术,待情绪正常稳定时再做.便可大大减少晕针的发生.万一有晕针也不要害怕,但须及时处理.晕针的表示:头晕、心慌、面色惨白、欲吐、心跳加快、血压下降.2、处理:当即让病人躺在治疗床上.注意保暖,一般2、3分钟后,血压即回升,面色转正常,头晕减轻,心中平静,不再吐逆,15分钟左右即恢复正常.极个别经上述方法处理无效时,医生当即掐人中穴,双内关、外关穴.一般很快都可恢复.万一经上述处理无效者,当即应用中西药停止惯例急救处理.。

小针刀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小针刀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小针刀治疗技术操作规范(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小针刀治疗技术操作规范一、适应症1、头颈部:颈椎病、颈椎术后综合症等。

2、腰背部: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骨性关节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臀上皮神经损伤、腰椎棘上韧带损伤等。

3、上肢:肩周炎、冈上肌腱炎、肱骨外上髁炎、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滑囊炎等。

4、下肢:膝关节骨关节病、跟痛症(跟骨骨刺、滑囊炎)等。

二、禁忌症1、患有严重内科疾病者,如中风早期,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感染性疾病。

2、血液病,如血友病等。

3、严重糖尿病。

4、施术部位有皮肤病或局部感染者。

5、怀孕患者。

6、肿瘤、结核、骨髓炎等。

7、精神疾病患者,不能配合治疗。

三、操作方法1、体位:根据不同疾病采用相应的体位。

原则上是以患者舒适,局部软组织自然放松,施术部位便于消毒,术者便于操作为宜。

2、寻找痛点: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X 线片、MRI 片等检查,在局部寻找最敏感的穴位或痛点,并做好标记。

3、术者戴口罩、帽子和无菌手套。

4、术区常规碘酒、酒精消毒,铺无菌洞巾。

5、麻醉:用%的利多卡因对病变部位进行局部麻醉,局部麻醉药可加复方倍他米松5mg或曲安耐得20mg~40mg或强的松龙1ml~2ml,利用激素非特异性消炎作用减轻因针刀切割刺激引起的局部组织炎性反应,并减少局部瘢痕组织的形成。

6、针刀治疗:取长短合适的小针刀,在标记好的进针点处垂直于皮面刺入,刀口线与肌肉、肌腱、神经和血管走向平行。

针刀刺入皮肤、皮下组织后到达要切割的组织表面,根据组织对针刀的阻力不同及针刀刺入的深度判断确认拟切割的组织,然后从拟切割组织的远侧向近侧作邮票边孔样切割,即切割一针后将针拔到要切割的组织表面,向近端移一个针位进行第二针的切割,如此反复进行切割,形成一条邮票边孔样的切割线,直至将要切割的组织切开为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刀技术操作规范
1.定义
针刀:用针的方式进入人体特定部位,完成切割等功能的器械,称为针刀
2.操作步骤与要求
2.1 针具选择
针刀疗法针具是由金属材料做成的,在形状上似针又似刀的一种针用具。

是在古代九针中的鑱(音蝉)针;圆针;鍉(音迪)针;锋针;铍(音披)针;圆利针等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外科用手术刀而发展形成的。

其形状和长短略有不同,一般为10-15厘米左右,直径为0.4-1.2毫米不等。

分手持柄、针身、针刀三部分。

针刀宽度一般与针体直径相等,刃口锋利。

2.2 环境要求
应注意环境清洁卫生,避免污染
2.3 消毒
2.4 操作方法
针刀疗法操作的特点是在治疗部位刺入深部到病变处进行轻松的切割,剥离等不同的刺激,以达到止痛祛病的目的。

(1)体位的选择以医生操作时方便、患者被治疗时自我感觉体位舒适为原则。

如在颈部治疗,多采用坐位;头部可根据病位选择仰头位或低头位。

(2)在选好体位及选好治疗点后,作局部无菌消毒,即先用酒精消毒,再用碘酒消毒,酒精脱碘。

(3)医生戴无菌手套,最后确认进针部位,并做以标记。

对于身体大关节部位或操作较复杂的部位可敷无菌洞巾,以防止操作过程中的污染。

(4)为减轻局部操作时引起的疼痛,可作局部麻醉,阻断神经痛觉传导。

3.注意事项
适应症:
1、各种慢性软组织损伤引起的顽固性疼痛点;
2、部分骨刺或骨质增生;
3、滑囊炎、腱鞘炎;
4、肌肉和韧带积累性损伤,外伤性肌紧张和肌痉挛,损伤后遗症;
5、关节内骨折、骨折畸形愈合;
6、一部分肛肠病,皮肤病,妇科病、外科和内科疾病。

禁忌症:
1、一切严重内脏病的发作期。

2、施术部位有皮肤感染,肌肉坏死者。

3、施术部位有红肿、灼热,或在深部有脓肿者。

4、施术部位有重要神经血管或有重要脏器而施术时无法避开者。

5、凝血机制不良或有其他出血倾向者。

6、体质极度虚弱不能耐受手术者。

7、血压较高,且情绪紧张者。

8、有以上7 种情况之一者,即使有适应症,也不可施行针刀手术。

安全性
1、在进行针刀治疗时,医生应严格按照针刀的进针四步规程操作,并熟悉相关的解剖知识。

如果操作规范,对解剖结构掌握清楚,针刀治疗是很安全的。

2、在手术操作不规范的情况下,可出现组织水肿、炎症反应、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的可出现脊髓损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