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疫病的防治措施及注意事项
畜禽疫病防控技术

畜禽疫病防控技术畜禽疫病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对农民来说是很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防止和控制这些疫病的传播,现代农业采用了一系列科学的方法和技术。
本文将介绍一些畜禽疫病防控技术,帮助农民保障禽畜健康。
一、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一种常用的预防疫病的方法。
通过给禽畜注射相应的疫苗,可以增强它们的免疫力,减轻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根据不同的病原体,农民可以选择不同的疫苗进行接种。
疫苗接种应该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剂量进行,以确保其有效性。
二、环境卫生管理畜禽疫病的传播与环境卫生密切相关。
因此,保持畜禽舍的清洁和卫生至关重要。
农民应该定期清理禽舍,消毒病原体可能存在的地方。
另外,及时清理和处理禽畜的排泄物,避免其污染周围环境。
定期检查和维修禽舍设施,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排水条件,也是有效防控疫病的措施。
三、合理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禽畜的抵抗力,减少疫病的发生。
农民应该根据不同禽畜的特点,科学制定饲养方案。
合理控制饲养密度,提供充足的饲料和水源,保持稳定的饲养环境等,都有助于增强禽畜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四、早期监测和快速反应早期监测疫情和快速反应是预防和控制畜禽疫病的关键。
农民应该定期观察禽畜的行为和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
农民可以与动物兽医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报告疫情,寻求专业帮助。
此外,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和报告机制,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也是防控疫病的有效手段。
五、动物保健管理动物保健管理是预防畜禽疫病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农民应定期给禽畜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患病动物。
合理使用疫苗、抗菌药物和其他药物,提高禽畜的健康水平。
另外,注意饲养环境的改善,给予禽畜适当的运动和休息,也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
总结:畜禽疫病防控技术是现代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疫苗接种、环境卫生管理、合理饲养管理、早期监测和快速反应以及动物保健管理这些措施,农民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畜禽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畜禽疫病防控措施

畜禽疫病防控措施畜禽疫病是指传染畜禽的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所引起的疾病。
畜禽疫病不仅危害畜禽健康、减少畜禽产量,而且还给人类健康带来潜在威胁。
为了有效防控畜禽疫病,必须采取全方位的防疫措施。
一、严格实施畜禽检疫制度在畜禽养殖的初期,需要进行严格的畜禽检疫,所有饲养的畜禽必须经过检疫合格后方可放入养殖场。
检疫标准包括体温、外观、呼吸道、粪便等方面,严格把关,确保畜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二、定期打疫苗疫苗的使用是预防畜禽疫病的关键措施,可通过免疫注射有效地防止疫病的发生。
定期打疫苗,不仅能提高畜禽的免疫力,还能减轻疫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在使用疫苗时,应注意选用效果良好的疫苗,合理计划接种时间并严格遵循疫苗使用规程。
三、控制畜禽的密度和数量畜禽密度和数量是疾病传播的直接因素之一。
在同一饲养场内畜禽数量过多、密度过大时,不仅会导致饲养环境恶化,还容易引发传染病暴发。
同时,畜禽数量和密度也与饲料和药品的使用量有直接关系,所以应当注意控制。
实行适度规模和低密度饲养,能有效地预防畜禽疫病的发生。
四、保持饲养场的卫生环境饲养场的卫生环境对畜禽的健康非常重要。
在日常管理中,要注意定期对饲养场进行消毒和清理。
尽量保持环境湿度、温度与通风的稳定,遇到下雨天气要及时清理积水。
同时要避免络绎不绝的人员、车辆、畜禽进出饲养场,特别是对来自疫情严重地区的人员、车辆、物品要加强检疫措施。
五、加强饲料和水源的管理饲料和水源的安全性对畜禽疫病的防控也有很大的影响。
要保证生产加工有合乎卫生标准的饲料和水源,防止饲料发霉变质、水源遭受污染,另外还要保证饲料和水源供给的充足与时效性。
六、严格控制运输和货源运输和货源的管理对畜禽养殖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在运输过程中,要避免不同饲养场之间的交叉感染,及时为畜禽配备救治工具和药品,确保畜禽的生命安全。
货源方面,要选用饲料产品质量有保障的生产厂家,饲料配比要符合畜禽的营养需求。
畜牧疾病防控介绍畜牧业中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畜牧疾病防控介绍畜牧业中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在畜牧业中,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是关系到畜牧养殖业的生产和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
畜牧疾病的防控工作,不仅需要科学全面的普及知识,更需要畜牧养殖者深入了解各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提高防控能力。
本文将介绍畜牧业中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希望对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一、畜牧疾病的预防方法1. 疫苗接种畜牧疾病的预防常采用疫苗接种的方式。
通过给畜禽注射相应的疫苗,可以提高它们的免疫力,避免患病。
在养殖过程中,养殖者应及时咨询兽医师,了解当地疫情,制定科学的免疫接种计划,并按时进行疫苗接种。
2. 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也是畜牧疾病预防的关键。
养殖者需要做好饲料的配制和采购工作,确保合理的营养结构,增强畜禽的体质,提高其抵抗力。
同时,要定期清洁和消毒畜舍,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避免交叉感染。
3. 环境控制良好的环境条件对畜禽的健康非常重要。
养殖场要建立合理的环控系统,确保温度、湿度、通风等环境因素稳定。
适时消除污染源,保持场所的干净整洁,减少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二、畜牧疾病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在畜牧疾病发生后,应及时请专业兽医进行诊断,并按照医嘱使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治疗过程中要遵循用药剂量和疗程,严禁滥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以免产生药物残留或导致药物抗性。
2. 隔离治疗在畜牧疾病发生后,需要采取措施隔离患病动物,确保其不与健康动物接触,避免疾病传播。
同时,隔离治疗也有助于对患病动物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提高治愈率和康复率。
3. 中药治疗中药对一些畜禽疾病也有一定的疗效。
在治疗过程中,养殖者可以咨询兽医师或中兽药师,采用中药进行治疗。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药使用要遵循科学剂量和配方,以确保治疗效果。
三、加强畜牧疾病监测和动态管理1. 疫情监测定期进行畜牧疾病的监测,及时掌握疾病的发生和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措施,减少疫情对养殖业的影响。
同时,还应与相关部门建立信息交流机制,共同推进畜牧业疫情的监测和预警工作。
畜牧养殖动物常见疾病及控制措施

畜牧养殖动物常见疾病及控制措施畜牧养殖业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养殖动物常见疾病对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保障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来预防和治疗畜牧养殖动物常见疾病。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畜牧养殖动物疾病以及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猪瘟猪瘟是一种由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烈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高热、呼吸困难、咳嗽、食欲不振、粘膜出血等症状。
猪瘟对猪群的危害极大,易造成大规模死亡,严重影响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控制措施:1.加强疫病防治意识,建立健全的疫病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报告猪瘟病例。
2.严格实施疫苗接种,对猪群进行规定的猪瘟疫苗注射,提高猪群的免疫力。
3.加强生猪交通运输管理,建立猪瘟疫区和非疫区之间的有效隔离措施,防止猪瘟的传播。
二、禽流感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症状包括高热、喉咙肿痛、咳嗽、流涕、眼部炎症等。
禽流感对家禽的危害巨大,易造成家禽大规模死亡,严重影响家禽养殖业的发展。
控制措施:1.加强禽流感病毒的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禽流感病例,严格执行报告制度。
2.禽群免疫,在禽流感高发季节进行规定的禽流感疫苗接种,提高禽群的免疫力。
3.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禽舍和环境的清洁卫生,避免禽流感病毒的传播。
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症状包括鼻突水样分泌物、食欲不振、呕吐、发热等。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对牛群的危害较大,易造成牛的生产力下降,严重影响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控制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牛群的卫生环境,定期清洁消毒牛舍和饮水设施,避免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传播。
2.规范饲养密度,避免牛群过密造成疫情传播。
3.及时发现和隔离患病牛只,对患病牛只进行规定的治疗和护理,减少疾病传播。
畜牧养殖动物常见疾病对养殖业的危害较大,为了保障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加强疾病的监测和预防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疫病防控措施,提高畜牧养殖动物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畜禽疫病防控措施

畜禽疫病防控措施畜禽疫病防控是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维护养殖业的稳定发展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安全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畜禽疫病防控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养殖场环境卫生管理1. 强化养殖场的清洁消毒工作,定期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包括动物栏舍、饮水器、饲喂器等设施的清洁和消毒。
2. 采取有效的饲养管理措施,包括保持场所的干燥、通风,保持充足的饲料和饮水,定期清理和更换饲料和饮水器等。
二、加强动物疫病监测和报告1. 加强动物疫病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定期进行动物体温检测和病死动物的解剖检查,及时发现疑似病例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2. 加强动物疫病的诊断和监测技术研究,提高疫病的诊断和监测水平,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三、加强动物运输和交易管理1. 定期组织养殖场的动物健康检测,对疫病病毒带菌和感染的动物进行隔离和治疗。
2. 严禁无证无检无保障的动物运输和交易,加强动物交易市场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动物的健康和来源合法。
四、加强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1. 加强动物疫苗的研制和推广,针对不同疫病研制和推广适当的疫苗,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减少疫病的发生。
2. 加强动物的饲养和管理,提供合理的饲养环境,保证饲料的质量和养分的供给,增强动物的抵抗力,降低疫病的发生率。
3. 加强动物疫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养殖户和从业人员的疫病防控意识,加强防控技术培训。
五、加强和改善兽医卫生监管体制1. 加强兽医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提高兽医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加强兽医队伍的监管和管理。
2. 完善兽医卫生监管体制,加强对兽药和疫苗的注册和监管工作,严禁非法经营兽药和疫苗,依法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畜禽疫病防控措施是多方面的,包括加强养殖场环境卫生管理,加强动物疫病监测和报告,加强动物运输和交易管理,加强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加强和改善兽医卫生监管体制等。
只有全面落实这些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畜禽疫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养殖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安全。
畜禽疫病防范实施方案

畜禽疫病防范实施方案畜禽疫病是指能够在畜禽群体中造成传染性疾病的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疾病,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
畜禽疫病对畜禽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对人类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畜禽疫病防范实施方案,对于保障畜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维护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畜禽疫病监测。
为了及时掌握畜禽疫病的发生情况,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应当建立畜禽疫病监测网络,加强对养殖场、交易市场、屠宰场等重点场所的监测,及时发现疫情,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二、加强畜禽疫病防控措施。
针对不同的畜禽疫病,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是关键。
首先要加强对养殖场的管理,做好畜禽的饲养环境卫生,加强饲料、饮水的卫生管理,定期对畜禽进行健康检查。
其次,要加强对畜禽疫苗的使用管理,确保畜禽疫苗的质量和接种效果。
另外,要加强对畜禽交易市场和屠宰场的卫生监管,严格控制病死畜禽的流通和屠宰。
三、加强畜禽疫病宣传教育。
做好畜禽疫病的宣传教育工作,可以提高养殖户和从业人员对畜禽疫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开展科普宣传等形式,向养殖户和从业人员普及畜禽疫病的防控知识,引导他们科学合理地防范畜禽疫病。
四、加强畜禽疫病国际合作。
畜禽疫病的防控工作需要国际合作,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和国家的合作交流,共同应对跨国传染病的威胁。
可以通过开展科研合作、技术交流、信息共享等形式,加强畜禽疫病的国际防控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和全球畜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畜禽疫病的防范实施方案需要加强监测、加强防控、加强宣传教育和加强国际合作。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防范措施,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畜禽疫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畜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维护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控。
希望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和养殖户、从业人员共同努力,为畜禽疫病的防范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畜禽疫病防控措施

畜禽疫病防控措施
畜禽疫病是指寄生畜禽体内,能引起疾病,造成明显危害和严重经济损失的病原体。
为了预防和控制畜禽疫病的传播和蔓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1. 加强畜禽养殖场的管理:养殖场应该保持清洁,并定期进行消毒,防止病原体滋
生和传播。
并且要保证饲料、饮水、环境卫生等方面的质量和卫生安全。
2. 实施畜禽养殖的健康检疫制度:进场畜禽要进行合格证明,健康检疫合格后方可
进入养殖场。
定期进行动物健康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隔离并进行治疗,防止疫情扩
散。
3. 强化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畜禽疫病的重要手段。
畜禽养殖场要逐年制定疫
苗接种计划,及时接种疫苗,并保持疫苗接种记录。
4. 病死动物的处理:病死动物应及时处理,避免继续传播病原体。
可以采取密封、
焚烧、埋葬等方式处理。
5. 严格限制畜禽交易:加强对活禽市场、畜禽交易场所的监管,建立健全的畜禽交
易登记制度,减少病原体通过交易途径传播的风险。
6. 加强对畜禽产品的检疫防控:对运输、加工、销售环节的畜禽产品进行检疫和监测,确保畜禽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7. 加强畜禽疾病监测:建立畜禽疾病的监测和报告制度,对疫情进行及时的监测和
报告,以便及早发现和控制疫情。
8. 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加大对畜禽疫病的科学研究力度,开展疫苗研发和相
关技术的提升,为畜禽疫病防控提供科学的支撑和指导。
畜禽疫病防控措施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管理、检疫、疫苗接种、动物处理、交
易限制、产品检疫、监测和科研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畜禽疫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畜禽疫病防控措施

畜禽疫病防控措施畜禽疫病防控是指通过一系列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减少动物发生疫病的概率,降低疫病传播的风险,保障畜禽的健康和生产。
以下是畜禽疫病防控的一些常见措施:1. 规范化管理:建立科学的养殖管理制度,包括合理的饲养环境、疫病防控计划和动物养殖技术,做好动物的喂养、水源管理、疫病监测等工作。
合理的养殖环境能够减少疫病的传播,提高动物的抵抗力。
2. 预防接种:根据疫情和动物种类的不同,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对动物进行必要的疫苗接种,建立动物的免疫屏障。
常见的疫苗包括口蹄疫疫苗、猪瘟疫苗、禽流感疫苗等。
3. 动物检疫:建立健全的动物检疫制度,对进口、出口动物进行检疫,特别是对携带疫病的动物进行隔离处理,防止疫病的扩散和传播。
对于野生动物的交易也需要进行检疫,以防止野生动物对家畜传播疫病。
4. 消毒措施:定期对养殖场和养殖设施进行消毒,特别是在发生疫病后要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以杀灭病原体,并防止疫病再次发生。
消毒剂的选择要注意安全性和有效性,消毒方式要科学规范。
5. 饲养管理:做好动物的饲养管理工作,确保动物得到合理的饲料和饮水,保持良好的生长发育状态,增强抗病能力。
合理的饲养密度、饲养密度和饲养环境要求有助于减少疫病的发生。
6. 动物屠宰和产品加工:对于具有传染性的疫病,要做好动物屠宰和产品加工环节的疫病防控工作,确保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
7. 信息发布和监测:建立健全的监测和信息发布机制,及时发布疫病预警信息和疫病防控技术指南,提高养殖者和农民的疫病防控意识。
通过监测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降低疫病对养殖业的影响。
畜禽疫病防控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合作。
只有做好充分的预防和防控措施,才能有效减少疫病的发生,保障畜禽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公众的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畜禽疫病的防治措施及注意事项
摘要:目前,畜牧行业的养殖发展已经逐渐趋向于专业化、体系化的状态,
但兽医所面临的环境也越来越具有挑战性。
我国新型畜牧行业的崛起以及养殖业
的大规模化,使兽医的地位逐渐得到了提高。
在牛羊大规模养殖的情况下,依然
会面临很多流行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不利于畜牧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畜禽疫病;防治;措施
引言
畜禽疫病的诱发因素较多,直接影响养殖场的经济利益。
畜禽疫病是否发生,与养殖场的重视程度以及当地防疫力度有相关性,如重点立足于经济收益,而忽
略疫病防控,易导致疾病大规模传播。
因此,加强畜禽养殖场的疫病防控工作极
为重要,不仅要养殖场加强管理,也要当地防疫部门的积极参与。
1动物疫病防治的重要性
动物疫病的防治成效直接关系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尤其是重大动物疫病
的暴发,将对市场经济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和管理,可以持
续为市场提供安全、绿色、高质量的畜禽产品,有助于维护我国农产品市场的稳定,保障人们基本生活物质需求。
动物疫病的精准防控可以降低重大动物疫病发
生率,尤其是人畜共患病的防控,通过对病畜进行扑杀和疫区进行严格封锁等有
效手段,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安全,降低不良社会影响,维持公共卫生安全。
除此,对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不仅可以防止畜禽粪便和病死尸体腐烂对当地
土壤、空气和水源造成污染,还可避免病毒病原体出现变异,减少二次污染,降
低其他健康畜禽对外界环境的应激反应。
2畜禽疫病防治存在的问题
2.1前置防控意识不足,重治不重防
当前部分农村地区养殖户在畜禽疫病防治方面,前置防控意识不足,在养殖
阶段难以时刻保持警惕,实现疫病防治标准化。
同时,部分基层兽医工作者难以
发挥自身职责,引导广大养殖户学习先进科学且现代化的养殖方式,尤其是生态
化技术和畜禽废物集中收集利用技术。
多数养殖户仍然沿用传统养殖方法,因此
圈舍内部卫生条件、养殖环境直接为病原体、病菌、细菌蔓延提供条件,增加了
后续疫病暴发率。
养殖人员尤其是小型养殖户、养殖场更习惯于在疫病发生之后
进行药物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疫病预防的重要性。
2.2诊断技术较低
我国大多数基层畜禽防疫中心缺乏完善的实验室诊断技术和设备。
由于实验
室是对疫病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的主要场所。
对于鉴别疫病种类、检测疫情是否携
带病原菌和寄生虫至关重要。
开展实验室诊断工作可有效检测不同的疫病种类和
特征,明确疫病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帮助养殖人员快速找到防控疫病的方法。
例如,快速研究出防控疫病的疫苗等,有效控制畜禽疫病的流行。
基层畜禽疫情
防控部门基础较差且缺乏专项资金的支持,导致其实验室的监测水平远远低于平
均水平。
检测人员年龄老化,缺乏专业素养,检测操作不规范、不科学,甚至对
病料的科学采集都无法得到良好的保障,常常出现病料被污染的现象,进而导致
检测结果与实际有较大的偏差。
基层乡镇中规范的畜禽交易市场数量较少。
没有
规范的交易市场管理较为混乱,环境差,导致疫苗不免难度较大,养殖场内存在
较大的疫病发生风险。
检疫人员只能通过对畜禽及产品的外观进行判断。
面对可
疑畜禽及产品时,缺乏相应的检测设备和检测人员,只能送到上级部门进行检测。
2.3乡镇畜牧兽医站防疫工作量大,基础设施配备不足
在基层地区,尤其是贫困和偏远的农村地区,因财政收入少,在建设动物疫
病防控基础设施时,专项资金匮乏,资金总量不足以支撑检疫设备、疫情监测设
备的购买,固定和流动防疫栏数量严重不足,无害化处理手段更是落后,在一定
程度上制约疫病预防工作进度。
尤其是动物收尸焚化炉和粪污资源化利用设备,
为后续疫病暴发埋下安全隐患。
此外,部分地区检测出布病等阳性病畜时,未按
照相关标准,对畜禽进行扑杀,究其原因,除一部分监督不到位、养殖户侥幸心
理外,还有部分是由于专项资金未能落实到位,对已经扑杀的畜禽没有补偿金,
因此打击了养殖户无害化处理和疫病上报的积极性,致使疫病大范围传播和扩散。
3畜禽疫病防治措施
3.1树立科学化养殖理念,以防为主,控制病源
基层防疫部门和兽医技术人员应充分意识到自身职责,引导广大养殖户树立
科学的养殖理念,前置防控措施,始终坚持“以防为主,以治为辅”,最大化控
制疫病源。
①引种检疫。
广大养殖户应根据生产需要,明确引种目的,不可盲目
引种,应根据当地饲养情况、实际环境、气候特征,选择适宜品种,严把检疫关,从无疫区引种,做好动物检疫申报,同时相关部门应在引种的全过程实施疫病检
疫监督管理。
②饲料喂养。
为加强畜禽动物机体免疫力,提高其抗病性能,应强
化饲养管理。
避免饲喂料霉变,尤其是夏季降雨集中时,空气中湿度大,容易引
发饲料霉变,易引起畜禽消化道疾病甚至是肝脏坏死。
应喂养优质饲料,少添勤喂,适当加入维生素和矿物质,消除饮食应激,强化身体免疫。
③环境控制。
定
期清扫圈舍,对圈舍和周围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尤其是大型养殖场必须按时清扫,消除蝇蛆鼠类,防止野生动物侵入,所有畜禽粪便污水需要进入集中堆积池发酵,或利用沼气池密闭发酵,45d后还田使用,粪便干制后集中处理,以此为畜禽动
物养殖营造良好的环境。
④消毒管理。
选择刺激性较小的消毒剂,对运输车辆、
养殖笼具、地面墙壁及时消毒,使用2%烧碱溶液、5%过氧乙酸溶液、复合酚300
倍液、季铵盐3000倍稀释液对圈舍进行严格消毒,以此消除微生物和病原体,
保障消毒频率,至少消毒3~4次/周,在秋冬季节可增加消毒次数,以此增强消
毒效果。
3.2做好实验室诊断工作
疫情发生前,防疫人员应定期在管辖区域内的养殖场进行抽样检测,及时发
现疫情。
疫情发生后,防疫人员应尽快采集病料进行实验室诊断,以最快的速度
确定疫病的种类,明确致病菌。
另外,防疫人员还应对周边养殖场进行采样和实
验室诊断,有效确定疫情流行范围。
做好实验室诊断工作还可帮助养殖人员快速
找到疾病发病原因,为后期减低该病的发病率至关重要。
3.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打通乡镇村级动物疫病防控最后一公里
针对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配置不足、人才流失严重问题,相
关部门应该建设乡镇基层动物防控队伍,各畜牧兽医站都要设立专业的动物防疫员,宣传国家各项法律制度。
每年利用冬闲时节开展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班和动物
防疫知识培训班,引导当地养殖户改变传统养殖理念,为散户提供畜禽免疫接种,在春秋疫病多发期发放动物疫病预防及治理方式手册,使得疫病防治观念深入人心,必要时可以对村级防疫协助员给予物质奖励。
此外,相关部门还应该积极吸
引人才,引进兽医专业大学生,充分发挥其自身带动能力,引导养殖户做好品种
改良和科学种养工作,组建一支专业素质强的基层队伍,从根本上全面提高基层
工作团队的技术能力。
结束语
为加强基层地区畜禽疫病防治效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生产经营主体的日常
监管,保障动物卫生执法部门有效履职,强化全链条监督管理机制,在疫病防治
的各进程、各环节,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必要时将疫病防治职责纳入基层治
理责任清单,科学制定用药计划,优化用药方案,坚持防治结合,以降低传染病
暴发概率,保障畜牧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段广鑫.新时期影响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因素及应对策略[J].吉林畜
牧兽医,2022,43(8):127-128.
[2]邴国霞,董昕欣,金萍,等.2020年全国省级兽医系统实验室检测能力
比对结果分析[J].中国兽医杂志,2021,57(7):119-121.
[3]胡冰,于建超.凉州区2019~2021年春季主要动物疫病集中监测情况分
析与讨论[J].畜牧兽医杂志,2022,41(3):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