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芦根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分析

合集下载

芦根的功效与作用芦根

芦根的功效与作用芦根

芦根的功效与作用芦根芦根是一种中草药,常被用于中医药中,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芦根的功效与作用,并对其科学依据进行解析。

芦根,又名芦荟,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湿地、河岸等环境中。

其根部肥大,呈泡茎状,肉质饱满,主要是由水分组成。

芦根的主要成分包括芦荟多糖、芦荟甙、微量元素等。

首先,芦根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芦根中含有丰富的芦荟多糖,具有良好的解毒作用。

芦根中的芦荟甙可以与体内的有毒物质结合,从而起到解毒的作用。

此外,芦荟多糖还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淋巴细胞的产生和活性,有助于提高机体抵抗力,对抗外界病菌的侵袭。

其次,芦根还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

芦根中的芦荟甙和芦荟多糖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对多种常见的细菌具有抗菌作用。

由于其成分温和,不会对人体产生明显的刺激和损害,因此常被用于外科创伤、烧烫伤等情况中的消炎处理。

此外,芦根还具有保护肝脏的作用。

芦荟多糖可以调节肝脏代谢酶的活性,增加肝脏内含氧酶的活性,从而促进肝细胞的更新和修复。

芦荟甙还可以促进肝脏解毒酶的产生和活性,提高肝脏的解毒功能,有助于清除体内有害物质,减轻肝脏的负担,保护肝脏健康。

此外,芦根还有降血脂、抗肿瘤、促进消化等作用。

芦根中的芦荟多糖可以通过调节体内物质代谢,降低血脂、胆固醇等异常指标,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芦荟甙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芦根中的芦荟多糖还可以促进胃液的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增强食欲,有助于促进消化,缓解消化不良等问题。

虽然芦根具有许多功效,但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首先,芦根含有一定的黄酮类物质,部分人群对黄酮类物质过敏,对芦根有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芦根时应慎重。

另外,芦根具有一定的泻痢作用,不宜长期大量食用,以免对肠道产生刺激和伤害。

综上所述,芦根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保护肝脏、降血脂、抗肿瘤、促进消化等多种功效与作用。

然而,无论是药用还是食用芦根,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免出现不良反应或者潜在的风险。

芦根中药学

芦根中药学

芦根中药学一、起源和产地芦根原产于中国,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主要产于陕西、甘肃、河南、山东、山西、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芦根生长环境要求较为苛刻,适宜生长的土壤酸性、疏松、排水良好的水田地或山野、林缘。

其栽培种植通过用根休眠的方法,旱种或浸水浸种,种植后每年冬季把藤蔓埋起,春季薹芽抽出,秋季收获。

通常收获后,鲜品除泥沙,晒至八成干。

干品可留成须根,也可剥去根和泥为茎根,扇贝状或螺旋状的瘤为万字,取出藤。

二、化学成分芦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含有葛根素、葛素、山柰酚、葛根苷、大豆色素等多种成分。

此外,还含有多种氨基酸和矿物质、糖类、维生素、葡萄糖、枸醇、山柰酚硫酸酯等成分。

其中,葛根素是其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

三、药理作用1、抗炎作用:芦根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对炎症反应具有调节作用。

2、抗氧化作用:芦根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3、调节血糖作用:芦根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对血糖的调节作用明显,能够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功能。

4、抗肿瘤作用:芦根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对肿瘤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四、临床应用1、清热解毒:芦根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痈疽肿毒、疮疡肿痛等症状。

2、利湿化痰:芦根具有利湿化痰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湿热痰阻、胸闷咳嗽等症状。

3、生津止渴:芦根具有滋阴生津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口干口渴、消渴多饮等症状。

4、和胃降火:芦根具有和胃降火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胃热呕吐、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

五、使用注意1、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2、芦根性寒,阴虚者不宜使用,尤其是阳虚寒湿者忌用。

3、患有消化道溃疡、脾虚泄泻者慎用。

4、多与其它中药配伍,如葛根汤、葛根降香汤等。

六、总结芦根是一种具有广泛药用价值的中药材,其化学成分丰富,药理作用明显,临床应用广泛。

中药芦根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中药芦根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中药芦根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一、本文概述芦根,作为中医药学中的一味重要药材,自古以来就在各种药方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芦根的药理作用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我们将从芦根的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机制等方面出发,全面解析其在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等方面的独特功效,并结合实际案例,阐述芦根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进一步加深对芦根这一传统中药材的认识和理解,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和临床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芦根的药理作用芦根,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药理作用广泛且深远。

芦根具有显著的清热生津作用,能够有效缓解因热病引起的烦渴症状。

芦根还能除烦止呕,对于胃热呕吐的患者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

芦根还能利尿,有助于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毒素,对于治疗水肿和小便不利等症状有一定的帮助。

在药理作用机制上,芦根主要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多糖、黄酮类化合物等。

这些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能够发挥保护人体细胞、提高免疫力、抵抗感染等作用。

研究还发现,芦根中的一些成分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对于预防和辅助治疗肿瘤具有一定的潜力。

在临床应用中,芦根常用于治疗各种热病,如感冒、咳嗽、肺炎等。

其清热生津、除烦止呕的功效能够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芦根也常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泌尿系统疾病,以及胃热呕吐等消化系统疾病。

芦根还常与其他中药材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或减轻副作用。

芦根的药理作用广泛而深入,其独特的生物活性成分和药理机制使其在治疗多种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临床应用的拓展,芦根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将得到进一步的挖掘和发挥。

三、芦根的临床应用芦根,作为中医药材中的瑰宝,其临床应用广泛且效果显著。

在中医理论中,芦根性味甘寒,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排湿等多重功效。

因此,芦根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呼吸系统疾病方面,芦根常被用于治疗肺热咳嗽、痰多黄稠等症状。

芦根在中药中的作用分析

芦根在中药中的作用分析

芦根[lúgēn]中药名,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吐、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

目录1植物形态2药材概述3药品简述4芦根的作用5临床应用6化学成份7功效与作用7.1 芦根的功效7.2 芦根的作用7.3 芦根用药禁忌8药理作用9中药鉴别测定10古籍摘要11民间传说12应用配伍13常用配方14人工栽培1植物形态芦根芦苇,多年生高大草本,具有匍匐状地下茎,粗壮,横走,节间中空,每节上具芽。

茎高2~5米,节下通常具白粉。

叶2列式排列,具叶鞘;叶鞘抱茎无毛或具细毛;叶灰绿色或蓝绿色,较宽,线状披针形,长30~60厘米,宽2~5厘米,粗糙,先端渐尖;叶舌长1~2毫米,成一轮毛状。

圆锥花序大形,顶生,直立,有时稍弯曲,长15~25厘米,有时或更长;小穗长9~12毫米,暗紫色或褐紫色,稀淡黄色;颖披针形,内颖比外颖长约1倍;第1花通常为雄性,其外稃长8~15毫米,内稃长3~4毫米,脊上粗糙;第2外稃长9~16毫米,先端长渐尖,基盘具长6~12毫米之柔毛两性花具雄蕊3,雌蕊1,花柱2,柱头羽状。

颖果,椭圆形至长圆形,与内外稃分离。

花期9~10月。

2药材概述5芦根芦根始载于《别录》,列为下品。

《新修本草》曰:“生下湿地。

茎叶似竹,花若荻花。

二月、八月采根,日干用之。

”《本草图经》谓:“芦根,旧不载所出州土,今在处有之。

生下湿陂泽中。

其状都似竹而叶抱茎生,无枝。

花白作穗,若茅花。

根亦若竹根而节疏。

”上述记载及《本草图经》附图,均与本品相符。

鲜芦根活水芦根。

呈长圆柱形或扁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约1.5厘米。

表面黄白色,有光泽,先端尖形似竹笋,绿色或黄绿色。

全体有节,节间长10~17厘米,节上有残留的须根及芽痕。

质轻而韧,不易折断。

横切面黄白色,中空,周壁厚约1.5毫米,可见排列成环的细孔,外皮疏松,可以剥离。

气无,味甘。

干芦根呈压扁的长圆柱形。

表面有光泽,黄白色,节部较硬,显红黄色,节间有纵皱纹。

质轻而柔韧,不易折断,气无,味微甘。

芦根的功效与作用的功效

芦根的功效与作用的功效

芦根的功效与作用的功效芦根,又称为芦笋茎,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在中医药学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它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芦根的功效与作用。

1. 清热解毒:芦根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帮助人体清除体内的有毒物质,净化血液。

它含有多种生物碱和活性成分,能够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预防和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

2. 利尿通淋:由于芦根中富含钾盐和芦灰酸等物质,具有明显的利尿通淋作用。

它可以增加尿液排出量,促进排尿,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对预防和治疗水肿、尿路感染等疾病具有一定的益处。

3. 抗菌消炎:芦根中含有多种抗菌和消炎成分,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

它可以抑制和杀死细菌、病毒和真菌,对炎症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因此,芦根在治疗感染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时,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4. 利胆降脂:芦根中富含的胆碱和芦苇醇等成分,对胆固醇代谢有促进作用。

它可以增加胆汁分泌,促进胆固醇排泄,降低血脂,预防和治疗高血脂症和肝胆疾病。

5. 抗肿瘤:芦根中的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的作用。

它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和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阻断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达到抗肿瘤的效果。

此外,芦根中的多酚类化合物还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减少自由基的产生,预防和治疗肿瘤等疾病。

6. 抗衰老:芦根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

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E和多酚类抗氧化物质,可以清除体内自由基,延缓细胞老化和组织衰老,保护人体器官的健康。

7. 改善睡眠:芦根具有镇静安神的功效,可以改善睡眠质量。

它含有芦苇醇、芦灰酸和多种氨基酸等物质,具有镇静、安神、入眠作用,对睡眠障碍、失眠等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总之,芦根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中草药,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

它可以清热解毒、利尿通淋、抗菌消炎、利胆降脂、抗肿瘤、抗衰老、改善睡眠等,对保护人体健康、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使用芦根时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剂量和使用方法。

中药“清热泻火药”——芦根

中药“清热泻火药”——芦根

中药“清热泻火药”——芦根本品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新鲜或干燥根茎。

全年均可采挖,除去芽、须根及膜状叶,除去杂质,洗净,切段。

本品气微,味甘。

以条粗均匀、色黄白、有光泽、无须根者为佳。

鲜用或晒干用。

一、药性和功效本品性味甘,寒。

归肺、胃经。

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之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15~30g;鲜品用量加倍,或捣汁用。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

二、歌括《药性歌括四百味》歌诀:芦根甘寒,清热生津,烦渴呕吐,肺痈尿频。

三、临床应用1.热病烦渴本品性味甘寒,既能清泄肺胃气分实热,又能生津止渴、除烦,故可用治热病伤津,烦热口渴,常与麦冬、天花粉等清热生津药同用;或以其鲜汁配麦冬汁、梨汁、荸荠汁、藕汁服,如五汁饮(《温病条辨》)。

2.肺热咳嗽,肺痈吐脓本品入肺经,善于清泄肺热,祛痰排脓。

治疗肺热咳嗽,常与黄芩、浙贝母、瓜蒌等药同用;若治风热咳嗽,常与桑叶、菊花、苦杏仁等同用,如桑菊饮(《温病条辨》)治疗肺痈咳吐脓痰腥臭,常与薏苡仁、冬瓜仁等清肺化痰、排脓之品同用,如苇茎汤《千金要方》)。

3.胃热呕哕本品入胃经能清胃热而止呕逆,治疗胃热呕哕,可配竹茹、生姜等和胃止呕之品。

4热淋涩痛本品性寒,有清热利尿之功。

治热淋涩痛,小便短赤,常与白茅根、车前子、木通等清热利尿通淋药同用。

四、现代药理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酚酸类成分:咖啡酸、龙胆酸;维生素类成分:维生素B1、B2、C等。

本品还含天冬酰胺及蛋白质、脂肪、多糖等。

2.药理作用本品有保肝作用,可通过抗氧化、保护肝细胞、抑制胶原沉积等途径来抑制肝纤维化。

此外,本品有解热、镇痛、镇静、抑制中枢神经系统、降血糖、抗氧化、雌性激su样作用,对β-溶血性链球菌有抑制作用。

五、鉴别用药芦根为芦苇的根茎,苇茎为芦苇的嫩茎。

二者出自同一种植物,功效相近。

但芦根长于生津止渴,苇茎长于清透肺热,略有侧重。

目前药市中多无苇茎供应,可以芦根代之。

2023年最新的芦根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2023年最新的芦根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2023年最新的芦根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芦根的功效与作用芦根【中药名】芦根 lugen【别名】芦茅根、苇根、苇子根、芦头。

【英文名】Phragmitis Rhizoma。

【来源】禾本科植物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rin.的根茎。

【植物形态】多年生高大草本,具匍匐状地下茎,粗壮,横走,节间中空,每节上具芽。

茎高2~5米,节下通常具白粉。

叶2列式排列,具叶鞘,叶鞘抱茎,无毛或具细毛,叶灰绿色或蓝绿色,较宽,线状披针形,粗糙,先端渐尖,叶舌长1~2毫米,成一轮毛状。

圆锥花序大型,顶生,直立,有时稍弯曲,小穗暗紫色或褐紫色,稀淡黄色,颖披针形,内颖比外颖长约1倍,第1花通常为雄性,两性花具雄蕊8枚,雌蕊1枚,花柱2,柱头羽状。

颖果,椭圆形至长圆形,与内外稃分离。

【产地分布】生于河流、池沼岸边浅水中。

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挖,除去芽、须根及膜状叶,鲜用或晒干。

【药材性状】鲜芦根:长圆柱形,有时略扁,长短不一,直径1~2厘米。

表面黄白色,有光泽,外皮疏松可剥离,节呈环状,有残根及芽痕。

体轻,质韧,不易折断。

切断面黄白色,中空,壁厚1~2毫米,有小孔排列成环。

无臭,味甘。

干芦根:扁圆柱形。

节处较硬,节间有纵皱纹。

【性味归经】性寒,味甘。

归肺经、胃经。

【功效与作用】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

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临床应用】用量15~30克,内服煎汤,治疗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

脾胃虚寒者忌服。

治太阴温病、口渴甚、吐白沫黏滞不快者:梨汁、荸荠汁、鲜苇根汁、麦冬汁、藕汁,临用时斟酌多少,和匀凉服,不甚喜凉者,重汤炖温服。

【药理研究】有增强免疫的作用。

【化学成分】含薏苡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以及蛋白质(5%),脂肪(l%),碳水化合物(51%),天冬酰胺等成分。

【使用禁忌】脾胃虚寒者慎服。

【配伍药方】①治胃热消渴:芦根15克,麦门冬、地骨皮、茯苓各9克,陈皮4.5克。

芦根的作用功能主治

芦根的作用功能主治

芦根的作用、功能与主治1. 芦根的基本介绍芦根,又称芦荟根、苦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材。

它主要生长在沼泽和湿地地区,具有许多药用价值。

芦根的外观呈长而细的根状,表面呈淡褐色,内部则是白色的,质地较硬。

芦根含有丰富的挥发油、黄酮类、多糖类等成分,具有许多医疗保健的作用。

2. 芦根的作用及功能芦根具有多种作用和功能,下面将详细介绍其主要作用。

2.1 舒筋活血芦根中的黄酮类成分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具有舒筋活血的作用。

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舒缓肌肉,具有一定的止痛效果。

因此,芦根常被用于治疗风湿病、关节炎等病症。

2.2 抗菌消炎芦根中的挥发油等成分具有较强的抗菌消炎能力。

它可以抑制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生长,缓解炎症、疼痛等症状。

因此,芦根常被用于治疗口腔溃疡、皮肤炎症等病症。

2.3 清热解毒芦根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能够降低体内的发热情况,抑制炎症反应。

同时,它还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增加抵抗力,有助于预防感染和疾病的发生。

2.4 润肠通便芦根中的多糖类成分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能够增加肠道蠕动,促进排便。

它可以缓解便秘问题,改善消化系统功能,减少肠道积聚物的滞留。

3. 芦根的主治范围芦根作为一种中草药材,其主治范围较广,下面列举了常见的几种疾病和症状。

•风湿病:芦根具有舒筋活血的作用,对于风湿病引起的关节炎、骨关节炎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效果。

•口腔溃疡:芦根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以减少口腔溃疡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皮肤炎症:芦根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以缓解皮肤炎症、湿疹、瘙痒等问题。

•发热感冒:芦根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降低体温,缓解发热引起的不适感。

•便秘问题:芦根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可以改善肠道功能,缓解便秘问题。

注意:以上为芦根的常见作用、功能及主治范围,但使用芦根时需遵循医生的嘱咐,不可过量使用,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结论芦根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材,具有多种药用价值。

它的作用多样,包括舒筋活血、抗菌消炎、清热解毒、润肠通便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芦根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分析
发表时间:2017-02-24T16:03:12.113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第1期作者:杨发成
[导读] 本文对芦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展开分析,希望能够为临床中药复方研究提供真实。

云南省楚雄州中医医院 675000
摘要:芦根最先记载于《别录》,被列为下品,但近年很多学者认为芦根味甘性寒,运用于临床常见病治疗中具有显著作用,如感冒,如口臭,如胆囊炎、支气管炎、肝炎、急性扁桃体腺炎等常见炎症,因而本文对芦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展开分析,希望能够为临床中药复方研究提供真实、科学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芦根;药理作用;化学成分;临床应用
芦根包括鲜芦根与干芦根。

鲜芦根为活水芦根,多为扁圆柱形与长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最高达1.5cm,其表面为黄白色,有光泽,而且先端尖形如竹笋,属于黄绿色或绿色[1]。

干芦根为压扁的长圆柱形,黄白色,表面有光泽,节部较硬显红黄色,而且节间有纵皱纹,其质轻而柔韧,不易折断。

在中药研究方面,临床认为将其运用于炎症、感冒以及口臭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具体作用可参考下文。

1.中药芦根化学成分
芦根最主要的化学成分为多糖类,其次为黄酮类、甾体类、蒽醌类、生物碱、挥发性成分、小分子类等多种成分,具体如下:①多糖类;芦根的多糖类成分的提取主要是通过微波法、凝胶色谱法、蛋壳粉柱分离法,其中蛋壳粉柱分离法具有稳定性好、洗脱方便、易保存、制作简便等诸多优势[2];②甾体类:芦根含有豆甾-1-烯-3-酮、24-甲基胆甾醇、豆甾-1,23-二烯-3-醇、24-乙基胆甾醇等4种甾体结构;③蒽醌类:芦根当中能够提取到大黄素甲醚,这是一种蒽醌类化合物;④黄酮类:芦根可提取到小麦黄素,属于一种黄酮类化合物;
⑤挥发性成分:通过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能够测定出芦根的脂肪酸与脂肪酯含量约有25.7%;⑥小分子类:芦根能够分离出龙胆酸、香草醛、翔基苯甲醛、阿魏酸、5-翔甲基糠醛、咖啡酸等诸多小分子类化合物;⑦生物碱:芦根可分离出核黄素,其为典型生物碱类成分;⑧其他类:芦根可提取出薏苡素、西米杜鹃醇、硫胺等其他化学成分。

2.中药芦根药理作用
目前临床发现芦根主要具有保肝、抗菌化等两大功效,具体如下:①保肝:芦根保肝作用主要来自于其多糖成分,其具有抗肝纤维化、保肝的作用,在对四氯化碳小鼠进行的肝损伤保护实验中,发现芦根多糖能够显著增加肝细胞抗损伤效果,同时减少损伤肝脏的内毒物含量,增加肝脏与血清的GSH-Px活力,可将过氧化物氧转化为无毒醇和水,因而抗氧化损伤的效果极强[3];在进一步的研究当中,发现CCl4(四氯化碳)引起肝纤维化的大鼠的肝功能下降或病理学改变,但是通过大剂量或小剂量的芦根多糖对肝细胞进行保护,不仅能够增强肝功能,也能够抑制肝纤维化,还能够改善肝脂肪化;临床认为小剂量的芦根多糖具有抗氧化功能,大剂量芦根多糖具有减少胶原含量的效果。

②抗菌化:在利用芦根测试其对脂质体抗氧化活性的测定、还原力、清除抑制翔基自由基等方面的体外抗氧化功能,发现其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

于此同时,相关研究表明,此种药物具有抗炎效果[4]。

3.中药芦根临床应用
芦根味甘且性寒,兼具除烦、利尿、止呕、清热泻火与生津止火等治疗效果,同时临床证实其能够治疗感冒、支气管炎、口臭、急性扁桃体腺炎、肺脓疡等疾病,具体如下:①治感冒:芦根冲剂为芦根60g、夏枯草60g、黄柏60g、鱼腥草60g、白茅根30g所组成,用其治疗感冒时具有起效快、无毒副作用、解热效果强等优点,而且鲜芦根配合鲜薄荷叶取代茶饮,能够治疗伤风咽痛患者。

②治支气管炎:中医将支气管炎列入“咳嗽”的范畴,无论是急性支气管炎还是慢性支气管炎,应用芦根治疗后,混合感染、细菌感染以及病毒感染的支气管炎患者都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因而芦根治疗支气管炎的作用得到了临床的高度认可[5]。

③治口臭:口臭的发生与热病伤津、舌燥少津有关,芦根味甘性寒可起到对症治疗的效果,应用芦根与冰糖煎服能够有效的治疗口臭。

④治肝炎与胆囊炎:综合芦根护肝、清热利湿、抑制转氨酶、退黄、消炎、清热利胆、促进胆汁分泌等功效,在治疗胆囊炎或肝炎时,能够发挥显著的治疗作用。

⑤治急性扁桃体腺炎:将芦根与大黄相配伍可治愈急性期的扁桃体腺炎患者,大部分患者能够在服药的12h内恢复正常体温,其他患者也能够在1-2d内消除急性扁桃体腺炎症状,虽然一些患者存在一过性大便溏薄,或者肠鸣腹痛,但这种症状可在便后缓解。

⑥治肺脓疡:采用单味干芦根对肺脓疡患者进行治疗,患者服用300g干芦根文火煎煮的600ml干芦根汤后,能够1至3个疗程内痊愈。

结束语
芦根根茎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B1、B2以及脂肪1%,天冬酰胺0.1%,蛋白质5%,碳水化合物51%。

又含5-二甲氧基-对-苯醌、对-羟基苯甲醛、丁香醛、阿魏酸、香草酸、松柏醛、对-香豆酸及二氧杂环已烷木质素。

还含脂肪酸、氨基酸、生育酚、甾醇、多元酚,如龙胆酸和咖啡酸。

另含薏苡素、β-香树脂醇、蒲公英赛醇、小麦黄素、蒲公英寒酮、由阿拉伯糖及游离的脯氨酸和三甲铵乙内酯类化合物。

主要功能是保肝与抗菌化。

适应症为感冒、胆囊炎、口臭、肝炎、支气管炎、治肺脓疡、急性扁桃体腺炎等。

因此,通过确定芦根活性物质基础,可为临床研究复方提供参考依据,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洪,王麟,刘薇,等.中药芦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J].科技信息,2014,(05):31-32.
[2]翟璐,王真.王真教授运用鲜芦根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经验[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4,(06):18-19.
[3]沈蔚,任晓婷,张建,等.芦根多糖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5):1078-1080.
[4]刘足桂,梁生林.芦根水煎剂对小鼠的抗炎作用初探[J].中国医药指南,2014,(34):61-62.
[5]王蒙荷.芦根银翘汤加减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06):1045-10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