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国际商务英语谈判中的语用失误探析

合集下载

跨文化商务沟通中的语用失误及对策分析

跨文化商务沟通中的语用失误及对策分析

跨文化商务沟通中的语用失误及对策分析跨文化商务沟通的历史渊源流长,国内外很多学者对此从不同角度做了分析研究。

由于跨文化交流沟通的研究难度较大,从内容和功能来看,语用失误是由于人的主观认知造成的。

本文主要从语用的角度出发,结合国内外研究的成果,论述语用问题形成的原因和对策,从而更好地帮助我们解决跨文化商务沟通中遇到的问题。

标签: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对策一、前言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跨文化商务沟通就成为了国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

多种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势必回事当代人遇到越来越多的源于跨文化交际的冲突,形成跨文化沟通的障碍。

尤其语用问题表现得越来越重要,英国著名经济学家托马斯·曼早就指出:“一个优秀的跨国企业管理人员和商人所具备的品质之一是应该能说几种语言,并熟悉各国的法律、风俗、政策、礼节、宗教、艺术状况。

”由此可见跨文化商务沟通中由于语用文化造成的沟通障碍是我们以后的文化发展和包容的需要,是时代的呼唤,是大势所趋。

二、跨文化交际与语用失误1.跨文化交际的含义“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inter-cultural commu nication”)。

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通俗来说就是如果你和外国人打交道,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

换言之,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一个文化群体和另一个文化群体之间的接触和交流,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载体,一种语言本身已经具有与另一种语言的区别性特征。

因此,跨文化交际往往又是指一个语言群体的人与另一个语言群体的人之间进行交流。

2.语用失误的含义语用失误是跨文化交际中的常见现象。

研究语用失误对于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都具有现实意义。

一方面,它能帮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更好地了解对方,意识到自己认为合适的话语在不同的文化氛围里会被认为是不正常的言语行为,发现交际故障之所在并知道采取怎样的补救措施,调整自己的言语行为规范,避免交际冲突。

跨文化商务谈判语用失误

跨文化商务谈判语用失误

| 中外互鉴跨文化商务谈判语用失误□范琳/文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跨文化的商务交往日益频繁。

然而,具备基本的商务知识和所需的语言水平并不一定充分确保商务谈判可以有效成功。

从实际情况来看,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国家的交流人员在针对某些语言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往往都有不同程度的母语特征,在这样的应用环境下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语用失误等相关问题,甚至可能有重大误解,因此导致商务谈判不能平稳有序的运行,也无法出现比较良好的谈判效果。

所以要高度关注跨文化商务谈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在语用失误等方面要高度重视,明确交流过程中的语用失误等问题根源,这样才能更有效解决相关问题,对于商务谈判顺利进行有着积极意义。

1 跨文化商务谈判语用失误理论概述1.1 跨文化交际与商务谈判跨文化(inter-culture或cross-culture)是指具有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群体之间的交互作用[1]。

跨文化交际学,这是一种全新的学科,主要是针对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矛盾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切实应对和处理,进而从根本上强化相关人员的跨文化交际交流能力。

在当前世界经济和文化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背景之下,做好跨文化商务谈判是其中的关键所在。

要充分结合交易的相关条件着重做好协商,在具体的谈判过程中,要针对不同背景文化知识进行深入沟通和有效交流,明确不同内涵,进而充分结合相关交易条件而顺畅沟通交流。

然而在具体的交流过程中,因为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文化内涵有着十分显著的差异,甚至一定冲突,因此导致谈判过程中很可能出现误解,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产生“语用失误”[2]。

1.2 语用失误定义与类型语用失误是指说话者虽然使用了正确的句子符号关系,但说话方式、表达习惯有误,特别是指说话人无意识地违反人际规范,社会规范,对于相关交流对象、对方的地位身份或者谈判的场合、时间等等都没有高度关注,此类情况极有可能导致语言应用时违背了最初的目的。

违背语言中独特的文化价值观,最终导致沟通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不能达成满意的沟通。

从语言看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实例分析

从语言看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实例分析

摘要跨文化交际是指与来自不同国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交际的过程。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实际运用的情况,即主要研究言语行为及其进行的条件。

“语用失误”不是指英语学习者的一般遣词造句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错误,而是指说话不合时宜的失误,或者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

文中列举分析了十个语用错误的实例以期对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方面有所帮助。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用学英语学习者语用失误跨文化交际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交际的过程。

这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普遍现象,随着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人们有可能频繁接触,这在一定意义上将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胡文仲《试论跨文化交际研究》1992)。

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人们的交往日益频繁,有交往就要进行思想交流或沟通。

这种与来自不同国家或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的思想交流被称为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大致采用两种形式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

语言交际又有话语交际和书面交际两种。

非语言交际主要是通过体态语言进行的交际形式。

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交际双方都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希望交际或沟通成功。

但愿望和现实是有距离的,在跨文化的交际过程中,交际受挫或失败,产生误解,甚至造成关系恶化的情况时有发生。

有不少人把这一点归结为语言。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语言说不通,当然无法进行交际;与此同时,人们也发现只懂语言并不能解决所有的交际问题,交际受阻或失败不是完全由语言引起的。

这一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事实所证明(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1999)。

语用学(pragmatics)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问。

说它古老,是因为它所涉及的内容早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就引起学者们的注意;说它年轻,是因为它只是现在才作为语言学的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出现,并得到语言学界的承认和支持。

我国是在20世纪80年代才从国外引入跨文化交际学的理念,对语用学的研究也从最初对语用学理论的引进到结合汉语实际开展语用学理论和应用的研究,语用学的研究在中国已经历20多年的发展。

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分析和规避方法

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分析和规避方法

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分析和规避方法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语言学习其实就是语言学习的文化,最终目的是交流。

本文主要讨论了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并分析了语用失误的原因。

一、引言由于不同的历史渊源和社会习俗,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形成了特定的文化背景,而特定的文化背景又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社会规范和语用规则。

这些因素会导致跨文化交际中的交际障碍、交际低效、相互误解以及可能的文化冲突,给交际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掌握基本的语言技能仅仅意味着表达,而真正的交流涉及到很多沟通问题。

交流的目的是让听者理解他们所表达的意思和思想,而不是他们说了什么。

因此,分析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具有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分析语用失误的原因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际。

二、语言、文化与跨文化交际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要理解语言,就要理解文化,要理解文化,就要理解语言。

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异,沟通和交流并不容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流中往往会遇到困难。

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语言的人在交谈时经常会出现交际失误。

跨文化交际是指本族语者和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它也指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流。

例如,在中国的母语为汉语的人和美国的母语为英语的人的交流中,由于价值观、习俗、思维模式等的差异。

,在交际中何时何地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对不同的受众说什么,都是交际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三、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现象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听话人所感知的话语意义与说话人所要表达的意义不同,这时就产生了语用失误。

jenny thomas把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划分为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会语用失误。

语用语言失误指学习者将本族语对某一词语或结构的语用意义套用在外语上造成的语用失误;社交语用失误指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而造成的语用错误,涉及到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人际关系的远近,人们的权利和义务等,与人们的价值观有关。

《商务谈判口译中语用失误的认知语境视角研究》范文

《商务谈判口译中语用失误的认知语境视角研究》范文

《商务谈判口译中语用失误的认知语境视角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全球化趋势下,商务谈判已成为国际商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口译作为沟通的桥梁,在商务谈判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口译过程中常会出现语用失误现象,这不仅可能影响谈判的进程和结果,还可能对双方的商业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从认知语境的视角研究商务谈判口译中的语用失误,对于提高口译质量和促进国际商务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二、语用失误的定义与分类语用失误是指在语言使用过程中,由于文化、社会、心理等因素导致的语言使用不当或误解。

在商务谈判口译中,语用失误主要表现为文化差异、语言习惯、交际策略等方面的失误。

根据其产生原因,可将其分为语言性语用失误和非语言性语用失误两大类。

三、认知语境视角下的语用失误认知语境是指人们在理解和使用语言时所依赖的认知环境。

在商务谈判口译中,认知语境对语用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认知语境的视角来看,语用失误的产生往往是由于口译员未能准确理解源语和目标语的语境差异,导致在翻译过程中出现偏差或误解。

四、研究方法与数据收集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收集商务谈判口译中的实际案例,分析语用失误的类型、原因及影响。

同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探讨认知语境在口译过程中的作用。

五、语用失误的类型及分析1. 文化性语用失误:由于中西文化差异,口译员在翻译过程中可能无法准确传达原话的意图或含义,导致双方误解。

例如,某些在一种文化中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或表达方式在另一种文化中可能并无相应含义或含义截然不同。

2. 语言习惯性语用失误:由于语言习惯的不同,口译员在翻译过程中可能无法准确把握说话者的语气、情感等非语言信息,导致翻译结果失真。

例如,某些礼貌用语在一种语言中是必要的,而在另一种语言中则可能显得过于客套。

3. 交际策略性语用失误:由于交际策略的不同,口译员在处理谈判中的敏感话题或冲突时可能无法妥善应对,导致谈判进程受阻或双方关系紧张。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及其应对策略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及其应对策略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及其应对策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工具,而语言中的语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然而,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背景之间的差异,跨文化交际中经常会发生语用失误。

本文将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及其应对策略。

一、语用失误的概念语用失误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背景之间的差异,使用不当的语用规则和习惯而导致的语言行为的不适当或无效。

语用失误可以参照Grice的合作原则进行研究。

合作原则是指在语言交际中,人们都有一个合作的目的,可以通过遵守一些基本原则来达到这个目的。

其中最重要的原则是:说话人应该说出真实的、相关的、明确的、完整的信息,听话人应该理解说话人的意图,不破坏交际双方的合作意愿。

在跨文化交际中,有时人们不知道如何遵守合作原则,就会发生语用失误。

二、语用失误的例子1、称呼和称谓的不当使用在不同的文化中,对于称呼和称谓的使用有着不同的规定。

在中国,我们通常会用称呼加姓氏来表示尊敬。

例如,我们会称呼老师为“张老师”,长辈为“张叔叔”或“张阿姨”。

然而,在西方国家,称呼和称谓的使用是非常严格的。

比如,在美国,称呼老师应该使用“先生”、“女士”或姓氏的缩写,而不是称呼张老师为“张先生”。

如果不知道这些规则,那么就很容易出现语用失误。

2、基于不同文化习俗的礼貌用语的误用礼貌用语在不同的文化中也是有很大的差异的。

在日本,人们通常用“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表示感谢,而在西方国家,人们则会用“Thank you”表示感谢。

如果在跨文化交际中使用了不当的礼貌用语,就会出现语用失误。

3、基于不同文化习俗的非语言行为的误解在不同的文化中,非语言行为的习俗也是有很大的差异的。

比如,在中国,人们通常会给送别的人手中塞一些东西,以表达祝福和感谢之情。

然而,在西方国家,人们则会用拥抱和亲吻来表示感情。

如果在跨文化交际中,把这些非语言行为的习俗用错了,就会出现语用失误。

中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

中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

中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中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指的是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语言、文化等因素导致的不恰当的语用行为。

本文将以中美跨文化交际为例,分析语用失误的原因及其对交际的影响。

一、语言差异引发不适当的语用行为在中美跨文化交际中由于语言差异引发的语用失误是最常见的。

例如,在中美商务谈判中,由于语言差异较大,中方的谈判人员会倾向于使用模糊的语言来表达意见,而美方的谈判人员则更喜欢直截了当的表达。

这种情况下,如果中方谈判人员不注意语言表达的精准性,就容易导致信息传递的不准确,进而影响谈判的结果。

二、文化差异导致的文化违规现象文化差异是中美跨文化交际中另一个重要的原因。

在中美文化差异中,礼仪、习俗等方面的区别非常显著。

例如,在中国文化中,称呼长辈或者领导时需要加上一些尊敬的称呼,但在美国文化中则较为简单,直接称呼名字即可。

如果在交际中不注意到这些文化差异,就容易引起文化违规现象,进而导致交际破裂。

三、情境背景引发的不适当语用行为在中美跨文化交际中,情境背景的差异也很大可能导致不适当的语用行为。

例如,在中美谈判现场,使用语言表达的方式和口吻都有很大差异。

中方的谈判人员往往喜欢在谈判中加入一些文化元素,如引用古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等。

而美方的谈判人员则一般更注重直接表达,更注重交流的内容。

如果在情境背景的差异中不适当地使用语言,就会产生负面影响。

总体而言,在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很容易发生。

重点是在交际中要注意到差异性,注意语用行为的跨文化特点,减少不恰当的语用行为。

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标。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剖析及应对策略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剖析及应对策略

造成失误 的原 因。
“长久 ”之意 ,很好地传达 了原广告词 中的寓意 ,不失 为一个
3.1商 务 名 片 的 翻 译
广告翻译 的绝佳范例 。
在 翻译商务名片持有者 的公 司名称时 ,往往会将 “公
3.4商务 信 函 的翻 译
司 ”笼 统地 翻译 成 company,殊不 知 “公 司 ”一 词 由于 其 属
商务英语 翻译 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更多地是社会语 用 失误 ,即 由于对商务伙伴的社会背景 、文化 习俗 等不 了解 而 产生 的交 际障碍甚至是 冲突 。下面从商务英语翻译 中经 常 涉及 的几个方面来列举一些跨文化语用失误 的案例并分 析
1任 杰(1981一),女 ,讲 师,硕 士研 究生,研 究方向 :商务英语教学 、跨 文化交 际、翻译理论与 实践 。 68 。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Research
2.跨 文化 语 用 失误 的含 义
英 国兰开斯特 大学 的托 马斯教 授 (J.Thomas)于 1983 年在 《跨 文化语 用失误 》(Cross—cuhural Pragmatic Failure) 一 书中首次提到“语用失误 ”这一概念。他将其定义 为“不 同 文化 背景 的人在跨 文化交 际 中 由于 种种原 因引 发交 际误 解 、障碍 、甚至冲突的现象”。这些引发语用失误 的原 因涉及 多个方面 ,如文化 背景 、风俗习惯 、社会 环境 、经济状况 、思
4.教 学中避 免跨文化语用失误的对策
3.2商 标 ,品牌 的翻 译
为了实现产 品的推广 ,商标必须迎合消费者的心理 ,此
(一 )从思 维角度来 说 ,在 商务英语 教学中要特别 注重
商务信函翻译 中一个重要原则是礼貌性原则。 比如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文化国际商务英语谈判中的语用失误探析
【摘要】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我国国际商务活动呈现井喷之势,具有跨文化属性的商务英语谈判数量也大幅增加。

然而,由于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谈判者常常忽视国际商务谈判的跨文化属性,进而造成信息承载和沟通媒介的谈判话语出现语用失误,甚至对谈判成功产生负面作用。

因此,从跨文化交际学角度解析国际商务谈判用语,分析可能产生的语用失误,必将对提高谈判者的跨文化意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跨文化商务英语谈判;语言语用失误;非言语语用失误
一、引言
伴随我国gdp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国际之间的商务活动愈发频繁,这使居于核心地位的国际商务英语谈判也日益成为各方利益博弈的焦点。

与国内商务谈判不同的是,它具有明显的跨文化属性,即“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1]的属性。

这把国际商务谈判的理论外延由经济学、信息学和语言学等学科扩展到跨文化交际学的范畴。

因此,以跨文化交际学的视角来看,国际商务谈判是完全符合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典型特征的。

充分认识这些特征,是谈判人员成功开启谈判大门的先决条件;否则,就可能由于忽视文化差异的存在而陷入文化误读的陷阱,造成交际受阻,甚至导致谈判失败。

二、国际商务英语谈判的跨文化交际属性
跨文化交际学源自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其初衷是针对如何促进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习俗及价值观念的交互融合而引发的跨学科综合研究。

它横跨人类学、语言学、心理学、传播学和社会学等学科,正逐步成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

其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礼仪风俗、宗教信仰和文化习俗等方面,力图揭示不同文化体系在思维方式、价值观、文化习俗等层面的差异和共性。

鉴于该学科的综合性和交叉性,无论宏观层面国家之间的经贸往来,还是微观层面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际交往,都可以看做一个跨文化交际的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看,以实现各自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由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双方或多方参与的国际商务谈判是一个以谈判话语为依托进而展开信息交互的过程,它符合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所有要素,也就是说,它具有明显的跨文化交际属性。

从跨文化交际学的视角看,交际活动过程具有两种基本属性:语言交际属性和非语言交际属性,国际商务谈判也同样具有这两种属性。

(一)语言交际属性
语言学家sapir指出,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非本能的使用自发创作的符号沟通思想、表达情感和愿望的交际手段。

[2]借由这一手段,不同的交际主体能够进行信息的表达和互换,从而顺利的实现交际过程。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国际商务谈判是一个完整的会话过程,包含寒暄开场、介绍招呼、切入正题、业务谈判、结束收场、道别等基本步骤,同时涵盖与交际过程相关的诸如交际主体、交际内容、交际形式、交际场景等因素。

在这一过程中,谈判者依
赖其谈判语言表达并传递信息,实现顺利交际的目的。

然而,对于使用英语(非母语)作为谈判语言的谈判者而言,由于忽视了文化的差异性,常常面临跨文化的语用失误的难题—轻则引起文化误读,重则可能导致误解谈判话语的真实意图,使谈判陷入停滞甚至失败的尴尬境地。

(二)非言语交际属性
非言语交际(nonverbal communication)是指不用言辞进行的交际,它是在一定交际环境中人为的和环境产生的对于传播者或接受者含有潜在信息的所有刺激,[3]也是个人发出有可能在他人头脑里产生意义的非语言暗示的加工过程。

[4]研究表明,尽管非言语交际信息“无声无息”,甚至常常无法有意识的被交际双方所感知,但无论是交流者的面部表情,还是手势表达,都隐藏着大量的交际信息,其在整个交际过程中总信息量的比例占70%以上。

因此,准确把握这“无声语言”的含义对交际的成败至关重要。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数据显示,在非言语的身势语方面,我国商贸人员不懂外国人的身势语或肢体语言的占比高达87%,[5]这会加大彼此误解的风险,难以跨越文化鸿沟,进而对谈判造成不利影响。

三、国际商务英语谈判中的语用失误
英国语言学家托马斯(j.thomas)认为,语用失误是跨文化交际失误的根源,主要表现在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

[6]前者和交际主体的语言水平密切相关,它涉及对目的语的错用,或根据母语的范式使用目的语等方面;后者则指交际双方因不了解彼此的
文化背景差异而影响语言形式选择所造成的失误,它与谈话双方的身份、会话的语域等因素密切相关。

但是这一定义似乎并未涵盖大量现实存在的由非言语因素引起的交际失误。

因此,以跨文化交际学的视角对语用失误进行重新审视—把它划归为语言语用失误和
非言语语用失误两类—是对传统语用失误理论的有益补充。

(一)语言语用失误
由国际商务谈判的语言交际属性而造成的语用失误往往表现为
谈判者对对方的语言知识欠缺,在应用时出现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错误,其最典型的特点是交际者以自身母语的习惯来组织并理解目的语,这可能带来交际中的文化误读。

以词汇语用失误为例。

在该种语用失误中,基本可以归为两类:一是词汇空缺;二是概念意义等值而文化意义不等值。

前者也称空缺矛盾或文化负载词,是指各自文化中独有的词汇,因而在异种文化中无法找到文化意义相同的对等词。

比如我国的国粹—京剧,虽然被翻译为文化含义相近的“beijing opera”,但是仅凭译名是无法向外国人准确传递它的艺术内涵的,至于理解它生旦净末的神韵更是无从谈起。

词汇空缺会造成交际双方的理解障碍,但若交际者及时对空缺词语进行解释,就可以跨越信息鸿沟,使交际过程得以继续下去。

对比而言,由于词汇概念意义等值而文化意义不等值造成的语用失误则要复
杂的多,其纠正难度也更大。

比如,中国文化中“龙”和“狗”的文化含义与西方文化大相径庭,对不同文化背景谈判者的心理感受也不尽相同。

如果在谈判话语的表达上忽视了词的文化隐义,就可
能出现与之相关的语言语用失误。

(二)非言语语用失误
由国际商务谈判的非言语交际属性而引发的语用失误是形式多样的,广泛存在于体态语、客体语、副语言、环境语等非言语交际方式中。

鉴于它不同于语言和文字的符号化特征,其特点是具有隐蔽性和无意识性,这常常导致如下的情形:当谈判一方发出某种非语言信号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对手却极有可能从自身的文化视角来解读它的含义,如果两种文化对这一信号的定义相去甚远,误解就会产生,甚至双方还意识不到所发生的错误。

比如,巴基斯坦人的摇头和点头的含义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完全相反。

他们见面后要彬彬有礼的摇头,表示赞赏和肯定之意;如果是点头却是表达否定了。

相对于肢体语言信息表达的明确性,眼神所传递的信息则更加隐蔽,甚至达到“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地步。

欧美文化大多倾向于在谈话时双方对视,这是坦诚相待,相互信赖的表示。

如果相反,则被认为是缺乏自信甚至居心不良的象征。

但是,这种在欧美具有正面意义的“对视”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却可能被误解为挑衅,甚至引起对方的反感和难堪。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国际商务英语谈判是典型意义上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具有明显的跨文化交际属性—语言交际属性和非言语交际属性。

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加之对语言知识欠缺或非言语交际方式的误读,这会造成使用英语(非母语)的谈判者陷入语言语用失误和非
言语语用失误的陷阱。

只有充分认识这两种失误的表现形式和其产生的文化根源,才能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有效提高自身的跨文化意识,规避跨文化商务谈判语用失误,促使交易顺利达成。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1.
[2]严明.跨文化交际理论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9,20.
[3]samovar and porter.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 reader.5th edn.wadsworth publishing co.:156.
[4]马兰德罗和巴克.非语言交流[m].孟小平等,译.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9.
[5]杨文慧.入世后中国商人商务谈判文化适应现象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4,(4).
[6]thomas,j.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a].何兆熊.语用学文献选读[c].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677-714.
作者简介:董坤(1977-),男,山东淄博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商务英语和跨文化交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