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 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失误
跨文化语用失误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的开题报告

跨文化语用失误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的开题报告摘要:语用失误在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发生,尤其是在非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之间。
本文将介绍语用失误的定义、原因和影响,以及它们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通过对跨文化语用失误的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在英语交流中的困难,并开展更有效的教学。
关键词: 语用失误;跨文化交际;大学英语教学一、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化的加强,跨文化交流变得更加频繁。
在这样的交流中,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可能会导致语用失误的产生。
语用失误是指非母语者在社交和语言行为中使用不当或不恰当的语言形式,导致意义的误解或误解。
此类失误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尴尬或混乱,限制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成功。
因此,研究跨文化语用失误成为了重要的课题。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研究语用失误的原因、影响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以便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在英语交流中的困难,并开展更有效的教学。
三、研究内容(一)语用失误的定义语用失误指在社交和语言行为中,使用不当或不恰当的语言形式所导致的意义误解或误解。
语用失误是非母语者在语言交流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二)语用失误的原因语用失误可以出现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之间。
造成语用失误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 语言水平不足:学习者对英语的掌握程度不足,包括词汇量、语法和语音。
2. 文化差异:不同文化中的语言表达存在巨大的差异,这可能会导致非母语者使用不当或不恰当的语言形式。
3. 缺乏交际策略:学习者可能不清楚如何在特定的语境中使用恰当的语言。
4. 语用习惯:学习者往往会根据母语的习惯和惯例,尝试将其应用于外语交际中,这可能会导致错误的使用。
(三)语用失误的影响语用失误会导致意义上的误解或误解,引起不必要的尴尬或混乱,限制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成功。
(四)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基于跨文化语用失误的研究,有以下几点启示:1. 培养语用敏感度: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到文化差异和语言学习中常见的语用失误,提高他们的语用敏感度。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学习任何一门外语,都免不了接触语言相关的文化背景,当然,其中也包含诸如语法、社会等方面知识。
对此,若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无法正确理清以上几方面的关系,则在跨文化交流中难免会出现问题。
而这种的问题通常亦将表现出语言用语与社会用语两大方面。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社会用语跨文化的交际过程,掌握语言仅是其一,能可基于不同的语境揣测到对方真正的会话含义,方能尽可能低避免语用失误,进而确保交际过程的顺利。
至于实际交际过程所涉及的相关认知语境,其中则分别包含了文化与思维两方面的要素。
一、跨文化语用失误表现(一)语用语言失误外语学习者,其之所以容易出现语用方面的失误,通常是因未能掌握语言的使用语境,或是依照了自身母语的套用方式来盲目套用了其他语言的表达方式。
1、套用了汉语的表达方式:如当中国售货员以“What do you want?”的方式问及外国顾客,则显然不符合英语习惯。
虽然,外国顾客亦能理解其所指为何意,但这确实是一种极不礼貌的行为,而正确的询问应是“What can I do for you?”2、违法了语言习惯。
如Mother:Jim,have you finished yourhomework?Jim:Yes,I have finished my homework,从此句的语法上来看,看似没有错误,但却违背了英语的表达习惯,并且让提问者认为说话者极不耐烦,故正确的说法应是“Yes,I have,”或“No,Ihaven't,”。
3、混淆相同表达在不同语言中的语用意义。
基于不同的语境,则相同的语言亦可表达不同的含义,如当外来游客问及中国路人“Shall I take this way?”。
若路人回以“Of course,”,雖也表达着当然之意,但却隐约包含不耐烦的情绪。
(二)社交语用失误社会用语上的失误,通常是因双方在社会文化背景方面有所差异而导致,且鉴于交谈双方的身份以及谈话语域的不同亦可能导致双方理解产生歧义。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及其应对策略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及其应对策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工具,而语言中的语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然而,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背景之间的差异,跨文化交际中经常会发生语用失误。
本文将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及其应对策略。
一、语用失误的概念语用失误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背景之间的差异,使用不当的语用规则和习惯而导致的语言行为的不适当或无效。
语用失误可以参照Grice的合作原则进行研究。
合作原则是指在语言交际中,人们都有一个合作的目的,可以通过遵守一些基本原则来达到这个目的。
其中最重要的原则是:说话人应该说出真实的、相关的、明确的、完整的信息,听话人应该理解说话人的意图,不破坏交际双方的合作意愿。
在跨文化交际中,有时人们不知道如何遵守合作原则,就会发生语用失误。
二、语用失误的例子1、称呼和称谓的不当使用在不同的文化中,对于称呼和称谓的使用有着不同的规定。
在中国,我们通常会用称呼加姓氏来表示尊敬。
例如,我们会称呼老师为“张老师”,长辈为“张叔叔”或“张阿姨”。
然而,在西方国家,称呼和称谓的使用是非常严格的。
比如,在美国,称呼老师应该使用“先生”、“女士”或姓氏的缩写,而不是称呼张老师为“张先生”。
如果不知道这些规则,那么就很容易出现语用失误。
2、基于不同文化习俗的礼貌用语的误用礼貌用语在不同的文化中也是有很大的差异的。
在日本,人们通常用“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表示感谢,而在西方国家,人们则会用“Thank you”表示感谢。
如果在跨文化交际中使用了不当的礼貌用语,就会出现语用失误。
3、基于不同文化习俗的非语言行为的误解在不同的文化中,非语言行为的习俗也是有很大的差异的。
比如,在中国,人们通常会给送别的人手中塞一些东西,以表达祝福和感谢之情。
然而,在西方国家,人们则会用拥抱和亲吻来表示感情。
如果在跨文化交际中,把这些非语言行为的习俗用错了,就会出现语用失误。
浅析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的语用失误

浅析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的语用失误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间的交际行为和交际过程。
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一种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习惯和交际约定的差异,常常会导致在交际过程中发生语用失误。
语用失误是指在语用过程中违反了某种交际规范或者导致了交际故障的一种言语行为。
本文将就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的语用失误进行浅析,探讨如何避免和处理这些失误,以促进跨文化交际的更好开展。
一、文化背景引起的语用失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待语言的使用和交际方式往往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这样的文化差异极易导致语用失误的发生。
在中国,人们在日常交际中会通过“客气”、“礼貌”的语言表达来传递自己的尊重和友好,而在一些西方国家,过分客气和谦虚反而会被认为是虚伪和不诚实的表现。
所以,当中国人使用过分客气的语言表达时,很容易造成西方人的不适。
类似的情况在各个方面都会存在,比如对待称呼的用词、言语的严谨性、交际的直接性等。
这些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容易造成语用失误,而且有时会给交际双方带来尴尬和误解。
二、语言虚构引起的语用失误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往往会因为对所处语境的不熟悉而造成语用失误。
由于对外语习得的限制,有些人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会使用错误的词语或者语法结构,这样的“语言虚构”往往会导致语用失误的发生。
在中文中,“对不起”是用来表示道歉的词语,但是在英文中,“sorry”并不一定用于道歉,而是可以用来表示遗憾、懊悔等。
有些人在英文交际中过度使用“sorry”,往往会被人认为是不必要的客气。
由于对语法和词汇的掌握不到位,在外语交际中难免会出现语法错误或者词语搭配不当的情况,这也会成为语用失误的来源。
三、非语言交际的失误跨文化交际不仅仅是言语交际,还包括非语言交际行为。
身体语言、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非语言交际元素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不同文化对于非语言交际方式的认知和运用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往往会导致非语言交际的失误。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探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探究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探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跨文化交际成为今天的一个热门话题。
但由于不同文化的语言、行为和价值观往往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很容易产生语用失误。
语用失误是指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由于跨文化沟通的误解、不理解和不熟悉导致的一种错误表达或解释,这种失误可能会对交际产生负面影响,甚至损害个人与集体形象。
本文即旨在对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进行探究,分析其产生原因和解决办法,以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效果。
一、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一)语言差异性不同文化的语言存在着词汇、语法、表达方式等差异,这些差异容易导致不同文化之间的语用失误。
比如,在中文中,“鹤立鸡群”是夸赞某人出类拔萃的说法,而在英文中,类似的说法“stand out from the crowd”则具有贬义。
另外,在英文中,“厕所”有时被称为“washroom”,但在中国,这个称呼非常罕见。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些语言的差异性,容易导致对方的语用失误。
(二)文化差异性不同文化之间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和世界观存在巨大的差异。
这些差异也会导致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比如,在某些国家,礼貌用语会强调“您”,而在其他国家则不会这样做。
另外,在一些文化中,直接回答“不知道”是一种失礼的行为。
贸易谈判中的“礼尚往来”也因为文化差异而导致交流中的语用失误。
例如,中国的代表在会议上送给对方一面画有景点名胜的扇子,意为一种深情厚谊的表达。
但另一方,日本代表反觉得中国代表在给丑化自己。
这些都是由于文化差异所造成的语用失误的实例。
二、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解决办法(一)了解不同文化和语言的差异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了解对方国家和社会的文化习俗和语言学习对交流的顺利非常有益。
对于工作人员或组织来说,了解对方文化差异是更深层次的研究,也许会需要聘请一位文化专家提供文化翻译服务。
对于个人,更好的方法是通过学习实践的方式更好地了解各种文化和语言。
浅析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的语用失误

浅析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的语用失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成为了一种常见的交际方式。
由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跨文化交际中常常出现语用失误。
语用失误指的是在交际中,由于对对方文化和语言使用规范的不了解而产生的交际失败情况。
本文将从跨文化交际的语言和文化差异、语用失误的常见类型以及避免语用失误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浅析。
跨文化交际的语言和文化差异是导致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即语言习惯和用词习惯的差异。
中国文化对于谦虚和彬彬有礼的言辞较为重视,而西方国家则更注重直接和强调个人权益的表达方式。
如果一位西方人在与中国人交流中过于直接和强调个人权益,可能会被认为是无礼和不尊重对方。
语言的使用也会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
中国文化注重团结合作,常使用“我们”来表示整个团体的意思,而西方文化更强调个人主义,更倾向于使用“我”来表达个人的意见和行为。
如果在交际中使用了错误的语言习惯或用词习惯,就容易造成语用失误。
语用失误的常见类型包括面子文化上的失误、礼貌用语的失误以及非语言行为的失误。
在跨文化交际中,面子文化尤为重要。
面子是指个体或集体在社会交往中维护自己的尊严、尊重和形象的需求。
在东方文化中,面子文化是十分重要的,为了维护对方的面子,会选择不直接回答或掩饰真实感受。
而在西方文化中,个人自由和直接表达更加重要。
当东方人拒绝西方人的请求时,可能会用委婉的方式表达,而西方人可能会感到困惑。
礼貌用语是一种随着文化背景的差异而存在的语言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当你被邀请去朋友家做客时,通常会礼貌地回答“不好意思,麻烦您了”,而在英语中,对于邀请,回答一般会用“Yes, I would love to”或者“No, thank you”来表示。
非语言行为也是产生语用失误的因素之一。
不同文化对于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目光交流等的解读方式会有所不同。
一个手势、一个微笑或者一个注视都可能在不同文化中传递出不同的含义,如果不能正确解读对方的非语言行为,就可能造成语用失误。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与对策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与对策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与对策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沟通方式。
然而,由于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跨文化交际中经常会出现语用失误,给沟通双方带来一定的困扰和不便。
本文将从语用失误的定义与类型、分析原因和对策等多个方面来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一、语用失误的定义与类型语用失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使用者对目标语言的语用规则不熟悉,导致与原语言所表达的含义不同的信息传达过程。
语用失误的类型分为四类:(1)错用语用规则;(2)选择不当的语用策略;(3)未恰当运用常用语;(4)意图不明确。
其中,错用语用规则指的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使用者将自己母语的语用规则错误地应用到目标语言中。
比如,很多英语学生在学习中文的时候,会不自觉地采用英语中的“尊重性语言”来表达敬意和礼貌,这往往会在中国人的眼中显得过于生硬和冷淡。
选择不当的语用策略是指使用者在跨文化交际中选择不适当的语用策略导致了沟通不畅。
比如,在西方国家中,使用直接的语言表达对方的错误或不满是非常常见的,但在华人社会中,这种做法会被认为是不礼貌和失礼的。
未恰当运用常用语是指使用者在跨文化交际中,未能恰当地运用目标语中常见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导致信息传达不清楚。
比如,日本人在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时,通常会使用含糊不清的表达方式,这容易让他们的外国朋友误解他们的意思。
最后,意图不明确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图,从而造成语用失误。
比如,一些母语非英语的学生在申请留学时,由于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导致申请被拒或错过最佳的申请时间。
二、分析语用失误的原因产生语用失误的原因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文化差异;二是语言差异。
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不同的人群对于同一事物可能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和态度。
比如,在中国,长辈和上司通常被视为更加重要和值得尊重的人物,而在西方,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则更受到重视。
开题报告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失误

开题报告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失误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英语专业《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课程论文姓名:____王鲁楠_________班级:_____英语08-1______学号:_____22080409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2011.10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论文题目:Analysis of Pragmatic Failure in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一、本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1. 研究现状珍妮·托玛斯(Jenny Thomas)于1983年在其“跨文化语用失误”一文中首次提出了语用失误这一概念,这位跨文化语用失误及其原因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国内,黄次栋于1984年在其“语用学与语用错误”一文中首次提出了“语用错误”这一概念。
他详细阐述了十种不同的语用错误并且指出,在语言学习中,除了要掌握必要的语言知识如语音、语法和词汇等外,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不同的语言形式在不同的非言语语境和背景下的运用。
他还建议有关言语行为中的语用内容应该增加到大纲中并且教授给学生。
自此,有关语用失误的研究日益增多,许多学者对学习者语用失误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有效的减少语用失误的方法。
继黄次栋之后,何自然、严庄(1986)对语用失误进行了量的研究,他们以托玛斯的理论为基础,在其“中国学生在英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汉英语用差异调查”一文中,对来自几所大学的79名语言教师在语言语用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方面的汉英差异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导致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是语言语用知识和社交语用知识的缺乏。
由此,他们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教授跨文化语用知识。
他们的研究对于探索和分析中国学生的语用失误有极大的实际价值。
他们所采用的问卷也为今后语用失误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范例。
此外,王得杏(1990)将语用失误的研究扩展到跨文化语用失误的研究,并且解释了语用失误的原因及减少语用失误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英语专业
《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课程论文
*名: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英语08-1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2011.10
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论文题目:Analysis of Pragmatic Failure in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一、本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1. 研究现状
珍妮·托玛斯(Jenny Thomas)于1983年在其“跨文化语用失误”一文中首次提出了语用失误这一概念,这位跨文化语用失误及其原因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国内,黄次栋于1984年在其“语用学与语用错误”一文中首次提出了“语用错误”
这一概念。
他详细阐述了十种不同的语用错误并且指出,在语言学习中,除了要掌握必要的语言知识如语音、语法和词汇等外,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不同的语言形式在不同的非言语语境和背景下的运用。
他还建议有关言语行为中的语用内容应该增加到大纲中并且教授给学生。
自此,有关语用失误的研究日益增多,许多学者对学习者语用失误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有效的减少语用失误的方法。
继黄次栋之后,何自然、严庄(1986)对语用失误进行了量的研究,他们以托玛斯的理论为基础,在其“中国学生在英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汉英语用差异调查”一文中,对来自几所大学的79名语言教师在语言语用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方面的汉英差异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导致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是语言语用知识和社交语用知识的缺乏。
由此,他们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教授跨文化语用知识。
他们的研究对于探索和分析中国学生的语用失误有极大的实际价值。
他们所采用的问卷也为今后语用失误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范例。
此外,王得杏(1990)将语用失误的研究扩展到跨文化语用失误的研究,并且解释了语用失误的原因及减少语用失误的方法。
贾玉新(1997)提出,正是文化差异导致了行为举止、问候语、社会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
戈玲玲(2002)认为语用失误主要源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由于说话者与听话者分别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他们之间会产生不恰当的言语行为。
戴伟栋、张红玲(2002)指出,文化迁移时导致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之一,他们认为,文化迁移有两种,即表层结构迁移和深层结构迁移,语言语用失误属于表层结构迁移,而社交语用失误属于深层结构迁移。
郝钦海(2000)的“广告语言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中提出造成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是违反了语用规约。
在语言教学方面,鲁健冀(1993)提出,我们在教学中总是忽略了汉语语言原则的变化,从而导致了母语的迁移,因此母语迁移特别是母语的负迁移是产生语言失误的主要原因。
2.水平和发展趋势
内学者对语用失误分别进行了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综上所述,造成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有文化差异、文化迁移、母语迁移和违反语用规约,众多学者研究了言语行为或非言语行为方面的语言失误及其成因,他们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
对语用失误成因的分析也非常具体,但是关于语用失误原因的分析仅限于文化方面,这些研究也没有同时对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两方面的语言失误进行具体的研究,很多学者只是对语用失误原因进行了分析,
却没有提出有效的提高语用能力的方法,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当考虑到言语和非言语交际两个方面,通过调查、对比和分析对语用失误的原因进行更全面得分析并总结出避免语用失误和提高学习者语用能力的有效方法。
二、本选题的意义、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1. 意义
语用失误是异文化冲突的常见现象。
本选题重点关注日常交流中常犯的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现象,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在跨文化交际的视野里,界定和区分了语用失误的几种类型,通过列举语用失误的案例,分析了语用失误的种种原因,以期在注重语言知识的同时,避免不必要的交际失当,从而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在日常对话中避免语用失误的出现,即使出现也能很快认识并改正。
2. 重点
本选题侧重于语用失误的概念、分类和产生原因进行阐述,并着重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对语用失误的相关理论,包括言外行为理论、会话含义理论等等相关理论,和一些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实例分析。
重点在于使用语言学和语用学理论来解决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而优侧用。
3. 难点
本选题的难点在于相关资料过多,过于复杂,归纳总结时稍有难度。
本选题注重实用性,但理论到实际是有一定的距离和困难的,应为相关理论相对抽象,从理论中精炼出来,再用来指导实践不具备直观性;可以看到,许多人在跨文化交际中已有避免语用失误的意识,但是具体如何避免的方法和做法还有待规范化,而大多数语用学家和学者多把注意力集中于语用失误现象分析上,这与完成一套能直接指导跨文化交际实践的方法论还有一定距离。
4. 创新点
多运用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借助也已有的原理和理论,从具体的跨文化交际的活动中发现可以指导实际活动的方法,进而更方便的为实践活动作为指导。
三、本选题的研究手段和可行性分析
1. 研究手段
案例和实例分析的方法,根据基本的原理,联系实际,旨在从实践活动中找到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一般性并加以分析,最后加以对实践的指导。
2. 可行性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尤其是跨文化交际也越来越频繁,在跨文化中的语用失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语用失误的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已经有了长期的研究,为我们的研究创造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根据,是我们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人们对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重视,是本选题研究的核心。
最终带来一些实际意义的作用来指导实践是本选题的最终落脚点。
四、论文的结构
Abstract
摘要
Content
Chapter 1 Introduction of pragmatic failure
1.1 The concept of pragmatic failure
1.2 The type of pragmatic failure
Chapter 2 Potential sources of pragmatic failure
Chapter 3 The analyses of the cases of the pragmatic failure
3.1 The cases of the pragmatic failure on the premise of relative theories
3.1.1 The case study on the premise of the theory of the illocutionary act
3.1.2 The case study on the premise of the theory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3.1.3 The case study on the premise of the relevance Theory
3.2 Other cases of the pragmatic failure in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hapter 4 The feasible measures for the pragmatic failure
Chapter 5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五、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4.
【2】Thomas,J.1983.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 [J].Applied Linguistics 4(2):91-1 12.
【3】朱艳梅,语用失误分析及语用能力培养对策研究[J].河南.Z-,3K 大学学报,2006,(3):65—67.
【4】黄次栋.语用学与语用错误[J]-外国语,1984(1):13-18.
【5】Davis L. Doing Cultur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Action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6】Ungerer F. & Schmid H.J.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