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嘉兴市公共交通的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公交调研报告范文

公交调研报告范文

公交调研报告范文一、调研目的和方法公交调研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公交出行的情况,分析现有的问题,提出改善建议。

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的方法。

问卷调查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式,共收集了500份有效问卷。

实地观察主要集中在公交站点,观察了公交车班次、车辆状态等情况。

二、调研结果1.公交车班次不足:调查结果显示,有62%的受访者认为公交车班次不足。

在高峰时段,很多乘客需要等待两三班车才能上车。

2.乘车拥挤:调查结果显示,有78%的受访者认为公交车乘车拥挤。

很多乘客需要站着乘车,尤其在高峰时段,乘车环境非常拥挤。

3.车辆老旧:实地观察中发现,大部分公交车辆年限较长,外观破旧,座椅损坏。

这给乘客提供了不好的乘车体验。

4.公交站点设施不完善:实地观察中发现,一些公交站点没有庇阳、座椅和遮阳设施,给乘客带来了不便。

三、调研分析1.公交车班次不足的原因公交车班次不足的原因主要包括车辆不足和道路拥堵。

在高峰时段,车辆无法及时从始发站出发,导致车辆不能按时到达终点站。

同时,道路拥堵也导致了公交车的运行速度下降,无法按时到达站点。

2.乘车拥挤的原因乘车拥挤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首先是车辆不足,乘客需要挤在有限的空间内。

其次,绝大部分公交车没有专门的乘车区域,导致车门区域拥挤。

3.车辆老旧的原因车辆老旧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公交公司更新车辆的力度不够大。

公交车的购置是一项较大的投资,公司可能更愿意维持现有的车辆运营,而不愿意更新车辆。

4.公交站点设施不完善的原因公交站点设施不完善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站点建设的投入不足。

很多公交站点只是简单的候车棚,没有遮阳设施和座椅。

四、改善建议1.增加公交车班次为了解决公交车班次不足的问题,建议公交公司增加车辆投放,特别是在高峰时段增加车辆班次,以缩短乘客的等待时间。

2.加强车辆管理为了提升乘车体验,建议加强对公交车辆的管理。

公交公司应加大对车辆的维护力度,确保车辆外观整洁,座椅完好,提供良好的乘车环境。

城市公交交通调研报告2篇

城市公交交通调研报告2篇

城市公交交通调研报告城市公交交通调研报告精选2篇(一)一、调研目的和背景公交交通是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城市交通的效率和便捷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城市公共交通的基本情况,包括线路规划、运营情况、乘客满意度等,旨在为城市交通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和范围1. 调研方法: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

2. 调研范围:选择城市内的几个典型公交线路进行调研,包括线路规划、车辆情况、运营时间等。

三、调研结果总结1. 线路规划:a. 城市公交线路的规划相对合理,能够满足大部分市民的出行需求。

b. 部分线路的运营时间还需进一步延长,特别是夜间运营时间。

2. 车辆情况:a. 公交车辆数量相对充足,但在高峰时段仍然存在拥挤的情况。

b. 部分车辆老化严重,需要及时更新维护。

3. 运营管理:a. 公交车的发车间隔还有待进一步缩短,特别是在繁忙的路段。

b. 部分站点的候车环境不够理想,需要改善。

四、调研建议1. 加强线路规划与调整,根据市民出行需求和交通拥堵情况,合理调整线路和站点设置,提高线路的覆盖率和效率。

2. 提高车辆数量及更新率,增加公交车的数量,确保车辆投入使用后能够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

同时,加强车辆的更新维护工作,提高车辆的运行质量和舒适度。

3. 改善运营管理,合理调整公交车的发车间隔,减少市民的等候时间。

提高公交站点的设施建设和维护,改善市民的候车环境。

四、结论城市公交交通是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城市交通的效率和便捷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城市公交交通的基本情况,包括线路规划、车辆情况、运营管理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因此,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够对城市公交交通的改进和发展提供参考。

城市公交交通调研报告精选2篇(二)报告标题:城市公共交通运行管理工作调研报告1. 介绍:在城市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公共交通运行管理工作变得愈发重要。

公共交通情况调研报告

公共交通情况调研报告

公共交通情况调研报告城市公共交通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有效缓解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措施,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城市公交的含义。

城市公共交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是指包括公共汽车(电车)、出租车、地铁、轨道、轮渡等交通方式在内的经济方便的各种交通方式的总称,通常称为“公共交通”;从狭义上讲,是指在城市及所辖区范围内供公众出行采用的、经济方便的公共汽车(电车)客运交通方式,通常称为“公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有了较快发展,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扩大,一些城市交通拥堵、出行不便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和城市的发展。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不仅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措施,也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发展城市公交的重大意义。

随着我县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交通问题日趋严重,交通堵塞已成为城市居民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同时,由大量增加的机动车辆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也亟待解决。

解决这些问题,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实行“公交优先”战略,对于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惠及百姓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有人作过统计,每20辆自行车或4辆小汽车所占用的道路面积与1辆公共汽车所占面积一样,而后者的载客量分别是每辆自行车、汽车的100倍和30~40倍。

运送同样数量的乘客,公共交通与小汽车相比,分别节省土地资源3/4,建筑材料4/5,投资5/6,空气污染是小汽车的1/10,交通事故是小汽车的1/100。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城市公共交通是效率最高的交通方式,公交优先无疑是克服城市人多地少、车多路少、拥挤堵塞等基本矛盾激化和能源紧张、污染严重等问题的首选。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县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按照优先发展、整体规划、稳步推进、逐步实施的工作思路,在公交线路开辟、站点设置、票价确定等方面实行有效管理,初步形成了以公交车为主、以出租车为辅的公共交通体系。

公共交通满意度调查报告

公共交通满意度调查报告

公共交通满意度调查报告在我们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公共交通就像是每个人生活中的“调味品”,你说对吧?早上出门,挤地铁、上公交,那感觉就像是一场冒险,有时候热闹得像赶集,有时候冷清得像荒漠,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最近我们搞了个公共交通满意度调查,嘿,结果可是让人大跌眼镜。

大家对公共交通的看法简直是五花八门,有的人爱得像蜜糖一样,有的人则觉得简直是“头痛欲裂”。

先说说那些爱乘公共交通的人吧。

小李就是个忠实粉丝,天天乘公交上班。

她觉得公交车上的风景真不错,尤其是早高峰,车窗外的城市像一幅流动的画卷。

车上还有各种各样的人,笑容满面的,也有沉默寡言的,简直就像一个小社会。

小李说,虽然有时候人挤得像沙丁鱼罐头,但跟同事聊天,顺便还可以补习一下英语,简直就是“多赢”的局面。

她觉得,这种与人交流的机会,特别好,就像是每天上了一堂“人际交往课”,可有意思了。

可是,事情可不是总这么美好。

小张就不这么认为,他乘地铁的时候简直是“心里一万个草泥马在奔腾”。

每次人多的时候,感觉就像在和空气进行角力,真是无奈。

他抱怨说,地铁的座位就像“金贵的宝物”,总是被那些“勇士”抢得干干净净。

他直言不讳地说,有时候宁愿多花点钱坐出租,也不想在地铁上体验那种“贴身拥抱”的感觉。

说真的,谁能忍受那种“挤到脸贴脸”的体验呢?真是让人捉急。

调查中还有不少人提到了公共交通的准时性。

有些人觉得,公共交通像个“小霸王”,时不时就迟到,完全不把大家的时间放在眼里。

小王说,她每天早上准时出门,结果总是发现公交车在“赶时间”,好像是在和她玩捉迷藏。

等她到站的时候,车却已经离开,搞得她不得不“翘首以盼”。

她甚至开玩笑说,公交车的准时性就像是个“幽灵”,你永远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出现。

不过,也有人对公共交通的准时性表示理解。

小陈说,交通堵塞是不可避免的,大家都在为生活而忙碌,公交车也是难言之苦。

她觉得,能理解这一点,心情就会好很多。

小陈的态度让人想起一句话:“船到桥头自然直”,有些事情,等到时候就会好起来。

交通工作调研报告

交通工作调研报告

交通工作调研报告交通工作调研报告摘要:本次调研主要探讨了交通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和实地调研,我们发现交通拥堵、交通事故频发和道路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是当前交通工作面临的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强交通管理和提高驾驶员素质等建议,以便进一步改善交通工作质量。

一、问题分析:1. 交通拥堵:交通拥堵是城市交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是道路容量不足、车辆过多和交通管制不力等。

交通拥堵不仅影响市民出行,还造成时间和资源的浪费,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2. 交通事故频发:交通事故是交通工作中的一大隐患,主要因为驾驶员驾驶技术不够熟练、违反交通规则和交通设施不完善等原因。

交通事故不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增加了社会治安成本。

3. 道路设施不完善:部分道路存在破损、亮化设施不足和标志标线不清晰等问题,影响了交通安全和效率。

此外,缺乏公共停车场和便民设施也是道路设施不完善的表现。

二、建议:1.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升道路容量、改善道路状况和增加停车场的建设,可以缓解交通拥堵。

同时,加强对道路的维护和更新,确保道路设施的完好和可用性。

2. 加强交通管理:加强市区交通管制,合理规划交通流量和交通信号灯的配时,以减少拥堵。

加强交通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交通违法行为,提高交通秩序和安全性。

3. 提高驾驶员素质:加强驾驶员培训,提高驾驶技术水平和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建立严格的驾驶员考核制度,对驾驶违规和事故责任严肃处理,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行为规范。

三、结论:交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解决。

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交通管理和提高驾驶员素质是改善交通工作质量的重要途径。

我们希望相关部门和市民能够共同行动起来,共同营造一个畅通、安全、高效的交通环境。

只有这样,我们的城市才能更好地发展。

城市居民对公共交通的满意度调查报告

城市居民对公共交通的满意度调查报告

城市居民对公共交通的满意度调查报告一、引言公共交通在现代城市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了解城市居民对公共交通的满意度,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

本调查旨在收集居民对公共交通系统的看法和建议,以便提出改进措施,提升城市交通服务质量。

以下是调查结果的汇报。

二、调查方法本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了500名居住在本市的居民作为参与者。

调查问卷包括了多个方面的问题,涉及到公共交通的可靠性、舒适度、便利性、价格以及问题解决机制等等。

三、调查结果1.公共交通的可靠性调查结果显示,45%的被调查者认为公共交通的班次频率不够满意,34%的人表示他们在高峰时段常常需要等待时间过长。

这说明,在公共交通车辆供给以及运营管理方面还有改进的空间。

2.公共交通的舒适度调查发现,大约有60%的人认为公共交通的舒适度一般,其中30%的人表示座位不够舒适。

此外,还有一些人提到了车厢空调不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公共交通车辆的舒适性。

3.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对于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大部分被调查者对公交车站的位置和路线布局表示满意。

然而,还有约40%的人认为站点之间的距离过长,需要更多的中途站点以方便市民出行。

4.公共交通的价格调查结果显示,45%的人认为公共交通价格合理,而另外有30%的人认为价格过高。

这表明在公共交通票价的定价机制上,还需要更好地权衡市民的经济承受能力以及运营成本之间的平衡。

5.公共交通问题的解决机制在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一些居民对于公共交通问题的解决机制的看法。

大部分人认为应当加强政府与居民的沟通,设立反馈渠道,及时解决居民的问题和需求。

四、改进措施基于以上的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以提升城市公共交通的质量和服务水平:1.增加公共交通的班次频率,特别是在高峰时段,以减少乘客的等待时间。

2.加强公共交通车辆的舒适度,提供更加舒适的座椅和优质的空调系统。

3.改进公共交通线路布局,增加更多的中途站点,使市民更便捷地到达目的地。

调查报告城市居民对公共交通的满意度与改善建议

调查报告城市居民对公共交通的满意度与改善建议

调查报告城市居民对公共交通的满意度与改善建议调查报告:城市居民对公共交通的满意度与改善建议公共交通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居民的日常出行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了解城市居民对公共交通的满意度以及他们对公共交通改善的建议,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

以下是我们的调查结果。

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式,在城市中选取了1000名居民作为调查样本。

通过面对面的访谈方式,我们向居民询问了他们对公共交通的满意度以及他们对公共交通系统的评价和改善的建议。

一、满意度调查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城市居民对公共交通的整体满意度仅有60%。

其中,80%的居民表示对公共交通的安全性感到满意,而对公共交通的便捷性、舒适性和准时性的满意度仅为50%左右。

这说明在城市居民的眼中,公共交通系统在一些方面还需进一步改善。

二、公共交通改善建议根据调查结果,我们整理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改善建议,以帮助城市提升公共交通系统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1. 提高服务频率和准时性城市居民普遍希望公共交通系统能提高服务频率,减少等待时间。

此外,公共交通工具的准点性也是居民关注的问题。

因此,城市应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力度,增加车辆数量,并优化线路规划,以确保公共交通的频率和准时性。

2. 舒适性和便捷性的改善提高公共交通的舒适性和便捷性也是城市居民的期望。

他们希望公共交通工具能提供更加宽敞舒适的座位,并改善车辆的内部环境,如增加空调和净化设备。

此外,公共交通站点的布局和指示牌的设置应更加合理和清晰,方便居民的出行。

3. 安全保障和管理居民对公共交通的安全性比较满意,但仍有一些人表示担忧。

因此,城市应加强对公共交通的安全保障和管理,加强车辆和站点的安全监控,提高运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居民出行的安全性。

4. 优化票价和支付方式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公共交通的票价,超过60%的居民认为偏高。

因此,城市应该重新评估公共交通的票价,使其更加合理和亲民。

城市公交系统服务质量调查报告

城市公交系统服务质量调查报告

城市公交系统服务质量调查报告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公交系统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质量对于居民的出行体验和城市的运行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城市公交系统的服务质量现状,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

本次调查涵盖了城市公交系统的多个方面,包括公交线路设置、车辆设施、运营时间、司乘人员服务态度等。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乘客访谈等方式,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

一、公交线路设置公交线路的合理性是影响公交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调查发现,部分地区公交线路存在覆盖不足的问题。

一些新建小区和偏远区域公交线路较少,居民出行不便。

同时,部分公交线路存在重叠现象,导致资源浪费和交通拥堵。

此外,公交线路与地铁、轻轨等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不够紧密,换乘不便。

二、车辆设施车辆设施的状况直接关系到乘客的乘坐舒适度。

大部分公交车的车况良好,内部整洁干净,但仍有一些车辆存在老旧、设施损坏的情况。

例如,座椅破损、扶手松动、空调制冷制热效果不佳等问题时有出现。

部分公交车的无障碍设施不够完善,给残疾人和行动不便的乘客带来了困扰。

三、运营时间运营时间能否满足乘客的出行需求也是衡量公交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

调查发现,早晚高峰时段公交车的发车频率较高,但在非高峰时段,发车频率有所降低,乘客等待时间较长。

此外,一些公交线路的末班车时间较早,无法满足部分居民夜间出行的需求。

四、司乘人员服务态度司乘人员的服务态度对乘客的出行体验有着重要影响。

大部分司乘人员能够做到文明驾驶、热情服务,但仍有少数人员存在服务态度不佳的情况。

例如,对乘客的询问不耐烦、开车时急刹车急加速等。

五、智能化服务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服务在公交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大部分公交车配备了电子站牌和实时公交查询系统,方便乘客了解车辆的运行情况。

但在一些偏远站点,电子站牌的覆盖率较低,实时公交查询系统的准确性也有待提高。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是优化公交线路设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嘉兴公共交通的调查报告
嘉兴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心地带,是长江三角洲重要城市之一。

市境介于北纬30度21分至31度2分与东经120度18分至121度16分之间,东
临大海,南倚钱塘江,北负太湖,西接天目之水,大运河纵贯境内。

市城处于江、海、湖、
河交会之位,扼太湖南走廊之咽喉,与沪、杭、苏、湖等城市相距均不到百公里,区位优势
明显,尤以在人间天堂苏杭之间著称。

由于嘉兴独特的地理位置,市区内河流交错,建有许多桥梁,自然地形成了一道车在桥上开,船在水中行的江南水乡独特风景线。

嘉兴最早的公交线路
嘉兴最早的公交车开通于1984年10月,那时嘉兴的城市规模还很小,全市只开设了两条
公交线路,分别为:1路线——南堰到百花线、2路线——东栅到老中医院线(位于现在的
勤俭路上)。

两条路线刚开出来的时候,每隔半小时一班,从早晨6点开到下午5点半。

没有像样的公交站点,就在一块牌子上用毛笔写上站点名称和时间,往树上一挂,就算是公交站点了。

当时全公司只有6辆公交车投入运营,“车子是最简单的长江牌汽车,杭州产的”。

在线路的选择上考虑的大多是国有企业员工的上下班出行,那时候嘉兴的交通工具以自行车为主,而许多国有企业的女工人,特别是上了年纪的都不会骑自行车,因此那时公交车的站点一般都设在工厂比较密集的地区,像东栅有化工厂、民丰造纸厂,南湖路上有毛纺厂、绢纺厂等。

从距离上考虑当时百花钢铁厂是嘉兴市最远的一个厂,另外中山路拆迁改造,那里又建立了嘉兴的第一个小区——百花新村,所以也在百花设立了一个站点。

而老中医院的站点,则是由于那时嘉兴很多人习惯去中医院看病,很多人摇着船去,为了方便大家,所以把站点设在了老中医院。

最早的售票员和驾驶员
郭芸芸是公交公司最早的员工之一,83年学校毕业时公交公司刚刚成立不久,原本那时工
作岗位很少,很多人毕业了都要在家等待上一年才有工作机会,而那年也许因为机遇好,遇上21家单位联合招聘,郭芸芸看着这些招聘单位都是耳熟能详的××厂、××厂,只有公
交公司最让她感到新鲜,于是便报了名。

她的工作起先是做售票员,那时的乘客很固定,
司机售票员和乘客几乎都是认识的,末班车要开之前,售票员一眼便能看出今天少了哪位乘客,然后问一问同厂的同事,是否有事没来,如果正在赶来的路上,便会让司机等一等。


当时除去这批坐车上下班的工人,其他时间乘公交车的人很少,只有老、弱、病、残、幼在
需要的时候才乘一回。

那时中午十一点半到十二点半交班的一个小时是没有公交车的。

可以想象那时公共交通在市民生活中并没有普及开来,人们对公交车的需求还不是很明显。

在做了半年售票员后,郭芸芸得知公交公司打算培养一批自己的驾驶员。

曾经去过大城市,一直羡慕在大城市里开车的神气女司机的她很希望自己也能有开车的机会,于是她向领导强烈自荐,提出要学开车,那时候对女司机是有一定要求的,比如身高,女孩子必须高于156mm 以上,略显娇小的她去公安局一量,倒也正好卡在及格线上。

不过娇小的身材让她工作起来
比别人辛苦很多,那时候公交车的高峰期比现在更挤,每次人多得连车门都关不上时,郭芸芸就从驾驶室里爬出来,站在车外把人使劲往里推,帮助售票员一起把门拉住关好,然后再爬回驾驶室,因为个子小,她一只脚踩在轮子上还够不着方向盘,非要踮起脚才能够着,她笑着说:“几乎真的是爬进去的。


双层巴士
嘉兴在九几年的时候出现过双层公交车,据说那时反响还是很好的,许多市民带着孩子专门
来乘这趟车,像乘观光车一样绕着嘉兴转。

可后来这种车子又悄然消失了,这是怎么回事呢?经过了解我们得知:九几年的时候有外商注资过嘉兴的公交公司,那时引进了这种双层的公
交车,起初反响很好,也为公司带来了一定的营运收入,但公交公司的长期亏损状态还是使
外商无力支持,于两年后撤资了。

经过了两年,嘉兴市民对这种双层公交车不再像当初那么
新鲜和好奇了,营运收入日趋平淡,而双层公交车的维护和更新却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嘉兴市的公交站点与站点之间距离比较近,乘坐这种双层公交车的乘客在到站下车时往往会浪费
很多时间,积累下来一趟车的速度就慢了很多,有人打趣说骑自行车都比乘双层公交车快。

另外由于车子的高度问题,在经过市区某些道路时容易与树枝刮擦,车子无法靠边停,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所以经过多方面考虑,公交公司最终把这种车撤了下来。

其实现在嘉兴很多人还是希望城市里能再出现双层公交车的,不仅能使城市增添一份浪漫情调,也更丰富了市民的生活。

相信以如今嘉兴城市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双层巴士很快会以其必要性再次
出现在我们城市里的。

城市公交的发展现状
2000年以前城市公共交通事业发展速度整体来看发展得还是比较缓慢的,除了1998年嘉兴市公交公司在全国同等城市中,率先推行无人售票车这一亮点外,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发展。

2000年公交公司利用广告开始创收,为了添置和更新城市公交车,公交公司和广告商洽谈,
降低公交车的广告费用,但广告商必须一次性付清5年的广告费用,公交公司利用这些钱来
付买车的首付,购置了一批新车。

之后的发展似乎快了很多,2002年提出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城乡客运管理模式,打破城市公交与农村客运二元分割局面,构筑中心城市到副中心城市、城市到乡镇(街道)、乡镇(街道)到村的三级公交网络,。

经过五年多的努力,全市开通
城乡公交线路259条,投入车辆1068辆,全市940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公交”,城乡
公交日均客运量约18万人次,累计建成40个乡镇客运站,1872个港湾式停靠站,69个回车场,设置了3367个沿途简易(招呼)站,城乡公交已成为我市城乡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
之一。

2003年我市市区城市公交着手建设并应用了IC卡系统,公交IC卡系统因其支付不需找零、刷卡方便、节省上下客时间、减少企业假币损失、方便科学统计等诸多优点在公交
行业得到广泛推广也被市民普遍接受。

去年初,依托“公交优先发展”民生工程,交通部门
牵头在全市开始“公交IC卡一卡通工程”的大力推进。

目前嘉兴市区、海宁、桐乡的城市
公交已经实现一卡通,而且在今年的6月1日,嘉兴公交IC卡正式实现了与杭州的互通,
市民只需将手中的普通公交IC卡开通“城通卡”功能,就可以在杭州的公交上自由使用。

未来公交IC卡的覆盖范围将遍及全市城市公交、城乡公交、出租车、班车客运等不同客运
行业,并能够互通,最终与长三角接轨,实现“一卡在手,走遍长三角”。

2004年开始提出“公交优先”政策,在出台了一系列公交优先政策后,2007年又在此基础上出台了《关
于优先发展市区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公共交通的公益性特点,确定了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制定了加快发展市区公共交通发展的措施,从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优先运营结构、强化监管、交通结构治理、经济政策、组织领导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全方位构
筑了嘉兴市区公交优先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

为体现公交与其他运输工具的对比优势,
强化公交服务能力和吸引力,我市逐步加大了对公交的财政扶持力度。

2007年之前,对公交企业的政策性亏损按照年营收的8%予以补贴,2007年《实施意见》将标准提高到12%,并增加了一系列扶持项目。

2005年至2008年4年间,市公交公司得到市财政补贴额分别为310.7万元、1123.1万元、1568.1万元,3001.2万元,呈现了较快的增长势头,有力的保证
了公交的快速发展。

市区公交优先发展2007-2009连续三年列入政府民生工程,市区公交
优先发展十分迅速,车辆规模和线网长度增长迅速,06、07、08年分担率分别为13.94%、14.22%和15.01%,09年最新统计数字已经达到15.9%。

另外,IC卡一卡通推进顺利,刷
卡比例提高到36%,财政补贴额度逐年提高,使得公共交通行业形象大大提升,乘坐公交
车出行日益成为许多市民的生活的一部分。

嘉兴市公交车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1、问题:公交车总是跟社会车辆混在一起,容易造成堵车。

对策:建造公交专用道(目前正在建造)
2、问题:公交车容量太小,容易拥挤,如25、28路。

对策:增加公交车的容量(目前部分已实现,但还不够用。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