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的六大需求

青春期孩子的六大需求
青春期孩子的六大需求

青春期孩子的六大需求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家长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惶恐,甚至有的家长如临大敌。家长的反应很正常,因为青春期孩子总是憧憬成熟又留恋童年,追求完美又总有缺憾,拒绝灌输又渴望帮助。这样矛盾的心理,使得他们的行为在大人眼里是如此荒唐和无聊,而对孩子来说,意义却十分重大。家长因为不了解孩子,对孩子横加约束,这使得家长与孩子矛盾重重,冲突不断升级。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六大心理需求。

一、合理的物质需求

物质需求是生活永恒的主题,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表面上还是在服装、零食、玩具及文具等方面有所需求,实质的需求却在悄然变化。刚刚进入青春期,追求个性化的孩子较少,更多是要求自己从众。从众让自己有安全感,融入同学的圈子里,不显山显水。随着年龄的增长,熟悉了周围的环境,了解了同学、朋友的个性,孩子们开始彰显个性,暗暗地在群体里比高低。这种比较有积极的意义,孩子获得了经验,给自己在群体中定了位。

如果一个女孩子,初一时拒绝穿粉色的衣服,一两年后,她又坚决要一条粉色围巾,您真的别奇怪,这是孩子从要求长大,走向要求成熟。拒绝粉色因为要拒绝幼稚,接受粉色,是表现自己再走向个性独立,走向成熟。这时,孩子们在家长面前出奇地不听话。男孩今天要一双名牌鞋,明天回来对家长说某某同学有了新的手机。男孩、女孩的书包上挂满了明星图片,谁的生日请大家去吃饭……很多男孩会在群体里学会抽烟、喝酒。女孩学会化妆、染发。其实他们是想通过这些仪式,向成年人看齐,在小群体里标榜自己、显示自己。而成年人却感觉他们是逞强。

家长的支持与引导方法

我们的社会水平在提高,家长也有攀比心理,装饰家园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孩子的生活水平,把他们打扮漂亮,给他们兜里揣上钱。试想,当孩子兜里装着钱的时候,他们上课总是在想如何花钱,势必影响学习。家长要防范孩子物质需求膨胀造成的恶果,但又不能不给予物质的满足,应该怎么办呢?我们认为,家长要学会判断孩子的需求是否正常。孩子正常需求的标准主要从两个方面看:一个是取同班同学物质需求的平均数或平均数的中下等。另一个标准是看家里的经济状况。如果您家里的经济状况中等或比较好,应该让孩子的生活水平低一些比较好。如果您的经济状况不太好,那么,您千万不要因为怕孩子受委屈而硬要让孩子去享受高消费,这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做法,不但不会让孩子自信起来,而且容易使孩子不考虑家长的经济能力而变得变本加厉。

二、朋友的交往需求

进入青春期前后,又是初中生活的开始,孩子们像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接触新的面孔、新的习惯、新的学习方式。这是我们看得到的变化,还有一个看不见的变化,就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思想和情感的转移。

青春期之前,孩子心里依赖的是家长,进入青春期开始转移,转移到朋友身上,到青春期后期,转移到异性朋友身上,最后,固定在异性身上,成家立业,生儿育女,进入一个新的循环,这是人类成长的必经之路,是我们没有办法抗拒的力量。

孩子开始交朋友,为了朋友,他们可以在学校门口等,可以和同学一起去逛街、

去网吧。为朋友可以留在学校打篮球,甚至是去打架,不在乎回家晚了家长的脸色,即使招来家长的打骂也依然如此。是什么力量让孩子们铤而走险呢?这里是孩子的心理需求的问题。

走出家庭,孩子的视野面宽了,接触社会的面广了,再不是家、学校两点连成一线的行为方式,他们会出现在自己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会遇到从来没有遇到的问题。这时,朋友是最直接的帮助者,可以取代家长的支持和帮助。

孩子们思想不再单纯,这连他们自己都感觉得到,他们有时浮想联翩,有时忧心忡忡,有时大喜大悲。这些感情,不适合和家长分享,因为家长马上会紧张和忧虑,批评教育必不可少,跟踪监视接踵而至,所以,家长不是孩子吐露心声的选择,而最好、最安全的是身边的朋友。在这个时期,很多时候孩子们选择老师做朋友,让老师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因为在孩子心目中老师依然是神圣可信的。那么,孩子们心里需要家长吗?从心底里孩子们需要,而让他们望而却步的是家长的担忧和不信任。

家长的支持与引导方法

家长们因为担心而要不停地教育孩子,甚至用打骂的方式。再有,家长片面听从老师和他人的意见,阻止孩子的正常交友,怕孩子学坏,影响学习,浪费时间。有的家长给孩子制订允许交的朋友、不能交的朋友。孩子们绝对不接受,自然对家长敬而远之,更不与家长交流。

家长怎么办呢?首先要让孩子信任你,愿意和你说出他遇到的所有问题。这就要求家长学会倾听,不要急于批评和指正。听孩子诉说,也是给孩子宣泄的机会,减轻了心理的负担。家长听后,找机会给孩子提出建议,久而久之,家长和孩子成为最值得相互信赖的朋友。

家长支持孩子交友,同时提出具体而简单的底线要求。比如,带你做坏事的人不能做朋友;很自私的人不能做朋友;自以为是的人不能做朋友……另外,孩子们往往认为朋友是永恒的,要告诉孩子不一定是这样,朋友之间的关系时常会发生变化,也有可能会断交,要有心理准备。总之,您要成为孩子需要的朋友。三、对异性关注的需求

孩子进入青春期,与异性接触时有了微妙的变化。他们开始悄悄地关注异性。关注往往只是停留在外表上。比如女生关注帅气高大的男孩。女孩子们在一起去对他们评头论足,有一些新鲜和刺激的感觉。男孩子也注意女孩子,偶尔也会在一起用调侃的方式谈论某些女生,即使有一种淡淡的喜欢,他们也知道自己在想入非非。男孩和女孩,都会很拘谨,这只是孩子们走出家庭的圈子、步入社会认识异性的最初的学习阶段。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越来越明白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异性,希望去接近他或者她。最开始的形式可以是打打闹闹,简单的问答,还可以是以班级活动为主题的工作式交流,很多孩子可以通过这样简单的交流,达到对异性的了解。很多孩子知道这不是什么爱情,只是同学交往。他们认为自己憧憬的美好爱情没有来临,所以,更多人选择了等待,等待自己长大。

确实也有孩子谈恋爱,这些“爱情”往往以误会开始,以压力开始,以亲情的失落开始。小爱是一个胖胖的初二女孩。最近小爱有点变了,大家仔细观察,终于发现了端倪,小爱身边多了一个男孩子,他就是峰峰。下课时峰峰就会坐到小爱的前边,两个人聊得热火朝天。他们吃饭也要约在一起吃,放学也在一起走。于是班里传出了有关他们两个的“桃色新闻”,终于有一天惊动了班主任张老师,老师把这件事通知了两个孩子的家长。其实,家长也发现了。天天晚上小爱和峰峰都要电话联系,而且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节假日的时候一天还要联系个三四

次。开始的时候家长都没当回事,但是时间长了哪个家长能不起疑心。小爱的父母问小爱,小爱说:“你们别想得那么复杂,我们就是好朋友。”

青春期,是恋爱的前奏,是步入爱情的序曲,孩子们恋爱是必然,而我们家长希望孩子们晚一些,再晚一些,怎么才能做到呢?

家长的支持与引导方法

首先,我们家长不要促成孩子将错就错地从误会、误解开始“爱情”。家长捕风捉影的批评、不信任的盘查、偷偷地窥探孩子的隐私、忧心忡忡地唠叨提醒,让孩子烦躁,加重其逆反心理。有异性朋友接触的孩子,会很小心,为了避免暴露自己的感情,避免因为自己的一个小纸条、一次不期而遇的单独接触被家长发现,使得对方受到伤害,会加紧通风报信和联络,结果,两个人越走越近,越来越相互支持和信任,终于弄假成真。家长在这里起的是推波助澜的作用,而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其次,学习上的压力、生活上的压力,孩子需要有人分担,而家长只会施压,不会减压,孩子就会对家长逆反。对孩子的不理解、不宽容,无休止的批评唠叨,使得孩子去寻求理解和同情,也是孩子谈恋爱的缘由。再有,亲情是孩子的避风港,如果家庭不能给予孩子亲情,孩子很容易到异性身上寻找亲情。夫妻常年不和,打架、闹离婚,孩子最不容易接受,心里缺乏安全感。家长常年奔波在外,无力管孩子,孩子看着别人,再看自己,倍感孤独,也会容易去找安慰。

青春期的孩子,关注异性之初,会在家长面前提到某个异性。您千万不要大惊小怪,责备孩子心思不放在学习上,也不能掉以轻心。而是要耐心地听孩子把话说完,然后询问一下情况,再想办法引导孩子,等想好了,有了办法再说不迟。这样做的好处是:一、孩子知道此类事是可以和家长讲的,家长不会批评,以后遇到这方面的困惑,他就会向家长寻求帮助,这样家长就对孩子有了了解和帮助的机会。二、孩子明白,从家长那里讨来的主意,总比向同学或者自己琢磨出来的办法要好一些,只有家长不把孩子吓跑,孩子还会来求助。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可以使上劲,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利的好事情。

四、获得帮助的需求

孩子进入青春期时,性格也变得外向起来,很容易受到事物的渲染,很容易冒失。他们独立处理问题的时候越来越多,遇到的事情越来越复杂。初出茅庐的他们,面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疑问和恐惧,他们真的希望自己身边有保镖,有“百事通”,有“机器猫”,当然,兜里再有很多钱就好了。而这一切都没有,遇到问题的时候怎么办?孩子们需要帮助。

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很多事情让他们觉得难办。孩子不知道如何与新同学、新老师打交道;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与老师、同学时常发生冲突;被批评了,却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如何和老师沟通。他们需要帮助。

孩子们活动范围越来越大,很多时候会遇到不顺心、被冤枉、被欺负的事情。事情就突然发生了,然后就那样结束了,留下的只有懊恼、不平、羞辱,却没有机会还击、发泄、甚至没有地方讲理去,像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这时候,孩子们需要帮助。

比如到了考试的时候,孩子一定要在学习成绩上和同学分出高低胜负来。很多时候,他们要接受大人的批评,接受命运的安排。他们如何提高成绩呢?他们需要帮助。人为什么活着?为什么我要面对现在的一切?我生活不如意怎么办?什么是人生观?什么是幸福?我要的幸福在哪里?……孩子们有很多的迷茫,希望有人帮助他们拨开迷雾,揭开谜团。他们仍然需要帮助。

家长的支持与引导方法

应该说孩子需要的帮助是方方面面的,是从物质上更多的满足到精神上的引领,他们都需要。这样,孩子们才能逐步摆脱幼稚,建立现实的、客观的思想意识,真正走出充满幻想、无拘束、无责任、无忧虑、超现实的青少年时代,步入青年和成年。

家长往往以自己的意志为中心,认为关心照顾孩子就是帮助,而不知道过度的关心、照顾,使得孩子动手能力差,在同学间显得很笨拙。很多家长认为批评就是帮助,结果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加速了孩子逆反心理的成长。

家长很愿意帮助孩子。孩子却不是什么人的帮助都接受,这里包括家长。孩子获得帮助有前提条件,必须是他信任的人。在学习上,孩子们需要懂得自己学科知识的、值得信任的人的帮助。在人生观上,他们需要有才华、信服的人的帮助。在需要鼓励支持的时候,他们也要是自己喜欢、需要的人。

获得家长的帮助,对于孩子来说应该是最方便、最直接、最安全的。但是,据我们了解,孩子的年龄越大,拒绝家长帮助的越多。经验告诉他们,成人是不可靠的。所以家长要注意,孩子在长大,他们需要的是平等(不是居高临下的、命令的)、有效(可操作的、解决问题的)、具体(不是空话)的帮助。

家长要选择时机。当您不能够给孩子帮助的时候,请您请教老师,或者求助于专家,这样孩子容易接受。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都有哪些特点-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都有哪些特点?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都有哪些特点? 青春期,正处于从儿童到少年的转变,心理和生理上都会发生巨大变化,首先是身体的急速增长、第二性征的成熟,正因为身体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青春期,孩子的心理也开始产生微妙的变化,如自我意识增强、情绪波动、对异性产生好感、兴趣易转移等。由于青春期求知欲强,以及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渴望了解一些新鲜的刺激的奇怪的信息,但要这些必须正规的渠道获取这些知识,否则很容易误入歧途。 青少年性意识产生的另一个特点是对异性的倾慕和追求。女生向往异性的心理是,认为男生刚强、可信赖,能帮助人;男生则认为女生美丽、纯洁、亲切、可爱。 1、敏感: 青少年自我意识强烈,自尊心极强,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因此,当他们意识到某种威胁自尊的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不安、焦虑和恐惧,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愤怒,常常神经过敏,多疑。 2、叛逆: 十三四岁时期正处于成长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急切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的监护,反对成人把自己当成小孩子,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易对任何事情持批判

的态度。 3、嫉妒: 这是对他人的优势地位在心中产生不愉快的情感。当别人比自己强(如学习、相貌、人缘等),表现出不悦、自残、怨恨、愤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感情。 4、失落: 对现实生活有诸多抱怨,为未来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挫折,多表现在学习、吃穿、玩高档的玩具等方面。这容易给他们带来紧张、恐惧、忧郁和失望。 5、自卑: 它是一种印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谨小慎微,行为萎缩,瞻前顾后等。 6、孤独: 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心理学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由此产生的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称为孤独感。 如何正确面对孩子在青春期时期对异性产生好感这件事? 十三四岁的孩子正是敏感多疑的时期,异性之间在日常的学习交往中稍微有过多的接触,便会立刻有人传出各种闲言碎语,使他们不敢进行正常的接触。这是由于封建观念的不良影响,使有些

青春期学生心理特点

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 成熟性与幼稚性的统一 与小学生相比,初一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12—15岁),身体形态开始发生显著变化,身体机能逐步健全,心理也相应地产生变化,自我意识开始快速发展,抽象思维开始占优势,逐渐出现成熟化的表现,但初一学生毕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许多特点。如他们一般还比较幼稚,有些学生“孩子气”很浓,看问题处在直观和感性阶段,缺乏思考,表达缺乏思想性。 向上性与盲目性的统一 初一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发展,他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也开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他们一般会对初中生活产生美好愿望,在学习和纪律方面会认真努力,力争给老师和同学留下一个好印象,但由于他们的知识经验还存在局限性,思维的独立性和比判性还处于萌芽阶段,神经系统调节能力也较差,容易受外界影响。如有些学生顺利时盲目自信,遇挫折时则盲目自卑,沮丧泄气;而且他们彼此之间的情绪感染性较强,做好事和坏事都有从众心理。 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统一 初一学生由于身体生长发育显著,体力增强,精力旺盛,具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和独立工作与生活能力,他们的独立性和自尊心增强,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有了参与感,希望独立自主,摆脱成人对他们的“束缚”。但毕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坚持性、独立

性还不够,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在生活、学习上对家庭和学校仍具有一定的依赖心理。如有些学生平时经常对父母说:“你不用管我了”,但在学习和生活中一碰到具体的困难,则很自然地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帮助。 新鲜感与紧张感的统一 跨入初中,新学习环境,新认识的教师和同学,尤其是新的学科,如生物、地理、历史等,内容丰富多彩,是他们小学时未曾接触到的,这些使他们产生从未有过的新鲜感受。使他们对初中生活充满好奇和憧憬,渴望马上融进新的生活中。但不久后,新的生活又是使他们产生紧张感。新的作息时间,校纪校规,小学的朋友因“时过境迁”而逐渐疏远,中学的老师不再像小学老师一样对自己细致周到,无微不至地关心;尤其是学科增多、复杂性增强、课时延长、考试增多、教法和学法与小学相比大为不同。这一切使他们产生强烈的紧张和烦闷。因此,他们特别留恋小学轻松自在的生活,他们在作文、日记和交谈中反复地倾诉小学生活的美好。 面对初一学生心理特点,应强化学生的适应能力。初一年级的学生,地处环境、教学方式、人际关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相互对比竞争,一旦遇到不理想的现实,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发生冲突,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从而陷入自卑与孤独,出现适应不良和心理障碍。 初中生心理现状分析 1、适应性反应。从小学到初中,学生的学习环境、教学内容和方法等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学习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厌学型,认为学

青春期孩子的教育方式

读《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有感 2020年6月 端午假期,在七年五班的群里拜读了老师精心制作的《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的视频文件,一方面感到老师的关心和辛勤,给家长和孩子建立的思想沟通的桥梁;另一方面,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的教育产生了很多的帮助。孩子在一天天长大,人生观、世界观和方法论初步有了轮廓,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家长的作用越发重要,这个视频如大海的行灯,警醒了家长的思想,引导了家庭教育的方向。总结过去的言行,修正未来的教育方法是家长当务之急的工作! 一、对孩子心声的感悟 1.初生牛犊不怕虎 孩子逐渐长大了,对世界充满了信心和好奇,更希望独立感知世界,更希望挑战新事物但涉事尚浅对风险和困难的准备不足,面对困难的处理能力和战胜困难的恒心不足。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不足,方法简单,孩子不易接受甚至适得其反。 2.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里明显 青春期的孩子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阶段,追求独立,体现自我价值过程中没有处理好个人与家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容易产生逆反心里,采用简单粗暴的大家长式压迫管理孩子接受困难,可能越发逆反。 3.孩子们是善良纯真的,也是积极向上的 在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中,处处体现孩子们的善良和真诚,

也体现出家长一些简单教育方式的无奈和追求改变的心声。 4.孩子的压力感很大,破解压力的办法不多 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等等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都很高,孩子的压力比较大,精神方面和体能方面都承受着压力,但孩子还小,面对困难承受压力,破解压力的能力不足,孩子存在焦虑、狂躁或自闭等的倾向。 二、家长需要改善地方,起到真正帮助孩子的作用 1.正视孩子的成长,做孩子的朋友 孩子已经是在逐步由宝宝步入成人的关键阶段,生、愣、硬的教育方式,没有倾听和沟通的落后教育与孩子的成长需求矛盾重重。多一些关心、多一些了解、多一些思考、多一些换位让孩子理解父母,有助于帮助孩子渡过青春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2.培养锻炼孩子的自立能力,变假独立为真正的独立 孩子们希望独立,希望家长少管教但遇到困难时基本都是妈妈帮忙,妈妈一顿唠叨后就替孩子做了,孩子能力和自立没有得到锻炼。有意识的锻炼培养孩子自己面对困难的能力,在监控的情况下,减少包办代替,补充必要的引导让孩子自立,逐步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处理困难的目标。鹰击长空不是鹰妈妈背着学会的,是雏鹰自己捕猎和面对风雨中锻炼出来的。 3.给孩子更多锻炼能力增长见识的机会 除了学校的学习,应该多给孩子增加锻炼能力的机会,比如一次家庭出游定制行程、了解路书、购置车票等让孩子

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

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做好青春期孩子的家长各位家长朋友:这次我发言的主题是: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以及家庭教育中的一些方法和对策。六年级的学生已经逐步进入青春期,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花季,但生理学家称青春期为“心理动荡期”或“心理风暴期”。孩子们身体迅速发育,性生理也逐步成熟,但心理上则处于“断乳期”。孩子们的心态会出现前所未有的敏感和不稳定,所以需要家长和老师为他们精心导航。 今天很高兴有机会能与各位大家一起探讨一些有关于青春期孩子的教育问题。当然,我的发言中一定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也欢迎家长们如果有兴趣或有需要的话呢,以后可以与我就您孩子的情况进行更进一步的探讨。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有很多,因时间关系,我们今天就只讲其中的三点:独立性、成人感和逆反心。 孩子慢慢长大了,很多家长觉得应该是可以轻松一点了,在别人眼里,可能是孩子越大,家长就越轻松,但我们很多家长却觉得,孩子越大,做家长的反而越辛苦。有家长说,孩子小学的时候,或幼儿园的时候,一直都是在自己的掌控当中,任他再怎么调皮他也跳不出我的手掌心。可是到了初中,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我觉得孩子慢慢飞出我的手掌心了,我有点把握不住他了。其实这一些情况的发生,是很正常的。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老师和家长要把握青春期的孩子自身的一些心理特点: 首先,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孩子独立性开始增强,他们不再被动地听从父母的教诲和安排,而是渴望 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标准衡量是非曲直。他们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认和尊重,希望摆脱成 人的约束,渴望独立。 在童年时代,父母亲可以说是孩子最重要的心理支撑,不懂的事情问父母,不会做的事情找父母;是非的判断顺从父母,得失的取舍请教父母等等,一切都那么自然。那个时候,他们觉得父母是最伟大的,简直是无所不能,什么事情都能帮他们搞定,那个时候孩子心理上最依赖的是父母。而到了青春期,由于独立

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点

[学习资料] 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应该怎样对他们教育 从儿童过渡到成年的中间期,叫“青春发育期”,简称“青春期”。这个时期是人体发育迅猛、心理变化急剧的时期,也是性萌发并趋向于成熟的时期。学生进入中学,大都进入青春期。青春期的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专家们认为,人的一生没有一个时期比青春期更令人操心的。这一时期的学生既充满着生机与活力,同时又充满着各种心理矛盾和冲突。他们表现出了强烈的独立自主的需要,希望摆脱成人的约束,要求自己的事由自己拿主意,但由于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发展还处在不稳定的时期,其情感意志、个性发展还不成熟,其承受挫折的能力还比较低。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偶尔成功便盲目骄傲,一旦受挫,就垂头丧气,信心动摇。因此,了解正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不同学生心理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因材施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极不平衡。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成长的关键时期,生理上的显著变化,心理上的急剧发展,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增强,都给同学们带来了诸多新的思想困惑和不适应。特别是性发育日渐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又相对滞后,容易使他们感到紧张、迷乱、甚至不知所措。正是这种身心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中学生情绪不够稳定,好感情用事,考虑问题也不够周全,容易出现行为偏差。 二、中学生有旺盛的求知欲。中学生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求知欲旺盛。他们对周围的新事物非常好奇,有较强的探究意识,喜欢批判旧事物,崇尚新事物,爱标新立异,对人或事容易理想化并盲从,这也是部分中学生“追星族”产生的思想基础。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某些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而对体坛名将、赛场风云、影视明星、歌坛新秀、青春偶像、奇闻迭事等常常滔滔不绝。 三、中学生渴望尊重与理解。尊重与理解的需要也是中学生这一年龄开始刻意追求的。这是他们的心理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的表现。学生要求尊重和理解,在集体生活中,他们渴望有显示自己才能的机会,有适合自己“角色”的位置。在课堂上,他们希望教师喜欢并关注自己的一言一行,回答问题即使错了不受到歧视和讥笑。这些都是自尊心强的表现。自尊心是一种尊重自己人格,不容别人歧视侮辱,希望受到别人尊重的自我态度。随着年龄的增大,学生的自尊心会越来越强,到了高年级它成了自我意识中最敏感、最不容别人亵渎、侵犯的部分。这时学生最怕别人看不起,为了得

如何教育青春期的孩子

如何教育青春期的孩子 许学森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家长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惶恐,甚至有的家长如临大敌。家长的反应很正常,因为青春期孩子总是憧憬成熟又留恋童年,追求完美又总有缺憾,拒绝灌输又渴望帮助。这样矛盾的心理,使得他们的行为在大人眼里是如此荒唐和无聊,而对孩子来说,意义却十分重大。家长因为不了解孩子,对孩子横加约束,这使得家长与孩子矛盾重重,冲突不断升级。首先,我们应该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六大心理需求。一、合理的物质需求。物质需求是生活永恒的主题,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表面上还是在服装、零食、玩具及文具等方面有所需求,实质的需求却在悄然变化。刚刚进入青春期,追求个性化的孩子较少,更多是要求自己从众。从众让自己有安全感,融入同学的圈子里,不显山显水。随着年龄的增长,熟悉了周围的环境,了解了同学、朋友的个性,孩子们开始彰显个性,暗暗地在群体里比高低。这种比较有积极的意义,孩子获得了经验,给自己在群体中定了位家长的支持与引导方法:我们的社会水平在提高,家长也有攀比心理,装饰家园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孩子的生活水平,把他们打扮漂亮,给他们兜里揣上钱。试想,当孩子兜里装着钱的时候,他们上课总是在想如何花钱,势必影响学习。家长要防范孩子物质需求膨胀造成的恶果,但又不能不给予物质的满足,应该怎么办呢?我们认为,家长要学会判断孩子的需求是否正常。孩子正常需求的标准主要从两个方面看:一个是取同班同学物质需求的平均数或平均数的中下等。另一个标准是看家里的经济状况。如果您家里的经济状况中等或比较好,应该让孩子的生活水平低一些比较好。如果您的经济状况不太好,那么,您千万不要因为怕孩子受委屈而硬要让孩子去享受高消费,这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做法,不但不会让孩子自信起来,而且容易使孩子不考虑家长的经济能力而变得变本加厉。二、朋友的交往。需求进入青春期前后,又是初中生活的开始,孩子们像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接触新的面孔、新的习惯、新的学习方式。这是我们看得到的变化,还有一个看不见的变化,就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思想和情感的转移。青春期之前,孩子心里依赖的是家长,进入青春期开始转移,转移到朋友身上,到青春期后期,转移到异性朋友身上,最后,固定在异性身上,成家立业,生儿育女,进入一个新的循环,这是人类成长的必经之路,是我们没有办法抗拒的力量。家长的支持与引导方法:家长们因为担心而要不停地教育孩子,甚至用打骂的方式。再有,家长片面听从老师和他人的意见,阻止孩子的正常交友,怕孩子学坏,影响学习,浪费时间。有的家长给孩子制订允许交的朋友、不能交的朋友。孩子们绝对不接受,自然对家长敬而远之,更不与家长交流。家长怎么办呢?首先要让孩子信任你,愿意和你说出他遇到的所有问题。这就要求家长学会倾听,不要急于批评和指正。听孩子诉说,也是给孩子宣泄的机会,减轻了心理的负担。家长听后,找机会给孩子提出建议,久而久之,家长和孩子成为最值得相互信赖的朋友。 三、对异性关注的需求。孩子进入青春期,与异性接触时有了微妙的变化。他们开始悄悄地关注异性。关注往往只是停留在外表上。比如女生关注帅气高大的男孩。女孩子们在一起去对他们评头论足,有一些新鲜和刺激的感觉。男孩子也注意女孩子,偶尔也会在一起用调侃的方式谈论某些女生,即使有一种淡淡的喜欢,他们也知道自己在想入非非。男孩和女孩,都会很拘谨,这只是孩子们走出家庭的圈子、步入社会认识异性的最初的学习阶段。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越来越明白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异性,希望去接近他或者她。最开始的形式可以是打打闹闹,简单的问答,还可以是以班级活动为主题的工作式交流,很多孩子可以通过这样简单的交流,达到对异性的了解。很多孩子知道这不是什么爱情,只是同学交往。他们认为自己憧憬的美好爱情没有来临,所以,更多人选择了等待,等待自己长大。家长的支持与引导方法:首先,我们家长不要促成孩子将错就错地从误会、误解开始“爱情”。家长捕风捉影的批评、不信任的盘查、偷偷地窥探孩子的隐私、忧心忡忡地唠叨提醒,让孩子烦

青春期孩子的六大需求

青春期孩子的六大需求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家长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惶恐,甚至有的家长如临大敌。家长的反应很正常,因为青春期孩子总是憧憬成熟又留恋童年,追求完美又总有缺憾,拒绝灌输又渴望帮助。这样矛盾的心理,使得他们的行为在大人眼里是如此荒唐和无聊,而对孩子来说,意义却十分重大。家长因为不了解孩子,对孩子横加约束,这使得家长与孩子矛盾重重,冲突不断升级。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六大心理需求。 一、合理的物质需求 物质需求是生活永恒的主题,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表面上还是在服装、零食、玩具及文具等方面有所需求,实质的需求却在悄然变化。刚刚进入青春期,追求个性化的孩子较少,更多是要求自己从众。从众让自己有安全感,融入同学的圈子里,不显山显水。随着年龄的增长,熟悉了周围的环境,了解了同学、朋友的个性,孩子们开始彰显个性,暗暗地在群体里比高低。这种比较有积极的意义,孩子获得了经验,给自己在群体中定了位。 如果一个女孩子,初一时拒绝穿粉色的衣服,一两年后,她又坚决要一条粉色围巾,您真的别奇怪,这是孩子从要求长大,走向要求成熟。拒绝粉色因为要拒绝幼稚,接受粉色,是表现自己再走向个性独立,走向成熟。这时,孩子们在家长面前出奇地不听话。男孩今天要一双名牌鞋,明天回来对家长说某某同学有了新的手机。男孩、女孩的书包上挂满了明星图片,谁的生日请大家去吃饭……很多男孩会在群体里学会抽烟、喝酒。女孩学会化妆、染发。其实他们是想通过这些仪式,向成年人看齐,在小群体里标榜自己、显示自己。而成年人却感觉他们是逞强。 家长的支持与引导方法 我们的社会水平在提高,家长也有攀比心理,装饰家园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孩子的生活水平,把他们打扮漂亮,给他们兜里揣上钱。试想,当孩子兜里装着钱的时候,他们上课总是在想如何花钱,势必影响学习。家长要防范孩子物质需求膨胀造成的恶果,但又不能不给予物质的满足,应该怎么办呢?我们认为,家长要学会判断孩子的需求是否正常。孩子正常需求的标准主要从两个方面看:一个是取同班同学物质需求的平均数或平均数的中下等。另一个标准是看家里的经济状况。如果您家里的经济状况中等或比较好,应该让孩子的生活水平低一些比较好。如果您的经济状况不太好,那么,您千万不要因为怕孩子受委屈而硬要让孩子去享受高消费,这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做法,不但不会让孩子自信起来,而且容易使孩子不考虑家长的经济能力而变得变本加厉。 二、朋友的交往需求 进入青春期前后,又是初中生活的开始,孩子们像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接触新的面孔、新的习惯、新的学习方式。这是我们看得到的变化,还有一个看不见的变化,就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思想和情感的转移。 青春期之前,孩子心里依赖的是家长,进入青春期开始转移,转移到朋友身上,到青春期后期,转移到异性朋友身上,最后,固定在异性身上,成家立业,生儿育女,进入一个新的循环,这是人类成长的必经之路,是我们没有办法抗拒的力量。 孩子开始交朋友,为了朋友,他们可以在学校门口等,可以和同学一起去逛街、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青春期的心理特点,青春期心理特点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青春期的心理特点,青春期心理特点 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除了生理会发生巨大变化外,心理的突然变化也是很明显的,这时是他们人生的一个重要时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发展较为迅速且关键的一个时期,孩子在青春期的心理变化,是自我意识的发展,道德的发展,智力与认知的发展等共同影响的结果,接下来介绍青春孩子的心理特点。 由于大脑皮层日趋成熟,神经系统发育会越来越完善,出现大量的新神经环路,青少年的记忆,思维,分析能力会接近于成人,理解和抽象记忆能力达到一生中的高峰期,逐步从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求知欲和好奇心强。 但是这个阶段的少年也会变得爱钻牛角尖,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敢于挑战家长和老师,由于没有足够的交流技巧,易受到挫折。 青少年们在青春期逐渐由认识外部世界转变为认识内在的自我,对事物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见解,但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并不准确,经常被一些矛盾干扰;情感世界不协调,易动摇。 青春期少男少女的情绪波动大,通常表现为两极化,有时心花怒放,阳光灿烂,满脸春风,有时愁眉苦脸,阴云密布,痛不欲生,甚至暴跳如雷,阴晴不定。 青春期青少年的情感是从对亲人的挚爱,拓展到对老师,同学,科学家和领袖人物的崇敬与追究,是由自爱转变为大爱,情感变得更加广而伟大。 青少年的道德观在青春期也会发生巨大变化,他们会开始追求公平公正,但是这个阶段很难接纳和肯定他人的想法和意见,会给自己和别人带来一定的伤害。 正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慢慢从家庭中游离,喜欢和同伴们一起交流,活动,结交志趣相投的人为知心朋友,将友谊定为至高无上的。 此时青春期的少年们开始注意自己的形象,很注意异性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开始尝试与异性交往,在交往过程中心理变得矛盾,渴望接近对方和害羞互相作用,而且很多人会因为与异性的交往而产生心理负担,影响学习生活。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青春期孩子如何教育_2

---------------------------------------------------------------最新资料推荐------------------------------------------------------ 青春期孩子如何教育 青春期孩子如何教育青春期问题(一): 叛逆青春期叛逆少年如何教育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已成为困扰着千千万万父母的难题,叛逆少年更是成为社会关注的一大焦点,如何对青少年叛逆心理进行正确的科学的引导也是老师和家长的重中之重。 那么,青春期叛逆的孩子该如何教育?当父母发现孩子有叛逆心理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应对。 1、将心比心,相互理解。 父母将心比心,要学会理解孩子,青期春叛逆是孩子成长发育的正常现象和必经阶段,心理上产生共鸣了,才能逐渐的相互理解,相互之间的关系才会融洽,亲子关系融洽了,孩子也就不会再出现叛逆心理了。 2、交流沟通,征求意见。 家庭里面要作某项决定时,要征寻孩子的意见,这样孩子才会有融入到家庭氛围中的感受,才会感受到家庭环境中的温暖、和谐、自由。 多进行交流和沟通更是能加深亲子之间的信任与理解,也才能减少孩子逆叛心理产生的可能,才能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叛逆阶段。 3、保持冷静,从容应对。 1 / 14

当发现孩子极度叛逆,与父母发生冲突时,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持冷静,因为,急躁以至粗暴应对的方式只会适得其反,更加激起孩子的叛逆心理和逆反情绪。 只有冷静,理智,才能理性的、客观的、有效的解决孩子叛逆的问题。 总之,要想从根本上化解孩子的叛逆心理,逆反情绪,父母必须首先与孩子做好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叛逆心理成因,冷静对待,科学应对。 青春期问题(二): 早恋青春期少女早恋教育方法对青春期少女早恋现象进行教育,应该考虑她们的身心特点。 结合青春期少女身心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青春期少女进行早恋教育。 一、青春期生理教育和早恋教育青春期少女的早恋与其生理发育有关,因此,应该加强对学生的青春期生理教育和早恋教育。 对学生进行青春期生理教育和早恋教育的目的在于消除孩子对性的好奇心和神秘感,使学生对男女的生理特点及各年龄阶段的生理变化规律有所了解,不再对异性感觉神秘,从而达到降低学生的性冲动意识,降低学生早恋的可能。 二、心理教育疏导法针对学生早恋的性知识教育还可以采取心理教育方法。

青春期家长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青春期家长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个,一定要注意转变口气、转变教育风格。第二要尊重他。还有一个,到这个阶段他学习压力大了,更需要体贴他。迷恋上网是一种成瘾行为,成瘾行为是什么原因?包括喝酒、赌博、吸毒,很大一部分都是在逃避别的东西,是一个替代行为,是另外一个事儿干不下去了。 时间很快啊,如果有时间的话,我再给大家稍微讲一点青春期的问题。 青春期教育也是我们孩子在十二三岁的时候开始的。青春期到十二岁,我觉得最最重要的两件事儿,我还要强调一个总体的概念,就是十二岁之前妈妈多陪伴孩子,十二岁到十八岁爸爸要多陪伴孩子。为什么呢?因为十二岁之前孩子弱小,因为妈妈从小给他喂奶,所以他最熟悉她,那么这个温暖,包括物质的、包括安全的,包括这种女性的温柔都很重要。其实孩子太小的时候,男性带并不是特别好。那天我听一个心理学家说,说五六岁要找男人带,其实我不太赞同这个观点,为什么?因为我采访了一些案件,就很多这个大要案的犯罪人,就暴力案的犯罪人,我意外的发现一个特点,就是这个小孩小的时候都跟爷爷睡,所以我发现人早年还是跟女性更好,就是女性的温柔对这孩子情感这方面讲,情在前,性格在后。所以十二岁之前妈妈要多教育,而十二到十八岁的时候,爸爸要多接触,无论男孩女孩。因为女孩早恋,有很多女孩早恋,我告诉大家,女孩早恋大多数原因都是因为爸爸在家中的家中特别少,而且跟女孩的关系不是特别好。如果这个女孩跟爸爸的关系特好,而且她觉得爸爸特别棒的话,这个女孩儿不会早恋,因为什么?他眼光会很高,他找的那个小男人看不上,他一定要找跟他父亲相似的人,所以这种女孩不会早恋。凡是早恋的女孩一定是爸爸几乎都不在身边的,这是第一点。那么男孩也一样,男孩要是妈不太在身边的话,比如说有些家长离婚了,男孩跟着爸爸过,这种男孩容易早恋。所以十二到十八岁,除了我刚才讲的,父亲在身边特别重要,青春期第一点我要强调的。 第二,还有一点,就是有些父亲确实可能孩子早年管孩子很少,等到这孩子大了,他妈管不了了,开始跟孩子他爸告状,说这孩子怎么怎么不好,这时候爸爸怎么办呢?摆出一副权威,不听话我揍你,这特别糟糕,还是那句话,你前面没亲自带他,后面你再打他,他真的恨你。上次我去咱们河北一个县里边,他们一个警察问我一个问题。这是我们一个刑警队长,他说我那个儿子小的时候我也不管,都他妈管,因为他忙嘛。他说最近有几件事儿,给他妈妈气得要死,告状,后来我回去就揍了他两次,从我揍完他以后,那天我突然发现,他居然把相册里我的脸拿刀割了很多刀,他说李老师,我要这,他是不是真的恨我啊?我说是。后来他说我该怎么办?我后来跟他讲,我说在孩子大了以后,管的方式一定要转变了。我接着这话讲,先讲父亲吧。父亲如果在这个阶段,你前边管得不多,这会儿上手开始管,尤其淘气的男孩,你也要先做一个基础性的东西,什么呢?就是我讲,情在讲。 怎么做呢?因为你前面没有对他抚养,你没有大量的跟他在一块儿,所以当你打算管这个孩子的时候,假如说妈妈告状,说这孩子不听话,你不动声色,你先带着孩子去玩儿一两次,玩儿什么呢?玩儿男人能玩儿的。比如说爬山,这他妈绝不会带他干,有几个你看妈妈带着男孩去爬山的?没有。再一个去游泳,游那快速的。或者你擅长什么,比如爸爸擅长打乒乓球,你带他打乒乓球去也行。总而言之,把你擅长的东西带着他去玩儿,让他玩儿一两次让他发现,我爸真棒,我爸球打得特好,我爸爬山特有胆量,那天我都害怕,我爸就不怕,

与家长谈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常见心理问答

与家长谈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常见心理问题 不少家长有一个困惑,20年前自己还是青少年的时候,好像自己没有那么多心理问题,现在为什么这青少年心理问题越来越多了?这个是怎么造成的? 青年和少年是两个不同的心理阶段,我们搁在一块儿谈了,跨度比较大。少年从12、13岁开始,青年也跨度到20岁,按国际分类就到25岁了,跨度很大,所以他(她)们的心理变化和心理问题都是不尽相同的。为什么现在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突出了、提前了?这是什么现象?怎么解释呢?我个人认为可以用“长 效效应”这个现象解释,“长效效应”是指子辈都比父辈在生理上、心理上发育提前了。“长效效应”最早是从欧美国家开始的,后来传到亚洲的日本,从日本又到中国的沿海,现在在中国比较普遍。简单说:女儿比母亲长得高,青春期提前;儿子比父亲长得高,青春期来得早。这是社会经济、工业化、包括营养、医学、科学知识、社会教育等等社会进步的结果。我们国家现在统计,最早青春期的女孩儿是9岁,男孩儿是11岁,如果在80年代以前,这种现象就比较少,如果在50年代的时候,出现这种情况就觉得可笑了,会觉得9岁进入青春期肯定有什么毛病了,吃什么激素了。而现在不是这样,以前看日本人,日本人个子都是比较矮的,可现在看起来日本的子辈比父辈无论在各方面发育都是好的,他(她)们跟世界其他民族比起来也是如此。这就是“长效效应”,是心理问题提前的一个原因。可以说,孩子们心理问题

的出现还是一个社会进步的表现。 青少年到了青春期,他(她)的心理特点表现在几个方面呢? 青春期到来伴随着明显的体征方面的变化,但还有一些直接观察不明显的现象,最主要表现在心理方面的一些变化。随着身体特征方面的变化,很多孩子都觉察到了自己的变化,自我在心理上、行为上能够适应这种变化。另外随着孩子到了十二、三岁,出现了各种第二性征,他(她)在身体发育、学习知识方面也已经有了很长时间的积累和变化,这个时候他(她)们在要求独立、有自己的判断方面,也有了新的要求,所以我想一方面是适应自己身体方面的变化,另外一方面是独立思考、做出自己的判断、有自己的一些思想和看法,这方面也会表现出不同于低年级孩子的一些特点。 我想很多家长家里如果有十二三岁或者再大一点的孩子的话,经常体会很深的是孩子的一种逆反。这是非常明显的,平常很乖的孩子,你让他(她)做作业、不要看电视都很顺从,但是到了这个年龄阶段,开始有了变化,在行为上可能是不再理睬父母的指导和要求,或者采取一些极端的做法:摔门、摔东西、或者是大喊大叫,不过不同的孩子可能表现形式多少有所不同。但实际上深层的原因是相同的…… 青春期是人生的一个十字路口,比他(她)小的孩子好多事情还没有出现,比他 (她)大的好多事情都已经解决了,所以这个时候困惑最大,各方面的压力也比较大,而他(她)自己的能力比

青春期孩子的教育方法有哪些

青春期孩子的教育方法有哪些 1、父母要正确看待孩子和异性的交往。 看待孩子和异性交谈或玩耍,父母不要一概认为是孩子早恋了,你要是按照早恋来和孩子交谈,在哪里一通教育,就有可能将本纯 洁的同学友谊给渐变成早恋,因为青春期孩子都有逆反心理,我明 明没有早恋你偏说我早恋,那我就早恋给你看, 2、从生活入手去改变 青春期孩子由于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大部分是自我意识觉醒的表现形式。他们试图冲破约束和管教是正 常的,甚至犯一些错误也是成长需要付出的代价。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生活上父母注意让孩子独立,充分挖掘孩子的自理能力,让孩子养成处理自己生活琐事的习惯,否则事事代劳,反而会与他自我意识的觉醒增强相矛盾。其次从权威的影响向客观 的分析引导过渡,因为社会的迅猛发展,父母常常一开口就显得很 外行,权威性渐渐丢失。要避免指令式的“教育”,孩子在遇到困难、问题、挫折之后,只是需要来自父母的客观分析和引导,而且,这种分析和引导还应该是朋友式的。 3、家长要会索取“爱” 不少家长在“爱”的问题上,只尽“给予”的义务,不讲“索取”。如此一来,日久天长会在孩子心中形成这样一个概念——父 母的爱是应该的。因此,要向孩子索爱,让孩子学会感恩。一般家 长对孩子的要求太低,如果孩子在饭桌上给自己夹菜就会感动万分,其实家长可以向孩子要求更多,聪明妈妈不妨撒娇,要让孩子觉得 家长的不容易。当然可以向孩子多要求一点,孩子自然也会多回报 一些。 4、不要开口就下“命令”

青春期的孩子特别敏感,所以父母不要开口就是下命令,“你应该……”“你不能……”如此一来,在孩子心里,你只是一个领导。其实,青春期的孩子渴望被当成大人,要让他感觉受到了尊重。 5、签一份“保密合同” 偷听孩子打电话、偷看孩子日记,或者是上网看孩子的留言等美其名曰是为了解孩子的行为,千万不要有。事实上,这是破坏孩子 对家长信任度的首要杀手。和孩子签了一份“保密合同”,写下什 么事情是父母可以知道的,哪些是属于孩子的秘密,然后双方违规 会怎么样。 6、同一错误别老调重弹 对于同一错误,千万不能“老调重弹”,会引起孩子的厌烦情绪。在批评中要切中要害,简短数语指明问题,也要避免“廉价”的表扬,过多的表扬使孩子对表扬失去敏感性,就会失去激励作用,甚 至怀疑表扬的真实性。 7、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有了对事物的自我辨知能力,做父母的如果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变化,而是一味地像以往一样,牵着孩子按自己设 计的路线走,自然就会引起孩子不满,有意跟家长对着干。要与孩 子融洽相处,父母就得正确认识孩子,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1、渴望独立,追求独立和平等,渴望有些事自己做主,渴望有 自己的活动的自由空间和时间 2、渴望认可,追求独立就要求大人们对他尊重,认可和信任。 3、渴望友谊,尤其是同伴间的关爱,因为这种关系是平等的, 能得到平视,尊重的感觉,放开又开心。 1、和孩子交流时要多倾听、少说话。许多家长在与孩子沟通过 程中,总是自己说让孩子听,特别是当孩子在某一个问题上申诉时,家长就以翅膀长硬了为理由,堵住了孩子说话的机会,而这样的交流,实际上是家长给自己设置了与孩子沟通的障碍。如果家长要了

青春期学生特点及心理需求

青春期学生特点及心理需求 一、青春期带来的变化: 1、身心发展的整体加速: 观察水平突然提升了很多,深入全面; 注意力长足的发展,持续时间长,目的更加明确,更加服从主体心理的需要; 逻辑抽象思维水平发展为主,抽象思维和形象具体思维全面提升; 自我意识觉醒; 自省水平开始; 2、青春期性萌动: 身体发育的变化。 心理萌生出渴望,神秘的躁动,注重异性,早熟,冲动,心神不宁。 渴望得到协助,又难以启齿。 为自己的青春期的思想和行为而感到羞愧,谴责、自卑。 3、需要一个与成人平等交流情感的空间和时间: 愿意与同龄人交流,没有压迫感。 与父母沟通上,因为观点偏差总是有障碍。 需要一个独立使用、有安全保障的天地,一个抽屉、私人日记,就能够确立他们独立的地位,使他们感到人格受到尊重。 4、身心发展但情感和意志相对脆弱: 思维水平提升,而对社会事物的体验不深,懂得东西不彻底,自控水平差,情感和意志上的脆弱性。 忽而热情似火,忽而消极沉闷,情绪两极化。 心理的矛盾冲突多表现在身心发展与观点、意志之间的矛盾。 二、青春期学生主要问题: 1、叛逆、逆反(寻求独立) (1)感受: 环境中体会到“长大了”,出现成人感;身材、力量、智慧提升了;害怕的事情现在理解了,不怕了;独立愿望和意识更增强烈了。 (2)心理变化:

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从依赖到独立的转变;使用逻辑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让自己更加自信;自尊心越来越强大;原有的压抑,能够爆发了。 (3)怎么办: 用对待成人的态度对待他们,公平、公正、讲义气;适度地宽容、必要的等待、甚至看着他们犯错误;不往他们的枪口上撞;丑话温和地说在前面,给孩子理解、判断的机会,发生问题处理的时候决不留情。 (4)青春期前就埋下逆反隐患: 给孩子压力过大;内心的愿望长期被压制;“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家长不能起到好榜样;家长一面培养独立,一面压制。 2、自卑(自我形象危机) (1)感受: 比较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自卑感更深重,进而产生危机;自我形象,是青春期孩子最注重的问题;孩子自己不善于排解,又不能即时得到协助;得不到表扬,学习努力了也不能提升。 (2)心理变化: 强烈渴望有超人之处;难以忍受缺陷;希望得到好的评价掩饰自卑;渴望别人尊重、接纳。 (3)怎么办: 发现他们的真实想法,解开心结;暗中借助集体的力量,疏导;借助同龄人的力量,形成良好风气;找到其他的优势,来补充自卑。 (4)青春期前就埋下逆反隐患: 批评过多;不被亲人重视;长相不好看;学习成绩落后;家庭经济情况不好;没有好朋友。 3、害怕孤独(人际交往危机) (1)感受: 害怕孤独寂寞,需要结交朋友;家已经不是孩子们唯一的精神寄托;害怕朋友关系不稳定。 (2)心理变化: 安全感的需求;寻找共同语言,寻求协助的需求;诉说苦闷,相互安慰

初中生家庭教育的方法

初中生家庭教育的方法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的气氛与孩子的态度、情感和个性特征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当发现孩子身上出现了这样那样的缺点、错误时,我们做家长的应该首先考虑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有问题,而不应当指责孩子怎么不如别人的孩子有出息。从环境的角度讲,父母应该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在家庭里给孩子的积极行为以奖赏,让孩子知道怎样做是对的。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朝着家长和社会希望的方向健康成长。孩子上中学以后逐渐进入青春期,他们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内心经历着深刻的变化。家长必须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因势利导地教育孩子。 一、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青春期前后,孩子在形体上更接近于成人,在内心里也向成人靠拢,类似成人的愿望在他们心里大量涌现。同时,他们正在从幼稚走向成熟,各方面的经验都缺乏,内心经常处于矛盾冲突之中。因此,我们要了解 存在于他们自我意识中的几组明显矛盾。 1、独立和依赖的矛盾 上中学以后,孩子们不再象小学时那样遵从老师和父母的指示,天真地接受别人的评价。他们开始意识到,以往自己的许多观念并不是自己的,而是从师长那里得来的。于是,他们开始探索真正的自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我的女儿就经常批驳我的一些言论,纠正我对一些事物的解释。孩子很想独立,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孩子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不愿再和家长一起活动。但是他们很清楚,自己还不能完全独立,还离不开父母的帮助,还缺乏独立于社会的资本和经验。所以,在他们自我意识中存在着矛盾。

2、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所有的孩子都有着对于自己未来和关于人生的美好理想,随着他们认识能力的提高他们也看到了许多不尽如人意的现实。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较大差异,在他们的自我意识中产生了矛盾。有时候,孩子过于理想化的倾向往往是父母教育方式的结果。父母极力让孩子看到生活的积极面,把消极面掩盖起来,一旦孩子自己发现,便处于困惑之中。有些父母本身存在着追求完美的倾向,凡事有绝对化的要求,这也导致孩子理想和现实的 矛盾加剧。 3、自负和自卑的矛盾 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开始象旁观者一样进行自我观察和评价。这种自我评价可能是依据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也可能与自己相似的人做比较,或者完全是内心的自我分析和评价。这些评价具有相当强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常常容易发生极端变化。例如,有的学生只因受到老师的几句批评就萎靡不振,而有的人为了别人不经意的夸奖而得意洋洋。从妄自菲薄到自高自大似乎只有一墙之隔,而较多的时间里处于自负与自卑的内心冲突 之中。 4、沟通和封闭的矛盾 青春少年渴望与同龄人交流思想、沟通内心体验,排遣日益增长的孤独感。从青春期开始,孩子体会到了孤独的滋味。他们既充满了各种幻想和憧憬,又会萌发许多孤独和感伤,并且有自我封闭的倾向。在实际生活中他们渴望有自己的房间,自己的桌柜,可以存放自己的日记本、信件像册等“私人物品”,不喜欢别人特别是父母向自己问这问那,不愿表露自己的内心感受。父母为了了解孩子的内心活动,有时对孩子的私人物品发生兴趣,往往引起孩子的反感。此时,父母与孩子的“代沟”表现比较明显,这种现象其实是孩子青春期自我意识的矛盾之一。家长应该平等地与孩子讨论问题,以教训的口吻和孩子说话最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家长不应把 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

青春期企业六大综合症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在这里我先给青春期企业界定一下。青春期企业特指年龄在12~17岁的企业。若从创业之年算起,我把企业的前四年叫婴儿期,第五年至第七年叫儿童期,第八年到第十一年为少年期,12岁~17岁叫青春期,18岁~24岁叫青年期,25岁以后叫成年期。 我长期以来从事猎头工作,耳闻目睹太多的企业徘徊于青春期,却始终不能突破,最终或者被并购或破产,或者结果成了小老。同时,也亲眼见证一些企业成功突破青春期,尔后企业便展现出青年期的潇洒与活力,纵横捭阖,驰骋市场,所向披靡,释放出极大的吸金、吸才的能量,成为人们神往和膜拜的企业。由此,江湖上便有了这些企业和企业老板的传说,甚至还有这些企业高级经理人的传说。 诚如一个人,青春期就是成长转折点。对企业同样如此。而突破青春期的首要,是我们能清晰认识青春期。 青春期的企业,在经过十多年的市场摔打之后,各个方面基本都固化了,约定俗成了。无论是业务模式、企业文化都已成型,主要核心人员之间已达到默契程度。这些对企业的稳固是有极大的正面作用——但对企业的突破和发展,则要辩证看了。 青春期企业就如同青春期的孩子一样,其典型特征:不听话,叛逆。虽然企业一天天在长大,但老板拍板乃至集体决策的事情,总执行不到位,战略目标几乎变成了永不落地的口号,企业在沿固有的模式喘息前行。 同时,青春期的企业往往毛病越来越多,归纳起来有六大综合症。 综合症一:内部七大冲突. 1.战略与执行力的冲突。企业每年都制定了很漂亮的战略目标,但执行力就是跟不上,远远不像企业少年期那样翻倍增长,甚至增长超出想象,干什么都得心应手。而到了青春期,虽然企业相对成长了,但战略始终与执行力相冲突,让企业经营者非常苦恼。 2.商业模式与市场变化的冲突。创业头几年一直为形不成商业模式而烦恼,后来逐渐形成了商业模式,当正在为自己的成型而又成熟的商业模式自豪时,却发现市场变化了,固化的商业模式将与很多眼前的商机失之交臂。进而发现了,市场越来越不是自己能适应和把握的,让企业经营管理者有越来越摸不透市场的感觉。 3.服务模式与客户新需求的冲突。青春企业服务模式都已经成熟,甚至开始标榜和宣传自己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然而客户的需求却发生了新的变化。企业的服务就像可口的饭菜,总吃总有吃烦的那一天。为此,企业必须不断创新服务,但已固化下来的服务模式,要创新谈何容易。二者的冲突在青春期企业非常明显。 4.企业规模与风险管控的冲突。青春期企业的个头都已长成,也许人员规模突破了百人、千人、万人,资金规模数亿、乃至数十亿元甚或更多,企业有多个OFFERS,多区域发展,需要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越来越强。可企业的管理能力就像一个青春期男孩的筋骨,个头虽有,但不足够强健,于是企业的大小风险经常发生。而企业的个头还在一天天长大,于是风险管控和企业规模冲突不断。

最新青春期孩子心理特点整理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 一.矛盾性 青春期孩子很容易产生矛盾心理 1、身心失衡的矛盾 青少年在青春期的发育期间,面对自己的外形变化,生殖器官的变化等等,特别容易出现焦虑和不安,既为自己的长大成人而欣喜,又不知道如何应对眼前的情况,从而走进身心失衡的矛盾中。如果不进行适当的心理调节,非常容易对孩子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2、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孩子心理特点突出表现是出现成人感——认为自己已经成熟,长大成人了,并开始从“听话道德”向“平等道德”过度,有了独立自主的欲望,在生活上不愿受父母、老师过多的照顾或干预,要求从大人的约束中解放出来,可以说他们的独立意识,主体意识是十分强烈的。然而,由于青春期孩子社会经验、生活经验不足,所以经常碰壁,不得不从父母那里寻找方法、途径或帮助、再加上经济不能独立,从而又充满依赖性。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使孩子对自己的身份地位经常会感到迷惑,自己跟自己“较劲”。 3、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矛盾 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绝多大数青春期的孩子都非常希望同朋友、父母平等交往,并且非常渴望他人对自己敞开心扉,推心置腹。但是,现实情况并不如孩子们所愿,朋友之间由于性格,想法的不同,孩子可能得不到想要的回应,亲子关系之间,能够对孩子敞开心扉的家长亦不多。因此,面对这种情况,孩子可能只好选择另一种方式来诉苦,比如写日记,画画,自言自语等,同时,自己的所说、所写,孩子们又不愿意被他人知道,从而形成了既想让人了解自己,又害怕他人了解自己的矛盾心理。 4、自制性与冲动型的矛盾 几乎每个青春期的孩子都有强烈的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在生活中,他们希望自己能够遵守规则,力尽义务,但客观上又往往难以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经常带着浓厚的情感色彩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比如有时片面的坚持己见,对老师、家长的要求合乎自己意的就去办,不合己意的就盲目拒绝或顶牛,不能控制自己,凭冲动行事,事过之后又非常后悔等等。这说明了他们意志品质的发展还不成熟,自制力还不强,形成了自制性与冲动性的矛盾。 5、成才欲望与厌学心理的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