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国学故事:弟子规(入则孝)
《弟子规》-把孝根植于心底(入则孝篇)

家和万事兴 孝敬父母应该表现的方面:
心里要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 • 行动上要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 • 学习上要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 兴……
家和万事兴
回家的实践作业(选择自己能做得到 的去做)
1.帮父母做一次饭。洗洗碗。扫扫地! 2. 帮父母捶捶背,陪父母上街买菜,买 东西。 3. 用自己攒的零用钱为父母买一件喜欢 的礼物! 4. 走进父母的心灵,倾听父母的心声! 5.其他我可以做的事………还有很多很 多
1.用心领会父母的教诲与期待; 2.诚心体谅父母的忧虑和烦恼;
3.真心关注父母的健康和心情;
4.以同样的行动去孝敬爷爷奶奶, 外公外婆及其他长辈。
2、养父母之心——尊敬父母
(1)、心怀恭敬,顺从无怨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弟子规》在"入则孝"的篇首,就明确提 出了孝顺父母的四个基本要求和日常生活 中子女应该做到的八件事情。
(2)端正品行,勿让父母蒙羞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能够使他的父母只 为他儿子的疾病操心,那就可以当作孝 子。’’ “德有伤,贻亲羞” ——不做不仁、不义、无信、无礼之事
(3)管好自己,勿让父母操劳
—入 则 孝 行勿懒 须顺承 昏则定 业无变 子道亏 亲心伤 谨为去 贻亲羞 孝方贤 柔吾声 挞无怨 不离床 酒肉绝 如事生
家
百善
万事兴
为先
一、关于 “孝”
老 子
解: “孝”字,孝的上半是老字 的一部分,而下半部分是子字, 意思就是孩子背着父母,也就 是我们做子女的要能感恩自己 的父母,并且能顺从父母。也 就是 “善事父母者”,就是 孝。孝的第一步:倾听父母的
弟子规《入则孝》冬则温

黄香温凊
汉朝江夏地區有一個孩子名叫黃香,當他九歲的時候, 母親去世了,他悲痛欲絕。母親走了,家境更加貧窮了,他 做著艱苦的事情,一心服侍著父親。在炎熱的夏天,黄香就 用扇子去搧凉父亲所睡的枕席,讓操勞了一天的父親能睡個 好覺;在寒冷的冬天,他用自己的身體把父親的被子暖熱了, 好讓父親能很快地入睡;在父親生病時,黃香更是精心的照 料。一鄉里的人都為他的孝心而感動。當時江夏的知府得知 了黃香的孝行,于是表奏給了皇上,皇上賜了匾額為“江夏 黃香,天下無雙”,讓天下人都來學習黃香。后来黄香官做 到了尚书令。
1、羊子為什么會出外求學? 2、羊子的妻子看到丈夫回來,是怎麽做的? 3、學習和織布有什麽關係呢?
4、羊子後來是怎麽做的?
5、羊子的妻子在家都做些什么呢? 6、你知道當我們去上學的時候,家人都在為我們做些 什么嗎?我們要怎樣報答他們的辛勤勞動呢?
(一)晨則省,昏則定 每天早上是否都是父母叫起床? 起床後是否都會對父母生氣? 這樣的行為是否正確?正確的行為應該是如何?
晚上睡觉前为父母铺好床铺被 褥,陪伴父母,让父母能在安 定中入睡。就在这些生活的小 事中,处处体现出儿女知恩报 恩的孝心。
5 6
出 必 告
反 必 面
居 有 常 业 无 变
7
8
(三)出必告 反必面
出門時要告訴父母我們要去哪里,若臨時 有事,父母親又剛好不在,可以打手機或留紙 條。 回家的時候要先問候父母親,或告訴父母 「我回來了」。
上學時對師長也要做到出必告反必面,去上洗手 間的時候要舉手告知,同學受傷去保健室也要請同 學帶話回來。
(四)居有常 業無變
生活作息要規律,早睡早起,不要三更半夜才睡,像寫作業 不寫拖到半夜才完成,或玩電動玩到很晚。 大人的事業是工作,學生的工作是學業,所以平常要認真, 不要讓成績一落千丈,害父母擔心。
弟子规入则孝(含拼音)

弟子规入则孝(含拼音)
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首要的是孝顺父母,其次是谨慎和诚信,泛爱众人。
在家中要尽孝,当父母呼唤时,要及时应答,遵从父母的命令,不要懒惰。
听从父母的教诲,要虔诚地倾听,接受父母的责备也要顺从。
冬天要保暖,夏天要清凉,早晨要省思,晚上要定下心来。
出门一定要告诉父母,回来一定要面对父母,居住要有规律,工作要有恒心。
对待亲人要亲近,尽自己所能;对待学问要勤奋,不要浪费时间。
小事情也不能擅自行动,否则会违背弟子的道德准则。
物品虽小,也不能私藏,否则会伤害亲人的心。
要关注亲人的喜好,尽力满足他们的需求,避免引起他们的反感。
如果自己有过错,要接受亲人的劝告,改正错误,以柔和的声音和愉悦的表情回应。
2024年《弟子规》入则孝原文及翻译

2024 年《弟子规》入则孝原文及翻译《弟子规》是清朝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约作于康熙年间;后经贾存仁(一说贾有仁)修订改编,命名为《弟子规》。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弟子规》入则孝原文及翻译,假如喜爱可以共享给身边的挚友喔!《弟子规》入则孝原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善应。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妄为,苟妄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敬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善巧劝,终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弟子规》入则孝翻译假如父母呼喊自己,应当刚好应答,不要有意拖延迟缓;假如父母交代自己去做事情,应当立即动身去做,不要有意拖延或推辞偷懒。
父母训诲自己的时候,看法应当尊敬,并细致倾听父母的话;父母指责和责怪自己的时候,不管自己认为父母指责的是对是错,面对父母的指责都应当看法恭顺,不要当面顶撞。
冬每天气寒冷,在父母睡觉之前,应当提前为父母暖和被窝,夏每天气酷热,应当提前帮父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应当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问好;到了晚上,应当服侍父母就寝后,再入睡。
出门前,应当告知父母自己的去向,免得父母找不到自己,担忧记挂;回到家,应当先当面见一下父母,报个平安;虽然子女有出息,父母会兴奋,但是父母辈对子女最大的期望不是你多么有出息,而是你平平安平稳稳当当,一生没有灾秧。
所以,居住的地方尽量固定,不要常常搬家,谋生的工作也不要常常更换。
事情虽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动;擅自行动造成错误,让父母担忧,有失做子女的本分。
自己有什么东西,就算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私藏。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假如私藏东西,即使自己很谨慎,也免不了会有被父母发觉的一天,那时父母会难过。
弟子规 入则孝(1)+ 芦衣顺母

弟子规入则孝(2)+ 芦衣顺母
《弟子规》入则孝
选自《幼儿国学必读经典》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父母叫你的时候,应立刻答应,不能迟缓;父母让你做事的时候,就要马上去做,不能拖延偷懒;对父母的教导,必须恭敬地聆听;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地接受并理解。
关于孝顺父母,这里也有一个小故事,叫作《芦衣顺母》
孔子的徒弟闵子骞从小生母就死了,后来,他的父亲又娶了一个妻子。
继母生了两个弟弟后,对他很不好,稍不顺心,就对他又打又骂。
到了冬天,给继母两个亲生儿子用棉花做棉衣,却用不保暖的芦花给闵子骞做“棉衣”。
一天外出时,闵子骞的父亲看见他冻得直发抖,觉得他是装的,就生气地打了他一鞭。
谁知道这一鞭下去,闵子骞的衣服当即裂开一个大口子,里面的芦花露了出来,被风吹走。
回家后,父亲检查了两个小儿子身上的棉衣,发现都是用棉花做的,这才知道他的后妻在虐待子骞。
父亲难过得掉下了眼泪,他生气后妻的行为,要把她赶走。
这时,子骞反而苦苦哀求父亲,他说:“母亲在家,就我一个人受寒;母亲要是走了,三个孩子都要受冻啊!”
父亲听了闵子骞的话,便将后妻留下来。
继母很感动,从此她对三个儿子一样,一家人过着幸福的生活。
孔子曾经称赞闵子骞,说:“闵子骞真是个孝子啊,他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让别人对他的父母兄弟都没有不好的闲话。
”。
《弟子规》入则孝及故事

chén zé xǐng hūn zé dìng
晨 则 省, 昏 则 定。
chū bì gu făn bì miàn
出 必 告, 反 必 面,
jū yǒu cháng yè wú biàn
居 有 常, 业 无 变。
A
6
shìsuīxiăo wù shàn wéi
事虽小, 勿擅为,
shēn yǒu shāng yí qīn yōu
身有 伤, 贻亲忧;
dé yǒu shāng yí qīn xiū
德有伤, 贻亲羞。
A
8
qīn ài wǒ
xiào hé nán
亲爱我, 孝何难?
qīn wù wǒ xiào fāng xián
亲恶我, 孝方贤。
qīn yǒu guò jiàn shǐ gēng
A
13
故事4: 小杖则受 大杖则走
曾参侍奉父母,尽心尽力。有一次,曾参的父亲 曾点叫他去瓜地锄草,曾参不小心将一棵瓜苗锄掉。 曾点认为其子用心不专,便用棍子责打。由于出手 太重,将曾参打昏。当曾参苏醒后,并没有因为被 误打而忿忿不平。孔子知道此事后教训他说:“小 杖则受,大杖则走,今参委身待暴怒,以陷父不义, 安得孝乎!”如果大杖不走,让父亲在盛怒之下将 其打死,就会令父亲受不义之恶名,造成终身遗憾。 曾参承认说:“参罪大矣!”
A
15
故事7:
刘备教子
三国的时候,刘备临终时对儿子刘禅不放心,除了把他托
付给丞相诸葛亮,还给刘禅留下了一封信来教育他。信中说: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
人。”这就是说,不要认为小的坏事就可以胡作非为,不要
认为小的好事就可以不做;只有品德良好才能让人信服。后
《弟子规》“入则孝”篇解说

《弟⼦规》“⼊则孝”篇解说2022-03-04 古⼈云:“百善孝为先”。
孝悌是中国⽂化的基础。
⼀个⼈能够孝顺,他就有⼀颗善良仁慈的⼼,有了这份仁⼼,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
《弟⼦规》中也将孝直接放在第⼀个篇章说明。
下⾯是⼩编整理的关于《弟⼦规》孝的解说。
⼊则孝 ⽗母呼应勿缓⽗母命⾏勿懒⽗母教须敬听⽗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居有常业⽆变 事虽⼩勿擅为苟擅为⼦道亏物虽⼩勿私藏苟私藏亲⼼伤 亲所好⼒为具亲所恶谨为去⾝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柔吾声谏不⼊悦复谏号泣随挞⽆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 解说 ⽗母呼应勿缓,在家中,⽗母叫唤我们时,应该⼀听到就⽴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
⽗母命⾏勿懒,⽗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
⽗母要我们学好⽽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
⽗母责须顺承,我们犯错了,⽗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
为⼈⼦⼥,冬天要留意⽗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
夏天,要考虑⽗母是否感到凉爽。
每早起床,⼀定要看望⽗母亲,请问⾝体是否安好;傍晚回来了,也⼀定要向⽗母亲问安。
外出时,先告诉⽗母要到哪⾥去,回家以后,⼀定⾯见⽗母亲,让他们感到⼼安。
⽇常⽣活起居作息有⼀定的秩序,⽽且对于所从事的事情,不随便改变。
事情虽然很⼩,不要擅⾃做主⽽不禀告⽗母,假如任意⽽为,就有损于为⼈⼦⼥的本分,东西虽然很⼩,也不要背着⽗母,偷偷的私藏起来,被⽗母知道了,⽗母⼼⾥⼀定⼗分难过。
⽗母亲所喜爱的东西,当⼦⼥的都应尽⼒准备齐全,⽗母所厌恶的,都该⼩⼼排除。
万⼀我们的⾝体受到伤害,⼀定会给⽗母亲带来忧愁,我们的品格有了缺失,会让⽗母亲感到羞辱、没有⾯⼦。
⽗母亲爱护⼦⼥,⼦⼥能孝顺⽗母亲,那是极其天然的事,这样的孝顺⼜有什么困难呢?如果⽗母亲讨厌我们,却还能够⽤⼼尽孝,那才算得是难能可贵。
《弟子规》入则孝及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国学故事:弟子规(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注解】父母呼唤,应即时回答,不要慢吞吞地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地聆听。
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理应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
(君子闻过则喜,小人闻过则怒。
)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注解】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二十四孝的黄香(香九龄),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
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
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
平时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注解】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
如
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让父母担心,是不
孝的行为。
公物虽小,也不能够私自收藏占为己有。
如果私藏,品德
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注解】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含自己的坏习惯)。
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
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
(曾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
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能够做出伤风败德
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
当父母亲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
的事;当父母亲不喜欢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们一样孝顺,而且还能够自己反省检点,体会父母的心意,努力改过并且做得
更好,这种孝顺的行为最是难能可贵。
父母亲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
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态度要诚恳,声音必须柔和,并且和颜悦色,(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如果父母不听规劝,要耐心等待,
一有适当时机,例如父母情绪好转或是高兴的时候,再继续劝导;如
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气,此时我们虽难过得痛哭流涕,也要恳
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使
父母一错再错,铸成大错。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注解】父母亲生病时,子女理应尽心尽力的照顾,一旦病情沉重时,更要昼夜服侍,不能够随便离开。
父母去世之后,守孝期间(古礼三年),要常常追思、感怀父母教养的恩德。
自己的生活起居必须调整
改变,不能贪图享受,应该戒绝酒肉(请参考地藏经,孝子应如何给
往生者修福)。
办理父母亲的丧事要哀戚合乎礼节,不可草率马虎,也不能够为了面子铺张浪费,才是真孝顺。
(论语: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祭拜时应诚心诚意,对待已经去世的父母,要如同生前一样恭敬。
(论语: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