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北京海洋科学导论结课论文

合集下载

《海洋科学导论》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

《海洋科学导论》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

《海洋科学导论》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一、课程简介《海洋科学导论》是研究地球上海洋的自然现象、性质与其变化规律,以及和开发与利用海洋有关的知识体系。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掌握海洋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了解其基本内容、当前的主要成果、发展态势和海洋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对海水的运动规律、海洋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地质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础理论有所掌握,认识到海洋中各种自然过程相互作用和反馈的复杂性,及其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其学习海洋的兴趣,拓展海洋科学相关领域的研究思路,最终为培养高质量的海洋方向的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三、教学组织过程(一)从海洋的重要经济价值、生态价值、旅游价值、气候价值、军事价值以及国家战略价值出发,以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海洋科学这门课为问题导向,引发学生学习海洋科学知识的兴趣;(二)通过了解海洋学发展的历史,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了解古代中国海洋科学历史,增加民族自豪感;了解现代中国海洋科学与世界海洋科学研究水平之间的差距,树立科学使命和担当精神。

(三)抛出问题:“海洋科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表达各自的观点,提出各研究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如何把这些方法应用于海洋科学研究之中。

(四)最后进行总结分析,并举出两位探险家的例子:南森进行北极科学探索,第一个证实北极是海洋,存在自东向西的海流;库克历时12年,对三大洋进行详细考察,最终为科学事业献身。

以此例子激发学生们探索未知和为科学事业奉献的精神。

四、案例(一)案例简述第一部分——海洋科学发展史第二部分——中国的海洋科学第三部分——海洋科学研究方法(二)案例点评适用范围:本案例适用于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学等课程。

本案例介绍了海洋科学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海洋科学的领先地位以及近现代海洋科学的落后,探讨了海洋科学的一些研究方法,为其它海洋科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和担当精神。

完整版)海洋科学导论总结

完整版)海洋科学导论总结

完整版)海洋科学导论总结海洋学是一门研究海洋中各种现象和过程,以及它们与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综合性科学。

海洋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上70.8%的海水。

海洋是环境的产物,能量和物质通过海面、海底和沿岸带的边界传递,也可以通过辐射和地球及天体对海水的引力传递。

海水是混合溶液,包括水、盐分、气体、悬浮有机物和悬浮无机物。

海洋的形态具有广漠而有垠、深又浅、连通又阻隔等固有特性。

海洋学的研究对人类生存环境关系密切。

海洋是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也是运输和贸易的中介。

海洋对气候环境有影响,包括环流向高纬输送热量和对气温起调节作用。

海洋与气体之间也有相互作用。

海洋灾害包括风暴潮、赤潮、海冰、海水倒灌、海岸侵蚀和海底地震等。

此外,排污与海洋自净能力之间也存在关系。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海洋中的矿产资源包括石油、锰结核、金刚石、重晶石、金和锡等。

海洋中的化学资源包括大量的无机盐,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

海洋中的生物资源也非常丰富。

海洋生物种类繁多,大约有26万种,其中海洋动物约16万种,海洋植物约10万种。

为了发展近岸养殖业,我国利用近海15米以内的滩涂,可供养殖2000万亩,自1989年以来已经养殖了634万亩。

其中对虾养殖的产量居世界首位。

海洋捕捞对海洋生态环境有着适度和过度的影响。

海洋药物的提取已经达到了分子水平,同时也在进行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的研究。

海洋动力资源包括潮汐、波能、海流和温差。

潮能发电的潜力达到了10亿千瓦,我国已经建有乳山和江夏的潮能发电站。

波能的压力达到了30-50吨/m2,但由于空间分散、时间间断和破坏力大等原因,波能的开发还面临一些挑战。

挪威的XXX的MOW电站在1985年开始运行,但在1988年被冲毁。

苏格兰的Dounreng电站也在安装过程中被摧毁。

海流的能量最低,而温差则难度较大。

海洋资源的利用还包括军事、航运、港口工程和油气开发。

军事利用主要包括作战、布雷和潜艇等方面。

海洋航运的运输量很大,而且航道不需要维护。

海洋科学导论字结课论文 供水安全心得体会

海洋科学导论字结课论文 供水安全心得体会

海洋科学导论字结课论文供水安全心得体会海洋科学导论:供水安全心得体会引言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工农业发展的不断提高,水资源越来越紧缺,且受到污染的情况也日益严重。

因此,保障供水安全成为了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和任务。

本文将结合海洋科学知识,探讨供水安全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法,并总结个人在学习和实践中的心得体会。

一、供水安全的关键问题供水安全涉及到水资源的保护、利用和管理等多个环节,其中包括水源地污染、水质安全、供水设施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1. 水源地污染水源地污染是供水安全的首要问题,其影响直接决定了供水质量的优劣。

水源地污染包括工业废水、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水等多种形式,其中农业面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是造成水源地污染的主要原因。

例如,农业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导致大量的农药和养分流入水体,破坏水质。

2. 水质安全水质安全是指供水中的污染物浓度未超过可接受的标准,并且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水质安全问题主要包括有害物质超标、水中微生物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等。

此外,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水受到地下污染物的威胁,也成为了水质安全的重要问题。

3. 供水设施和管理供水设施包括水库、水厂、管道和水井等,其安全性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供水的可靠性和质量。

供水设施的老化和破损、设备的维护不及时以及管理不善等都会引发供水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甚至危及人体健康。

二、供水安全的解决方法供水安全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合作和努力来解决。

下面是几个解决供水安全的关键方法。

1. 水源保护水源保护是解决水源地污染问题的首要方法。

政府部门应制定严格的环保法律和政策,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管和管理,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自觉性。

此外,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水资源的利用方式也是水源保护的重要手段。

2. 水质监测与净化水质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

《海洋科学导论》课程激发海洋意识,为海洋强国战略贡献青春力量

《海洋科学导论》课程激发海洋意识,为海洋强国战略贡献青春力量

实践机会:提供丰富的实习、 实践和科研机会,让学生在实 践中提高能力
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创新 项目,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 能力
为海洋强国战略贡献青春力量
课程目标:培养具有海洋科学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课程内容:涵盖海洋生物、物理、化学、地质等多个领域
教学方法: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课程成果:学生毕业后可以在海洋科研、教育、管理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海洋强国 战略贡献青春力量
海洋科学导论课程
汇报人:
目录
01 课程目标 03 课程实施
02 课程内容 04 课程效果
课程目标
培养海洋意识
认识海洋:了解海洋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保护海洋:树立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了解海洋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利用海洋:了解海洋资源的利用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策略 海洋文化:了解海洋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培养海洋文化素养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对海洋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 感和环保意识
课程效果:学生能够认识到海洋保护的重要性,积极参与海洋环境保护活 动,提高海洋保护意识
培养创新与实践能力
课程内容:涵盖海洋科学多个 领域,包括物理、化学、生物、 地质等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 组讨论、实验操作等多种方式,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培养团队协作 精神,提高沟 通能力和学术 交流能力
0
0
0
0
1
2
3
4
培养海洋强国战略人才
培养具有海洋科 学基础知识的人

培养具有海洋科 学研究能力的人

培养具有海洋资 源开发利用能力
的人才
培养具有海洋环 境保护意识的人

(完整版)海洋科学导论总结

(完整版)海洋科学导论总结

(完整版)海洋科学导论总结第⼀章绪论海洋学(oceanography):海洋学是研究在海洋中的各种现象和过程发⽣、发展和演化及它们与环境相互作⽤、相互影响的规律的⼀门综合性科学。

海洋学研究的对象:地球上70.8%的海⽔属地学分⽀。

海洋学的特征:1、海洋是环境的产物在地球上,通过能量、物质的相互传递与环境相互作⽤。

传递⽅式:通过边界:海⾯、海底和沿岸带。

不通过边界:辐射和地球及天体对海⽔的引⼒。

A)海⽔特性:混合溶液:⽔、盐分、⽓体、悬浮有机物、悬浮⽆机物。

2、海洋形态的固有特性:(1)⼴漠⽽有垠:占地球表⾯积70.8%,被陆地分隔。

(2)深⼜浅:两层含义。

其⼀指海洋平均深度为3800⽶,最深为11034m(陆地海拔最⾼为8848⽶),但地球半径为6371千⽶,因此海洋只是地球上⼀薄层;其⼆指海洋垂直尺度与⽔平尺度⽐为10-3的量级,因此海洋中海⽔的运动以⽔平运动为主。

(3)连通⼜阻隔:各⼤洋⽔域连成⼀体,可以充分进⾏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北半球陆地⼏乎连成⼀体,阻挡了北冰洋与其他⼤洋的⽔交换,使北冰洋底层⽔⽆法流出进⼊其他⼤洋。

其他⼤洋底层⽔均来⾃于南极⼤陆附近的边缘海。

海洋学研究意义1、海洋与⼈类⽣存环境关系密切1)是蛋⽩质主要来源;运输和贸易的中介—航运(密度⼤);国际冲突的焦点…2)影响⽓候环境:①环流--向⾼纬输送热量;②对⽓温起调节作⽤(海⽔热容量⼤)3)海—⽓相互作⽤:4)海洋灾害:风暴潮、⾚潮、海冰、海⽔倒灌、海岸侵蚀、海底地震等5)污染:排污与海洋⾃净能⼒关系。

2、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化学资源、⽣物资源、动⼒资源1)矿产资源⽯油:半数以上在海底。

估计海洋⽯油储量为(1100-2500亿吨),我国⼤约100亿吨。

锰结核:年再⽣1000万吨,可提炼锰、铁、铜、镭等。

此外,⾦刚⽯、重晶⽯、⾦、锡都在矿砂中找到。

2)化学资源⼤量⽆机盐:海⽔中含80多种元素。

1kg海⽔含35g⽆机盐。

海洋科学导论论word版

海洋科学导论论word版

《海洋科学导论》学习总结(浙江海洋学院 A10旅游1班傅晨园)摘要: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她孕育了人类的文明,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

对于困扰全世界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难题的解决,人们都寄希望于海洋的开发和利用。

海洋的开发利用,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因为对海洋特征和规律的研究,是开发和利用的基础,海洋的探索和研究非常具有挑战性。

《海洋科学导论》一书,是为我国海洋类专业大学生编写的基础课教材,比较系统地介绍海洋科学主要分支学科的基础内容。

关键词:海洋地质海洋物理海洋生物0引言出于对海洋科学的浓厚兴趣,我选择了“海洋科学导论”这门课作为选修课。

“海洋科学导论”是为我们海洋类大学编写的课程,它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海洋科学主要分支学科的基础内容,这是一门很有趣的课,带我们领略海洋的智慧,我很荣幸能选上这门课。

经过15周的学习,我已经对这门课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也越来越对海洋科学感兴趣了,今后我会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视频、书籍等,更深入地了解海洋科学的知识。

下文是我学习“海洋科学导论”之后,通过课本、网络和相关资料进行的相关知识总结,由于时间紧迫和能力有限,不足之处请老师多多包涵和指点。

1 海洋化学1.1海水的起源海水的形成与地球物质整体演化作用有关。

一般认为海水是地球内部物质排气作用的产物,即水汽和其它气体是通过岩浆活动和火山作用不断从地球内部排出的。

现代火山排出的气体中,水汽往往占75%以上,据此推测,地球原始物质中水的含量应当较高。

地球早期火山作用排出的水汽凝结为液态水,积聚成原始海洋,还有些火山气体溶解于水,从而转移到原始海洋中,而另一些不溶或微溶于水的气体则组成了原始大气圈。

在漫长的地球演化过程中,海水因地球排气作用不断累积增长,最初的原始海洋体积可能有限,深海大洋的形成也要晚些。

根据对海洋动物群种属的多样性分析,至少在寒武纪以前就出现了深海大洋。

1.2海水的性质①海水的盐度海水中的含盐量是海水浓度的标志,海洋中的许多现象和过程都与其分布和变化息息相关。

海洋科学导论

海洋科学导论

海洋经济摘要: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始,世界的生产力飞速发展,人类对资源渴求的膨胀式增长远远跟不上资源更新的脚步。

陆地上的资源已经渐渐难以满足人类的需求了,不少经济学者早将他们的目光投放到博大的海洋中去。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油气田、稀锰结核、海底砂矿以及各种鱼类贝类有经济价值的海洋生物。

除此之外,海洋对气候的调节功能、水循环功能、平衡温度和调节湿度等功能也对人类生存起着基础作用。

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但是,我们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不要忘记保护它。

关键词:海洋经济;海洋经济产业;海洋经济开发;海洋环境一、海洋经济及海洋经济产业现代海洋经济包括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为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服务性产业活动,这样一些产业活动而形成的经济集合均被视为现代海洋经济范畴。

从历史上来看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经济活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原始开发阶段、传统开发阶段和现代开发阶段。

原始海洋开发阶段。

原始海洋渔业的出现,是人类认识海洋和开发利用海洋的第一个伟大胜利。

早在石器时代,人类的祖先就与海洋发生了密切的联系。

在距今一万八千多年前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穴居的洞内,就发现了用作装饰品的海蚶壳。

早在公元前四千多年以前,沿海居民就开始“煮海为盐”。

在我国有关财富的文字中,多以贝为旁,说明在文字形成的初期,贝类曾广泛作为货币使用,这就说明古代商品经济的出现与海洋有着密切的关系。

原始海洋开发阶段的基本特征是,人们以来简陋的工具,向海洋索取渔、盐等基本生活资料,活动范围限于近岸和浅海水域。

原始海洋开发阶段的意义是很大的,为人类认识海洋和开发利用海洋积累了初步的知识和经验。

传统海洋开发阶段。

这里所说的传统海洋开发阶段,是指海洋捕捞业、海水制盐业和海洋运输业等传统海洋产业在海洋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新兴产业尚未大规模兴起之前的阶段。

从世界范围来看,传统的海洋开发阶段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时间,一直延续到20世纪60年代。

海洋科学论文

海洋科学论文

海洋科学论文海洋及其丰富的各类资源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海洋科学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海洋科学论文篇一浅析海洋功能区划摘要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工业革命以来,人口的激增和技术的进步使人类对于陆地的开发使用日益过度,资源与环境的各种问题暴露无遗。

于是人类的视野和活动领域开始转向海洋以解决人口增长、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

豍面对我国如此富饶的海洋资源我们如何在发掘其潜力的同时避免破坏,理念的创新和制度的改革必不可少。

关键词海洋功能区划区划现存问题区划建议作者简介:王广卉,大连海事大学。

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8-166-02一、海洋功能区划的概念海洋功能区划制度是我国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并组织实施的一项重要海洋管理制度。

国家海洋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于1989年~1993年和1998年~2001年开展了两次大规模的海洋功能区划工作,1982年通过、1999年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二条对海洋功能区划作了原则性规定。

1999年12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了《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管理办法》,对如何划定和管理近岸海域环境功能作了具体规定。

《海域使用管理法》针对我国海域开发利用中存在的秩序混乱等现象,在第二章中专门规定了海洋功能区划制度。

豎为了合理使用海域、保护海洋环境、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于2002年制定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

海洋功能区划是根据海域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状况、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需求等因素而划分的不同的海洋功能类型区,用来指导、约束海洋开发利用实践活动,保证海上开发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同时,海洋功能区划又是海洋管理的基础。

二、规定海洋功能区划的原因(一)我国海洋的可利用性海洋“兴渔盐之利,行舟楫之便”,为国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包括生物、矿产、航道港口、海水、旅游等多种重要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课程期末考试论文(读书报告)
课程名称:海洋科学导论
任课教师:
学时:32
开课院系:海洋学院
学生姓名:
学号:
开课时间:
一、《海洋科学导论》的主要内容?结合自己的专业谈谈学习感受。

二、答:(一)通过学习,我认为“海洋科学导论”的基本内容主要
包括:
三、1.海洋科学发展史、研究海洋的意义以及海洋未来的发展趋势。

海洋是生命的起源,是生命的守护神,它的发展史是人类不断探索其奥秘的文明史;海洋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动力资源和空间资源,基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强大压力,现在人们越来越关注海洋这一巨大宝库,积极采取合理的方法对海洋进行研究与开发,同时我们学习了海陆分布的基本状况,我国海洋的现状。

四、2.地球上海洋分布的基本特征及其自然效应,地球的结构、海
与洋定义及特征,地球上三大洋情况分述。

我们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海洋主要有连续性、广大性等特点,用海和洋的基本特征来区分海和洋,地球上洋和海的基本分布。

五、3.海底的一些基本知识,主要有海底地貌构造及其历史演化,
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海底地貌现象的地质解释。

这些知识主要是与地质、地貌有关,对于研究海底有很大作用,便于分析海洋上的一些情况。

六、4.海水的物理、化学特性和海水运动。

海水基本的物理性质,
海水的运动形式,世界洋流的分布情况及运动情况,水团。

七、5.海洋的化学资源及生物资源。

海水的组成和特性、海水中的
化学反应,海洋化学资源、海洋化学环境及保护及海洋生物的分类系统。

八、6.海洋高新技术及海洋法与海洋权益。

(二)谈到学习海洋科学导论与我专业的关系,首先二者都是地质方面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关联性。

海洋是地质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载
体,海洋中的洋中脊、大洋沉积等对研究现今的地质现象有很重
要的意义。

通过海洋生物在岩石中形成的化石判断岩层的形成时
期是当今地质工作中判断地层形成时期的一种简单而有效地方
式。

同时我学习的专业是地下水科学与工程,这与海洋科学又有
特别的联系,二者都与水有密切的关系,海洋是地球包含水最多
的地球系统,其他地球系统都很大程度上受到海洋的影响。

当今
的缺水问题已成了全社会的共同关注的问题,陆地上淡水资源(特
别是地下水)的缺乏严重制约影响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何解
决陆地缺水问题,已成为现今的重要的议题。

学习海洋科学,利
用科学的方法为人类开辟新的淡水资源来源,同时为人类提供更
多的储备淡水,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使我们地质类
专业,特别是以研究水为主要对象的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
生应该承担的责任。

同时,学习并研究海洋科学,可以对为临海
地区盐碱化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保护临海地区地下水不受海洋咸
水的污染。

同时,地质专业的学习中,内容相对枯燥、抽象,在
专业学习中融入海洋科学的学习,一方面可以扩展我们的知识面
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奠定更加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还能增加学习
的趣味性,使地质专业的学习成为一件有趣的事。

九、海洋生物的分类依据?试举例说明。

十、答:从生态角度来说,根据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运动能力及所
处海洋水层环境和底层环境的不同,可将其分为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和底栖生物三大类群。

下面就其特征并举例说明:
十一、1.海洋浮游生物
十二、这个生态类群的海洋生物的特点是:缺乏发达的运动器官,没有或仅有微弱的游动能力,悬浮在水层中常随水流移动;绝大多数个体很小,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其结构。

但种类繁多、数量很大、分布又很广,几乎世界各海域都有。

它们还可以按照营养方式的不同,分成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两大类。

十三、举例:(1)海洋浮游植物主要包括:光合细菌、蓝藻、硅藻、自养甲藻等。

它们是水域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生产者,属于初级生产者,其中有些细菌又是还原者。

(2)海洋浮游动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包括无脊椎动物的大部分门类,如原生动物、腔肠动物(包括各类水母)、轮虫类、甲壳纲节肢动物、腹足纲软体动物(包括翼足类和异足类)、毛颚动物、被囊动物(包括浮游有尾类和海樽类)以及各类动物的浮游幼体,浮游动物中以甲壳动物的桡足类最为重要。

(3)海洋漂浮生物特指生活在海气界面和表面膜上的生物,又称海洋水表生物。

这类生物的代表有:褐藻类的马尾藻、腔肠动物的帆水母、银币水母、僧帽水母、漂海葵、海蜗牛和海神鳃船蛸等等。

其中又具体分为水漂生物,表上漂浮生物和表下漂浮生物。

十四、2.海洋游泳生物
十五、这中生态群生物的特点是在水层中能克服水流阻力,自由游动,
它们具有发达的运动器官,是海洋生物的一个重要生态类群。

这类生物是由鱼类、哺乳动物、头足类和甲壳动物的一些种类,以及爬行类组成的。

根据这类生物生活的不同生境和对水流阻力的不同适应能力,游泳生物可分为4个类群:
(1)底栖性游泳生物:主要生活于海洋底层,游泳能力较弱。

如灰鲸属、儒艮属、鲽形目的种类及一些深海对虾类。

(2)浮游性游泳生物:运动能力较差,如灯笼鱼科、星光鱼科的种类。

(3)真游泳生物:生活于广阔的海洋水层中,游泳能力强,速度快,雷诺数大(Re>105)。

如大王乌贼科、鲭亚目、须鲸科的种类。

4)陆缘游泳生物常出现于海岸沙滩、岩石、冰层或浅海等处。

如海龟科、企鹅目、鳍脚目、海牛属的种类。

3.海洋底栖生物
海洋底栖生物的特点是栖息在潮间带、浅海及深海海底的生物,它是海洋生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生态类群,包括了大多数海洋动物门类、大型海藻和海洋种子植物。

这些生活在海底(底内和底上)的生物,海洋底栖生物按营养方式可划分海洋底栖植物与海洋底栖动物。

其中底栖植物种数很少,底栖动物种类繁多、组成多样。

举例说明:(1)海洋底栖植物:这类植物靠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提供营养,是生产者,为自养型生物,如海带、石莼、紫菜等,以及海草和红树等种子植物,它们大多营定生生活,固着于底层,主要分布在透光的潮间带和潮下带。

有些种类,如红藻类的海
萝和红树,可以生活在潮上带,退潮后能长时间经受太阳的酷晒。

另外,底栖植物还包括浒苔、水云等附着于物体或船底的种类。

(2)海洋底栖动物:这类动物绝大多数是消费者,为异养型生物;但海底热泉动物群落的成员,有的能进行化学合成作用,在无阳光和缺氧的条件下,与自养生物共生,以无机物为生。

海洋底栖动物包括海洋动物的大多数门类,有埋栖于底的多种蛤类、梭子蟹、蝉蟹等,穴居于底内管道中的美人虾、多种蟹、多毛类、肠鳃类等,固着或附生于岩礁、坚硬物体和沉积物表面的海绵动物和苔藓动物,腔肠动物的珊瑚虫类和水螅虫类,软体动物的牡蛎、贻贝、扇贝、金蛤等,以及匍匐爬行于基底表面的螺类、海星、寄居蟹等,另外,还有一些能在近底的水层中游动,但又常沉降于底上活动的对虾类、鲽形鱼类等被称为游泳性底栖动物的。

还有穿孔穴居于木材或岩礁的底栖生物,例如船蛆等被称为海洋钻孔生物。

十六、海水中的营养元素有哪些?试说明它们在海洋生物新陈代谢中的作用。

十七、答:海水中的营养元素有:
十八、1.植物营养盐:海水中由N、P、Si等元素组成的某些盐类,如磷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铵盐和硅酸盐等等,是海洋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盐。

十九、2.痕量营养元素:海水中痕量Fe,Mn,Cu,Zn,Mo,Co,B等元素,与生物的生命过程密切相关。

二十、它们与生命活动的关系:
二十一、营养元素主要是与海洋植物生长有关的要素,通常是指N、P及Si等。

这些要素对生物有重要意义,是海洋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盐,与生命的形成发展有很大的关系。

它们对生物有促进生物生长的作用,但是当它们含量很低时会抑制生命的正常生长。

在海水中,营养元素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

氮、磷、硅等元素不仅是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繁殖所必需的成分,也是海洋初级生产力和食物链的基础。

例如:氮是构成海洋生物体内蛋白质、氨基酸的主要组分,海水中无机氮化合物被同化为植物细胞中的氨基酸;海洋中颗粒态无机磷酸盐主要以磷酸盐矿物存在于海水悬浮物和海洋沉积物中,其中丰度最大的是磷灰石,约占地壳总磷量的95%以上,磷灰石是包括人在内的各种生物体的牙齿、骨骼、鳞片等器官的主要成分所有生物细胞中都含有有机磷化合物,所以,磷是生物生长的必需元素。

硅是海洋植物,特别是海洋浮游植物硅藻类生长必需的营养盐,硅藻吸收蛋白石用以构成自身的外壳。

含硅海洋生物的残体沉降到海底后,形成硅质软泥,是深海沉积物的主要组分,同时海水中的营养盐是可以再生和循环的,以供海洋生物的需求。

这些大量元素对于海洋的循环和不断更新由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当海水中营养元素含量很低时,会限制植物的正常生长,由于消耗,甚至成为海洋初级生产力的限制因素,所以,又称它们为“生物制约元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