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电子讲稿第一部分

(整理)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电子讲稿第一部分
(整理)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电子讲稿第一部分

学习情景1 课程导论

1.飞行控制系统发展概述

自动飞行控制系统已有100多年的研制历史,早在有人驾驶飞机出现之前,自动飞行装置即已出现。

1.1方向稳定器

1873年,法国雷纳德(C.C.Renard)无人多翼滑翔机的方向稳定器。

1.2 电动陀螺稳定装置-姿态稳定

1914年,美国的爱莫尔·斯派雷(Eimer Sperry)研制成功第一台可以保持飞机稳定平飞的电动陀螺稳定装置,该装置利用陀螺的稳定性和进动性,建立一个测量基准,用来测量飞机的姿态,它和飞机的控制装置连在一起,一旦飞机偏离指定的状态,这个机构就通过飞机的控制装置操纵飞机的舵面偏转使飞机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1.3 自动驾驶仪

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可以控制和保持飞机高度、速度和航迹的自动驾驶仪。

第二次世界大战促使自动驾驶仪等设备得到进一步发展,由过去气动-液压到全电动,由三个陀螺分别控制三个通道改用一个

或两个陀螺来操纵飞机,并可作机动、爬高及自动保持高度等。

二次大战期间,美国和原苏联相继研制出功能较完善的电气式自动驾驶仪C-1和其仿制品A∏-5;

德国在二战后期研制成功飞航式导弹V-1和弹道式导弹V-2,

更进一步促进了飞行自动控制装置的研制和发展。

20世纪50年代后,和导航系统、仪表着陆系统相联,自动驾驶装置实现了长距离自动飞行和自动着陆。

1.4 自动飞行控制系统

1947年成功突破音障后,飞机的飞行包线(飞行速度和高度的变化范围)扩大,越来越复杂的飞行任务对飞机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仅靠气动布局和发动机设计所获得的飞机性能已经很难满足复杂飞行任务的要求。因此,借助于自动控制技术来改善飞机稳定性的飞行自动控制装置(如增稳系统)相继问世,在此基础上,自动驾驶仪的功能得到进一步的扩展,发展成为自动飞行控制系统(AFCS)。

20世纪60年代,产生了随控布局飞行器(congtrol configured vehicle--CCV)的设计思想。

20世纪60年代前的以模拟电路或模拟计算机为主要计算装置的飞行控制系统,逐渐发展成为现在已普遍应用的数字式飞行控制系统,这也为新技术应用和更复杂更完善系统的综合提供了实现的可能性。例如:

主动控制技术(active control technology—ACT);

余度技术

容错控制技术

20世纪8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的火/推/飞综合控制系统等。

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于计算机的应用使自动驾驶仪和飞机的指引系统组成一个综合系统,使飞机的各种传感器数据、指

引与控制系统已在飞行管理系统中,从而实现了更高程度的自动化。

20世纪70年代末期,计算机和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使自动驾驶仪的功能迅速扩展。

在现代化的大中型民航客机上,自动飞行控制系统通常包括自动驾驶仪、飞行指引系统、自动油门系统、偏航阻尼系统、安定面自动配平等。

2.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1)飞行控制

通过某种手段,使用一定的设备,从而实现对飞行器的飞行运动和模态变化所进行的控制。

(2)飞行运动和模态变化

飞行器的飞行运动和模态变化,包括其重心的线运动、绕重心的角运动,以及飞行器的几何形状与结构模态的改变。

(2)飞行器

是对可以在大气层内或在外层空间中飞行的装置的统称。

无人驾驶飞行器

有人驾驶飞行器

(3)飞行控制系统

实现飞行器飞行控制所使用的设备(由装置、机构组成并建立的开环或闭环信息传递链),称之为飞行控制系统。

3.飞行控制系统的分类

(1)人工飞行控制系统

由驾驶员通过对驾驶杆和脚蹬的操纵实现控制任务的飞控系统,称为人工飞行控制系统。

(2)自动飞行控制系统

不依赖于驾驶员操纵驾驶杆和脚蹬指令而自动完成控制任务的飞控系统,称为自动飞行控制系统。

自动驾驶仪操纵飞机的方框图

按采用的飞行操纵系统分类

?机械式飞控系统

?液压式飞控系统

?电传飞控系统

模拟式电传飞控系统

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

?光纤式飞控系统(光传飞控系统)

?电驱式飞控系统

?智能式飞控系统

4.飞行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在现代化大中型民航客机上,自动飞行控制系统通常包括:(1)自动驾驶仪(A/P);

(2)飞行指引仪(F/D);

(3)安定面配平系统(STAB/T);

(4)偏航阻尼器(Y/D);

(5)自动油门系统(A/T)

民用飞机飞行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按照ATA100对飞机系统内容的编排,自动飞行控制系统属于ATA100-22章节的内容。

人工飞行控制系统是由驾驶员手动操纵的主辅飞行操纵系统,属于ATA100-27章节的内容。

军用飞机自动飞行控制系统除了上述ATA100-22章节的内容,还有自动地形跟随和自动地形回避系统,与火控系统交联控制以及其它一些特殊控制要求的系统。

5.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的作用

增加飞行安全

改善飞行品质

减轻驾驶员负担

学习情景2 自动驾驶仪

学习单元1 自动驾驶仪基础

1. 基本原理

?驾驶员控制飞机飞行的过程,如图1-1;

?自动驾驶仪控制飞机飞行的过程,如图1-2;

?自动驾驶仪控制飞机飞行过程中,敏感比较元件、放大计算装

置和执行机构可以代替驾驶员的眼睛、大脑神经系统与肢体,自动控制飞机的飞行。

?敏感比较元件、放大计算装置和执行机构是自动飞行控制系统

的核心,即自动驾驶仪。

?自动驾驶仪是利用反馈控制原理(负反馈)来实现对飞机运动

参数的控制。

图1-2自动驾驶仪操纵飞机的方框图

2. 描述飞机运动的参数

?三个姿态角:俯仰角、倾斜角和偏航角。

?三个角速度:俯仰角速度、倾斜角速度和偏航角速度。

?两个气流角:迎角(或称攻角)和侧滑角。

?三个线位移:

?三个线速度:

?两个航迹角:航迹俯仰角和航迹偏转角。

自动飞行控制系统可在无人参与的情况下自动控制上述部分或全部参数,必要时还可以控制马赫数及法向过载等

坐标系—复习空气动力学

?地面坐标系

?机体坐标系

?速度坐标系(气流坐标系)

飞机的姿态角——机体坐标系与地面坐标系的关系

?俯仰角:机体纵轴与其在地平面投影线之间的夹角。以抬头为

正;

?偏航角:机体纵轴在地平面上的投影与选定方向间的夹角。以

机头左偏航为正(机头方向偏在预选航向的右边)。

?滚转角:又称倾斜角,指机体竖轴(飞机对称面)与通过机体

轴的铅垂面间的夹角。飞机右倾斜时为正。

飞机的轨迹角——地速坐标系与地面坐标系间的关系

?航迹倾斜角θ

?航迹偏转(方位)角ψs

?航迹滚转角γs

气流角

空速坐标与机体坐标系的关系

?迎角α

?侧滑角β

3. 基本组成

?测量元件或称敏感元件

用来测量飞机的运动参数,俯仰角、倾斜角和偏航角,如:

速率陀螺测量角速度;

垂直陀螺测量飞机的俯仰角、倾斜角(或称滚转角);

航向陀螺测量飞机的偏航角等

?信号处理元件(或称计算元件)

把各种敏感元件的输出信号处理为符合控制规律要求的信号,包括有综合装置、微分器、积分器、限幅器、滤波器等

?放大元件

放大上述处理过的信号的元件,一般指功率放大。

?执行机构

根据放大元件的输出信号带动舵面偏转的机构,亦成为舵机。

4. 主要功用

当自动驾驶仪衔接后,可以实现的主要功能有:

?自动保持飞机沿三个轴的稳定(姿态稳定);

?接受驾驶员指令,操纵飞机以达到希望的俯仰角、航向角、空

速或升降速度等;

?接受驾驶员的设定,控制飞机按预定的高度、预定的航向飞行;

?与飞行管理计算机系统耦合,实现按预定飞行轨迹的飞行;

?与仪表着陆系统(ILS)耦合,实现飞机的自动着陆(CATⅠ, Ⅱ,

Ⅲ等)

5. 分类

?自动驾驶仪可以按其控制规律来划分,也可按实现控制的手段

来划分,还可按控制轴的数目或实现解算的手段来划分。

?自动驾驶仪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按其控制规律来划分。

?所谓控制规律通常是指自动驾驶仪输出的舵偏角与信号的静、

动态函数关系。

5.1 按控制规律分类

?比例式自动驾驶仪

?积分式自动驾驶仪

5.2 按控制坐标轴个数分类

(1)单轴式

最简单的单轴式自动驾驶仪通过副翼控制飞机的倾斜轴,称作平飞器,最早出现在轻型飞机,它使驾驶员从长途飞行中解脱出来。(2)双轴式

可控制倾斜轴和偏航轴,能和导航设备交联,实现平飞以及飞行方向的控制,如保持航向或航道等。

(3)三轴式

用于俯仰、倾斜和偏航轴的控制,可以保持飞机平飞,保持无线电航道,保持气压高度或升降速度。

?俯仰轴(通道)是通过控制升降舵,利用姿态的改变来实现飞

机的爬升与下降或实现对速度或高度的稳定;

?倾斜轴主要是利用副翼对倾斜角进行稳定,实现定向飞行。

?偏航轴利用方向舵来实现。

现代飞机的自动驾驶仪通过与飞行管理计算机系统交联,与自动油门系统协同工作,可以按照预先制定的飞行计划,实现从起飞后的爬升、巡航、下降、进近知道着陆各飞行阶段上的自动控制,包括三轴姿态、发动机推力以及改平并过渡到减速滑跑等控制。现代民航大型客运飞机上普遍装有这类自动驾驶系统,具备三类仪表着陆能力。

6. 舵回路、稳定回路和控制回路

?自动驾驶仪工作时,以飞机为控制对象,实现飞机不同参数的

控制与稳定。

?自动驾驶仪实现不同的功能,完成不同的飞行任务,要求组成

不同的反馈控制回路。

?自动驾驶仪工作回路通常由以下四个回路组成:

同步回路

舵回路

稳定回路

控制回路

6.1 同步回路

?作用

在自动驾驶仪衔接时,保证系统输出为零,即自动驾驶仪的工作状态与当时飞行状态同步。

?基本组成

现代飞机上的同步回路通常由两部分组成:

FCC内部的同步

作动筒的同步

6.2 舵回路

?自动飞行控制系统根据输入信号,通过执行机构控制舵面。

?为改善舵机的性能,通常执行机构引入内反馈(将舵机的输出

信号引到输入端),形成随动系统或称伺服回路,简称为舵回路。

?舵回路由舵机、放大器及反馈元件组成。

?反馈元件包括测速电机、位置传感器,构成舵回路的测速反馈

和位置反馈。

?舵回路可用伺服系统理论来分析,其负载是舵面的惯性和作用

在舵面上的气动力矩(铰链力矩)

6.3 稳定回路

?自动驾驶仪与飞机组成一个回路,该回路的主要功能是稳定飞

机的姿态,即稳定飞机的角运动,称为稳定回路。

?由于稳定回路中包含了飞机,而飞机的动态特性有随飞行条件

而变化,使稳定回路的分析变得较为复杂。

6.4 控制回路

?稳定回路加上测量飞机重心位置或速度信号的元件以及表征飞

机空间位置几何关系的运动学环节,组成更大的回路,称为控

制回路或制导回路。

控制回路的作用是实现对飞机重心的运动即飞机运动轨迹的控制。

学习单元2角位移式自动驾驶仪控制规律及调节原理

1. 概述

?角位移式自动驾驶仪可以根据控制规律实现飞机三个姿态角的

稳定;

?所谓控制规律就是指控制器的输入量与输出量之间的关系;

?自动驾驶仪是一种能够保持或改变飞机运动状态的自动控制

器,其输入量与输出量之间的关系叫做自动驾驶仪的控制规律;

?自动驾驶仪的输入信号来自飞机的某些运动参数或是从自动驾

驶仪操纵装置来的控制信号;

?自动驾驶仪的输出信号就是舵机的偏转角;

?由于舵机是和舵面机械相连的,舵机与舵面之间只相差一个比

例系数,所以可以认为自动驾驶仪的输出就是舵面的偏转角;

?自动驾驶仪目前主要采用比例式和积分式两种控制规律;

?比例式控制规律指舵面偏转角与自动驾驶仪输入信号(被控量

的偏差)之间成比例关系;

?积分式控制规律是指舵面偏转角与自动驾驶仪输入信号(被控

量的偏差)之间成积分关系,或舵面偏转角速度与自动驾驶仪

输入信号(被控量的偏差)之间成比例关系。

2. 分类

?角位移式自动驾驶仪按控制规律不同,可以分为比例式和积分

式两大类;

?采用比例式控制规律构成的自动驾驶仪称作比例式自动驾驶

仪,又叫有差式自动驾驶仪(结合典型控制器知识理解);

?采用积分式控制规律构成的自动驾驶仪称作积分式自动驾驶

仪,又叫无差式自动驾驶仪(结合典型控制器知识理解)。

3. 工作状态

自动驾驶仪控制飞机有两种工作状态,即:

?稳定状态

?操纵状态

3.1 稳定状态

?所谓稳定状态,是指稳定给定的基准状态,也就是稳定飞机沿

三个轴的角运动,其目的是使飞机的飞行尽量不受外界干扰的影响;

?自动驾驶仪此时的作用是消除飞机相对给定基准的偏离。

3.2 操纵状态

?所谓的操纵状态,是指外加一个控制信号去改变飞机原基准状

态的运动;

?控制信号相当于在原基准信号的基础上再附加一个给定的增量

信号,该信号可以来自驾驶员在控制面板上的控制,也可以来自其它如飞行管理计算机等;

?利用自动驾驶仪的操纵状态就可以自动地控制飞机按所期望的

姿态或航迹飞行。

?

3. 应用案例—俯仰角控制

? 俯仰角自动控制系统方框图;

? 垂直陀螺仪 输入信号—俯仰角 输出信号—与俯仰角对应的电压信号

传递函数— ,比例系数K1,感受到单位姿态角变化对

应的输出电压值;

? 控制电压—实现飞机操纵状态的给定电压值 。 ? 舵回路

输入信号— ,注意反馈信号极性。

输出信号—

传递函数— (忽略舵回路的惯性)。 ?

θ

g U θ?θθ?=?1K U 1)s (K G =g

U U u θθ

??-=?e

δ?δK s G =)(

飞行控制系统简介

自动飞行控制系统 飞行控制系统(简称飞控系统)的作用是保证飞机的稳定性和操纵性,提高飞机飞行性能和完成任务的能力,增强飞行的安全性和减轻驾驶员的工作负担。 深圳市瑞伯达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无人机飞行器领导品牌,是智能化无人机飞行器及控制系统的研制开发的专业厂商,生产并提供各行业无人机应用的解决方案。产品线涵盖各种尺寸多旋翼飞行器、专业航拍飞行器、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无人机地面站控制系统、高清远距离数字图像传输系统、专业级无线遥控器、高精飞行器控制模块及各类飞行器配件 飞行器的自动飞行一、问题的提出早在重于空气的飞行器问世时,就有了实现自动控制飞行的设想。1891年海诺姆.马克西姆设计和建造的飞行器上安装了用于改善飞行器纵向稳定性的飞行系统。该系统中用陀螺提供反馈信号,用伺服作动器偏转升降舵。这个设想在基本概念和手段上与现代飞行自动控制系统有惊人的相似,但由于飞机在试飞中失事而未能成为现实。 60年代飞机设计的新思想产生了,即在设计飞机的开始就考虑自动控制系统的作用。基于这种设计思想的飞机称为随控布局飞行器(Control Configured Vehicle 简称CCV)。这种飞机有更多的控制面,这些控制面协同偏转可完成一般飞机难以实现的飞行任务,达到较高的飞行性能。 飞控系统分类飞控系统分为人工飞行控制系统和自动飞行控制系统两大类。由驾驶员通过对驾驶杆和脚蹬的操纵实现控制任务的系统,称为人工飞行控制系统。最简单的人工飞行控制系统就是机械操纵系统。不依赖于驾驶员操纵驾驶杆和脚蹬指令而自动完成控制任务的飞控系统,称为自动飞行控制系统。自动驾驶仪是最基本的自动飞行控制系统。飞控系统构成飞控系统由控制与显示装置、传感器、飞控计算机、作动器、自测试装置、信息传输链及接口装置组成。控制及显示装置是驾驶员输入飞行控制指令和获取飞控系统状态信息的设备,包括驾驶杆、脚蹬、油门杆、控制面板、专用指示灯盘和电子显示器(多功能显示器、平视显示器等)。传感器为飞控系统提供飞机运动参数(航向角、姿态角、角速度、位置、速度、加速度等)、大气数据以及相关机载分系统(如起落架、机轮、液压源、电源、燃油系统等)状态的信息,用于控制、导引和模态转换。飞控计算机是飞控系统的“大脑”,用来完成控制逻辑判断、控制和导引计算、系统管理并输出控制指令和系统状态显示信息。作动器是飞控系统的执行机构,用来按飞控计算机指令驱动飞机的各种舵面、油门杆、喷管、机轮等,以产生控制飞机运动的力和力矩。自测试装置用于飞行前、飞行中、飞行后和地面维护时对系统进行自动监测,以确定系统工作是否正常并判断出现故障的位置。信息传输链用于系统各部件之间传输信息。常用的传输链有电缆、光缆和数据总线。接口装置用于飞控系统和其他机载系统之间的连接,不同的连接情况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接口形式。 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由自动驾驶仪、自动油门杆系统、自动导航系统、自动进场系统和自动着陆系统、自动地形跟随/回避系统构成。 RIBOLD瑞伯达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飞行影像系统独家先驱,其产品线涵盖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及地面站控制系统、影视航拍飞行平台、商用云台系统、高清远距离数字图像传输系统、无线遥控和成像终端及模型飞行器产品,多旋翼飞行器和高精控制模块。 RBD瑞伯达坚持创新, 以技术和产品为核心,通过完美的产品带来前所未有的飞行体验。我们的目标是做世界一流的无人机企业,为我们的客户提供一流的产品和服务!

《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教案

第一章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第一节控制理论的发展 自动控制的萌芽:自动化技术学科萌芽于18世纪,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如何进一步降低人的劳动强度和提高设备的可靠性被提到了议程。 特点:简单的单一对象控制。 1. 经典控制理论分类 线性控制理论,非线性控制理论,采样控制理论 2. 现代控制理论 3. 大系统理论 4. 智能控制理论 发展历程: 1. 经典控制理论时期(1940-1960) 研究单变量的系统,如:调节电压改变电机的速度;调整方向盘改变汽车的运动轨迹等。 ?1945年美国人Bode出版了《网络分析与放大器的设计》,奠定了控制理论的 基础; ?1942年哈里斯引入传递函数; ?1948年伊万恩提出了根轨迹法; ?1949年维纳关于经典控制的专著。 特点:以传递函数为数学工具,采用频率域法,研究“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而对复杂多变量系统、时变和非线性系统无能为力。 2. 现代控制理论时期(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研究多变量的系统,如,汽车看成是一个具有两个输入(驾驶盘和加速踏板)和两个输出(方向和速度)的控制系统。空间技术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复杂的控制问题,用于导弹、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上,对自动控制的精密性和经济性指标提出了极严格的要求。并推动了控制理论的发展。 ?Kalman的能控性观测性和最优滤波理论; ?庞特里亚金的极大值原理; ?贝尔曼的动态规划。 特点:采用状态空间法(时域法),研究“对输入-多输出”、时变、非线性系统等高精度和高复杂度的控制问题。 3. 大系统控制时期(1970s-) 各学科相互渗透,要分析的系统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 大系统控制理论是一种过程控制与信息处理相结合的动态系统工程理论,研究的对象具有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功能综合、目标多样、因素众多等特点。它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多干扰、多变量的系统。 如:人体,我们就可以看作为一个大系统,其中有体温的控制、情感的控制、

1.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体系结构研究

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体系结构研究 张凤鸣, 褚文奎, 樊晓光, 万 明 (空军工程大学工程学院,西安 710038) 摘 要:军用航空电子系统体系结构关系到战机的可靠性、安全性、可用性、生存性、扩展性和维修性等方面。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I M A )是目前机载航空电子系统结构发展的最高阶段,其特征和优势已经在美国四代机上得到充分展现和发挥,为我国四代机综合航电的研制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回顾了机载航空电子体系结构的发展史,分析了推动I M A 体系结构发展的3个主要因素,归纳了I M A 的特点,从信息流处理的角度对I M A 体系结构进行了划分,并研究了适应于I M A 的两种典型的综合航电软件体系结构,指出了发展趋势。最后就我国综合航电体系结构的研究和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航空电子体系结构;软件体系结构;四代机 中图分类号:V2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637X (2009)09-0047-05 Research on Arch itecture of I n tegra ted M odul ar Av i on i cs ZHANG Feng m ing, CHU W enkui, F AN Xiaoguang, WAN M ing (Engineering College,A ir For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Xi πan 710038,China ) Abstract:The architecture of avi onic syste m is of great i m portance for reliability,safety,availability,survivability,extensibility and maintainability of the whole aircraft syste m. I ntegrated Modular Avi onics (I M A )is the ne west avi onic architecture,which has been fully used in F 222and F 235with great perfor mances .Devel opment of integrated avi onics in China can get s ome references and experiences fr om I M A and its app licati ons .Based on the evoluti on of avi onics architectures,three maj or fact ors that dr ove the devel opment of I M A are analyzed,and features of I M A are summarized .I M A architecture and its s oft w are architectures are then p resented .The I M A architecture is divided fr om the vie w of infor mati on p r ocessing .T wo of the most typ ical s oft w are architectures used in I M A are compared with each other and the devel opment tendency of s oft w are architecture is discussed .A t last,s ome advices are p resented about how t o research and devel op avi onics architecture in China . Key words:I ntegrated Modular Avi onics (I M A );avi onic architecture;s oft w are architecture; the 4th generati on aircraft 0 引言 如果说发动机是战机的“心脏”,那么军用航空电子系统(简称航电)则是战机的“大脑”或“中枢神经”。它承载了战机绝大多数任务,比如电子战、通信/导航/识别(CN I )等,是决定战机作战效能的重要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先进的航电,就没有先进的战机, 收稿日期:2008-08-31 修回日期:2008-10-21 基金项目:总装预研基金(9140A17020307JB3201);空军工程大学工程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创新基金(BC07003) 作者简介:张凤鸣(1963—),男,重庆梁平人,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综合航电、信息系统工程与智能决策。 也就无法完成现代战争赋予的使命。 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I M A )是当前航电体系结构发展的最高阶段,在国内通常被称为综合航电。随着我国四代机和“大运”等项目的开展,研制相应的综合航电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本文研究I M A 体系结构的根本目的在于为我国四代机甚至“大运”上的综合航电的研制进行初步的探索。 1 航电体系结构发展历程 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前期,战机的航电设备 都有专用的传感器、控制器、显示器和模拟计算机。设备之间交联较少,基本上相互独立,不存在中心控制计算机。这是第一代航电结构,称为分立式 [1-2] 、离散  第16卷 第9期2009年9月 电 光 与 控 制Electr onics Op tics &Contr ol Vol .16 No .9 Sep.2009

飞行器自动控制导论_第六章

第六章 典型飞行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概述 6.1.1典型飞行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描述飞机运动的参数有三个姿态角(θ、ψ、φ)、两个气流角(α、β)、两个线位移(H 、Y )及一个线速度(V )。飞行控制的作用,就是应用负反馈控制原理对上述参数的部分或全部进行控制。有时也根据需要也可控制与速度V 和迎角α有关的马赫数M 及法向过载。实际上飞行自动控制就是按一定飞行控制律,输出三个舵偏角(e δ、r δ及a δ)及油门T δ对飞行器实现闭环控制。 典型飞行自动控制系统一般包括三个反馈回路:舵回路、稳定回路和控制(制导)回路。 舵回路通常是一个随动系统(或称为伺服系统),一般包括舵机、反馈部件和放大器,如图所示。舵回路中的舵机作为执行机构带动舵面偏转。 图 舵回路方框图 舵回路中有两个反馈回路:位置反馈回路,使控制信号与舵机输出信号成比例关系,速度反馈回路,增加舵回路阻尼,改善舵回路的动态性能。 如果敏感部件是测量飞机的姿态,测量敏感部件、放大计算装置与舵回路构成自动驾驶仪,自动驾驶仪和飞机构成了飞行器的稳定回路,主要起稳定和控制飞机的姿态的作用。典型的稳定回路如图所示。

图稳定回路 由稳定回路和飞机重心位置测量部件以及描述飞机空间几何关系的运动环节,组成更大的回路,称为控制(或称制导回路),如图6-3所示。主要起稳定和控制飞机的运动轨迹的作用。 图控制(或制导)回路 6.1.2 纵向控制 飞行器纵向扰动运动,一般由短周期模态运动和长周期模态运动组成。随着飞行器的速度越来越快,飞行高度越来越高,飞行包线范围扩大,欲使飞行器在整个包线范围内满足飞行品质要求,普遍采用反馈控制技术。例如高空飞行时,飞行器的阻尼特性常常变差,短周期模态特性趋于恶化,造成操纵反应过程中超调量过大,振荡加剧,严重影响飞行任务的完成,此时,可以在纵向通道引入适当的反馈可以改善飞行品质。又如当飞行器要完成保持姿态角或等速V飞行时,即使飞行器具有良好的短周期模态时,但由于长周期模态振荡频率较低,衰减较慢,甚至是慢发散的。要实现上述任务时,要求驾驶员经常操纵舵面加以控制,并且过程很长。为了减轻驾驶员负担,精确地完成上述任务,需要抑制沉浮运动,同样可以引入适当反馈信号达到目的。如要完成定高飞行,除了使飞行具有良好短周期模态和长周期模态外,还可以引入高度反馈,完全脱离驾驶员操纵实现保

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系统软件体系结构综述

第30卷 第10期航 空 学 报 Vol 130No 110 2009年 10月ACTA A ERONAU TICA ET ASTRONAU TICA SIN ICA Oct. 2009 收稿日期:2008208228;修订日期:2008211218 基金项目:总装备部预研基金(9140A17020307JB3201);空军工程 大学工程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创新基金(BC07003) 通讯作者:褚文奎E 2mail :chuwenkui @1261com 文章编号:100026893(2009)1021912206 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系统软件体系结构综述 褚文奎,张凤鸣,樊晓光 (空军工程大学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38) Overvie w on Soft w are Architecture of Integrated Modular Avionic Systems Chu Wenkui ,Zhang Fengming ,Fan Xiaogu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Air For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Xi ’an 710038,China ) 摘 要:作为降低系统生命周期费用(L CC )、控制软件复杂性、提高软件复用程度的重要手段之一,软件体系结构已成为航空计算领域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阐述了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IMA )的理念,分析了推动 IMA 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总结了ARINC 653,ASAAC ,GOA 以及F 222通用综合处理机(CIP )上的软件 体系结构研究成果,并讨论了IMA 软件体系结构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及其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综合航电软件体系结构研究提出了一些见解。 关键词: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软件体系结构;开放式系统;软件工程;军事工程中图分类号:V247;TP31115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means to decrease system life cycle cost (L CC ),control software complexity ,and improve the extent of software reuse ,software architecture has been a mainstream research direction in the aeronautical computer field.This article expatiates the concept of integrated modular avionics (IMA ).Three major factors are analyzed which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MA architecture.IMA software architectures presented by ARINC specifications 653,ASAAC ,GOA ,and F 222common integrated processor (CIP )are summarized.Discussion about some problems to be solved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is made for IMA soft 2ware architecture.Finally ,some views are presented about IMA software architecture research in China.K ey w ords :integrated modular avionics (IMA );software architecture ;open systems ;software engineering ;military engineering 军用航空电子系统(以下简称:航电)是现代 战机的“中枢神经”,承载了战机的绝大部分任务,比如电子战、通信导航识别(CN I )系统等,是决定战机作战效能的重要因素。 F 222的航电综合了硬件资源,重新划分了任务功能,标志着战机的航电结构正式演变为综合式。在此基础上,F 235将航电硬件综合推进到传感器一级,并用统一航电网络取代F 222中的多种数据总线,航电综合化程度进一步提高[1]。 与此同时,航电软件化的概念逐渐凸现。F 222上由软件实现的航电功能高达80%,软件代码达到170万行,但在F 235中,这一数字刷新为800多万行。这表明,软件已经成为航电开发和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手段[2] 。 航电综合化和软件化引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合理组织航电上的软件,使之既能够减少生 命周期费用(Life Cycle Co st ,L CC )和系统复杂度,同时又能在既定的约束条件下增强航电软件的复用性和经济可负担性。此即是航电软件体系结构研究的主要内容。 1 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 111 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理念 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Integrated Modular Avi 2onics ,IMA )(注:该结构在国内一般称为综合航 电)是目前航电结构发展的最高层次,旨在降低飞机LCC 、提高航电功能和性能以及解决软件升级、硬件老化等问题。与联合式航电“各子系统软硬件专用、功能独立”的理念不同,IMA 本质上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分布式实时计算系统,致力于支持不同关键级别的航电任务程序[3]。其理念概括如下: (1)系统综合化。IMA 最大限度地推进系 统综合,形成硬件核心处理平台、射频传感器共享;高度融合各种传感器信息,结果为多个应用程

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教案(经典控制部分)

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教案 经典控制部分 第一章控制理论一般概念3学时 (2) 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9学时 (6) 第三章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io学时 (15) 第五章频率特性12学时 (26) 第六章控制系统的校正与设计8学时 (36) 第七章非线性系统8学时 (40) 第八章离散控制系统8学时 (45)

第一章控制理论一般概念3 学时 1.本章的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控制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控制理论的发展、控制理论在工程中的应用及控制理论的学习方法等内容,认识本学科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2)使学生深入理解控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开环闭环和复合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等内容,学会利用所学控制原理分析控制系统。 3)使学生学会控制系统的基本分类方法, 4)掌握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2.本章讲授的重点 本章讲授的重点是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反馈控制原理、控制系统的的基本分类方法及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3.本章的教学安排 本课程讲授3 个学时,复习学时3 个。 演示《自动控制技术与人类进步》及《自动化的应用举例》幻灯片,加深同学对本课程研究对象和内容的了解,加深对反馈控制原理及系统参数对系统性能影响的理解。

1.教学主要内容 : 本讲主要介绍控制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 中的应用及控制理论的学习方法等内容。 2.讲授方法及讲授重点: 本讲首先介绍控制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 离心调速器为例, 说明需要用控制理论解决控制系 统的稳定、 准确、快速等问题。 其次,在讲授控制理论的发展时, 主要介绍控制理论的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 重点说明经典控制理论、 现代控制理论研究的范围、 研究的手段, 强调本课程重 点介绍经典控制理论。 另外,在介绍控制理论在工程中的应用时, 应举出控制理论在军事、 数控机 床、加工中心、机器人、机电一体化系统、动态测试、机械动力系统性能分析、 液压系统的动态特性分析、 生产过程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及与后续课的关系, 激发 同学的学习兴趣。 最后,在介绍控制理论的学习方法时,先说明本门课的特点,起点高、比较 抽象、系统性强, 然后强调学习本门课程应以新的视角分析和考虑问题, 以系统 的而不是孤立的、 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观点和方法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掌握控制 理论的基本概念、 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注意结合实际, 为解决工程中的控制问 题打下基础。 3.注意事项: 介绍本门课的参考书及课程总体安排。 4.课时安排: 1 学时。 5.教学手段: Powerpoint 课件。 6.作业及思考题: 借参考书,查阅与本门课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控制理论的 应用及最新发展动态。 [教案 1-2] 第二节 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1.主要内容: 本讲主要介绍控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开环闭环和复合控制系统、 闭环控 制系统的基本组成等内容。 [教案 1-1] 第一节 概述 控制理论的发展、 控制理论在工程 给出定义,并以瓦特发明的蒸汽机

简析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系统的可靠性设计

简析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系统的可靠性 设计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1概述 传统的国内外航空电子系统是基于专用硬件和软件开发的,现今许多航空电子系统均成功运行于这种配置上。但自20世纪初,航空电子设备设计的复杂性程度己大大提高,这些专用设备的高额全寿命周期费用渐渐成为航空电子系统设计中一个最大的问题。 伴随着该问题而提出的新一代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IntegratedModularAvionics,IMA)系统在国外开始研制。新的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系统通过采用开放式体系结构和标准化以及通用化的设计,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兼容性、可移植性、可扩展性,并具有较高的可拓展性和可维护性,降低了系统的寿期费用。 目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IMA系统标准有欧洲的联合标准化航电系统架构协会(AlliedStandardAvionicsArchitectureCouncil,ASAAC)标准。但是,ASAAC标准侧重于考虑系统的模块化、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对系统的可靠性考虑不够详细。

而美国航电委员会提出的ARINC653标准却对系统的可靠性有非常好的改进。本文参考这2个标准给出一种融合IMA系统可靠性、模块化、可扩展性设计方法。 2ASAAC系统架构 ASAAC标准从软件结构、机械结构、网络功能、通信功能和通用模块方面对综合模块化的航空电子系统进行了规定,此外还制定了非强制性的系统实现指导方针。 从通用性方面,ASAAC对模块从功能上进行划分,包括数据处理模块、图形处理模块、大规模存储模块、电源转换模块、网络支持模块等,规范对模块的软件架构和硬件组成都作了严格规定,标准化设计为实现资源的重用和系统重构提供了前提条件,同时也提高了系统的可移植性和可维护性。 ASAAC模块软件体系结构分为以下3层: (1)模块支持层(ModuleSupportLayer,MSL),与MSL底层硬件直接通信,提供硬件自检和时钟管理等功能,并向操作系统层提供统一的接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etalOxideSemiconductor,MOS)管,同时MSL通过多处理器链路接口(MultiprocessorLinkInterface,MLI)的信息进行模块间的通信,完成系统引导的功能。 (2)操作系统层(OperatingSystemLayer,OSL),OSL

飞行器自动控制导论_第一章飞行控制系统概述

第一章飞行控制系统概述 1.1飞行器自动控制 1.1.1飞行控制系统的功能 随着飞行任务的不断复杂化,对飞机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飞行距离远(例如运输机),高度高(高空侦察机),而且还要求飞机有良好的机动性(例如战斗机)。为了减轻驾驶员在长途飞行中的疲劳,或使驾驶员集中精力战斗,希望用自动控制系统代替驾驶员控制飞行,并能改善飞机的飞行性能。这种系统就是现代飞机上安装的飞行自动控制系统。 飞行控制系统的功能归结起来有两点:1)实现飞机的自动飞行;2)改善飞机的飞行性能。 飞机的自动飞行控制系统在无人参与的情况下,自动操纵飞机按规定的姿态和航迹飞行,通常可实现对飞机的三轴姿态角和飞机三个方向的空间位置的自动控制与稳定。例如,无人驾驶飞行器(如无人机或导弹等),实现完全的飞行自动控制;对于有人驾驶的飞机(如民用客机或军用飞机),虽然有人参与驾驶,但某些飞行阶段(如巡航段),驾驶员可以不直接参与操纵,而由飞行控制系统实现对飞机飞行的自动控制,但驾驶员应完成对自动飞行指令的设置和监督自动飞行的情况,并可以随时切断自动控制而实现人工驾驶。采用自动飞行具有以下优点: 1)长距离飞行时解除驾驶员的疲劳,减轻驾驶员的工作负担; 2)在一些恶劣天气或复杂的环境下,驾驶员难于精确控制飞机的姿态和航迹,自动飞行控制系统可以精确对飞机姿态和航迹的精确控制; 3)有一些飞行操纵任务,驾驶员难于精确完成,如进场着陆,采用自动飞行控制则可以较好地完成任务。 一般来说,飞机的性能和飞行品质是由飞机本身气动特性和发动机特性决定的,但随着飞机飞行高度及飞行速度的增加,飞机的自身特性将会变坏。如飞机在高空飞行时,由于空气稀薄,飞机的阻尼特性变坏,致使飞机角运动产生严重的摆动,靠驾驶员人工操纵将会很困难。此外,设计飞机时,为了减小质量和阻力,提高有用升力,将飞机设计成静不稳定的。对于这种静不稳定的飞机,驾驶员是难于操纵的。在飞机上采用增稳系统或阻尼系统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技术

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技术 摘要以某具体型号自动飞行控制系统为例,在对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技能型论述的基础上,对系统设计过程中存在的典型故障以及解决故障的相关技术进行了论述和分析,给自动飞行控制系统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自动飞行;飞控系统;设计 1 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的构成与原理 1.1 系统的基本构成 1.2 系统原理 1)自动驾驶实现的原理 飞行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三个基本回路,其中:导航回路,用以实现对飞机飞行轨迹的控制,又被称作为外回路;驾驶仪回路,主要用于确保系统的稳定性,确保对系统控制时具有稳定性特征,一般还被称作为内回路;伺服网路,该回路是控制命令的执行机构,确保控制系统的控制命令得以可靠执行,又被称作舵回路;驾驶仪回路,该回路是具有独立功能的分系统,不但能够保持飞机员设定的飞行姿态稳定飞行,同时还可以实现透明驾驶、比普配平等功能。 在启动自动驾驶设备之后,自动驾驶计算机中的存储设备将对飞机的即时飞行状态进行记忆,并将之作为基准值。而飞机上各个部位设置的传感设备将探测得到飞机此时的姿态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实时的传递到自动驾驶设备的计算机当中。在和计算机设备中存储的基准值对比之后,对与基准值不符的相关数据通过发出飞行指令进行调整,从而达到控制飞行的目的。驾驶设备在工作过程中总需要保持控制系统处于完全平衡的状态,利用对飞机飞行姿态的控制达到是飞行误差为零的目的,或者是尽量使得飞行姿态稳定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基准值附近。 在飞行系统实现自动控制的过程中,传递函数f=B/(E—S)通常被称作是自动驾驶设备的控制律,系统的所有的控制指令都是基于这个控制规则发出的。根据PID控制理论,这个控制规则主要包括与偏差变化率相关的导数项、比例项和偏差积分项等几个部分构成。其中,比例项是控制规则的主要控制项,当飞机在飞行过程中若由于其他原因导致其偏离基准值过远时,飞行驾驶控制系统的计算机将发出与误差成对应比例的飞行姿态调整指令。但是,考虑到信号传递延迟以及飞机飞行过程中的惯性作用,飞机执行机构在响应指令时刻的飞行姿态已经发生了对应的变化,这将导致飞行姿态控制命令存在对应误差。所以,为了控制这种变化,系统控制规则中的导数项,则是通过增加系统的阻尼的方式,对飞机的飞行姿态进行调节,控制飞行姿态调节过程中的调节质量。所以,在实际的飞行控制系统设计过程中,为了避免出现飞行姿态变化过大、控制常值扰动等问题,通常在系统设计过程中引入一个对应的积分电路,通过其驱动与之并联的舵

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教案

第一章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 主要内容: 自动控制的基本知识 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及组成 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 §1.1 引言 控制观念 生产和科学实践中,要求设备或装置或生产过程按照人们所期望的规律运行或工作。 同时,干扰使实际工作状态偏离所期望的状态。 例如:卫星运行轨道,导弹飞行轨道,加热炉出口温度,电机转速等控制 控制:为了满足预期要求所进行的操作或调整的过程。 控制任务可由人工控制和自动控制来完成。 §1.2 自动控制的基本知识 1.2.1 自动控制问题的提出 一个简单的水箱液面,因生产和生活需要,希望液面高度h维持恒定。当水的流入量与流出量平衡时,水箱的液面高度维持在预定的高度上。 当水的流出量增大或流入量减小,平衡则被破坏,液面的高度不能自然地维持恒定。

所谓控制就是强制性地改变某些物理量(如上例中的进水量),而使另外某些特定的物理量(如液面高度h)维持在某种特定的标准上。人工控制的例子。 这种人为地强制性地改变进水量,而使液面高度维持恒定的过程,即是人工控制过程。 1.2.2 自动控制的定义及基本职能元件 1. 自动控制的定义 自动控制就是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器使被控对象(或过程)的某些物理量(或状态)自动地按预先给定的规律去运行。 当出水与进水的平衡被破坏时,水箱水位下降(或上升),出现偏差。这偏差由浮子检测出来,自动控制器在偏差的作用下,控制阀门开大(或关小),对偏差进行修正,从而保持液面高度不变。

2. 自动控制的基本职能元件 自动控制的实现,实际上是由自动控制装置来代替人的基本功能,从而实现自动控制的。画出以上人工控制与动控制的功能方框图进行对照。 比较两图可以看出,自动控制实现人工控制的功能,存在必不可少的三种代替人的职能的基本元件: 测量元件与变送器(代替眼睛) 自动控制器(代替大脑) 执行元件(代替肌肉、手)

飞行器自动控制导论_第六章

第六章 典型飞行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6.1 概述 6.1.1典型飞行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描述飞机运动的参数有三个姿态角(θ、ψ、φ)、两个气流角(α、β)、两个线位移(H 、Y )及一个线速度(V )。飞行控制的作用,就是应用负反馈控制原理对上述参数的部分或全部进行控制。有时也根据需要也可控制与速度V 和迎角α有关的马赫数M 及法向过载。实际上飞行自动控制就是按一定飞行控制律,输出三个舵偏角(e δ、r δ及a δ)及油门T δ对飞行器实现闭环控制。 典型飞行自动控制系统一般包括三个反馈回路:舵回路、稳定回路和控制(制导)回路。 舵回路通常是一个随动系统(或称为伺服系统),一般包括舵机、反馈部件和放大器,如图6.1-1所示。舵回路中的舵机作为执行机构带动舵面偏转。 图6.1-1 舵回路方框图 舵回路中有两个反馈回路:位置反馈回路,使控制信号与舵机输出信号成比例关系,速度反馈回路,增加舵回路阻尼,改善舵回路的动态性能。 如果敏感部件是测量飞机的姿态,测量敏感部件、放大计算装置与舵回路构成自动驾驶仪,自动驾驶仪和飞机构成了飞行器的稳定回路,主要起稳定和控制飞机的姿态的作用。典型的稳定回路如图6.1-2所示。

图6.1-2 稳定回路 由稳定回路和飞机重心位置测量部件以及描述飞机空间几何关系的运动环节,组成更大的回路,称为控制(或称制导回路),如图6-3所示。主要起稳定和控制飞机的运动轨迹的作用。 图6.1-3 控制(或制导)回路 6.1.2 纵向控制 飞行器纵向扰动运动,一般由短周期模态运动和长周期模态运动组成。随着飞行器的速度越来越快,飞行高度越来越高,飞行包线围扩大,欲使飞行器在整个包线围满足飞行品质要求,普遍采用反馈控制技术。例如高空飞行时,飞行器的阻尼特性常常变差,短周期模态特性趋于恶化,造成操纵反应过程中超调量过大,振荡加剧,严重影响飞行任务的完成,此时,可以在纵向通道引入适当的反馈可以改善飞行品质。又如当飞行器要完成保持姿态角或等速V飞行时,即使飞行器具有良好的短周期模态时,但由于长周期模态振荡频率较低,衰减较慢,甚至是慢发散的。要实现上述任务时,要求驾驶员经常操纵舵面加以控制,并且过程很长。为了减轻驾驶员负担,精确地完成上述任务,需要抑制沉浮运动,同样可以引入适当反馈信号达到目的。如要完成定高飞行,除了使飞行具有良好短周期模态和长周期模态外,还可以引入高度反馈,完全脱离驾驶员操纵实现保持

(整理)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电子讲稿第一部分

学习情景1 课程导论 1.飞行控制系统发展概述 自动飞行控制系统已有100多年的研制历史,早在有人驾驶飞机出现之前,自动飞行装置即已出现。 1.1方向稳定器 1873年,法国雷纳德(C.C.Renard)无人多翼滑翔机的方向稳定器。 1.2 电动陀螺稳定装置-姿态稳定 1914年,美国的爱莫尔·斯派雷(Eimer Sperry)研制成功第一台可以保持飞机稳定平飞的电动陀螺稳定装置,该装置利用陀螺的稳定性和进动性,建立一个测量基准,用来测量飞机的姿态,它和飞机的控制装置连在一起,一旦飞机偏离指定的状态,这个机构就通过飞机的控制装置操纵飞机的舵面偏转使飞机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1.3 自动驾驶仪 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可以控制和保持飞机高度、速度和航迹的自动驾驶仪。 第二次世界大战促使自动驾驶仪等设备得到进一步发展,由过去气动-液压到全电动,由三个陀螺分别控制三个通道改用一个 或两个陀螺来操纵飞机,并可作机动、爬高及自动保持高度等。 二次大战期间,美国和原苏联相继研制出功能较完善的电气式自动驾驶仪C-1和其仿制品A∏-5; 德国在二战后期研制成功飞航式导弹V-1和弹道式导弹V-2,

更进一步促进了飞行自动控制装置的研制和发展。 20世纪50年代后,和导航系统、仪表着陆系统相联,自动驾驶装置实现了长距离自动飞行和自动着陆。 1.4 自动飞行控制系统 1947年成功突破音障后,飞机的飞行包线(飞行速度和高度的变化范围)扩大,越来越复杂的飞行任务对飞机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仅靠气动布局和发动机设计所获得的飞机性能已经很难满足复杂飞行任务的要求。因此,借助于自动控制技术来改善飞机稳定性的飞行自动控制装置(如增稳系统)相继问世,在此基础上,自动驾驶仪的功能得到进一步的扩展,发展成为自动飞行控制系统(AFCS)。 20世纪60年代,产生了随控布局飞行器(congtrol configured vehicle--CCV)的设计思想。 20世纪60年代前的以模拟电路或模拟计算机为主要计算装置的飞行控制系统,逐渐发展成为现在已普遍应用的数字式飞行控制系统,这也为新技术应用和更复杂更完善系统的综合提供了实现的可能性。例如: 主动控制技术(active control technology—ACT); 余度技术 容错控制技术 20世纪8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的火/推/飞综合控制系统等。 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于计算机的应用使自动驾驶仪和飞机的指引系统组成一个综合系统,使飞机的各种传感器数据、指

飞行控制系统功能介绍

飞行控制系统功能介绍

目录 一、综述 (1) 二、飞控的相关系统说明 (1) 1.飞控的基本子系统 (2) 1.1航向控制系统 (2) 1.2速度控制系统 (3) 1.3高度控制系统 (4) 1.4自动着陆系统 (5) 2.测试机飞控所需的子系统 (6) 2.1GPS系统 (7) 2.2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系统 (8) 2.3飞行器自动稳定控制系统 (11) 2.4航向偏离控制系统 (11) 2.5显示系统 (12) 2.6信号反馈控制系统 (12) 2.7自动飞行控制系统 (13) 2.8自动导航系统 (14) 3.测试机飞控所需扩充系统功能 (15) 3.1自动避障系统 (15) 3.2语音播报系统 (17) 3.3物联网系统 (17) 3.4摄录系统 (18) 4.测试机飞控的其他功能 (18) 4.1自动寻路控制系统 (18) 4.2自动跟踪系统 (19) 4.3一键返航系统 (19) 4.4双飞控系统 (19) 4.5降落伞系统 (19) 5.飞行控制系统的常用外设接口 (20)

一、综述 本设计调研依据飞行控制系统(以下简称“飞控”)功能进行的系统调研。本飞行控制系统删减了翻滚、特技系统功能;以此对飞控系统的相关系统功能进行功能收集,由于本人的资料有一大部分是网络收集,会造成信息描述不准,还请大家见谅!。 飞控系统的相关子系统描述如下图1: 图1 二、飞控的相关系统说明 飞控系统的子系统功能分类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按飞控系统的子系统功能分类,按飞控系统涉及的子系统关联关系分类,按飞控系统设计的子系统基本功能和选配功能分类等等,本文现阶段以调研飞控系统功能为主,故选择按飞控系统的系统功能分类为主。

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教案李洪波

一、课题:&1.1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史及内容 二、教学目的 知识:掌握什么是自动控制,自动控制控制原理的发展史和主要内容 技能:通过学习自动控制原理的发展进程了解本课程主要的任务 三、教学重点自动控制原理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难点本课程的任务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 六、教具教案、粉笔等 七、时间分配课题引入 10分钟讲授 85分钟作业布置 5分钟 八、作业布置 九、审批 十、教学内容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 3、疑点讲解 &1.1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史及内容 一提到自动化很多人就会问自动化是什么?所谓自动化就是指机器或装置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按规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动地进行操作或运行。广义的讲,自动化还包括模拟或再现人的自能活动。 自动化技术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科学研究、交通运输、商业、医疗、服务以及家庭等各方面。采用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脑力劳动以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而且能扩展、放大人的功能和创新的功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因此自动化是一个国家或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在我国的古代,很多的能工巧匠就发明了许多原始的自动装置,以满足生产、生活和作战的需要。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有以下几种: (1)指南车 指南车是中国古代用来指示方向的一种具有能自动离合齿轮系装置的车辆。指南车是

一种马拉的双轮独辕车,车箱上立一个伸臂的木人。《宋史·舆服志》中对指南车的构造和各齿轮大小和齿轮数都有详细的记载。 (2)铜壶滴漏 即漏壶,中国古代的自动计时装置,又称刻漏或漏刻。漏壶的最早记载见于《周记》。这种计时装置最初只有两个壶,由壶上滴水到下面的受水壶,液面使浮箭升起以示刻度(时间)。 (3)饮酒速度的自动调节 宋朝仇士良著的《岭外代答》(公元1178)蹭记载中国南方和西南方部落村民的一种习俗,就是常用长0.6米以上的饮酒管饮酒。在这种竹制饮酒管中有一条银制小鱼,作为可动的开关(即浮子式阀门)。这种阀门可用来保持均匀的饮酒速度。 (4)记里鼓车 中国古代有能自报行车里程的车制,是东汉以后出现的,由汉代改装而成,车中装设具有减速作用的传动齿轮和凸轮、杠杆等机构。车行一里,车上木人受凸轮牵动,由绳索拉起木人右臂击鼓一次,以表示车的里程。 (5)漏水转浑天仪 公元2世纪,中国东汉的天文学家张衡创制的一种天文表演仪器。它是一种用漏水推动的水运浑象,和现在的天球仪相似,可以用来实现天体运行的自动仿真。 (6)候风地动仪 公元132年东汉张衡发明的一种观察地震的自动检测仪器,它的工作原理涉及到检测地震信号的大小和方向。 (7)水运仪象台 北宋哲宗元祐三年,苏颂、韩公廉等人制成的水力天文装置。它既能演示或能观测天象,又能计时及报时。 中国古代人民在原始的自动装置的创造和发明上作出了辉煌的成就,也为后来自动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自动化的发展在世界的其他地方也有很大的发展。 公元一世纪古埃及和希腊的发明家页创造了教堂庙门自动开启、铜祭司自动洒圣水、投币式圣水箱等自动装置。17世纪以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在欧洲的一些国家相继出现了多种自动装置,其中比较典型的有:法国物理学家B.帕斯卡在公元1642年发明的加法器;荷兰机械师C.惠更斯于公元1657年发明的钟表;英国机械师E.李在公元1745年发明带有风向控制的风磨;俄国机械师H.波尔祖诺夫于公元1765年发明了蒸气锅炉水位保持

自动飞行控制系统 AFCS

涡轮发动机飞机 第六章自动飞行控制系统AFCS 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功能 自动驾驶仪(AP)飞行指引(FD)偏航阻尼系统(YDS)俯仰配平系统(Auto Trim)自动油门系统(ATS) 6.1自动飞行控制系统AFCS的组成和基本功能 系统的功用——自动飞行控制系统可在除起飞的飞机的整个飞行阶段中使用:离场、爬升、巡航、下降和进近着陆。 6.1.1 自动飞行控制系统AFCS由下列分系统组成: 自动驾驶仪(A/P)—既可用于控制飞行轨迹,也可用于控制飞行速度减轻飞行员 的工作负担,还可实现飞机的自动着陆。 飞行指引仪(F/D) 在PFD或EADI上显示计算机提供的自动飞行的指令使飞行 员按照飞行指引杆的指引驾驶飞机,或监控飞机的姿态。自动配平系统自动调节飞机的水平安定门,改善飞机的俯仰稳定性 偏航阻尼系统(Y/D)改善飞机整个飞行阶段的动态稳定性 自动油门系统(ATS)自动调节发动机输出功率,实现最佳飞行,并减轻飞行 员的负担。 偏航阻尼系统与自动配平系统合称为增稳系统。 飞行管理系统FMS 在现代飞机上,利用飞行管理系统FMS,可完成对飞机的全自动导航; 提供从起飞到进近着陆的最优侧向飞行轨迹和垂直飞行剖面的计算, 实现最佳飞行。FMS的输出信号加到AFCS,控制自动飞行控制系统 的工作,实现对飞机的制导和推力管理;同时监测AFCS的工作,防止 飞机在不正常条件下的自动飞行。 6.1.3 AFCS的基本结构 AFCS的基本组成: 飞行控制计算机——计算控制指令。 控制板——(方式控制板MCP)是人机接口,用于向计算机输入飞行员的控制 指令,如飞行方式、速度、高度等。 输出设备——将计算机产生的控制信号加到飞行控制系统(通过舵机控制飞行操 纵面等),将显示信息输往显示器。 数字式AFCS的结构 80年代AP/FD计算机集成为FCC。 电子飞行控制系统EFCS的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