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协调发展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1.3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共33张ppt)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1.3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共33张ppt)
西部大开发
东西部经济合作: ①对口帮扶成效明显; ② 西部地区招商引资加大; ③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
日益密切; ④实现了互相发展,“双赢”。
西部大开发
2、意义 (1)将西部地带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缩小东、西部地带 的发展差距。 (2)东、西部地区在合作中实现了相互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 共同富裕。 (3)在东、西部地区合作中,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 (4)有利于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实现现代化,提高国际竞争力。 (5)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 (6)扩大国内市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南水北调” 工程

“西电东送” 工程

“西气东输” 工程
算力
“东数西算” 工程
西部大开发
1、西部地区的优势与劣势:
①自然资源丰富

(矿产、油气、水能、土地和旅游资源);
势 ②政府政策扶植;
③国境线长,利于边境贸易,有潜在的广阔市场。

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生态环境脆弱
二、区域协调发展
丰富(如矿产、 油气、 才、技术、资金匮乏
水能、土地等)
(自然条件恶劣)
东北
重化工业发达 (能源丰富)
产业结构不合理,资 源枯竭(人口外流)
四大地区协调发展
♔西部:加强内外通
道和交通枢纽建设,培 育优势产业、新型产业 和特色产业,更要加强 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中部:培育优势产
业集群,发展壮大中心 城市和城市群,构建产 业创新、现代服务、综 合交通和现代物流体系。
1.西部为高大的安第斯山脉; 2.东部距海遥远,且为热带雨林区,沼泽河流密布; 3.道路建设的技术难度大、成本高。

《区域协调发展》课件

《区域协调发展》课件
1 社会稳定与和谐
阐述区域协调发展对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重要意义。
2 经济增长与繁荣
说明区域协调发展对经济增长与繁荣的重大贡献。
3 生态环境保护
探讨区域协调发展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影响。
区域协调发展的具体战略
1
跨地区合作
介绍跨地区合作的战略,以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合作和发展。
2
资源整合
阐述资源整合战略如何促进区域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3
基础设施建设
说明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区域协调发展案例研究
城市规划
基础设施发展
可持续农业
通过城市规划的案例研究,探讨 城市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
以基础设施发展的成功案例为例, 说明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作 用。
介绍一些可持续农业的案例,展 示农业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关 系。区Fra bibliotek协调发展的未来趋势
《区域协调发展》PPT课 件
区域协调发展课程介绍
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知识
什么是区域协调发展?
介绍区域协调发展的概念和 定义,以及实现协调发展的 原则。
关键要素
解释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要 素,如资源配置、经济发展、 社会文化等。
政策支持
介绍政府相关政策和支持, 助力区域协调发展实施。
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1 数字化转型
展望数字化转型对区域协 调发展的巨大影响,并提 出相应的发展趋势。
2 绿色可持续发展
讨论绿色可持续发展在区 域协调发展中的日益重要 的角色。
3 创新与合作
强调创新与合作对区域协 调发展的重要性,并预测 未来发展的创新方向。
结论和总结
总结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和实施策略,并强调未来发展的需求和挑战。

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与意义-高二地理课件(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与意义-高二地理课件(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图4-1-4 京津冀区域
活动
2.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主要集中在哪 些重点领域?收集相关资料,说说分 别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答:重点领域:产业协作分工;优化城市布 局和空间结构,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 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加快推进市场 一体化进程。具体措施:积极、稳妥、有 序地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以高起点、高 规划、高标准,规划和建设雄安新区;高 质量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以打 赢蓝天保卫战为重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以交通一体化为重点,强化基础设施互联 互通。
①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增进社会公平, 提高各地区人民的生活质量。
②有利于提高资源的空间配置效 率,促进区域分工合理化。
③有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力, 促进区域水平的整体提高。
④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活动与资源环境 承载力的协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知识窗
欧洲联盟成员国间的协作
读书P88页,说一说欧盟的宗旨。
合作探究1
早期区域协调发展主要是指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现在 则涵盖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读书P86页分析区域 协调发展的内涵。
1、缩小地区发展差异,实现经济发 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共同提高。
2、实现地区间的合理分工, 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
3、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消除地区壁垒。
4、实现可持续发展,降低开发的资源环境代价。
答:一、开展产业合作, 二、组织劳务协作, 三、加强人才支援, 四是加大资金支持, 五是动员社会参与。
图4-1-2 中国扶贫宣传画
知识拓展
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有利于 推动区域协调、协同发展、共同发 展,并能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 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
合作探究2
读书P87页分析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

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与意义人教版高一年级地理教辅设计PPT

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与意义人教版高一年级地理教辅设计PPT

结合材料探究: (1)城市群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 市群内城市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京津 冀三地如何进行产业分工才能实现优势 互补? (2)试分析解决京津冀三地社会经济发展 的不平衡问题、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 应该采取的措施。
提示 (1)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和优势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分工体系。 北京充分发挥其人才优势,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天津利用其现代化制造业的 基础和天然的港口优势积极发展第二产业;河北应充分利用其资源丰富和 劳动力众多的优势,积极承接京津两地产业的转移,并积极发展第一产业, 为京津两地提供农副产品。 (2)适当控制京津人口,加快河北城镇化进程,使河北成为京津人口的疏散 地;明确三地功能定位和产业分工,调整三地产业结构,形成区域间产业合 理分工与互补;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促进城市分工协作,提高城 市群一体化水平;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促进三地互联互通,加快一体 化进程;加强三地大气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
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与意义人教版高 一年级地理教辅设计PPT
年 级:高一年级 学 科:地理(人教版)
[教材导读]
课程标准 —
1.结合我国的重大发展战略,理解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
目标
(综合思维)
导引
2.以我国重大发展战略为例,说明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
(地理实践力)
[知识体系]
课前篇 自主预习
一、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 1.内涵 (1)缩小地区发展差异,实现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共同提高。 (2)实现地区间的合理分工,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 (3)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消除地区壁垒。 (4)实现可持续发展,降低开发的资源环境代价。 2.类型 (1)区域内部统筹:主要是指区域内部各生产要素和利益群体,通过目标和 行动间的协同,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2)区域之间协作:主要是指依托资源互补、产业关联和文化相通等,促进 生产要素在区域间流动,扩大分工协作,实现共同发展。

区域与区域协调发展区域与区域发展课件ppt

区域与区域协调发展区域与区域发展课件ppt

因地制宜
政府应发挥引导作用,制定科学的政策和法规,促进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区域协调发展。
政府引导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运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区域协调发展。
市场运作
加强社会参与,发挥社会各界的积极作用,推动政府、企业和社会协同发展。
社会参与
06
区域协调发展的挑战与对策
产业结构趋同
区域
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目标的综合体现。
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的必要性
通过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和转移,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促进经济结构优化
通过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提高其经济发展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地区差距。
缩小地区差距
通过区域协调发展,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保障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
区域与区域协调发展课件
xx年xx月xx日
CATALOGUE
目录
区域发展概述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区域协调发展的现状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区域协调发展的挑战与对策来自01区域发展概述
区域发展是指一定区域内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空间组织和构成状态的发展
区域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自然条件、政策制度、产业结构等
一些地区在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过程中,往往追求大而全的产业体系,导致产业结构相似,缺乏特色和优势。
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一些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忽视环境保护,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制约了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发展不平衡
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较大,一些地区处于发展滞后状态,制约了整体协调发展的推进。
资源要素流动不畅

最新人教版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ppt课件精品课件

最新人教版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ppt课件精品课件

第二十一页,共41页。
• (2016·全国卷Ⅱ)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 其国外转移(zhuǎnyí)。下图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zhuǎnyí)目 的地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4~6题。
第二十二页,共41页。
• 4.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yīn sù)是( )
第十八页,共41页。
• 2.K企业(qǐyè)舍弃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而选择在美国建纺纱厂, 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
• A.原料价格 B.劳动力价格 • C.投资C环境 D.市场需求
第十九页,共41页。
• 【解析】 根据材料“目前,我国为保护棉农利益……国内的棉花 价格约比国际市场高1/3”,能够判断国际市场棉花价格相对稳定, 企业的位置不会影响国际市场棉花价格,因此原料(yuánliào)价格 对K企业选址影响不大;美国为发达国家而越南、巴基斯坦等国为 发展中国家,因此美国的劳动力价格高于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越 南、巴基斯坦等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内部交易 成本较高,美国为发达国家,经济体制健全,基础设施、技术和各 项政策条件好,投资环境好,吸引K企业建厂;根据材料“将产品 (纱线)运回国内加工”可以看出,纺纱厂的消费市场主要在中国, 故市场需求不是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新课标导 学
地理
必修③ ·人教 版
第一页,共41页。
第五章
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 (xiétiáo)发展
本章整合(zhěnɡ hé)提升
第二页,共41页。
1 知识网络


2 重点规律


3 高考真题


4 学习效果


第三页,共41页。

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课件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与意义

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课件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与意义
生态补偿机制建设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生态产品价值实 现等方式,对生态保护地区进行经济补偿和激励。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促进区域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能源结 构调整,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 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文化传承创新性
1 2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优化资源配置
通过区域协调发展,可以优化资 源配置,使各地区充分发挥比较 优势,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的格局,从而促进经济的高效增
长。
拓展市场空间
区域协调发展有助于打破地区封 锁和市场分割,促进商品和要素 的自由流动,拓展市场空间,提
高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增强发展动力
通过区域协调发展,可以激发各 地区的发展活力和创造力,形成 竞相发展、争先进位的良好态势 ,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强大动力
相关政策与法规ຫໍສະໝຸດ 01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如“一带一路”倡议、京津
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旨在推动不同地区间的协调发展。
02 03
区域政策与规划
各级政府制定了相应的区域政策和规划,明确各地区的发展定位、目标 和任务,推动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 局。
推动多元化主体参与
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等多元化主体积极参与区域协调发展, 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推动的良好格局。
THANKS
感谢观看
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
促进不同文化交流互鉴
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推动世界各民族 文化在交流中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区域与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发展差异课件ppt

区域与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发展差异课件ppt
区域与区域协调发展区域 发展差异课件ppt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区域发展与协调发展 • 区域发展差异 • 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 • 国内外区域协调发展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区域发展与协调发展
区域发展的定义与特征
区域发展的定义
区域发展是指一定区域内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和人类 活动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和演进过程。它包括 产业、人口、资源、环境等要素的配置和利用,以及 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经济、生态的综合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区域政策制定
包括制定区域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发展目标、制定政策措施等环节。在制定 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区域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基础等因素,以及 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的要求。
区域政策实施
需要政府采取多种手段,包括财政投入、税收优惠、产业引导等,以推动区 域政策的落地实施。同时,也需要加强监督和评估,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
社会问题
区域发展差异容易带来社会问题, 如人口流动、地区差距扩大、贫困 等。
环境问题
区域发展差异可能导致环境问题的 加剧,如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
发展潜力受限
区域发展差异可能限制一些地区的 经济发展潜力和空间,影响未来发 展的可持续性。
03
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
区域政策的概念与特点
区域政策
指政府制定和实施的,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 差距、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为目标的一系列公共政策。
资源利用差异
不同区域之间的资源利用方式和效 率存在差异,如对矿产、水资源、 土地等资源的利用方式。
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
自然条件
政策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区域协调发展
第三章 • 中国的区域差异
1.了解我国四大经济地区的划分和范围。

习 目
2.结合图表,分析说明四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

3.根据资料,分析说明四个地区在发展经济方面各自的 条件。
一、四大区域的划分
我国四个经济区的划分
自然条件
划分依据
经济基础 发展水平
对外开放程度
四大地区
东部地区 东北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1
中部
80
2
6
24
35
13
0
西部
87
3
5
26
27
24
2
东北
34
2
2
5
20
4
1
全国 289
14
31
82
108
50
4
我国四大地区地级及以上城市数(2012年)
城市化水平 城市综合实力
城市密度
东部 较高 较高
较大
东北 较高 较低 较小
中、西部 较低
较低 较小
二、四大区域的发展差异
(四)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② 农业基础好(粮、棉、油基地) ③ 能源、有色金属丰富 ④ 有一定工业基础 ⑤ 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
注意的问题:提升产业层次,推进工业化 和城镇化
不利条件:
① 工业生产水平和科技含量比较低
② 耕地资源有限,农业现代化水平 低
三、四大区域的协调发展
(四)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分析东部地区在发展经济方面又那些有利和不利的因素 有利条件:
西部
东北
中部
面积占比%
72
8.3
10.3
人口占比%
28.7
8.4
28.8
从数据可以看出东、西部地 区各自的优势是什么?
土地 资源
东部 9.4 34.1
人力 资源
二、四大区域的发展差异
1、比较2004年四个地区GDP的 增长幅度
东部>中部=西部>东北
2、比较2005年四个地区工业增 加值的增长速度
中部>东部>西部>东北
东高西低,东快西慢
二、四大区域的发展差异
(一)产业结构差异 比较我国四个地区三次产业结构的差异
东部 中部 西部 东北
先进制造
产业 业、高科
结构
技产业和 第三产业
相对发达
农业经济在国民经 济中还占有较大的 比重
以重化工 业为主导
工业
以轻型或 表现出一 综合型产 定的过渡
结构 业为主 性特征
以重型工 以重型工 业为主 业为主
三、四大区域的协调发展
西部大开发大有成效
要 求:
阅读教材P145147页,分析四个地 区在发展经济方面各 自的条件及注意的问 题。
振兴东北地区
老工业基地
东部加快与国际接轨
中部崛起相形见绌
升 咯 骑 第 秩 瓜 绚 鼠 遭 幸 曾 叉 践 阴 钉 雨 蔗 牧
三、四大区域的协调发展
(一)推进西部大开发 分析西部地区在发展经济方面又那些有利和不利的因素
注意的问题:生态环境的保护
有利条件:
①土地资源丰富 ②牧区和畜产品基地 ③丰富的能源和矿产
资源
不利条件:
①经济发展和科技技 术水平较低
②基础设施落后,交 通运输能力较弱
③生态问题突出
三、四大区域的协调发展
(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分析东北地区在发展经济方面又那些有利和不利的因素
有利条件:
① 煤、铁、石油、森 林等资源丰富
“南轻北重,东轻西重”
2012年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比较
全 国:二>三>一
第一产业:西>中>东北>东 第二产业:中>东北>西>东 第三产业:东>东北>西>中
二、四大区域的发展差异
(二)工业化差异
东部 东北 中、西部
工业化 进程
工业 产值
较快 较高
较快 较低
工业 结构
高新技术 产业蓬勃 发展
传统型工 业为主体
② 便利的交通 ③ 工农业基础好 ④ 劳动力资源丰富
注意的问题:产业结构调整
不利条件:
① 传统工业设备、技 术落后
② 某些资源面临枯竭, 资源型城市转型困 难
③ 就业压力大
三、四大区域的协调发展
中部工业城市、主要矿产和交通干线 分布图
(三)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中部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
有利条件:
① 连接南北、承东启西的优越地理 位置
东部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
东部主要海港、工业城市、交通干线 分布图
① 优越的地理位置 ② 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
③ 工农业(工业基地、 粮棉油基地)基础好
④ 科技发达
⑤ 城镇化水平高
⑥ 经济国际化程度高
注意的问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率先发展和改革 中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
不利条件:
① 能源、原材料短缺 ② 环境污染
相对滞后 较低
传统型工 业为主体
观察P16页图1-16,总结2012年各地区 工业增加值及其占全国比重情况。
二、四大区域的发展差异
(三)城市化差异
地区
合计
400万人口以 200万~400

万人口
100万~200 万人口
50万~100万 人口
20万~50万人 口
20万人口以下
东部
88
7
18
Hale Waihona Puke 27269
一、四大区域的划分 1、四大地区
西部12个
东北3个
中部6个
东部10个
东北部: 黑、吉、辽(3个)
东部: 冀、京、津、鲁、苏、沪、浙、闽、
粤、琼(10个)
中部: 晋、豫、皖、鄂、湘、赣(6个)
西部: 内蒙古、陕、甘、宁、青、新、藏、
川、渝、贵、云、桂(12个)
二、四大区域的发展差异
(下表为我国四大地区面积、人口占全国的比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