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美术史 第三章 秦汉美术

合集下载

第三章秦汉美术

第三章秦汉美术

第三章秦汉美术(公元前221—公元220年)概述历史文化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结束战国纷争的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

秦人于中华民族的搏成、政治制度的创建等方面多有建树,惟秦政苛暴,役民太甚,二世而亡。

公元前206年,刘邦统一中国,定都长安(今西安),建立西汉王朝(公元前206—公元24年)。

汉兴之初,吸取前车之鉴,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至汉武帝时,国力最为强盛,凿通西域,抗击匈奴。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

新莽施政失当,致使天怨人怒,变乱相乘。

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朝,建都洛阳,是为东汉(公元25—220年)。

秦人立国未几,即告骤亡,其美术可谓是先秦美术的延续与杂糅。

秦始皇好大喜功,无论是建造宫室还是构筑陵墓,皆以高大宏伟为尚。

汉初虽沿袭秦制,欲追效秦代崇尚宏大华美的传统,但战乱之后,生灵涂炭,社会凋敝,心有余而力不足。

又汉初统治集团成员多为楚人,因而南楚故地的艺术传统在汉初大为盛行。

汉武帝以后,社会生产力发达,经济繁荣,政治稳定,随之在意识形态、礼俗观念带来了巨大变化。

汉代的社会思想,有三次大的转折:一是汉武废黄老,尊儒学;二是因抗击匈奴战争爆发,唯富强攻战是务,“尊儒”反成一纸空文;三是盐铁会议后,重新确立儒家的主导地位。

由于尊儒政策的确立,儒学在西汉宣成时期后取得全面统治地位。

经学迅速发展,从而形成“士族”这一新的强宗豪族力量。

士族作为社会和政权的基本力量支柱,从此再无变化。

王莽的兴与亡皆取决于士族的支持与背离,东汉王朝亦是如此。

又道家神仙方士之说在有汉一代极为流行,谄神媚鬼之风弥漫朝野,与儒家同为汉代社会的主流思想。

儒家尊君重孝,注重道德礼教为东汉士族所风尚;道家祈求生命永恒,登临仙境为世人所想往。

这种思想意识反映在美术上,遂使西汉晚期之后的美术,其题材若非显示统治阶级的威严,则是表现他们的奢侈生活;若非宣扬忠孝节义等伦理观念,则是祈求神明保佑、羽化升仙。

第三章 秦汉美术

第三章  秦汉美术

绘画艺术
绘画在秦汉时期已从先秦的装饰功能中摆 脱出来,发展成为美术中的主要门类。出于 政治教化和伦理教化的要求以及生活时尚的 需要,绘画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应用范围广, 题材内容丰富,创作技巧显著提高。
秦汉时期绘画艺术主要包括:
帛画 墓室壁画 兼有绘画与雕刻的画像石、画像砖
雕塑---- 地下陵墓雕塑

二桃杀三士 河南南阳画像石(拓片) 东汉
在艺术表现上,工匠们善于在写实的基础上
充分运用艺术的想象和大胆的提炼与夸张, 表现对象最具典型特征的姿态动作与强力动 感的美,奔放有力。

虎拉车 河南南阳画像石(拓片) 东汉
南阳画像石,主要是用减地浅浮雕加阴线刻的表现方法,
形象外的底子铲成素面、或剔成直线或斜纹。在留有敲凿 痕迹的形象上,再用苍劲有力的阴线刻出细部,是一种浮 雕与阴线相结合的雕刻技法。形象的塑造,不以精雕细琢 见长,而以泼辣洗练取胜,具有粗犷浑朴、奔放豪迈的艺 术风格。
赏析
《百戏图》表现墓主人 观看杂技的情形。在 乐队的伴奏下,表演 者臂系红带,有的束 髻,有的赤膊,表演 着跳丸、飞剑、舞轮、 倒立、爬杆等技艺, 各具姿态。不仅反映 了汉代杂技艺术状貌, 也充满了生活情趣。
小结:墓室壁画是为了丧葬需要而 绘画于地下墓室的。从一个侧面反 映贵族地主的生活和道德观念,内 容包括现实生活,历史故事、神话 传说和祥瑞迷信等,形象地展现了 那一时代的社会风貌。墓室壁画奠 定了后来人物画的基本样式。
墓室壁画盛行原因:
汉代墓室壁画盛行。其原因主要是政府
提倡孝道与厚葬,出现“事死如事生” 的思想。一些地方豪强和权贵之家不惜 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按照死者生前的 生活居住条件,为其营造豪华的墓室。 墓室里有侍卫、仆从、侍女的俑和各种 贵重物品、生活用具,还在墓室内绘制 壁画。

3.中国美术史-秦汉美术

3.中国美术史-秦汉美术

10
《荆轲刺秦王》
东汉 山东嘉祥县武梁祠画像石(拓片局部)
《荆轲刺秦王》描绘的是秦王环柱而走,荆轲被一人抱住,匕首穿透了殿柱,秦 武阳爬在地上发抖。画面气氛紧张,人物做了夸张处理。 画像善于抓住历史故事矛盾冲突的高潮,以夸张的戏剧性动作在构图的均衡平稳 中表现出动感和力度,画像具有工整、严谨、朴素、古拙的写实特色。
两汉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巩固发展时期,促 成了这一时期美术的繁荣,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等各 个门类都取得相当辉煌的成就,体现了劳动人民卓越的艺 术创造力。
第二节 绘画艺术
T形帛画,全长约2米,自上而下分成3个部分,上 段天上部分绘有人首蛇身的蛟龙、金乌、蟾蜍和 玉兔、奔月的嫦娥等天国的神话传说。金乌指代 太阳。中段人间部分绘有墓主人辛追在3个侍女的 陪同下,正在飞升天国的路上,以及家人在祈求 死者灵魂升天的祭祀场面;最下段即地下世界,画 一怪人,赤裸着身体蹲在两条大鱼的背上,用头 和手支撑着地面,竭尽全力托举着地上世界。两 条长龙相交缠绕,将各个画面自然分割,并穿插 描绘着仙鹤、怪兽等,加强了各部分的有机联系。 帛画以有序的层次展示了汉初人们观念中的宇宙 图景,其主题思想,一般认为是“引魂升天”, 但也有人认为是“招魂以复魄”,使死者安土。
28
29
30
秦俑的艺术特点
1.崇尚写实、手法严谨、性格鲜明、形象生动。在总体布局 上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排山倒海的气势,使人 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
2.秦兵马俑反映了秦朝叱咤风云的气势,是以现实生活为题 材塑造的,是秦代禁卫军的真实写照,艺术手法细腻,具有 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显示为陶塑艺术的顶峰。
24
第三节 雕塑艺术 返回主目录
返回节目录

中外美术史之中国美术史秦汉美术PPT课件

中外美术史之中国美术史秦汉美术PPT课件
• 第二段描绘墓主人利仓之妻的形象,前有两人跪拜,后有侍女随 从.人物上方有华盖,周围有许多珍禽栖翔.
• 第三段,分隔第二段与第三段的是两条穿璧相环的长龙。第三段是人 间景象,人们正在宴饮,祷祝墓主人的灵魂升天。
• 第四段,最下面,描绘多种神仙怪兽,似乎在表现天上、人间、地下 归为一体,生死合一的观念。巨人站在鲸鲵之上托举着大地。
• 3号墓帛画所画的人间部分,也有类似的结构,上面画墓 主----利仓之子的一般生活动态,也有随仆,下面同样画 宴飨送别(或祈祷)的场景。两幅画面相似,墓主生活内 容不同。前者画的比较细致,后者相对画得轻松一些。
• 画中象征天的主要东西是日月,太阳中有金乌,月亮中有 蟾蜍与玉兔,其它有星辰,扶桑及鱼龙飞绕等。
• 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车马仪仗图帛画》
• 此画悬挂于马王堆3号墓室西壁,内容为车马仪仗场面, 全画规模宏大,有百余人组成的方阵和整齐的车队以及骑 兵。此画与其它帛画的神话与浪漫色彩不同,这是我国最 早表现现实生活的大型帛画作品。
10
帛画云气占图,西汉,绢本设色,纵48厘米,横150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41
旧县村门阙庭院画像,东汉 纵116,5厘米 横78,5厘米 山东曲阜旧县村出土 曲阜县文物管理委员会藏
42
齐山孔子见老子、车骑画像,东汉
纵56厘米 横285厘米 1977年山东嘉祥齐山村出土 山东石刻艺术博物馆藏
43
兰陵镇车骑画像,东汉
纵47,5厘米 横276厘米
山东苍山兰陵镇附近出土
苍山县图书馆藏
50
前姚村狩猎、异兽画像,东汉,纵73厘米 1973年山东苍山前姚村出土 苍山县文化馆藏
51
墓室西壁右框画像,东汉 纵119厘米 横93厘米 1975年陕西绥德延家岔村出土 绥德县博物馆藏

中外美术史(秦汉)ppt课件

中外美术史(秦汉)ppt课件

表演仿佛已经进入了高潮,他神情激动,表情夸张,竟情不
自禁手舞足蹈。作者并非简单地模仿生活中的场景,而是采
用了极其大胆夸张的手法,着重表现说唱者那种特殊的神气。
而且通过欣赏者的联想作用,创造出一个隐含的充满戏剧性
的精彩场面。
21
22
秦汉美术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4
秦汉美术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1、秦始皇陵兵马俑 在秦始皇刚即位不久的时候,他便发动天下的刑
徒,修造自己的陵墓。秦代艺术追求奢大华美、规模 宏伟,秦始皇陵兵马俑群制作,正是这一风格的反映。 目的: 秦始皇陵兵马俑既担负着守卫陵园的象征职能 对秦始皇完成统一中国这一历史功业的纪念
第三章 秦汉美术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1
秦汉美术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第三章 秦汉美术
(公元前221-公元220年)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平灭六国,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大帝国, 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统一文 字、货币、度量衡等,推动了历史的进程。
马踏飞燕: 马是汉唐艺术里热衷表现的题材。 马头扬起,略向左偏,尾部飘起,三足腾空,一足踏 在飞鸟(实为和鹰类似的燕隼)的背部。 这是汉代艺术家采用夸张的手法,示意马的奔跑速度 超越了迅捷的鹰隼。马的全身重量以鸟为支撑,让人 感到轻盈凌空,增加了它飞驰的气象。(图)
23
24
秦汉美术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中外美术简史(秦汉美术)

中外美术简史(秦汉美术)

• 书法
•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就是在秦汉时期确立的。 • 毛笔(狼毫) • 大篆 小篆
• 汉代通行书体:小篆、隶书(汉隶)、草书(章草) • 章草结体简约,笔画相连,字间无练笔。
• 隶书最能代表汉代的书法成就。
• 汉碑指东汉时高度成熟的隶书碑刻。(《华山碑》、
《张迁碑》、《石门颂》等)
• 汉代书法名家:张芝、蔡邕、崔瑗等。
• 史晨碑
• 出师颂(章草)
• 张芝终年帖
• 蔡邕:熹平石经
• 工艺
• 长信宫灯 (西汉)
• 建筑
• 课后思考:
• 1、汉代石雕艺术 • 2、汉代画像砖石的艺术特色 • 3、秦汉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 佛教传入、道教兴起
• 史学
《史记》
《汉书》 董仲舒“今文经学”
• 秦始皇的政策和功绩对中国美术的影响
• 1、郡县制代替贵族分封制
• 2、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车轨制
• 秦汉雕塑
• 秦兵马俑
• 规模庞大、气势恢弘、主题鲜明、技法多样(塑、
贴、捏、雕、刻、画等)、造型写实、制作精美
• 戴冠军吏俑头像
秦汉时期美术
• 一、秦汉时期历史和 五、工艺
• 秦汉主要文化 • 天文(太初历) “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于中央” • 张衡“地动仪” • 《周髀算经》:“故折矩以为勾广三、股修四、径隅 五 ”、“以日下为勾,日高为股,勾,股各有乘方,并 而开方除之,得邪至日以日下为勾,日高为股,勾,股各
• 袍俑头像
• 戴冠铠甲俑
• 秦陶俑
• 汉陶俑
• 说唱俑(东汉)这个 彩绘击鼓说唱陶俑是 1957年在四川成都 的一座东汉墓葬中出 土的,它通高55厘 米,现收藏在北京中 国历史博物馆。 击 鼓说唱陶俑头上戴有 头巾,额前有花饰, 袒露上身,赤脚,身 穿长裤,两臂戴有饰 物,左臂挟鼓,右手 举槌,右脚上翘,正 在作击鼓说唱表演。

《中国美术史》秦汉时期美术

《中国美术史》秦汉时期美术

画像砖
• 最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西汉中期增多, 东汉时期达到鼎盛。画像砖是用拍印和模 印方法制成的图像砖,主要用于嵌砌、装 饰墓葬。
• 汉代画像砖一般是在未干的砖坯上施加各 种图像后再进行烧制,少数在烧制后还要 加彩。有空心砖和实心砖两种,以实心砖 为常见,其上的画像有阴线刻、阳线刻、 减地平面阳刻、浅浮雕等表现形式。。
装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个时期的社会物质
文化生活。雕塑艺术在秦汉时期作为宣扬统一 功业、显示王权威严、纪念功臣将帅、美化陵
园建筑的重要手段被加以重视,艺术风格深沉
宏大、华美瑰丽,成为中国雕塑艺术史上的第 一个高峰。
第一节 绘画
• 西汉帛画仍旧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以线条 为造型基础,施加色彩以平涂为主的特点。 在用色方面有较大发展,已经使用矿物质 和植物颜料两种,调和的间色很少,色彩 对比强烈。画面形象也延续了战国时期真 实的人物形象和虚幻的神奇景物共存的特 色,且更富艺术想象力。
四川画像砖
• 东汉画像砖多发现于四川成都平原一带,其中 以成都、广汉、德阳、新繁、新都、彭山、新 津、邛崃、宜宾等地数量最多,比较有代表性 的如成都昭觉寺墓、扬子山一号墓、新繁清白 乡墓。
• 四川地区的实心画像砖多为整模印制,每块砖 上都是一个完整的独幅画面,构图简练,主题 鲜明。画像呈现凸起的浅浮雕和阳线结合的艺 术效果,当时还施加彩绘,面貌接近绘画,画 面体积感强,风格清新隽永。
巨龙 河南永城芒山柿园村墓 墓室顶部壁 画
西汉中晚期墓室壁画
• 西汉中晚期的墓室壁画集中发现于河南洛 阳一带,以洛阳地区有烧沟61号墓、浅井 头墓、卜千秋墓、新安磁涧镇里河村墓为 代表。
• 在墓内所占面积很小,内容以天象、驱邪、 升仙为主,也有些历史人物故事的画面。 大从绘画技法来看,壁画线条粗放,笔势 洒脱,用色不拘泥于线条轮廓,突出块面 效果,人物造型拙稚,缺乏细部刻划。

第三单元-秦汉美术

第三单元-秦汉美术

第一章 绘 画
墓室壁画车骑出行图 内蒙古和林格尔汉墓
第一章 绘 画
墓室壁画牧马图 内蒙古和林格尔汉墓
第一章 绘 画
墓室壁画百戏图 河南密县打虎亭汉墓 70x184
第一章 绘 画
第二节 画像石和画像砖 画像石和画像砖主要流行于东汉时期, 指用在建筑上的雕饰图像的砖石。 画像石是运用不同技法雕刻而成的,有阴 线刻、减地加线刻、浅浮雕等。 画像砖是把图像模印在砖面上烧制而成。
第三章 雕 塑
宫苑雕塑
李冰像 东汉 四川灌县 高290厘米
第三章 雕 塑
西汉陵墓雕刻 霍去病墓石雕刻群
石刻马踏匈奴 陕西兴平霍去病墓 高168长190
第三章 雕 塑
石刻跃马 陕西兴平霍去病墓 高114长260
第三章 雕 塑
石刻卧虎 陕西兴平霍去病墓 长200宽84
第三章 雕 塑
石刻卧牛 陕西兴平霍去病墓 长260宽160
第三章 雕 塑
石刻卧象 陕西兴平霍去病墓 高58长189宽103
第三章 雕 塑
石刻野人搏熊 陕西兴平霍去病墓 高277宽172
第三章 雕 塑
东汉陵墓雕刻
石辟邪 洛阳孙旗屯 高109长166
第三章 雕 塑
第三节 俑
威武雄壮的秦代兵马俑 秦陶俑 一号坑发掘现场 陕西临潼西扬村
第三章 雕 塑
秦俑与战车队列 陕西临潼西扬村 俑高180-195.5,马高167-170
第一章 绘 画
王陵母画像石 山东嘉祥武宅山
第一章 绘 画
闵子骞画像石 山东嘉祥武宅山
第一章 绘 画
孝孙原毂画像石 山东嘉祥武宅山
第一章 绘 画
荆轲画像石 山东嘉祥武氏祠左右室
第一章 绘 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陕西咸阳阳陵出土 西汉
• 乐舞杂技陶俑群 山东济南市北郊无影山出土 西汉
• 陶舞女俑 陕西西安白家口出土 西汉
说唱俑是西汉后期 到东汉陶俑的主要 类型。四川成都天 迥山出土的击鼓说 唱俑(坐式)和郫 (pí)县出土的立 式说唱俑,将民间 说唱艺人兴高采烈、 自我陶醉的神情, 刻画得维妙维肖, 令人过目难忘,堪 称东汉陶塑之杰作。
一、秦宫壁画
• 陕西咸阳市东郊秦宫遗址长廊壁画 秦
二、西汉墓室壁画 河南洛阳卜千秋西汉墓壁画,是迄今发现汉代墓室壁画中年代最 早的。内容反映了中国人未受佛教影响之前,幻想男女墓主人升 仙的场景。
• 河南洛阳卜千秋夫妇墓壁画(摹本局部) 西汉

二 桃 杀 三 士 ( 局 部 ) 洛 阳 老 城 西 北 烧
• 陶说唱俑 四川成都天迥山出土 东汉

立 式 说 唱 俑
四 川 郫 县 出 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陶母羊 河南辉县出土 东汉
• 陶马 四川成都天回镇出土 东汉
三、石刻
• 霍去病墓在陕西兴平县。由于他和卫青同是在反击匈奴窜 犯掳掠的战争中建立大功的名将,所以他们死后都葬在汉 武帝刘彻的“茂陵”附近。茂陵及其陪葬墓,只有霍去病 墓的石雕保存下来。制作年代约为元狩六年(公元前117 年),现石雕尚存九件都是整石雕成,长度都在二至三米 之间。
[]中外美术史 第三章 秦汉美术
第二节 雕塑艺术
• 秦汉时期,国家的统一,生产力的发展,人力物力的高度集中, 为雕塑艺术的繁荣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雕塑艺术在继承先秦雕塑 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形成中国雕塑史上第 一个高峰。
• 秦汉王朝统治者为宣扬统一功业、显示王权威严,追求奢侈豪华 的生活享受,利用国力大兴土木,隆重的雕塑及装饰应运而生。 同时,随着厚葬之风的盛行,皇家贵族不惜耗费巨资,竞相营造 坟墓,几乎想把在生前享受到的一切全部带到他们幻想死后的幽 冥“世界”里,因此在坟墓里放置大量供死者“享用”或“劳役 ”的随葬物品以及俑和动物模型等明器。在坟墓外,也设置有显 示死者功绩或威严的石人、石兽等。
• 秦俑的主要艺术特点是:崇尚写实,手法严谨,性格鲜明,形象 生动;在总体布局上,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排山倒 海的气势,使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表现了宏伟的构思和设 想。

兵 马 俑
陕 西 临 潼 秦 始 皇 陵 兵 马 俑 坑 出 土

• 兵马俑 陕西临潼秦始皇陵秦兵马俑坑出土 秦

兵 马 俑
人 头 像
二、汉俑
• “汉承秦制”。西汉前期,虽然经历长期战乱,经济凋败,国库 空虚,但是某些军功显赫的将领、诸侯王或皇族贵戚,亦用陶塑 兵马俑随葬,以炫耀其生前地位与权力。
• 汉俑数量不比秦俑少,但尺寸只及秦俑的一半。代表作品为陕西 咸阳扬家湾汉墓从葬坑陶俑群。两座大墓共出土骑兵俑580多件 ,步兵俑1800多件,舞乐杂技俑百余件,骑兵俑通高68厘米, 步兵俑高44-48厘米,俑群按军阵排列,多数敷彩,造型洗练, 神态威武,装备精良,真实再现了汉初送葬军阵的场景。
• 明器也称冥器,一作“盟器”。是用于随葬的物品,包括专为随 葬而制作的代替实物的模型。明器雕塑包括俑、动物造型、建筑 模型等,一般采用陶、木、石、金属等材料制成。俑是作为随葬 用的人物形象模型的通称。秦汉时期明器雕塑艺术的成就,突出 地表现在俑和动物形象的塑造上。
一、秦始皇陵兵马俑
• 1974年陕西省临潼县晏寨乡西扬村农民在村南打机井时偶然发 现秦始皇陵墓东侧的陶俑坑。清理发掘后,共有三个陶俑坑,估 计有武士俑6000多件,战马俑百余匹。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 ”。
• 扬家湾汉俑造型上近秦俑,彩绘手法受楚文化影响,无底托板, 双足着地,更为真实。
• 汉俑群表现了征战环境里崇尚武力的精神追求,也保留了秦末汉 初连年的烽火气息。但在日趋和平的年代里,严肃不苟的军阵渐 变为活泼热闹的娱乐场景,体现了新的时代风貌。炫耀皇权逐渐 转变为显示财富。
• 骑兵俑 陶塑 陕西咸阳杨家湾出土 西汉
• 卧虎 陕西兴平县霍去病墓前石雕 西汉
• 孙仲乔石羊 山东临沂石羊岭 汉
天禄与辟邪是汉 代创造出来的一 种石雕神兽,置 于墓前,是一种 现实和想象相结 合的神异动物。 据《汉书·西域 传》注:头生一 角者为天禄,两 角者为辟邪。
• 辟邪 四川雅安姚桥高颐墓前石雕 东汉
• 石神兽辟邪 陕西咸阳沈家桥出土 东汉
• 霍去病墓前石雕在制作上都是利用了原来石料的形态,尽 量选取与所雕之物外形近似的石料。在造型上有明显的体 积感,多采取伏卧姿态,以求进行最少的加工,加工的重 点是动物的头部,并且圆雕、浮雕与线雕的手法相结合( 卧虎身上斑纹是线雕,跃马的侧影是浮雕)。
马踏匈奴 陕西兴平县霍去病墓前石雕 西汉
• 野猪 陕西兴平县霍去病墓前石雕 西汉
四、铜雕
秦汉时代,铜像亦有辉煌的创作,其形体之伟 巨、设计之巧妙及工艺之精良,均超过先秦时 代。与战国及其以前相比,大大减少了。
这一时期的铜器代表作品有马踏飞燕和长信宫 灯。
• 铜铸马踏飞燕 甘肃武威雷台出土 东汉
• 鎏金长信宫灯 河北省满城县出土 西汉

龟 灯
贵 州 清 镇 玡 珑 壩 出 土
西 汉
第三节 壁画和帛画
• 我国目前发现最早且较完整的壁画,是1979年出土于咸 阳市东郊第三号秦宫遗址长廊壁画。
• 汉代建筑内部及外檐,多有装饰及壁画。古代典籍中有很 多这类记载,如麒麟阁画功臣十一人像,这些都是以褒奖 和纪念为目的的。
• 汉墓壁画的发现,始于本世纪20年代初,迄今见诸正式报 导者达三十余处。
• 这些陶俑是秦代军队的真实写照,全部用泥土塑成,加上底托板 ,平均身高180厘米,因为军种和级别的不同,有不同的服装和 发式,但都有北方人身材粗壮,性格纯朴的特点。有的牵马,有 的驾车,有的整顿弓箭,排列井然有序,军阵场面威武雄壮,再 现了千军万马、勇于攻战的巨大声势,也体现了秦帝国武士的凛 凛雄风。陶俑本来是有颜色的,现在见到的色彩已经脱落。
沟 村 无
名 氏 西
汉 墓 壁

• 鸿门宴 洛阳老城西北烧沟村无名氏西汉墓壁画
• 鸿门宴 洛阳老城西北烧沟村无名氏西汉墓壁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