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第八章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课后习题详解(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圣才出品】

8.2 课后习题详解1.青少年生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有哪些?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引发了青少年哪些心理矛盾?答:(1)青少年生理发展的一般特点青春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
在这一时期,青少年的身体和生理机能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身体外形的变化、体内机能的增强及性的发育和成熟三个方面。
①身体外形的变化青春期的少年身体发育很快,身高、体重及面部等变化使他们在外形上逐渐接近成人。
②体内机能的增强在青春发育期,个体体内的各种生理机能都在迅速增长并逐渐达到成熟。
其中包括:心脏压缩机能的增强;肺的发育;肌肉力量的增强;大脑的发育。
③性的发育和成熟生殖系统是人体各系统中发育成熟最晚的,它的成熟标志着人体生理发育的完成。
其中包括:性激素的增多;性器官的发育;性机能的发育。
(2)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引发诸多矛盾的心理①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a.身体外形的变化身体外形的变化使青少年产生了成人感。
因此,在心理上他们也希望能尽快进入成人世界,重新体会人生的意义,但在新的追求中他们又感到种种困惑。
b.性的成熟性的成熟使青少年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滋生了对性的渴望,但又不能公开表现,所以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冲击和压抑。
②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a.青春期少年的心理活动处于矛盾状态,其心理水平呈现半成熟、半幼稚性;b.青春期少年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
具体表现为:反抗性与依赖性、闭锁性与开放性、勇敢和怯懦、高傲和自卑、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
2.青少年的思维发展有哪些基本特征?具体体现在哪些思维形式上?答:(1)基本特征青少年思维发展的基本模式是由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过渡到辩证思维,主要特点是思维逐步符号化。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为,青少年正处于形式运算思维阶段。
该阶段的主要思维特点是,在头脑中可以把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分开,可以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演,能运用形式运算来解决逻辑课题。
发展心理学青春期的心理发展

青春期社会关系的发展
青春期是个体社会关系发展的重要时期,包括与同伴、家庭、学校和社会的 关系的变化施
青春期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包括积极的家庭环境、支持性社交网络和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包括心理咨询、 支持性团体和健康促进活动。
青春期认同的发展
青春期是一个寻找自我认同的关键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个体会探索和形成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观。
青春期自我概念的发展
青春期是一个重新定义自己的时期,个体开始思考自己的特点、能力和价值,建立更加成熟的自我概念。
青春期性别角色的发展
青春期是性别角色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个体开始理解和接受自己所处的性 别角色,并塑造自己的性别认同。
发展心理学青春期的心理 发展
青春期心理发展是指在青少年期间,个体在认知、情感和社会关系等方面发 生的重大变化和成长。
青春期心理发展的定义
青春期心理发展是指在青少年期间,个体在认知、情感和社会关系等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和成长。
青春期心理发展的重要性
青春期心理发展对个体未来的心理健康和成长具有决定性影响,建立健康的心理基础十分重要。
发展心理学教学大纲

发展心理学教学大纲(适用于应用心理学)一、前言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是面向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地认识,并初步掌握个体毕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并学习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实际问题,为进一步学习后继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本课程四年制应用心理学专业总学时理论60学时。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理解发展心理学的界定及其与心理学的关系,认识种系心理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及其关系,掌握发展心理学的四个基本研究问题和年龄特征的划分与研究。
3.了解发展心理学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的主要学者、流派及其思想,了解中国化发展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性及基本途径。
4.了解当前最新的发展心理学研究体制、方法和理论。
教学内容:第一节 发展心理学的界说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
种系发展与个体发展。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 发展心理学的变迁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
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全程发展的研究。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
第三节 发展心理学的进展发展心理学研究体制的进展。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进展。
研究理论的进展。
第二章 发展心理学理论目的要求:1.了解各种心理发展观点的特点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
2.掌握各种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及其缘由。
教学内容:第一节 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第二节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第三节 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发展的实质。
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内化学说。
第四节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新皮亚杰主义简述。
第五节 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探讨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
强调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心理学。
提出坚持在教育实践中研究中国化的发展心理学。
青少年心理发展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
01
02
03
04
叛逆期
通常发生在11岁至13岁之间 ,青少年开始表现出对父母和
家庭的反抗和抵触情绪。
独立期
14岁至15岁左右,青少年开 始追求独立和自主,尝试脱离 父母的庇护,独立处理问题。
探索期
16岁至17岁左右,青少年开 始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职业 方向,尝试寻找自己的人生目
注意力发展
注意力集中能力提高
注意力的选择性增强
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注意力集 中能力逐渐提高。
青少年开始学会选择性地关注对自己 有重要意义的信息,忽略无关信息。
注意力的持久性增强
青少年能够更加持久地专注于一项任 务或活动。
04
青少年情感发展
情绪表现
01
情绪波动
青少年时期的情绪表现往往更加复杂和波动性。他们可能会经历更多的
们学会有效的情绪调节技巧。
自我意识发展
自我探索
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青少年开始更加深入地探索自己的价值观、兴趣 爱好和目标。他们可能会经历更多的内心矛盾和挣扎,需要得到支持和理解。
独立意识
随着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可能会表现出更强烈的独立意识和自主性。他们可能会 试图摆脱家长的控制和监督,追求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选择。
价值观发展
社会价值观
青少年时期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 时期。他们可能会受到社会和文 化的影响,形成自己的社会价值 观。这些价值观可能包括对政治 、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看法和态 度。
个人价值观
青少年时期也是个人价值观形成 的关键时期。他们可能会对自己 的生活目标、道德观念和个人信 仰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形成。这些 价值观可能会受到家庭、同龄人 和学校等方面的影响。
第八章-个体心理与发展

第八章个体心理发展教学目标:1.掌握心理发展的含义、青少年发展的特征2.掌握发展的理论及其阶段划分教学重点:1.心理发展的含义、青少年发展的特征2.发展的理论及其阶段划分教学难点:1.青少年发展的特征、发展的理论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时数:4教学过程:一、心理的发展及其主要特点(一)心理发展的含义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得到改造,日趋完善、复杂化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发展变化从开始到成熟大致体现为:一是反映活动从混沌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演变;二是反映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随意性、主动性演变;三是从认识客体的外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内部本质演变;四是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演变。
发展通常使个体产生更有适应性、更具有组织性、更高效和更为复杂的行为。
(二)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1.连续性与阶段性强调发展是由外部环境所决定的心理学家,认定发展只有量的累进而不存在什么阶段;强调发展主要由内部成熟或遗传所决定的心理学家,更倾向于发展是有阶段的,是南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当然,更多的人主张心理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也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
2.方向性和不可逆性正常情况下,心理发展一般具有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
个体动作的发展,就遵循自上而下(从头到脚)、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大肌肉动作到精细动的发展规律,这些规律呵概括为动作的头尾律、近远律和大小律,体现在每个儿童身上。
都是如此。
3.不平衡性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并不总是按相同的速度直线发展的,而是体现出多元化的模式,表现在: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不同;同一机能系统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从总体发展来看,幼儿期出现第一个加速发展期,然后是儿童期的平稳发展,到了青春期又出现第二个加速期,然后再是平稳地发展,到了老年期开始出现下降。
发展心理学青春期的心理发展

第四单元 中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新增) 对自我的看法表现出更加积极的、满意的变化 (一)关于自我的概念 (二)成年期的自我发展水平(四阶段) 尊奉者水平;公平水平;自主水平;整合水平 (三)影响自我发展水平的因素 年龄因素;受教育水平;认知发展水平 二、中年期的人格特征 (一)中年期人格结构的稳定性(人格结构成分、平均水平) (二)中年期的人格变得较为成熟,具体表现为: 1、内省日趋明显--荣格 2、心理防御机制日趋成熟 3、为人处世日趋圆通 (三)中年期性别角色日趋整合 “男女同化” 人格---完美人格 三、适应环境的控制理论(新增)
第二单元 老年期的认知变化
老年期的智力减退 老年期智力水平的衰退 老年智力变化的不平衡性 注意: 老年人的个体差异非常大 表现出了自我中心的特点,好为人师 部分老人表现出了更多的智慧
第四单元 老年期的人格特征
一、老年期人格特征的稳定性 二、老年期人格特征的变化 不安全感---死亡恐惧、疾病恐惧 孤独感---群体失落感、信息缺乏 适应性差---被动、应变性差 拘泥刻板性并趋于保守---处事强调自己经验 回忆往事 三、造成老年人人格变化的因素 生物学的衰老 心理上的老化 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第三单元 少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一、少年期自我意识的发展 1、一系列关于“我”的问题开始反复萦绕于心,导致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 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风度 深切重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 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人格特征和情绪特征) 有很强的自尊心(满足感/挫败感) 二、情绪变化特点 (一)青少年的情绪和心境的发展呈现出动态的发展趋势 (二)情绪变化的特点:烦恼增多,孤独感增强 三、少年期的自我中心性特点:独特自我、假想自我 把自己想像为“独特的自我”,把周围人视为“假想的观众”, 过分夸大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现象是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自我 中心倾向。 (案例:青春痘的烦恼)
发展心理学青春期的心理发展

发展心理学青春期的心理发展青春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重要的阶段,也是心理发展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
发展心理学研究了青春期的心理发展,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阶段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发展心理学对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研究成果和应用。
青春期是从儿童期向成年期过渡的阶段,在这个时期,青少年经历了身体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
发展心理学研究发现,青春期的心理发展主要表现在身份认同、自我意识和社交关系的变化。
首先,青春期是一个探索自我身份认同的时期。
青少年开始对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价值观进行深入思考,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身份。
他们开始主动思考“我是谁”这个问题,并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和对照。
通过与同龄人的交流和互动,青少年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形成了个人身份认同。
其次,青春期是自我意识觉醒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开始对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思想进行反思和觉察。
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发展心理学发现,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呈现出更加内省和自我反省的特点。
这种自我意识的觉醒,不仅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还为自我成长和自我发展奠定了基础。
最后,青春期是社交关系重新调整的时期。
青少年开始从家庭中独立出来,与同龄人建立更为密切和重要的社交关系。
发展心理学研究发现,青少年往往更加倾向于与同龄人建立亲密关系,并经历友谊和恋爱的阶段。
这种社交关系的重塑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帮助他们培养社交技巧和情感智慧。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首先,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教育者和家长更好地支持和指导青少年的成长。
了解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和特点,可以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环境和资源,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和健康的心理素养。
此外,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还为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方法。
青少年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自我认同困惑、情绪波动和社交关系问题等挑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干预和解决,可能会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
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

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第一章1、名词解释发展心理学:社会化:社会化是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
社会化的过程正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而形成适应社会的人格,并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
社会化过程包括学习、适应、交流人类个体借以发展自己的社会属性、参与社会生活的一切过程。
社会化过程是人类学会共同生活和彼此有效交互作用的过程;也是个体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
年龄特征:年龄特征指个体生理心理发展在各个年龄阶段表现出来的质的特征。
人的心身在生命进程中表现出量和质两个方面的变化,且与年龄有密切联系,表现为连续性和阶段性。
就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而言,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人从出生到死亡,一般经历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少年期、青年期(成年初期)、中年期(成年中期)、老年期(成年晚期);就心理在一定年龄阶段中那些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特征而言,各种心理现象发展的敏感期、关键期、成熟期、转折期,其实质就是各个阶段各种心理现象的质变年龄。
心理特征与个体生理发展阶段有关系,但不完全是由年龄决定的。
在一定的条件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既是相对稳定的,同时又可以随着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等文化背景的改变而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
2、请举例说明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四个基本问题(简答)答: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四个基本问题是:(1)关于先天与后天的争论。
(2)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有些学派认为心理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类的内在需要;也有学派认为,心理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外部的教育条件。
比较普遍的观点是,心理发展的主要原因在心理内部,即外界环境和教育上的要求与心理发展现状所构成的矛盾,外在的教育因素还是要通过个体的内在动因起作用。
(3)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从相对短的时间跨度看,心理的发展是呈连续状态的,从相对长的时间跨度看,心理的发展又是呈阶段性的。
人类的心理,一方面是不断发展的,但同时又是有阶段性的,应将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发展的阶段性统一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绪表现的矛盾性特点(两极性)
• 1.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性共存 • 2.情绪的可变性和固执性共存 • 3.内向性那个表现性共存
反抗心理产生原因
• 自我意识的突然高涨 • 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 • 独立意识的产生
反抗心理具体表现
• 1.态度强硬、举止粗暴。反抗行为十分迅速,常使别人措手不及,当时
的任何劝导都无济于事,但事态平息后,这种强烈的反抗情绪也将较快 的随之消失。
• 2.漠不关心,冷淡相对。存在于内隐的意识中,不直接顶撞予以反抗,
采取一种漠Leabharlann 关心、冷淡相对的态度,对对方的意见置若罔闻。
• 3.反抗的迁移性。迁移性:当某个人的某一方面的言行引起了他们的反
感时,就倾向于将这种反感及排斥迁移到这个人的方方面面,甚至将这 个人全部否定。
八、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矛盾
• 青春期少年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具
有不平衡性。表现出矛盾。
• 反抗性和依赖性、闭锁性和开放性、勇敢和怯
懦、高傲和自卑、否定童年和眷恋童年。
初中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 初中生思维最主要特点就是思维的抽象逻辑性,体现
在以下几方面:
• 1.运用假设 • 2.逻辑推理 • 3.运用逻辑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