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说新红楼梦:“戏不像戏,剧不像剧”(整理精校版)
我眼中的新旧版红楼梦评价(最新)

最近才看红楼梦的电视剧,看完了两个版本,很有感触,想对新版和87版发表一下看法。
这里的新版,自然是指2010版,自初二(1999年)第一次完整的读完小说(120回版本)后,直到今年,才看完了新版红楼的影视作品,之后接着看了87版。
如果说有先入为主的问题存在,结论应该是倾向新版才对,不过很可惜,新版红楼的确有负众望。
若是一定要评价一下:新版与87版相比,显得粗制滥造了。
或者说,用这个词不恰当,李导肯定是个能人不用质疑,也知道红楼的分量,拍的好还自罢了,若是不如意则立马成为拍砖对象,一顶屎盆子是免不了的,结果不用多说,大家都看到了。
新红楼梦肯定也是用心了的,不少演员们也必然对这部戏给予极高的期望,也自然是努力的。
若如此,那么我说得粗制滥造应该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拍红楼是一个大工程,必须精细再精细,这个精细是要用文化去填补的,这就需要强大的红学、国学团体加入并且费心、用心,此外演员们自身的素养也必须高,例如:若演员自己都不知道那个时代背景下的古典美人是什么标准,什么仪容,又何以能表演出来呢?这都是文化!就像红楼里的词儿:世事洞明皆学问,对所演对象的形象和神态的把握与判断也自然是学问。
从形象上看,87版的演员在选的过程中的确是煞费苦心了,黛玉,宝钗,宝玉,王熙凤等等,与曹先生的原著描述比较吻合,如果你爱读原著,那么光从形象上,就立马分清楚了谁是黛玉,谁上宝钗,一目了然,这是87就艺术上远远胜出的原因之一吧。
此外,有不少朋友说:看老版看不懂,因为分不清人物关系,看的很糊涂。
对于这个问题,你得找找自身原因了,扪心自问,读过原著没?若读了,里面得人物关系大概搞清除了没?影视作品和小说都是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所以影视作品绝不是用来大篇幅为你介绍人物关系的。
新版红楼由于用了50集,所以补充了很多故事,并且整部电视剧采用了类似纪录片的旁白模式,一直有一个旁白在剧中为你解释和补充一些材料,例如人物介绍什么的,诸如此类,说得很细,这样倒是适合没读过小说的朋友看,保管看得懂,有疑惑的地方旁白都叨唠出来了。
电视剧新版《红楼梦》评述

大 众 文 艺大156摘要: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从选角、开拍到播出,一直是大众关注的话题。
在这个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红楼梦》再一次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
本文通过解味文本《红楼梦》、电视剧新版《红楼梦》的改编、新版《红楼梦》引发的思考三方面对新版《红楼梦》进行综合论述。
关键词:电视剧;新版;红楼梦前言关于重拍《红楼梦》, 除了众多网民的热烈讨论之外, 学界也不乏热情和高见。
早在2002年5月众多专家学者、导演以及传媒人士就聚集在一起, 就《红楼梦》电视剧重拍的诸多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正如作者所言“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笔者认为如果要真正客观地评价一部影视作品的优劣我们仍需从文本出发,而对于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这部经典来说尤甚。
一、解味文本《红楼梦》悲剧往往被视为正剧,因其相较喜剧而言更具深刻的主旨意蕴。
读者在欣赏这部“红楼悲剧”时,理想的状态是能够从悲剧中跳出来,领悟到蕴含其中的人生意义。
“《红楼梦》的悲剧性并不在于贵族之家衰亡的悲剧,也不简单在于贾宝玉、林黛玉两人的爱情悲剧,而是在于曹雪芹提出了一种审美理想,而这种审美理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必然要被毁灭的悲剧。
”[1]“曹雪芹在《红楼梦》里还是想补天,想补封建制度的天,但是《红楼梦》里写的却是封建家族的衰落,可以说是曹雪芹的世界观和他的创作发生的矛盾。
”[2]毛泽东关于曹雪芹世界观和创作方法发生矛盾的分析,很容易让人们想起1888年4月恩格斯评论巴尔扎克的话:“他就看出了他所心爱的贵族的必然衰落而描写了他们不配有更好的命运……这一切我认为是现实主义最伟大的胜利之一。
”[3]《红楼梦》这部伟大作品的内蕴恰好印证了优秀古典文学家世界观与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发生矛盾这一马克思主义美学基本观点。
“与其说《红楼梦》是对所谓封建社会的一曲挽歌,不如说是对假、恶、丑的一道檄文。
”[4]同时曹雪芹又具有鲜明的现代性“在太虚幻境,宝玉饮的茶叫‘千红一窟(哭)’喝的酒叫‘万艳同杯(悲)’为千万的女子,为世上所有女性的命运而恸哭、悲伤。
李少红首次答疑新版《红楼梦》的各种争议

李少红首次答疑新版《红楼梦》的各种争议李少红首次答疑新版《红楼梦》的各种争议回顾拍摄感受:“遗憾肯定会有,我们问心无愧”成都商报:您所理解的《红楼梦》是怎样的?之前看您做客《凤凰非常道》,说自己并不是非常熟悉原著,并且对历史也不是太熟悉。
那么,您为什么会在胡玫导演离开之后,临危受命担任该剧的总导演呢?“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
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一味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
因毫不干涉时世。
”妙就妙在什么都说了,又好像都没说,因此才需“谁解其中味”。
李少红:《红楼梦》讲的就是宿命。
曹雪芹开头就把结局都说了,而且又借甄士隐把人的命运轮回全部演示一遍。
他这样做的道理很简单,人的命运不会因为后天的原因而改变。
《红楼梦》演绎了所有痴男怨女的抗争过程。
所以好看的是过程,美妙也在过程。
当我明白这个道理后,我和小婉,还有曾念平便接受了命运的安排。
从第一天开始,我们便深知面对这样一部经典,需要有敬畏之心,要有诚意,不能有任何杂念。
摆正心态,真正做到宠辱不惊,是拍好《红楼梦》的心理基础。
于是,小婉请了一尊曹公的灵牌,每天上香,我也上,不是迷信而是一种虔诚的表达。
我们任何一个人的力量,在天命面前都是渺小的。
相信做对了,曹公在天之灵会帮助我们。
后来果然很多超乎寻常的困难都迎刃而解了。
坚持下来,走过来之后,我们觉得我们收获更大。
成都商报:你之前希望拍出一部什么样的《红楼梦》呢?现在这部《红楼梦》就是你理想中的模样吗?李少红:我们拍的是一部彩色电视连续剧,所以要从大众审美角度考虑。
既要通俗,简单易懂,又要有艺术上的独创。
要符合原著的精髓,韵味和古典、儒雅、婉约的风格,又要自然地融入现代的时尚感和审美情趣。
从目前播出的效果来看,大部分艺术处理还是达到了我们的预期。
成都商报:现在回想拍摄《红楼梦》的这几年,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拍完《红楼梦》,你有遗憾吗?李少红:遗憾肯定会有。
《红楼梦》最受争议的版本

《红楼梦》最受争议的版本本报记者刘芬报道新版《红楼梦》千呼万唤始出来,与观众见面。
该剧宣称“忠实于原著”,却无法得到观众的认同。
无论是演员的选择、造型还是台词等,都被批得体无完肤。
记者了解到,该剧将于7月6日晚19时30分起在深视电视剧频道播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该剧播出以来,批判之声远远大于肯定。
有网友批评新版《红楼梦》:“场景像《西游记》,配乐像《聊斋》,镜头运动像《哈利·波特》,旁白像《动物世界》。
”在一片“倒红”声中,该剧引发话题不断。
大多观众认为,新版《红楼梦》感觉不到原著的基调,也感觉不到导演的情感。
太注重华丽外表,不注重内在修为,一片浮躁。
黛玉太胖、宝玉太嫩、秦可卿太妖、凤姐不辣……新版《红楼梦》一播出,剧中主要人物就遭到网友质疑。
观众普遍认为新版演员感觉不对,演技稚嫩,“基本没有看到大家闺秀的仪态与气质。
举手投足之间就是觉得一群现代人穿着古装在演戏而已。
”黛玉蒋梦婕被观众批评为“纯得无魂”。
小宝玉不仅缺乏贵族气,演技也有待提高。
两人不如1987版欧阳奋强、陈晓旭塑造人物能力强。
新“红楼”遭遇诟病最多的就是造型。
对于引起争议的“铜钱头”,红学家、老版《红楼梦》编剧、新版《红楼梦》剧组顾问周岭不敢苟同。
他认为每个人的特征区别不大。
“现在不但不把区别拉开,还用一个统一的元素把脸弄得更模糊,宝钗也好,黛玉也好,都是那种额妆,不是把所有的脸蛋儿全变一样了吗?中国古代发型太丰富了,不从《红楼梦》里找依据,没有真正的中国古代文化底蕴,就很难了。
”新版《红楼梦》完全忠于人民文学出版社的120回通行本拍摄,不但剧情节奏如出一辙,人物对白也几乎一字不改搬上荧屏,剧中人物均操一口文绉绉的古辞古语。
对此,观众完全不买账,那还要编剧有什么用。
“这种完全不忠于原著的创新把原著的价值全都给毁掉了。
”而不时萦绕在观众耳边的旁白更被斥为“简直是名著图解”:“我们要看的是电视剧,而不是电视散文!”尽管批评声不断,新版《红楼梦》也有粉丝。
新版红楼梦与旧版红楼梦对比评论

新版红楼梦与旧版红楼梦对⽐评论新版红楼梦与旧版红楼梦对⽐评论 中国古典四⼤名著之⾸,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说,下⾯是新版红楼梦与旧版红楼梦对⽐评论,⼤家⼀起来看看! 新版红楼梦与旧版红楼梦对⽐评论 2010年7⽉,规模宏⼤的新版《红楼梦》在迅速吸引观众眼球的同时,争议之声也纷⾄沓来。
有留在⼈们⼼中的“经典”旧《红楼梦》作对⽐,新《红楼梦》⾃然⽽然遭遇了众多指责,但是⽆论如何,新旧《红楼梦》相差了23年时间,两部电视剧⾝上有着两个不同时代的鲜明的审美烙印。
1987年,电视剧《红楼梦》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时间,“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进千家万户,成为⽼百姓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2010年7⽉,同样规模宏⼤的新版《红楼梦》亮相⼭东电视台影视频道及国内多个地⾯电视频道,在迅速吸引观众眼球的同时,争议之声也纷⾄沓来。
有留在⼈们⼼中的“经典”旧《红楼梦》作对⽐,新《红楼梦》⾃然⽽然遭遇了众多指责,但是⽆论如何,新旧《红楼梦》相差了23年时间,两部电视剧⾝上有着两个不同时代的鲜明的审美烙印。
总体⽽⾔,旧《红楼梦》有着更为浓厚的古典情怀;新《红楼梦》则是娱乐资本运作的⼀个结果,烙上了艳俗、热闹的消费时代审美特征。
关于故事结局 旧《红楼梦》:宝⽟沦为乞丐,结局很悲剧 新《红楼梦》:宝⽟⾼中,结局成喜剧 在新版⼤结局中,宝⽟和贾兰去考科举是贾府的⼀桩⼤事。
⽽这也直接减缓了贾府分崩离析的速度——— 成绩出来后,宝⽟中了第七名,贾兰也考了第137名。
皇上⼤悦,⼤赦荣府,贾珍、贾政能够继续世袭官位,⽽所抄贾府家产也全部偿还。
在旧版中,宝⽟沦为乞丐后,中秋夜提着⼀只花灯⾛在桥上,没想被⼀队官府⼈马推倒在地,灯碎了(连这点最后的念想也没了)。
这时湖上漂过来⼀只吹吹打打的花船,在船头焚⾹祭⽉的浓艳歌伎正是史湘云。
有红学家认为,宝⽟是绝不可能考取功名的.,因为他与封建制度格格不⼊。
同时,皇帝也不可能对贾府⼤赦,因为曹雪芹的⽗亲当时被皇帝放了,但并没有将家产归还,从这点来看,《红楼梦》中贾府也不可能得到⼤赦。
李少红关于新版《红楼梦》的最新言论

《》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下面是李少红关于新版《红楼梦》的最新言论,供大家参考!李少红关于新版《红楼梦》的最新言论新《红楼梦》热已无需论证。
各地播出混乱一片,有些台为抢播提前播出时间,有些台一天四五集轰炸式连播,网络也在“积极”盗播。
话题更是层出不穷,网络上对新《红楼梦》的争论更是从来没有间断过。
有细心网友甚至一集一集和原著对照,“科学”挑刺。
目前,该剧的争议主要集中在拍摄风格是不是“青少年教科书”、是否贬低观众智商、淫男荡女阴森鬼怪又是否过于开放?南方都市报记者最近独家专访导演李少红,她就目前的压力状态、定位质疑、个人风格代入等问题进行了解答。
《红楼梦》面对史无前例的密集关注和口诛笔伐,导演对媒体采访态度也十分谨慎,一律采用文字回复法,不轻易评价演员,而且从导演与南都记者的对话中亦不难看出,导演的表达之严肃。
压力是否巨大?非常疲惫,已经奔走了十几个地区。
我们和87版的拍摄目的都是一样的,只是不同时代对一部古典名著的解读。
南方都市报:《红楼梦》是全中国人的《红楼梦》。
新版《红楼梦》播出后,俨然成为当下整个社会争论的焦点,已不单单是一件娱乐事件。
此时此刻,您的心情是怎样的?背负着很大的心理压力么?对这些争论,你是怎样想的?李少红:人民文学出版社这版《红楼梦》已经发行了400万册。
前天我们参加最新一次发行举行的签售仪式。
很多人从早上7点就来排队。
随着这部电视剧的播出,一定还有更多的人拿起这本名著重温,并且能够热爱上她。
小演员和我一起都感觉很有意义,重拍对弘扬和推广起到很好的作用。
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领导告诉我们,一般情况下再版只需要印5000册,这次随着新版的热播,还没等上架就已经增加了印量。
我看到长长的队伍中不乏年轻的读者,争相和他们喜欢的剧中人物拍照,同时把书紧紧地抱在怀里,相信他们都会是热爱《红楼梦》的新一代。
越剧新版红楼梦观后感

越剧新版红楼梦观后感越剧新版红楼梦观后感(精选5篇)越剧新版红楼梦观后感篇1《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首。
它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此书是在封建社会晚期,清朝中期完成的作品,该书对封建社会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围绕事关贾府家事利益的贾宝玉人生道路而展开的一场封建道路与叛逆者之间的激烈斗争为情节主线,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这对叛逆者的杯具为主要资料,透过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没落过程的生动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种.种黑暗和腐朽,进一步指出了封建社会已经到了“运终权尽”的末世,并走向覆灭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极其真实地,生动地描述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
全书规模宏伟,结构严谨,人物生动,语言优美,此外还有一些明显的艺术特点,值得后人品味,鉴赏。
小说作者充分运用了我国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一切优秀传统手法,展示了一部社会人生杯具。
如贾宝玉,林黛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晴雯补裘,宝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还表此刻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飘然的身影,诗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动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潇洒的文采……这一切,都是作者凭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艺术素养培育出来的,从而使她在十二钗的群芳中始终荡漾着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飘散着东方文化的芬芳。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真实地再现了人物的复杂性,使我们读来犹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样真实可信,《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说不得正大光明,说不得混帐恶赖,说不得聪明才俊,说不得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评论。
不仅仅贾宝玉,林黛玉这对寄托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连王熙凤这样恶名昭着的人物,也没有将她写得“全是坏”,而是在“可恶”之中交织着某些“可爱”,从而表现出种.种矛盾复杂的实际情形,构成性格“迷人的真实”。
网友热评新版《红楼梦》

网友热评新版《红楼梦》休闲大杂烩2010-06-29 08225cc149a20100jnof林黛玉(蒋梦婕饰演)林黛玉是敏感而善良的。
一方面,她寄人篱下的处境让她总是小心翼翼地为人处事,形成了“生怕被人看轻了去”的心态;另一方面,一个兰心慧质的女孩儿的小心眼儿更可以为她增添些“灵慧与可爱”之处,从而使林黛玉这个角色的塑造变得更加生动、有血有肉、感人至深。
这正是的高明之处,在较大部分的一些的文学作品中,们往往对正面的角色作太多的褒扬而使主人公几达神化的程度,这就导致人物的塑造脱离了现实生活变得空泛无趣、了无动人之情了。
林黛玉(蒋梦婕饰演)少年版林黛玉的饰演者蒋梦婕来自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专业。
生活中的蒋梦婕看起来很乖,没人问话的时候绝不来和你主动说什么,坐得也远远的。
但接触后你会发觉她的思想特别简单,经常会表现一种轻松开朗的心情,也不害怕去表达自己,不太像印象中刻板的林黛玉,但这种特色恰巧切合了李少红导演所追求的分别。
对此,美术指导叶锦添解释说“她所饰演的林黛玉再不是一个带着病态的纤弱美人,她所遇到的问题、反应是由于她太单纯、太敏感,太脱俗。
她在某种诗意的追求上与贾宝玉是吻合的。
蒋梦婕干净无华的眼神与清澈透明的皮肤使林黛玉这个角色产生这个时代的一种新的可能。
”腾讯西安市网友燚之炎烈一部经典巨著就这样被毁了,真正演得怎么样还不知道,但只看看这些演员的形象,就真的跟原著很不相符,尤其小宝玉眼睛那么小,从哪里能看出是美玉呀,黛玉的演员放在现代是个美女,但确实不适合扮古装,没有一点古典美的感觉不说,演员本身也缺乏黛玉本该有的风韵和气质,贾琏的扮演者形象更是糟透了,本来一个好端端的帅哥楞找了个还真是有点尖嘴猴腮的人来演,李纨的形象看上去又那么刻薄,真是无语了…………拜托你们不要再糟蹋经典了,钱多了去捐款,闲得慌了去赈灾,都可以,只要别再浪费钱物去教坏小孩子影响我们的文化。
北京市苹果好甜看预告片我觉得很期待啊!!为什么有的人总纠结于过去呢?还没看就板砖横飞?我觉得新《三国》拍得就很不错,跟《三国演义》相比各有各的味道,新《三国》迎合当今的审美观,对年轻人普及历史(即便是野史)而言应该更胜一筹!新《红楼梦》一定也会各有所长的,大家保持一颗快乐的心去期待新作品好吗?!安徽省飘灯珠箔 1我是这句话,真正喜欢红楼梦的人请你去看87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欣说新红楼梦:“戏不像戏,剧不像剧”
素材汇编
0927 2217
::
有人评论新版红楼梦营造的虚幻效果像鬼片
红楼梦·舞台艺术
“戏不像戏,剧不像剧”
李欣评新版电视剧《红楼梦》视觉效果
李欣
学习舞台美术出身,高级服装设计师,曾获中国服装功勋奖章,她是中国最具知名度的创意服装设计大赛“兄弟杯”的创始人,“中华杯”国际服装设计大赛十三届评委会主席,一位桃李满天下的服装教育家。
李少红执导的新版《红楼梦》,从全国海选演员、到换导演风波、到发布定妆照、再到最近的多家电视台联袂首播,可谓在国内掀起了新一波的“红楼热”,为全国观众制造出了太多的话题。
在众多的声音中,尤为抢耳的是,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的视觉效果问题。
确实,故事还是同一个故事,而且“四大名著”对中国观众来说,想陌生都难。
大家就自然把注意力更多地都放到了背景陈设、演员装扮、配乐旁白这些细节上来了。
有人指出李少红导演分明是将新版《红楼梦》当作了前卫影视艺术的试验场。
“新红楼场景像《西游记》,配乐像《聊斋》,镜头运动像《哈利·波特》,旁白像《动物世界》。
”这样的段子也是在网上疯传。
那新红楼在这方面表现得到底怎么样呢?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为此,我们专门采访了精通舞台美术的高级服装设计师——李欣。
看看她对于新版电视剧《红楼梦》有着哪些细致而又独到的见解。
人物服装总体不错
首先谈到的当然是最直观的演员服装,李欣老师坦承总体来看这一版的演员服装选得还是不错的。
如林黛玉,她的出场服装就多为清新、朴素的色调,这样就与潇湘馆的整体色调做到了吻合;其他姑娘,如宝钗等众小姐,也都是衣着淡雅,没有穿成那种大红大紫,从而凸显出了宝玉的“红”;底下的一群丫鬟、老妈子等人的服装颜色大体都是浊色,也就是那种带“灰”的红色。
如此一来,偌大的一个园子,每天各色人物穿梭来往,也不会显得混杂无章,在人物等级上,服装就自然显出了层次感。
但也有美中不足的,就是几个主要人物的服装过于单调,林黛玉就很少换衣服,薛宝钗几乎也就那么两套衣服。
我们都可以想象,在那种大家族,家中的小姐根据不同的场合都应该是配以不同的装扮的。
而且也要考虑到与故事情节发展的相配合,如林黛玉,她从一开始寄人篱下来到贾府,到渐渐取得旁人怜爱,她在贾府的地位也是有所变化的,她的服装自应该随之变换,但剧中貌似没有如此演绎,算是一个遗憾。
人物造型有待考究
对于此新版《红楼梦》,女演员头上的“额妆”成为了众人诟病的焦点。
网友形象地将其称为“铜钱头”或者“黄瓜片”。
也有红学家指出“额妆很难表现宝黛间的眉目传情”。
据悉,这种额妆出自昆曲,是一种很舞台很夸张的造型,必须配合脸上勾画的浓妆,在远景的戏台上显得脸型完美、五官清晰,喜剧效果好,现在京剧、评剧等许多地方戏曲也一直沿用。
对此,李欣老师认为戏剧和电视剧还是有所区别的,没有必要在电视剧中动用舞台造型,既然是反映原著中的故事情节,就应该尽可能让演员以“生活装扮”反映当时的真实社会环境,不易过于戏剧化。
如果过于追求喜剧效果,只会弄得现在这样“戏不像戏,剧不像剧”。
布景道具需真实
李新老师对于剧中的布景陈设、道具等观察的也比较细致。
虽然此次翻拍剧组不惜下血本投下重金,但布景还是有些显得假。
李新老师形容她看到一些背景时就好像是看到盆景一样,人工雕琢的痕迹过重。
如剧中出现的一些“梅花”镜头,难免让那个人感觉都是一些人造花,不够真实。
当问到观众普遍关注的“旁白”问题时,李欣老师表示这个是可以理解的,《红楼梦》毕竟历史跨度长,是一个大故事,要想浓缩成几十集电视剧,用旁白来过渡一下也不无道理。
也有很多人嫌配乐过于阴郁、惊悚,李欣老师还是很怀念老版“红楼“的配乐,她说那些音乐直到现在听起来也是很有韵味的,新版中的配乐似乎达不到此效果。
演员选择很重要
在采访中,李欣几次提到了新版“红楼”的演员选择问题,在她看来,演员选择还不够贴近原著。
林黛玉,中国典型的古典美人形象,瓜子脸、柳叶眉、丹凤眼、樱桃口……但此新版中饰演林黛玉的女演员脸部过于丰满,不够清瘦,既没有这种古典美的气质,也没有演出角色的“弱女子”气质。
同样的问题在“刘姥姥”身上也很明显,原著中的刘姥姥,作为那个时候乡下的一介村妇,应该是皮肤黝黑、偏于干瘦的,但新版电视剧中的刘姥姥偏偏有几分富态,人物塑造与原著形象明显错位。
再比如贾母,作为堂堂贾府的“女主”,本该雍容华贵一些才是,但这一版剧中的贾母却是眼睛一直忽闪不停,表现出的神色不符合人物地位。
最后,李欣总结道:“这版‘红楼’戏剧感过强,总是让人感觉人物在戏中,而你就是坐在剧场里的一位观众,不能把观众带入戏。
真正的好戏,是应该让观众感同身受的。
看来,名著还是不能乱拍的。
”
(文字采写整理/本报记者朱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