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教案酵母菌和霉菌

合集下载

八年级生物教案:酵母菌和霉菌

八年级生物教案:酵母菌和霉菌

八年级生物教案:酵母菌和霉菌一、教学目标1.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形态结构。

2.掌握酵母菌和霉菌的繁殖方式。

3.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繁殖方式及其作用。

2.教学难点:酵母菌和霉菌的繁殖过程。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颗葡萄,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葡萄上有什么吗?2.学生回答:葡萄上有霉菌。

3.教师追问:那你们知道霉菌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二、自主学习1.教师发放教材,让学生自主阅读关于酵母菌和霉菌的内容。

2.学生阅读完毕后,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分享一下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酵母菌的繁殖方式:酵母菌通过出芽繁殖,即母细胞产生一个或多个芽体,芽体逐渐长大,与母细胞分离,形成新的个体。

2.教师讲解霉菌的繁殖方式:霉菌通过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进行繁殖,分生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形成新的菌丝体。

3.教师举例说明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作用:酵母菌在食品发酵中具有重要作用,如酿酒、做面包等;霉菌在自然界中分解有机物质,促进物质循环。

四、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预防食物发霉吗?五、课堂小结1.教师提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六、课后作业2.观察生活中的酵母菌和霉菌,了解它们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作用。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观察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对酵母菌和霉菌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但课堂时间有限,部分学生可能对霉菌的繁殖过程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加强自学。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教师展示酵母菌和霉菌的显微镜下的图片,问:“大家能描述一下这两种真菌在显微镜下的样子吗?”学生尝试描述,教师引导:“酵母菌看起来像一个个的小圆球,而霉菌的菌丝则像一张网,它们在结构上有很大的不同。

5.2.1酵母菌和霉菌优秀教学案例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5.2.1酵母菌和霉菌优秀教学案例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课堂导入: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例,如面包、馒头的制作,引发学生对酵母菌和霉菌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情境模拟:通过模拟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长环境,如潮湿的食品、温暖的培养基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微生物的生活习性。
3.实例分享:分享一些与酵母菌和霉菌相关的实际案例,如酿酒、发酵豆腐等,让学生了解微生物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我还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酵母菌和霉菌的微观结构,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其结构特点。通过这节实践操作课,学生不仅掌握了酵母菌和霉菌的结构特点和作用,还培养了热爱生活、关注健康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长条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小组合作完成课题报告,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进行反思,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调整的能力。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
3.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堂导入: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例,如面包、馒头的制作,引发学生对酵母菌和霉菌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学生是否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它们在食品制作中起到什么作用,引发学生对课题的思考。
3.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八年级生物教案:酵母菌和霉菌的生命周期及繁殖方式

八年级生物教案:酵母菌和霉菌的生命周期及繁殖方式

生物教案:酵母菌和霉菌的生命周期及繁殖方式引言酵母菌和霉菌是生物领域内的两个重要菌种,它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对于生物学学科的学习,深入了解这两种微生物的生命周期和繁殖方式是非常必要的。

一、酵母菌的生命周期及繁殖方式1.1 酵母菌的生命周期酵母菌生命周期分为两个阶段:单细胞体阶段和融合生殖体阶段。

单细胞体阶段可以再细分为四个亚阶段:芽分裂期、成熟期、休眠期和萌发期。

在芽分裂期,母细胞体内分生孢子,每个芽产生出来都是与母细胞体大小相当的细胞,称为酵母芽。

酵母芽可以自行分裂,或者和周围的母细胞体分离。

成熟期是指酵母菌在营养充足的情况下,可以一直生长和繁殖的时间。

休眠期是当环境条件变得不适宜酵母菌生长时,酵母菌依然可以存活的时间。

萌发期是指酵母菌从休眠期状态下恢复生长并繁殖的过程。

融合生殖体阶段则是在两个不同性别的酵母菌细胞体融合,形成具有两倍染色体数目的融合细胞。

这个阶段又可以分为配子生成、接合、杂合和减数分裂等四个亚阶段。

1.2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酵母菌主要有两种繁殖方式: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有丝分裂也称为有性繁殖,是指酵母菌在两次分裂中间伴随染色体重组的分裂方式。

这种繁殖方式一般需要两个细胞体的参与才能完成。

无丝分裂则是指酵母菌在单细胞体阶段进行的分裂,不需要染色体重组,也不需要两个细胞体的参与,只需要一个母细胞体就可以独立完成繁殖。

二、霉菌的生命周期及繁殖方式2.1 霉菌的生命周期霉菌生命周期分为两个阶段:营养生长期和生殖期。

营养生长期是指霉菌在不利环境因素下,通过孢子萌发发育成为菌丝体的过程;而生殖期则是指菌丝体在特定条件的刺激下,分化出具有生殖作用的器官,进行繁殖的过程。

生殖期中,霉菌主要分为两种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有性繁殖方式需要两个不同配型菌株的参与,发生减数分裂后再发生接合和形成新的孢子;而无性繁殖则是根据不同霉菌自身的特点,通过孢子发育、分裂、成长等方式进行繁殖。

2.2 霉菌的繁殖方式以黑曲霉为例,它繁殖的方式主要分为三种:胞状态、非胞状态和特殊状态。

八年级生物教案 酵母菌和霉菌9篇

八年级生物教案 酵母菌和霉菌9篇

八年级生物教案酵母菌和霉菌9篇酵母菌和霉菌 1教学目标1.了解酵母菌和霉菌(青霉或曲霉)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及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指导学生观察酵母菌、青霉或曲霉,继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了解酵母菌和霉菌与人类的关系,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事物。

重点、难点分析1.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点,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因为:(1)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让学生与所学过的植物细胞结构、细菌细胞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它们在细胞结构上的异同。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2)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生活特点,有利于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使学生懂得研究微生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用其利,避其害。

了解真菌在经济上所蕴藏的潜在价值是巨大而多样的。

2.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本章的教学难点:酵母菌既是异养(腐生)厌氧型真菌,又是异养需氧型真菌,由于初一学生知识水平有限,教师要讲清酵母菌获得能量的方式一定难度。

教学过程设计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二、第一课时:1.课前准备:教师首先做好酵母菌的培养。

酵母菌的简易培养方法如下:①提前2~3天用3%~5%的蔗糖或2%葡萄糖溶液放入鲜酵母或一小块发面,恒温22℃培养。

②将苹果皮切碎或用散发酒味的水果皮,装入瓶内,注意瓶子不要太大,轻轻压实,加入凉开水浸没,不用接种,在较温暖的地方培养2~3天镜检,即能找到酵母菌。

2.教学过程:(1)关于酵母菌形态结构的教学,可以用边讲述边实验的方法进行,有条件的学校最好在实验室上课。

课上教师首先指导学生制作含有大量酵母菌的临时装片,并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如果无实验室条件,在教室上课,课前教师可事先做好1~2台观察酵母菌的示范镜。

这样学生通过对酵母菌形态结构的观察,对酵母菌建立感性认识。

八年级生物上册5.2.1酵母菌和霉菌教案(新版)冀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5.2.1酵母菌和霉菌教案(新版)冀教版

5.2.1酵母菌和霉菌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酵母菌和霉菌(青霉或曲霉)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2.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能力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观察酵母菌、青霉或曲霉,继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尝试培养酵母菌、青菌和曲菌,并用显微镜观察。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酵母菌和霉菌与人类的关系,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事物。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点。

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难点:酵母菌的营养方式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及实验有关的材料用具。

学生准备:酵母菌的培养液,培养好的青霉和曲霉。

五、教学过程出物的芽不是一个概念。

的关系生阅读教材,每个孢子落到适宜六、板书设计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的有害如导致动植物和人体患病等。

七、课下作业在父母的指导下,动手做一次发面食品。

八、教学反思培养酵母菌和青霉,在显微镜下观察酵母菌和青霉的形态结构,酵母菌是无色、椭圆形的单细胞个体,而青霉是多细胞的,直立菌丝的顶端长有扫帚状的青绿色的孢子。

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比较酵母菌和青霉的结构特点,概括出真菌的结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结合酵母菌的发酵现象,使学生理解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无氧时产生部分酒精。

明确酵母菌的营养方式,酵母菌的细胞中不含有叶绿体,营养方式是异养。

不仅解决了难点,又能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八年级生物上册《酵母菌和霉菌的结构》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上册《酵母菌和霉菌的结构》教案、教学设计
2.提问互动: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现象是由什么微生物引起的吗?”“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3.生活实例:分享一些与酵母菌和霉菌相关的有趣故事,如古埃及人制作面包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微生物学的魅力。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真菌分类:介绍酵母菌和霉菌的分类、分布特点,使学生了解它们的多样性。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欲望。
2.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认识到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3.培养学生勇于实践、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4.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提高学生的生活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酵母菌和霉菌的分类、结构特点及其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酵母菌和霉菌的细胞结构细节,尤其是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组成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以及学生对真菌分类的理解和运用。
(二)教学设想
1.利用多媒体和实物展示,增强学生对酵母菌和霉菌的直观认识。通过高清晰度的图片和动画,直观展示真菌的形态结构,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题目:
1.选择题:考查学生对酵母菌和霉菌分类、结构特点的掌握。
2.填空题:测试学生对真菌在食品制作、环境保护等领域应用的了解。
3.简答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真菌现象。
4.实验操作题:设计显微镜观察实验,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知识。

八年级生物上册 “真菌的控制和利用—酵母菌和霉菌”课堂教学设计和反思 济南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真菌的控制和利用—酵母菌和霉菌”课堂教学设计和反思 济南版

“真菌的控制和利用——酵母菌和霉菌”课堂教学设计和反思[教学思路]《真菌的控制和利用——酵母菌和霉菌》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冀教版)第五单元《微生物的控制和利用》的第2章的第一节,设计为1课时。

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不仅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结构,更重要的是要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以及它们生命活动的特点;能够正确区分酵母菌和细菌在结构和生殖方面的异同;正确区分青霉和曲霉。

课的进程可按课本安排的:探究竟—大家谈—知识链—实际用四大环节来进行,课前准备POWERPOINT、实物投影、长有青霉的桔子、长有曲霉的馒头、放大镜等。

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生能说出常见的真菌种类;2.说出酵母菌、青霉和曲霉在形态、结构和颜色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说出三种真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二)能力目标1.学会用放大镜观察的能力;2.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3.动手动脑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学会防霉,健康生活;2.学会正确利用真菌,快乐生活。

二、教学重点1、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真菌以及它们生命活动的特点。

2.观察能力的训练。

3、酵母菌、青霉和曲霉在形态、结构和颜色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三、教学难点1、真菌生殖方式的特点。

2、能够正确区分酵母菌和细菌在结构和生殖方面的异同;正确区分青霉和曲霉。

四、课前准备1.多媒体播放设备。

2.实物投影、长有青霉的桔子、长有曲霉的馒头、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见附件)一、从身边事导入:面包和馒头都是发面食品,他们松软可口,容易消化。

可是夏天的馒头等食品放久了会长毛发霉。

那么,发面食品怎么做成的?为什么馒头会长毛?(从学生身边常见又比较熟悉的事导入,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增,也激发了他们自主探究学习的欲望,同时又可直接切入正题过渡到探究竟部分)●观察部分1.让同学结合课本P110图5-2-2观察酵母菌的结构模式图或投影图5-2-22.让学生结合图5-2-2说出酵母菌的形态和各部分结构,并放出细菌结构图5-2-3,结合大家谈里的第1问向学生提问正确区分:酵母菌和细菌在结构方面有什么异同?图5-2-3(通过图形的投影,使学生能够直观的看出酵母菌的结构,也能更好的区分酵母菌和细菌在结构方面的异同,并特别强调酵母菌和细菌的细胞都不含有叶绿体,所以它们的营养方式都为异养)●实验部分观察青霉、曲霉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可以通过观察实物来进行探究性学习,观察时要注意观察顺序从宏观到微观。

冀少版八上生物 5.2.1酵母菌和霉菌 教案设计

冀少版八上生物 5.2.1酵母菌和霉菌  教案设计

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中心内容是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和生活特点,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学生对面包、馒头等发面食品较为熟悉,夏天衣物、食品长毛发霉也是常见现象。

所以,学生对酵母菌和霉菌有一定的感性只是,但是对他们的形态结构和营养、生殖特点仍是陌生的。

因此,在本节课中,先安排了活动,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使学生在活动中了解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殖方式。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性目标1.了解酵母菌和霉菌(青霉或曲霉)的形态结构。

2.了解酵母菌和霉菌(青霉或曲霉)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3.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二)技能性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观察酵母菌、青霉或曲霉,继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尝试培养青菌和曲菌,并用显微镜观察。

(三)情感性目标通过了解酵母菌和霉菌与人类的关系,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事物。

三、重点、难点分析(一)重点: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点,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1.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让学生与所学过的植物细胞结构、细菌细胞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它们在细胞结构上的异同。

2.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生活特点,有利于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使学生懂得研究微生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用其利,避其害。

了解真菌在经济上所蕴藏的潜在价值是巨大而多样的。

(2)难点: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本章的教学难点:酵母菌既是异养(腐生)厌氧型真菌,又是异养需氧型真菌,要讲清酵母菌获得能量的方式有一定难度。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课前准备(一)教学材料:新鲜面包、发霉的馒头和橘子教学课件(二)实验材料:酵母菌培养液酵母菌和霉菌永久性装片显微镜六、教学过程(四)青霉和曲霉的生殖和营养方式播放青霉和曲霉的生殖和营养方式的动画观看动画,并总结学生从孢子梗的形态及孢子的颜色上分辨青霉和曲霉,指出它们是靠孢子生殖的,这种孢子可在空气中传播,每个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中,都可以发育成新个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生物教案酵母菌和霉菌
(一)知识性目标
1.了解酵母菌和霉菌(青霉或曲霉)的形态结构。

2.了解酵母菌和霉菌(青霉或曲霉)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3.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二)技能性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观察酵母菌、青霉或曲霉,继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尝试培养青菌和曲菌,并用显微镜观察。

(三)情感性目标
通过了解酵母菌和霉菌与人类的关系,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事物。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点,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1.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让学生与所学过的植物细胞结构、细菌细胞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它们在细胞结构上的异同。

2.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生活特点,有利于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使学生懂得研究微生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用其利,避其害。

了解真菌在经济上所蕴藏的潜在价值是巨大而多样的。

难点: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酵母菌既是异养(腐生)厌氧型真菌,又是异养需氧型真菌,要讲清酵母菌获得能量的方式有一定难度。

教学建议
一课时
实践训练:观察酵母菌的形态
创新训练:霉菌的培养
1.课前准备A:
首先做好酵母菌的培养。

酵母菌的简易培养方法如下:
①提前2~3天用3%~5%的蔗糖或2%葡萄糖溶液放入鲜酵母或一小块发面,恒温22℃培养。

②将苹果皮切碎或用散发酒味的水果皮,装入瓶内,注意瓶子不要太大,轻轻压实,加入凉开水浸没,不用接种,在较温暖的地方培养2~3天镜检,即能找到酵母菌。

2.课前准备B:
①介绍霉菌的简易培养方法。

布置学生在课前2~3天用橘子或陈旧的馒头培养青霉或曲霉。

②利用二次接种的方法培养较纯净的青霉或曲霉。

在课前2~3天,制备好青霉或曲霉的培养装片。

具体操作方法详见课本。

1.酵母菌
(1)关于酵母菌形态结构的教学:
指导学生制作含有大量酵母菌的临时装片,并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结构。

通过对酵母菌形态结构的观察,对酵母菌建立感性认识。

课前画好酵母菌结构的投影片,利用挂图及书中的插图,在课上放一段酵母菌形态结构的录像片段。

讲述酵母菌结构时注意指导学生与植物细胞结构和细菌细胞结构进行比较。

让学生指出它们的异同。

这样使学生明确认识到:酵母菌的结构中有成形的细胞核。

酵母菌是单细胞个体,属于个体微小的真菌。

(2)酵母菌营养方式的教学
强调指出:酵母菌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不属于自养生物。

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生活,能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而在在无氧条件下,又可把葡萄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

做演示实验:在课前1~2天用两个试管分别倒入含酵母菌的培养液,把其中一个试管用塞子堵上,一个敞着口,课上请学生分别闻
一闻,让学生说出哪个有明显的酒味。

并问为什么?同时让学生观察分析培养酵母的糖液中为什么会有气泡?
(3)在酵母菌与人类的关系
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设问,如:
1、馒头、面包为什么是松软多孔的?
2、你们知道酵母菌有哪些利用价值?
归纳总结:酵母菌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应用较早的一类微生物,自然界中几乎到处都有酵母菌,已发现的酵母菌达数百种之多,绝大多数都是人类的好朋友,特另提在酒类酿造方面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另外酵母菌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因此可利用酵母菌的菌体捉取辅酶A、细胞色素C、凝血质、卵磷脂和多种氨基酸等。

近几年,酵母菌在石油脱蜡、酶制剂和发酵饲料等方面的应用也有了新的进展。

(4)关于酵母菌生殖方式的教学:
指导学生,制作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正在进行出芽生殖的酵母菌,在黑板上画简图示意,制作投影片。

强调酵母菌出芽生殖的芽与绿色开花植物的芽不是一个概念。

酵母菌细胞上长出的突起,比母细胞小得多,是母细胞上的一个芽体,脱离母体后,即成为个新的酵母菌,属于无性生殖。

酵母菌还有另一种生殖方式为孢子生殖,在条件恶劣时,产生孢子,由孢子发育成新个体。

二、讲述霉菌的形态结构时,运用讲述与实验结合的方法。

具体方法如下:
(1)进行实验观察:
①取一块长有青霉的橘皮或长有曲霉的馒头,用放大镜进行观察。

观察青霉或曲霉的形态和颜色;
②指导学生制作橘皮培养出的青霉装片,让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

注意以下问题:取材用解剖针挑取少量,要从颜色很浅的绿色部分取材做装片,这样既能看到无色的分枝菌丝,又能观察到菌丝顶端的绿色孢子。

③课前制备好的青霉或曲霉的培养装片,做好示范镜,让学生观察。

(2)学生观察后提问学生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描述青霉或曲霉的形态和颜色。

告诉学生在镜下观察到大量绿色成串的青霉的孢子,曲霉的孢子。

常见的是黑、黄和橙红色,无色的部分是菌丝。

然后进行青霉和曲霉形态结构的讲解。

指出:青霉和曲霉呈现出的不同颜色是孢子的颜色,而它们的菌丝是无色的。

青霉和曲霉的菌体是由许多菌丝组成的,分为直立菌丝和营养菌丝。

由于上有横隔,是多细胞个体。

但不是所有霉菌都是多细胞个体。

青霉和曲霉的每个细胞中都有细胞核,是真核生物。

另外参照书中插图让学生比较青霉与曲霉分生孢子梗的区别:青霉孢子梗顶端无膨大;曲霉分生孢子梗顶端膨大成为球状。

(3)关于青霉与曲霉的营养方式
强调:由于青霉和曲霉菌丝体中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吸收现成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所以为异养生物。

(4)青霉和曲霉的生殖方式
让学生从孢子梗的形态及孢子的颜色上分辨青霉和曲霉,指出它们是靠孢子生殖的,这种孢子可在空气中传播,每个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中,都可以发育成新个体。

在温暖潮湿的季节里衣物有时会发霉,正是霉菌孢子大量繁殖的结果。

青霉、曲霉与人类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组织学生讨论青霉和曲霉对人类有益和有害的地方是什么,而后归纳总结。

着重指出:曲霉是发酵工业及食品加工方面的重要菌种。

2000年以前我国就已利用曲霉制酱,也是我国民间用以酿酒、制醋曲,制某些副食品的重要菌种。

例如我国生产的腐乳有白腐乳、青腐乳和红腐乳之分,当你看到红腐乳时不要以为染了化学颜料,其实它是红曲霉分泌的红曲加工而成,由于人们选用了不同工艺,因而使腐乳各具特色。

青霉除了用于提取青霉素外,还用于制造有机酸、葡萄糖氧化酶和淀粉酶等。

讲完课后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检测,及时反馈,并请学生回答“动动脑”中提出的问题,而后指导学生看课外读物“青霉素的来历”。

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
一.教母菌:形态结构----酵母菌是单细胞个体,属于个体微小的真菌。

营养方式-----腐生生活。

生殖方式------无性生殖、孢子生殖。

二.青霉与曲霉:形态结构-----由许多菌丝组成的。

生殖方式-----孢子生殖。

营养方式-----异养生物。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