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生物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一章第二节人的生殖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二节人的生殖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精子和卵细胞都是生殖细胞B.精子与卵细胞在卵巢内结合形成受精卵C.胎盘是胎儿与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D.分娩时常常伴随着剧烈的阵痛2.人类通过生殖系统实现了生命的延续和种族的繁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精子是人体内最大的细胞B.胚胎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C.子宫是产生卵细胞的器官D.卵巢是胚胎发育的场所3.下列是描述人从受精卵形成到胎儿成熟产出所经历的过程,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胚泡植入子宫内膜②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胚胎③在输卵管处形成受精卵④初具人形,形成胎儿⑤胎儿发育成熟,分娩⑥受精卵分裂,形成胚泡A.①③②⑤④⑥B.③①②⑤④⑥C.③⑥①②④⑤D.②①③⑥④⑤4.下列关于女性生殖系统各结构的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B.阴道是胎儿产出的通道C.卵巢是形成受精卵的场所D.输卵管是输送卵细胞的通道5.下列有关人的生殖与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的发育起始于婴儿的出生B.精子与卵细胞在子宫内完成受精作用C.在男性生殖系统中,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的分别是睾丸和附睾D.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6.右图为女性生殖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的是①B.受精卵形成的场所是②C.受精卵形成后植入③的内膜,经分裂、分化形成胚泡D.胎儿发育的场所是③7.人类新生命的孕育和诞生是通过生殖系统来完成的。
下列有关人类生殖和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A.胎儿在母体子宫内发育B.胎儿产生的废物通过羊水经母体排出C.胎儿出生意味着人体发育成熟D.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是胚盘8.下列关于人体生殖发育过程概念图的分析,正确的是()A.a是阴茎,b 是卵巢B.新生命的起点是生殖细胞C.①过程发生在卵巢D.②的主要场所是子宫9.女性在怀孕期间应当尽可能避免感冒,否则感冒药的副作用会对胎儿构成危害,是因为()A.药物可随血液循环进入胎儿体内,危害胎儿的健康B.药物可随废物排出而进入胎儿体内,危害胎儿的健康C.药物可随母体吸入的氧气进入胎儿体内,危害胎儿的健康D.药物可随母体吸入的二氧化碳进入胎儿体内,危害胎儿的健康10.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洋洋的妈妈想再生一个孩子。
七年级生物练习册下册答案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练习册下册答案人教版|仔细做七年级生物练习册习题,出错要少,检查要多;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下面是X 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年级生物练习册下册答案人教版,仅供参考。
七年级生物练习册下册答案人教版(一)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目标导航·基础梳理基础梳理1、器官肌肉组织血液2、养料氧二氧化碳3、左下左桃子拳头圆锥4、肌肉两心房心室同左心室右心室主动脉肺动脉肺静脉上下腔静脉静脉动脉房室动脉开闭心房动脉① 上腔静脉② 肺静脉④ 右心室⑤ 下腔静脉⑥ 主动脉⑦ 肺动脉⑧ 肺静、脉⑨ 左心房⑩ 瓣膜⑪左心室5、收缩收缩舒张6、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静脉左心房① 主动脉② 上腔静脉③ 右心房④ 右心室⑤ 下腔静脉⑥ 身体上部的毛细血管⑦ 肺部的毛细血管⑧ 肺静脉⑨ 肺动脉⑪左心室⑫腹腔内器官的毛细血管⑬身体下部的毛细血管7、分钟心脏桡动脉心率8、血管壁血压计上臂肱动脉最高最低收缩压舒张压 12 8 12 高低全能训练·梯度升级基础达标1A2B3A4D5D6、(1)8 左心室(2)11 肺静脉(3)2 肺动脉(4)瓣膜(房室瓣)(5)体循环(6)2 肺动脉能力提升1C6D2C7C3D8C4C9B5C10A11、(1)肌肉厚功能(2)2 左心室 3 右心房(3)3 → 4 → 1 → 2 房室瓣(4)3和412、(1)防止血液倒流(2)肺(3)增多(4)肺(5)右心房七年级生物练习册下册答案人教版(二)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目标导航·基础梳理基础梳理1、糖类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维生素2、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3、合理营养种类量平衡4、三 30% 40% 30%5、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谷类蔬菜水果瘦肉烹调油健康体重饮料限量6、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生产运输加工储存烹饪7、A级绿色食品 AA级绿色食品质量安全图标8、20XX 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举报食品安全信息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全能训练·梯度升级基础达标1D2A3A4B5A能力提升1C5C2D6D3B7A4B8C9、(1)B(2)小肠(3)A10、(1)C(2)蛋白质氨基酸(3)热量油条等(4)糖类钙(和磷) 七年级生物练习册下册答案人教版(三)青春期目标导航·基础梳理基础梳理1、精子雄性激素卵细胞雌性激素2、输送卵细胞受精胚胎发育精子胎儿3、大4、身高突增5、神经系统肺6、精液7、月经8、性器官生殖细胞性激素遗精月经全能训练·梯度升级基础达标1、C2、D3、B4、B能力提升1B4D2B5D3B6D7、(1)输卵管胚泡(2)卵细胞(3)子宫内膜(4)受精(5)不支持,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等七年级生物练习册下册答案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练习册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练习册答案(一)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目标导航·基础梳理基础梳理1、有害物质植树造林2、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方案抽样调查整理和分析3、优美生态环境4、安全明确全能训练·梯度升级基础达标1、D2、C3、D4、D能力提升1B4D2D5B3C6C7、(1)痛痛(2)被污染的河水(3)① 污染的河水对蝌蚪的生长发育没有影响② A 组蝌蚪正常生长,B组蝌蚪死亡(或畸形、发育迟缓、发育过快)污染的河水对蝌蚪的生长发育有影响(要求写明可能的现象及结论) (4)宣传环保、爱护环境、节约用水(言之有理均可)。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练习册答案(二)消化和吸收目标导航·基础梳理基础梳理1、系统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2、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细胞能量水无机盐3、水分无机盐维生素淀粉蛋白质脂肪4、消化道细胞消化5、起始牙齿舌唾液腺唾液切断磨碎牙齿搅拌6、胆汁脂肪甘油脂肪酸肝脏胰腺7、小肠葡萄糖氨基酸水无机盐毛细血管大肠8、口腔唾液腺咽食道肝脏胃胰腺小肠大肠9、病菌虫卵传播疾病高温堆肥沼气发酵全能训练·梯度升级基础达标1、D2、C3、A4、A5、(1)消化腺 5 胃(2)3 食道(3)1 唾液腺 6 胰腺肠腺(4)4 肝脏(5)8 小肠 9 大肠能力提升1B5C2D6D3C7A4B8C9、(1)唾液(淀粉酶)的有无不变蓝(2)① 将 B 环节的两支试管滴加等量的唾液② 将 C 环节中的一支试管放在37 ℃ 的温水中,另一支试管放在0 ℃的冰水中(或60 ℃的热水中,注意温度要过高或过低)(3)D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练习册答案(三)血流的管道血管目标导航·基础梳理基础梳理1、血管2、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壁一层3、动脉静脉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动脉静脉动脉毛细血管静脉4、心脏心脏最小最小厚上皮大快5、毛细血管壁二氧化碳毛细血管壁① 氧② 营养物质③ 红细胞④ 二氧化碳⑤ 组织细胞全能训练·梯度升级基础达标1D2A3C4B5D6、(1)红细胞单行通过(2)流动方向能力提升1C4B2A5A3B6C7、(1)清水保证小鱼的正常呼吸(2)低(3)毛细红细胞单行通过8、(1)毛细血管慢一层上皮细胞(2)小肠(3)血红蛋白。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二节人的生殖)课本问题和课后练习解析与答案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课本问题和课后练习解析与答案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二节人的生殖
P8
想一想,议一议
在人的生殖过程中,许许多多的精子竞相向细胞游动,最终只有一个精子能进入卵细胞并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受精卵最终会在女性体内什么地方发育成胎儿?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
【解析】
第一小问: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都是生殖细胞。
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相遇结合成受精卵,受精卵最终在女性的子宫里发育为胎儿,所以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第二小问: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
胚泡缓慢移动到子宫,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胚泡中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开始呈现人的形态。
在此可提出问题:精子和卵细胞在哪里相遇结合成受精卵?
【答案】
第一小问:子宫
第二小问:精子和卵细胞在哪相遇结合成受精卵?
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4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习题(含答案)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一、选择题1.D NA亲子鉴定是通过亲代与子代细胞中DNA比对来进行的,其准确率高达99.99999%.若某次鉴定材料仅为血液,你认为应选用()A.白细胞B.红细胞C.血小板D.血浆2.根据如图所示判断,P和Q分别是()A. 静脉,静脉B. 静脉,动脉C 动脉,动脉 D.动脉,静脉3.观察鱼尾鳍内血流情况如下,箭头表示血流方向.下列箭头处血管表示动脉的是()A. B.C. D.4.如图,将新鲜的血液分别放入A、B、C、D四支试管中,其中A、B试管中不加任何物质,C、D试管中加入抗凝剂,静置24小时后,其中正确的图示是()A. B. C. D.5.人体的结构与功能高度统一,使得体内复杂多变的生理功能得以实现。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左心室壁最厚,心肌发达,可以将血液“泵”到全身各处B.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C. 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各静脉内都有瓣膜,保证血液不能倒流D. 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加了吸收的面积6.取一个完整的猪心,在解剖前,结扎住下腔静脉,由上腔静脉和主动脉处分别向猪心注入清水,下列哪一组血管会流出清水()A. 肺动脉和肺静脉B. 上腔静脉和肺动脉C. 肺静脉和主动脉D. 肺动脉和主动脉7.人体内葡萄糖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后,到达脑部所经历的途径是①上腔静脉②下腔静脉③主动脉④肺动脉⑤心脏⑥肺静脉⑦肺部毛细血管⑧各级动脉A. ①→⑤→③→⑧B. ①→⑤→④→⑦→⑥→⑤→③→⑧C. ②→⑤→③→⑧D. ②→⑤→④→⑦→⑥→⑤→③→⑧8.如图为人体某处的血管结构和血流方向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若B为肺泡处毛细血管,则A内流动脉血,C内流静脉血B. 若B为消化道壁毛细血管,则饭后1小时,C内流动脉血C. 若B为组织内的毛细血管,则A内流静脉血,C内流动脉血D. 若B为肾小管处毛细血管,则A内流动脉血,C内流静脉血9.肺炎病人上肢静脉注射消炎药物,药物要到达患处,至少需要几次经过心脏()A. 1B. 2C. 3D. 410.如图为人体的血液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血液流经②时,血红蛋白与氧结合B. 左心室心壁最厚,在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有动脉瓣C. 某人由平原刚到高原地区,血液中的白细胞会增多D. 某人喝牛奶,牛奶中营养物质被消化吸收后经过心脏的先后顺序是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11.观察如图,“→”表示血流方向,其中能表示动脉血管的是()A. B. C. D.12.PM2.5是造成雾霾的主要因素,呼吸道对其几乎没有净化作用,直接进入肺。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练习及答案解析(珍藏版):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2019-2020学年度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一章第一节习题一、单选题1.存关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类起源于现代类人猿B.人类的发展与环境的变化无关C.人类是由神创造的D.人类是由森林古猿经过长期进化而来的2.现代类人猿和人类共同的祖先是()A.猴子B.黑猩猩C.森林古猿D.北京猿人3.通过对黑猩猩的骨骼和人的骨骼的比较,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黑猩猩可以进化成人B.人和黑猩猩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来的C.人和黑猩猩是一种生物D.人可以进化成黑猩猩4.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的特定环境因素不包括( ) A.地壳剧烈运动B.恐龙灭绝C.部分森林变成稀树草原D.气候发生变化5.第一次提出人猿同祖的生物学家是()A.孟德尔B.林奈C.赫胥黎D.达尔文6.科学研究发现,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最先出现和最后出现的分别()A.直立行走和使用工具B.直立行走和产生语言C.制造工具和大脑发达D.使用工具和能够用火7.在哺乳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可能是()A.猕猴B.金丝猴C.长臂猿D.黑猩猩8.对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由于森林的大量消失,使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B.下到地面上生活的森林古猿,其身体向直立行走方面发展C.森林古猿之间在下地之前就有本质的区别D.环境决定了森林古猿的进化方向9.下列陈述中,属于事实的是()A.亚洲的直立人是从非洲迁徙过来的B.古人类化石“露西”是在非洲发现的C.人类起源于类人猿D.北京猿人是中国人的祖先10.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A.将果实从树上摘下来B.保护环境,减小对环境的依赖C.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D.扩大活动范围,利于生存11.关于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区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运动的方式不同B.脑发育程度不同C.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D.祖先不同12.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A.由树栖变为地面生活B.由四肢着地变为两足直立行走C.前肢解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D.由采摘野草生活变为狩猎生活13.图为人类起源与发展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习题1(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练习题一、选择题1. 在眼球结构中,相当于照相机镜头的是( )A.角膜 B.晶状体C.视网膜 D.瞳孔2.下列与维持身体的平衡有关的结构是()A. 半规管和耳蜗B. 前庭和半规管C. 鼓膜和听小骨D. 前庭和耳蜗3.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由树突和轴突组成B.神经元的长突起称为神经C.神经元能接受和传递信息D.构成反射弧的细胞都是神经元4. 下列关于“禁毒”、“预防艾滋病”的认识正确的是()A. 吸食毒品对身体没有伤害,是一种时尚B. 作为青少年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拒绝不良诱惑C. 艾滋病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我们要与艾滋病患者隔离D. 静脉注射毒品没有感染艾滋病的风险5. 同学们在学业考试中,先要仔细审题、认真思考,然后书写作答。
完成审题、思考、作答等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 )A.脊髓 B.小脑C.脑干 D.大脑6.下面能正确表示人体听觉形成过程的是()A. 外界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细胞)→听觉神经→大脑的听觉中枢B. 外界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耳蜗(听觉细胞)→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的听觉中枢C. 外界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耳蜗(听觉细胞)→大脑的听觉中枢D. 外界声波→耳廓、外耳道→听小骨→鼓膜→耳蜗(听觉细胞)→听觉神经→大脑的听觉中枢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眼是视觉器官,当物像投射在视网膜上时,就产生了视觉B.读写时最好将眼睛与书本的距离控制在33~35厘米(一尺)C.连续操作电脑40~50分钟后,可看一会儿电视,以便休息一下眼睛D.通过瞳孔大小的调节,可控制进入眼内光亮度的强弱,所以看电视时光亮度的强弱不会影响视力8.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描述错误的是()A.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 脊髓的白质由神经纤维组成,能向上、向下传导神经冲动C. 成年人能有意识的控制排便,说明排便中枢位于大脑皮层D. 新生儿的呼吸反射中枢位于脑干9.听觉是人类获取信息的第二大途径,耳是人体的重要感觉器官。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练习册答案

第⼀单元⽣物和⽣物圈第⼀章认识⽣物第⼀节⽣物的特征基础练习1.D 2.B 3.C 4.A 5.B 6.D 7.A 8.B 9.B 10.B能⼒提⾼11.C 12.C 13.(1)⽣长与发育现象。
(2)⽣殖现象。
(3)遗传现象。
(4)变异现象。
(5)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14.(1)⽣物能⽣长和繁殖。
(2)⽣物的⽣活需要营养。
(3)⽣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15.⽣物有:⽼树、昏鸦、瘦马、⼈;⾮⽣物有:⼩桥、流⽔、⼈家、古道、西风、⼣阳、天涯。
拓展练习16.是⽣物。
证据是能够吸收⼈们排除的⼆氧化碳,利⽤阳光,使⾃⾝产⽣⼤量营养物质并且排出氧⽓,净化太空飞船中的空⽓。
它还能利⽤⼀分为⼆的⽅式进⾏繁殖,⼀昼夜产⽣ 2~3代。
第⼆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物基础练习1.A 2.A 3.B 4.B 5.C 6.D 7.A 8.B 9.A 10.A能⼒提⾼11.D 12.C 13.A—b, B—c, C—a14.(1)植物:银杏树、海带、⽩菜;动物:鲫鱼、奶⽜、蚂蚁;其他⽣物:⽊⽿、⼤肠杆菌。
(2)⽔⽣⽣物:海带、鲫鱼;陆⽣⽣物:银杏树、⽊⽿、奶⽜、蚂蚁、⽩菜、⼤肠杆菌。
15.答案提⽰:近视率=近视⼈数÷班级⼈数×100%拓展练习16.(1)调查⽬的:调查清楚宠物在⼈们⽣活中的作⽤及如何防⽌宠物向⼈类传播疾病。
(2)调查⽅式:采⽤访谈法、查阅资料等。
(3)调查对象:饲养的宠物。
(4)调查范围:所有的宠物。
(5)调查⽅案:①制订调查计划;③设计合理的调查路线;⑤归类、整理分析。
第⼆章了解⽣物圈第⼀节⽣物与环境的关系基础练习1.D 2.A 3.B 4.A 5.C 6.A 7.D 8.A 9.D 10.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下生物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观察与思考1.现在的大猩猩生活在非洲西部和东部赤道地区一带;黑猩猩生活在非洲中部和西部的热带森林中;长臂猿生活在南亚、东南亚地区以及我国的云南省;猩猩生活在亚洲的加里曼丹和苏门答腊的热带森林中。
它们都依靠从森林中获取果实、嫩芽、昆虫等食物生存。
它们没有制造工具和改善生存环境的能力,也不能进行人类那样的语言和文字的交流。
2.人类具有发明和创造各种科学技术的本领,使得人类适应自然环境、改造自然环境、改善生存条件以及利用医药卫生加强自身保健的能力不断加强,这些都促使人类的数量急剧增加。
相反,现代类人猿不具备这些能力;加之人类不断开发现代类人猿赖以生存的森林,以及人类对现代类人猿的乱捕滥杀和严重的环境污染等,这些都使得现代类人猿的数量日益减少。
3.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主要在于:(1)运动方式不同。
类人猿主要是臂行;人类则是直立行走。
(2)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
类人猿可以使用自然工具,但是不会制造工具;人类可以制造并使用各种简单和复杂的工具。
(3)脑发育的程度不同。
没有语言文字能力;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字能力。
资料分析1.就“露西”的骨骼化石看,她的上肢比较细短,下肢比较粗长。
“露西”的下肢骨具有较为粗壮的股骨,骨盆的髋骨前后扁、左右阔,这说明她很可能采取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
2.图中的石块明显经过加工,分别呈斧状和凿状,可以当作工具,用来砍砸和削刮物体。
由此可以推测“东非人”在逐渐适应直立行走的过程中,手的解放使他们已经初步具有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练习;1.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体形、使用工具和是否着衣这三个方面逐渐发生了变化:从半直立行走到直立行走;从不会使用工具,到使用天然工具,再到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直到制造和使用包括电脑在内的各种复杂的现代工具;从赤身裸体到懂得御寒、遮羞。
2.1 000万~2 000万年前的地质变化,导致了地球上自然环境的改变,一部分森林古猿下到地面生活以适应变化了的生活环境,从而使人类起源成为可能。
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不仅适应了环境,而且能够不断地改变环境。
人类改变环境的能力超过其他生物的原因是:人类在与环境的斗争中,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人类在群体的合作与交流中产生了语言,这大大加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火的使用改变了古代人类的饮食,促进了脑的发育,制造和使用工具以及语言的交流也促进了脑的发育,反过来脑的发育又进一步提高了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以及语言能力。
上述这些都是其他生物所不具备的,所以说人类改变环境的能力超过所有其他的生物。
5.人类应当视现代类人猿等各种野生生物同自身一样,都是生物圈中不可缺少的成员,同样享有在地球上生存、繁衍的权利。
对于人类的近亲──珍稀、濒危的现代类人猿,人类更应当加强保护,如大力保护现代类人猿赖以生存的森林,建立现代类人猿自然保护区,等等。
第二节人的生殖观察与思考:1.男性生殖系统中,产生生殖细胞(精子)的结构是睾丸,输送精子的结构是输精管;女性生殖系统中产生生殖细胞(卵细胞)的结构是卵巢,输送卵细胞的结构是输卵管。
2.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可以比喻成胚胎和胎儿的“宫殿”,因此称为子宫。
练习1.这种说法不十分准确。
从医学上讲,孕妇妊娠约持续280天。
在280天左右出生的新生儿,都属于足月出生。
2.输精管和输卵管──输送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阴茎和阴道──精子排出并进入母体的通道(或答交配的器官)睾丸和卵巢──产生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并分泌性激素(雄性激素或雌性激素)3.母亲在怀孕期间,体内各个器官和系统生命活动的负担都明显加重,胚胎和胎儿体内的营养物质都是通过母体获得的,胚胎和胎儿产生的废物都是通过母体排出的。
这组数据充分说明母亲怀孕期间的艰辛。
4.胎儿生活在母体内,胎儿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都是通过胎盘从母体中获得的。
如果孕妇喝酒、吸烟(包括被动吸烟)或者吃了某些药品,酒精、烟草和这些药品中的有害物质,就会通过胎盘和脐带到达胎儿的体内,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第三节青春期资料分析1.男孩和女孩开始身高突增的年龄有差别:一般地说,女孩早于男孩,女孩是8.5~9岁,男孩是10.5~11岁。
2.可能不完全一致。
图中的数据只是某地男女生身高平均值。
不同地区、不同生活状况和不同体质的同龄、同性别同学,身高的变化情况总会有些差异,所以,自己和本组同学的身高变化数据与图中的数据常常不完全一致。
3.男孩和女孩体形的变化与睾丸和卵巢的发育有关。
通过比较教科书内资料分析中两幅曲线图可以发现,随着睾丸和卵巢的发育,男孩和女孩的身高依次明显开始增加,体重也依次明显增加,这必然会导致体形发生变化。
4.青春期期间,男孩还会出现喉结突出、声音变粗、长出胡须、长出阴毛和腋毛等身体变化;女孩还会出现声音变细、脂肪积累增加、臀部变圆、乳房增大、出现阴毛和腋毛等身体变化。
练习:1.略2.青春期的卫生保健还包括性心理健康,正确处理一些男孩子的包皮过长和包茎,正确处理一些女孩子的痛经,以及正确对待性自慰等。
3.作为一名男生,应该以健康、平和的心态对待女生来月经这一正常的生理现象。
不应嘲笑因月经来潮而不能参加体育锻炼或重体力劳动的女生,应当热心帮助她们完成劳动任务。
第四节计划生育1.这种说法不正确。
这是因为粮食问题只是制约人口增长的众多因素之一,人不是解决了吃饭问题就能够生存的,衣、住、行、资源、环境以及教育、医疗和就业等众多问题,同样在制约着人口的增长。
2.“多子多福”这种说法不正确。
这种观念主要是一些地区的人们担心自己年老时没有生活保障,没有人照顾,因此需要多养孩子,依靠孩子长大后抚养自己。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将越来越依赖于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当人们年老后,社会上完善的老年福利服务体系将会承担起过去由子女要做的多种事情。
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目前很多地区的人们生活水平还很低,一些老年人的生活还比较困难。
要真正保障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的权益,根本的办法是大力发展经济,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3.本题为必挥性题目,回答合理即可,可以从以下角度考虑。
①、发展经济,增强经济承受能力实现老年人与其他人共同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②、建立和完善老年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老年社会福利、老年社会救济③、建立以社区为中心的老年服务体系老年福利服务、生活照料、医疗保健、体育健身、文化教育和法律服务的硬件和软件建设④、建立和完善老年法规体系,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6章50条⑤、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安老、养老安全网家庭保障安全网社区养老服务安全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和政策安全网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社会机构养老为补充养老机制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营造健康老龄化的环境。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资料分析:2、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是人体细胞所含物质的来源。
练习:1、 (1) B;A;E。
(2)长期将食物D作为主要食物,缺陷是除维生素C外,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A的含量太少并且缺乏维生素D,因此不利于健康。
2.(1) 1 000 g黄豆中的糖类是186 g,脂肪是160 g,蛋白质是351 g,钙是1.9 g。
这样的食物,脂肪、蛋白质和钙明显超过了他每日的需要量。
2 500 g牛奶中的糖类是85 g,脂肪是80 g,蛋白质是75 g,钙是2.5 g。
这样的食物,糖类和蛋白质不能满足他每日的需要量。
(2) 1 250 g。
3.唇和口角发炎,是因为身体内缺乏维生素B2(核黄素)。
稻谷、麦粒经过多道工序的加工成为精米、精面,损失了富含维生素B2在内的多种维生素的胚和内种皮。
如果长期食用精米和精面而副食又很单调,则不能获得足够的维生素B2,就会导致体内维生素B2的缺乏,造成唇和口角发炎。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探究1.馒头碎屑与唾液混合得是否充分,实验装置保持37 ℃左右的时间是否足够长等,都会影响实验的结果。
2.它们的区别是:牙齿能切碎和磨碎食物,舌能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唾液能使淀粉开始发生变化。
它们的联系是:牙齿的切碎与磨碎以及舌的充分搅拌,能使唾液更加充分地与食物碎屑混合,更好地促使淀粉发生变化。
3.口腔中唾液里的淀粉酶──唾液淀粉酶,能使部分淀粉转变成麦芽糖。
演示实验胆汁对花生油能起到乳化作用──使互不相溶的油和水,变成大量细小油滴稳定地分散在水中的乳状液。
胆汁中没有起消化作用的酶,但是胆汁通过乳化作用可以增大脂肪与酶的接触面积,这有利于脂肪的消化。
资料分析成人的小肠比大肠长许多。
小肠内壁上有皱襞,小肠皱襞上有许多小肠绒毛密布在皱襞上,这些都增大了小肠的内表面积。
此外,小肠绒毛壁很薄,小肠绒毛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都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而大肠内表面只有皱襞,没有绒毛状突起,因此,吸收营养物质最多的是小肠,而不是大肠。
1. .2.小肠分泌的肠液在小肠中,胆汁和胰液也都流入小肠中,所以小肠的消化液最多,可达2 015 mL左右。
第三节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资料分析1.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有关营养成分,是否含有添加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和厂家地址等内容。
2.根据食品包装袋上注明的生产日期或保质时间进行推算,就可以判断食品是否过了保质期。
3.购买蔬菜时要看蔬菜的颜色是否新鲜,用手摸一摸是否硬挺,就可以知道它的新鲜程度。
购买鱼肉时,要看它们的颜色是否有光泽,闻闻气味,就可以知道它们的新鲜程度。
买肉时还应看是否盖有检疫部门的印章。
练习:1.营养合理的饮食,应该是每日均衡地吃“平衡膳食宝塔”中的五类食物,每日的早、中、晚餐能量比例合理,并按时进餐。
2.这种说法不科学。
蔬菜、水果上有“虫眼”,不能证明蔬菜没有喷洒过农药。
有了“虫眼”的蔬菜,可能是蔬菜长虫后又打了农药,也可能是虫子没有被农药杀死。
3.不能用发霉、变质的残羹剩饭或饲料喂养家禽家畜。
这是因为发霉、变质的残羹剩饭或饲料中的有毒物质会大量积累在家禽家畜的体内,这不仅影响了家禽家畜的生长发育,而且人吃了这样的家禽家畜,也会因有毒物质进入人体而危害自己的身体健康。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的处理资料分析:1、气管呈C型的软骨、喉部的软骨、鼻骨与软骨。
2、呼吸道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3、呼吸道的作用是有限的,如果生活在空气污染较严重的环境,就可能患呼吸系统疾病,如尘肺等。
因此,我们要保护好环境,减少空气污染,尤其是不要随地吐痰4、痰中含大量的病原体,如流行性感冒、肺结核、肺炎、麻疹、百日咳以及白喉等都可以通过痰来传播。
痰干燥后,其中的细菌就会随灰尘漂浮到空气中。
5、北欧人的鼻子显得大些,鼻腔也相应长些,有利于预热寒冷的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