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第三章答案

合集下载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第三章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第三章答案

一、选择题1.对反响 2SO 2(g)+O 2(g)NO(g) 2SO 3(g) 以下几种速率表达式之间关系正确的选项是( )。

A. dt dc dt c )O ()SO (d 22= B. t c t c d 2)SO (d d )SO (d 32= C. t c t c d )O (d d 2)SO (d 23= D. 32d (SO ) d (O )2d d c c t t=- 解:选D 。

根据化学反响的瞬时速率的表达通式,对于一般化学反响,速率表达可写出通式如下:A B Y Z A B Y Z νννν---⋅⋅⋅=⋅⋅⋅++tv c t v c t v c t v c v d d d d d d d d Z Z Y Y B B A A ==== 2.由实验测定,反响 H 2(g)+Cl 2(g)===2HCl(g) 的速率方程为v =kc (H 2)c 1/2(Cl 2)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每一反响物浓度加倍,此时反响速率为( )。

A. 2vB. 4v v v解:选C 。

根据化学反响的速率方程υ=kc (H 2)c 1/2(Cl 2),H 2和Cl 2浓度增大都增大一倍时,速率应该增大22倍,即相当于Υa 。

3.测得某反响正反响的活化能E a.正=70 kJ·mol -1,逆反响的活化能E a.逆=20 kJ·mol -1,此反响的反响热为( )A. 50 kJ·mol -1B. -50 kJ·mol -1C. 90 kJ·mol -1D. -45 kJ·mol -1解:选A 。

根据过渡态理论,反响热可以这样计算:Q = E a,正- E a,逆 。

4.在298K 时,反响 2H 2O 2===2H 2O+O 2,未加催化剂前活化能E a =71 kJ·mol -1,参加Fe 3+作催化剂后,活化能降到42 kJ·mol -1,参加催化剂后反响速率为原来的〔 〕。

分析化学习题(第3章)

分析化学习题(第3章)

习题 1(酸碱平衡)1.从手册中查出下列各酸的酸度常数p K a,计算各酸的K a与相应共轭碱的K b值。

(1)H3PO4;(2)H2C2O4; (3)苯甲酸;(4)NH4+;(5)(参考答案)答:pK a=4.622. (1)计算pH=5.0,的分布系数(或摩尔分数)δ3,δ2,δ1,δ0。

(2)假定各种形体总浓度是0.050 mol/L,问此时,,,的浓度各是多少?(参考答案)答:查表得:p K a1=2.16,p K a2=7.21,p K a3=12.32当pH=5.0时,有:3.某溶液含有HAc,NaAc和,浓度分别为0.80,0.29,, 计算此溶液中的平衡浓度。

(参考答案)答:4.三个烧杯中分别盛有100mL0.30mol/L HAc,欲分别调节值至4.50,5.00及5.50,问应分别加入2.0mol/L 的NaOH溶液多少mL?(参考答案)答:已知,K a=1.75×10-5。

在pH=4.50时:达到终态平衡状态时,NaAc的物质的量与NaOH的物质的量相等:同理,pH=5.50时:同理,pH=5.00时:5.已知的p K a=9.25,计算I=0.10时的p K a M和p K a c。

(参考答案)答:当I=0.10时:或可查表:p K a c = 9.29p K a M = 9.376.写出下列物质水溶液的质子条件:,,,,(参考答案)答:::::7.计算下列各溶液的PH值:(1)0.10 mol·L-1(氯乙酸) ;p K a=2.86(2)0.10 mol·L-1六次甲基四胺;p K b=8.87(3)0.010 mol·L-1氨基乙酸;(4)氨基乙酸溶液等电点(即两种离子的浓度相等时);(5)0.10 mol·L-1;(6)0.010 mol·L-1;(参考答案)答:(6)8.计算下列溶液的pH值。

(1) 50mL 0.10 mol·L-1的; (参考答案)答:(2) 50mL0.10 mol·L-1的和25mL0.10 mol·L-1的NaOH; (参考答案)答:反应后构成:(3) 50mL0.10 mol·L-1的和50mL0.10 mol·L-1的NaOH; (参考答案)答:反应后构成:(4) 50mL0.10 mol·L-1的和75mL0.10 mol·L-1的NaOH; (参考答案)答:反应后构成:9.配制pH为2.00和10.00的氨基乙酸缓冲溶液各100mL,其缓冲物质总浓度为0.10 mol·L-1,问需分别称取氨基乙酸()多少克?加0.1 mol·L-1HCl和1.0 mol·L-1NaOH各多少mL?(参考答案)答:pH = 2.00习题 2(络合平衡)1.已知铜氨络合物各级不稳定常数为:, ,,(1)计算各级稳定常数和各积累常数(2)若铜氨络合物水溶液中的浓度为的10倍,问溶液中是多少?(3)若铜氨络合物中, (忽略 ,的副反应),计算与各级铜氨络合物的浓度。

分析化学作业01参考答案(第三章)

分析化学作业01参考答案(第三章)

3-1 在进行农业实验时,需要了解微量元素对农作物栽培的影响。

如果从实验田中挖一小铲泥土试样,送化验室测定,由此试样所得的分析结果有无意义?应该如何正确采样?(简答) 答:取样没有代表性,分析结果没有意义。

应按随机取样的原则,在实验田的不同位置采集足够量的原始试样,混合均匀后送至化验室,经化验室人员粉碎、过筛、混匀、缩分至适当量后再进行分析。

3-2 现有粗碎后的试样20 kg ,将其破碎后全部通过10号筛(d=2 mm ),可以缩分几次?设K 值为0.2。

解:kg 8.022.0Kd Q 22=⨯=≥缩分()()次缩分样品 46.42lg /8.0lg 02lg 2lg /Q lg lgQ n ==-=-=3-3 测定某试样中氮的质量分数时,六次平行测定的结果分别是20.40%、20.52%、20.54%、20.58%、20.50%和20.56%。

(1)计算该组数据的平均值、极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和变异系数;(2)若此样品为标准样品,其中氮的含量为20.46%,计算以上测定结果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解:(1)%52.20n /x x i ==∑ %18.0%40.20%58.20R =-=%04.0n /x x d i =-=∑(0.043%);%2.0%100x /d =⨯(0.19%) ()()%06.01n /x x s 2i =--=∑(0.064%);%3.0%100x /s =⨯(0.31%) (2)%06.0x E a =μ-=;%3.0%100/E E a r =⨯μ=(0.29%)注意:本题中偏差和误差按修约规则应保留1位,但多保留1位也可以。

3-4 分析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会造成哪种误差或过失?若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 (a )分析试剂中含有微量待测组分(系统误差;空白试验或更换为高纯度试剂)(b )移液管转移溶液后尖嘴处残留量稍有不同(随机误差)(c )称量过程中天平零点略有变动(随机误差)(d )基准物质保存不当,结晶水部分风化(系统误差;更换基准物)(e )用NaOH 标准溶液测定某食醋试样总酸度时,碱式滴定管未用NaOH 标准溶液润洗(过失;重做)(f )同(e ),锥形瓶未用待测醋酸试液润洗(准确操作)(g )过滤时发生穿滤现象,没有及时发现(过失;重做)(h )沉淀重量分析时,非待测成分发生共沉淀(系统误差;事先分离或掩蔽干扰成分)3-5 用加热驱除水分法测定O H 2SO Ca 24⋅(纯品)中结晶水的含量。

分析化学第六版课后答案2-3章

分析化学第六版课后答案2-3章

第二章: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思 考 题2.下列情况分别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1) 砝码被腐蚀; (2) 天平两臂不等长; (3) 容量瓶和吸管不配套; (4) 重量分析中杂质被共沉淀; (5)天平称量时最后一位读数估计不准;(6)以含量为99%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作基准物标定碱溶液。

答:(1)引起系统误差,校正砝码; (2)引起系统误差,校正仪器; (3)引起系统误差,校正仪器; (4)引起系统误差,做对照试验; (5)引起偶然误差;(6)引起系统误差,做对照试验或提纯试剂。

4.如何减少偶然误差如何减少系统误差答: 在一定测定次数范围内,适当增加测定次数,可以减少偶然误差。

针对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不同,可采用选择标准方法、进行试剂的提纯和使用校正值等办法加以消除。

如选择一种标准方法与所采用的方法作对照试验或选择与试样组成接近的标准试样做对照试验,找出校正值加以校正。

对试剂或实验用水是否带入被测成分,或所含杂质是否有干扰,可通过空白试验扣除空白值加以校正。

第三章 滴定分析思 考 题2.能用于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必须符合哪些条件答:化学反应很多,但是适用于滴定分析法的化学反应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 反应定量地完成,即反应按一定的反应式进行,无副反应发生,而且进行完全(%),这是定量计算的基础。

(2) 反应速率要快。

对于速率慢的反应,应采取适当措施提高其反应速率。

(3) 能用较简便的方法确定滴定终点。

凡是能满足上述要求的反应,都可以用于直接滴定法中,即用标准溶液直接滴定被测物质。

3.什么是化学计量点什么是终点答:滴加的标准溶液与待测组分恰好反应完全的这一点,称为化学计量点。

在待测溶液中加入指示剂,当指示剂变色时停止滴定,这一点称为滴定终点。

4.下列物质中哪些可以用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哪些只能用间接法配制H 2SO 4,KOH, KMnO 4, K 2Cr 2O 7, KIO 3, Na 2S 2O 3·5H 2O答:K 2Cr 2O 7, KIO 3可以用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其余只能用间接法配制。

分析化学-第三章《分光光度法》课后习题

分析化学-第三章《分光光度法》课后习题

第三章《分光光度法》课后习题
一、选择题
(1) 符合Lambert-Beer定律的某有色溶液,当有色物质的浓度增加时,最大吸收波长和吸光度分别是………()
(A) 不变、增加
(B) 不变、减小
(C) 向长波移动、不变
(D) 向短波移动、不变
(3)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Fe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FeSCN2+的吸光度随着SCN-浓度的增大而线性增大
(B) FeSCN2+的吸光度随着Fe3+浓度的增大而线性增大
(C) 溶液的吸光度与透射率线性相关
(D) 溶液的条件摩尔吸光度系数随着波长变化
(5) 用常规分光光度法测得标准溶液的透射率为20%,试液的透射率为10%,若以示差分光光度法测定试液,以标准溶液为参比,则试液的透过率为………( )
(A) 20%
(B) 40%
(C) 50%
(D) 80%
(7) 以KmnO4溶液滴定Fe2+,在MnO4-最大吸收波长处测量溶液吸光度的变化,得光度滴
定曲线………( )
(A) (B)
(C) (D)
(8) 标准工作曲线不过原点的可能的原因是………( )
(A) 显色反应得酸度控制不当
(B) 显色剂得浓度过高
(C) 吸收波长选择不当
(D) 参比溶液选择不当
二、计算题
作业说明:
课后习题与平时成绩及期末考核密切相关,请大家重视哈!此次作业中12300740022陈敏轩与12300740053胡可欣同学,作业认真严谨,值得表扬。

知道大家这学期课程较多,辛苦了。

望大家对大学生活早作规划,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一起加油!
马洪影
2013年10月16日。

分析化学各章节习题(含答案)

分析化学各章节习题(含答案)

分析化学各章节习题(含答案)第一章误差与数据处理1-1 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1)做平行测定的目的是减小系统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2)随机误差影响精密度,对准确度无影响。

(3)测定结果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高。

(4)只要多做几次平行测定,就可避免随机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1-2 下列情况,将造成哪类误差?如何改进?(1)天平两臂不等长(2)测定天然水硬度时,所用蒸馏水中含Ca2+。

1-3 填空(1)若只作两次平行测定,则精密度应用表示。

(2)对照试验的目的是,空白试验的目的是。

(3)F检验的目的是。

(4)为检验测定结果与标准值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应用检验。

(5)对一样品做六次平行测定,已知d1~d5分别为0、+0.0003、-0.0002、-0.0001、+0.0002,则d6为。

1-4 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纯品FeSO4·7H2O中铁的质量分数,4次平行测定结果分别为20.10%,20.03%,20.04%,20.05%。

计算测定结果的平均值、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及变异系数。

1-5 有一铜矿样品,w(Cu) 经过两次平行测定,分别为24.87%和24.93%,而实际w(Cu)为25.05%,计算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和相对相差。

1-6 某试样5次测定结果为:12.42%,12.34%,12.38%,12.33%,12.47%。

用Q值检验法和4检验法分别判断数据12.47%是否应舍弃?(P = 0.95)1-7 某分析人员测定试样中Cl的质量分数,结果如下:21.64%,21.62%,21.66%,21.58%。

已知标准值为21.42%,问置信度为0.95时,分析结果中是否存在系统误差?1-8 在不同温度下测定某试样的结果如下:10℃::96.5%,95.8%,97.1%,96.0%37℃:94.2%,93.0%,95.0%,93.0%,94.5%试比较两组数据是否有显著性差异?(P = 0.95)温度对测定是否有影响?11-9某试样中待测组分的质量分数经4次测定,结果为30.49%,30.52%,30.60%,30.12%。

分析化学第三章作业答案

分析化学第三章作业答案

第三章作业答案10、解:(1)有关反应为gm m ,g M cV m cV Mm n n OH O H KNaC NaOH O H KHC O H KHC NaOH NaOH O H KHC NaOH O H KHC7.567.59.0/1.5%90/:%901.522.204)1025000.1()()()(::132448448448448448≈====⨯⨯⨯=⨯===+=+-则需称取该试样的量为量为若邻苯二甲酸氢钾的含即相关计量关系为 (2)若以0.0100mol/L 代替1.000mol/L 碱溶液,则需称取的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为g M cV m O H KHC NaOH 057.09.0/22.204)10250100.0(%90/)(32448=⨯⨯⨯=⨯=-(3)因滴定剂浓度过大,需要称取的基准物质量也大,浪费药品;滴定剂浓度过小时,需要称取的基准物质量太小,会造成一定的称量误差。

11(1)、解:有关反应为332,222432232NH HCl CO Na HCl n n n n ClNH NH HCl O ,H CO NaCl CO Na HCl ===+++=+按滴定度公式: )/(003432.010172015.0110)/()/(01068.010*******.02110)/(33/33/333232mL g M c b a T mL g M c b a T NH HCl HCl NH CO Na HCl HCl CO Na =⨯⨯⨯=⨯==⨯⨯⨯=⨯=----13、欲配制250mL 下列溶液,它们对于HNO 2的滴定度为4.00mg/mL ,问各需称取多少克?(1) KOH (2)KMnO 4解:(1)有关反应为:O H KNO KOH HNO 222+=+,计量关系:KO H H NO n n =2 a/b =1 由:3/1022-⨯=HNO KOH KOH HNO M c b a T ,得: gM cV m L mol M T a b c KOH KOH KOH HNO KOH HNO KOH 19.111.56250.008509.0)(/08509.001.47/101000.4/10333/22=⨯⨯=⨯==⨯⨯=⨯⨯=- (2) 有关反应为:25:3256254222342==++=+++-+--KMnO HNO n n b a OH Mn NO H MnO NO 计量关系 由:3/1022-⨯=HNO KOH KOH HNO M c ba T ,得: gM cV m L mol M T a b c KMnO KMnO KMnO HNO KMnO HNO KMnO 34.104.158250.003404.0)(/03404.001.47/101000.452/104442424333/=⨯⨯=⨯==⨯⨯⨯=⨯⨯=- 即应称取HNO 3 1.19g ,KMnO 4 1.34g 。

大学分析化学题库(带答案)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

大学分析化学题库(带答案)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

第三章酸碱滴定法一、选择题1.共轭酸碱对的Ka与Kb的关系是()(A)KaKb = 1 (B)KaKb =Kw (C)Ka/Kb =Kw (D)Kb /Ka =Kw2.H2PO4-的共轭碱是()(A)H3PO4 (B)HPO42-(C)PO43-(D)OH-3.NH3的共轭酸是()(A)NH2-(B)NH2OH2-(C)NH4+ (D)NH4OH4.下列各组酸碱组分中,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A)HCN-NaCN (B)H3PO4-Na2HPO4(C)+NH3CH2COOH-NH2CH2COO-(D)H3O+-OH-5.下列各组酸碱组分中,不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A)H2CO3-CO32-(B)NH3-NH2-(C)HCl-Cl-(D)HSO4--SO42-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H2O作为酸的共轭碱是OH-(B)H2O作为碱的共轭酸是H3O+(C)因为HAc的酸性强,故HAc的碱性必弱(D)HAc碱性弱,则H2Ac+的酸性强7.按质子理论,Na2HPO4是()(A)中性物质(B)酸性物质(C)碱性物质(D)两性物质8.浓度为0.1 mol/L HAc(pKa=4.74)溶液的pH是()(A)4.87 (B)3.87 (C)2.87 (D)1.879.浓度为0.10 mol/LNH4Cl (pKb=4.74)溶液的pH是()(A)5.13 (B)4.13 (C)3.13 (D)2.1310.pH 1.00的HCl溶液和pH 13.0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是()(A)14 (B)12 (C)7 (D)611.酸碱滴定中选择指示剂的原则是()(A)指示剂变色范围与化学计量点完全符合(B)指示剂应在pH 7.00时变色(C)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全部或部分落入滴定pH突跃范围之内(D)指示剂变色范围应全部落在滴定pH突跃范围之内12.将甲基橙指示剂加到无色水溶液中,溶液呈黄色,该溶液的酸碱性为()(A)中性(B)碱性(C)酸性(D)不定13.将酚酞指示剂加到无色水溶液中,溶液呈无色,该溶液的酸碱性为()(A)中性(B)碱性(C)酸性(D)不定14.浓度为0.1 mol/L的下列酸,能用NaOH直接滴定的是()(A)HCOOH(pKa=3.45) (B)H3BO3(pKa=9.22)(C)NH4NO2(pKb=4.74) (D)H2O2(pKa=12)15.测定(NH4)2SO4中的氮时,不能用NaOH直接滴定,这是因为()(A)NH3的Kb太小(B)(NH4)2SO4不是酸(C)NH4+的Ka太小(D)(NH4)2SO4中含游离H2SO416.标定盐酸溶液常用的基准物质是()(A)无水Na2CO3 (B)草酸(H2C2O4·2H2O)(C)CaCO3 (D)邻苯二甲酸氢钾17.标定NaOH溶液常用的基准物质是()(A)无水Na2CO3 (B)邻苯二甲酸氢钾(C)硼砂(D)CaCO318.已知邻苯二甲酸氢钾的摩尔质量为204.2 g/mol,用它来标定0.1 mol/L 的NaOH溶液,宜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A)0.25g左右(B)1 g左右(C)0.1 g左右(D)0.45 g左右19.作为基准物质的无水碳酸钠吸水后,标定HCL,则所标定的HCL浓度将()(A)偏高(B)偏低(C)产生随机误差(D)没有影响20.若将H2C2O4·2H2O基准物质长期保存于保干器中,用以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时,结果将()(A)偏高(B)偏低(C)产生随机误差(D)没有影响21.用NaOH溶液分别滴定体积相等的H2SO4和HAc溶液,消耗的体积相等,说明H2SO4和HAc两溶液中( )(A)氢离子浓度相等(B)H2SO4和HAc的浓度相等(C)H2SO4的浓度为HAc的1/2(D)两个滴定的PH突跃范围相同22.含NaOH和Na2CO3混合碱液,用HCl滴至酚酞变色,消耗V1 mL,继续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滴定,又消耗V2 mL,其组成为()(A)V1=V2 (B)V1>V2 (C)V1<V2 (D)V1=2V223.某混合碱液,先用HCl滴至酚酞变色,消耗V1mL,继以甲基橙为指示剂,又消耗V2mL,已知V1<V2,其组成为()(A)NaOH-Na2CO3 (B)Na2CO3(C)NaHCO3 (D)NaHCO3-Na2CO324.关于缓冲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够抵抗外加少量强酸、强碱或稍加稀释,其自身pH值不发生显著变化的溶液称缓冲溶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题与习题1.指出在下列情况下,各会引起哪种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该采用什么方法减免(1) 砝码被腐蚀;(2) 天平的两臂不等长;(3) 容量瓶和移液管不配套; (4) 试剂中含有微量的被测组分; (5) 天平的零点有微小变动;(6) 读取滴定体积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 (7) 滴定时不慎从锥形瓶中溅出一滴溶液;(8) 标定HCl 溶液用的NaOH 标准溶液中吸收了CO 2。

答:(1)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

减免的方法:校准仪器或更换仪器。

(2)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

减免的方法:校准仪器或更换仪器。

(3)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

减免的方法:校准仪器或更换仪器。

(4)系统误差中的试剂误差。

减免的方法:做空白实验。

(5)随机误差。

(6)系统误差中的操作误差。

减免的方法:多读几次取平均值。

(7)过失误差。

(8)系统误差中的试剂误差。

减免的方法:做空白实验。

2.如果分析天平的称量误差为±,拟分别称取试样和1g 左右,称量的相对误差各为多少这些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解:因分析天平的称量误差为mg 2.0±。

故读数的绝对误差g a 0002.0±=E根据%100⨯TE =E ar 可得 %2.0%1001000.00002.01.0±=⨯±=E gg gr%02.0%1000000.10002.01±=⨯±=E gg gr这说明,两物体称量的绝对误差相等,但他们的相对误差并不相同。

也就是说,当被测定的量较大时,相对误差就比较小,测定的准确程度也就比较高。

3.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为±。

如果滴定中用去标准溶液的体积分别为2mL 和20mL 左右,读数的相对误差各是多少从相对误差的大小说明了什么问题 解:因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为mL 02.0±,故读数的绝对误差mL a 02.0±=E 根据%100⨯TE =E ar 可得%1%100202.02±=⨯±=E mLmLmL r%1.0%1002002.020±=⨯±=E mLmLmL r这说明,量取两溶液的绝对误差相等,但他们的相对误差并不相同。

也就是说,当被测定的量较大时,测量的相对误差较小,测定的准确程度也就较高。

4.下列数据各包括了几位有效数字(1) (2) (3) (4) ×10-5 (5) pKa= (6) pH= 答:(1)三位有效数字 (2)五位有效数字 (3)四位有效数字 (4) 两位有效数字 (5) 两位有效数字 (6)两位有效数字5.将 Mg 2P 2O 7沉淀换算为MgO 的质量,问计算时在下列换算因数(2MgO/Mg 2P 2O 7)中取哪个数值较为合适:,,计算结果应以几位有效数字报出。

答:: 应以两位有效数字报出。

6.用返滴定法测定软锰矿中MnO 2的质量分数,其结果按下式进行计算:%1005000.094.86)25101000.000.807.1268000.0(32⨯⨯⨯⨯⨯-=-MnO ω问测定结果应以几位有效数字报出 答::应以四位有效数字报出。

7.用加热挥发法测定BaCl 2·2H 2O 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时,使用万分之一的分析天平称样,问测定结果应以几位有效数字报出 答::应以四位有效数字报出。

8.两位分析者同时测定某一试样中硫的质量分数,称取试样均为,分别报告结果如下:甲:%,%;乙:%,%。

问哪一份报告是合理的,为什么答::甲的报告合理。

因为在称样时取了两位有效数字,所以计算结果应和称样时相同,都取两位有效数字。

9.标定浓度约为·L -1的NaOH ,欲消耗NaOH 溶液20mL 左右,应称取基准物质H 2C 2O 4·2H 2O 多少克其称量的相对误差能否达到0. 1%若不能,可以用什么方法予以改善若改用邻苯二甲酸氢钾为基准物,结果又如何 解:根据方程2NaOH+H 2C 2O 4·H 2O==Na 2C 2O 4+3H 2O 可知,需H 2C 2O 4·H 2O 的质量m 1为:g m 13.007.1262020.01.01=⨯⨯=相对误差为 %15.0%10013.00002.01=⨯=E ggr则相对误差大于% ,不能用H 2C 2O 4·H 2O 标定·L -1的NaOH ,可以选用相对分子质量大的作为基准物来标定。

若改用KHC 8H 4O 4为基准物时,则有:KHC 8H 4O 4+ NaOH== KNaC 8H 4O 4+H 2O需KHC 8H 4O 4的质量为m 2 ,则 g m 41.022.2042020.01.02=⨯⨯= %049.0%10041.00002.02=⨯=E ggr相对误差小于% ,可以用于标定NaOH 。

10.有两位学生使用相同的分析仪器标定某溶液的浓度(mol ·L -1),结果如下:甲:,,(相对平均偏差%); 乙:,,(相对平均偏差%)。

你如何评价他们的实验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答:乙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都高。

因为从两人的数据可知,他们是用分析天平取样。

所以有效数字应取四位,而甲只取了两位。

因此从表面上看甲的精密度高,但从分析结果的精密度考虑,应该是乙的实验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都高。

11.当置信度为时,测得Al 2O 3的μ置信区间为(±)%,其意义是( )A. 在所测定的数据中有95%在此区间内;B. 若再进行测定,将有95%的数据落入此区间内;C. 总体平均值μ落入此区间的概率为;D. 在此区间内包含μ值的概率为; 答:D12. 衡量样本平均值的离散程度时,应采用( ) A. 标准偏差 B. 相对标准偏差 C. 极差D. 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答:D13. 某人测定一个试样结果应为%,相对标准偏差为%。

后来发现计算公式的分子误乘以2,因此正确的结果应为%,问正确的相对标准偏差应为多少 解:根据%1001⨯=-xS S r得 %100%68.30%5.0⨯=S则S=%当正确结果为%时, %0.1%100%34.15%1534.0%1002=⨯=⨯=-xS S r14. 测定某铜矿试样,其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和%。

真值为%,计算:(1)测定结果的平均值;(2)中位值;(3)绝对误差;(4)相对误差。

解:(1)%83.243%69.24%93.24%87.24=++=-x (2)%(3)%23.0%06.25%83.24-=-=-=E -T x a (4)%92.0%100-=⨯=TE E ar 15. 测定铁矿石中铁的质量分数(以32O Fe W 表示),5次结果分别为:%,%,%,%和%。

计算:(1)平均偏差(2)相对平均偏差 (3)标准偏差;(4)相对标准偏差;(5)极差。

解:(1)675%40.67%43.67%47.67%37.67%48.67=++++=-x∑=+++==-%04.05%03.0%04.0%06.0%05.0||1id n d (2)%06.0%100%43.67%04.0%100=⨯=⨯=--x d d r (3)%05.015%)03.0(%)04.0(%)06.0(%)05.0(122222=-+++=-=∑n dS i(4)%07.0%100%43.67%05.0%100=⨯=⨯=-xS S r(5)X m =X 大-X 小=%%=%16. 某铁矿石中铁的质量分数为%,若甲的测定结果(%)是:,,;乙的测定结果(%)为:,,。

试比较甲乙两人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精密度以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表示之)。

解:甲:%15.393%18.39%15.39%12.391=++==∑-n x x%04.0%19.39%15.391-=-=-=E -T x a %03.013%)03.0(%)03.0(12221=-+=-=∑n dS i-=xS S r 11%08.0%100%15.39%03.0%100=⨯=⨯乙:%24.393%28.39%24.39%19.392=++=-x%05.0%19.39%24.392=-==E -x a %05.013%)04.0(%)05.0(12222=-+=-=∑n d S i%13.0%100%24.39%05.0%100222=⨯=⨯=-x S Sr由上面|Ea 1|<|Ea 2|可知甲的准确度比乙高。

S 1<S 2﹑Sr 1<Sr 2 可知甲的精密度比乙高。

综上所述,甲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均比乙高。

17. 现有一组平行测定值,符合正态分布(μ=,σ2=)。

计算:(1)x=和x=时的u 值;(2)测定值在 区间出现的概率。

解:(1)根据σμ-=x u 得u 1=5.204.040.2030.20-=- 5.104.040.2046.202=-=u(2)u 1= u 2= . 由表3—1查得相应的概率为,则 P ≤x ≤=+=18. 已知某金矿中金含量的标准值为t -1(克·吨-1),δ=,求测定结果大于的概率。

解: σμ-=x u =32.02.126.11-=-查表3-1,P= 故,测定结果大于·t -1的概率为: +=19. 对某标样中铜的质量分数(%)进行了150次测定,已知测定结果符合正态分布N (,)。

求测定结果大于%时可能出现的次数。

解: σμ-=x u =9.123.015.4359.43≈-查表3-1,P= 故在150次测定中大于%出现的概率为: 因此可能出现的次数为 ⨯(次)4≈20. 测定钢中铬的质量分数,5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为%,标准偏差为%。

计算:(1)平均值的标准偏差;(2)μ的置信区间;(3)如使μ的置信区间为% ±%,问至少应平行测定多少次置信度均为。

解:(1) %01.05%022.0≈==-nxσσ(2)已知P=时,96.1±=u ,根据 -±=-xu x σμ得%02.0%13.1%01.096.1%13.1±=⨯±=μ 钢中铬的质量分数的置信区间为%02.0%13.1±(3)根据ns t x s t x fp xf p ,,±=±=---μ得%01.0,±=±=--ns t x fp μ已知%022.0=s , 故 5.0%022.0%01.0==nt查表3-2得知,当201=-=n f 时,09.220,95.0=t 此时 5.02109.2≈即至少应平行测定21次,才能满足题中的要求。

21. 测定试样中蛋白质的质量分数(%),5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为:,,,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