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热的应用趣味实验——暖宝宝
暖宝宝化学原理

暖宝宝化学原理
暖宝宝是一种常见的取暖产品,它的原理主要是利用化学反应
产生热量来进行加热。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暖宝宝的化
学原理,了解它是如何通过化学反应来产生热量的。
首先,暖宝宝内部的主要化学原理是氧化铁粉和食用盐的反应。
当氧化铁粉和食用盐混合后,会发生一种称为氯化铁的化学反应,
这个反应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氯化铁的生成是一个放热反应,这
意味着在反应过程中会释放出热量,从而使暖宝宝产生温暖的效果。
其次,暖宝宝中的氧化铁粉是一个重要的原料。
氧化铁粉是一
种黑色或棕色的粉末,它是由铁和氧发生化合而成的物质。
在氧化
铁粉和食用盐混合后,氧化铁粉会与食用盐中的氯离子发生反应,
生成氯化铁并释放热量。
这种化学反应是可逆的,也就是说,当暖
宝宝暴露在空气中时,氧化铁粉会继续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
从而停止产生热量。
此外,暖宝宝的化学原理还涉及到温度的影响。
在氧化铁粉和
食用盐发生反应时,产生的热量会使暖宝宝的温度上升。
这种温度
上升是由化学反应释放的热量所致,因此暖宝宝的温度取决于化学
反应的速率和产热量的多少。
一般来说,暖宝宝的温度会在接触空气后逐渐降低,直至化学反应停止。
总的来说,暖宝宝的化学原理是利用氧化铁粉和食用盐的化学反应产生热量,从而实现加热的效果。
这种化学原理使得暖宝宝成为一种便捷、安全的取暖产品,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深入了解暖宝宝的化学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使用和保养暖宝宝,确保其正常的加热效果,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温暖和舒适。
“暖宝宝”探秘教案

“暖宝宝”探秘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暖宝宝”的探究,复习巩固相关知识;认识“暖宝宝”能够发热的原理,认识物质性质与物质用途之间的密切关系,学会自制“暖宝宝”;(2)在探究过程中,巩固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初步学会设计实验的方案,并完成方案中的实验。
2.过程与方法:(1)在“暖宝宝”的探究过程中,增进对科学探究的体验,学会在研究过程中获取信息,学会加工信息;(2)在“暖宝宝”的探究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主动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暖宝宝”的探究,保持和增强探究欲望,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2)从“暖宝宝”发热原理,认识物质都是有两面性的;(3)初步养成善于合作、勇于创新、敢于质疑、乐于实践的科学品质;(4)增强化学探究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形成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观念,知道化学实验绿色优化设计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对“暖宝宝”成分和发热原理的验证探究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学习四、教学过程【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吗?【学生】“暖宝宝”【图片】展示“暖宝宝”图片【教师】“暖宝宝”在我们生活中是非常实用的物品,在刚过去的寒冷冬天里,“暖宝宝”给我们带来了丝丝温暖。
这节课,我们将一起进入“暖宝宝”内部去一探究竟,去验证“暖宝宝”的主要成分,去研究它发热的原理【教师】同学们,初三的化学课本我们基本上都学完了,那我们所学过的有发热现象的变化有哪些?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在学案上总结归纳,并派代表交流。
【学生】燃烧、缓慢氧化、双氧水分解、生石灰和水反应、中和反应、…………【教师】我们已经学过的有发热现象的变化已经很多,如:燃烧、缓慢氧化…………。
那“暖宝宝”的发热原理是什么呢?是上述罗列的一种吗?为此,我们先来研究一下这种“暖宝宝”说明书上的成分信息。
【图片】展示“暖宝宝”成分信息图片【教师】这种“暖宝宝”的产品成分为:铁粉、活性炭、水、食盐、蛭石、吸水性树脂。
暖宝宝发热原理

暖宝宝发热原理
暖宝宝是一种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热量的产品,其发热原理是基于铁粉与氧气之间的氧化反应。
暖宝宝通常由内袋、外袋和铁粉组成。
内袋中含有铁粉、盐和活性炭,外袋则是密封包装。
当撕开外袋后,内袋中的铁粉与氧气接触即开始氧化反应。
铁粉的氧化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即在铁粉与氧气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能。
这是因为铁粉的表面积较大,能够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快速氧化产生热量。
当铁粉与氧气发生反应时,其化学方程式为:4Fe + 3O2 →
2Fe2O3 + 热量
反应产生的热量会被转移到袋子的周围环境中,从而起到加热的作用。
袋子的材质和工艺可以影响热量的散发速度和温度。
通常,暖宝宝在接触空气后会迅速加热,并持续一段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暖宝宝在使用过程中应遵循相关的使用说明,确保安全。
同时,使用后的暖宝宝应正确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总的来说,暖宝宝的发热原理是利用铁粉与氧气的氧化反应产生大量热量,通过将热量传递给周围环境来实现加热效果。
暖手宝制作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暖手宝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2. 学习热能传递和保温材料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实验原理暖手宝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热量,使内部物质温度升高,从而实现取暖效果。
本实验采用氧化钙与水反应产生热量,达到取暖目的。
反应方程式如下:CaO + H2O → Ca(OH)2 + 热量三、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 氧化钙(生石灰)- 水- 保温材料(如羊毛、棉花等)- 塑料袋- 纱布- 尺子- 计时器2. 实验工具:- 电子秤- 烧杯- 玻璃棒- 搅拌棒- 打孔器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 将氧化钙和保温材料准备好。
- 使用尺子测量塑料袋的尺寸,确保足够容纳反应物和保温材料。
2. 配制暖手宝- 使用电子秤称取适量的氧化钙,倒入烧杯中。
- 加入适量的水,用玻璃棒搅拌,直至氧化钙完全溶解。
3. 加入保温材料- 将搅拌好的溶液倒入塑料袋中。
- 将保温材料均匀地铺在溶液表面。
- 将塑料袋封口,确保无空气进入。
4. 调整暖手宝形状- 使用尺子测量暖手宝的长度和宽度,调整保温材料使其达到所需形状。
- 使用打孔器在暖手宝表面打孔,以便热量的传递。
5. 实验观察- 将暖手宝放置在室温下,观察其温度变化。
- 记录暖手宝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6. 实验结束- 实验结束后,将暖手宝中的反应物倒掉,清洗干净。
- 整理实验器材,归档实验报告。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 暖手宝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表面温度逐渐升高,达到一定温度后保持稳定。
- 暖手宝的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2. 结果分析- 氧化钙与水反应产生热量,使暖手宝温度升高。
- 保温材料有效地减少了热量的散失,使暖手宝保持较高的温度。
- 实验结果表明,本实验制作的暖手宝具有良好的取暖效果。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暖手宝的制作原理和制作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本实验制作的暖手宝具有良好的取暖效果,可以满足冬季取暖的需求。
暖宝宝发热原理的应用

暖宝宝发热原理的应用暖宝宝是一种常见的发热产品,其发热原理主要是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热量。
暖宝宝的主要成分是铁粉、盐和活性炭等物质,当暖宝宝被打开后,空气中的氧气与铁粉中的铁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热量。
具体来说,暖宝宝中的铁粉是一种易氧化的物质,当暖宝宝被暴露在空气中时,铁粉中的铁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铁。
这个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也就是说,它会释放出热量。
同时,盐和活性炭等物质在反应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加速了反应的进行。
暖宝宝的发热原理是基于这个化学反应的。
当暖宝宝被打开后,铁粉与空气中的氧气开始反应,产生热量。
这个热量会通过暖宝宝的外壳传递到周围环境中,从而起到保暖的作用。
暖宝宝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它可以用于保暖。
在寒冷的冬天,人们可以将暖宝宝放在口袋、手套或衣物中,通过其发热原理来提供额外的热量,从而保持身体的温暖。
这对于户外工作、户外运动或者长时间在寒冷环境中活动的人来说尤为重要。
其次,暖宝宝也可以用于缓解疼痛。
由于其发热原理,暖宝宝可以提供一定的热敷效果,从而缓解肌肉酸痛、关节疼痛等症状。
这对于运动员、劳动者或者长时间处于不良姿势的人来说,可以起到一定的舒缓作用。
此外,暖宝宝还可以用于改善血液循环。
由于其发热原理,暖宝宝可以提供一定的热量,从而促进血液循环。
这对于一些血液循环不畅的人来说,可以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例如,对于一些长时间久坐不动的人来说,可以将暖宝宝放在腰部或腿部,通过其发热原理来促进血液循环。
此外,暖宝宝还可以用于缓解寒冷引起的不适症状。
在寒冷的冬天,人们容易出现手脚冰冷、寒战等症状。
此时,可以将暖宝宝放在手脚或身体的敏感部位,通过其发热原理来提供热量,缓解寒冷引起的不适症状。
总的来说,暖宝宝的发热原理是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热量,其应用非常广泛。
它可以用于保暖、缓解疼痛、改善血液循环和缓解寒冷引起的不适症状等方面。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暖宝宝时应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避免过度使用或不当使用,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暖宝宝的化学原理

暖宝宝的化学原理
暖宝宝是一种常见的取暖产品,它能够在寒冷的冬天为人们提供温暖。
那么,
暖宝宝是如何实现取暖的呢?其实,暖宝宝的取暖原理主要是通过化学反应来释放热量,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暖宝宝的化学原理。
首先,暖宝宝内部的主要成分是铁粉、盐和活性炭。
当暖宝宝被打开后,空气
中的氧气会与铁粉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
这个化学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这就是暖宝宝能够产生热量的基本原理。
其次,盐的作用也非常重要。
盐在化学反应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能够加速
铁粉和氧气的反应速度,从而使暖宝宝更快地产生热量。
此外,盐还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防止暖宝宝受潮而影响其正常使用。
最后,活性炭则是用来吸附和固定化学反应产生的氧化铁,避免其在反应过程
中飞溅出来,从而保证暖宝宝的使用安全。
综上所述,暖宝宝的化学原理主要是通过铁粉和盐的化学反应来释放热量,活
性炭则起到了固定和保护的作用。
这种化学原理使得暖宝宝成为了一种便捷、安全、有效的取暖产品,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总的来说,暖宝宝的化学原理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取暖方式,它利用化学反应
来产生热量,为人们在寒冷的冬天提供温暖。
同时,暖宝宝的成分也经过精心设计,保证了其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让大家对暖宝宝的化学原理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探究暖宝宝化学组成和发热原理设计实验论文

暖宝宝自发热秘密的探究及化学组成测定摘要设计并进行了对暖宝宝发热原理的探究与化学组成的测定。
鉴定暖宝宝反应物、产物,再又原电池模拟反应进行原理,最后进行各组分含量测定。
关键词:暖宝宝发热原理,暖宝宝各组分含量,Fe ,NaCl ,C,蛭石引言“暖宝宝”自发热袋成为冬日的流行,它可以30-50度持续发热6-12小时,我们设计了该实验探究它的发热原理以及组成成份。
1.产品概述目前,在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很多自发热产品,暖宝宝为片状贴剂,在使用时,去掉外袋,让无纺布袋暴露在空气里,氧气通过透气膜进入里面,暖宝宝开始持续低温发热(58o C)。
由于携带方便,发热持久稳定,暖宝宝成为取暖驱寒,热敷理疗的时尚用品。
2.实验部分2.1实验试剂暖宝宝,硫酸,盐酸,NaOH,K2Cr2O7 , Na2CO3,苯,K3Fe(CN)6,KSCN,AgNO3,SnCl2,酚酞,甲基橙,硫磷混酸,二苯胺磺酸钠,铁片、碳棒、澄清石灰水,树脂。
2.2实验仪器G4砂芯漏斗,布氏漏斗,交换柱,250mL容量瓶,移液管,锥形瓶,酸式滴定管,酒精灯,酒精喷灯,干锅,泥三角,石棉网,电流表,定量滤纸。
2.3实验方法现象产生大量气泡水的烧杯2.3.2产品鉴定实验操作现象解释产物取产物观察部分变红褐色,凝结成大块固体,微硬不松散反应产生Fe2O3,消耗水Fe2O3取产品加NaOH,过滤得滤液,滴加KSCN 有大量不溶物无明显现象产物大部分不溶于碱滤液无Fe3+取产品加HCL,过滤得滤液加KSCN血红色产物中有Fe2O3溶于酸后可能Mg2+、Al3+滴NaOH过滤得沉淀,加热灰绿色沉淀,后沉淀部分消失,变棕黄色红褐色沉淀加热变红棕色固体NaCl同反应物鉴定含NaCl C同反应物鉴定含C2.3.3模拟暖宝宝实验步骤现象解释原电池模拟原理如图使用碳棒和铁片组成原电池,接电流表○2中NaCl作电解质V=0.55V在该原电池中电解质是必不可少的○2中蒸馏水V=0.01V自制暖宝宝按组分含量测定的结果取活性炭、还原铁粉、蛭石加入盛NaCl溶液的烧杯中模拟暖宝宝手触无明显升温水量过多,暖宝宝样品均匀细腻,水含量少,升温明显2.3.4组分含量测定实验步骤现象解释活性炭称取样品,80o C下H2SO4溶解。
反应热的应用趣味实验——暖宝宝

反应热的应用暖宝宝一、教学内容分析暖宝宝作为大家冬天取暖的用品之一,以方便廉价逐渐被人们接受。
从实际生活出发设计本课题,让学生产生探究兴趣,设计实验揭秘暖宝宝为何发热,学生通过观察明显的实验现象,找出发热原理,了解到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可以为人类服务。
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对暖宝宝制作方法以及原理的探究,使学生树立“发现问题、提出猜想、实验验证、分析推论”的检验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化学反应与能量》这一章节,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学生对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认识还是不足的,不能用化学反应热解释实际问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从生产和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从化学的角度思考常见化学现象,了解化学反应热的利与弊及其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增强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以暖宝宝发热为载体,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知道暖宝宝发热原理。
(2)了解化学反应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暖宝宝发热分析,使学生能够领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质疑→验证→解疑”的科学实验过程。
(2)通过对暖宝宝原理分析,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验问题的具体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生通过对暖宝宝的制作及发热原理实验探究的讨论和分析,体验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2)通过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分析,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验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利与弊以及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交流讨论法、总结归纳法。
五、教学重点暖宝宝的发热原理以及化学反应中伴随的能量变化。
六、教学难点暖宝宝的发热原理。
七、教学用具铁粉、活性炭、氯化钠、水、铁片、碳棒、导线、灵敏电流计、烧杯、玻璃棒、塑封袋、暖宝宝正极:碳棒非常不活泼,惰性电极,那正极是什么发生反应?O 2 + 2H2O + 4e-=4OH-【交流讨论】由原电池反应思考分析暖宝宝发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应热的应用
暖宝宝
一、教学内容分析
暖宝宝作为大家冬天取暖的用品之一,以方便廉价逐渐被人们接受。
从实际生活出发设计本课题,让学生产生探究兴趣,设计实验揭秘暖宝宝为何发热,学生通过观察明显的实验现象,找出发热原理,了解到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可以为人类服务。
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对暖宝宝制作方法以及原理的探究,使学生树立“发现问题、提出猜想、实验验证、分析推论”的检验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化学反应与能量》这一章节,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学生对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认识还是不足的,不能用化学反应热解释实际问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从生产和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从化学的角度思考常见化学现象,了解化学反应热的利与弊及其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增强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以暖宝宝发热为载体,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知道暖宝宝发热原理。
(2)了解化学反应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暖宝宝发热分析,使学生能够领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质疑→验证→解疑”的科学实验过程。
(2)通过对暖宝宝原理分析,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验问题的具体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生通过对暖宝宝的制作及发热原理实验探究的讨论和分析,体验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2)通过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分析,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验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利与弊以及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交流讨论法、总结归纳法。
五、教学重点
暖宝宝的发热原理以及化学反应中伴随的能量变化。
六、教学难点
暖宝宝的发热原理。
七、教学用具
铁粉、活性炭、氯化钠、水、铁片、碳棒、导线、灵敏电流计、烧杯、玻璃棒、塑封袋、暖宝宝
正极:碳棒非常不活泼,惰性电极,那正极是什么发生反应?
O 2 + 2H
2
O + 4e-=4OH-
【交流讨论】由原电池反应思考分析暖宝宝发热。
这个原电池反应实际上是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发生吸氧腐蚀的过程,这是一个放热反应。
铁生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察觉不到放热现象,是因为放热缓慢,热量无法积累。
【提问】那暖宝宝发热温度为什么我们能感觉到?
【讲解】三种物质混合在一起,能形成无数个微型的原电池,促进反应,集中放热。
发生反应
边听边理解
回答问题:暖宝
宝中铁粉表面积
大,能加快反应
速率;活性炭有
强大的吸附能
力,能吸附氧气
和水分。
引导学生思
考
让学生明白
化学可以获
得新物质,也
可以利用化
学反应过程
中的能量。
交流讨论【过渡】暖宝宝是化学反应放热
现象的典型应用,对于吸热反应,
用的比较多的是冰袋。
【实验】简易的降温装置(硝酸
铵和水)。
【提问】思考降温原理。
对比放热反应在
生活中的应用,
联想。
同学间讨论交
流。
通过简易的
实验,设计问
题,激发学生
的求知欲。
九、板书设计
反应热的应用
——暖宝宝
一、制作
铁粉 12g
活性炭 8g 混匀装袋简易暖宝宝无机盐 3mL10%氯化钠溶液
二、原理——原电池
负极:Fe-2e-=Fe2+
正极:O
2 + 2H
2
O + 4e-=4OH-
总反应:2Fe + O
2 + 2H
2
O=2Fe(OH)
2
4Fe(OH)
2 + 2H
2
O + O
2
=4Fe(OH)
3
三、注意事项
低温烫伤!!!
十、教学反思
用贴近生活实践的实验素材——暖宝宝,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化学反应热在生活中的应用。
这节课从暖宝宝的成分出发制作暖宝宝及探究发热原理,让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去感受生活,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身边的问题,利用化学为人类服务。
在此次教学过程中,有以下不足:
1、板书字迹较小,还需多加训练。
2、对于发热原理的讲解,可以借助实验现象描述。
3、做实验时,应该注意与学生交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