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新唐书姚崇传》练习及答案译文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中专项复习试题: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中专项复习试题: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文言文对比阅读-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中专项复习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复习范围:九年级上册一、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凡八百里,始得灵璧张氏之园于汴之阳①。

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馀浸②,以为陂池③;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④。

蒲苇莲芡⑤,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

其深可以隐,其富⑥可以养。

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鳌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容。

(节选自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注释]①灵璧:今安徽省灵璧县。

张氏之园:为宋仁宗时殿中丞张次立的庄园。

汴之阳:汴水的北面。

②馀浸:支流。

③陂(bēi)池塘,池沼。

④岩阜:假山。

⑤芡(qiàn):水生植物,俗称鸡头莲。

⑥富:丰饶的物产。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2)山行六七里(3)云归而岩穴暝(4)果蔬可以饱邻里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酔翁亭也。

(2)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阳修,字永叔,号酔翁,晚号易安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优质精选】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新唐书姚崇传》原文及翻译.doc

【优质精选】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新唐书姚崇传》原文及翻译.doc

《新唐书·姚崇传》原文及翻译原文:姚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人。

崇少倜傥,尚气节,长乃好学。

契丹扰河北,兵檄丛进,崇奏决若流,武后贤之,即拜侍郎。

中宗时,近戚奏度僧尼,温户强丁因避赋役。

崇建言:“佛不在外,悟之于心。

行事利益,使苍生安稳,、是谓佛理。

乌用奸人以汩。

真教?帝善之,诏天下汰僧伪滥,发而者金万二千人。

崇尝于帝前序次郎吏,帝左右顾,不主其语。

崇惧,再三言之,卒不答,崇趋出。

内侍高力士日:“陛下新即位,宜与大臣裁可否。

今崇亟言,陛下不应,非虚怀纳诲者。

”帝日:“我任崇以政,大事吾当与决,至用郎吏,崇顾不能而重烦我邪?”崇闻乃安。

由是进贤退不肖而天下治。

开元四年,山东大蝗,民祭且拜,坐视食苗不敢捕。

崇奏捕蝗,乃出御史为捕蝗使,分道杀蝗。

汴州刺史倪若水上言:“除天灾者当以德,昔刘聪除蝗不克而害愈甚。

”拒御史不应命。

崇移书诮之日:“聪伪主,德不胜袄②,今祆不胜德。

古者良守,蝗避其境,谓修德可免,彼将无德致然乎?今坐视食苗,忍而不救,因以无年,刺史其谓何?”若水惧,乃纵捕,得蝗十四万石。

黄门监卢怀慎日:“凡天灾,安可以人力制也!且杀虫多,必戾和气。

愿公思之。

”崇曰:“今蝗幸可驱,若纵之,谷且尽,如百姓何?杀虫救人,祸归于崇,不以诿公也!”蝗害讫息。

于是,帝方躬万机,朝夕询逮,它宰相畏帝威决,皆谦惮,唯独崇佐裁决,故得专任。

崇第赊。

僻,因近舍客庐。

会怀慎卒,崇病痁移告,凡大政事,帝必令源乾曜就咨焉。

乾曜所奏善,帝则日:“是必崇画之。

”有不合,则日:“胡不问崇?’’帝欲崇自近,诏徙寓四方馆,日遣问食饮起居,高医、尚食踵道崇以馆局华大,不敢居。

壹使语崇曰:“恨不处禁中,此何避?”(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九》)【注释】①汩:扰乱。

②袄:通“妖”③赊:远④痁:shan,疟疾。

译文:姚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人。

姚崇年轻时豪爽,崇尚气节,长大后便喜好读书。

契丹进兵骚扰河北,军事文书大量送到朝廷,姚崇处理奏报快得像流水,武则天认为他贤能,立即任命他为侍郎。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新唐书 姚崇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新唐书 姚崇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姚崇传》原文及翻译原文:姚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人。

崇少倜傥,尚气节,长乃好学。

契丹扰河北,兵檄丛进,崇奏决若流,武后贤之,即拜侍郎。

中宗时,近戚奏度僧尼,温户强丁因避赋役。

崇建言:“佛不在外,悟之于心。

行事利益,使苍生安稳,、是谓佛理。

乌用奸人以汩。

真教?帝善之,诏天下汰僧伪滥,发而者金万二千人。

崇尝于帝前序次郎吏,帝左右顾,不主其语。

崇惧,再三言之,卒不答,崇趋出。

内侍高力士日:“陛下新即位,宜与大臣裁可否。

今崇亟言,陛下不应,非虚怀纳诲者。

”帝日:“我任崇以政,大事吾当与决,至用郎吏,崇顾不能而重烦我邪?”崇闻乃安。

由是进贤退不肖而天下治。

开元四年,山东大蝗,民祭且拜,坐视食苗不敢捕。

崇奏捕蝗,乃出御史为捕蝗使,分道杀蝗。

汴州刺史倪若水上言:“除天灾者当以德,昔刘聪除蝗不克而害愈甚。

”拒御史不应命。

崇移书诮之日:“聪伪主,德不胜袄②,今祆不胜德。

古者良守,蝗避其境,谓修德可免,彼将无德致然乎?今坐视食苗,忍而不救,因以无年,刺史其谓何?”若水惧,乃纵捕,得蝗十四万石。

黄门监卢怀慎日:“凡天灾,安可以人力制也!且杀虫多,必戾和气。

愿公思之。

”崇曰:“今蝗幸可驱,若纵之,谷且尽,如百姓何?杀虫救人,祸归于崇,不以诿公也!”蝗害讫息。

于是,帝方躬万机,朝夕询逮,它宰相畏帝威决,皆谦惮,唯独崇佐裁决,故得专任。

崇第赊。

僻,因近舍客庐。

会怀慎卒,崇病痁移告,凡大政事,帝必令源乾曜就咨焉。

乾曜所奏善,帝则日:“是必崇画之。

”有不合,则日:“胡不问崇?’’帝欲崇自近,诏徙寓四方馆,日遣问食饮起居,高医、尚食踵道崇以馆局华大,不敢居。

壹使语崇曰:“恨不处禁中,此何避?”(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九》)【注释】①汩:扰乱。

②袄:通“妖”③赊:远④痁:shan,疟疾。

译文:姚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人。

姚崇年轻时豪爽,崇尚气节,长大后便喜好读书。

契丹进兵骚扰河北,军事文书大量送到朝廷,姚崇处理奏报快得像流水,武则天认为他贤能,立即任命他为侍郎。

文言文姚崇传翻译原文

文言文姚崇传翻译原文

姚崇,字元之,安定郡人也。

少孤,家贫,勤学不辍。

弱冠之年,便以文章名动京师。

时太宗皇帝在位,闻其才,召见之,叹曰:“此子真奇才也!”遂拜为太子洗马。

崇在位,以忠直著称。

太宗崩,高宗即位,崇迁侍中。

时突厥屡犯边,崇屡献奇策,以安国家。

高宗称善,赐金帛无数。

及吐蕃入寇,崇复献策,高宗从之,遂大破吐蕃,威震四方。

崇性刚毅,不事权贵,与人交,必以诚信。

每见朝臣,必正衣冠,揖让而后言。

尝有同僚,轻薄崇,崇不以为忤,反以其事上闻,荐之高宗。

高宗察其事,知崇之贤,遂擢为侍郎。

崇在朝,以公心为念,不徇私情。

尝有亲故,求崇为之请官,崇拒之曰:“吾为公,非为私。

若徇私,何以报国?”其人惭而退。

又有宾客,欲以货赂求官,崇正色拒之,曰:“吾不受赂,以愧天下。

”其人怀金而走。

崇为相,政事修举,百官肃然。

时太宗皇帝崩,高宗哀痛,朝政不暇。

崇遂上疏,请高宗节哀,以国事为重。

高宗览疏,深感悟,遂令崇辅政。

崇在相位,以直道事君,以慈惠抚民。

每岁农事,必亲临田亩,问疾苦,察政得失。

民有冤抑,必亲鞠之,不避权贵。

由是,百姓怀其德,号为“慈相”。

崇在位,屡有功绩,高宗益加器重。

然崇自恃才高,渐生骄慢之态。

有识者皆忧之。

会高宗崩,中宗即位,崇以年老,请退。

中宗不许,曰:“公国之栋梁,岂可一日无公?”崇固辞,中宗乃许之。

崇退居私第,闭门谢客,以诗酒自娱。

一日,有客造访,见崇瘦骨嶙峋,叹曰:“公昔日威仪,今何瘦矣?”崇笑曰:“吾瘦,但瘦其形耳,心则如故。

”客问其故,崇曰:“吾以直道事君,以慈惠抚民,虽瘦其形,但瘦其身,不瘦其心也。

”崇年七十余,终于家中。

遗命薄葬,不事奢华。

其子遵命,葬于乡里。

乡人感其德,立庙祭祀,至今犹存。

姚崇者,忠臣也,以直道事君,以慈惠抚民,虽身瘦形枯,而心则如故。

其为相,政事修举,百姓怀德,号曰“慈相”。

后世传其事,以为楷模。

【译文】姚崇,字元之,安定郡人。

年幼丧父,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好学,从不懈怠。

弱冠之年,他的文章就在京师闻名。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新唐书-严挺之传》(附参考答案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新唐书-严挺之传》(附参考答案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新唐书·严挺之传》(附参考答案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严挺之,华州华阴人。

少好学,姿质轩秀。

举进士,并擢制科,调义兴尉,号材吏。

姚崇为州刺史,异之。

崇执政,引为右拾遗。

睿宗好音律,每听忘倦。

先天二年正月望夜..,胡人婆陀请然百千灯,因弛门禁,又追赐元年酺,帝御延喜、安福门纵观,昼夜不息,阅月未止。

挺之上疏谏,乃陈“五不可”,诚意忠到,帝纳焉。

侍御史任正名恃风宪..,至廷中责詈衣冠,挺之让其不敬,反为所劾,贬万州员外参军事。

初,殿中监王毛仲持节..抵太原朔方籍兵马,后累年,仍移太原取兵仗,挺之不肯应,且以毛仲宠幸,久恐有变,密启于帝。

俄改濮、汴二州刺史,所治皆严威,吏至重足胁息..。

会毛仲败死,帝以挺之言忠,召为刑部侍郎,迁太府卿。

宰相张九龄雅知之,用为尚书左丞,知吏部选。

李林甫与九龄同辅政,以九龄方得君,谄事之,内实不善也。

九龄欲引以辅政使往谒林甫挺之负正陋其为人,凡三年,非公事不造也,林甫益怨。

会挺之有所诿于蔚州刺史王元琰,林甫使人暴其语禁中,下除洛州刺史,徙绛州。

天宝初,帝顾林甫曰:“严挺之安在?此其材可用。

”林甫退召其弟损之与道旧,谆谆款曲,且许美官,因曰:“天子视绛州厚,要当以事自解归,得见上,且大用。

”因绐挺之使称疾,愿就医京师。

林甫已得奏,即言挺之春秋高,有疾,幸闲官得自养。

帝恨吒久之,乃以为员外詹事,诏归东都。

挺之郁郁成疾,乃自为文志墓,遗令薄葬,敛以时服。

挺之重交游,许与生死不易,嫁故人孤女数十人,当时重之。

然溺志于佛,与浮屠惠义善,义卒,衰服送其丧,已乃自葬于其塔左,君子以为偏。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卷五十四》)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分)九A龄B欲C引D以E辅F政G使H往I谒J林K甫L挺M之N负0正P 陋Q其R为S人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望夜,文中指望日之夜,望日,即月亮最圆的那一天,古代一般指阴历每月十五。

【诗歌鉴赏】新旧唐书姚崇传原文及翻译

【诗歌鉴赏】新旧唐书姚崇传原文及翻译

【诗歌鉴赏】新旧唐书?姚崇传原文及翻译旧唐书?姚崇传原文姚崇,本名元崇,陕州硖石人也。

父善意,贞观中,任?州都督。

元崇为孝敬挽郎,应下笔成章举,授濮州司仓,五迁夏官郎中。

时契丹寇陷河北数州,兵机填委,元崇剖析若流,皆有条贯。

则天甚奇之,超迁夏官侍郎,又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圣历初,则天谓侍臣曰:"往者周兴、来俊臣等推勘诏狱,朝臣递相牵引,咸承反逆,国家有法,朕岂能违。

中间疑有枉滥,更使近臣就狱亲问,皆得手状,承引不虚,朕不以为疑,即可其奏。

近日周兴、来俊臣死后,更无闻有反逆者,然则以前就戮者,不有冤滥耶?"元崇对曰:"自垂拱已后,被告身死破家者,皆是枉酷自诬而死。

告者特以为功,天下号为罗织,甚于汉之党锢。

陛下令近臣就狱问者,近臣亦不自保,何敢辄有动摇?被问者若翻,又惧遭其毒手,将军张虔勖、李安静等皆是也。

赖上天降灵,圣情发寤,诛锄凶竖,朝廷?安。

今日已后,臣以微躯及一门百口保见在内外官更无反逆者。

乞陛下得告状,但收掌,不须推问。

若后有征验,反逆有实,臣请受知而不告之罪。

"则天大悦曰:"以前宰相皆顺成其事,陷朕为淫刑之主。

闻卿所说,甚合朕心。

"其日,遣中使送银千两以赐元崇。

时突厥叱利元崇构逆,则天不欲元崇与之同名,乃改为元之。

俄迁凤阁侍郎,依旧知政事。

长安四年,元之以母老,表请解职侍养,言甚哀切,则天难违其意,拜相王府长史,罢知政事,俾获其养。

其月,又令元之兼知夏官尚书事、同凤阁鸾台三品。

元之上言:"臣事相王,知兵马不便。

臣非惜死,恐不益相王。

"则天深然其言,改为春官尚书。

是时,张易之请移京城大德僧十人配定州私置寺,僧等苦诉,元之断停,易之屡以为言,元之终不纳。

由是为易之所谮,改为司仆卿,知政事如故,使充灵武道大总管。

神龙元年,张柬之、桓彦范等谋诛易之兄弟,适会元之自军还都,遂预谋,以功封梁县侯,赐实封二百户。

则天移居上阳宫,中宗率百官就?起居,王公已下皆欣跃称庆,元之独呜咽流涕。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新唐书姚崇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新唐书姚崇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姚崇传》原文及翻译原文:姚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人。

崇少倜傥,尚气节,长乃好学。

契丹扰河北,兵檄丛进,崇奏决若流,武后贤之,即拜侍郎。

中宗时,近戚奏度僧尼,温户强丁因避赋役。

崇建言:“佛不在外,悟之于心。

行事利益,使苍生安稳,、是谓佛理。

乌用奸人以汩。

真教?帝善之,诏天下汰僧伪滥,发而者金万二千人。

崇尝于帝前序次郎吏,帝左右顾,不主其语。

崇惧,再三言之,卒不答,崇趋出。

内侍高力士日:“陛下新即位,宜与大臣裁可否。

今崇亟言,陛下不应,非虚怀纳诲者。

”帝日:“我任崇以政,大事吾当与决,至用郎吏,崇顾不能而重烦我邪?”崇闻乃安。

由是进贤退不肖而天下治。

开元四年,山东大蝗,民祭且拜,坐视食苗不敢捕。

崇奏捕蝗,乃出御史为捕蝗使,分道杀蝗。

汴州刺史倪若水上言:“除天灾者当以德,昔刘聪除蝗不克而害愈甚。

”拒御史不应命。

崇移书诮之日:“聪伪主,德不胜袄②,今祆不胜德。

古者良守,蝗避其境,谓修德可免,彼将无德致然乎?今坐视食苗,忍而不救,因以无年,刺史其谓何?”若水惧,乃纵捕,得蝗十四万石。

黄门监卢怀慎日:“凡天灾,安可以人力制也!且杀虫多,必戾和气。

愿公思之。

”崇曰:“今蝗幸可驱,若纵之,谷且尽,如百姓何?杀虫救人,祸归于崇,不以诿公也!”蝗害讫息。

于是,帝方躬万机,朝夕询逮,它宰相畏帝威决,皆谦惮,唯独崇佐裁决,故得专任。

崇第赊。

僻,因近舍客庐。

会怀慎卒,崇病痁移告,凡大政事,帝必令源乾曜就咨焉。

乾曜所奏善,帝则日:“是必崇画之。

”有不合,则日:“胡不问崇?’’帝欲崇自近,诏徙寓四方馆,日遣问食饮起居,高医、尚食踵道崇以馆局华大,不敢居。

壹使语崇曰:“恨不处禁中,此何避?”(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九》)【注释】①汩:扰乱。

②袄:通“妖”③赊:远④痁:shan,疟疾。

译文:姚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人。

姚崇年轻时豪爽,崇尚气节,长大后便喜好读书。

契丹进兵骚扰河北,军事文书大量送到朝廷,姚崇处理奏报快得像流水,武则天认为他贤能,立即任命他为侍郎。

姚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人原文和译文解析

姚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人原文和译文解析

姚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人原文和译文解析姚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人。

崇少倜傥,尚气节,长乃好学。

仕为孝敬挽郎,举下笔成章,授濮州司仓参军。

契丹扰河北,兵檄丛进,崇奏决若流,武后贤之,即拜侍郎。

后迁上阳宫,中宗率百官起居,王公更相庆,崇独流涕。

柬之等曰:“今岂涕泣时邪?恐公祸由此始。

”崇曰:“事天后久,违旧主而泣,人臣终节也,由此获罪甘心焉。

”先天二年,玄宗讲武新丰。

时帝密召崇,崇至,帝方猎渭滨,即召见,帝曰:“公知猎乎?”对曰:“少所习也,老而犹能。

”帝悦,与俱驰逐,缓速如旨,帝欢甚。

崇尝于帝前序次郎吏,帝左右顾,不主其语。

崇惧,再三言之,卒不答,崇趋出。

高力士曰:“今崇亟言,陛下不应,非虚怀纳诲者。

”帝曰:“我任崇以政,至用郎吏,崇顾不能而重烦我邪?”崇闻乃安。

由是进贤退不肖而天下治。

崇第赊僻,因近舍客庐。

崇病痁移告,凡大政事,帝必令源乾曜就咨焉。

乾曜所奏善,帝则曰:“是必崇画之。

”有不合,则曰:“胡不问崇?”帝诏徙寓四方馆,日遣问食饮起居。

崇以馆局华大,不敢居。

久之,紫微史赵诲受夷人赇,当死。

崇素亲倚,署奏营减,帝不悦。

时曲赦京师,惟诲不原。

崇惶惧,上还宰政,引宋璟代。

帝将幸东都,而太庙屋自坏,帝问宰相,宋璟、苏颋同对曰:“是天所以示教戒,陛下宜停东巡,修德以答至谴。

”帝以问崇,对曰:“但坏与行会,不缘行而坏。

且陛下以关中无年,轮饷告劳,因以幸东都,所以为人不为己也。

请车驾如行期。

”帝曰:“卿言正契朕意。

”赐绢二百匹,诏所司如崇言,遂东。

八年,授太子少保,以疾不拜。

明年卒,年七十二。

赠扬州大都督,谥曰文献。

(《节选自《新唐书·姚崇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崇尝于帝前序次郎吏/帝左右顾不主其语/崇惧/再三言之/卒不答崇/趋出。

B.崇尝于帝前序次郎吏/帝左右顾/不主其语/崇惧再三/言之/卒不答/崇趋出。

C.崇尝于帝前序次郎吏/帝左右顾/不主其语/崇惧/再三言之/卒不答/崇趋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姚崇,字元之。

少倜傥,尚气节,长乃好学。

契丹扰河北,兵檄.丛进,崇奏决若流,武
后贤之。

后尝语左右:“往周兴、来俊臣等数治诏狱
..,朝臣相逮引,一切承反。

朕意其枉。

自俊臣等诛,遂无反者,然则向论死得无冤邪?”崇曰:“自垂拱后,被告者类自诬,今赖天之灵,发寤陛下,凶竖歼夷,朝廷乂安。

陛下以告牒置弗推,后若反有端,臣请坐知而不告。

”后悦曰:“前宰相务顺可,陷我为淫刑主,闻公之言,乃得朕心。

”玄宗在东宫,太平公主干
政,宋王成器等分典闲厩、禁兵
..。

崇与宋璟建请主就东都,出诸王为刺史,以壹人心。

帝以谓主,主怒。

太子惧,上疏以崇等惎间王室,请加罪,贬为申州刺史。

移徐、潞二州,迁扬州长史。

政条简肃,人为纪德于碑。

先天二年玄宗讲武新丰密召崇崇至乃咨天下事衮衮不知倦帝曰卿宜遂相朕崇知帝大度,锐于治,乃先设事以坚帝意,即阳不谢,帝怪之。

崇因跪奏:“臣愿以十事闻。

”奏毕,帝曰:“朕能行之。

”崇乃顿首谢。

翌日,拜兵部尚书。

帝将幸东都,
而太庙
..屋自坏,帝问宰相,宋璟、苏颋曰:“坏压之变,天所以示教戒,陛下宜停东巡。

”帝以问崇,对曰:“坏与行会,不缘行而坏。

且陛下以关中无年,因以幸东都,为人不为己也。

”天子遂东。

他日,帝召崇曰:“卿子才乎?皆安在?”崇揣知帝意,曰:“臣二子分司东都,其为人多欲而寡慎。

”帝始以崇私其子,及闻,乃大喜,帝于是爱崇不私。

九年卒,赠扬州大都督,谥曰文献。

十七年,追赠太子太保。

(《节选自《新唐书·姚崇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天二年/玄宗讲武新丰/密召崇/崇至/乃咨天下事/衮衮不知倦/帝曰/卿宜遂相朕/
B.先天二年/玄宗讲武/新丰密召崇/崇至/乃咨天下事/衮衮不知倦/帝曰/卿宜遂相朕/
C.先天二年/玄宗讲武新丰/密召崇/崇至/乃咨天下事衮衮/不知倦/帝曰/卿宜遂相朕/
D.先天二年/玄宗讲武新丰/密召崇/崇至/乃咨天下/事衮衮不知倦/帝曰/卿宜遂相朕/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檄,文体名,古代官府用来征召、晓喻、声讨的文书,文中“兵檄”指军事文书。

B.诏狱,指皇帝直接掌管的关押钦犯的牢狱,也指奉旨办理的案件,文中指后者。

C.禁兵,唐代指由皇帝直接管辖的警卫皇帝及皇宫的部队,又称为禁军、御林军。

D.太庙,又称大庙,是古代皇帝的宗庙,只有皇帝及其先祖的神位才可供奉其中。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姚崇思维敏捷,行事果断。

契丹进兵侵犯时,朝廷军务十分繁忙,姚崇处事迅疾,奏请裁
决快如流水,深受武后赏识。

B.姚崇敢于进言,勇于担责。

武后曾任用酷吏,冤枉了不少人,姚崇主动指出她的错误,劝谏武后对告密文书搁置不理。

C.姚崇佐理朝政,才能非凡。

姚崇先后在武则天、唐玄宗等朝担任要职,深受倚重,他的很多政见得到了当权者的赞同。

D.姚崇善揣圣意,处事机巧。

玄宗要委以重任时,姚崇根据对玄宗的了解,故意不谢恩,借机向皇帝陈述了自己的政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自俊臣等诛,遂无反者,然则向论死得无冤邪?
(2)且陛下以关中无年,因以幸东都,为人不为己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