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和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
细胞与分子遗传学研究

细胞与分子遗传学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细胞与分子遗传学这一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它是现代遗传学的基础,也是发展生物医学研究的核心。
从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出发,探究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揭示生命的奥秘,为人类健康和生命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基础理论和科学依据。
细胞是生命的最小单位,它是所有生命体的基本组成部分。
细胞内存在许多复杂的结构和功能,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核和细胞质。
核内包含了遗传物质DNA,而DNA又是组成基因的重要物质。
通过对细胞和DNA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便开始了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的探索之旅。
细胞遗传学主要研究细胞内的物质转移和细胞分裂过程中的遗传信息变化。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组成染色体的DNA复制一份,然后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
这样就保证了每个新细胞都有完整的遗传信息和染色体数目。
细胞遗传学的研究内容还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等细胞分裂现象以及染色体结构、染色体畸变等方面的问题。
分子遗传学则深入研究了遗传物质DNA的结构、功能和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DNA是由核苷酸构成的长链状物质,它包含了生物体所有的遗传信息。
科学家们不断地分析DNA的序列,揭示了人类和其他生物的遗传密码。
分子遗传学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就是复制和传递DNA遗传信息的机制的研究。
DNA复制是生命的基础之一,也是细胞分裂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复制过程中,DNA分裂成两条互补的链,每条链以新的核苷酸加入到现有的链上,得到两个新的DNA分子。
这就是DNA复制的过程。
DNA的传递过程不仅限于细胞分裂,还包括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等过程。
基因是DNA片段,用于编码蛋白质。
在基因表达过程中,DNA从核中复制出来,通过转录和转译的过程转化成蛋白质。
这个过程的控制是其他遗传学分支,如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等重要研究领域。
分子遗传学的发展不仅解决了生命的基础问题,还给医学研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对于遗传性疾病的预防和诊断,分子遗传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细胞与分子遗传学

细胞和分子遗传学第一章绪论1. 遗传:生物信息从上代往下代传递2. 遗传学:研究遗传规律的科学3. 基因组Genome : 一整套染色体上的所有遗传物质4. 基因组学Genomics: 研究基因组的科学,包括研究分析核酸序列、基因成分、基因结构和基因数目.5. 细胞遗传学: 从细胞学和遗传学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它涉及染色体的形态、结构、数目、功能和运动等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各种变异对遗传传递、重组、表达与调控的作用和影响,也涉及染色体外的遗传因子。
以染色体遗传为研究核心。
6. FISH(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荧光原位杂交7. 原位杂交:是一项利用标记的DNA或RNA探针直接在染色体、细胞或组织水平定位特定靶核酸序列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
8. FISH工作原理:用已知的标记单链核酸为探针,按照碱基互补的原则,与待检材料中未知的单链核酸进行特异性结合,形成可被检测的杂交双链核酸。
由于DNA分子在染色体上是沿着染色体纵轴呈线性排列,因而可以将探针直接与染色体进行杂交从而将特定的基因在染色体上定位。
与传统的放射性标记原位杂交相比,荧光原位杂交具有快速、检测信号强、杂交特性高和可以多重染色等特点。
9. FISH的应用:⑴位点特异性探针:能与染色体的特定部位杂交;已经分离出一段基因的一小部分,若要确定这段基因位于哪个染色体,就准备这段基因的探针并观察该探针与哪个染色体杂交。
⑵整个染色体探针:能分别与染色体纵轴的不同序列杂交的很短的探针的集合。
用这些探针库能画出全部染色体并产生核型谱带,再进行核型分析,用于检测染色体异常10.原位杂交的种类:⑴GISH(Genomic in situ hybirdization)——以基因组为探针(整个染色体)。
⑵FISH(Fragm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以特定的基因为探针(基因片段)。
⑶mFISH (multicolor FISH)——利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素标记不同的探针。
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查_概述及解释说明

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查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是生物医学领域中两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细胞遗传学研究的是细胞在遗传层面的结构、功能和变异等方面,而分子生物学检查则聚焦于分子水平的检测与分析。
这两个领域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了现代医学的发展。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对细胞遗传学进行概述,包括定义、重要性以及常用的研究方法。
接着,对分子生物学检查进行介绍,包括它的定义、应用领域以及常用技术和方法。
随后,我们将探讨细胞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检查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一些实际案例展示它们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最后,在总结文章内容并强调它们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前景时,我们还将探讨可能面临的挑战。
1.3 目的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清晰的概述,使他们对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有更深入的理解。
我们将强调这两个领域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性,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
同时,希望通过具体案例的描述,让读者认识到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巨大潜力。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能够更好地了解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在现代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及其价值。
2. 细胞遗传学概述:2.1 细胞遗传学定义:细胞遗传学是研究细胞内基因的遗传性质和变异以及这些遗传变异如何影响生物体特征和功能的科学领域。
它涉及到细胞的染色体结构、基因组组织与表达、遗传变异的发生机制等方面的研究。
2.2 细胞遗传学的重要性:细胞遗传学对于了解生物体的形态、功能和疾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细胞内基因组和遗传变异的研究,我们能够揭示生物个体间的遗传关系,推断某些特征或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并为相关治疗提供依据。
2.3 细胞遗传学的研究方法:细胞遗传学采用多种实验方法来揭示细胞内基因与表型之间的关联。
常见的实验方法包括:染色体分析、DNA测序技术、PCR技术、原位杂交等。
染色体分析主要观察染色体结构和数量异常,帮助判断染色体异常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现代遗传学研究方法原理简介

现代遗传学研究方法原理简介遗传学是研究生物个体或群体遗传性状的科学,它对于揭示生物进化、种间关系、疾病发生机理以及农业育种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遗传学研究方法逐渐涵盖了分子遗传学、细胞遗传学、发育遗传学、进化遗传学等多个分支领域。
本文将基于这些领域简要介绍现代遗传学研究方法的原理。
1. 分子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研究生物个体或群体的遗传特征,强调的是分子水平上的遗传信息。
其中最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是基因克隆和重组DNA技术。
这项技术可以将特定的基因片段克隆到细胞中进行分析与研究。
通过基因克隆,科学家可以准确地确定遗传物质对特定性状的影响。
此外,PCR技术的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分子遗传学的研究。
PCR技术能够扩增DNA序列,使得分子遗传学研究更为方便和高效。
2. 细胞遗传学细胞遗传学主要关注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
典型的细胞遗传学研究方法包括染色体显微观察和细胞杂交技术。
染色体显微观察通过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和排列来研究遗传信息的遗传方式和异常情况。
而细胞杂交技术则可以将两个不同的细胞融合在一起,研究杂种胞质的产生和遗传特性的传递。
这些方法在研究遗传信息如何从一代传递到下一代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3. 发育遗传学发育遗传学研究遗传因素对生物发育过程的影响。
在发育遗传学中,关键的研究方法是胚胎学和遗传标记。
胚胎学研究通过对胚胎发育过程的观察,分析遗传因素对胚胎发育的影响。
遗传标记则可以用来追踪个体或群体中特定的遗传特征,从而揭示其在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
4. 进化遗传学进化遗传学研究遗传信息如何通过进化机制改变和演化。
其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比较基因组学和系统发育学。
比较基因组学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基因组,研究遗传信息在物种间的演化和变化。
系统发育学则通过构建物种间的演化树,研究物种的系统分类以及遗传信息的演化关系。
总结起来,现代遗传学研究方法涵盖了分子遗传学、细胞遗传学、发育遗传学和进化遗传学等多个领域。
细胞遗传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细胞遗传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细胞遗传学是研究细胞遗传性状传递和变异的学科,其发展得益于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细胞遗传学研究方法和技术,包括细胞培养、细胞染色体分析、细胞基因突变分析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
一、细胞培养细胞培养是细胞遗传学研究的基础,通过将细胞放入含有营养物质和适宜环境的培养基中,使其在人工环境下生长和繁殖。
常用的培养细胞有哺乳动物细胞、真菌细胞和昆虫细胞等。
细胞培养可用于研究细胞的生长动力学、细胞周期、细胞分裂、细胞分化以及药物对细胞的作用等。
二、细胞染色体分析细胞染色体分析是研究细胞遗传物质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方法。
通过制备和染色细胞的染色体,可以观察到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和结构等特征。
常用的细胞染色体分析方法包括常规染色体分析、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和比较基因组杂交等。
这些技术可用于观察染色体异常(如染色体缺失、重排和易位等)与疾病之间的关联,以及染色体在细胞遗传中的作用。
三、细胞基因突变分析细胞基因突变分析是研究细胞基因变异和突变的重要方法。
通过利用特定的突变诱变剂(如化学物质或辐射)处理细胞,可以诱发细胞中基因的突变。
常用的细胞基因突变分析方法包括突变筛选、突变鉴定和突变累积等。
这些技术可用于研究细胞基因突变对生物表型的影响,以及与人类疾病的关联。
四、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细胞遗传学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
这些技术包括DNA提取与纯化、聚合酶链式反应(PCR)、DNA测序、克隆与重组等。
利用这些技术,可以分析细胞中的基因序列与表达,研究基因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和调控机制等。
此外,还可以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基因编辑和基因修复,如CRISPR-Cas9技术。
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血液病

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血液病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是研究遗传信息传递的两个重要分支学科。
它们在血液病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血液病是指一类由于遗传突变或其他原因导致造血系统异常的疾病,包括白血病、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等。
本文将从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的角度,介绍血液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血液病的发病机制与细胞遗传学密切相关。
细胞遗传学主要研究染色体异常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在某些血液病患者中,可以观察到染色体的结构异常或数目异常。
例如,染色体易位、染色体缺失或数目增加等异常都与某些血液病的发生有关。
通过细胞遗传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染色体异常如何导致血液病的发生,并且可以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
与细胞遗传学相比,分子遗传学更加关注血液病的基因突变和表达异常。
分子遗传学研究了基因和DNA的结构、功能以及遗传信息传递的机制。
在血液病中,一些特定的基因突变会导致造血系统的发育异常或功能障碍,从而引发疾病的发生。
例如,在白血病中,常见的突变包括BCR-ABL融合基因的产生以及FLT3、NPM1等基因的突变。
这些基因突变可以通过分子遗传学的方法进行检测,并且可以作为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依据。
血液病的诊断和治疗也受到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的指导。
通过细胞遗传学的分析,医生可以观察到血液中细胞的染色体异常,从而帮助确定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在分子遗传学方面,通过检测特定基因的突变,可以帮助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例如,在白血病中,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患者可以使用针对该基因的靶向治疗药物,如伊马替尼。
而对于某些贫血病患者,如果发现了特定基因的突变,可以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手段。
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在血液病研究中的应用不仅帮助我们理解了血液病的发生机制,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在血液病领域的应用也将更加广泛和深入。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多的血液病相关基因的发现,以及更精准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开发,为血液病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遗传学知识:遗传学的分类

遗传学知识:遗传学的分类遗传学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遗传信息如何在生物体中传递并影响其生命过程和遗传变异。
遗传学的分类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即分子遗传学、细胞遗传学和种群遗传学。
分子遗传学是研究基因的结构、功能和调控的科学,这种遗传学主要关注在生物界中基因体内发生的和调控基因的遗传变异的分子机制,以及个体和物种层面的基因表达。
分子遗传学的研究对象是DNA 和RNA等生物大分子,重要手段是分子生物学技术。
细胞遗传学是研究细胞遗传物质如何传递给后代细胞的科学,主要关注细胞的遗传学问题,包括染色体、基因、基因组等。
细胞遗传学包括细胞分裂和细胞形态的发生过程,以及细胞的分化和细胞结构形成过程,主要手段是显微技术。
种群遗传学是研究群体内个体之间的遗传变异的科学,主要探讨个体之间的基因组成在群体中的分布规律、遗传偏差和变异的原因。
种群遗传学主要研究不同种群之间的基因流动,以及群体形成和演化过程的遗传规律,主要手段是统计学和计算机模拟。
以上三种遗传学分类分别从分子层面、细胞层面和种群层面探讨遗传学的性质和原理,不同的分类切入点、不同的方法和技术手段,让遗传学的研究更加深入细致。
遗传学的研究对于认识生命的本质和把握人类健康和疾病的成因,以及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生态环保、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因此,推进遗传学研究是当代生物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建设“健康中国”和“美丽中国”的重要支撑。
细胞遗传学复习资料

绪论一、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s):是研究细胞中染色体遗传规律的学科,由细胞学与遗传学相结合产生的,是遗传学的一门分支。
在细胞水平上研究生物的遗传变异,着重研究细胞中染色体的起源、组成、变化、行为和传递等机制及其生物学效应。
二、细胞遗传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真核生物,特别是包括人类在内的高等动植物的染色体。
具体来说,是染色体的变化引起的遗传性状的变化。
遗传学和细胞学结合建立了细胞遗传学,主要是从细胞学的角度,特别是从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染色体和其他细胞器的关系来研究遗传现象,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机制。
三、细胞遗传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及其变化。
2、研究细胞中染色体的结构。
如:亚结构-超微结构-DNA结构。
3、染色体工程研究:植物中常用:如小麦六倍体、八倍体、单体、缺体等种质资源。
在高等动物(家畜)中研究很少。
在水产动物中较多。
同源六倍体:甘薯。
异源六倍体:普通小麦、燕麦、猕猴桃。
小麦是六倍体的原因:小麦系由山羊草属、广义的冰草属和小麦属3个属的种类杂交形成的,染色体组为AABBDD,是2n=42的异源六倍体植物。
异源八倍体小黑麦:普通小麦是异源六倍体(AABBDD),其配子中有三个染色体组(ABD),共21条染色体;二倍体黑麦(RR),配子中有一个染色体组(R),7条染色体。
普通小麦与黑麦杂交后,子代含四个染色体组(ABDR),由于是异源的,联会紊乱,是高度不育的。
若子代染色体加倍为异源八倍体(AABBDDRR),就能形成正常的雌雄配子,具有可育性了。
四川省农业科学研究所鲍文奎发明的。
4、通过染色体多态性研究动物进化:牛Y染色体多态性;Ag-NOR多态性用于研究亚洲猪与欧洲猪的起源进化。
5、研究染色体的进化规律:如着丝粒如何进化;常染色体、X、Y染色体之间如何进化。
6、染色体的基因定位研究:FI SH(荧光原位杂交)、转染色体片段、转基因等。
四、细胞遗传学的分科:从细胞遗传学衍生的分支学科主要有:1、体细胞遗传学—主要研究体细胞,特别是离体培养的高等生物体细胞的遗传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和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
发表时间:2012-08-10T08:14:01.8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9期供稿作者:张亚丽[导读] 经典的细胞遗传学技术是指通过制备染色体标本,分析染色体数目和结构改变与人类疾病之间的关系。
张亚丽(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 150040)【中图分类号】R39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9-0151-02
经典的细胞遗传学技术是指通过制备染色体标本,分析染色体数目和结构改变与人类疾病之间的关系。
近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与细胞遗传学技术相结合,形成了细胞和分子遗传学技术。
其中比较成熟、具有实用价值的技术是:①荧光原位杂交;②比较基因组杂交。
1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检测技术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检测属于经典的细胞遗传学技术。
用作染色体分析的标本包括外周血、脐带血、羊水、胎盘绒毛组织和肿瘤组织等。
外周血是应用最多的材料。
其他组织样本染色体制备方法与制备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方法基本类同,只是标本的处理和培养条件有所调整。
1.1 基本原理
体外培养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在植物凝集素(PHA)的刺激下转化成为能进行有丝分裂的淋巴母细胞;在秋水仙素(纺锤体抑制剂)作用下,淋巴母细胞有丝分裂停滞,从而获得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淋巴细胞染色体标本。
1.2 基本操作程序
(1)取血3ml(空针用0.1~0.2ml肝素抗凝)。
(2)用7号针头向每瓶培养液(内装有5ml培养液)接种血液标本15~16滴,摇匀后,静置于37℃的隔水式恒温培养箱中培养72h。
(3)终止培养前3h,用7号针头向培养瓶中加入秋水仙素3滴(浓度为20μg/ml)并混匀。
(4)按以下程序制片。
①收集细胞:由培养瓶中吸取培养物10ml置于离心管中,离,l~,10min(1 500~2 000r/min)离心后,弃上清液,留下沉淀物。
②低渗处理沉淀物:向沉淀物中加入已预温(37℃)的KCI(0.075mol/L)8ml,充分吹打,以使细胞分散,并将离心管置于37℃水浴中20~30min。
③固定沉淀物:向每只离心管中加入新鲜配制的甲醇一冰醋酸(3:1)固定液1~2ml(预固定),轻轻混匀后离心10min(2 500r/min),去上清液,留沉淀物;向每只离心管中再加上述固定液8ml,轻轻混匀后静置30min以上,离心10min(2500r/min);然后,再重复固定、离心1次。
④制作标本片:尽量弃去离心管中的上清液,用吸管轻轻吹打其中的沉淀物,再加入6~7滴新鲜的固定液并混匀,然后,将该沉淀物滴加于已经预冷的载玻片上(预冷载玻片:将清洁载玻片放在盛有蒸馏水的小搪瓷盆中置于4℃冰箱中数小时以上);将标本片晾干后,置于75℃烤箱中烘烤2.5h,然后自然冷却,也可将标本片吹干后用火焰烘干。
⑤标本片染色:用Giemsa染液(以pH7.4的磷酸缓冲液配制,1.10)染色10min,自来水冲净并晾干。
⑥显微镜观察:低倍镜下,选择标本片中染色体分散好、无细胞质背景、处于中期核分裂的培养细胞;然后,在高倍镜、油镜下观察染色体形态,进行计数、分组和性别鉴定;拍摄照片以进行正确的核型分析,并将典型图片存档。
可根据需要进行染色体的Q显带、G显带、C显带、R显带和T显带。
1.3 注意事项
PHA是体外细胞培养成败的关键因素,其应用浓度应根据各批号PHA的效价作适当调整。
秋水仙素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影响标本的分析。
浓度低或作用时间短,会使标本中的分裂细胞减少;浓度高或作用时间长,会使染色体过于缩短,以致形态特征模糊。
采血和接种培养时,不要加入过多肝素,肝素过多可抑制淋巴细胞转化。
显带检测,以存放3d左右的标本片效果较好。
观察G显带时,检材要用胰酶液消化。
消化液的配制和消化条件的控制要认真探索,以获得最佳结果。
2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 2.1 基本原理
2.1.1 原位杂交是用标记了已知序列的核苷酸片段作为探针,通过核酸杂交,直接在组织切片(冷冻切片或石蜡切片)、细胞涂片、染色体制备标本或培养细胞爬片上,检测或定位某一特定的目的DNA或目的RNA的存在。
2.1.2 FISH是以荧光素标记已知序列的核苷酸片段(探针),通过检测荧光来定性和定位目的核酸片段,具有敏感、快速、能同时显示多种颜色等优点,不但能显示中期核分裂象的染色体,还能检测间期细胞核的DNA。
(1)FISH的直接法:以荧光素直接标记DNA探针,特异性强,方法简便。
随着荧光标记技术的改进,直接法的敏感性不断提高,是目前常用的方法。
(2)FISH的间接法:以非荧光素标记物标记DNA探针,再桥连一个荧光标记抗体。
2.2 基本方法
2.2.1 探针和试剂。
用于FISH的探针有不同类型。
已有商品化的探针用于 FISH。
avidin-FITC、anti-avidin和PI等检测试剂均可购得。
2.2.2 原位杂交。
杂交前标本和探针应经变性处理。
2.2.3 检测。
杂交后的标本除去封胶,置2×SSC中洗去盖片。
经多步骤漂洗后依次在亲和素一荧光素、抗亲和素抗体和亲和素一荧光素中各孵育20min(生物素标记探针),其间及其后各用1×PBD洗3次,每次2min。
若用直接法FISH进行检测,后续免疫结合反应可省略,最后应加抗荧光衰变剂和DNA复染剂后封片。
2.3 注意事项
实验室必须优化FISH操作过程的各项条件。
整个杂交和杂交后检测过程要始终保持标本片的湿润,以防载玻片干燥后引起非特异性染色。
复染时要避光。
根据荧光染料的不同选择相关的荧光显微镜滤色片。
3 比较基因组杂交(CGH)
3.1 基本原理
将用不同颜色荧光素分别标记的被检细胞或组织(例如肿瘤组织)的DNA(被检组探针)和正常细胞或组织的DNA(正常组探针)按1:1的比例混合,然后与正常淋巴细胞核分裂中期的染色体进行原位杂交;进而根据原位杂交后两种探针不同颜色荧光强度的比较,判断被测细胞或组织基因组相对DNA拷贝数的变化(增加或缺失)。
目前主要用于肿瘤研究。
3.2 基本方法
3.2.1 DNA的提取和标记。
3.2.2 已被标记的DNA探针与正常中期染色体进行原位杂交。
3.2.3 荧光显微镜检查,数字化图像显示沿各染色体纵轴产生的绿红荧光密度比率,分析各对应区域的拷贝数变化。
3.3 应用
分析肿瘤基因组热点拷贝数目的异常。
分析编码基因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诊断、分类和预后的关系。
3.4 注意事项
为使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应一次制备大量正常中期染色体的标本片,以保证整个实验使用同一批标本片。
高质量地提取具有代表性的DNA。
CGH所能检测到的DNA最小增加量或最小缺失量是3~5Mb,因此,小片段的拷贝数变化会被漏检。
CGH不能检出染色体平衡结构重排和多倍体异常。
参考文献
[1]申咏梅,薛永权,李建勇,过宇,潘金兰,吴亚芳.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5/5q-染色体异常[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1年10期.
[2]李建勇,马力,肖冰,潘金兰,仇海荣,吴亚芳,温丙昭,薛永权.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杂核型异常[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6年01期.
[3]薛永权,申咏梅.染色体检测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