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学史教程 李醒尘
《西方美学史》第十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

一、文艺与社会
构成葛兰西美学理论基础的有两个基本点:一是把文艺看成意识形态的组 成部分,二是强调文艺活动具有不同于其他上层建筑现象的重要特点。葛 兰西十分重视文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重视文艺与政治的联系,这是由他 对文艺本质的基本看法所决定的。他认为,文艺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 “作者应该生活于现实世界,体验它的各种彼此矛盾的要求,而不可表达 仅仅从书本上讨得的情感 ”,作者应当“展示在精神和道德方面社会最先 进的部分的命运,揭示蕴含于现今世态习俗的历史的发展”。
第十章 马克思主义美学
经典马克思主义作家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遗产,即便在西方,马克思 主义也引发了一批又一批的追随者,因而出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 虽然由于时代的演替和多元,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展现出完 整的统一面貌。但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原则还是得到了或多或少 的继承和弘扬。
西方美学史
朱立元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三、审美特性论
从学理角度来看,单单将现实主 义定位在把握本质这一点上还是 不够的,因为其他意识形式如科 学等同样以此为目标。就文学艺 术对现实本质的把握来看,有个 审美的问题,也就是说,那是审 美的反映,是以审美方式展开的。
主观性
首先,审美是指其间有主观性因素。卢卡奇在其《审美特性》一书中反复 强调,艺术反映论“根本不会贬低主观性的作用和意义,更不用说去否定 主观性。相反地人们可以放心地确信,正是辩证唯物主义,与任何极端的 主观主义现代理论相比,能够更为具体地把握主观性 ”。艺术使人真正回 到了人自身,它是按人自身的逻辑展开的。这具体表现为理想。正是由于 艺术有这种主观性因素,它才具有反物化的功能。卢卡奇说:“真正的艺 术按其本质说来内在地含有反拜物化的倾向。”“反拜物化”是指物回到 它本身的自在存在,也就是合自己目的的存在。艺术是对现实的审美反映, 之所以说审美,就是因为其间有着鲜明的主观性因素,有着合自身目的的 因素。
电影《断背山》的艺术背景分析

三、导演李安的文化气质
在 电影 《 断背 山》 中,李安 没有追求 以往 商业 片的感官 刺 激 、 纷 繁 复 杂 的 故事 内容 ,与 之 相 比影 片 的成 就 不 仅 在 于 它 自然 流畅的画面和简 单却富有挑 战的故事 内容 ,而且还在 于 它 丰 富 的 文 化 内涵 , 即 它 所 表 现 出 的 对 于 人 性 的 挖 掘 和 人 生 的探 讨 。在 影 片 中 , 观 众 可 以 很 明 白地 看 出 导演 给 予 影 片 的基 调 是 平 淡 、柔 和 的 , 结 构 是 比较 散 漫 的 。 虽然 影 片 是 关 于爱情 的悲剧 ,可是 以相爱一方 的死 亡来作为影 片的结尾 , 不正是对 他们爱情更 高层次 的升华 吗?从 中我们 并没有感觉 到 沉 重 与压 抑 。 同 时这 样 的 电影 基 调 的 选 择 ,是 与 导 演 的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的 积 淀 密 不 可 分 的 。身 受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熏 陶 的 李 安 , 在 影 片 的 拍 摄 中 会 自觉 或 不 自觉 地 把 他 的 思 想 融 会 到 他 的作 品 中 。 这 就 是 中 国 传 统 的儒 家 思 想 。从 李 安 的 《 断 背 山》中,我们可 以体会 到中西文化 的交融 ,从 中我 们可 以体 会到一种 “ 中和 ”之美 。 “中和 ”是 我国儒家思想 的重要 内 涵。 “ 中”作为 “ 和 ”相 联系的概念 ,具有不偏不 倚,兼容 两端 的意 思。 “ 和 出于适 ”适度 即是 “ 中 ”,实 际上 “ 和” 与 “ 中 ” 的 意 义 经 常 交 叉 。 南 宋 著 名 学者 陈 淳 曾说 : “ 那 恰 好处 ,无过 不及,便是 中。此中 即所谓和 也。 ”中国传 统观 念 中的 “ 中和 ”思想 即和谐 的现代精 神。李安影片 的独特在 于他 的影 片体现出 了一种和 谐之美 ,中西文化 的和谐 、人与
[整理版]西方美学史(摘要)
![[整理版]西方美学史(摘要)](https://img.taocdn.com/s3/m/1e383bc7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84.png)
西方美学史第一部分古希腊罗马哲学第一章西方美学的缘起西方美学的直接源头是在古希腊。
.观点1:美学思想最早包含在艺术之中。
(塔塔凯维奇)观点2:人类的审美意识产生于原始宗教向哲学的过渡阶段。
(鲍桑奎)观点3:哲学孕育了美学。
(吉尔伯特和库恩)观点4:美学问题只能出现于哲学问题之后。
(克罗齐)(作者赞同)第二章前苏格拉底美学一毕达哥拉斯学派1和谐(harmony)是宇宙的本质特征。
神秘的和谐现象是由比例、尺度和数造成的,而和谐本身则是以各个组成部分的数学关系为基础的。
和谐是一种宇宙内在的规律和本质,音乐通过声音与音调表现了这种和谐,而哲学(数学被包括在哲学之中)则是对事物之间和谐关系的思索,美因此成为宇宙和人的最终目的。
2音乐可以净化(cathartic)灵魂。
从表面上来看,他们以音乐和哲学为修养手段,用音乐来净化人的灵魂,似乎与奥尔弗斯教派的酗酒、癫狂的神秘体验不同,但是,实质上,平静的哲学与和谐的音乐亦可产生精神上的迷狂感。
在这种迷狂中,灵魂亦能够摆脱肉体,进入神秘境界。
————这种思想也是希腊非理性精神的一个来源。
3具体事物和艺术作品中的和谐的构成。
最聪明的事物是数,最有力量的事物是知识,最美好的事物是幸福,最优美的事物是和谐。
与数相关的和谐原则是西方从古希腊到19世纪全部古典艺术的理想。
二赫拉克利特1和谐产生于对立和斗争。
“看不见的和谐(hidden harmony)比看得见的和谐更好。
”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实质上是对于自然中一种和谐的模仿,因而艺术家应该具有一种对自然界内在和谐的把握和认识。
2美具有相对性。
美学家们总是不断的讨论美的概念与具体的美的事物之间的关系问题,这里面实质上就是美的永恒性与相对性的问题,也就是哲学上的概念的相对性与真理的具体性问题。
三德谟克利特1模仿说。
艺术是模仿的观点,是古希腊人们的普遍看法。
德认为艺术起源于模仿,同时也指出了艺术的模仿性质,提出了一种艺术本体论的看法(包括艺术的创作论)。
《西方美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西方美学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西方美学史/History of the Western Aesthetics课程总学时/学分:48/3 (其中理论48学时,实验0学时)适用专业:艺术设计学一、课程简介美学史是美学研究和美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各种美学思想、美学学说、美学理论与美学流派。
《西方美学史》是对从古希腊到20世纪西方学者关于人类审美经验的学说的系统性阐述。
本课程旨在介绍和评述西方各个历史时期有代表意义的美学家的思想,展现出西方美学思想发展的基本脉络。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目的:本课程紧扣西方美学思想发展的基本问题,力图结合美学原典,通过纵深讲述、课堂研讨,让学生认识到美学和哲学的内在关联,美学学科自身的学科性和问题性,美学在西方思想方式中产生和发展的基本面貌,从而把握西方美学的内在精神和审美风格、艺术精神和艺术实践的历史发展过程。
教学任务:站在时代的高度,对西方美学史上出现的各种理论、学说进行批判性学习,以期作出科学的评价和总结,并实现“为我所用”。
三、教学基本要求1.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现当代各种美学和艺术学问题进行学习。
2.要求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西方的审美文化和各种复杂的艺术现象,提高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美学观和世界观。
3.要求学生对美学史上代表人物的思想放在西方哲学、美学史上加以思考,并展开讨论。
4.要求学生在讨论课上不带框框,独立思考,敢想敢说,畅所欲言,勇于创新。
5.本课程内容较多,在讲授时,要注意系统性和科学性,要适当照顾到学生特点,给他们以既有一定理论深度又有实用价值的西方美学史知识。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导论(2学时)知识点:什么是西方美学史;为什么要学习西方美学史;如何学习西方美学史;西方美学史的概念、历史与研究方法。
重点:什么是西方美学史;西方美学史的研究方法。
难点:西方美学史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西方美学史的缘起(2学时)知识点:古希腊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关于最早形态的西方美学思想与诗歌艺术及哲学的关系的几种观点及对其评价。
北京大学848西方美学(含西方哲学)考研参考书、历年真题、复试分数线

北京大学848西方美学(含西方哲学)考研参考书、历年真题、复试分数线一、课程介绍《西方美学史》是朱光潜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美学史著作,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代表了中国研究西方美学思想的水平。
《西方美学史》是朱光潜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美学史著作,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代表了中国研究西方美学思想的水平。
全书由序论和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古希腊罗马时期到文艺复兴,第二部分,17、18世纪和启蒙运动;第三部分,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最后对全书四个关键性美学问题专题研究。
对该书的主要流派中主要代表的选择是根据代表性较大,影响较深远,公认为经典性权威,可说明历史发展线索,有积极意义因而足资借鉴的。
而在具体评述每一位美学家时,先介绍总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渊源,再分析和评价其具体美学观点,总结其得失。
《20世纪西方美学》是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推荐的“研究生教学用书”。
该书以“批判理论的转向”和“语言学转向”为线索,从一个独特的视角较全面地审视了20世纪西方美学的发展。
二、北京大学848西方美学(含西方哲学)考研复试分数线根据教育部有关制订分数线的要求,我校按照统考生、联考生等不同类型分别确定复试基本分数线。
考生能否进入复试以各院系所规定的各项单科成绩和总成绩确定的复试名单为准。
我校将按照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精神和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复试与录取工作。
一、复试基本分数线:(1)、统考:考试科目政治外语数学专业课总分备注学科门类哲学(01)50509090360经济学(02)55559090370法学(03)50509090345教育学(04)5050180360文学(05)505090345北大-新加坡国立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双硕士班为340。
历史学(06)5050180345理学(07)50509090320工学(08)50509090320管理学(12)50509090350艺术学(13)505090350(2)、联考:考试科目专业学位政治外语数学专业或综合课总分备注应用统计02520050509090340金融硕士02510050509090340税务硕士02530050509090340保险硕士02550050509090340法律(法学、非法学)505090360深圳研究生院总分为340。
北大博雅大学堂书目 -

北大博雅大学堂书目书名 ISBN:作者:装订:定价:版次:开本:字数:出版日期:1 民俗学概论(第2版) 978-7-301-18140-9 王娟平¥38.00 元2 16开320千字2011-8-212 美德伦理学978-7-301-19217-7 "王海明,孙英" 平¥42.00 元1 16开452千字2011-8-83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修订本)978-7-301-19026-5 张少康平¥35.00 元2 16开404千字2011-6-304 中国近代史史料学978-7-301-18632-9 严昌洪平¥35.00 元1 16开344千字2011-4-125 文学理论(修订本)978-7-301-18563-6 王一川平¥39.00 元1 16开402千字2011-4-66 中国电视批评史978-7-301-17925-3 欧阳宏生平¥48.00 元1 16开566千字2010-11-37 田野考古绘图978-7-301-17640-5 马鸿藻平¥28.00 元1 16开220千字2010-8-318 世界文化史(增订版) 978-7-301-16181-4 裔昭印,徐善伟,赵明歧平¥45.00 元1 16开566千字2010-8-119 简明比较文学原理978-7-301-17410-4 孟昭毅,黎跃进,郝岚平¥28.00 元1 16开280千字2010-7-1910 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2 978-7-301-17234-6 李道新平¥35.00 元1 16开331千字2010-6-3011 从黑白到彩色——摄影感光测定及数字影像基本原理978-7-301-16412-9 林铜平¥35.00 元 1 大32开140千字2010-3-2512 黑白摄影教程978-7-301-16750-2 张禾金平¥26.00 元1 大32开67千字2010-3-1513 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978-7-301-13688-1 臧运祜平¥23.00 元1 大32开264千字2010-3-1214 基督教史纲(插图本)978-7-301-16890-5 游斌平¥38.00 元1 大32开290千字2010-3-1015 中国当代文学史写真(全本)978-7-301-16532-4 吴秀明平¥108.00 元1 大32开1080千字2010-1-816 中国当代文学史写真(简明读本) 978-7-301-16533-1 吴秀明平¥60.00 元1 大32开604千字2010-1-717 人物摄影教程978-7-301-15231-7 张禾金平¥39.00 元1 大32开128千字2009-6-2918 日本简史978-7-301-09850-9 王新生平¥24.00 元1 大32开220千字2009-6-919 分析哲学教程978-7-301-15234-8 江怡平¥30.00 元1 大32开300千字2009-6-520 中国民间文学概要(第四版) 978-7-301-12225-9 段宝林平¥36.00 元4 大32开420千字2009-4-1721 影视美学(修订版)978-7-301-15066-5 彭吉象平¥38.00 元2 大32开395千字2009-4-1522 西方文论史教程978-7-301-15041-2 王一川等平¥35.00 元 1 大32开359千字2009-4-1523 美学原理978-7-301-04743-9 叶朗请选择¥38.00 元1 大32开450千字2009-4-124 伦理学原理(第三版) 978-7-301-14566-1 王海明平¥42.00 元3 大32开450千字2009-3-1625 影视鉴赏978-7-301-14811-2 陈旭光、戴清平¥39.00 元1 大32开362千字2009-1-1326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修订版) 978-7-301-14034-5 潘耀昌平¥45.00 元1 大32开318千字2009-1-727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精解978-7-301-14777-1 费振刚,常森,赵长征,安平¥40.00 元 1 大32开498千字2008-12-2928 史学引论978-7-301-14555-5 王学典平¥38.00 元1 大32开435千字2008-12-2229 考古器物绘图978-7-301-14558-6 马鸿藻平¥29.00 元1 16开220千字2008-12-2230 艺术欣赏教程978-7-301-14167-0 杨辛、谢孟平¥45.00 元 1 大32开349千字2008-10-1031 数理逻辑7-301-11255-6 邢滔滔请选择¥28.00 元1 大32开282千字2008-10-132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978-7-301-13747-5 衣俊卿平¥36.00 元1 大32开396千字2008-9-1033 伦理学导论978-7-301-11256-4 程炼平¥25.00 元1 大32开203千字2008-9-134 文学理论978-7-301-13751-2 南帆,刘小新,练署生平¥36.00 元 1 大32开370千字2008-8-135 奥林匹克文化概论(双语教材)978-7-301-12339-3 董进霞、[英]J.A.曼平¥50.00 元 1 大32开450千字2008-7-2136 欧洲戏剧史978-7-301-10723-4 郑传寅,黄蓓平¥45.00 元 1 大32开480千字2008-7-1037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978-7-301-04091-1/I?5 张少康平¥26.00 元 1 大32开373千字2008-6-2338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 978-7-301-03670-9/I?4 "钱理群,温儒敏等" 平¥38.00 元 1 大32开587千字2008-6-2339 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下) 978-7-301-11203-8/I?8 "朱栋霖,龙泉明,朱晓进" 平¥29.00 元 1 大32开380千字2008-6-240 西方哲学简史978-7-301-04510-7/B?1 赵敦华平¥29.50 元 1 大32开410千字2008-6-241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1917-2000(一) 978-7-301-11207-6/I?8 张福贵平¥33.00 元1 大32开550千字2008-6-242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1917-2000(二) 978-7-301-11206-9/I?8 龙泉明平¥34.00 元1 大32开552千字2008-6-243 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上) 978-7-301-11204-5/I?8 "朱栋霖,朱晓进,龙泉明" 平¥29.00 元 1 大32开415千字2008-6-244 汉语非线性音系学——汉语的音系格局与单字音(增订版)978-7-301-03607-5/H?3 王洪君平¥38.00 元2 大32开398千字2008-5-28 45 艺术学概论(第3版) 978-7-301-10710-2/J?1 彭吉象平¥38.00 元3 大32开446千字2008-4-346 西方文论研究专题978-7-301-12143-6/I?9 陈太胜平¥26.00 元 1 大32开308千字2008-2-2547 中国哲学史(第2版)(博雅大学堂·哲学)(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 978-7-301-04930-3/B?2 北大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平¥38.00 元2 大32开560千字2008-2-1348 中国古代简史978-7-301-04770-5/K?2 张帆平¥30.00 元1 大32开417千字2007-12-2149 中国史纲要(增订本)(上下) 978-7-301-10720-1/K?4 翦伯赞平¥62.00 元1 大32开770千字2007-11-750 汉语音韵研究教程978-7-301-11187-1/H?7 刘晓南平¥22.00 元1 大32开233千字2007-11-551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978-7-301-12659-2/I?9 温儒敏平¥33.00 元 1 大32开461千字2007-9-1052 中国乡土小说史978-7-301-11183-3/I?8 丁帆平¥35.00 元1 大32开342千字2007-9-653 中国古代史978-7-301-08982-8/K?3 张仁忠平¥48.00 元1 大32开670千字2007-9-654 印度宗教哲学概论978-7-301-10717-1/B?3 姚卫群平¥28.00 元1 大32开351千字2007-8-1355 批判性思维教程978-7-301-11012-6/B?3 "谷振诣,刘壮虎" 平¥35.00 元1 大32开400千字2007-7-456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978-7-301-06091-9/A?0 "赵家祥,聂锦芳,张立波" 平¥28.00 元 1 大32开440千字2007-6-2557 俄罗斯宗教哲学978-7-301-10714-0/B?3 徐凤林平¥28.00 元1 大32开283千字2007-6-2158 诗学原理978-7-301-11186-4/I?8 徐有富平¥32.80 元1 大32开397千字2007-6-1859 中国民间文学概要(增订本) 978-7-301-00161-5/I?0 段宝林平¥23.00 元3 大32开300千字2007-6-1160 民间文学引论978-7-301-09090-9/I?7 万建中平¥30.00 元 1 大32开420千字2007-4-3061 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978-7-301-10554-2/J?1 李道新平¥28.00 元 1 大32开311千字2007-4-962 艺术学概论(第3版)(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 978-7-301-10710-2/J?1 彭吉象平¥38.00 元 3 大32开446千字2007-2-863 新编日本近代史7-301-10719-6/K?449 宋成有平¥38.00 元1 大32开500千字2006-12-2564 宗教研究指要(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7-301-09221-0/B?320 张志刚平¥39.00 元 1 16流470千字2006-12-2565 文学理论新编978-7-301-10724-9/I?8 杨春时平¥25.00 元 1 大32开331千字2006-12-2566 伦理学原理(第2版)(博雅大学堂·哲学)(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 7-301-04967-6/B?207 王海明平¥29.50 元2 大32开448千字2006-12-11 67 逻辑哲学7-301-06615-5/B?263 陈波平¥28.00 元1 大32开400千字2006-12-468 日本简史7-301-09850-2/K?427 王新生平¥20.00 元1 大32开220千字2006-9-2569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学习指导7-301-04745-2/I?560 温儒敏平¥26.00 元1 大32开375千字2006-9-870 西方美学史教程(第2版)(博雅大学堂·哲学) 7-301-02608-0/B?141 李醒尘平¥35.00 元 2 大32开510千字2006-8-3171 语言哲学(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 7-301-06174-9/B?256 陈嘉映平¥29.80 元 1 大32开420千字2006-8-2872 普通高校合唱教程(外国部分)(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7-301-10703-X/J?126 侯锡瑾平¥39.00 元1 大16开562千字2006-8-14 73 哲学导论(博雅大学堂·哲学)(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 7-301-05342-8/B?218 张世英平¥28.00 元1 16开426千字2006-8-474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下) 7-301-09075-7/I?734 张少康平¥35.00 元2 大32开521千字2006-8-275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 7-301-09074-9/I?733 张少康平¥31.00 元2 大32开450千字2006-7-3176 西方文学理论史7-301-09006-4/I?732 董学文平¥39.00 元 1 大32开570千字2006-7-1877 冷战时期苏联与东欧的关系(国际冷战史专题讲义之二) 7-301-09585-6/K?420 沈志华平¥22.00 元 1 大32开290千字2006-6-578 冷战时期的中国对外关系(国际冷战史专题讲义之一) 7-301-09586-4/K?421 杨奎松平¥22.00 元 1 大32开260千字2006-6-279 音乐理论与视唱练耳7-301-08656-3/J?112 马清平¥29.00 元1 大16开320千字2006-4-680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博雅大学堂·中国语言文学) 7-301-02223-9/I?297 温儒敏平¥20.00 元 1 大32开257千字2006-3-2781 西方美学史7-301-08211-8/B?294 凌继尧平¥36.00 元1 大32开555千字2006-1-982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7-301-07459-X/I?675 温儒敏平¥32.00 元 1 大32开470千字2006-1-983 文学理论基本问题(第2版)(博雅大学堂·文学) 7-301-06608-2/I?652 陶东风平¥32.00 元 2 大32开440千字2005-6-6。
论艺术的发展模式及其动因

第六讲马克思主义的文艺发展论•艺术发展的模式•艺术发展的动因•艺术主体动因•艺术客体动因•艺术本体原因•艺术发展的规律•★直线消亡模式•代表人物:黑格尔•主要内容:黑格尔将艺术的发展归因于理念,艺术是随着理念自身的运动而向前发展的。
在理念运动的作用之下,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先后出现三种历史类型,即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最后艺术消亡象征型艺术•以古代东方如古代埃及、古代中国、古代印度的艺术为代表•象征型的艺术由于物质的表现形式压倒了理念的内容,美的理念受到物质的歪曲和阻碍,美的理念无法表现出来,所以这是一种早期的低级艺术古典型艺术•以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为代表•克服了象征型艺术的缺陷使精神内容与物质形式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艺术美的理想得到了真正的实现浪漫型艺术•以西方的浪漫主义艺术为代表•浪漫型艺术由于精神的内容压倒了物质的形式,艺术有限的形式不足于承载无限的内容,所以浪漫型的艺术的基本特征就表现为“绝对的主观性”和“绝对的内在性”•由于浪漫型艺术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所存在的不适应性,所以从艺术的角度看,浪漫型艺术并没有古典型艺术完美直线消亡模式综述黑格尔认为随着理念的运动,艺术依次经历了这三种类型,艺术至古典型而达到了最完美境界,然后艺术就开始衰落。
黑格尔认为艺术在经过浪漫型艺术之后,由于理念的内容过于强大,找不到一个适宜的物质的形式,所以最终艺术就被哲学、宗教所取代而走向消亡。
不仅如此,艺术由于只受到一个动因——理念的影响,所以艺术的发展呈现出一条直线轨迹。
直线消亡模式综述•“这三种艺术类型分别表现出崇高、美和丑三种不同的艺术风格,对于理想即真正的美的概念,艺术发展的规律是…始而追求,继而到达,终于超越‟”。
(——李醒尘《西方美学史教程》)•理念运动:不完善——————→完善•艺术发展:象征性→古典型→浪漫型•(内容<形式内容⇔形式内容>形式)•★钟摆模式•代表人物:卡西尔,E•他著作等身,多达120余种,最重要的有《实体概念与功能概念》《自由与形式》、《语言与神话》《符号形式的哲学》、《文化科学的逻辑》、《人论》《卢梭、康德、歌德》等卡西尔的符号论美学思想•卡西尔是20世纪德国及整个西方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了关于符号论美学的基本思想•符号论美学上承表现主义美学、形式主义美学,下启解释学美学、结构主义美学、后结构主义美学。
《艺术概论》教案课程

临沂大学传媒学院《艺术概论》课程教学方案一、课程说明1、适用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2011级专科1班。
3、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
4、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我国高等院校实施二十一世纪素质教育的重点课程之一,是一门有关艺术的基础理论课。
5、课程目的、任务及要求本课程主要侧重于以各门艺术的普遍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综合地研究考察人类社会的一切艺术现象,探索艺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范畴问题。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讲述艺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艺术门类的基础知识,尤其是通过鉴赏中外优秀艺术作品,使学生提高艺术修养、陶冶性情,提高自身自主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6教学时数分配表7、使用教材彭吉象的《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版8、考试、考核方式平时作业+开卷考试二总成绩9、主要参考书目及网址杨琪的《艺术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版。
杨恩寰、梅宝树的《艺术学》,人民出版社,2001年5月版。
刘明亮、刘峥的《艺术概论》,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版。
潘红的《艺术概论》,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版。
黄宗贤的《从原理到形态一一普通艺术学》,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7月版。
金元浦等主编的《美学与艺术鉴赏》宗白华的《艺境》徐复观的《中国艺术精神》黑格尔的《美学》王振复的《中国美学史教程》等二、课程内容绪论什么是艺术学【教学目的】1、了解艺术学的历史渊源2、理解艺术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3、理解艺术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本章重点】1、艺术学的起源、研究对象及方法2、艺术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本章难点】艺术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方法与手段】讲授为主,提问为辅多媒体辅助教学【讲授内容】1、艺术学的历史渊源(1)中国古典艺术学(2)西方古典艺术学2、艺术学的研究对象(1)艺术学学科地位的确立(2)何谓艺术学3、艺术学的研究方法(1)美学的方法(2)文化学的方法4、艺术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1)艺术与哲学(2)艺术与宗教(3)艺术与道德(4)艺术与科学【参考书目】陈望衡著的《中国美学史》等【课后作业】思考艺术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上编基本原理第一章艺术本质【教学目的】1、了解西方几大理论家的大致生平事迹;2、掌握西方几大理论家的艺术本质论;3、能够对其艺术本质论观点作出合理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