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学史-读书笔记报告.doc

合集下载

西方美学史读后感

西方美学史读后感

西方美学史读后感首先,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西方美学的了解只局限于一些基本的概念和理论,例如“美是主观的”、“美是客观的”等等。

但通过这本书,我发现西方美学的历史远不止这些概念的简单解释。

从古希腊的美学思想开始,作者详细介绍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美的理解。

柏拉图认为美是超越感官世界的理念的体现,而亚里士多德则将美视为一种独立而客观的存在。

这两种观点的对立和辨析,给了我一个更加深入和全面的理解。

其次,我对于美学的研究方法也有了新的认识。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美学的研究方法远比我想象的复杂和多样。

作者将美学的研究分为了美学形式主义、主观美学、客观美学等几个方向,并分别介绍了其相关的理论和思想家。

通过这些研究方法的介绍,我对美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阅读完本书之后,我对美的认识不再是停留在表面和感官的层面上,而是更加深入地思考美是什么,美的本质是什么。

例如,在亚里士多德的美学理论中,他将美视为一种客观的存在,这使我对美的理解有了新的层次。

美不仅仅是主观的感受和喜好,还有一种客观的存在和价值。

此外,通过这本书,我还了解到了西方美学的发展和演变。

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关系,西方美学在不同时期和地区有了不同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例如,在古希腊时期,美学被理解为帮助人们实现智慧和真理的一种途径;而在现代,美学开始与科学和技术相结合,形成了新的美学理论。

通过了解这些发展和演变,我对西方美学的整体框架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最后,这本书也给了我启示,即美学是一个复杂而浩瀚的领域,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思考。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深刻地认识到美学的研究不仅仅是学习一些理论和概念,更需要理解其背后的思想和哲学。

美学要求我们对世界的观察和理解能力,以及对人类生活和文化的思考和反思。

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才能真正理解美学的本质和意义。

总而言之,读完《西方美学史》给了我一个全面和系统地了解西方美学的机会。

通过这本书,我对美学的概念和理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美学的研究方法和发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西方美学史..

西方美学史..

西方美学史..西方美学史(朱光潜)----笔记序论1、序论重点两个,一是美学研究的对象以及他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它变成一门社会学科的经,二是美学史的研究方法辩证唯物主义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编写马克思唯物主义。

2、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1750年把美学看作一门独立的学科,他认为美学跟逻辑是对立的,逻辑研究的是抽象的思维,美学研究具体的感性或形象思维。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西方美学发展的奠基石。

3、1)历史发展来看,西方美学思想一直侧重文艺理论,根据文艺创作实践做出结论,又转过来指导创作实践。

从方法论上看,文艺是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美学必须结合文艺作品来研究,所以美学历来和文艺批评联系在一起成为文艺批评的附庸。

2)美学实际上是一种认识论,所以历来是哲学的一个附属部门。

3)近代自然科学蒸蒸日上,他也闯入文艺领域。

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不仅是是文艺创作者而且还是卓越的自然科学家。

自然科学对文艺不仅在创作工具和技巧方面有所贡献,而且自然科学对世界观和创作方法产生了有益影响,美学不再依附于哲学与逻辑学。

渐渐成为自然科学的附庸,此后美学又受到心理学、生物学、人类学的影响。

4)西方从十九世纪末开始进入帝国主义时代,西方“主义”盛行,大多数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改换,不值一提。

随着工人运动的上升,文艺和文艺理论成为一种由经济基础决定,反过来又对经济基础起反作用的社会意识形态。

美学成为一门重要的社会学科。

4、研究美学史应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南。

第一部分古希腊罗马时期到文艺复兴第一章、希腊文化概况和美学思想萌芽一、希腊文化概况1、希腊美学思想起源公元前6世纪,盛于前5-4世纪。

也就是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时代。

2、希腊文化起源于地中海的爱琴海一带岛屿和亚平宁半岛,起初是奴隶制度。

3、希腊早期的生产主要是农业。

奴隶制度以及土地集中形成土地贵族阶级。

公元前六世纪,也就是美学起源的时代,由于战争以及工商业贸易的发展,新产生了进步的民主阶级。

土地贵族阶级与新生的民主阶级对立。

西方美学史读书报告

西方美学史读书报告

2010/9/15 第一周读书报告——吴琼《西方美学史》前言一、主要内容前言部分主要探讨了西方美学史写作的问题。

二、主要观点西方美学史的写作应具备“一种历史态度和历史意识,即我们不能只用一种观点或角度去写作美学史,而是应该有多种角度”。

三、论证线索或逻辑引论美学史往往是经过了历史主体基于“现在”的理解和过滤的“叙述的历史或理解的历史”现状②①→西方美学史的写作问题。

西方的“西方美学史”研究和著作现状;我国的“西方美学史”研究和著作现状。

历史:(历史学意义上)“人美学史是美学思想史。

是们对过去的事实或事件的记述和阐释”③。

历史学研究:研究者既要凭借美学史家不仅要具备一般“历史感觉”进入历史情境完历史学家所必须具备的历成历史建构,又要与历史对象史感觉,而且还要选择与美保持情感的距离,保持理性;学这门学科相适应的研究既要有一定的历史方法,又要方法。

使方法与研究对象的性质有所关联。

什么是美学史?“美学史”美学史是有关美学理论和审美意识的历史。

哪些算是美学理论?(美学史用阐释学观点解决这种两写作标准确定的两难)难——前理解和视界融合。

问题本体论的遗忘——对何为“西方美学史”的追问。

本论回答“历史”①②③吴琼:《西方美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年 12 月版,前言第 11 页。

吴琼:《西方美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年 12 月版,前言第 1 页。

吴琼:《西方美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年 12 月版,前言第 3 页。

1 美学究竟是研究什么的?(各要在历时、共时双维度上考个历史时期人们对审美活动察。

写作者自身的理论范式有不同的理解,是“由各个时应是有一定弹性的,可修正期人们的审美意识、审美活动的,在视域融合中生成历史和文化理念等历史地确定的”意义。

①)文化维度上:具有相同的历史西方美学史:在文化纬度上“西方”源头和精神结构的文化形态。

言明的一种与东方美学相地域意义上:与东方相对。

对应的美学理论形态的发展史。

西方美学史-读书笔记

西方美学史-读书笔记

西方美学史《西方美学史》是朱光潜最重要的一部着作,也是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美学史着作,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代表了中国研究西方美学思想的水平。

对该书的主要流派中主要代表的选择是根据代表性较大,影响较深远,公认为经典性权威,可说明历史发展线索,有积极意义因而足资借鉴的。

而在具体评述每一位美学家时,先介绍总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渊源,再分析和评价其具体美学观点,总结其得失。

古希腊罗马美学思想对美和艺术进行哲学思辨性的反省和思考,产生和形成了希腊最早的美学思想。

美,就是从和谐中产生的。

美学思想也强调对于人类社会的效用。

苏格拉底认为同样的东西,当它适合目的,对人有用的时候,是美的;反之,当它不适合目的,对人无用的时候,就是丑的。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美和艺术进行了真正的系统的哲学思考,建立起完整的体系,从而成为以后西方美学思想的奠基者。

柏拉图把美学思想融贯在哲学思想中,广泛地探讨了美与艺术的问题。

现实事物之所以美,是由于分享了“美本身”。

他离开美的事物,认为另外还有一个高高在上的美的理念存在,这是客观唯心主义。

中世纪美学思想欧洲中世纪宗教和神学统治了意识形态领域,艺术和美被认为是属于感性世界的享乐,因而当成异教的东西,受到排斥和打击。

他们从物质感性的美,一层层引向道德性的内在的美,以至达到最高的上帝的美。

西方美学史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思想文艺复兴时期美学思想特点,是从神学的迷雾中走出来,面对现实的人,歌颂人的理性、智慧和力量,歌颂人的世俗的美和欢乐。

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主张,艺术要从人的技艺上升到哲学智慧的高度。

西方美学史法国新古典主义的美学思想的基本特点,一是对于希腊罗马古典的崇拜,二是对于理性和秩序的尊重。

认为理性是主宰,美的事物必须是符合理性的,也就必然具有普遍性,并在这种普遍性上建立起文艺的审美标准。

一切艺术作品必须从理性中获得它的价值。

西方美学史法国启蒙运动美学启蒙运动是思想和文艺领域里反新古典主义的运动。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读后感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读后感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读后感摘要:一、引言1.朱光潜及其《西方美学史》介绍2.读后感的重要性与目的阐述二、背景介绍1.朱光潜的学术背景与成就2.《西方美学史》的创作背景与意义三、内容分析1.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美学2.中世纪美学3.文艺复兴时期美学4.17世纪至19世纪美学5.20世纪美学四、读后感总结1.对美学的认识与理解2.朱光潜的美学思想影响3.对中国美学发展的启示正文:一、引言朱光潜先生的《西方美学史》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也是目前唯一的一部美学史教材。

自从它在1963年初次问世以来,不仅受到我国学术界的普遍重视,也获得了海外读书界的好评。

作为一名热衷于美学研究的学习者,我有幸拜读此书,深感朱先生对西方美学的精湛研究与独到见解。

以下便是我对《西方美学史》的读后感。

二、背景介绍1.朱光潜的学术背景与成就:朱光潜(1897—1986),安徽铜城人,有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他致力于美学研究,撰写了众多美学专著,如《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等,对我国美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西方美学史》的创作背景与意义:《西方美学史》是一部系统地介绍西方美学思想的著作,旨在梳理西方美学发展的脉络,为我国美学研究者提供借鉴与启示。

该书涵盖了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到20世纪的美学思想,对各个时期的重要美学流派、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进行了详尽阐述。

三、内容分析1.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美学:朱先生从希腊文化的概况入手,阐述了美学思想的萌芽,进而详细介绍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美学观点。

这些观点不仅对当时的美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后世美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2.中世纪美学:在这一部分,朱先生重点分析了中世纪基督教美学思想,探讨了神学与美学的关系,以及中世纪美学对后世的影响。

3.文艺复兴时期美学:朱先生通过对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作品的分析,揭示了人文主义美学观念的兴起,以及这一时期美学对人类审美观念的拓展。

(完整word版)《西方美学史》读书笔记

(完整word版)《西方美学史》读书笔记

古希腊美学思想萌芽毕达哥拉斯学派主要由数学家组成,他们以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认为宇宙中最基本的原素是数,数的原则统治宇宙一切现象。

因此,他们得出美就是和谐的结论.首先他们从数学的观点去研究音乐节奏的和谐,认为音乐的基本原则在数量关系,音乐节奏的和谐就是各种不同的音调按一定数量的比例组成。

由此得出一个辩证原则,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这是希腊辩证思想的最早萌芽,也是“寓杂多于整一”文艺思想的最早萌芽。

其次,他们将数与和谐的原则推广到雕塑,建筑,总结得出一些经验性规范,如“黄金分割”等,这是美学形式主义的萌芽。

第三,他们还把这一原则应用到天文学方面,形成“宇宙和谐”的概念,把整个宇宙看作美学的对象,而并不限于艺术。

最后,毕达哥拉斯学派还注意到艺术对人的影响,他们认为人体也有数与和谐的原则统辖,当人内在的和谐与外在的和谐“同声相应”时,人就可以爱美和欣赏艺术。

另外,人的内在和谐还会受到外在和谐的影响。

赫拉克利特朴素唯物主义:世界由水风火地四大原素构成,其中火最重要,而且这四种原素还会不断转变。

辩证观点:毕达哥拉斯学派侧重对立的和谐,而赫拉克利特则侧重对立的斗争,因此他认为美的标准具有相对性,一切都在变动,美不是绝对永恒的。

“比起人来,最美的猴子也还是丑的"。

德谟克利特近似“余力说”:音乐并不产生于需要,而是产生与正在发展的奢侈,这是近代SCHILLER和斯宾塞“余力说”的萌芽,并说明他开始从社会发展方面看艺术的起源.原子论和认识论:物体表面分泌出的液体微粒,通过空气影响人的感官,使人对物体产生感性认识,但这种认识必须经过理智,才能达到理性认识。

这说明他认识到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以及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为美学打下唯物主义认识论基础。

苏格拉底由从自然科学观点去看美学转变为从社会科学观点去看待美学,这是希腊美学思想的重大转变。

美即效用:有用则美,无用则丑,但由于不同的人对应不同的效用,因此美具有相对性。

朱光潜_西方美学史笔记

朱光潜_西方美学史笔记

朱光潜_西方美学史笔记朱光潜《西方美学史》读书笔记《西方美学史》是朱光潜先生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中国学者编写的第一部美学史教材。

这部著作从古希腊时期一直梳理至十九世纪末,对于西方美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朱光潜先生深厚的学术底蕴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朱光潜先生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特别注重对各时代代表性美学家的生平、思想、著作及其历史背景的详细介绍。

这种深入到每个时代的具体历史语境中的研究方法,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各个时期的美学思想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演变。

在阅读过程中,我特别关注了几个重要的时期和人物。

古希腊时期的美学思想令我印象深刻,尤其是柏拉图的理念论和亚里士多德的形式论。

从中,我理解到了他们是如何将美视为一种超越现实的存在,以及他们对于美的本质和意义的深入探讨。

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则让我看到了人们对于人性、自由和美的重新认识,以及这种认识如何影响了艺术和文化的走向。

在书中,朱光潜先生也提到了十九世纪的美学思想变革。

在这一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美的认识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这其中,康德的批判哲学和席勒的美学思想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康德,我们看到了理性与感性的统一对于美的定义的重要性;而席勒则强调了游戏冲动在审美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审美教育对于个体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除了对各时代代表性美学家的介绍,朱光潜先生还对一些重要的美学概念和范畴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例如,他对于美的本质、美的形式、美感经验等方面的讨论,都让我对于美学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同时,朱光潜先生还特别注重对于各个时期的美学思潮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关系进行考察,使得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美学的发展历程。

在阅读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和问题。

例如,在面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美学思想时,如何把握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如何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学观念?朱光潜先生的解答是:应该从整体上把握美学的发展历程,注重各个时期、各个地域美学思想的相互影响和演变;同时,也应该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学观念,从中汲取有益的思想资源。

西方美学史读书笔记

西方美学史读书笔记

西方美学史读书笔记西方美学史读书笔记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笔记了。

现在你是否对读书笔记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西方美学史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方美学史读书笔记1那个困倦的下午,于席书购得朱光潜先生的《西方美学史》,一下午的劳顿也就有了点小的收获和小的欣喜。

开篇介绍的是古希腊美学的源头,一看名字都很熟悉。

首先介绍的是一个大数学家毕达格拉斯,起初读到小标题的时候还有些疑惑,觉得美学与老毕应该无什么瓜葛。

读完以后赶紧把自己刚才的想法埋藏在了谁也找不到的地方。

用数字解释一切的想法是好的,至少是美的开始。

但是他们把数的作用夸大了,过犹不及。

我们可以说我们吃到了鸡蛋非常爽口,也可以夸奖那只生蛋的鸡是多么的本事,但是我们总不能说那只鸡样样都行吧。

其次,老毕的贡献还有一个,那就是认为事物是处于对立和谐的状态之中。

我们国家在几千后,提出的和谐社会估计也就是这个道理。

一切终究要是要和谐的,但是在和谐的前期没有斗争是不行的。

所以,几千年后盖棺定论,毕学派的结果只有一个,客观唯心主义。

之后介绍的是赫拉克里特。

(这外国字打起来就是麻烦,浪费空间,还伤键盘。

)他找到了一些物质作为世界的本原,地水风火,虽然现在看起来比较狭隘,但如果我们生活在那时候估计想狭隘都狭隘不出来呢。

想想老赫那时候,能看到的学术专著能有几本,连车都没有,还有谁会在意闭门造车呢?其次,老赫对于事物的对立,更多的侧重于对立的斗争,斗争就意味着事物的运动和发展。

显然,与毕学派相比,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下面登场的是德谟克里特,他的主要贡献在于通过他的原子论和认识论为美学打下了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

他强调了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感性认识是需要的,但是理性认识是达到正确认识的必要过程。

对于美学是个很大的发展。

今天的最后一位是苏格拉底,他用他的嘴巴征服着世界,与其他几位不同,他毕生没有任何作品,所有的东西完全都存在于他的头脑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美学史
《西方美学史》是朱光潜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美学史著作,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代表了中国研究西方美学思想的水平。

对该书的主要流派中主要代表的选择是根据代表性较大,影响较深远,公认为经典性权威,可说明历史发展线索,有积极意义因而足资借鉴的。

而在具体评述每一位美学家时,先介绍总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渊源,再分析和评价其具体美学观点,总结其得失。

古希腊罗马美学思想
对美和艺术进行哲学思辨性的反省和思考,产生和形成了希腊最早的美学思想。

美,就是从和谐中产生的。

美学思想也强调对于人类社会的效用。

苏格拉底认为同样的东西,当它适合目的,对人有用的时候,是美的;反之,当它不适合目的,对人无用的时候,就是丑的。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美和艺术进行了真正的系统的哲学思考,建立起完整的体系,从而成为以后西方美学思想的奠基者。

柏拉图把美学思想融贯在哲学思想中,广泛地探讨了美与艺术的问题。

现实事物之所以美,是由于分享了“美本身”。

他离开美的事物,认为另外还有一个高高在上的美的理念存在,这是客观唯心主义。

中世纪美学思想
欧洲中世纪宗教和神学统治了意识形态领域,艺术和美被认为是属于感性世界的享乐,因而当成异教的东西,受到排斥和打击。

他们从物质感性的美,一层层引向道德性的内在的美,以至达到最高的上帝的美。

西方美学史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思想
文艺复兴时期美学思想特点,是从神学的迷雾中走出来,面对现实的人,歌颂人的理性、智慧和力量,歌颂人的世俗的美和欢乐。

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主张,艺术要从人的技艺上升到哲学智慧的高度。

西方美学史法国新古典主义的美学思想
的基本特点,一是对于希腊罗马古典的崇拜,二是对于理性和秩序的尊重。

认为理性是主宰,美的事物必须是符合理性的,也就必然具有普遍性,并在这种普遍性上建立起文艺的审美标准。

一切艺术作品必须从理性中获得它的价值。

西方美学史法国启蒙运动美学
启蒙运动是思想和文艺领域里反新古典主义的运动。

狄德罗的美学思想建立在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之上。

他还区分出“实在的美”和“相对的美”。

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它最显著的特点是强调感性经验的重要性,把经验的事实作为研究美学问题的出发点。


西方美学史德国理性主义美学
英国经验主义强调经验,认为美丑来自人的主观心理感受的经验。

鲍姆嘉认为“美是感性认识的完满”。

对于美的认识是一种感性认识,虽然是“混乱的”,却达到了“完满”的程度。

当感性认识达到“完满”的时候,它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和谐与秩序,使人一目了然,得到快感,因而是美的。

这里预示了浪漫主义者重视个性特征的美学思想。

西方美学史德国古典美学
德国古典美学力图把经验派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派的先天理性统一起来和调和起来。

康德的美学,是要为感性经验中快与不快的感情寻求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先验理性原则。

他所说的“判断力”,就是指给特殊的感性事物寻求普遍规律的反思判断力。

德国古典美学的代表人物,一方面各自独立,自成体系;另一方面,又都密切联系,相互阐发。

康德着重研究审美判断,探讨和分析人在进行审美判断时的心意状态和心理功能以及它们在鉴赏美和崇高时的性质,所着重探讨的是符合先天理性原则的人类的“共同感觉力”。

西方美学史近现代美学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美学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上,与当时的现实生活和艺术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服务于俄国民主解放运动。

在美学的基本观点上,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从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反对唯心主义的美学理论。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的美学理论与文学艺术的批评实践有着紧密的联系。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美学思想促进了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但这种美学思想是建立在人本主义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基础之上的,缺少历史的、发展的眼光,而且还具有浓厚的空想社会主义的色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