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孝道

合集下载

中华孝道 串词

中华孝道 串词

中华孝道串词摘要:一、中华孝道的起源与意义1.孝道的定义2.孝道的起源3.孝道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与意义二、孝道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实践1.如何在家庭中传承孝道2.如何在社会中实践孝道3.孝道对于现代社会的价值三、孝道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1.孝道对个人品德的培养2.孝道对个人情感的滋养3.孝道对个人事业的助力四、弘扬孝道,建设和谐社会1.孝道在构建和谐家庭中的作用2.孝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3.孝道对于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意义正文:中华孝道,源于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深厚土壤,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孝道作为家庭伦理的基本原则,强调尊敬、关爱、赡养父母,是维系家庭和谐、传承文化的重要纽带。

一、中华孝道的起源与意义孝道的定义,简单来说,就是对父母的敬爱、顺从和赡养。

孝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当时人们认为孝道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随着历史的发展,儒家学派将孝道视为伦理道德的基石,从而使孝道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

孝道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与意义举足轻重,既是一个家庭和睦的基石,也是一个国家稳定的基石。

二、孝道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实践在家庭中传承孝道,首先要求子女尊敬和顺从父母,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和精神需求。

其次,子女要尽力赡养父母,满足他们的物质生活。

在社会中实践孝道,要求我们尊敬老人,关爱弱者,传播正能量。

孝道对于现代社会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传承传统文化、维护家庭和谐、培养道德品质等方面。

三、孝道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孝道对个人品德的培养至关重要。

一个具备孝道品质的人,不仅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还能够树立起良好的道德榜样。

孝道对个人情感的滋养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懂得孝道的人,内心充满感激和仁爱,能够拥有更加丰富和健康的人际关系。

此外,孝道对个人事业的助力也不容忽视,一个具备孝道品质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能够得到他人的信任和支持,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四、弘扬孝道,建设和谐社会孝道在构建和谐家庭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10个中华孝道故事

10个中华孝道故事

10个中华孝道故事1.仲由“百里负米”:仲由从小家境贫寒,年幼时十分孝顺。

为了能让父母吃到米,他不论刮风下雨都要去百里之外买米,再背着米赶回家。

2.闵损“单衣顺母”:闵损生母早死,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芦花做的“棉衣”。

父亲知道后要休掉继母,闵损却劝说父亲留下继母,从而保全了一家人。

3.郯子“鹿乳奉亲”:郯子为了治疗父母的眼疾,披上鹿皮进深山,钻入鹿群,挤取鹿乳供父母服用。

4.老莱“戏彩娱亲”:为了不使自己老来寂寞,老莱假装自己不老,还嬉戏顽皮,以娱双亲。

5.董永“卖身葬父”:董永为了使父亲得以安葬,甘愿卖身做奴隶。

6.江革“行佣供母”:战乱时期,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乞求不要杀他。

贼人被他的孝心感动,不杀他,还给他衣服和食物。

7.庾黔娄“尝粪忧心”:南齐时的庾黔娄,为县令时只有二十六岁。

他从小家庭观念重,外出做官内心不安。

一天庾黔娄突然流鼻血,心想这是父亲生病时的前兆。

黔娄不顾一切辞官回家,在回家的路上他心神不定地推算凶吉。

8.陆绩“怀橘遗亲”:陆绩是三国时期的吴国官员。

六岁时,他随父亲陆康到九江拜见袁术。

袁术用橘子招待他们,陆绩偷偷地往怀里藏了三个。

临走时,陆绩拜谢袁术,橘子从怀中滚落在地。

9.黄香“扇枕温席”:东汉时的黄香九岁丧母,夏天天气炎热,他便在父亲睡觉的床前扇扇子,使蚊虫不来叮咬父亲。

冬天则用自己的体温为父亲暖热被窝再让父亲上床睡觉。

10.吴猛“恣蚊饱血”:晋朝时的吴猛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

夏夜,吴猛让蚊子在他身上恣意叮咬自己而不驱赶它们,目的是让蚊子吸饱了血不再叮咬父母。

传统文化孝道ppt课件

传统文化孝道ppt课件
33
扇 枕 温 衾
◆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 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 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 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107-125年) 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 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 冠颂》等。
◆ 老伴呢?子女呢?令人唏嘘,孔大伯早年离婚,但膝下 有7个子女,除了大女儿去年因病去世,二女儿三女儿 在香港(没了联系),另外4个子女都在杭州。可是,民警 第一时间联系,他们要么电话不接,要么百般推脱,就 是不肯来接陷入困境的亲爹。
◆ 在宁国独居的孔大伯,上个月突发脑梗塞。医药费一下 就花去了近2万元,大伯的积蓄眼看就见底了。于是, 老人和身在杭州的4个子女联系,但孩子们都有理由, 没到安徽来看爸爸。大伯没办法,只好回杭州的派出所 求助。
36
闻 雷 泣 墓
◆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 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 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 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 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 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 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40
哭 竹 生 笋
◆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 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 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 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 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 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 后来他官至司空。
24
啮 指 痛 心
◆ 曾参,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 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 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 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 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 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中华孝道文字内容

中华孝道文字内容

中华孝道文字内容什么是中华孝道?中华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价值观念之一。

它强调儿女对父母的尊敬、关心和照顾,承载着尊老爱幼、强调亲情、崇尚家庭和谐的精神内涵。

中华孝道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一直秉承和传承的重要道德规范,也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石之一。

中华孝道的核心价值观念是尊敬和关爱父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父母代表着家庭的根基和血脉的延续,他们经历了繁重的养育和教育责任,付出了无私的爱与奉献。

因此,中华孝道强调儿女要对父母心存感恩,尊敬父母、孝顺父母,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幸福。

这种尊重和照顾父母的孝顺行为被认为是儿女的职责和道义所在。

中华孝道的实践方法有多种。

首先,孝敬父母要从平时的言行举止中体现出来。

尊重父母意味着倾听他们的意见、尊重他们的选择,不随意违背他们的意愿。

其次,尽孝可取得实际行动,如为父母料理生活起居,关心他们的健康和饮食,给予他们慈爱和陪伴。

此外,还可以通过传统节日和仪式,如清明、中秋等,回家探望父母,表达对他们的思念和敬意。

这样一来,孝敬父母不仅是一种积极的情感表达,也是保持家庭和谐的重要环节。

中华孝道对家庭的意义重大。

中华孝道倡导的是一个团结和睦的家庭关系,旨在维护亲情的纽带,促进家庭内部的和谐与稳定。

在中华孝道的理念中,家庭是一个人生活的基本单位,是一个人学习道德、价值观念的最初阶段。

孝敬父母的行为会在家庭中传承下去,培养出更多尊重和关爱的家庭成员,从而构建一个爱心和谐的家庭。

这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华孝道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压力和竞争的加剧,许多人忽略了家庭和亲情的重要性。

然而,中华孝道的价值观给予我们一个重要的思考:家庭是人生的归宿,父母对我们的无私奉献应该得到我们应有的回报和尊重。

只有通过孝敬父母,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力量。

总而言之,中华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价值观念之一,强调儿女对父母的尊敬、关心和照顾。

中华孝道心得6篇

中华孝道心得6篇

中华孝道心得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心得体会、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应急预案、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insigh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华孝道心得6篇要想记录下我们在生活中的一些感受,写心得体会就是个不错的方式,心得体会是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提炼的智慧,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中华孝道心得6篇,供大家参考。

中华孝道朗诵词全篇

中华孝道朗诵词全篇

中华孝道朗诵词全篇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一直强调孝道的重要性,将之视为家庭和社会稳定的基石。

孝顺父母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践行的行为准则。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华孝道的内涵和意义,并进一步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弘扬这一伟大精神。

孝道,最初源于《论语》中的“孝”一词。

孔子认为,孝顺父母是一种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也是个人品质的重要体现。

孝道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关心和照顾,以及对家族和社会责任的承担。

在古代中国,孝道被视为兴家立业、社会地位的基础。

古人有云:“一日为父,终身为父”,这句话表达了孝道的内在意义。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价值观的多元化,孝道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

如今,很多人在追求个人事业和幸福的同时,忽略了对父母的关心和孝顺。

年轻人的独立意识和个人主义思想,导致了对孝道的淡漠和忽视。

这种现象在城市中尤为明显,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加,对家庭和父母的关注度逐渐减弱。

这不仅对个人家庭造成了伤害,也对社会稳定和和谐构成了威胁。

然而,我们不能对此事视若无睹。

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宝贵的传统美德。

我们应该意识到,尊敬和孝顺父母不仅仅是道义上的责任,更是我们自身成长和发展的动力。

父母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人,他们为我们付出了太多,为我们无私奉献了太多。

回报他们,使他们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践行中华孝道。

首先,我们要加强对父母的关心和照顾。

无论是经济上的支持还是情感上的关怀,我们都应该尽力而为,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陪伴。

其次,我们要尊重父母的意愿和决策,不违背他们的意愿,尽力满足他们的需求。

再次,我们要将父母的教诲和价值观传承给下一代,让孝道精神代代相传。

最后,我们要积极参与社区和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做贡献,以实际行动践行孝道。

中华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践行的行为准则。

中华孝道作文

中华孝道作文

中华孝道作文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强调孝道的重要性。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家庭伦理与道德规范,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中华孝道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引言中华孝道是中国人民传统美德中最为重要的一项。

自古以来,孝道一直被视为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也成为中国社会伦理的基石。

孝顺父母是中国人的职责和义务,也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华孝道的含义、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践行。

中华孝道的定义中华孝道是指尊敬和关爱父母的道德规范。

在中国文化中,孝道被视为一种美德,是对父母充满敬意和感恩之情的表现。

孝道不仅仅是一种情感表达,更是一种言行规范。

孝顺父母,尊重长辈,关心家庭,互助和睦,是中华孝道的核心价值。

中华孝道的重要性中华孝道在中国文化和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家庭、社会的关心和贡献。

中华孝道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家庭和睦中华孝道是家庭和睦的基础。

孝顺父母能够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相处,增强亲密关系。

尊重长辈,关心家庭,支持家人,能够使家庭成员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助精神,增强彼此的凝聚力。

社会稳定中华孝道对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一个孝顺父母的社会能够展现着充满人情味,充满温暖和爱的氛围。

孝道的传统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

孝顺父母的人往往也更容易宽容和尊重他人,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华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尊敬长辈,孝顺父母是中国人民的优秀传统美德,代代相传。

通过践行中华孝道,可以帮助我们保留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让其独特价值得到继承与发扬。

培养美德和道德观念中华孝道的践行能够培养个人的美德和道德观念。

学会孝顺父母,关心家庭,将孝道精神融入日常生活,能够培养出热心助人和关爱他人的品质。

这不仅有助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共同繁荣。

中华孝道在现代社会的价值虽然现代社会价值观多样化,但中华孝道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中华孝道故事

中华孝道故事

中华孝道故事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古代,孝道被视为至高无上的美德,被奉为圣人之德,被认为是一种至高无上的道德标准。

中华孝道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珍贵的一部分,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中国人对孝道的高度重视,更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家庭观念。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脍炙人口的中华孝道故事。

故事一,孝顺父母。

相传春秋时期,有一个叫孟母的母亲,她非常重视教育孩子,她经常对孟子说,“吾道不孤,有三千之家,教孩子孝也。

”孟子从小就受到母亲的良好教育,他非常孝顺父母,而且他还在后来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故事二,敬老尊贤。

古代有一个叫孝子的人,他非常敬老尊贤。

有一天,他看见一个老人摔倒在地,他二话不说,立刻上前扶起老人,并且送老人回家。

老人感激不已,便告诉孝子一个秘密,原来这个老人是一位名垂千古的贤人。

从此以后,孝子常常去拜访这位贤人,并且向他学习做人的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敬老尊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故事三,孝敬长辈。

古代有一个叫孝孙的人,他非常孝敬长辈。

有一天,他的爷爷生病了,他二话不说,立刻照顾爷爷起居饮食,还经常给爷爷做按摩。

爷爷病情渐渐好转后,非常感激孝孙的孝心,便告诉孝孙一个秘密,原来这个爷爷是一位名垂千古的长者。

从此以后,孝孙常常去拜访这位长者,并且向他学习做人的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这些中华孝道故事,都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的重要性,同时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家庭观念。

这些故事不仅在古代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对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努力做到孝顺父母、敬老尊贤、孝敬长辈,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自己的贡献。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牢记这些中华孝道故事,将孝道传承下去,让中华传统美德永远发扬光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 代 , 甚 至 是 为 社 会 交 出 一 个 好 孩 子 , 也 是 对 社 会
何 栽 培 好 下 一 代 , 才 能 对 他 的 父 母 、 他 的 祖 先 有 所
个 儿 子 背 着 一 个 老 子 。 所 以 上 一 代 念 念 不 忘 想 着 如
成 一 体 的 , 这 就 是 孝 。 我 们 再 看 , 这 个 字 就 好 象 一
尝粪忧心 南齐庚黔娄
尝粪忧心 南齐庚黔 娄 ——中国古代二十四孝 之二十二 庾黔娄,南齐高士, 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 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 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 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 两日。医生嘱咐说:“要 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 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 就好。”黔娄于是就去尝 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 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 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 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 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 年。
出家后,李斩断一切尘世情缘,惟独对母亲的感情难以割舍。他在《我在西湖出家的经 过》一文中说,1918年正月十五他皈依佛门,“二月初那天,是我母亲的忌日,于是我 先两天就到虎跑去,在那边诵了三天的《地藏经》,为我的母亲回向。”此后每逢亡母 重要的冥诞,他便书写《地藏经》,以此功德,回向亡母。
父亲辞世后,母亲因悲伤过度患上脑萎缩。在母亲的“懵 懂”暮年里,陈佩斯放慢了生活和事业的脚步,呵护着老母 亲。他知道,对于老母亲来说,他的陪伴,是最真的爱、最 好的孝!陈佩斯将自己创办的公司交给妻子打理,在家陪护 母亲。老人觉少健忘,夜里每隔两三个小时就起床一次。一 听见动静,陈佩斯就会醒来: “妈,您这是千什么?”老人 显得焦躁不安:“厨房里的液化气还没关。”陈佩斯拿条毛 巾被披在母亲身上,小心翼翼跟在后面。煤气阀门明明关了 ,母亲又打开。陈佩斯赶紧关上阀门,耐心哄母亲回房间睡 觉。一个晚上折腾几次,陈佩斯只能睡三四个小时。早晨, 陈佩斯会扶着母亲到小区里散步。晨练的老人们热情地打招 呼,母亲却显得有些茫然,往往辨认良久也想不起对方的名 字。照顾母亲吃饭也是一件棘手的事。李玉洁牙齿残缺,肠 胃功能弱,两个多月就瘦了十多斤。为给母亲增加营养,陈 佩斯将水果、菜叶、百合熬成果蔬粥,一匙一匙喂母亲。多 食坚果可以健脑,可母亲嚼不动,陈佩斯就把果仁用料理机 打碎,然后用温开水调成糊,喂给母亲吃。
史学大师傅斯年的孝顺故事
史学大师傅斯年,对母亲及其孝顺。七七事变后,傅斯年委托一位办事员去接母亲和侄 儿。侄儿接来了,当听闻母亲没能逃出来,傅大怒,当场打了侄儿几个耳光。随后,他 千方百计将已过古稀之年的母亲,从安徽接到重庆。每言及母亲逃难之事,傅总怀歉疚 之情,他曾对同事说:“老母亲能平安至后方,否则将何以面对祖先?”
别。”“有的邻居跟我说你不是亲生 的,不要在这家受罪了。我说,我就 是这家的孩子,就要撑起这个 家。”————朱清章
儒释道三家对孝的理解
儒家认为行孝包含三个阶段:生则养, 丧则哀,祭则敬。儒家行孝三阶段,就 有如孔子所说:"生,事之以礼;死, 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 《礼记.祭统》也如此强调:"是故孝子 之事亲也,有三道焉。生则养,没则丧 ,丧毕则祭。养则观其顺也。丧则观其 哀也,祭则观其敬而时也。尽此三道者 ,孝子之行也。"再如《孝经》所言:" 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 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 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我 们 诠 释 了 小 资 的 内 涵 真 谛 。
更 快 乐 , 生 活 更 更 美 满 。 由 此 可 见 , 古 人 用 字 形 向
父 母 的 责 任 扛 在 肩 上 , 时 时 想 着 父 母 , 如 何 让 父 母
有 所 交 代 。 而 孩 子 背 着 父 母 , 也 就 是 说 时 时 把 分 养
佛学大师李叔同的孝顺故事
佛学大师李叔同,与母亲的感情很好,对母亲至孝至顺。母亲离世时,李正外出为母 亲预置寿木,不在母亲身畔,他终生引以为憾。他曾多次对友人说:“母亲不在的时候 ,我正在买棺木,没有亲送。我回来,已经不在了!”母亲去世后,他万分悲痛,改名 李哀,号哀公,屏谢余物,闭门守哀,感叹“幸福时期已过”。
“这些年我陪伴爸妈的时间太少了,心里一直愧疚。现在 就剩妈了,‘我不能再留下遗憾。今后你安心照顾丽达, 我来给妈妈尽孝。”
感 动 中 国 孝 心 人 物
感动中国2014年中有一位孝女,她叫 孟佩杰,她的孝行感动全中国。五岁爸爸 遭遇车祸身亡,妈妈将孟佩杰送给养母刘 芳英抚养。养母三年后因手术失败瘫痪在 床,养父一走了之。养母企图自杀,被孟 佩杰发现。“妈,你别死,妈妈不死就是
男子31年尽孝唤醒植物人养母 拳拳孝心感动中国
朱清章,男,汉族,包头市退休职 工。2006年,一个沉睡了31年的老 太太,在养子朱清章的精心照料下, 居然奇迹般地重新站了起来,演绎 了一段爱的奇迹。从1975年到2006 年,31年的生命守候,31年的不离 不弃,迎来了希望。如今,80多岁 的老太太不仅能下地行走,还能自 “虽不是亲生,但他们抚养我长大成 己生火、做饭,一家人其乐融融, 人,在我心里和亲生父母没什么差 尽享着天伦之乐。
弃官寻母 宋朝朱寿昌 — —中国古代二十四孝之二十三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 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 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 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 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 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 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 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 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 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 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 七十多岁了 弃官寻母 宋朝朱寿昌
上 为 老 子 头 , 下 位 是 子 , 说 明 老 一 代 与 子 一 代 是 融
目录

古解 现代人如何尽孝



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 ,配有图画。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 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 。后来的印本都配上图画,通称《二十四孝图》,成为宣 扬孝道的通俗读物。“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 。《二十四孝故事》是中国元朝成书的一本宣扬传统儒家 孝道的蒙养读物,其中选辑了为封建王朝所称颂的自上古 至宋代的24个孝男孝女的事迹,叙之以文,咏之以诗,绘 之以图,目的在于“用训童蒙”即培养儿童的封建孝德, 并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旧社会,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 皆知。 以下挑了几个故事供大家了解

亲尝汤药 西汉文帝刘恒
啮指痛心 周朝曾参 ——中国古代 二十四孝之三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 人,冯卓的老乡,孔子的得意弟子, 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 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 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 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 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 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 “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 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 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 日三省吾身”(《论语· 学而》)的 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 《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 他为“宗圣”。
啮指痛心 周朝曾 参
卧冰求鲤 晋朝王 祥 ——中国古代二十 四孝之十八
卧冰求鲤 晋朝王祥
王祥,琅琊人,生 母早丧,继母朱氏多 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 的坏话,使他失去父 爱。父母患病,他衣 不解带侍候,继母想 吃活鲤鱼,适值天寒 地冻,他解开衣服卧 在冰上,冰忽然自行 融化,跃出两条鲤鱼。 继母食后,果然病愈。 王祥隐居二十余年, 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 司农、司空、太尉。
亲尝汤药 西汉文帝刘恒 —— 中国古代二十四孝之二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 ,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 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 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 ,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 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 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 ,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 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 为“文景之治”。

孝感动天 虞舜 ——中国古 代二十四孝之一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
孝感动天 虞舜
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 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 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 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 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 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 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 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 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 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 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 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 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 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 侯!
现代的孝
中国社会对于孝道文化很重视,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 懂得感恩,孝敬父母的人有许多。有许多名人的孝顺故事 ,为大家所熟知。中华孝文化中有许多精华的地方,是值 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

名人孝顺故事
著名文学家鲁迅的孝顺故事
鲁迅从小到大都拥有一颗孝心。少年时, 作为长子的鲁迅,为了减轻母亲的压力,主动 地承担起典当旧物和为父亲请医买药等杂务。 母亲六十大寿时,鲁迅先寄回60元钱,给母亲 过生日,在生日将临时,又特意从北京赶回绍 兴,为母亲祝寿。为了让母亲愉快,鲁迅特邀 请演员来家里唱戏。这一天,全家热闹非凡, 也是鲁迅母亲最欣慰的一天。 后来,鲁迅在北京西城八道湾购置了一套 住房,购房当年,鲁迅就亲自返回绍兴,把母 亲和全部家属接到了北京。母亲爱吃火腿,鲁 迅在上海时,经常寄火腿给母亲吃。母亲爱读 言情小说,鲁迅多次购买张恨水、程瞻庐的小 说寄给母亲看。
佛教是一个重视孝道的宗教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 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 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 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 业。”《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