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精)共40页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

﹁ 校 邠 庐 抗 议 ﹂
为什么洋务派会提出“中学为体,西学 为用”的思想呢?首先是受洋务派,尤其是 前期洋务派的价值观念及其对西方的认识水 准所制约;其次是为了减轻来自顽固派的压 力,出于策略上的考虑。相对于顽固派恪守 “祖宗成法”,认为西方的一切都是“奇技 淫巧”, 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 用”,主张在器物层面向西方学习,在某种 程度上具有一定的进步作用,同时又有以封 建思想为主、维护封建体制的局限性。
二、洋务事业的兴办
•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兴办的 洋务事业主要有三方面 1.兴办近代企业 著名的近代军事企业有:1865年,曾 国藩支持、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 总局 ;1865年,李鸿章在南京设立金陵制 造局 ;1866年,左宗棠设立福州船政局 ; 1867年,崇厚建立了天津机器局 ;1890年, 张之洞在汉阳建立湖北枪炮厂
永安建制:指太平天国在永安分封诸将和确立军政制度 的史事。太平军占领永安(今蒙山)后,1851年12月17 日,洪秀全下诏封杨秀清为东王,九千岁;肖朝贵为西 王,八千岁;冯云山为南王,七千岁;韦昌辉为北王, 六千岁;石达开为翼王,五千岁。各王受东王节制。正 式封杨、萧、冯、韦为军师,封秦日纲为天官丞相,胡 以晃为春官丞相,罗大纲为总制。其余有功将士800多 人皆授官职。天王颂行《令各军记功罪诏》、《严禁犯 第七天条杀不赦诏》、《命兵将杀妖取城所得财物尽缴 归天朝圣库诏》;颁刻《太平条规》、《太平军目》, 重颁天条书》,整肃军纪;颁刻《太平礼制》,规定从 诸王到两司马的森严等级,各头领子女亲属都规定不同 的称谓与礼节,官爵封号世袭,又颁行天历,创立正朔。 太平天国的建制初具规模。
西征:1853年3月,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为夺取皖、赣,进图湘、鄂,控制安 庆、九江等军事要地,屏蔽天京,决定在北伐的同时发动西征。6月3日,太平天 国命夏官副丞相赖汉英等率军二三万、战船千余艘,开始由天京朔江西征。6月 10日占领长江北岸重镇安庆,赖汉英率万余将士继续西进,连克沿江诸镇,进围 南昌。攻城三月不克,撤围北上。石祥祯、韦俊西援,克九江,败清兵于田家镇, 乘胜二克汉阳、汉口。之后,胡以晃、曾天养从安庆出兵,北占集贤关、桐城、 舒城。1854年1月,克庐州(今合肥),清巡抚江忠源败亡。2月,石祥祯、韦俊、 曾天养再度西进,在堵城大败清湖广总督吴文镕,三占汉阳。复分兵为三:曾天 养经略鄂北,韦俊渡江围武昌,石祥祯夺取湖南。太平军入湘后,曾国藩组建湘 军抵抗。4月,石祥祯于靖港大败湘军水师。5月初,林绍璋部兵败湘潭,损失战 船约两千艘。6月,韦俊二克武昌。7——8月,两军在湘北会战,因骁将曾天养 于城陵矶阵亡,太平军连续败退。10月,武汉三镇相继失守。12月,秦日纲兵败 田家镇,湘军直逼九江。1855年1月,石达开等率军西援,组织九江、湖口会战, 痛歼湘军水师,乘胜大举反攻,败清湖广总督杨霈,四占汉阳,三克武昌。11月, 太平军弃守庐州,皖北形势逆转。这年底,湘军围攻武汉,石达开率师西援鄂, 因湘军堵截,遂转进江西。1856年3月,石达开在樟树镇大败湘军周凤山部,占 据江西50余州县,围困曾国藩于南昌。但武汉仍被湘军围攻,遂致相持战局。太 平军西征历时近三年,控制了天京上游安庆、九江、武昌三大重镇,据有赣、皖 和鄂东,成为太平天国主要战略基地,有效地屏蔽了天京,保证了粮源,为太平 天国坚持斗争创造了条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第二章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第二章精
《天朝田亩制度》所制定的平分土地和平均主 义的经济方案在当时激烈的战争环境下是无法实 施的,而实际实行的仍是照旧交粮纳税的政策。 这表明太平天国承认地主占有土地,并允许地主 收租。 封建的生产关系虽然受到冲击,但并没有 改变。
(二)《资政新篇》的提出
洪仁玕的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 革方案,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 求,在向西方学习这一点上,超过了同时 代的一些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因而是进步 的。但是当时中国的资本主义仍处在萌芽 状态,平分土地是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 如何整顿正在涣散的革命力量去争取胜利, 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这些不是只字不提, 就是语焉不详,未能切中时弊。因此《资 政新篇》在太平军内部没有引起积极反应, 成为无法实行的一纸空文。
二、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一)开办军事工业以自强 (二)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 (三)创办近代陆军和海军
? 教学重点
三次早期探索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讨论、视频录像
? 计划学时:2学时
第一节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一、农村社会变动与太平军起义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农村社会的变
动 1、农村经济更加残破 2、人民反抗此起彼伏
(二)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酝酿
1、应试落第,去旧从 新
2、撰写“三原文献”, 宣传平等思想
? 《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阶级对地主土地 所有制的否定。它反映了当时广大贫苦农 民强烈地反对地主阶级残酷剥削的要求, 以及获得土地、追求平等平均的理想社会 的渴望,具有反封建的意义。
? 《天朝田亩制度》把农民的这种愿望,用 政权的力量予以系统化、制度化,对于发 动和鼓舞群众起来斗争,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近现代史 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 期探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ppt课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ppt课件
清道光三十年 十二月初十( 1851年1月11日) 洪秀全在广西桂 平县金田村宣布 起义,建号“太平 天国”。
该图是金田村全景。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2、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
1843年建立“拜上帝教” 1844年到广西传教,后洪秀全回广东撰写《原道救世歌》 《原道醒世训》。 1847年信徒发展为2000多人。 1848年洪秀全撰写《原道觉世训》和《太平天日》。 1850年拜上帝教发展为万余人,洪秀全下令集中金田村。 1851年1月11日,桂平县金田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二)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失败的原因 客观原因——太平天国发生在中国已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时代,其所遇到的敌 人相对来说比较强大。是中外反动势力共同 绞杀了太平天国。 主观原因——由于农民革命的阶级局限性和历 史局限性所决定的:农民既具有革命性,又 有落后性、保守性、狭隘性。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 第一、思想上,没有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 理论作指导,无法摆脱宗教迷信和封 建思想的束缚。 第二、在政治上,提不出正确的切实可行的 革命纲领。 第三、组织上,无法克服领导集团自身的腐 败和宗派主义倾向,不能长期保持内 部团结。 第四、军事上也犯了一系列错误。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
1、近代民主革命时期的重要事件 (1)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 统治根基:消灭了百万清军;冲击了封建思想文化;使清 廷给予汉族地主越来越多的权力,对地方的控制力削弱。 (2)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打败“常胜军”、“常捷军” ;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 2、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历经14年,转战18个省,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资政新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 主义的方案。 3、对日后的反帝反封建的启迪作用 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时间最久、规模 最大、影响最深。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

■ 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 与封建主义思想的第一次正 面交锋,解放了人们长期受 到束缚的思想。
一、戊戌维新运动
3. 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 ■ 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
文化以及军事等多方面。 ■ 百日维新并没有触及封建制度的本质,所
要推行的是一种温和的改良方案。 ■ 戊戌政变
谭嗣同
■ 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 不有死者,无以召后起。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面对民族危机,中国社会的各个阶级阶层
(1)农 民 阶 级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2)地 主 阶 级
洋务运动 预备立宪
(3)资产阶级维新派
戊戌变法
(4)资产阶级革命派
辛亥革命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
2. 失败的主要原因 ■ 封建性 ■ 对西方列强的依赖性 ■ 腐朽性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康有为
梁启超
一、戊戌维新运动
1. 维新派倡导救亡和 变法的活动
■ 维新运动的背景 ■ 维新派宣传变法的
主要行动
2.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 要不要变法 ■ 要不要兴民权 ■ 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
兴西学
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 民战争
1.金田起义和太平 天国的建立
2.《天朝田亩制度》 和《资政新篇》
■ 《资政新篇》具有鲜 明资本主义色彩,但 缺乏实现的物质基础 和阶级基础
3. 从天京事变到太 平天国败亡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1. 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
1 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2 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3 有力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4 鼓舞和推动了当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5 是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 “至于共产主义之实行,并非创自俄国。我国数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

洪秀全的部分诏令、诗文

诏令:“你们姊妹休违拗,肯来欢你是要好。受 打受骂休悔恨,打是恩情骂是俏。”

诏令:“神爷试草桥水深,如何吃粥就变心?不 见天兄舍命顶,十字架上血淋淋!不见先锋与前 导,立功天国人所钦。”

《天父诗》第24:“一眼看见心花开,大福娘娘
天上来;一眼看见心火起,薄福娘娘该打死!”
“ 贵国派遣的青年学生,自从来到美国,人 人善用时间,研究学术,各门学科都有极佳 的成绩。……他们的道德,也无不优美高 尚。 ……他们不愧为大国国民的代表,足以 为贵国争光。他们虽然年少,却都知道自己 的一举一动关系祖国的荣誉,因此谨言慎行, 过于成人。他们的良好行为收到了良好的效 果,美国少数无知之人平时对中国人的偏见, 正在逐渐消失。” —— 耶鲁大学校长波特 “中华创始之举,古今未有之事” (中国青年报《清末中国留美幼童的故事》 2004/04/21)
轮船招商局
筹建新式陆海军
陆军:1853年,曾国藩“湘军”
1862年,李鸿章“淮军” 1866年, 的直隶六军 沈葆桢-南洋水师 1879年,左宗棠-福建水师 1885年,海军衙门
海军:1875年,李鸿章-北洋水师
创办新式学堂
创办时间 1862 学堂名称 京师同文馆 类别 外语
1863
1866 1880 1885
洋务运动兴起的标志是1861年总理衙门的设立。
三、洋务派代表人物
中央:奕 文祥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四、主要内容
时间 军事工业名称 创办人 1861 安庆内军械所 曾国藩 1865 江南制造总局 李鸿章
1866 1867
1893
福州船政局 天津机器局
湖北枪炮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

4.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 案是()(09年10月) A.《海国图志》 C.《天朝天田制度》
论述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09年4月)
B.《救亡决论》 D.《资政新篇》
洋务运动
时代背景 代表人物
指导思想 主要内容 评价
• 1、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 2、时代背景:内忧外患 • 3、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冯桂芬) • 4、代表人物:
3、自然灾害。
农民不是没有力量,但 这种力量需要整合,没 有人来整合,再大的力 量也成不了事,太平天 国的历史再次证实 了这 个道理。
天父诗
服事不虔诚,一该打。
硬颈不听教,二该打。
起眼看丈夫,三该打。
问王不虔诚,四该打。
躁气不纯静,五该打。
进军路线
(1851-1853)
1853年攻占南京改名 天京,定作都城颁布 《天朝田亩制度》 攻占武汉三镇
内容:
• 政治方面:裁汰冗员,澄清史治,提倡廉政;准许创办
报纸和上书言事。
• 经济方面:保护、奖励农工商业和交通采矿业。 • 军事方面:改习洋操。 • 文教方面:改革科举制度,废八股;创办京师大学堂。
戊戌六君子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第一,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第二,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建的等级关系 。
“天京事变”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 1、原因:
洪杨矛盾(直接原因) 洪 2、概况:
逼 杀 疑



责动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资政新篇》
• 性质: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
案。
• 内容: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思想文化、对外交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

6
第三节
资产阶级维新派) 维新运动的进行和夭折 (资产阶级维新派)
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一场维新救亡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康有为 运动。 一. 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 1. 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活动 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主要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 要通过以下行动宣传变法维新主张: (多选) ① 第一,向皇帝上书。“公车上书”,康有为 “公车上书” 康有为成为维新运动的旗手。 ② 第二,维新派著书立说。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 考》和《人类公理》;梁启超:《变法通义》;谭嗣同:《仁 学》;严复:翻译《进化与伦理》的前两篇,汉译名为《天演 论》。 ③ 第三,介绍外国的变法。 ④ 第四,办学会、办报纸、设学堂。 报纸 -- 梁启超:上海《时务报》;严复:天津《国闻 报》以及湖南《湘报》。 学堂 – 康有为主持的广州万木草堂;梁启超的长沙时 务学堂。 7
二. 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1. 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 (08年10月,论述)
① ② ③ ④ ⑤ 第一,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第二,它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最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 史特点。 第三,太平天国对孔子及儒家经典予以严厉批判。 第四,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太平天国领袖们拒绝不 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 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时间最长、规 模最大,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 亚洲的统治。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① 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 生产关系的代表。 ② 太平天国的失败还在于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③ 此外,太平天国领导人笼统地把信奉上帝的西方人都视为“洋兄弟”, 缺乏理性的认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

《天朝田亩制度》
• 《天朝田亩制度》中的平分土地方案,即使 在太平军占领地区也并未付诸实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43页 • 就现在所有的史料判断,洪秀全对于宗教革 命及种族革命是十分积极的,对于社会革命 则甚消极;洪秀全得了南京以后,我们更能看 出他的真实心志不在建设新国家或新社会, 而在建设新朝代。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社会改革措施的成效
• “人民都在忙着收割,显然要比湖那边清统治区的农 民富裕得多。我们到了芦墟,· · · 此处似有各色大宗贸 易。运丝船、乡下船和上海船都停泊在村外,为数很 多,全都满载货物,似乎这里是一个很好的现成市场。 人们穿着很好的衣服,商店充塞着货品,处处都显得 兴旺繁荣的景象。最令人吃惊的是乞丐完全绝迹。” 太平天国辖区内,“妇女摆脱了缠足的恶俗,男子摆 脱了剃发垂辫的奴隶标记,这是太平天国最显著、最 富有特色的两大改革。· · · 太平天国妇女的地位大大地 超过了他们的姐妹——那些束缚在清朝的家庭制度中 的妇女的社会地位” • ——呤唎(Augustus Frederick Lindley):《太平天 国革命亲历记》47、240页。
第二节 器物学习:洋务运动
(一)防卫现代化:洋务运动的兴办 (二)同治中兴:洋务运动成就与地位
(三)体制性弊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
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
与西人接触中深知其器械先进,故欲效仿而自强
发捻为心腹之害,俄国为肘腋之忧,英国 为肢体之患· · · “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自强之 术,必先练兵。” ——奕 “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 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李鸿章
防卫现代化:洋务运动的兴办
防卫现代化:由国防现代化推动社会结构从传统向 现代变迁的发展道路 军用工业 (60年起,自强) 兴办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