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热水供暖系统 第一节
哈工大供热工程 第三章 热水供暖系统1

二、系统型式
1.双管上供下回式 双管上供下回式
左侧ⅠⅡ立管 只适用于较低层数 的建筑,对高层建筑 易产生垂直失调 右侧ⅢⅣⅤ立管
为单管上供下回 式,详见图3-8
图3—6机械循环上供下回式热水供暖系统 1- 热水锅炉;2-循环水泵I;3-集气装置;4-膨胀水箱
3.单管上供下回式(单管顺流式) 3.单管上供下回式(单管顺流式) 单管上供下回式
垂直失调: 建筑物竖向房间出现冷热不均的现象。 双管系统:各层作用压力不同导致,楼层越多失调 就会越严重。 单管系统:各层散热器表面温度不一致导致。
重力循环系统特点: 不需要外来动力,运行时无噪声,调 节方便,管理简单。由于作用压头小,所 需管径大,只宜用于没有集中供热热源、 对供热质量有特殊要求的小型建筑物中。
3-2 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
垂直式系统、 垂直式系统、水平式系统 垂直系统: 垂直系统: 1.上供下回(单、双管) 上供下回( 双管) 上供下回 2.下供下回双管; 下供下回双管; 下供下回双管 3.中供式系统; 中供式系统; 中供式系统 4.下供上回系统; 下供上回系统; 下供上回系统 5.混合式系统 混合式系统
供回水管道都布置在房间 的中部。 的中部。适用于旧房改造 接层的建筑
混合式系统 混合式系统是由下供上回式(倒流式) 和上供下回式(顺流式)两组串联 组成的系统。高温水自下而上进入 第Ⅰ组系统,通过散热器放热后水 温降低,然后再引入第Ⅱ组系统, 放热后循环水温度再降低,然后返 回热源。 由于两组系统串联,系统的 压力损失大些。这种系统一般只宜 使用在连接于高温热水网路上的卫 生要求不高的民用建筑或生产厂房。
图3.1 重力循环热水供暖 系统工作原理图 一散热器; 一热水锅炉; 1一散热器;2一热水锅炉;3一供水管路 回水管路; 4~回水管路;5一膨胀水箱
第3章 室内热水供暖系统

供水干管设有向膨胀水箱上升的坡向,与水流方 向相反,其坡度为0.005﹏0.01;
散热器支管的坡度一般为0.01;
回水干管有向锅炉方向的向下坡度,坡度为 0.005﹏0.01;
这样,便于空气逆水流方向,经过干管汇集到系 统最高处,经过膨胀水箱排除。
3.重力循环热水供暖双管系统作用压力的计算:
在如图的双管系统中,由于供水同时在上、下三层散热 器内冷却,形成了三个并联环路和两个冷却中心。它们 的作用t压g 力分别为:
楼层越多,失调现象越严重。
单管系统:
层的冷却中心串联在一个循环管路上,从上 而下逐渐冷却过程所产生的压力迭加在一起形 成一个总压力,因此不存在垂直失调问题;
由于下层散热器入口的热媒温度低,下层散 热器的面积比上层要多;
在多层和高层建筑中,宜用单管系统。
第三章 室内热水供暖系统
3-2、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
式中; P ——重力循环系统的作用压力,Pa;
g ——重力加速度,m/s2, 取9.81 m/s2;
h ——冷却中心至加热中心的垂直距离,m;
h ——回水密度,㎏/m3;
g ——供水密度,㎏/m3。
散热器用供水管和回水管与加热中心(锅炉) 相连;
系统最高点设一膨胀水箱用以容纳水在受热后因 膨胀所增加的体积,并排除系统中的空气;
4. 回水干管坡向与自然循环相同。供、回水干 管的坡度为0.003,不得小于0.002。
水泵连接点
水泵应装在回水总管上;
使水泵的工作温度相对降低,改善水泵的工作条 件,延长水泵的使用寿命;
使系统内的高温部分处于正压状态,不致使热水 因压力过低而汽化,有利于系统正常工作。
膨胀水箱的连接点与安装高度
第三章 供暖系统

第一节 供暖系统概述
• (二)蒸汽供暖系统的分类
• • 1、按起始压力大小 •
高压蒸汽供暖系统
低压蒸汽供暖系统
• • 2、按蒸汽干管布置的不同 •
上供式 中供式 下供式
第一节 供暖系统概述
• 1、散热器的布置 • (1)散热器设置在外墙窗口下最为合理。 • (2)楼梯间内散热器应尽量分配在底层,因此底层散热器所加热的
空气能自动上升,从而补偿上部的热损失。
• 2、散热器的安装 • (1)安装散热器时,有脚的散热器可直立在地上;无脚的散热器可 用专门的托架挂在墙上。 • (2)散热器的安装可分为明装、暗装。
散热器与附件
温度较高的热水通过散热器,以对流或辐射的方式将热量传递给室内
空气,使空气加热升温,以达到供热的目的。 • 1、对散热器的要求 • 总体要求:有较高的传热系数,足够的机械强度和承压能力;制 造工艺简单,材料消耗少,表面光滑,不积灰尘,易清扫,占地面积 小,安装方便,耐腐蚀,外形美观。
第三节 散热器与附件
自然循环系统——靠水的密度差进行循环 2、按系统循环动力分 机械循环系统——靠机械力进行循环
第一节 供暖系统概述
• (二)自然循环系统 • 1、自然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
膨胀水箱
散热器 供水管路 热水锅炉 回水管路
第一节 供暖系统概述
• 工作原理: • 在系统工作前,先将系统中充满冷水。当水在锅炉内 被加热后密度减小,同时受从散热器流回来密度较大的回 水的驱动,使热水沿供水干管上升流入散热器。在散热器 内水被冷却,再沿回水干管流回锅炉。
供热工程第3章

(三)散热器温控阀 1. 散热器温控阀 2. 直通式温控阀 3. 温控阀的安装 4. 温控阀在地热采暖中的应用
2020
演讲完毕 谢谢观看
第三节 高层建筑热水供暖系统
一、分层式供暖系统 1. 采用换热器的分层式系统 2. 采用双水箱的分层式系统
二、双线式系统 1. 垂直双线式单管系统 2. 水平双线式系统
三、单、双管混合式系统
第四节 室内热水供暖系统的管路 布置和主要设备及附件
一、室内热水供暖系统的管路布置 二、热水供暖系统的主要设备和附件 (一)膨胀水箱 (二)热水供暖系统的排空气设备 1.集气罐 立式、卧式 2.自动排气阀 3.冷风阀
上供下回式重力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管道布置的 主要特点:
1. 系统的供水干管必须有向膨胀水箱方向上升 的坡度。坡度值为0.5% ~1.0%;
2. 散热器支管的坡度为1%; 3. 回水干管应有向锅炉方向的向下坡度,其坡度 值为0.5% ~1.0%。 三、重力循环热水供暖系统双管系统作用压力的计算 四、重力循环热水供暖系统单管系统作用压力的计算
4. 按热媒温度分: 低温水供暖系统(水温低于或等于100 ℃ )
高温水供暖系统(水温超过100 ℃ )
国别
美国 日本 德国 原苏联
某些国家的热水分类标准
低温水
中温 水
< 120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0 ℃ ≤ 110 ℃ ≤ 115 ℃
120~176 ℃ 110~150 ℃
表3—1
高温水
>176 ℃ >150 ℃ >110 ℃ >115 ℃
供热工程
第三章 热水供暖系统
以热水作为热媒的供暖系统称为热水供暖系统。 热水供暖系统可按下述方法分类:
第三章室内热水供暖系统

第三章室内热水供暖系统第一节:室内热水供暖系统概述室内热水供暖系统是一种常见的供暖方式,通过将热水传输到室内,提供舒适的温暖环境。
它被广泛应用于住宅、办公楼以及其他各种建筑物中。
本文将对室内热水供暖系统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第二节:室内热水供暖系统的组成部分室内热水供暖系统由多个组成部分构成。
首先是热源,通常是一种燃烧设备,如锅炉或热水器。
燃烧设备利用燃气或其他燃料加热水。
然后,热水通过管道输送到建筑物内部。
在室内,水会经过暖气片或者地暖系统进行散热,最终将房间内的温度提高到所需的水平。
第三节:室内热水供暖系统的工作原理室内热水供暖系统的工作原理相对简单。
首先,燃烧设备产生热能,将水加热到一定温度。
然后,热水通过管道输送到不同的房间。
在房间内部,热水在散热设备中释放热量,使空气温暖起来。
最终,室内的温度达到设定的目标。
第四节:室内热水供暖系统的优势相比其他供暖方式,室内热水供暖系统具有一些明显的优势。
首先,它可以提供稳定的供暖效果。
由于热水通过管道传输,在不同的房间中可以均匀分布热量,使得室内温度更加一致。
其次,室内热水供暖系统可以与其他设备(如空调)相结合,提供全年舒适的室温环境。
此外,它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分区控制,节约能源和费用。
第五节:室内热水供暖系统的应用领域室内热水供暖系统广泛应用于不同的领域。
在住宅方面,许多家庭选择使用室内热水供暖系统来提供温暖的冬季环境。
此外,商业建筑、办公楼和酒店等场所也普遍采用室内热水供暖系统。
室内热水供暖系统可以满足各种建筑物的供暖需求,并且在节能和环保方面具有潜力。
第六节:室内热水供暖系统的维护和保养为了确保室内热水供暖系统的正常运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需要检查和清洁燃烧设备,以确保热水的生产过程正常。
其次,要检查管道和暖气片或者地暖系统的运行情况,确保没有漏水或其他问题。
此外,定期检查温控设备和系统调节器的工作状态,确保室内温度可以按照设定进行调节。
第三章 室内热水供暖系统

配给多组散热器,冷却后的回水自每个散热器直接
沿回水立管或水平回水管流回热源的系统。
第一节
重力(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
一、 系统工作原理及其作用压力
假设整个系统只有一个放热中心1( 散热 器)和一个加热中心2( 锅炉) ,用供水管3 和回水管4 把锅炉与散热器相连接,在 系统的最高处连接一个膨胀水箱5 ,用 它容纳水在受热后膨胀而增加的体积。
2
p gh1 h g gh2 2 g
H2
gH2 2 g gH1 h g
H1
四、自然循环热水供暖单管系统的作用压力
同理,当立管上串联几组散热器时,其循环作用压力的通 式可写成
P ghi ( i g ) gHi ( i i 1 )
四、自然循环热水供暖单管系统的作用压力
特点:热水进入立管 后,由上向下顺序流过各 层散热器,水温逐层降 低,各组散热器串联在 立管上。每根立管(包 括立管上各组散热器) 与锅炉、供回水干管形 成一个循环环路,各立
管环路是并联关系。
四、自然循环热水供暖单管系统的作用压力 右图中散热器S1和S2 串联在立管上。该立管 循环环路的作用压力 为:
或:p gHi ( i i 1 )
i N
h1 ( 1 2 ) h2 ( 2 3 ) p g h3 ( 3 4 ) 3.2(977.81972.88) 9.81 6.2(972.88 968.32) 9.2(968.32 961.92) 1009 7 P a .
第二节 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
一、机械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
(1)工作原理
重力循环热水供暖系统
第三章重力循环(第九讲)

•
第一节 重力(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
二、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作用压力
• 3、作用压力计算: • • ⑴断面A-A右侧的水柱压力为: p1= g ( h0ρh + hρh + h1ρg ) Pa Pa
•
• •
⑵断面A-A左侧的水柱压力为:
p2= g ( h0ρh + hρg + h1ρg ) ⑶断面A-A两侧之差值,即系统内的循环作用压力为:
第一节 重力(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
二、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作用压力
• 3、作用压力分析: • 假设在上图的循环环路最低点的断面A-A处有一个假
想的阀门,若突然将阀门关闭,则在断面A-A两侧受到不同
的水柱压力,这两方所受到的水柱压力之差就是驱使管路中 的水进行循环的作用压力. • 循环作用压力的大小,取决于水温(水的密度)在循环环路 的变化情况、锅炉中心到散热器中心的高度差.
第三章 热水供暖系统
• 热水供暖系统的分类:
•
• •
4、按系统管道的敷设方式分:
⑴垂直式系统 , 供水经立管后, 流入散热器. ⑵水平式系统 , 供水经水平管后, 顺序流入散热器.
•
• •
5、按系统供、回水环路布置分:
⑴同程式系统 , 系统每支立管的供、回水环路长度相等. ⑵异程式系统 , 系统每支立管的供、回水环路长度不相等.
第三章 热水供暖系统
• 热水供暖系统的分类:
•
•
1、按热媒温度分:
⑴低温热水供暖系统 , 热媒温度≤100℃.
•
• • • •
⑵高温热水供暖系统 , 热媒温度>100℃.
2、按系统循环动力分: ⑴重力循环(即自然循环)系统 , 靠水的密度差进行循环. ⑵机械循环系统 , 靠机械(水泵)力进行循环的系统 .
第三章重力循环(第九讲)介绍

水冷却后的密度分别为:ρ2、ρh
故循环作用压力的值为:
①计算法: △p=gh1(ρh-ρg) +gh2(ρ2-ρg) Pa ②计算法: 散热器S1和S2是串联关系, 热水在散热器S1和S2里顺序地 冷却. △p =g(h1+h2)(ρ2 - ρg) + gh1(ρh- ρ2) = gH2(ρ2-ρg) +gH1(ρh-ρ2) Pa
•
• •
△ p= p1- p2
= g h (ρh-ρg ) Pa h -加热中心到冷却中心的垂直距离, m
第一节 重力(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
二、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作用压力
• 3、作用压力: • • ⑶断面A-A两侧之差值,即系统内的循环作用压力为: △ p= p1- p2
•
• • • •
= g h (ρh-ρg )
流量分配不均,必然要出现上热下冷的现象,即所谓的垂直失
调.且楼层数越多,其上下环路压差值越大,上热下冷的现象就 越严重.
因此,在工程设计时,双管系统适用于四层及以下建筑物.
第一节 重力(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
四、重力循环单管供暖系统作用压力的计算:
• 1、单管系统的特点: • 各层散热器是串联关系,热水按顺序地沿各层散热器冷却. • 2、作用压力分析:
第一节 重力(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
三、重力循环双管供暖系统作用压力的计算:
2、作用压力的分析:
由 △ p2- △ p1=g h2(ρh-ρg)压差值可知,虽然进入 和流出各层散热器的供、回水温度相同(不考虑管路沿途冷
却的影响),也将形成上层作用压力大、下层作用压力小的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20____/20____学年第____学期课程供热工程目的要求:1、掌握重力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作用压力;2、掌握重力循环热水供暖单、双管系统的作用压力的计算;3、重力循环热水供暖例题。
旧知复习:作用压力的确定。
重点难点:重点:重力循环热水供暖单、双管系统的作用压力的计算。
难点:重力循环热水供暖单、双管系统的作用压力的计算。
教学过程:(包括主要教学环节、时间分配)一、复习(5分钟)二、新课1、重力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作用压力(10分钟)2、重力循环热水供暖单管、双管系统的作用压力的计算(35分钟)3、例题(35分钟)三、小结及作业(5分钟)课后作业:简述重力循环热水供暖单、双管系统的作用压力的区别。
教学后记:此处相对较枯燥,注意通过单、双管的比较,加强学生理解。
任课教师教研室主任: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授课教案附页 第 页任课教师 郑枫 教研室主任 张风琴 年 月 日 第三章 热水供暖系统以热水作为热媒的供暖系统,称为热水供暖系统。
从卫生条件和节能等考虑,民用建筑应采用热水作为热媒。
热水供暖系统,可按下述方法分类:1.按系统循环动力的不同,可分为重力(自然)循环系统和机械循环系统。
2.按供、回水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单管系统和双管系统。
3.按热媒温度的不同,可分为低温水供暖系统和高温水供暖系统。
在我国,习惯认为:水温低于或高于100℃的热水,称为低温水,水温超过100℃的热水,称为高温水。
室内热水供暖系统,大多采用低温水作为热媒。
设计供、回水温度多采用95℃/70℃(也有采用85℃/60℃)。
高温水供暖系统一般宜在生产厂房中应用。
设计供、回水温度大多采用120~130℃/70℃~80℃。
第一节 重力(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一、重力循环热水供暖的工作原理及其作用压力图3—1是重力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重力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循环作用压力的大小,取决于水温(水的密度)在循环环路的变化状况。
先不考虑水在沿管路流动时因管壁散热而使水不断冷却的因素。
设P1和P2分别表示A-A 断面右侧和左侧的水柱压力,则:)(g h h h h h g P ρρρ101++= Pa )(g g h h h h g P ρρρ102++= Pa 断面A-A 两侧之差值,即系统的循环作用压力为:)(g h gh P P P ρρ-=-=∆21 Pa 起循环作用的只有散热器中心和锅炉中心之间这段高度内的水柱密度差。
二、重力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主要型式重力循环热水供暖系统主要分双管和单管两种型式。
左右上供下回式重力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管道布置的一个主要特点是:系统的供水干管必须有向膨胀水箱方向上升的流向。
其反向的坡度为0.5%~1.0%;散热器支管的坡度一般取1%。
这是为了使系统内的空气能顺利地排除,因系统中若积存空气,就会形成气塞,影响水的正常循环。
在重力循环系统中,水的流速较低,水平干管中流速小于0.2m /s ;而干管中空气气泡的浮升速度为0.1一0.2m /s ,而在立管中约为0.25m /s 。
因此,在上供下回重力循环热水供暖系统充水和运行时,空气能逆着水流方向,经过供水干管聚集到系统的最高处,通过膨胀水箱排除。
三、重力循环热水供暖双管系统作用压力的计算1)双管系统中,由于供水同时在上、下两层散热器内冷却,形成了两个并联环路和两个冷却中心。
它们的作用压力分别为:)(g h gh P ρρ-=∆11Pa (3-2) )())((g h g h gh P h h g P ρρρρ-+∆=-+=∆21212 (3-3) 式中 1P ∆——通过底层散热器aS 1b 环路的作用压力,Pa ;2P ∆——通过上层散热器aS 2b 环路的作用压力,Pa.。
由式(3—3)可见,通过上层散热器环路的作用压力比通过底层散热器的大,其差值为)(g h gh ρρ-2Pa 。
因而在计算上层环路时,必须考虑这个差值。
由此可见,在双管系统中,由于各层散热器与锅炉的高差不同,虽然进入和流出各层散热器的供、回水温度相同(不考虑管路沿途冷却的影响),也将形成上层作用压力大、下层作用压力小的现象。
如选用不同管径仍不能使各层阻力损失达到平衡,由于流量分配不均,必然要出现上热下冷的现象。
在供暖建筑物内,同一竖向的各层房间的室温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温度,而出现上、下层冷热不匀的现象,通常称作系统垂直失调。
由此可见,双管系统的垂直失调,是由于通过各层的循环作用压力不同而出现的;而且楼层数越多,上下层的作用压力差值越大,垂直失调就会越严重。
三、重力循环热水供暖单管系统的作用压力的计算在图3—4所示的上供下回单管式系统中,散热器S 2和S 1串联。
由图3-4分析可见,引起重力循环作用压力的高差是(h 1+h 2)m ,冷却后水的密度分别为2ρ和h ρ,其循环作用压力值为 )()(h h gh gh P ρρρρ-+-=∆2221 Pa (3—4) 式(3—4)也可改写为:图3-5计算单管系统中层立管水温示意图)()()())((212221221ρρρρρρρρ-+-=-+-+=∆h g h g gH gH gh h h g P Pa 同理,如图3—5所示,若循环环路中有N 组串联的冷却中心(散热器)时,其循环作用压力可用下面一个通式表示:∑∑==+-=-=∆N i Ni i i i g i i gH gh P 111)()(ρρρρ Pa 2)设供、回水温度分别为t g 、t h 。
建筑物为八层(N=8),每层散热器的散热量分别为Q1,Q2···Q8,即立管的热负荷为:821Q Q Q Q +⋯⋯++=∑ W (3-6)通过立管的流量,按其所担负的全部热负荷计算,可用下式确定:)(86.0)(187.46.3)(h g h g h g L t t Q t t Q t t C Q A G -∑=-∑=-∑= kg/h (3-7) 式中 Q ∑——立管的总负荷,W ;g t 、h t ——立管的供、回水温度,℃;C ——水的热容量,C=4.187 kJ /kg .℃;A ——单位换算系数(1W =1J/s=3600/1000kJ /h=3.6kJ /h)。
流出某一层(如第二层)散热器的水温t 2,根据上述热平衡方式,同理,可按下式计算:)() (283286.0t t Q Q Q G g L -+⋯⋯++=kg /h (3-8)式(3—8)与式(3—7)相等,由此,可求出流出第二层散热器的水温t 2为: )( h g g t t QQ Q Q t t -∑+⋯⋯++-=8322 ℃ (3-9) 根据上述计算方法,串联N 组散热器的系统,流出第i 组散热器的水温t i (令沿水流动方向最后一组散热器为i=1),可按下式计算:)(h g N i ig i t t Q Q t t -∑-=∑ ℃ (3-10)式中 i t —— 流出第I 组散热器的水温,℃;∑N i i Q—— 沿水流动方向,在第I 组(包括第I 组)散热器前的全部散热器的散热量,W ;在单管系统运行期间,由于立管的供水温度或流量不符合设计要求,也会出现垂直失调现象。
但在单管系统中,影响垂直失调的原因,不是如双管系统那样,由于各层作用压力不同造成的.而是由于各层散热器的传热系数K 随各层散热器平均计算温度差的变化程度不同而引起的。
总的重力循环作用压力,可用下式表示:f zh P P P ∆+∆=∆ Pa (3-11)式中 △P ——重力循环系统中,水在散热器内冷却所产生的作用压力,Pa ;△P f ——水在循环环路中冷却的附加作用压力,Pa 。
[例题3—1]【解】 1.求双管系统的重力循环作用压力系统的供、回水温度,t g =95℃,t h =70℃。
查附录3-1得ρg =961.92kg/m 3,ρh =977.81 kg/m 3。
通过各层散热器循环环路的作用压力,分别为:第一层:)(g h gh P ρρ-=∆11=9.81×3.2(977.81—961.92)=498.8 Pa 第二层:))((g h h h g P ρρ-+=∆212=9.81×(3.2十3.0)×(977.81—961.92)=966.5 Pa ; 第三层:))((g h h h h g P ρρ-++=∆3213=9.8l ×(3.2十3.0十3.0)×(977.8l —961.92)=1434.1 Pa第三层与底层循环环路的作用压力差值为:△P=△P 3-△P 1=1434.1-498.8=935.3Pa由此可见,楼层数越多,底层与最顶层循环环路的作用压力差越大。
2.求单管系统各层立管的水温)(h g N i ig i t t Q Q t t -∑-=∑ ℃由此可求出流出第三层散热器管路上的水温。
)(h g g t t QQ t t -∑-=33=95-800/2100(95-70)=85.5 ℃ 相应水的密度:ρ3=968.32 kg/m 3流出第二层散热器管路上的水温t 2为:)()()(7095210060080095232-+-=-∑+-=h g g t t Q Q Q t t =78.3℃ 相应水的密度 :ρ2=972.88kg/m ³3.求单管系统的作用压力∑∑==+-=-=∆N i Ni i i i g i i gH gh P 111)()(ρρρρ Pa 则 []∑=-+-+-=-=∆N i g g g h g i i h h h g gh P 133221)()()()(ρρρρρρρρ =9.8l[3.2(977.81—972.88)+6.2(972.88—968.32)十9.2(968.32—961.92)]=1009.7Pa重力循环热水供暖系统是最早采用的一种热水供暖方式,已有约200年的历史,至今仍在应用。
它装置简单,运行时无噪音和不消耗电能。
但由于其作用压力小,管径大,作用范围受到限制。
重力循环热水供暖系统通常只能在单幢建筑物中应用,其作用半径不宜超过50m 。
小结:重力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主要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