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生物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生物传感器是一种能够将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的信号转化为电子信号的设备。
它通过利用细胞、酶、抗体、DNA等生物分子特异性识别分析分子,从而实现对特定分子的高灵敏、高选择性检测。
生物传感器由于具有易制备、低成本、高效率、检测稳定和快速响应等特点,在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医疗诊断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生物传感器是利用生物分子对特定分子(分析物)的特异性识别作用来进行检测分析的一种传感器。
其基本原理是基于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的生物学检测方法,其最主要的两个元素是生物分子(受体)和信号转换器(转换器)。
当分析物与生物分子配对时,生物分子就能够改变原本的电学或光学特性,这种改变可以被转换器转换为可读取的信号输出。
常用的生物分子包括抗体、DNA、RNA和酶等,常用的信号转换器包括电化学和光学传感器等。
1. 抗体与生物传感器抗体生物传感器是广泛应用于生物分析领域的一种传感器。
T原位单抗生物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药物、食品及环境中分析物测定,能够实现对高灵敏、高选择性的检测。
抗体生物传感器的检测过程包括两个步骤:生物分子与分析物的特异性识别和信号转换。
由于抗体对于特异性与亲和力非常强,所以可以实现对分析物的高灵敏、高选择性检测。
2. DNA生物传感器DNA是一种具有适应性的高分子生物分子,可以通过特定配对的碱基与其它DNA分子、RNA分子、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
基于这种特点,发展了大量的DNA生物传感器。
DNA生物传感器的优点在于其对于寡核苷酸寡肽的特异性识别及其大量、容易制备的DNA库。
同时,DNA的亲和力最适pH值稳定,而且对温度不敏感,这使得DNA生物传感器的检测过程具有高的重复性和稳定性。
3. 酶生物传感器酶生物传感器是利用酶的催化作用对特定底物进行检测分析的一种生物传感器。
酶催化过程伴随着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添加或消耗分子等变化,这些变化能够通过电化学或光学方法检测和分析。
酶传感器

食品添加剂
蔬果表面的化学物
酶传感器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酶传感器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包括食品成分、食品添加剂、 有害毒物、残留农药兽药等的测定分析。
酶传感器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
酶传感器在食品工业中用于食品成分分 析,主要是葡萄糖的测定,葡萄糖含量是衡 量水果成熟度和贮藏寿命的一个重要指标。
还可用来分析白酒、苹果 汁、果酱和蜂器
酶传感器
什么是酶传感器?
酶传感器是生物传感器的 一种,是利用生化反应所产生的 或消耗的物质的量,通过电化学 装置转换成电信号,进而选择性 地测定出某种成分的器件。
酶传感器工作原理示意图
把催化反 应中底物 或产物的 变量转换 成电信号
电 信 号
被检测物质
固定化酶膜
选择性地识别被检测的物 质,并且催化被识别出的物 质发生化学反应
酶传感器在监测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有机 污染物、无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等方面的 应用,并对电化学酶传感器的发展方向进 行了展望。
检测土中含磷量
亚硫酸盐通常用作食品工业的漂白剂和防腐剂, 用酶传感器可以测定食品中的亚硫酸含量。甚至 还可以测定色素和乳化剂。
可以用乙酰胆碱酯酶类传感器,检测果蔬表面有机磷农药。
磷 污 染
酶传感器在环境安全中的应用
三聚磷酸钠进入环境水体,造成了江 湖水体“富营养化”使水体发臭,藻类大 量生长,蚊蝇孽生,有的地方水系水葫芦 在水面生长厚达1米深,给环境造成危害。
酶传感器的实际应用
血糖仪
食品安全
环境安全
血糖仪
酶传感器在血糖仪中的应用
葡萄糖(被检测物质)经葡萄 糖氧化酶(固定化酶膜)催化氧化 成为葡萄糖内酯同时葡萄糖氧化酶 转化为其还原态。进行一系列的催 化氧化反应,通过血糖仪(变化器), 将化学信号转为电信号,在屏幕上 显示。
酶生物传感器讲述讲解

酶生物传感器是将酶作为生物敏感基元,通过各种物理、化学
,实现对目标物定量测定的分析仪器。与传
,酶生物传感器具有独特的优点:选择性高、 反复多
响应快、体积小、可实现在线监测、成本低,便于推广普及。
酶生物传感器;进展;应用新技术
概述
(Biosensor)是一类特殊的化学传感器,通过各种物理、
,然后将反应的
cardinovascular surgery[J].AnnNYAcad Sc,i 1962, 102: 29.
王建龙,张悦,施汉昌,等.生物传感器在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研
[J].生物技术通报,2000,3:13-18.
武文斌.生物传感器及其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评价[J].海军医
,2007,28(4):374-376.
李海虹,严少华,漆德瑶,等.环糊精交联固定酶的生物传感器及
[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8,25(1):162-166.
王朝瑾,应太林,吴芯芯,等.N-甲基吩嗪为介体辣根过氧化物酶
感器的研究[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
,1998,30(6):641-643.
龚毅,叶蕾,陈洪渊,等.锇-聚乙烯吲哚配合物修饰电极对肾上腺
(β-CDP)为主体,电子媒介体二茂铁为客体,形成稳定的
,制成了葡萄糖、乳糖生物传感器。再如朱邦尚等[10]以电子媒
1,1-二甲基二茂铁为客体与β-CDP形成稳定的主客体包络物。
如马全红等[12]以二茂铁为电子
,将含有丰富酪氨酸酶的蘑菇组织肉浆固定在二茂铁(PVC膜)
L-酪氨酸的线性响应范围为2.0
:在导电单体成膜之前,探讨在合适条件下,向底液中加入改
,通过电化学法有效地控制电极上导电复合材
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分类及应用

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分类及应用1. 引言生物传感器是一种能够将生物学反应转化为可量度的信号的装置,它可以检测和测量生物体内的各种分子、离子和微生物等生物活性物质。
生物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和农业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分类及各个应用领域的具体案例。
2. 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分类生物传感器根据其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2.1 酶传感器酶传感器利用酶对底物的特异性反应来检测目标物质的浓度。
常见的酶传感器包括葡萄糖传感器、乳酸传感器和胆固醇传感器等。
例如,葡萄糖传感器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来监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2.2 免疫传感器免疫传感器利用抗体与抗原之间的特异性结合来检测目标物质。
免疫传感器在医学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检测病毒、细菌和抗体等。
近年来,免疫传感器也用于食品安全领域,用于检测食品中的致病菌和有害物质。
2.3 DNA传感器DNA传感器利用DNA分子的特异性互补配对来检测目标物质。
DNA传感器在基因检测和基因表达研究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例如,DNA传感器可以检测基因突变和特定基因的表达水平,有助于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
2.4 细胞传感器细胞传感器利用细胞对外界环境的敏感性来检测目标物质。
常见的细胞传感器包括细胞生物传感器和细胞电化学传感器等。
细胞传感器在环境监测和生物安全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可以检测水体中的有毒物质和污染物。
3. 生物传感器的应用案例生物传感器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典型案例:3.1 医学诊断生物传感器可用于医学诊断,例如心电图仪检测心电信号、血糖仪检测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
同时,生物传感器还可以用于检测疾病标志物,帮助早期诊断和治疗疾病。
3.2 环境监测生物传感器在环境监测中起到关键作用。
例如,利用细胞传感器可以检测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和细菌等。
这有助于保护环境、预防环境污染。
3.3 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安全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酶生物传感器

分析化学
李蕊
A
1
目录
一、电化学酶生物传பைடு நூலகம்器的概念
二、电化学酶生物传感器发展历程
(1)第一代酶生物传感器
(2)第二代酶生物传感器
(3)第三代酶生物传感器
三、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器方面的应用
(1)金属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2)半导体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3)碳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A
15
金属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金纳米粒子在生物传感器中主要用做探针载体和信 号分子,这是由于: (1)金纳米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这和绝大部分生物分子尺寸 接近,利用金纳米材料生物相容性等性质和生物分子结合在一起, 释放氧化还原中心,并且在生物分子内部形成输电通道,减少生物 活性中心和电极之间的距离,提高电子迁移速度 (2)金纳米粒子能与生物分子内的氢硫基、氰基等基团产生共价键 合,形成分子探针 (3)金纳米粒子有相对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髙的化学活性等优点,在 固载和标记生物蛋白质常常选金纳米粒子作为载体 (4)可以方便通过调节由四氯合金酸和柠檬酸钠反应物质比例来调 控金纳米粒子的尺寸。
TiO2是一种有效的半导体纳米材料,其表面富含羟 基,具有比表面积大、化学性质稳定、对大多数生物分子无害等 优点,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制备中被广泛的用于在电极表面固 定酶和蛋白质。
A
19
示例1
Hong C.L.等利用微乳化方法在纳米二氧化硅外 面包裹了一层环戊二稀基铁,修饰到电极表面后成功制备了一种 新型的无试剂电流型免疫传感器 。外面包裹了环戊二稀基铁的 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固定到电极表面后,有效的在电极表面固载了 氧化还原探针环戊二稀基铁,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可逆的氧化还 原活性。这种经过处理的二氧化硅微小颗粒均匀稳定的覆盖在电 极表面,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表面反应活性的优秀特性可以 使二氧化硅纳米材料将CA 15-3抗体蛋白牢牢固定在表面。
酶基传感器 灵敏度低的原因

酶基传感器灵敏度低的原因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酶基传感器是一种常用于生化检测和分析的传感器,它可以通过检测酶的活性来测量样品中特定物质的含量。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酶基传感器的灵敏度并不高,这会影响到传感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那么,酶基传感器灵敏度低的原因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将分析一下可能存在的问题。
酶的活性受到影响。
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它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发挥其最佳的催化作用。
如果酶的活性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值、离子浓度等,就会导致传感器的灵敏度降低。
为了确保传感器的准确性,我们需要对酶的活性进行严格的控制和调节。
样品中的干扰物质过多。
在实际应用中,样品中往往会含有各种干扰物质,这些物质可能会影响到酶的活性,从而降低传感器的灵敏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用预处理样品的方法,如使用适当的方法将干扰物质去除或稀释样品,以减少干扰物质对传感器的影响。
酶基传感器的设计和制备也会影响其灵敏度。
如果传感器的设计不合理或制备工艺不规范,就会导致传感器灵敏度低。
我们需要在设计和制备过程中严格控制各项参数,确保传感器的性能达到最佳状态。
酶的固定方式也会影响传感器的灵敏度。
传统的酶固定方法包括物理吸附、共价固定等,然而这些方法可能会导致酶的活性丧失或释放,从而降低传感器的灵敏度。
我们需要寻找更加稳定和高效的酶固定方法,以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
酶基传感器灵敏度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涉及到酶的活性、样品中的干扰物质、传感器的设计和制备、以及酶的固定方式等多个因素。
为了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我们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优化传感器的性能。
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和研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使酶基传感器在生化检测和分析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文共计609字】第二篇示例:酶基传感器是一种利用酶作为生物元素的传感器,通过酶与底物的相互作用来检测目标物质的浓度。
在生物传感器中,酶基传感器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类型,但有时候我们会发现酶基传感器的灵敏度并不理想,无法满足我们对检测灵敏度的要求。
生物传感器技术

生物传感器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近年来在生物医学、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它具有快速、高灵敏度、高选择性、便携性等优点,可以对生物分子进行检测和分析。
本文将介绍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原理、分类、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原理生物传感器技术是基于生体过程或生物材料与物理信号或化学信号的相互作用实现的一种检测技术。
其原理主要包括生物识别元件(如抗体、酶、核酸等)与物理或化学传感元件(如电极、有机分子等)之间的作用。
通过生物识别元件与待测物质之间的特异性反应,产生信号变化,进而被物理或化学传感元件检测到并转化为可量化的电信号。
二、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分类根据生物识别元件的类型,生物传感器技术可分为抗体传感器、酶传感器、核酸传感器、细胞传感器等。
抗体传感器利用抗体与特定抗原结合发生免疫反应,实现对抗原的检测和分析。
酶传感器则是利用酶与底物之间的特异性反应来检测和分析底物的存在和浓度。
核酸传感器通过测定DNA或RNA的序列或特定结构来实现对目标核酸的检测。
细胞传感器则基于细胞活性和代谢产物的变化来检测和分析生物分子。
三、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应用生物传感器技术在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例如,血糖传感器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实现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监测和调控。
DNA传感器可以帮助人们进行遗传病的早期诊断。
此外,生物传感器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环境监测领域,如检测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浓度和种类,以及水质、空气质量等的监测。
在食品安全方面,生物传感器可以大大提高食品中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等的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
四、生物传感器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生物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其性能和应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未来,生物传感器技术可能出现以下发展趋势:首先,生物传感器的灵敏度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可以检测到更低浓度的物质。
其次,传感器将变得更加小型化和便携化,方便实时检测和现场应用。
此外,多功能和多参数传感器的研究和应用也将成为发展的趋势,实现复合分析和全面监测。
酶传感器

酶传感器摘要:酶传感器是近几年来研究最多、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一类生物传感器。
本文综述了酶传感器的原理、特点及其研究现状。
关键词:酶传感器;酶特异性;研究现状酶传感器具有测定过程简单,体积小、响应快、成本低、携带方便、便于野外现场检测,样品用量少,可反复多次使用和联机操作等特点,在环境监测、医疗诊断、食品发酵以及军事等领域应用广泛,并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1. 酶传感器及原理传感器可分为物理传感器、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1】。
酶传感器是生物传感器中最早被研究和应用的一类,它由信号转换器和固定化的生物活性物质酶两部分组成。
根据信号的转换器不同,酶传感器又可分为酶电极传感器、热敏电阻酶传感器、离子敏场效应晶体管酶传感器和光纤酶传感器等几类。
目前生物传感技术中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有机相酶传感器是从溶剂体系的角度分类的【2】。
酶传感器的原理即是,酶能催化底物反应,从而使特定物质的量发生变化,用能把这种变化转换为电信号的装置与固定化的酶组合,就可构成酶传感器。
常用的这类信号转换装置有氢离子电极、过氧化氢电极、氨气敏电极、二氧化碳气敏电极、其他离子选择性电极、离子敏场效应晶体管等。
采用乙酰胆碱酯酶电流型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实验底物氯化乙酰硫代胆碱在乙酰胆碱酯酶的催化作用下可以水解为乙酸和巯基胆碱,巯基胆碱具有电活性。
在外加电势的作用下,pt、玻碳等基础电极就会表面氧化,产生的氧化电流强度反映出它在电极表面的浓度。
当乙酰胆碱酯酶被农药毒死蜱抑制时,该氧化电流的大小能准确地反应出酶被抑制的程度,从而检测出农药残留的浓度【3】。
酶的特异性是指酶对它所催化的反应以及底物结构有严格选择性,一种酶只对一种物质或一类结构相似的物质起作用。
酶比一般催化剂特异性强,因酶是一种蛋白质,结构复杂,在其精细的空间构象中,存在一个特殊部分“活性部位”,能专一地与对应的底物结合,体现酶的特异性。
酶的特异性有效地保证了实验的准确性。
2.酶传感器的特点及研究现状酶传感器作为一种新兴的检测手段,与传统的分析检测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4】.(1)测定过程简单生物传感器是由选择性好的生物材料构成的分子识别元件,因此一般不需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它利用优异的选择性把样品中被测组分的分离和检测统一为一体,除了缓冲液之外,测定时一般不需另加其它试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2/8
16
氧电极:是一个通过测定电解电流来测定溶液中氧含量的电解池。
工作时,在铂阴极和Ag阳极之间施加0.6V的 电压。当E=-0.2V时电极开始电解,产生还原 电流,其还原反应式为:
O2 2H2O 4e 4OH
2020/12/8
17
使用最多的是封闭式的Clark氧电极
2020/12/8
2020/12/8
44
自然界中的胆固醇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之中,植物中没有胆固醇。 兽肉的胆固醇含量高于禽肉,肥肉高于瘦肉,贝壳类和软体类高于一般鱼类,蛋黄、鱼 子、动物内脏的胆固醇含量非常高。
2020/12/8
45
降低胆固醇的食物: § 含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 § VC 与 VE § 饮酒可能使血中的高密度脂蛋白升高,加强防治高胆固醇血症的作用。葡萄酒较合适,
透气膜上固定葡萄糖氧化酶。
2020/12/8
24
当葡萄糖溶液与酶膜接触时,发生如下反应:
C6H12O6 2H2O O2 葡萄糖氧化酶C6H12O7 2H2O2
2020/12/8
25
C6H12O6 2H2O O2 葡萄糖氧化酶C6H12O7 2H2O2
故葡萄糖浓度测试方法有三种: 生成的葡萄糖酸 消耗的氧 生成的H影响
凡能降低酶的活性甚至使酶完全失活的物质称为抑制剂,抑制剂的种类很多,包 括药物、抗生素、毒物、抗代谢物以及酶促反应产物等。
2020/12/8
9
凡能激活酶活性的物质,均称激活剂。某些酶必须有激活剂存在,才能进行酶促反 应。激活剂大部分为某些无机离子,也有一些有机分子。
2020/12/8
5
⑶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每一种酶的催化反应都有适宜的温度范围和最适温度。
2020/12/8
6
⑷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每一种酶都有适宜的pH值范围和最适pH值。在一定的pH下,酶促反应具有最 高的反应速度,此pH称为该酶的最适pH。
2020/12/8
7
2020/12/8
● 酶的高度特异性
酶不仅具有一般催化剂加快反应速度的作用,而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绝对特异性 相对特异性 立体异构特异性
2020/12/8
1
㈢酶促反应动力学
酶促反应动力学是研究酶反应速度及各种因素对酶反应速度影响的科学。 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有:底物浓度、酶浓度、 pH值、温度、抑制剂与激活剂等。
2020/12/8
可用氨气敏电极、二氧化碳电极等作为基 础电极测定尿素的含量。
2020/12/8
65
(2)草酸电极
生物体内草酸的来源:
草酸(乙二酸)结构式 2020/12/8
♫ 维生素C代谢 ♫ 甘氨酸代谢 ♫ 草酰乙酸水解 ♫ 异柠檬酸降解 ♫ 食物摄入:菠菜、茶叶
66
草酸
草酸脱羧酶
2020/12/8
38
(2)乳酸电极 血液中乳酸的浓度是反映人体体力消耗程度的重要指标。在体育运动训练中乳酸
的检验是极为必要,国际上乳酸传感器已经有成熟的商品仪器。
2020/12/8
39
2020/12/8
40
还可采用介体修饰的方法制备乳酸传感器。 在电极上滴介体四硫富瓦烯(TTF) 浆液,晾干后,将乳酸氧化酶固定在该电极表面修饰层上面,即构成乳酸传感器。
2020/12/8
48
(4)肌酸和肌酸酐电极
脱水
肌酸 2020/12/8
肌酸酐 49
血清肌酸肝含量测定是衡量肾功能的一个很好的基准。 血清肌酸酐浓度不会因食物的种类而受影响,所以做为判断肾脏机能的依据较血清尿 素可靠。 血清肌酸酐浓度与肌肉的量有关,因此肌肉多的排放的尿肌酸酐浓度会比肌肉少的多。
2020/12/8
50
肌酸酐 H2O 肌酸酐水解酶 肌酸 肌酸 H2O 脒基肌酸水解酶 肌氨酸 脲 肌氨酸 H2O O2 肌氨酸氧化酶甘氨酸+HCHO H2O2
2020/12/8
51
肌酸和肌酸酐微传感器
2020/12/8
52
(5)磷酸盐电极 2020/12/8
佝偻病 软骨病
53
葡萄糖-6-磷酸盐 葡萄糖 + O2
阴极反应
H2O2 O2 2H 2e
2e
2H
1 2
O2
H
2O
2020/12/8
21
2020/12/8
22
1.葡萄糖传感器 葡萄糖传感器是研究最早、开发最成熟并已市场化的生物传感器,即血糖仪。
各种型号的血糖仪产品
2020/12/8
23
(1)早期的葡萄糖传感器 早期的葡萄糖传感器是由葡萄糖氧化酶膜和电化学电极组成的。在电化学电极的
2020/12/8
29
(2)改进的葡萄糖传感器
为消除环境中氧对测定的干扰,用四硫富瓦烯、二茂铁等容易在电极上氧化 还原的介体来代替氧的电子传递作用。电子介体是酶氧化还原活性中心与电极表面 之间的电子传递中介物,在电流型酶电极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各种电子传递介体的使用,使得电流型酶传感器的响应速度、检测灵敏度和选 择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
酶动力学测定的是初速度,是指酶在反应过程中底物初始浓度被消耗在5% 以内的速度。目的是排除酶反应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干扰因素,以便测得准确的 酶反应速度。
2020/12/8
3
⑴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2020/12/8
4
⑵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若底物初始浓度固定时,酶反应速度与酶浓度呈线性关系。
但必须严格限制摄入量。
2020/12/8
46
胆固醇电极是一种用于临床测定血清胆固醇含量的电流型酶传感器。
胆固醇 H2O 胆固醇脂酶游离胆固醇 RCOOH 游离胆固醇 O2 胆固醇氧化酶胆甾烯酮 H2O2
结合型酶电极
2020/12/8
47
根据反应过程中消耗的氧,产生的过氧化氢,用相应的电极组成胆固醇传感器测 定电流的变化量,在一定条件下,电流变化量与胆固醇浓度呈线性相关。
56
酒后驾驶
饮酒驾车:指驾驶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20 mg/100 mL小于80 mg/100 mL的驾驶行 为。
350 mL(约相称于1小瓶)啤酒或半两白酒(20 mL)
2020/12/8
57
醉酒驾车:指驾驶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80 mg/100 mL的驾驶行为。 1400 mL(约相称于3瓶500 mL)啤酒或一两半白酒(80mL)
2020/12/8
60
电位型酶电极所用的基础电极是对 某种离子有选择性或对气体有选择性的电极
离子选择性电极 2020/12/8
气敏电极 61
2020/12/8
62
⑴尿素电极
1773年,伊莱尔·罗埃尔(Hilaire Rouelle)发现 尿素。
1828年,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希·维勒首次使用无 机物质氰酸氨(由氯化铵和氯酸银反应制得)与硫酸 铵人工合成了尿素。
流作为测量信号,在一定条件下,利用测得的电流信号与被测物活度或浓度的函数 关系,来测定样品中某一生物组分的活度或浓度。
2020/12/8
14
制作生物传感器最常用的是氧化酶:
底物+O2
产物+H2O2
2020/12/8
15
基础电极可采用氧、过氧化氢电极,还可采用近年开发的介体修饰的炭、铂、钯和 金等固体电极或介体修饰电极。
2020/12/8
10
二、酶传感器
酶传感器是应用固定化酶作为敏感元件与各种信号转换器组合而成的 生物传感器。
依据信号转换器的类型,酶传感器大致可分为酶电极、酶场效应管传感器、酶 热敏电阻传感器、酶压电晶体型、光纤光学型等。
2020/12/8
11
传感器的类型
2020/12/8
12
4.1 酶电极传感器 Enzyme electrode sensor
酸性磷酸酯酶 葡萄糖氧化酶
葡萄糖 + 磷酸 葡萄糖酸 + H2O2
2020/12/8
54
(6)淀粉电极 淀粉
淀粉酶
葡萄糖 + O2
葡萄糖氧化酶
葡萄糖 葡萄糖酸 + H2O2
2020/12/8
55
(7)乙醇电极 CH3CH2OH
2020/12/8
♫ 可用乙醇来制造醋酸、饮料、香精、染料、 燃料等。 ♫ 医疗上也常用体积分数为70-75%的乙醇作 消毒剂等。
GOD
GOX
2020/12/8
32
介体传感器的特点: • 仅用较低的电压就能使介体氧化。 • 传感器对氧不敏感,能在缺氧和氧浓度 变化的条件下使用。 • 二茂铁离子与还原GOD之间的电子传递 快,电极响应迅速。
2020/12/8
33
采用场效应晶体管和微电极做换能器,以缩小传感器的体积; 利用电子技术、改善信号放大和显示方法,使其易于商品化; 改善采样方法,使患者使用方便或更易于临床应用。 最重要的改进是使用化学电子传递中间介体代替作为自然电子受体的氧,使酶催化反 应不再受到溶解氧含量的制约。
2020/12/8
30
方法:将葡萄糖氧化酶和电子介体同时包埋于聚合物膜中,或直接修饰于电极的表面构 成葡萄糖酶传感器。
2020/12/8
31
G O X 在葡萄糖氧化酶( )的催化下,葡萄糖被氧化为葡萄糖酸,再由二茂铁离
子将还原型葡萄糖氧化酶( )氧化为氧化型葡萄糖氧化酶( ),然后二茂 铁在电极上氧化成二茂铁离子,通过二茂铁在电极上产生的氧化电流来实现葡萄糖 含量的检测。
2020/12/8
58
C2H5OH + NAD+ NADH + [Fe(CN)6]4-
醇脱氢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