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酶生物传感器

合集下载

电化学酶生物传感器

电化学酶生物传感器

响应机理
电流响应
以壳聚糖为载体将血红蛋白、胆固醇 氧化酶、胆固醇酯酶固定在玻碳电极 表面,在不使用任何电子媒介体的条 件下,利用血红蛋白和电极之间的直 接电子转移,制备成高选择性的全胆 固醇生物传感器,用于测定血清中的 总胆固醇含量。 对胆固醇响应的线 性范围为10~110mg /dL ,检测限为 5mg/dL,响应时间为60 s。
换能器(电极)
O2, H2O2, Pt Pt O2 Pt O2 O2
H2O2, O2 O2, H2O2
Pt O2, H2O2
O2 O2
2 肌酸和肌酸酐电化学传感器 肌 酸 酐 H2O 肌 酸 酐 水 解 酶 肌 酸 肌 酸 H2O 脒 基 肌 酸 水 解 酶 肌 氨 酸 脲 肌 氨 酸 H2OO 2 肌 氨 酸 氧 化 酶 甘 氨 酸 H CH OH2O 2
(1)能够快速地与还原性的酶反应; (2)具有可逆的异相反应动力学行为; (3)生成氧化型介体的过电位低而且与pH无关; (4)它的氧化或还原形态都是稳定的; (5)还原型介体不与氧发生反应; (6)在应用中无毒化作用。
常 见 的 媒 介 体 的 化 学 结 构
图5−11 一些常见的媒介体的化学结构 (a) 四硫富瓦烯(TTF),(b) 四氰苯醌二甲烷(TCNQ), (c) 二茂铁,(d) N-甲基苯基吡唑酮鎓(NMP+),(e) 麦多那蓝
酶的分子识别功能及其反应过程的示意图
酶的固定化
酶电极制备过程中的关键在于酶的固定化,固定化的目的在于保持酶稳 定性的同时,尽可能使酶膜与敏感元件紧密接触,这样酶催化反应的产物可 以很快地被酶敏感元件所感知并产生相应的信号。
酶活性中心
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 Horseradish Peroxidase 亚铁血红素(Hemin)

酶传感器

酶传感器

食品添加剂
蔬果表面的化学物
酶传感器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酶传感器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包括食品成分、食品添加剂、 有害毒物、残留农药兽药等的测定分析。
酶传感器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
酶传感器在食品工业中用于食品成分分 析,主要是葡萄糖的测定,葡萄糖含量是衡 量水果成熟度和贮藏寿命的一个重要指标。
还可用来分析白酒、苹果 汁、果酱和蜂器
酶传感器
什么是酶传感器?
酶传感器是生物传感器的 一种,是利用生化反应所产生的 或消耗的物质的量,通过电化学 装置转换成电信号,进而选择性 地测定出某种成分的器件。
酶传感器工作原理示意图
把催化反 应中底物 或产物的 变量转换 成电信号
电 信 号
被检测物质
固定化酶膜
选择性地识别被检测的物 质,并且催化被识别出的物 质发生化学反应
酶传感器在监测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有机 污染物、无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等方面的 应用,并对电化学酶传感器的发展方向进 行了展望。
检测土中含磷量
亚硫酸盐通常用作食品工业的漂白剂和防腐剂, 用酶传感器可以测定食品中的亚硫酸含量。甚至 还可以测定色素和乳化剂。
可以用乙酰胆碱酯酶类传感器,检测果蔬表面有机磷农药。
磷 污 染
酶传感器在环境安全中的应用
三聚磷酸钠进入环境水体,造成了江 湖水体“富营养化”使水体发臭,藻类大 量生长,蚊蝇孽生,有的地方水系水葫芦 在水面生长厚达1米深,给环境造成危害。
酶传感器的实际应用
血糖仪
食品安全
环境安全
血糖仪
酶传感器在血糖仪中的应用
葡萄糖(被检测物质)经葡萄 糖氧化酶(固定化酶膜)催化氧化 成为葡萄糖内酯同时葡萄糖氧化酶 转化为其还原态。进行一系列的催 化氧化反应,通过血糖仪(变化器), 将化学信号转为电信号,在屏幕上 显示。

酶生物传感器

酶生物传感器

酶生物传感器得应用进展摘要:酶生物传感器就是将酶作为生物敏感基元,通过各种物理、化学信号转换器捕捉目标物与敏感基元之间得反应所产生得与目标物浓度成比例关系得可测信号,实现对目标物定量测定得分析仪器。

与传统分析方法相比,酶生物传感器具有独特得优点:选择性高、反复多次使用、响应快、体积小、可实现在线监测、成本低,便于推广普及。

本文主要论述生物酶传感器得特征、发展及酶传感器中应用得新技术。

关键词:酶生物传感器;进展;应用新技术1概述生物传感器(Biosensor)就是一类特殊得化学传感器,通过各种物理、化学型信号转换器捕捉目标物与敏感基元之间得反应,然后将反应得程度用离散或连续得信号表达出来,从而得出被测物得浓度[1]。

自1962年Clark[2]等人提出把酶与电极结合来测定酶底物得设想后,1967年Updike与Hicks[3]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支葡萄糖氧化酶电极[2],用于定量检测血清中葡萄糖含量、此后,酶生物传感器引起了各领域科学家得高度重视与广泛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酶生物传感器就是将酶作为生物敏感基元,通过各种物理、化学信号转换器捕捉目标物与敏感基元之间得反应所产生得与目标物浓度成比例关系得可测信号,实现对目标物定量测定得分析仪器、与传统分析方法相比,酶生物传感辑就是由固定化得生物敏感膜与与之密切结合得换能系统组成,它把固化酶与电化学传感器结合在一起,因而具有独特得优点:(1)它既有不溶性酶体系得优点,又具有电化学电极得高灵敏度;(2)由于酶得专属反应性,使其具有高得选择性,能够直接在复杂试样中进行测定、因此,酶生物传感器在生物传感器领域中占有非常重要得地位、生物传感器具有多样性、无试剂分析、操作简便、灵敏、快速、价廉、可重复连续使用等特点,已在食品发酵工业、临床医学、环境监测、军事科学等领域展现出十分广阔得应用前景[4-9]。

2酶生物传感器得基本结构酶生物传感器得基本结构单元就是由物质识别元件(固定化酶膜)与信号转换器(基体电极)组成、当酶膜上发生酶促反应时,产生得电活性物质由基体电极对其响应、基体电极得作用就是使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从而加以检测,基体电极可采用碳质电极(石噩电板、玻碳电极、碳棚电极)、R电极及相应得修饰电极、3酶生物传感器得分类生物传感器按换能方式可分为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与光化学生物传感器2种。

酶生物传感器

酶生物传感器

酶生物传感器湖 南 大 学生物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彭健S132220018主要内容三、酶生物传感器中酶的固定技术三、酶生物传感器中酶的固定技术一、酶生物传感器概述二、酶生物传感器的特点及工作原理四、酶生物传感器的应用五、酶生物传感器的总结与展望一、酶生物传感器概述(1)发展背景自1962 年Clark 等人提出把酶与电极结合来测定酶底物的设想后, 1967 年Updick和Hicks 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支葡萄糖氧化酶电极, 用于定量检测血清中葡萄糖含量。

此后, 酶生物传感器引起了各领域科学家的高度重视和广泛研究, 得到了迅速发展。

2、酶生物传感器的定义酶生物传感器是将酶作为生物敏感基元,通过各种物理、化学信号转换器捕捉目标物与敏感基元之间的反应所产生的与目标物浓度成比例关系的可测信号,实现对目标物定量测定的分析仪器。

3、酶生物传感器的优点与传统分析方法相比, 酶生物传感器是由固定化的生物敏感膜和与之密切结合的换能系统组成, 它把固化酶和电化学传感器结合在一起, 因而具有独特的优点:(1)它既有不溶性酶体系的优点, 又具有电化学电极的高灵敏度; (2)由于酶的专属反应性, 使其具有高的选择性, 能够直接在复杂试样中进行测定。

4、酶生物传感器的甚本结构及工作原理基本结构酶生物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单元(1)由物质识别元件(固定化酶膜)(2)信号转换器(基体电极)当酶膜上发生酶促反应时, 产生的电活性物质由基体电极对其响应。

基体电极的作用是使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 从而加以检侧, 基体电极可采用碳质电极(石墨电极、玻碳电极、碳栩电极)、Pt 电极及相应的修饰电极。

工作原理当酶电极浸入被测溶液, 待测底物进入酶层的内部并参与反应, 大部分酶反应都会产生或消耗一种可被电极侧定的物质, 当反应达到稳态时, 电活性物质的浓度可以通过电位或电流模式进行侧定。

(1)电位型传感器是指酶电极与参比电极间输出的电位信号, 它与被测物质之间服从能斯特关系。

酶生物传感器讲述讲解

酶生物传感器讲述讲解

酶生物传感器是将酶作为生物敏感基元,通过各种物理、化学
,实现对目标物定量测定的分析仪器。与传
,酶生物传感器具有独特的优点:选择性高、 反复多
响应快、体积小、可实现在线监测、成本低,便于推广普及。
酶生物传感器;进展;应用新技术
概述
(Biosensor)是一类特殊的化学传感器,通过各种物理、
,然后将反应的
cardinovascular surgery[J].AnnNYAcad Sc,i 1962, 102: 29.
王建龙,张悦,施汉昌,等.生物传感器在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研
[J].生物技术通报,2000,3:13-18.
武文斌.生物传感器及其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评价[J].海军医
,2007,28(4):374-376.
李海虹,严少华,漆德瑶,等.环糊精交联固定酶的生物传感器及
[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8,25(1):162-166.
王朝瑾,应太林,吴芯芯,等.N-甲基吩嗪为介体辣根过氧化物酶
感器的研究[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
,1998,30(6):641-643.
龚毅,叶蕾,陈洪渊,等.锇-聚乙烯吲哚配合物修饰电极对肾上腺
(β-CDP)为主体,电子媒介体二茂铁为客体,形成稳定的
,制成了葡萄糖、乳糖生物传感器。再如朱邦尚等[10]以电子媒
1,1-二甲基二茂铁为客体与β-CDP形成稳定的主客体包络物。
如马全红等[12]以二茂铁为电子
,将含有丰富酪氨酸酶的蘑菇组织肉浆固定在二茂铁(PVC膜)
L-酪氨酸的线性响应范围为2.0
:在导电单体成膜之前,探讨在合适条件下,向底液中加入改
,通过电化学法有效地控制电极上导电复合材

生物传感器原理

生物传感器原理

生物传感器原理生物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检测生物体内特定生物分子或化学物质的装置,它可以将生物学信号转化为可测量的电信号。

生物传感器在医学诊断、食品安全检测、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生物传感器的原理主要包括生物识别元件和信号转换元件两部分。

生物识别元件是用于识别目标生物分子的部分,常见的生物识别元件包括酶、抗体、核酸等。

当目标生物分子与生物识别元件结合时,会发生一系列特定的生物化学反应,产生相应的信号。

信号转换元件则是将生物识别元件产生的生物学信号转化为可测量的电信号的部分,常见的信号转换元件包括电化学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等。

在生物传感器中,生物识别元件起着关键的作用。

以酶传感器为例,酶在生物识别元件中起着催化作用,当目标物质与酶结合时,会引发酶催化反应,产生可测量的信号。

而在抗体传感器中,抗体与特定抗原结合后,会发生免疫反应,产生特定的信号。

生物识别元件的选择对于生物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具有重要影响。

信号转换元件则是将生物学信号转化为可测量的电信号的关键部分。

电化学传感器是一种常见的信号转换元件,它利用电化学方法将生物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当生物识别元件与目标生物分子结合后,会引发电化学反应,产生电流或电压信号,通过测量这些信号的变化,可以实现对目标生物分子的检测。

生物传感器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血糖监测仪就是一种常见的生物传感器,它利用葡萄糖氧化酶作为生物识别元件,将血液中的葡萄糖转化为可测量的电信号,实现对血糖浓度的监测。

此外,生物传感器还可以用于检测生物标志物、病原体、药物残留等,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支持。

总之,生物传感器是一种能够将生物学信号转化为可测量的电信号的装置,其原理包括生物识别元件和信号转换元件两部分。

生物传感器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用于临床诊断、药物检测、疾病监测等。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传感器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酶生物传感器

酶生物传感器

酶生物传感器的应用进展摘要:酶生物传感器是将酶作为生物敏感基元,通过各种物理、化学信号转换器捕捉目标物与敏感基元之间的反应所产生的与目标物浓度成比例关系的可测信号,实现对目标物定量测定的分析仪器。

与传统分析方法相比,酶生物传感器具有独特的优点:选择性高、反复多次使用、响应快、体积小、可实现在线监测、成本低,便于推广普及。

本文主要论述生物酶传感器的特征、发展及酶传感器中应用的新技术。

关键词:酶生物传感器;进展;应用新技术1概述生物传感器(Biosensor)是一类特殊的化学传感器,通过各种物理、化学型信号转换器捕捉目标物与敏感基元之间的反应,然后将反应的程度用离散或连续的信号表达出来,从而得出被测物的浓度[1]。

自1962年Clark[2]等人提出把酶与电极结合来测定酶底物的设想后,1967年Updike和Hicks[3]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支葡萄糖氧化酶电极[2],用于定量检测血清中葡萄糖含量.此后,酶生物传感器引起了各领域科学家的高度重视和广泛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酶生物传感器是将酶作为生物敏感基元,通过各种物理、化学信号转换器捕捉目标物与敏感基元之间的反应所产生的与目标物浓度成比例关系的可测信号,实现对目标物定量测定的分析仪器.与传统分析方法相比,酶生物传感辑是由固定化的生物敏感膜和与之密切结合的换能系统组成,它把固化酶和电化学传感器结合在一起,因而具有独特的优点:(1)它既有不溶性酶体系的优点,又具有电化学电极的高灵敏度;(2)由于酶的专属反应性,使其具有高的选择性,能够直接在复杂试样中进行测定.因此,酶生物传感器在生物传感器领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生物传感器具有多样性、无试剂分析、操作简便、灵敏、快速、价廉、可重复连续使用等特点,已在食品发酵工业、临床医学、环境监测、军事科学等领域展现出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4-9]。

2酶生物传感器的基本结构酶生物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单元是由物质识别元件(固定化酶膜)和信号转换器(基体电极)组成.当酶膜上发生酶促反应时,产生的电活性物质由基体电极对其响应.基体电极的作用是使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从而加以检测,基体电极可采用碳质电极(石噩电板、玻碳电极、碳棚电极)、R电极及相应的修饰电极.3酶生物传感器的分类生物传感器按换能方式可分为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和光化学生物传感器2种。

生物传感器技术

生物传感器技术

生物传感器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近年来在生物医学、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它具有快速、高灵敏度、高选择性、便携性等优点,可以对生物分子进行检测和分析。

本文将介绍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原理、分类、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原理生物传感器技术是基于生体过程或生物材料与物理信号或化学信号的相互作用实现的一种检测技术。

其原理主要包括生物识别元件(如抗体、酶、核酸等)与物理或化学传感元件(如电极、有机分子等)之间的作用。

通过生物识别元件与待测物质之间的特异性反应,产生信号变化,进而被物理或化学传感元件检测到并转化为可量化的电信号。

二、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分类根据生物识别元件的类型,生物传感器技术可分为抗体传感器、酶传感器、核酸传感器、细胞传感器等。

抗体传感器利用抗体与特定抗原结合发生免疫反应,实现对抗原的检测和分析。

酶传感器则是利用酶与底物之间的特异性反应来检测和分析底物的存在和浓度。

核酸传感器通过测定DNA或RNA的序列或特定结构来实现对目标核酸的检测。

细胞传感器则基于细胞活性和代谢产物的变化来检测和分析生物分子。

三、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应用生物传感器技术在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例如,血糖传感器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实现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监测和调控。

DNA传感器可以帮助人们进行遗传病的早期诊断。

此外,生物传感器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环境监测领域,如检测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浓度和种类,以及水质、空气质量等的监测。

在食品安全方面,生物传感器可以大大提高食品中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等的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

四、生物传感器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生物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其性能和应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未来,生物传感器技术可能出现以下发展趋势:首先,生物传感器的灵敏度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可以检测到更低浓度的物质。

其次,传感器将变得更加小型化和便携化,方便实时检测和现场应用。

此外,多功能和多参数传感器的研究和应用也将成为发展的趋势,实现复合分析和全面监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脲酶 (NH 2 ) 2 CO+H 2 O 2NH 3 +CO 2
可用氨气敏电极、二氧化碳电极等作为基 础电极测定尿素的含量。
67
(2)草酸电极
生物体内草酸的来源:
♫ 维生素C代谢
♫ 甘氨酸代谢 ♫ 草酰乙酸水解 ♫ 异柠檬酸降解 草酸(乙二酸)结构式 ♫ 食物摄入:菠菜、茶叶
草酸脱羧酶 草酸
29
测量氧消耗量的葡萄糖传感器:
Clark氧电极用于测定酶促反应中氧 的消耗量(电流降低的量)来计算样品中葡 萄糖的含量,最低检测限为10-4 mol/L 。
O2 2 H 2O 4e 4OH
30
测量H2O2生成量的葡萄糖传感器: 葡萄糖氧化产生H2O2, H2O2通过选择 性透气膜,在Pt电极上氧化,葡萄糖的含量 与生成的电流成正比,由此可测出葡萄糖的 浓度。 检测H2O2的方法的本底电流小,灵敏 度高,其最低检出限为10-8mol/L。
包括药物、抗生素、毒物、抗代谢物以及
酶促反应产物等。
11
凡能激活酶活性的物质,均称激活剂。
某些酶必须有激活剂存在,才能进行酶促反
应。激活剂大部分为某些无机离子,也有一
些有机分子。
12
二、酶传感器
酶传感器是应用固定化酶作为敏感元 件与各种信号转换器组合而成的生物传感 器。 依据信号转换器的类型,酶传感器大 致可分为酶电极、酶场效应管传感器、酶 热敏电阻传感器、酶压电晶体型、光纤光 学型等。
(二)电位型酶电极
电位型酶电极是将酶促反应所引起的物
质量的变化转变成电位信号输出,电位信号
大小与底物浓度的对数值呈线性关系。
62
电位型酶电极所用的基础电极是对 某种离子有选择性或对气体有选择性的电极
离子选择 性电极
气敏电极
64
⑴尿素电极 1773年,伊莱尔· 罗埃 尔(Hilaire Rouelle)发现 尿素。 1828年,德国化学家
血液中乳酸的浓度是反映人体体力 消耗程度的重要指标。在体育运动训练中 乳酸的检验是极为必要,国际上乳酸传感 器已经有成熟的商品仪器。
41
还可采用介体修饰的方法制备 乳酸传感器。 在电极上滴介体四硫 富瓦烯(TTF)浆液,晾干后,将乳酸 氧化酶固定在该电极表面修饰层上 面,即构成乳酸传感器。
43
44
每一种酶的催化反应都有适宜的温度 范围和最适温度。
8
⑷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每一种酶都有适宜的pH值范围 和最适pH值。在一定的pH下,酶促 反应具有最高的反应速度,此pH称 为该酶的最适pH。
9
10
⑸抑制剂、激活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凡能降低酶的活性甚至使酶完全失活 的物质称为抑制剂,抑制剂的种类很多,
34
介体传感器的特点:
• 仅用较低的电压就能使介体氧化。 • 传感器对氧不敏感,能在缺氧和氧浓度 变化的条件下使用。
• 二茂铁离子与还原GOD之间的电子传递 快,电极响应迅速。
35
采用场效应晶体管和微电极做换能器, 以缩小传感器的体积; 利用电子技术、改善信号放大和显示方 法,使其易于商品化; 改善采样方法,使患者使用方便或更易 于临床应用。 最重要的改进是使用化学电子传递中间 介体代替作为自然电子受体的氧,使酶催化 反应不再受到溶解氧含量的制约。
醉酒驾车:指驾驶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
等于80 mg/100 mL的驾驶行为。 1400 mL(约相称于3瓶500 mL)啤酒或一两半 白酒(80mL)
C2H5OH +
NAD+
醇脱氢酶
CH3CHO + NADH
NADH + [Fe(CN)6]4-
NAD+ + [Fe(CN)6]3- + H+ + e-
36
(3)血糖仪测试片
血糖仪测试片
37
手表式的葡萄糖传感器
38
手表式无创血糖仪是近年来出现的一 种无创、无痛,能连续测定血糖的设备。它 通过电化学传感器和电渗透原理来检测皮下 组织液中的葡萄糖浓度,无需针刺采血。 手表式血糖仪测定的是组织间液葡萄糖 值,因此要略滞后于指血血糖值。
40
(2)乳酸电极
H2O2 O2 2H 2e
31

(2)改进的葡萄糖传感器 为消除环境中氧对测定的干扰,用 四硫富瓦烯、二茂铁等容易在电极上氧化 还原的介体来代替氧的电子传递作用。电 子介体是酶氧化还原活性中心与电极表面 之间的电子传递中介物,在电流型酶电极 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各种电子传递介体的使用,使得电流 型酶传感器的响应速度、检测灵敏度和选 择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流作为测量信号,在一定条件下,利用测
得的电流信号与被测物活度或浓度的函数 关系,来测定样品中某一生物组分的活度 或浓度。
16
制作生物传感器最常用的是氧化酶:
底物+O2 产物+H2O2
17
基础电极可采用氧、过氧化氢电极,还 可采用近年开发的介体修饰的炭、铂、钯和 金等固体电极或介体修饰电极。
18
氧电极:是一个通过测定电解电流来测定 溶液中氧含量的电解池。 工作时,在铂阴极和 Ag阳极之间施加0.6V 的电压。当E=-0.2V时 电极开始电解,产生还 原电流,其还原反应式 为:
2CO2 + 甲酸
(3)腺苷电极
♫ 参与心肌能量代谢
♫ 扩张血流量
♫ 合成ATP、腺苷酸的重要 中间体
腺嘌呤脱氨基酶
腺苷
肌苷 + NH3
(4)苯丙氨酸电极
♫ 哺乳动物的必
需氨基酸
♫ 是甜味剂阿斯
巴甜的主要原料
苯丙氨酸
苯丙氨酸 胺裂解酶
反式肉桂酸盐+ NH3
4.2 酶场效应晶体管传感器(ENFET)

是通过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实现的。
2

酶的高度特异性
酶不仅具有一般催化剂加快反应 速度的作用,而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绝对特异性 相对特异性 立体异构特异性
3
㈢酶促反应动力学 酶促反应动力学是研究酶反应速度及 各种因素对酶反应速度影响的科学。 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有:底物浓度、酶 浓度、 pH值、温度、抑制剂与激活剂等。
两极间外加一定电压,实际测量时,外加 电压控制在电压-电流曲线的平滑部分,即0.70.9V,此时输出电流就与浓度成比例。 阳极反应 H O O 2 H 2e
2 2 2
阴极反应
1 2e 2 H O2 H 2O 2
24
1.葡萄糖传感器 葡萄糖传感器是研究最早、开发最成 熟并已市场化的生物传感器,即血糖仪。
13
传感器的类型
14
4.1 酶电极传感器 Enzyme electrode sensor
酶电极是由固定化酶与电流型电极 或电位型电极组合而成的生物传感器。 具有酶的分子识别和选择催化功能, 又有电化学电极响应快、操作简便的特 点,能快速测定试液中某一给定化合物 的浓度,且需很少量的样品。
15
㈠电流型酶电极 电流型酶电极是将酶促反应产生的物 质在电极上发生氧化或还原反应产生的电
32
方法:将葡萄糖氧化酶和电子介体 同时包埋于聚合物膜中,或直接修饰于 电极的表面构成葡萄糖酶传感器。
33
在葡萄糖氧化酶( GOX )的催化下, 葡萄糖被氧化为葡萄糖酸,再由二茂铁离 子将还原型葡萄糖氧化酶( GOD )氧化 为氧化型葡萄糖氧化酶( GOX ),然后二 茂铁在电极上氧化成二茂铁离子,通过二 茂铁在电极上产生的氧化电流来实现葡萄 糖含量的检测。
O2 2 H 2O 4e 4OH
19
使用最多的是封闭式的Clark氧电极
铂电极与Ag电极组合在一起置于参比
溶液中,与被测溶液之间用透氧膜隔开。
被测溶液中的溶解氧通过膜扩散到电解质 溶液薄层,再扩散到铂电极表面进行还原 产生电流。
21
H2O2电极
H2O2电极基本测量电路和电压-电流曲线
27
葡萄糖氧化酶 C6 H12O6 2 H 2O O2 C6 H12O7 2 H 2O2
故葡萄糖浓度测试方法有三种: 生成的葡萄糖酸 消耗的氧 生成的H2O2
28
测量葡萄糖酸的葡萄糖传感器:
pH电极和离子敏场效应管测定葡萄糖酸 的量来计算样品中葡萄糖的含量,最低检测 限为10-3 mol/L,灵敏度较低;
胆固醇电极是一种用于临床测定 血清胆固醇含量的电流型酶传感器。
胆固醇脂酶 胆固醇 H 2O 游离胆固醇 RCOOH
胆固醇氧化酶 游离胆固醇 O2 胆甾烯酮 H 2O2
结合型酶电极
49
根据反应过程中消耗的氧,产生的过 氧化氢,用相应的电极组成胆固醇传感器 测定电流的变化量,在一定条件下,电流 变化量与胆固醇浓度呈线性相关。
ENFET将酶膜复合在ISFET的栅极。
测量时,酶的催化作用使待测分子反应
生成ISFET能够响应的离子。
弗里德里希· 维勒首次使用
无机物质氰酸氨(由氯化 铵和氯酸银反应制得)与
弗里德里希· 维勒 (Friedrich Wohler)
硫酸铵人工合成了尿素。
增高:急性或慢性肾小 球肾炎、肾功能衰竭、 尿路阻塞、尿路肿瘤、 高蛋白质饮食等。
尿素的分子模型
减低:妊娠后期、蛋白 质摄入不足、营养不良 等。
尿素在脲酶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
肌氨酸 H 2O O2 甘氨酸+HCHO H 2O2
肌氨酸氧化酶
53
肌酸和肌酸酐微传感器
54
(5)磷酸盐电极
佝偻病 软骨病
55
葡萄糖-6-磷酸盐
酸性磷酸酯酶 葡萄糖 + 磷酸
葡萄糖氧化酶
葡萄糖 + O2
葡萄糖酸 + 酶 淀粉 葡萄糖氧化酶 葡萄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