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器的种类

合集下载

中国四大著名漆器

中国四大著名漆器

中国四大著名漆器漆器,是经过制胎式脱胎,再髹底漆、打磨、推光、装饰等工序而制成的一种工艺美术品。

漆器可分为一般的漆器和雕漆,一般漆器是指在涂有薄漆的器物上进行绘画、刻灰、镶嵌的艺术,而雕漆是在涂有厚漆层的胎型上进行雕刻。

北京的漆器、福建的脱胎漆器、扬州的漆器以及平遥漆器是中国的四大名漆,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一,北京漆器北京雕漆创始于唐代,距今已有1400余年历史,为历代皇帝皇妃宠爱和享用,属于宫廷艺术。

北京漆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雕漆,这种工艺成熟于公元14世纪,历史相当悠久。

雕漆也以铜为胎并烧忖珐琅里,口边还要镀金,胎上需用红、绿、黄等色漆敷涂,有的要涂数百层,等漆阴干后才能进行雕刻。

雕刻的方式还有浮雕和镂雕等。

另一种是金漆镶嵌,这也是北京的特产。

金漆镶嵌,是在髹好底漆的胎型器物上运用镶嵌、彩绘、罩漆工艺制成的工艺品。

又分彩漆勾金、螺钿镶嵌、玉石镶嵌、金银平脱以及刻灰和磨漆画等品种。

二,扬州漆器扬州漆器生产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的汉代,就饮誉海内。

隋唐时期,扬州漆器工艺格外精致,金属镶嵌产品日益增多。

明清两代为扬州漆器的兴盛时期,除了彩绘和雕漆外,平磨螺钿、骨石镶嵌、百宝镶嵌等新工艺亦有所展。

千百年来,扬州漆器艺术逐渐形成了:胎型稳固,做工精细,光泽腆润,造型别致的独特风格,精品迭出,曾多次在国内外获得大奖。

三,福建漆器脱胎漆器为福州三宝之一,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其质地坚固轻巧,造型典雅别致,色泽瑰丽鲜艳,装饰精细,结实耐用,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厚的地方特色。

制作方法分为脱胎和木胎两种,脱胎是以泥土、石膏、木模等为产品的胚胎,然后用麻布或绸布和生漆在胚胎上逐层裱褙上去,代阴干后,敲碎或脱下原胎,留下漆布器型,再经过上灰地、打磨、漆研磨,施以各种装饰纹样,便成了光亮绚丽的脱胎漆器工艺品了。

四,平遥推光漆器平遥推光漆器,始于唐开元年间,盛于明清,距今已有1200年的历史。

它是用炼制过的大漆髹饰木器家具和精致器皿,经过漆后细磨,磨后再漆,反复数遍,然后用手掌推擦出光泽,再经多种工艺,绘饰出山水花鸟,亭台楼阁或人物故事,工序细致复杂。

中国五大著名漆器

中国五大著名漆器

中国五大著名漆器扬州漆器江苏扬州的传统漆器工艺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发展于盛唐,鼎盛于明清,具有浓郁的民族艺术和地域特色,明代扬州艺人周翥首创了以金银珠宝、翡翠玛瑙、水晶玳瑁等高档材料雕成山水、人物、花卉、亭台、翎毛,嵌于檀梨漆器上的“漆器镶嵌”工艺。

千百年来,扬州漆器艺术逐渐形成了“胎形稳固,做工精细,光泽腆润,造型别致”的独特风格,和剔红雕漆、平磨螺钿镶嵌、软螺钿镶嵌、百宝镶嵌(周制)等著名品种,扬州漆器与北京漆器、福建脱胎漆器并称为中国“三大漆器”。

成都漆器据史书记载,四川自古盛产生漆与朱砂,成都是中国漆器最早的发源地之一。

2000年,从成都出土的战国船棺中发现大量做工精细、纹饰斑斓、亮丽依旧的漆器,说明战国时期蜀人的漆器已非常发达。

举世闻名的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出土的大量精美的漆器,其中大多烙有“成市草”、“成市饱”(即成都造)等铭记,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那时期成都是全国漆器的制造中心。

成都漆器为手工制作,主要以木材、土漆为原料,根据设计要求将木材车制成型,再施以各色漆加工而成。

其装饰技法有:雕、嵌、描、绘、堆、贴等。

其中雕花填彩、银片丝光是成都漆器的独有风格,技艺在全国同行业绝无仅有。

北京漆器北京的漆器最迟应该是在元代产生。

在明清两代,一直是作为宫廷装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制作工艺的不同,北京的漆器可谓是品种繁多,除了常见的立体镶嵌、百宝镶嵌和彩绘等品种外,还有一些工艺也被应用在漆器的制作上,产生了雕填和刻灰等漆器品种。

雕填漆器是在木胎上,经过抹灰,多次上漆后进行彩绘。

随后按照纹样,勾勒出浅细的纹路,再戗以金银粉或填彩漆而成。

经过以上工序制作而成的雕填漆器在艺术表现上,要比在灰地上进行雕刻的刻灰漆器更丰富。

雕填作为漆器一个重要品种,在明清的时候,存世数量就不是很多。

流传到社会上的更很少,现在大多数被一些大的博物馆收藏,最近两年,随着收藏爱好者鉴赏能力提高,雕填漆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精选中国工艺美术史之漆器工艺

精选中国工艺美术史之漆器工艺

战国时期
制胎工艺(1)木胎分为雕木胎和卷木台 雕木胎:是用整块木料雕成漆器,然后髹漆。 卷木胎:是用薄板卷成筒形器,接口处削成斜面用漆沾合,然后再另行装粘圆形器底。(2)夹纻胎:战国晚期发明,其制作是先以木或泥制成器形,成为内胎,然后以湿抹布一层层糊涂其上,干后去胎成型,在进行髹漆彩绘。(3)皮胎:牛皮制成,加漆饰,坚韧轻便,多用于漆盾。
---彩绘变形鸟纹盂
木胎,挖制。器表与口沿内髹黑漆,余髹红漆。用红、褐漆在黑漆地上绘变形鸟纹、波折纹、圆点纹等图案
----彩绘凤纹卮
木胎,挖制。由器身与盖扣合而成。器身与盖的形制相同,外作椭圆形,内作耳杯形,底部与盖顶部的剖面略呈弧形,腹外有两道凹弦纹。器内髹红漆,器表髹黑漆。素面。盖上有烙印的“亭”字。出土时盒内平放五件里红外黑的漆耳杯。
------双凤漆鼓架
虎座鸟架鼓是战国时期楚国的重要乐器种类。两只昂首卷尾、四肢屈伏、背向而踞的卧虎为底座,虎背上各立一只长腿昂首引吭高歌的鸣凤,背向而立的鸣凤中间,一面大鼓用红绳带悬于凤冠之上。通体髹黑漆为地,以红、黄、金、蓝等色绘出虎斑纹和凤的羽毛。全器造型逼真,彩绘绚丽辉煌,既是鼓乐,也是艺术佳作。
---彩绘凤纹盘
夹丝胎。敞口,宽折沿,斜折腹,圜底,通体髹黑漆,以暗红和朱红彩绘花纹:口沿与口沿内侧绘变形鸟纹、卷云纹,口沿外饰卷云纹,腹外绘三角纹、卷云纹、变异云纹、圆点纹,内底正中饰对称的四对短尾风,周围绘四组对称的长尾凤及卷云纹、圆圈纹,内外两圈纹饰的四个勾连云纹相连成一个整体。
---波纹豆
表现手法 以线为主要表现手段,具有独立的、动人的表现力,尤其具有“动”的效果。流动的云纹曲线作~状勾勒穿梭,由于漆液的粘稠,在快速运笔时自然出现了时断时续的效果,增加了画面的“节拍感”。

中国古代漆器工艺的种类

中国古代漆器工艺的种类

中国古代漆器工艺的种类
中国古代漆器工艺有以下几种种类:
1. 彩漆:使用各种颜色的漆涂饰在器物表面。

漆器制作多采用树脂类漆料,如植物漆、动物漆等,然后添加颜料制成彩漆,用来装饰漆器。

2. 套漆:在器物表面使用漆涂饰,并在漆层未干时,用刀雕刻纹样或切割纸绘制图案。

漆干后,将刀雕或纸剪的部分剥离下来,形成雕刻或镂空的效果。

3. 嵌螺:在器物表面开有槽口,将贝壳或珍珠等物镶嵌其中,用来装饰器物。

嵌螺是一种常见的漆器装饰工艺,用于增加器物的美观度。

4. 掐丝:用铜线或金银丝等质地硬的材料,在涂有漆的器物表面进行勾绘或缠绕,形成线条纹样。

掐丝工艺通常用于漆器的纹饰装饰。

5. 刻画:在漆器表面雕刻或雕镂各种形象图案,形成立体的雕塑效果,增加漆器工艺品的观赏价值。

6. 朱漆:又称红漆,是一种特殊的漆料,具有鲜艳的红色。

朱漆是古代漆器工艺中常用的一种,用来装饰器物,给人以庄重、华丽的感觉。

7. 烧漆:烧漆是将漆料加热熔融,然后倒入模具中冷却成型的
一种工艺。

烧漆工艺在古代的漆器制作中较为常见,制作出的漆器具有光亮、平滑的表面。

8. 戳漆:戳漆是在涂有漆的器物表面用纹章或花瓣等工具进行压制,形成凹凸不平的效果。

戳漆工艺用来装饰漆器的纹饰,使其更具观赏性。

以上是中国古代漆器工艺的一些主要种类,每种工艺都有独特的技法和特点,共同构成了丰富多样的中国漆器文化。

中国五大名漆器

中国五大名漆器
【扬州漆器】
扬州漆器起源于战国,兴旺于汉唐,鼎盛于明清。其工艺齐全、技艺精湛、风格独特、驰名中外,是中国传统的工艺品种。早在秦汉时期,扬州彩绘和镶嵌漆器制作工艺就有很高的水平,扬州北郊天山汉墓,北京老山汉墓,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中都有扬州漆器的早期作品;唐代扬州漆艺还被鉴真大师传播至日本;到明清时代,扬州成为全国的漆器制作中心,盛极一时。扬州漆器曾于1910年和1915年、2001年三次参加国际博览会,均获得金奖。
【北京漆器】
北京漆器主要有两种,一是雕漆,这种工艺成熟于公元14世纪,历史相当悠久。雕漆也以铜为胎并烧衬珐琅里,口边还要镀金,胎上需用红、绿、黄等色漆敷涂,有的要涂数百层,等漆阴乾后才能进行雕刻。雕刻的方式又有浮雕和镂雕等。
另一种是金漆镶嵌,这也是北京的特产。金漆镶嵌分为彩漆勾金、螺细镶嵌、金银平脱以及刻灰和磨漆画等。两种漆器都有珠光宝气、古朴沉稳的特色,不失皇家的大气。
宣统二年1910年沈家两兄弟以沈绍安镐记沈绍安恂记为牌照将脱胎漆器桃盘福禄寿禧人物及瓶盒茶具等数十件产品参加南京三排楼举办得南洋劝业会展出除获奖状外又得一等商勋四品顶戴荣誉官衔
中国五大名漆器
古代工艺美术是中国人民为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采用各种物质材料和工艺技术所创造的人工造物的总称。它是中华民族造型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体现了工艺美术的一般本质特征,在内涵和形式上保持着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又显示了中华民族文化自身所具有的鲜明个性。中国工艺美术以其悠久的历史、别具一格的风范、高超精湛的技艺和丰富多样的形态,为整个人类的文化创造史谱写了充满智慧和灵性之光的一章
福州脱胎器,早在秦汉、唐宋时代就已闪烁光辉,后却少见流传。清乾隆年代,福州髹饰大师沈绍安( 1767 — 1835 )弱冠之年,在实践中,受传统漆艺启迪,将脱胎漆器工艺恢复起来。清光绪二十四年( 1898 年)沈正镐首次选送脱胎漆器作品参加巴黎国际博览会,获得金牌。从此在国际上崭露了头角。继之,沈正镐、沈正恂、沈正愉、沈正铎(幼兰)等沈氏脱胎漆器世家的产品,先后选送参加加拿大多伦多、柏林、伦敦、美国费拉得裵亚等地的国际博览会展出,荣获各种奖牌,声誉大震。光绪三十一年( 1900 年),沈正镐受赐“四等商勋、五品顶戴”,次年又贡“鹿竹三脚圆桌”等漆器组品,复得御赐官衔。宣统二年( 1910 年),沈家两兄弟以沈绍安镐记、沈绍安恂记为牌照,将脱胎漆器《桃盘》《福禄寿禧人物》及瓶、盒、茶具等数十件产品,参加南京三排楼举办得《南洋劝业会》展出,除获奖状外,又得“一等商勋、四品顶戴” 荣誉官衔。

中国漆器的技法与种类简述

中国漆器的技法与种类简述

描金:在漆器表面,用金色描绘花纹的装饰方法。

描金在黑漆地上为最常见,其次是朱色地或紫色地。

也有把描金称做“描金银漆装饰法”的。

点螺:点螺漆器是我国传统工艺品。

1966年北京元代遗址出土一件漆盘残片用螺片镶嵌广寒宫。

明代是点螺漆器的盛期,工艺水平已达到相当精湛的程度。

用贝壳、夜光螺等为原料,精制成薄如蝉翼的螺片,再将薄螺片“点”在漆坯上,故名“点螺”。

因点螺用料较一般螺钿镶嵌为薄,而且软,故又称“薄螺钿“和”软螺钿“。

现在扬州等地,仍有点螺漆器生产。

金银平脱:将金银薄片刻制成各种人物、鸟兽、花卉等纹样,用胶粘贴在打磨光滑的漆胎上,待干燥后,全面髹漆二三层再经研磨显出金银花纹,使花纹与漆底达到同样平度,再加推光则成为精美的平脱漆器。

金银花纹面较宽的地方还可以雕刻细纹,但不能刻透金银片。

这种装饰法,精细费工,材料高贵,但金银宝光与漆色的光泽相互辉映极为华丽,是十分贵重的漆器。

《酉阳杂俎》、《安禄山事迹》、《太真外传》、《唐语林》等,都有关于唐玄宗、杨贵妃赐给安禄山的各种平脱漆器名目的记载。

堆漆:不用漆灰而用不同于地漆色的漆制作花纹的一种髹饰技法。

现作堆漆可有胶制材料,可贴金和涂彩,含义较为广泛。

雕漆:在堆起的平面漆胎剔刻花纹的技法。

我国雕漆始于唐代,历史上以元代嘉兴西塘的最为著名,现代主要产地有北京、扬州、天水、徽州等。

雕漆大多用鲜明的朱漆,故又名“剔红”。

雕漆常以木灰、金属为胎,用漆堆上,少则八九十层,多达一二百层,是待半干时描上画稿,施加雕刻的一种髹饰技法。

一般以锦纹为地,花纹隐起,精丽华美而富有庄重感。

斑漆:斑漆是两晋南北朝漆饰的一种技法,古时用它作为车乘的装饰。

此法因系用两种以上色漆,互相交错,呈现各种花纹,犹如动植物上面的斑纹而得名。

《髹饰录坤集复饰》:“细斑地诸饰”。

杨明注:“所列诸饰,皆宜细斑也,而其斑黑、绿、红、黄、紫、褐,而质色亦然,乃六色互用,又有二色,三色错杂者,又有质斑同色,以浅深分者”。

汉代漆器

汉代漆器

汉代漆器,在战国时期生产的基础上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

汉代的髹漆器物,包括鼎、壶、钫、樽、盂、卮、杯、盘等饮食器皿,奁、盒等化妆用具,几、案、屏风等家具,种类和品目甚多,但主要是以饮食器皿为主的容器。

另外漆器还增加了大件的物品,如漆鼎、漆壶、漆钫等,并出现了漆礼器,以代替铜器。

汉墓出土还有漆棺、漆碗、漆奁、漆盘、漆案、漆耳杯等,均为木胎,大部为红里黑外,并在黑漆上绘红色或赭色花纹。

汉代漆器的造型比战国更丰富,从实用出发,如漆奁、漆盘、漆案考虑使用的方便,放置的容积以及图案纹样的多样统一,装饰花纹形象抽象化,使人见到的是线的动感。

汉代漆器是实用和美观结合的工艺品典范。

汉代漆器制作精巧,色彩鲜艳,花纹优美,装饰精致,是珍贵的器物。

所以,《盐铁论·散不足》说“一杯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

汉代宫廷多用漆器为饮食器皿。

有些漆器上刻有“大官”、“汤官”等字样,系主管皇家膳食的官署所藏之器;书写“上林”字样的,则是上林苑宫观所用之物。

据新莽时期的漆盘铭文,当时长乐宫中所用漆器,仅漆盘一种,即达数千件之多。

贵族官僚家中亦崇尚使用漆器,往往在器上书写其封爵或姓氏,如“长沙王后家般(盘)”、“侯家”、“王氏牢”等,作为标记,以示珍重。

作为饮食器皿,漆器比青铜器更具优越性,故为汉代统治阶级所爱好,制作极精细。

漆器在各地汉墓中多有出土,一般已腐朽,也有保存较好的。

保存较好的现由湖南省长沙马王堆、湖北省江陵凤凰山和云梦大坟头等地汉墓出土的漆器,而且数量大,种类多。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漆器数量大,品种多,众多的器形说明漆器已在生活各方面广泛使用。

其中尤以内装七只耳杯的“漆耳杯套盒”最为人称道。

漆耳杯套盒”套合严密,充分利用了盒体内的有效空间,是实用与美观相统一的范例。

汉代的崛起对于漆器工艺的发展可以说有着不同凡响的意义!在东汉时期,道家的上位德行论与儒家的个人修养观大行其道,并受到统治者的接受!从汉代流传下来的工艺品与建筑风格我们可以看到汉代崇尚的古朴,简约之风,以及其装饰图案的朴素、沉稳,而漆器以其稳重朴实,大气磅礴的红黑色调;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实用特性;以及光彩照人又不失古韵的特殊色泽,受到了统治阶级的喜爱与推崇!汉之后漆器工业开始走向微衰,漆器质量有所下降,其原因就在于瓷器的兴起,迅速受到人们的关注。

中国五大著名漆器,价值其实远高于瓷器

中国五大著名漆器,价值其实远高于瓷器

中国五大著名漆器,价值其实远高于瓷器中国五大著名漆器扬州漆器江苏扬州的传统漆器工艺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发展于盛唐,鼎盛于明清,具有浓郁的民族艺术和地域特色,明代扬州艺人周翥首创了以金银珠宝、翡翠玛瑙、水晶玳瑁等高档材料雕成山水、人物、花卉、亭台、翎毛,嵌于檀梨漆器上的“漆器镶嵌”工艺。

千百年来,扬州漆器艺术逐渐形成了“胎形稳固,做工精细,光泽腆润,造型别致”的独特风格,和剔红雕漆、平磨螺钿镶嵌、软螺钿镶嵌、百宝镶嵌(周制)等著名品种,扬州漆器与北京漆器、福建脱胎漆器并称为中国“三大漆器”。

成都漆器据史书记载,四川自古盛产生漆与朱砂,成都是中国漆器最早的发源地之一。

2000年,从成都出土的战国船棺中发现大量做工精细、纹饰斑斓、亮丽依旧的漆器,说明战国时期蜀人的漆器已非常发达。

举世闻名的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出土的大量精美的漆器,其中大多烙有“成市草”、“成市饱”(即成都造)等铭记,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那时期成都是全国漆器的制造中心。

成都漆器为手工制作,主要以木材、土漆为原料,根据设计要求将木材车制成型,再施以各色漆加工而成。

其装饰技法有:雕、嵌、描、绘、堆、贴等。

其中雕花填彩、银片丝光是成都漆器的独有风格,技艺在全国同行业绝无仅有。

北京漆器北京的漆器最迟应该是在元代产生。

在明清两代,一直是作为宫廷装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制作工艺的不同,北京的漆器可谓是品种繁多,除了常见的立体镶嵌、百宝镶嵌和彩绘等品种外,还有一些工艺也被应用在漆器的制作上,产生了雕填和刻灰等漆器品种。

雕填漆器是在木胎上,经过抹灰,多次上漆后进行彩绘。

随后按照纹样,勾勒出浅细的纹路,再戗以金银粉或填彩漆而成。

经过以上工序制作而成的雕填漆器在艺术表现上,要比在灰地上进行雕刻的刻灰漆器更丰富。

雕填作为漆器一个重要品种,在明清的时候,存世数量就不是很多。

流传到社会上的更很少,现在大多数被一些大的博物馆收藏,最近两年,随着收藏爱好者鉴赏能力提高,雕填漆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螺 钿 漆 器
剔 犀 漆
剔犀,日本称其为“屈轮”, 由于多用云纹图案来装饰,也 称“云雕”。始于宋兴于明, 有1200多年历史。剔犀漆器工 艺繁杂,制作困难,生产周期 长,是我国现有漆器工艺中最 复杂、最珍贵的一种。 剔犀工艺器物有着光泽莹润、 胎薄体轻、纹饰 胎 漆 器

推光漆器是一种工艺性质的高级 油漆器具,以手掌推出光泽而得 名。山西著名工艺品平遥推光漆 器外观古朴雅致、闪光发亮,绘 饰金碧辉煌,手感细腻滑润,耐 热防潮,经久耐用,诚为漆器中
之精品。
平 遥 推 光
谢谢
脱胎漆器的最大优点是:光亮 美观、不怕水浸、不变形、不 褪色、坚固、耐温、耐酸碱腐 蚀。 制作方法有脱胎木胎 福州脱胎漆器与北京的景泰蓝、 江西的景德镇瓷器并称为中国 传统工艺的“三宝" 品类之多,漆画大屏风、彩绘大 花瓶、脱胎仿古铜大狮等,小 的如烟具、茶具、餐碗、盘、 碟、罐等
天 水 漆
甘肃天水漆器最出名。有雕填、 镶填、镶银、描金等品种,其中 以雕填最为著名: 主要产品有花瓶、盘、套盒、 烟具、茶具以及各种柜、围屏、 沙发桌等近百个花色品种,特别 是满堂嵌螺钿围屏、折叠沙发 桌等产品,造型优美,制作精工, 纹饰典丽,富有独特的地方风貌
漆器的种类
概 涂漆的器物。现多指一种 表面上有一层漆的手工艺 品

手杖,木碗,家具,装饰,茶具,花 瓶,笔筒,盒子……
用经过研磨、裁切的贝壳薄片作 为镶嵌纹饰的漆器
薄螺钿漆器约创始于北宋。所谓 薄螺钿dian是通过精心选用夜光 螺等优质贝壳,将其剥离、裁切 成纤细的点、线、片,然后一点 一点地嵌贴于漆器底地上,有时 还间以金、银的条、片、屑等, 再经髹xiu饰、推光而成,作品 五光十色,灿若虹霞,精致纤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