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古代漆器
中国传统漆器ppt课件

用之器品种众多、造型丰富、技法多变、
装饰繁复,不可胜数。王世襄先生据明晚
黄成所著《髹饰录》,将明清时期漆器概
括为一(单)色漆器、罩漆、彩绘、描金、
8
9
10
元 代 漆 器
11
清 朝 漆 器
12
谢 谢
13
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
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
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
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中国的炝金、描金等工
艺品,对日本等地都有深远影响。漆器是中国古代
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
2
技
法
螺钿漆器
种
剔犀漆器
类
天水漆器
脱胎漆器
3
传统漆器欣赏
4
明永花卉纹琮式瓶
5
6
清乾隆剔红番莲纹紫砂壶
7
漆
器
中国古代漆器工艺与技术不断发展进步、
历 精益求精。在战国、秦汉之际,漆器深入
史 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东汉时期,大量 质优价廉的瓷器烧造使漆器造作渐减;隋
唐以来,瓷器已取代陶器、青铜器、漆器
等成为日用器皿,同时髹漆创新工艺技法
相继问世。中国漆器制作素有南盛于北之
说。湖北襄州是唐代最大的漆器产地,唐
代文献中有贡朝廷漆器的记载。但唐代漆
器实物极为罕见。入宋以后,东南地区的
杭州、温州、福州成为新兴的漆器中心,
以髹造闻名。宋元漆器品种少,遗存不多,
故今所见宋元器亦属凤毛麟角。明清时期
漆器制作夙称发达,官府作坊制作宫廷御
螺钿漆器剔犀漆器脱胎漆器天水漆器明永乐剔红凤穿花纹盏托清乾隆剔红嵌螺钿仕女花卉纹琮式瓶中国古代漆器工艺与技术不断发展进步精益求精
漆器的介绍以及特点

漆器的介绍以及特点中国是最早用漆的国家,用漆涂物并以纹饰之,谓“髹饰”。
中国历代文人都把小木作视为工匠艺人,不入史册大雅之堂,所以有关漆工艺方面的书较少,相传五代朱遵度曾写过《漆经》,可惜已经失传,明代名漆匠黄大成的《髹饰录》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关于古代漆工艺的专著,后有晚明漆匠杨明对其进行注解,再有王世襄的《〈髹饰录〉解说》,对漆工艺做了全面详细的注释和讲解。
曙光初现的史前漆器中国的漆器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2001年,浙江杭州跨湖桥遗址出土的一件漆弓,出自距今8000多年的跨湖桥文化地层。
此件漆弓长121厘米,宽3.3厘米,通身均有漆皮,局部脱落,经对漆皮的理化分析,确认是天然漆,这是目前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漆器。
另,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遗址,出土有漆碗和缠藤篾朱漆木筒;良渚文化遗址出土有嵌玉漆器;江苏团结村遗址和梅堰遗址出土有陶胎漆器;距今3500年左右的辽宁敖汉旗大甸子墓葬出土有薄胎漆器。
新石器时代的漆器以生活用具为主,注重实用功能性。
这时的漆器有一些也是仿照同时期的陶器造型,制作比较粗糙,胎骨以厚木胎为主,后期出现陶胎,在陶杯或者陶壶的表面髹漆,甚至还有嵌玉的高足杯,这说明原始先民们在实用的基础上,已经开始注意造型美。
但此时的装饰纹样还处于原始阶段,装饰极其简单,甚至光素无纹,可以归纳为抽象的符号。
这些符号是先民们对客观事物感知形成的固定形象,比如陶寺墓葬出土彩绘木案上的抽象图案,其实就是在提示人们放置食具的位置。
史前漆器上所呈现的稚拙的造型和装饰,代表着人类童年时期的思想情感、生活习俗的演变,也体现着当时的生产力水平。
日渐成熟的商周漆器进入奴隶制社会的商周时期,漆器工艺的制作水平比新石器时期有了明显的进步,考古发现显著增多。
商代漆器主要集中在河南安阳殷墟、黄河中下游以及长江中游一带。
西周漆器在北京、河南、陕西、湖北等地都有发现。
商代漆器主要以生活用具为主,有盒、盘、碗、豆、觚等日常生活用品,有乐器鼓,兵器盾、甲,马车,以及丧葬用的棺椁。
中国古代漆器工艺的种类

中国古代漆器工艺的种类
中国古代漆器工艺有以下几种种类:
1. 彩漆:使用各种颜色的漆涂饰在器物表面。
漆器制作多采用树脂类漆料,如植物漆、动物漆等,然后添加颜料制成彩漆,用来装饰漆器。
2. 套漆:在器物表面使用漆涂饰,并在漆层未干时,用刀雕刻纹样或切割纸绘制图案。
漆干后,将刀雕或纸剪的部分剥离下来,形成雕刻或镂空的效果。
3. 嵌螺:在器物表面开有槽口,将贝壳或珍珠等物镶嵌其中,用来装饰器物。
嵌螺是一种常见的漆器装饰工艺,用于增加器物的美观度。
4. 掐丝:用铜线或金银丝等质地硬的材料,在涂有漆的器物表面进行勾绘或缠绕,形成线条纹样。
掐丝工艺通常用于漆器的纹饰装饰。
5. 刻画:在漆器表面雕刻或雕镂各种形象图案,形成立体的雕塑效果,增加漆器工艺品的观赏价值。
6. 朱漆:又称红漆,是一种特殊的漆料,具有鲜艳的红色。
朱漆是古代漆器工艺中常用的一种,用来装饰器物,给人以庄重、华丽的感觉。
7. 烧漆:烧漆是将漆料加热熔融,然后倒入模具中冷却成型的
一种工艺。
烧漆工艺在古代的漆器制作中较为常见,制作出的漆器具有光亮、平滑的表面。
8. 戳漆:戳漆是在涂有漆的器物表面用纹章或花瓣等工具进行压制,形成凹凸不平的效果。
戳漆工艺用来装饰漆器的纹饰,使其更具观赏性。
以上是中国古代漆器工艺的一些主要种类,每种工艺都有独特的技法和特点,共同构成了丰富多样的中国漆器文化。
中国古代漆器文化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中国古代漆器文化的历史与现实意义漆器是中国传统民间工艺之一,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
漆器在古代的仪式、礼俗和生活中均扮演重要的角色。
随着时间的推移,漆器文化与时俱进,发展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它不仅具有历史意义,更是传统和文化的象征。
历史背景古代漆器被广泛用于各种场合:状元及官员官职授予仪式、封建王侯的祭祀、皇帝的对外援助、宴会和宴席中的器皿等。
漆器还被用于婚礼仪式,新娘会收到一组漆器嫁妆,而在葬礼中,漆器也用于作为殉葬器。
漆器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的漆器多用于军事装备和器械,例如盾牌、弓箭筒和桶等。
秦汉时期,漆器的制作工艺进一步发展,便于制作、装饰和保护的漆器不再是军事器械的专利,逐渐走进民间。
漆器的特性漆器是一种工艺品,其表面常常附有精致的图案和雕刻,漆色光亮、鲜艳,形式多样,有盘、碗、盒、瓶、桶、器等。
漆器的保修期极长,漆质坚硬、不易腐烂,而且还有一定的抗菌性能,因此漆器逐渐成为了著名的耐用品。
漆器制作需要精湛的技术和材料,制作过程需要用不同层次的漆再涂于制品表层,每一层漆需赋予其特殊的效果,以制造出具有精美纹饰的漆器。
漆器文化的现实意义漆器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工艺美术的代表。
漆器文化不仅是供人欣赏的艺术品,更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漆器技术的传承和发展,将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
如今,漆器的使用范围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与传统相出入,现代漆器多以现代设计为基础,加以漆艺等特殊技术加工,评价一个漆器设计不仅要看造型、材质、工艺,也要看是否与对现代化生活的融合。
因此,通过漆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我们可以看到漆器这一传统文化不断走向现代,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够把漆器自身特点融入现代生活当中,成为一种兼具传统与现代特点的新兴文化。
总体而言,漆器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漆器不仅仅是一种物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记录。
漆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将能够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为现代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活力。
中国古代漆器知识点

中国古代漆器知识点中国古代漆器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一种重要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漆器是使用漆作为涂料,在木质或金属等基材上进行装饰和保护的手工艺品。
它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也在世界文化遗产中占有一席之地。
下面将逐步介绍中国古代漆器的知识点。
1.漆与漆器的起源漆是一种从漆树中提取的树脂,经过加工处理后具有粘性和耐久性。
漆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至少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最早的漆器是用漆涂抹在陶器或竹制容器上,起初主要用于防水和耐久性的增强。
随着时间的推移,漆器制作技术逐渐发展,出现了更加复杂和精美的漆器作品。
2.漆器的制作工艺中国古代漆器的制作工艺可以分为多个步骤。
首先,需要选取合适的基材,如木材、竹材、金属等。
然后,在基材上涂抹数层漆,每一层都需等待干燥后才能进行下一层的涂抹。
漆器的涂层通常会在每层涂抹后进行打磨,以获得光滑的表面。
在涂抹完成后,漆器上还可以进行雕刻、描金、嵌饰等装饰工艺。
整个制作过程需要经过多次反复,耗时较长。
3.漆器的装饰图案漆器的装饰图案非常丰富多样,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
常见的图案包括花卉、鸟兽、山水、人物等。
这些图案多采用线条勾勒和浮雕等装饰手法,形成独特的美感。
漆器的装饰图案还有一种特殊的技法叫做“螺钿”,即通过将金属丝或彩色漆料填充在凹槽中,然后打磨,形成具有立体感的图案。
4.漆器的使用和价值中国古代漆器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品和收藏品。
漆器在古代被广泛用于宫廷、寺庙、贵族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如餐具、盒子、屏风等。
它们的制作精美、装饰繁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生活的追求和对美的崇尚。
现今,中国古代漆器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艺术品市场上备受关注,成为了收藏家们追求的对象。
5.漆器的保养和传承由于漆器具有一定的耐久性和保护性,因此只需注意一些基本的保养方法,就可以延长漆器的使用寿命。
首先,避免暴露在阳光直射下,以防漆层变色和龟裂。
漆器发展脉络

漆器发展脉络
漆器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以下是按照历史时期划分的漆器发展的大致阶段:
1. 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7000年):
漆艺学专家王世襄先生将漆艺史的起源上溯至这一时期,但尚未找到确切的用漆证据。
这一时期的漆器制造处于探索阶段,主要制作生活用品。
2. 商、西周、春秋时期(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476年):
镶嵌、螺钿和彩绘等漆器装饰技术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
这个时期的漆器开始具有更多的艺术价值,并在社会中得到广泛使用。
3. 战国、秦、西汉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25年):
形成了五百年的髹漆繁盛时期,漆器的种类和装饰技法更加丰富多样。
这个时期的漆器不仅用于日常生活中,也开始被用于礼仪场合。
4. 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5年-公元589年):
虽然漆工业相对衰微,但漆工艺的发展并未受到影响。
这个时期的漆器继续创新和发展,出现了新的风格和装饰手法。
5. 唐、宋、元时期(公元618年-公元1368年):
主要髹漆品种已基本齐备,雕漆在这个时期登上了历史的顶峰。
漆器工艺进一步精细化,对日本等地产生了深远影响。
6. 明、清时期(公元1368年-公元1912年):
不同髹饰的变化结合,使漆器迎来了千文万华的时代。
明代和清代是中国漆器艺术的黄金时期,各种技艺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古代中国的漆器艺术

古代中国的漆器艺术古代中国充满了各种种类的艺术品,包括绘画、雕刻、陶瓷等等。
其中一种较为珍贵的艺术品就是漆器艺术。
漆器艺术源于中国古代,至今已经有几千年历史,是中国最为重要的传统手工艺之一。
漆器以漆作为主要材料,因为漆本身具有耐腐蚀、耐磨损、防潮、防水等特性,可以在其表面上进行装饰,让漆器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漆器艺术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于住宅装饰、礼仪器物、祭祀器物、文具和日常用品等方面。
漆器的原材料主要是漆树的汁液,漆器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涉及到多种工艺,包括切削、雕刻、镶嵌、雕漆、彩绘等。
古代中国漆器制作技术非常先进,尤其是在工艺精细和装饰繁多方面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
漆器的外观设计以几何形状和传统文化的图案为主,如山水、花鸟、人物、篆书和仿古图案。
这些图案经过多次涂漆、雕刻和镶嵌,使漆器呈现出华丽、细腻、错落有致的效果。
漆器工艺中的彩绘技术更是让漆器呈现出丰富的色彩,让设计更具立体感和生动性。
古代漆器的品种繁多,每个时期和不同地区都有特色。
其中汉代漆器以刻划、高浮雕、镶嵌为特色,唐代的漆器则更注重色彩和造型,宋代的漆器以雕工细腻、色彩淡雅著称,元代漆器则主要是彩绘上的发挥,明清时期的漆器则更多的是在器型和功能性上有所提高。
漆器不仅是一种工艺品,还是一种文化载体。
漆器在中国豪门显赫家族或帝王家族中一度成为至高的物品之一,有许多漆器制作者都拥有“国家工艺美术大师”等荣誉。
同时,漆器文化也在东亚和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成为了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由于漆器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而且制作技术需要高度的技能和经验,因此古代漆器的制作工艺已经慢慢地失传,很少有传承下去。
不过,现代手工制漆器的制作工艺已经有所恢复,并且呈现出一种更加时尚化的面貌,许多名家和厂家都对漆器的制作工艺进行改进,制作出更加精美的漆器,以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总的来说,漆器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历史的见证,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明精髓。
中国古代漆器

三国两晋南北朝
关键词:佛教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的战乱和瓷器
的迅速发展,漆器的发展受到巨大冲击,没了之前
的辉煌。
与漆器整体衰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夹苎胎的
大放异彩。
佛教广泛兴起之后,人们有时需要抬着佛象游
街以招睐信徒,集资建庙。这就要求佛像得既高大
又轻便,泥质、石雕、铜铸显然都不太符合要求,
于是夹苎胎脱颖而出。
此外,工艺方面的创新主要包括以黑漆作地, 剔去花纹轮廓内的漆地,填入彩漆或油色的款 彩;在螺钿工艺的基础上,加入宝石、象牙、 珊瑚、玉石等珍贵材料的百宝嵌;和填漆与戗 金工艺结合的雕填。
黑漆百宝嵌婴戏图立柜 明
明红 万漆 历雕
填 戗 金 琴 桌
另一项在当时非常流行的工艺——识文描金(用稠漆画出高于平面的花纹再描金),也被人们 看作从日本引入的新工艺。前面提到过,描金法从战国起源,唐朝时传入日本,到了明朝却要 向日本学习,清朝甚至称这种工艺为“洋漆”。所以,明清时期的漆器,虽然看似繁荣,实际 上却已经开始进入衰落期。
中国古代漆器
虽然漆器被欧洲人叫做“Japan”,但它千 真万确起源于中国。
8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原始人们惊 奇地发现,用漆树上割取的天然汁液(生 漆,古人叫大漆)涂在木制器物表面,就 能带给它们一层经久不朽的保护膜。
漆器,就此诞生了。
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的漆弓,距今已有8000年历史,是目前发 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漆器。
防腐,是漆器诞生的最初原因。但渐渐的,人们变得不满足了,琢磨 着在保证耐用的同时,是不是能让器物变得更好看、更美观呢?
这种想法一旦有了就再也停不下来,接下来的几千年里,中国人 基本上都在为实现这个目的探索。一不小心就研究出了几十种工艺, 把漆器从单纯的工艺变成了一门艺术、一种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代 剔红牡丹双凤小碗
明代漆器
明代的剔红都非常的圆润, 注意磨工,就是在工匠在把纹样 剔好、彻底干透以后,再进行打 磨。打磨是非常费工的,而且是 非常难的一门技术。当时有一种 草叫锉草,现在也有,有点像细 芦苇,一沾水马上就会变得很扎, 刺手,工匠用这种锉草去剁。打 磨的方向,今天和古代是不一样 的,今天我们是横向的来回磨擦, 古代是纵向的剁它。锉草磨东西, 可以磨到根部,这是砂纸达不到 的。磨过的漆器是有折光的,看 起来非常温润。
禹
战国是我国漆器工艺的 第一个繁荣期。作为新兴的 手工艺制品,漆器凭借轻便, 耐腐蚀等特点受到人们的喜 爱,最后漆器逐步取代青铜 器成为日产生活器具的主流。 漆的色调以红、黑两色 为主,其特点是“朱画其内, 墨染其外”。器内涂朱红, 明快热烈;外髹黑漆,沉寂 凝重,红黑对比,衬托出漆 器的典雅和富丽,呈现强烈 的装饰效果,具有稳健端庄 之美。
紫苏草籽
桐油树种子
调胎
胎体可由简单的天然 材料加工制成,如木胎、 竹胎、皮胎等,也有通过 复杂工序加工制作的胎体, 如陶胎、铜胎、夹纻胎等。 木头是制作漆器胎体最常 用的材料。 但是木胎材料干燥时 容易发生变形开裂,不利 于制作需要经常移动的大 型漆器。为了解决这个问 题,战国时期,中国古人 发明了夹纻胎漆器。与木 胎一起,成为中国古代最 常用的两种漆器胎体。
剔黑花卉鸟纹莲式盘
宋代漆器
剔黑,即用黑漆堆积,先刷一道 黑漆之后,等半干状态之后再刷一道 黑漆,一般要刷上几十到,形成一层 厚厚的漆膜之后,工匠趁着漆没干透 的时候在其表面剔刻花纹的做法,又 称雕黑漆。分为纯黑剔黑、朱地剔黑、 朱锦地剔黑、黄地剔黑、黄锦地剔黑、 绿地剔黑、绿锦地剔黑等多种。 剔犀,一般情况下都是两种色漆 在胎骨上先用一种颜色漆刷若干道, 积成一个厚度,再换另一种颜色漆刷 若干道,有规律地使两种色层达到一 定厚度,然后用刀以45度角雕刻出回 纹、云钩、剑环、卷草等不同的图案。 由于在刀口的断面显露出不同颜色的 漆层,与犀牛角横断面层层环绕的肌 理效果极其相似,故得名“剔犀”。
明代 林檎双鹂图剔彩捧盒
明代漆器
《髹饰录》是明代漆工 黄成所著,全面总结了自 尧舜以来至明代漆器髹法 的各种技术,并融合了作 者本人的实践经验。作为 我国现存唯一的古代漆工 专著,很可惜在国内早已 失传,三四百年来只有一 部抄本保存在日本。
髹饰录 黄成
清代漆器
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 明代灭亡以后,清代的漆器 在延续着明朝漆器繁荣的同 时,又有了新的发展。那么 清朝的漆器又有哪些独特之 处呢?清代漆器的发展得到 了皇帝的推崇,明显的出现了 奢华的意图和追求。在清宫 内,漆器的应用非常广泛, 大到帝王权力象征的宝座和 屏风等大件摆设,小到日常 用品等应有尽有。总之,在 清代,漆器已经渗透到宫廷 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各地官 员也将漆器作为重要贡品进 贡朝廷。
漆器
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 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 等物品,就叫做漆器。漆器从 诞生那天起就担负着两个重任: 即防腐和装饰。那么防腐的任 务很容易完成,而装饰的任务 却走过了一个漫长的道路。现 在提起漆器我们往往只会想到 它的装饰作用。 中国的漆工艺非常复杂, 大致划分为四类。第一类就是 素漆器,只有一个颜色;第二 类是描绘漆器,带有画意;第 三类是雕刻漆器,动刀装饰; 第四类是镶嵌漆器。
黑漆描金花卉纹六方平
康熙年間典型款彩作品
总结
从以黑色和红色的漆器为 主的早期漆器,到唐代出现了 价值连城的漆器古琴和脱胎夹 纻漆器,再到宋代主要为贵族 使用的漆器生活用品,再到清 康乾时期在装饰角度达到了顶 峰,漆器工艺一直在不断的发 展创新。所以到了明清时期漆 器仍然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着重 要的地位。但如果在当今社会 中谈起漆器,大概会有很多人 会感到生疏。在现代人的生活 中,我们会喜欢古典的木质家 具、精美的瓷器、圆润的美玉, 但独独很少人会去购买一件漆 器,这是为什么呢?作为最早 使用漆器的国家,我们的生活为什 么会离漆器越来越远呢? 理由很简单,我们的瓷器太强 大了,而且成本大大低于漆器,抑 制了漆器的普及。就像青铜器被漆 器取代一样,使历史的选择。但是 我们不会忘记七千年来漆器给我们 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给世界带来 的影响。在世界各地的大到汽车小 到各类工艺品的身上都会有漆器的 影子。漆器文化不会就此消失,依 然我们需要继续传承。
张成雕漆云纹盘
杨茂 花卉纹剔红尊
元代漆器
彭君宝(戗金高手), 元代戗金名手有嘉兴斜塘汇 人,据说他剔刻出来的山水 树石、人物故事、亭台屋宇、 花竹翎毛种种皆极巧妙。 雕填漆器,即在漆器表 面阴刻出花纹后,用不同的 色漆填入花纹,干后将表面 磨光滑。
戗金朱漆奁( 戗金朱漆奁( lián )
添彩填漆花鸟案几
勾云纹耳杯 夹纻漆盒 鸳鸯盒
术工艺的加工,这就是漆器 中独特的夹纻工艺。
史前漆器
根据是1978年在浙江余 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的 木胎漆碗是我国迄今为止发 现最早的漆器,这证明早在 七千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 就已经能够制造漆器了。
新石器时代朱漆木碗
战国漆器
而 朱
——
黑 漆 画 其 外 内 , , 。 器 其 祭 做
荆州 战国漆器
战国漆器
至于战国时期为什么会 由黑红两色所主宰,是因为 漆本身为深棕色,涂抹数道 就会变成黑色,而加入朱砂 就会变成红色。因此,这样 的素漆器在古代生活中,尤 其是战国时期应用十分广泛。 比如楚国漆器里的曾侯乙墓 中的漆器就只有黑红两色。 从战国到汉代,我们的漆器 一直都没有走出这个框架。
唐代漆器
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漆器 工艺的第二个发展高峰,在唐代漆
器中最有名的要算是夹纻佛和古 琴了。夹纻佛像不但形象逼真, 可以长久保存,质地很轻,搬运 起来也很方便。所以在佛教文化 昌盛的唐代,制作出不少大型的 夹纻佛,根据一些古书的记载, 在盛唐时期就曾经制造出一个小 指就能容数十人的超大型夹纻佛。
明代漆器
明代是漆器生产有更大发展、漆 器技术达到高峰的时期。在南京东郊 专门设有漆园,足可见朝廷对漆器重 视的程度。正是由于朝廷的重视,使 得工匠们在明代创作出很多精美的漆 器。其中数量最多的莫过于雕漆作品。 而传世的明代雕漆作品中,尤以永乐 时期的剔红漆器最为有名。 永乐雕漆在制造技法和工艺上具 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时的作品一般 髹漆层次较厚,少则几十道,多则上 百道。雕漆风格继承了元代张成、杨 茂的风格,精雕细刻,藏锋清楚,隐 起圆滑,细微之处处理得精细而又恰 到好处,如雕刻刀法娴熟流畅,图案 的边缘磨得圆润光滑,不露棱角和刀 刻痕迹。
清康熙
髹黑漆描金雕龙纹大宝座
雕漆嵌玉《百花齐放》 雕漆嵌玉《百花齐放》三折地屏
清代漆器
在清代的雍正皇帝喜欢一种叫做 识文描金的漆器,多次下旨令工匠制 作。实际上描金工艺在战国时期就有 了,隋唐时期传入日本,经过日本人 的发扬光大,日本有一种漆器叫莳绘, 就是识文描金,又反过来在清代传入 中国,人们都以为这个工艺是日本的, 所以在《清宫档案》里都叫洋漆。 款彩是中国传统漆工艺的一种, 多用于制造大型家具如屏风、箱匣等。 制造方法是以砖灰、混和猪血等涂于 木板上成漆胎,再于表面糙黑漆。继 而在黑漆地上刻花纹,保留花纹轮廓 线,但剔去轮廓內的漆地,最后填上 漆色或油色;故此款彩又称“刻灰” 或“大雕填”,在国外又称“克罗曼 多”。
调漆
我国是世界上用漆 最早的国家。漆产自漆 树,从漆树上直接采集 得到的天然液汁称为生 漆,生漆附着力很强, 能够直接使用。所以我 们今天有一个成语,叫 做“如胶似漆”,它的 本意就是像胶和漆一样 粘。但因生漆的光泽度 差,为深棕色,刷过两 遍以上就会变成黑色, 所以它通常只用于打制 漆器的黑底。
唐代 脱胎佛像
唐代漆器
除了夹纻佛之外,我们今天 还能够看到的唐代最著名的漆器, 就是古琴了。唐制七弦琴有一定 数量传世,标准的漆色为紫褐色, 即所谓“栗壳色”。木胎上有较 厚的漆灰,并调入鹿角沙屑,闪 铄可见。由于胎骨及漆层不断涨 缩,年久琴身出现裂痕,这就是 所谓的“断纹”。有断纹的古琴, 声音更加松透优美。
木胎
未上色的夹纻胎
战国漆器 调胎
战国是漆器突飞猛进的 夹纻,首先工匠用泥巴 时代,这个时代一直延续到 塑造一个具体形状的泥胎, 汉代,战国时期的漆器,作 然后在泥胎的外表面刷上一 为新兴的手工艺制品凭借轻 层漆,再贴上一层由纻麻织 便、耐腐蚀、耐潮等特点, 成的布,然后再刷上一层漆, 深受人们的喜爱,最后漆器 再贴上一层布,如此反复。 逐步取代青铜器成为日常生 活漆器的主流。 等到漆干以后,再将内部泥 在战国的漆器中,一直 胎用水溶化脱出去。利用漆 是红与黑两种颜色主宰着漆 的粘性和布的张力就得到了 器世界的色彩。这又是为什 一个既牢固又轻便的漆器了。 么呢? 最后再进行彩绘和涂金等艺
秦汉漆盒
云纹漆鼎 西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漆器 漆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封建历 史进程中分裂时间最长、政治经济 状况最混乱的时期。虽然如此,漆 工艺仍然携汉代之遗风,不断发展 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承袭 了汉代传统的基础上,漆器开始向 多样化发展,工艺装饰手法也更加 细致深化。这一时期,漆器纹饰表 现现实生活的内容增加,各种各样 的飞禽、走兽、草虫入画,舞蹈、 音乐、宴会、狩猎以及人物叙事等 叙事性内容,开始较多地出现在漆 器上。
蛇腹断
唐代 大圣遗音古琴
唐代漆器
这一时期,古老的漆器 镶嵌工艺得到进一步提高和 发展,逐渐成为漆器的主要 装饰手段之一。漆器中最常 见的镶嵌物称为螺钿,这样 的漆器也称螺钿漆器。螺钿 漆器早在西周时期就已出现, 但直到唐代,这项工艺才真 正成熟并开始广泛应用。 此外,唐代还出现了金 银平脱工艺。所谓金银平脱, 就是将金片或银片镂裁成各 种纹样,用生漆将这些金银 片粘贴于胎体表面。然后上 漆若干层,使漆层与金银片 平齐。最后,将金银片表面 的漆层磨除,使其显露出来。
漆树
生漆汲取